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

16、俗语说“防患于未然”,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7、桑代克提出“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条件律

18、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相一致。

A.动机原理B.强化原理C.发展准备原理D.成熟概念

19、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A.惩罚B.泛化C.消退D.分化20、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

和非人为的联系,叫做()。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21、()学习理论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顿悟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建构主义E.有意义言语

22、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

A.人类的学习B.学生的学习C.广义的学习D.狭义的学习

23、Skinner认为效果最好的强化程序是()。

A.固定间隔程序B.固定比率程序C.变化间隔程序D.变化比率程序

24、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组合学习D.发现学习

25、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A.效果律B.近因律C.准备律D.练习律

26、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有()。

A.更容易理解该学科B.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记忆C.有助于广泛的迁移

D.提高学习兴趣E.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27、加涅把()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

A、辨别技能

B、概念技能

C、规则技能

D、高级规则技能

E、以上都不是

28、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9、()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之父”。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30、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E、链接原则

31、闻到难闻的气味,会不自觉的捂住鼻子,这种行为属于()。

A、强化

B、消退

C、惩罚

D、逃避条件作用

E、回避条件作用

32、下面对桑代克联结说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B、桑代克用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取代了传统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的联结

C、桑代克提出学习无需意识参与的观点

D、桑代克的理论存在机械化和简单化的缺陷

E、桑代克的理论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只能解释简单的学习

33、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作了分类,主要分为()。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态度的学

习E、运动技能的学习

34、桑代克的学习定律中,()实际上反映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A、失用律

B、联想律

C、效果律

D、准备律

E、练习律

35、下列对学习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C、学习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D、学习是本能活动

E、学习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36、下面有关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区别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B、人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C、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进行的

D、人类的学习要掌握人类发展、变迁所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E、人类的学习是漫无目的的

37、属于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知识观

B、学生观

C、学习观

D、教师观

E、学前观

38、()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了分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加涅

D、斯金纳

E、伍德沃斯

39、最早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布鲁纳

C、斯金纳

D、桑代克

E、柯尔伯格

40、加涅的学习理论中,能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的是()。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态度的学习

C、言语信息的学习

D、动作技能的学习

E、认知策略的学习

41、()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

A、智慧技能

B、言语信息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42、加涅的学习理论中,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是()。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态度的学习

C、言语信息的学习

D、认知策略的学习

43、桑代克的联结说中,()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组织律

44、见到路上的垃圾会自动绕开、屋内噪音嘈杂时会暂时离开,这些行为属于()。

A、条件反射

B、回避条件作用

C、消退

D、逃避条件作用

4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桑代克

D、奥苏贝尔

46、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E、桑代克

47、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E、布鲁纳

48、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E、分类

49、学生学习“功=力X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E、公式学习

5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E、获得

5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E、知识

52、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E、条件刺激

53、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

A、以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B、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

C、计划性和组织性

D、目的性

E、被动性

54、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把学习分成了四类,分别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无意义学习

D、有意义学习

E、机械学习

55、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了三种类型,一种观察学习是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这种学习称为()。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C、间接的观察学习

D、形象观察学习

E、创造性观察学习

56、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复制过程

D、动机过程

E、模仿过程

57、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58、根据巴甫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中涉及的基本事项有()。

A、无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反应

D、条件反应

E、强化

59、程序教学的特点包括()。

A、小步子原则

B、由易到难

C、循序渐进

D、自行控制时间

E、多层次

60、改变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E、下位学习

61、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等他离开时却又突然想起他的名字,这种现象称为()。

A、消退

B、强化

C、遗忘

D、内化

E、巩固

62、关于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的变化是短暂的

C、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E、学习是后天习得的活动

6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

A、操作性行为

B、条件刺激

C、获得与消退

D、刺激泛化与分化

64、接捏按学习结果对学习做了分类,包括()。

A、智慧技能的学习

B、认知策略的学习

C、知识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6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

E、条件反射

6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E、了解新生事物

67、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抑制

E、正强化

68、下列哪些强化程式是延缓式强化()

A、定时距式

B、变式距式

C、定比率式

D、变比率式

E、每次都给强化

69、程序教学是根据()原理设计的。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积极强化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智力水平

E、思维方式

70、下列关于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学习都是机械的

B、发现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C、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

D、发现学习可能是机械的

E、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了“发现”这一阶段

71、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72、()吸收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模式。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73、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体现了()。

