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韦以宗健脊十八式11

韦以宗健脊十八式11

韦以宗健脊十八式11
韦以宗健脊十八式11

韦以宗健脊十八式

第一式虎项擒拿式

练功方式:直立,稍低头,双手合拢颈后,用腕关节拿捏颈后肌肉,并提拔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掌力要准要稳,不要拿伤皮肤。(选自《中国整脊学》)

第二式抱头侧颈式

练功方式:正位,两目平视,双手屈肘,两手掌合拢于脑后,然后将头颈往一侧屈,并稍加压力,左右侧屈各10~20次。

注意事项:侧屈时胸廓、腰背保持直立不动。(选自《中国整脊学》)

第三式抱头屈伸式

练功方式:双目平视,双手屈肘,双掌合拢后脑。

第一步:按压后脑屈颈至下颌抵胸。

第二步:抱头,双手略加压力对抗,使之慢慢抬头并后伸。如此反复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胸背不动,如已有病变,屈伸幅度以不疼痛为原则。

第四式侧颈松肩胛式

练功方式:正立,自主侧颈,双手下垂,抖动并摇动双肩带肩胛,先向前摇10~20次,再向后摇10~20次,上下抖动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如松肩过程中自感有麻痹者,为已有肌肉粘连,应加大力度。

第五式左右开弓式

练功方式:站立位,双手屈肘握拳合拢于两胁下,然后一手伸直奋力向前,另一手肩肘向后,左右交替,做10~20次。(见图)注意事项:伸直上肢需用

力,另一肩肘尽力向后。第六式双胛合拢式

练功方式:正立,屈双肘提肩,使双肩往背靠拢,同时作深呼吸以扩胸(又称扩胸运动),反复30~50次。(见图)

注意事项:头颈不动,挺胸,两肩用力往后靠。如有酸痛感,说明已有损伤,应多作此运动,以达到自我康复。

第七式抱肩转胸式

练功方式:正立位,双手抱紧两肩,左右转摇胸廓各30~50次。(见图)注意事项:转胸时尽量腰胯不动。

第八式抱背转胸式

练功方式:正立位,双手转向背,掌心按压腰背部,转动胸廓,左右转动各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转动胸廓,头颈随转但骨盆不转。

第九式摸膝转胸式

练功方式:正立位,略弯腰,右手触摸左膝,左手触摸右膝,交替进行,各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侧转时背部要直,腰部略弯。

第十式挺胸后伸式

练功方式:双手按压腰背部,仰头,双肩往后作挺胸,略伸腰,并同时叫喊“呵”声,调节肺活量。反复20~50次。(见图)

注意事项:挺胸时头颈及骨盆不动。

第十一式顶天立地式

练功方式:正立位,稍息步态,两目平视,双足站稳,腰背挺直,收腹,抬头,双手五指交叉,上举头顶,并向上伸展,同时喊出“呼”声,双手放下,再上举,反复20~50次。(见图)

注意事项:上举双手的同时尽力使胸廓上升。

金鸡独立

第十二式剪步转盆式

练功方式:立正位,右脚起步跨至左下肢前方,后左脚起步跨至右下肢前方,呈剪式交叉步态,向前8步;再做退后反交叉步态8步,前、后各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做交叉步态时避免两下肢冲撞,并保持身体平衡。第十三式金鸡独立式

练功方式:双手叉腰,单下肢直立,弹跳,左右下肢交替各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如患者有膝关节炎性关节炎或下肢伤痛者,改为单下肢站立。如在弹跳中下腰痛者,说明骶髂关节已有损伤,应找整脊师调治。

俯卧撑式俯卧撑式:以双手手掌作为支撑点,双臂张开,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肘部打开与地面平行,背部、腰部和臀部呈一条直线,肘部用力,屈臂运动即可。反复做10~20次(可视体力增加)。

仰卧挺腹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挺腹、挺腰、抬臀,反复做10~20次;

飞燕式飞燕式:俯卧、伸腰、双上肢后展、下肢后伸如飞燕,反复做5~10次。(见图)

第十四式过伸腰肢式

练功方式:立正,双手向前着地趴下,双下肢伸直,但胸腹不着地,方法有三:

注意事项:做俯卧撑时胸、腹及膝不能触地。

点头弯腰第十五式前弓后箭式

练功方式:站立,双手叉腰,右下肢前跨,身体前倾,并屈膝(前弓),左下肢后伸直(后箭步);然后后退回收右腿,身体后倾,直立。再以左下肢重复该动作,反复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如膝关节有病变者,运动时避免屈膝引起疼痛。第十六式低头弯腰式

练功方式:立正,挺膝,双手五指交叉;然后屈低头颈,弯腰,双手抵地;再直立,弯腰,双手抵地,反复10~20次。(见图)

注意事项:双手抵地时,如能抵地更好,不能抵地尽量下弯,但双膝不能屈曲

。第十七式床上起坐式

练功方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膝,使全身屈曲,然后用力伸双下肢(但手抱膝不松开),使上半身离床,力争能坐起(如开始不能坐起,让旁人扶持),然后躺下,再坐起,反复10次。(见图)注意事项:应入静,待气归丹田

时增加腹压。

第十八式抱膝滚腰式

练功方式:仰卧、屈膝、屈髋、上半身起立,伸手将双膝抱紧,稍加用力,使上半身坐起,随即躺下。反复10~30次。(见图)

