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ZT原理简述

BZT原理简述

BZT原理简述
BZT原理简述

邹魏热电厂BZT原理简述

【摘要】本文对邹魏热电厂BZT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其现场调试工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BZT 原理调试

【前言】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BZT)是保证电厂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自动装置,其目的是在厂用工作电源失去时能及时投入备用电源,以维持电能生产过程不致中断。BZT的动作准确及可靠性对电厂的连续运行至关重要。

邹平魏纺热电厂(7×30MW)的6KV厂用电源由发电机主出线的电抗器分支来,由一台35KV高备变经作为备用电源给7绐机组作为备用电源。正常运行时,厂用负荷由发电机带,备用电源进线为热备用状态。它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设计为典型回路。

1、原理介绍

邹魏热电厂的厂用电BZT电气回路原理图如下:

2DL为本段6KV工作电源进线开关,机组正常运行时,2DL开关在合位,即由电抗器分支带厂用负荷,此时BZT投/切把手BK应在投入位,其相应节点通。由于2DL 在合位且BK投入,则此时BSJ(闭锁继电器)起励吸合,它的两对瞬时闭合延时返回节点动作,BZT具备切换回路。在运行过程中有如下情况:

①高连低。意为由发电机电抗器分支的出口开关1DL发生故障跳闸时连跳本段的工作电源进线开关2DL。高连低保护连片1LP在投位,当1DL发生事故跳闸时,其常闭节点(251、253)返回,将2DL跳开,1XJ掉牌,实现高连低。由于2DL返回则,BSJ失磁,在BSJ开节点延时返回时限内1ZJ启动,由(101、103)去合高备变高压侧开关;由(201、203)去合本段备用电源进线开关,并3XJ掉牌发信通知运行人员BZT动作,进而实现厂用电的切换。

② 2DL自身故障跳闸,BZT切换。机组运行,若此时2DL发生故障跳闸,此时2DL返回,由于2DL返回则,BSJ失磁,在BSJ开节点延时返回时限内1ZJ启动,由(101、103)去合高备变高压侧开关;由(201、203)去合本段备用电源进线开关,,并3XJ掉牌发信通知运行人员BZT动作进而实现厂用电的切换。

③低电压。正常运行时,高压备用变压器有电,其有电监视继电器1YZJ动作,(251、257)闭合;工作分支带厂用电时,两个低电压继电器1YJ,2YJ动作,(251、263)为本段就地PT车的工作限位节点。若本段发生故障,而非1DL,2DL故障跳闸,引起母线电压下降,则1YJ,2YJ闭节点返回,由于为外部故障,此时2DL仍在合位,SJ动作,经1秒延时等待,经(251、257、233)出口将2DL跳开,并由2XJ 发低电压信号。

由于2DL返回,则BSJ失磁,在BSJ开节点延时返回时限内1ZJ 启动,由(101、103)去合高备变高压侧开关;由(201、203)去合本段备用电源进线开关,,并3XJ掉牌发信通知运行人员BZT动作,进而实现厂用电的切换。

2、保证BZT准确而可靠动作的几个要点:

① BK把手节点投切可靠。

② 1DL、2DL辅助节点可靠分合到位,以保证各继电器工作正常

③电压监视继电器1YZJ节点要可靠,否则低电压下切换不会成

功。

④ HJD节点的接入是保证本段PT车的二次插头插入;YW节点的

接入是确认本段PT车在标准工作位,充分防止低电压继电器

误动。

⑤ BSJ延时返回时限要比SJ整定时限稍长,保证BZT出口继电

器1ZJ可靠动作。

⑥ 1XJ、2XJ、3XJ为电流型的信号继电器,其动作电流不应偏

大,防止发生拒动,而不能及时通知运行人员。

⑦排除其它人为因素。

3.400V厂用电源的切换

单台机组的400V低压负荷由干式低厂变来带,而备用段的低压备用变为热备用,它的切换原理与6KV的BZT切换原理是相同的。

不同点有:

①251,263节点变为低压段上的电压互感器的电压回路断线监

视继电器的闭节点。

②251,253变为本段低厂变的高压侧开关的辅助节点.

③251,257变为低备变有电监视继电器的节点.

④低压厂用干式变的低压400V开关没有TBJ防跳继电器.

⑤1XJ、2XJ、3XJ为电流型的信号继电器的额定电流比6KV的

要小一些,因为相应回路的跳闸线圈的直流电阻不同.

⑥SJ的整定时间比6KV的BZT中的SJ时间长0.5秒.含义为6KV

电源切换完毕400V再切换.

⑦低压备自投出口是合低备变高压侧6KV开关和低压侧400V开

关.

【结束语】

随着电力生产技术的提高,备自投装置的可靠性会更加提高,但其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本文对电厂的BZT装置的调试和维护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高压厂用电源二次线》D0705-06 中南电力设计院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经典概括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 的惩罚。 2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丰富和发展真理。 4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I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II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1.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 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状态) ①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山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 1.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 依存、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3.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岀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 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 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 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唯 物 论 认 识论 唯物 辩 证 法