A、获得

B、消退

C、刺激泛化

D、中性刺激

74、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作了研究的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是()。

A、加涅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75、属于联结派的学习理论的是()。

A、联结说

B、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C、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D、社会学习理论

E、认知同化论

76、教师对一个同学的助人行为进行表扬,这对其他同学就是一种()。

A、直接强化

B、强化的程式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

E、间接强化

77、学生看暴力电影习得了一般的攻击性态度,而不只是具体的攻击行为,这体现了()。

A、直接的观察学习

B、间接的观察学习

C、抽象性观察学习

D、具体性观察学习

E、创造性观察

78、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的观点。

A、联结派

B、认知派

C、建构主义

D、行为主义

79、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

A、人类的学习

B、广义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成人的学习

80、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81、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82、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83、“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84、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撤销处罚

E、给与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85、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86、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答案:⑷。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87、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答案:⑶。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88、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

答案:⑵。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89、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答案:⑵。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90、在学生学习的概括阶段,老师所应该做的是( B )。

A、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编码

B、帮助学生练习在多种情境下运用信息,使信息得以迁移

C、为学生提供线索和启发,帮助其回忆信息的内容

D、对学生的学习提供评价

91、以下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B )。

A、虫子飞进眼睛时,不停地眨眼

B、鹦鹉学舌

C、小明经常上课走神

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二、填空题

1、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二是取消幼儿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

2、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

3、________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并以此设计了教学机器。

4、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为________。

5、加涅提出五类学习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6、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

7、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8、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_____________。

9、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_________。

10、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

11、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和。

12、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两大组织原则是和。

13、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教学策略。

14、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习分为、和。

15、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______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16、是教育心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17、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18、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建立联结。

19、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是、。

20、学生的学习以的掌握为主线。

21、桑代克的学习定律中,实际上反映了学习的动机原则。

22、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有两种类型:、。

2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上的变化。

24、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和图像的表象形式来呈现。

2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是准备律、、。

26、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是。

27、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

28、是指个体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产生的想象。

29、广义的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0、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之为。31、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

32、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33、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和“期望”这两个部分。

34、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35、当学习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

36、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种现象称为。

37、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

38、除了直接强化外,班杜拉还提出了两种强化:和自我强化。

39、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因此桑代克的联结说又称为。

40、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心理学上称之为。

41、链式塑造是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每完成一步都予以强化;而逆向链式塑造就是“______”地习得复杂的行为。

42、______是指对于已经形成的某情境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

43、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______通过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44、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______,强调学习是一个______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______。

三、辨析题

1、幼儿学习针对学生学习而言,有其特殊性。

正确。幼儿的学习不仅具有学生学习的特点,还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进行的,幼儿学习注重真实经验和主动参与,幼儿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

2、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没有本质区别。

错误。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相同。

4、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直接显现出来的。

5、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正确。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6、惩罚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并能根除不良行为习惯。

7、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8、机械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错误。

9、下位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相关类属,即新学习内容仅仅是学生已有的、包容面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能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另一种是派生类属,即新内容纳入可以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概念、命题,并使其精确化。

错误。

10、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对立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11、一般来说,发现学习是一个主动思维过程,接受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过程。

错误。

12、程序教学是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13、发现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

14、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正确。

15、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四、简答题

1、加涅按照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哪些种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加涅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性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具有调控执行过程的功能,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不同在于智慧技能指向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

(4)态度的学习:加涅提出三类态度,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情感,如音乐、阅读等,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家等。

(完整版)北师大教育心理学电子版教程

北师大教育心理学课堂讲义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不限于学校情景中学和教的基本规律,应扩展为各个年龄阶段、各个范围里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交互作用的规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一)学生 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二)教师 学生式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各种因素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这一要素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注重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四)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过去,教学媒体被视为教学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

