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速公路隧道穿越溶洞段处治技术及监控量测分析

高速公路隧道穿越溶洞段处治技术及监控量测分析

第43卷第15期

? 152 ?

2 0 1 7 年 5 月

山西建筑

S H A N X I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Vol. 43 No. 15May. 2017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5-0152-02

高速公路隧道穿越溶洞段处治技术及监控量测分析

蒲文明赵国军王永庆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48)

摘要:结合梁忠高速公路礼让隧道岩溶段空腔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将岩溶段划分为I , n , in 三段分别进行相应处治,并针对这 三段增设监控量测断面进行周边收敛、拱顶下沉监测,结果表明:溶洞处治段围岩拱顶下沉量及周边收敛量都在隧道允许变形范 围内,把倾斜状溶洞划分成三段分别进行处治的方法是可行的。关键词:公路隧道,溶洞,监测点,围岩 中图分类号:U 459.2

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西南 地区更为普遍。据不完全统计,岩溶地质隧道约占西部已建和在 建隧道总数的50% ,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对于穿越 岩溶地段的隧道,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黄继勇等[1]据岩溶的分 布、类型、岩层稳定性和地下水流情况等,采用引、堵、越、绕等措 施,保证施工、结构和环境安全;王峥峥等[2]采用“超前管棚+小 导管注浆”的方法治理岩溶隧道的坍塌灾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类似工程事故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张民庆、田四明等[3’4]建 议根据充填介质、工程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对岩溶进行分类,根据 岩溶的特征不同,分别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性地采取释放、排泄、注 浆等措施,对不同类型的岩溶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李治国[5] 提出了“以疏为主、堵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岩溶处理的 原则,并探讨了隧道中不同类型的岩溶的处理方法。现有研究关于 岩溶段隧道处治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隧道穿越倾斜状溶 洞处治方法及相应现场监控量测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将以梁忠 高速公路某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隧道穿越倾斜状溶洞段进行处治, 并通过监控量测工作来判断围岩稳定性情况及处治效果。

1

工程背景

梁忠高速公路礼让隧道位于重庆,进口位于七星镇金柱村蒋

家沟,出口位于礼让镇河川村流长沟,隧道设计为左右分离式、双向 四车道、全长5 519.15 m 的特长隧道。隧道从进口、出口两侧相向 施工。隧道左洞在进口端开挖到Z K 11 +765处,右边墙下部揭露 一溶洞,经人内勘查,空腔宽约7 m ~23 m ,高约1.1 m ~7.8 m ,向 上、向下均未发现末端,空腔顶部和侧壁稳定情况良好,溶洞轴线 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经现场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T G P / T S P 、超前钻探法等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法探测发现,Z K 11 +710 ~ Z K 11 +755段溶洞位于隧道仰拱正下方3 m ~30 m ,空腔呈宽而

扁的形状,宽约 18 m ~23 m ,高约 1.4 m ~2.2 m 。Z K 11 +755 ~ Z K 11 +765段溶洞紧邻隧道仰拱和右侧边墙,空腔呈宽而扁的形

文献标识码:A

状,宽约 10 m ~16 m ,高约 1.4 m ~1.6 m 。Z K 11 +765 ~Z K 11 + 805段溶洞位于隧道右上方,空腔呈扁平形或椭圆形,宽约6 m ~ 13 m ,高约1.4 m ~ 1.6 m 。溶洞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见图1。

图1溶洞与隧道的空间位置关系图

Z K 11 +710~Z K 11 +787段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地层,为灰、 深灰色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砂岩;粉砂质页岩属软岩,岩体受地质构 造影响较重,构造裂隙发育。围岩级别为IV 级;原设计衬砌类型为 S 4b 。Z K 11 +787 ~Z K 11 +805段为诛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三段地

层,为页岩夹薄层灰岩,围岩级别为V ,原设计衬砌类型为S 5b 。

2

处治技术

根据前期探测的岩溶空腔与隧道位置关系,以及现场开挖已

揭露的地质情况,考虑洞内实际情况和现场施工条件,提出将处治

段落划分为i ,n ,m 三段进行相应处治的方案。处治段划分图见图2。

处治段 I :Z K 11 +710 ~Z K 11 +755,长 45 m ;处治段 n :ZKll + 755 ~Z K 11 +765,长 10 m ;处治段 H L Z K 11 +765 ~Z K 11 +805,长40 m 。

Evacuation and rescu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longer and larger road tunnel

Mei Yanjie

(Shanghai City Construction Design Academy (Group ) Co .,Ltd,Shanghai 2QQY 15,China )

Abstract : The evacuation and rescue pattern of longer and larger road tunnel will be studied and analyzed . With some project cases , the new pattern of using larger cross section tunnel’s lower space to organize the evacuation and rescue the w i l l be bought up . I t describes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i t s new model . This new pattern w i l 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vacuation and rescue and provide an alternative safety,economic and efficiency way .K ey words : longer and larger tunnel , f i r e passage , evacuation and rescue pattern , working well

收稿日期=2017-03-15

作者简介:蒲文明(1978-),男,硕士,

高级工程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