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知识点复习,梁光祥

目录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2) 1.1操作系统概念 (2) 1.2操纵系统的主要功能 (2)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3) 1.4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模型 (3) 1.5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3) 1.6操作系统主要类型 (3) 第二章进程管理 (4) 2.1.进程概念 (4) (4) 2.2.进程控制 (5) 2.3.进程互斥与同步 (5) 2.4.进程通信 (5) 2.5.线程 (5) 第三章处理器调度与死锁 (6) 3.1.处理器调度 (6) 3.2.死锁 (7) 第四章存储管理 (8) 4.1.程序的链接和装入 (8) 4.2.分区式存储管理 (8) 4.3.分页式存储管理 (8) 4.4.分段式存储管理 (9) 4.5.段页式存储管理 (9) 4.6.虚拟存储管理 (10) 第五章设备管理 (11) 5.1.输入输出系统 (11) 5.2.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11) 5.3.缓冲技术 (14) 5.4.分配策略: (14) 5.5.输入输出软件 (14) 5.6.虚拟设备 (14) 5.7.磁盘存储管理 (14) 第六章文件管理 (15) 6.1.概述 (15) 6.2文件数据的组织和存储 (15) 6.3.文件目录 (15) 6.4.文件储存空间管理 (16)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1.1操作系统概念 1.配备操作系统的目的 1)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 2)有效管理计算机 2.操作系统的目标 1)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2)提高系统效率 3)具有可扩充性 4)具有开放性 5)具有可靠性 6)具有可移植性 1.2操纵系统的主要功能 1.处理器管理功能 1)进程控制 2)进程同步 3)进程通信 4)调度 2.存储管理功能 1)内存的分配与回收 2)内存保护 3)地址映射 4)内存扩充 5)内存共享 3.设备管理功能 1)缓冲管理 2)设备分配与回收 3)设备驱动 4)实现设备独立性 5)实现虚拟设备 4.文件管理功能 1)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 2)目录管理 3)文件的读写管理 4)文件保护 5.网络功能 1)网络资源管理 2)网络通信管理

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 件资源、合理的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方便用户的程序集合 探2、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 展性、开发性 探3、操作系统的作用:作为计算机硬件和用户 间的接口、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作为 扩充机器 4、单批道处理系统:作业处理成批进行,内存中始终保持一道作业(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5、多批道处理系统:系统中同时驻留多个作业,优点:提高CPU利用率、提高I/O设备和内存利用率、提高系统吞吐量(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 6、分时技术特性: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 及时性,目标:对用户响应的及时性 7、实时系统:及时响应外部请求,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事件处理,任务类型:周期性、非周期性或硬实时任务、软实时任务 ※&操作系统基本特性:并发、共享、虚拟、 异步性 并行是指两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是两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互斥共享:一段时间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 同时访问:微观上仍是互斥的 虚拟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异步是指运行进度不可预知。 共享性和并发性是操作系统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探9、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管理 第二章进程的描述和控制 探1程序顺序执行特征: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探2、程序并发执行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3、前趋图:有向无循环图,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表示方式: (1)p1--->p2 (2) --->={(p1,p2)| pl 必须在p2 开始前完成} 节点表示:一条语句,一个程序段,一进程。 (详见书P32)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见古语、诗句哲学原理归纳 一、物质和意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3.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5.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 二、实践与认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3.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运动变化和发展

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2.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户枢不蠢,流水不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2.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7.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揠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8.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9.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9.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五、矛盾相关知识点 (一)对立统一 1.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二者不可分离。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导语: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法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的资料,欢迎阅读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 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树立“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加强“诚信”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 观存在的反映。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知识点第三章

所谓的程序的并发执行,是指内存中可以同时驻留多个运行中的程序,他们共享cpu 和各种系统资源,以并发方式进行运算。 进程: 进程实质性各种定义:P63 .2 1.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2. 进程是可以和别的计算并发执行的计算 3. 进程可定义为一个数据结构以及能在其上执行的程序 4.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5. 进程是一个程序在数据集上运行的过程,他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 立单位 进程的特征:P63 .2 1. 动态性 2. 并发性 3. 独立性 4. 异步性 5. 结构特征(进程通常是由程序段、数据段和堆栈、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进程控制块是系统对进程实施管理的唯一依据和系统能够感知到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一个进程的至少具有的3基本状态: 1. 就绪状态:是指进程以获得cpu 以外的所必要的资源,只要获得cpu ,便可以立即执行 时的状态 2. 执行状态:是指进程以获得cpu ,其程序在cpu 上执行时的状态 在单cpu 的系统中,任一时刻至多只有一个进程处于执行状态。 在多cpu 的系统中,则可以同时有多个进程处于执行状态 3. 阻塞状态:是指正在cpu 上执行的进程,因需要等待某个事件暂时无法继续执行,而放 弃cpu 时的状态。 1. 就绪→执行 2. 执行→就绪 3. 执行→阻塞 4. 阻塞→就绪 进程同步:是指多个合作进程为了完成一组相关任务在执行速度上的相互协调。 进程同步和进程互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进程互斥从某种意义上可看是进程同步的一种特例。 区别:进程互斥是并发进程间因共享临界资源所产生的间接制约关系, 而进程同步则是合作进程间因执行顺序所产生的直接制约关系 PV 原语 阻塞 事件发生 事件等待 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转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 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原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2)方法论: 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 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 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和唯心主义;又要反对 片面强调客观规律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宿命论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②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真理观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还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对待谬误。 (2)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3)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总结(自己归纳)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者哲学 (一)唯物论(又叫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共有8个哲学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6、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8、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辨证唯物主义(包括辨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人生价值)

哲学重要概念

一、哲学重要概念总结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6、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7、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8、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綜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等方法。 9、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0、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1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1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13、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 14、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厲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动力作用。②诱导作用。 ③激发作用。 15、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6、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7、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18、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9、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