属于() 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 单项选择题 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 B、师资力量制约 C、仪器设备制约 D、课程复杂性制约 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 单项选择题 A、思维 B、逻辑记忆 C、形象思维 D、有意注意 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 单项选择题 A、心理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l、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哪一阶段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D 】P13 A.幼儿园毕业 B.小学毕业 C.青春期 D.死亡 2、人的思维发展是沿着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思维,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B 】P14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逆性 3、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说明心理发展有它的【 D 】 P14 A.连续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C】P14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C 】P14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6、哪一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C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I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的时期是【 C 】 P14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关键期”概念是和动物的哪一种行为现象有关……………………………【 A 】P16 A.印刻现象 B.学习现象 C.本能 D.无条什反射 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 C 】P19 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 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D 】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11、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B 】P16 A.想象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12、儿童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叫【 A 】P17 A.自我中心 B.去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 A 】P17 A.去自我中心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C 】P1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重点是: 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2.方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 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 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 岁至17、18 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 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思考与练习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研究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 (二)研究如何应用规律 2.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所具有的世界观是多种多样的,世界观不同,其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幼儿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如遗传、环境、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等。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且为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 (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 积极学习和利用各种有关幼儿心理形成的发展规律,可以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各种正确的教育措施与手段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一线幼教工作者。幼教工作者要保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与精神,紧跟幼教研究的步伐,积极吸纳幼教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方法,并及时转化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有助于幼教工作者胜任自己的工作,助于幼教工作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专家型和研究型幼儿老师。 2.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系统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请在学完全书之后,对该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以对比你的看法是否有所变化。 (一)教师的“教”,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是按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直接传递给幼儿,或是通过幼儿园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事件间接达到教育目的。 (二)幼儿的“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能否接受知识,接受到什么程度,主

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教育心理学 参考书:教育心理学,主编:莫雷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初版 I S B N :9787504139795, 出版时间:2007-1-1 目录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学习理论(5学时) ?第三章学习迁移(4学时) ?第四章知识学习(4学时)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4学时) ?第六章品德学习(3学时) ?第七章动作技能学习(3学时) ?第八章动机与学习(5学时) ?第九章个体差异与学习(3学时) ?第十章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3学时) 第一章绪论 本章知识要点 1、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含义; 2、熟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4、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并能列举各个发展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重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任何学科都有

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对象,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不同的教育心理学家对教育和心理学所持的观点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也不同。 ?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续) ?(二)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心理实验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1、问卷法 ?优点:省事省力,容易量化,适用范围广 ?缺点:不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深入地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2、访谈法 ?内涵: ?优点:适用范围广,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料 收集工作。 ?缺点:费时费力费财,结果受研究者影响,资料难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3、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 4、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1、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 2、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速度上存在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其理论提出的背景如何? 2、加涅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答:遗忘是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遗忘原因:有两种观点:一是干扰,分前摄 干扰和倒摄抑制;另一种观点是与提取失败有关。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答:(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4)给学生会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5)给学生适当奖励;(6)给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3、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 答: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单独呆15分钟。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观察发现:第一组儿童很快屈从于诱惑,约在80秒后便动手玩玩具;第二组儿童能克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儿童平均克制约5分钟。这一实验说明:抗拒诱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习和改变。 4、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答:布鲁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是由低到高分成若干层次。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级水平: (1)知识。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 原理的回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3应用。讲所学材料应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应用代表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讲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关系的分析和组织原理的分析。 (5)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里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2、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一)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三)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l.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测试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测试 基础必背题▲ 1.教育的本质是---------------------------------------------------- 2.幼儿教育即---------------------------,包括-------------------与------------------------ 3.幼儿教育最典型的形式是--------------------------------- 4.幼儿可以自然自发的进行学习。() 5.-------------------------------------------------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6.幼儿教育心理学: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 8.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幼儿教育系统中的------------------------------------------- 9.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和---------------------------- 10.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 ----------------------------- 1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 -----------------------------,---------------------------------,------------------------------------- 1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13.观察法: 14.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对自己孩子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 基本特点。 15.教师常用的观察方式有-----------------------,------------------------,---------------------------, ---------------------。 16.()是指选取一件简短的个别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A轶事记录B时间取样C事件取样D核查表 17. 轶事记录受时间限制,不必做连贯系统的记录。() 18. 作品分析法: 延伸拓展题 1.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企业培训 2.狭义的教育指()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企业培训 3.如何理解教育的实质? 4.人才是指能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 5.教育是传递各种经验的主渠道。() 6.幼儿园教育: 7.幼儿园中,教师及其活动与幼儿及其活动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形式。() 8.教师应该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9.()是指导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武器。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0.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把他们训练为任何一种人。”这种教育万能的观点 是科学合理的世界观。() 11.观察法的类型包括() A长期观察B定期观察C短期观察D全面观察E重点观察F片面观察G直接观察H间接观察I参与观察J非参与观察 12.幼儿教育心理学立足于创新,创新是衡量和评价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标准之一。() 13.观察法的作用有() A了解幼儿B评价幼儿C确定教学计划D尊重幼儿 14.观察的程序有() A对观察结果的记录B对观察结果的描述C对观察结果的解释D对观察结果的分析 15.有效观察的条件() A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B做好观察记录C消除观察误差 16.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17.()是比较简便易行,为教师普遍采用的观察方式。 A轶事记录B时间取样C事件取样D核查表 18.()是指对要考察的特定的行为、事件进行观察记录,即等待所选定的行为出现时才做记 录,不受时间的限制。 A轶事记录B时间取样C事件取样D核查表 19.()即事先设计好的简便易行的记录表单,观察者观察到相应的行为时,就在相应的栏目 中做记号。 A轶事记录B时间取样C事件取样D核查表 20.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可以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果,即作品。() 21.作品分析中不需要幼儿参与。() 22.作品分析法的作用有() A了解幼儿B制定改善或干预方案C提高幼儿身心发展水平D矫正幼儿身心疾患 23.()原则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来揭示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A客观性B发展性C实践性D教育性E综合创造性 24.----------------是儿童感知世界的最早信息来源,是幼儿教育的开端,对幼儿的影响最持久,最广泛。 25.()是指依据观察的目的,对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及人生全程发展 1.心理发展的感念: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人生全程发展 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 人生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1)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2)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学龄初期) 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四年级(10-11岁)儿童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2.少年期(学龄中期) 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也被成为“心理断乳期”“危险期”。这一时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补充: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3.青年初期(学龄晚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对未来充满理想。 (四)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 (1)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2)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要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应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具体程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校也适应学生的具体实际水平,不应只强调学生要适应学校。 (3)抓住关键期(劳伦兹):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5-3.5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能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精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木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14.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选题 1.()是个体从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A.生理发展 B.心理发展 C.身心发展 D.心态发展 2.对同一个人而言,其不同的心理成分的发展速度、成熟水平有所不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不同的人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各不相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根据我国学者的分类,童年期处于()。 A.3~6、7岁 B.6、7岁~11、12岁 C.6、7岁~14、15岁 D.11、12岁~14、15岁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6.人的一生中发育最快、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是童年期的主导活动。 A.游戏 B.活动 C.练习 D.学习 8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 D.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9.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 A.小学二年级 B.小学三年级 C.小学四年级 D.小学五年级 10.人生的()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1.()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A.学习准备 B.学习需要 C.学习动机 D.学习目的 12.研究表明,()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3.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14.()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照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A.蒙台梭利 B.皮亚杰 C.加涅 D.桑代克 1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2~7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容量相等的两杯水分别倒入矮而宽的杯子和高而窄的杯子中,4、5岁的儿童要么说矮而宽的杯子的水多,要么说高而瘦的杯子的水多,这一现象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 A.单位思维 B.单向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自我中心 17.问一名4岁的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再问:“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汤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总结

1、描述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由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到有意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到中年级,有意识记忆逐渐赶上超过无意识记忆而成为记忆的主 要方式。 (2)由机械记忆占优势到意义记忆占有主要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记材料时,多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表现出比较强的机械记忆的能力,到中高年级,小学 生逐渐学会从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方面识记学习材料,意义记忆逐渐占有重 要地位; (3)具体形象记忆占有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快速发展。学生记忆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具体词的记忆,而具体词的记忆效果高于记忆抽象的词,具 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试分析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描述。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作业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内容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导论、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的()健康、幼儿()心理与教师心理。 3、教育是()传递的系统,是培养、造就()的系统。 4、幼儿教育是以()为对象的教育,包括()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人才 3、幼儿园教育 4、幼儿教育心理学 三、选择题 1、幼儿一般是指()的儿童。 A、3---6、7岁 B、0-----3岁 C、0-----6、7岁 D、7---10岁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形式是() A、电化教育 B、远程教育 C、家庭教育 D、幼儿园教育 四、解答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如何理解教育的实质? 3、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可以从()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可以树立科学的(),提高幼儿教育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解答题 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法、()法、测量法、()法、()法等。 2、教师常用的观察法包括逸事记录、()、时间取样和()。 3、幼儿教育心理学有客观性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五种研究原则。 4、根据研究目的、内容和手段不同,有长期观察和()观察、全面观察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等不同类型。 5、有效观察的条件包括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观察(),消除观察()。 二、名词解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