手法外治与保健 正骨整脊大师龙层花

手法外治与保健正骨整脊大师龙层花 在手法外治方面,中国古代医术就有,推拿按摩,膏药,针灸等,手法有正骨和推拿按摩,出奇效的是正骨手法,一般是密而不传的,推拿按摩 次之,在高手里是为正骨服务的,如果单用推拿按摩手法,它的效果就差 了.只是当时舒服一会,时间稍微长了又和原来一样,古代人没有现代人 的科学知识和庞大信息量,对人自身的解释也很模糊,所以中医正骨只是 治疗疼痛病,如冯天友老师的师傅罗有名老人,就是正骨,治疗一些闪腰 岔气等骨伤病,冯天友老师又通过再学习变成了中式整脊大师,同时出现 两个人,南龙北冯(龙层花老师,冯天友老师),中国才走进了真正的整脊. 由于起步晚,手法和理论都不完善,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理论有美式整脊和 日式股关节矫正术(包括日式骨盆矫正术)的理论.在这个领域里,理论是 最重要的,有人说手法占五,理论加临床是九十五,,我看也是.做手法是 手到心到,必须有预见性,只能做好决不能做坏.就需要理论和临床经验 的支持.现在不少人不知道什么整脊,更不知道整脊理论,有好多朋友只 知道躺着进去走着出来的治疗手段,它就是整脊.,就因它的病因论准确 无误,如果遇巧了就是几秒钟就可以搞定,(一个手法解决问题),也有长 时间做的,(因为病史太长),正骨和整脊是有区别的,主要在理论上,实际 手法相通,但不系列,而重四肢,理论不系统,整脊是从生物力学和解剖学, 周围神经学为理论基础,它的病因是很准确的,而且是内因论.手法是依 据理论和临床经验去做,治疗到位.有时在症状没出来,整脊就可以轻易 解决,是未病而治的好方法,又起了保健的作用. 整脊不但治疗骨科疼痛 病,还可以治疗心-脑及其它内脏病。脱离骨科建立新的医学-----整脊 医学。 龙层花 龙层花,著名脊椎病专家、教授。主编及参编著作包括:《脊椎病因治疗学》《龙层花颈椎病防治》等。 目录 个人简介 擅长疾病 代表著作《脊椎病因治疗学》 龙枕 个人简介 龙层花,著名脊椎病专家、教授。广州医学院毕业,从医50多年,曾任广州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师,现任中国广州脊椎相关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香港骨伤学会终身会长,中华推拿学会、中国脊椎相关疾病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颈椎病研究会研究员,首届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大会名誉主席;创立有“脊椎病因学说”和“龙氏治脊正骨推拿疗法”,发明了微机控制治脊床、颈椎牵引椅、龙牌保健枕,有龙氏脊椎牵引枕等4项国家专利,获世界传统医学大会金杯奖4次,军队科技二、三、四等奖

整脊手法(新)

整脊手法(新) 整脊手法(新)即新整脊手法,又称中美整合整脊手法。该整脊手法是将中医整脊与美式整脊进行提炼整合而成的新型整脊医学治疗手法。 一、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简介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是取众家所长而又独立创新的一门新型整脊医学手法。在X光片分析上,由于X光是西方最早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检查的,美式整脊的冈斯坦德分析方法较为科学,该分析方法目前为美国17所整脊医学院校整脊博士的必修课程,国内外一些整脊分析方法多为此方法的演化版。因此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的X光片分析采用该方法。脊柱触诊方面,中医骨科千百年来由于没有检查仪器的应用,主要靠手摸心会,摸出了经验、摸出了技巧、摸的更精准,所以触诊我们采用中医的方法。这是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在诊断技术上的中美结合。 在整脊手法方面中美整合整脊疗法,主要采用长短杠杆结合发力整复的方法,即可实现定点治疗,又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整脊师不需要练功)。这是中美整合整脊疗法的独立创新点。但一些本身的手法在临床治疗中仍然需要,比如中医的不定点治疗可起到很好的松解作用,中段胸椎、骶椎仍需要短杠杆矫正。所以一些中医整脊的美式整脊的有效方法仍然需要保留,这是中美整合整脊疗法不排斥任何门派,吸收众家之长的兼容性。中美整合整脊手法不需要练功易于推广。中美整合整脊手法使坐位整复、卧位整复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中美整合整脊完善了整脊医学的理论体系,它可以用美式整脊医学的理论方法解释中医整脊疗法,也可以用中医整脊的学术观点诠释美式整脊技术。使世界整脊医学的理论思想得以统一,使世界整脊技术得以完备。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又称为新美式整脊手法,其原因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中美整合整脊包括美式整脊在内,但其手法的种类、应用范围和应用疗法均超出了本色美式整脊。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的种类有200余种,其中包括美式整脊手法、中医整脊手法和自创手法。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可以说是跨越版的美式整脊,也可以说是创新版的中医整脊。实际上中美整合整脊手法是无宗无派的新兴整脊疗法,是整脊学科的太极和截拳道。 二、中美整合整脊手法与美式整脊手法的不同 美式整脊手法主要针对的是局部脊椎偏位的矫正,所以采用的手法主要是短杠杆定点发力。中美整合整脊的治疗既包括局部脊椎偏位的矫正,又包括脊柱的整体调衡以及肌肉软组织的调整,所以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即包括短杠杆矫正手法,又包括长短杠杆结合手法以及长杠杆不定点手法。 三、中美整合整脊手法与中医整脊手法的不同 传统中医整脊手法主要采用不定点手法和简单的定点手法。 中美整合整脊手法即包括短杠杆矫正手法,又包括长短杠杆结合手法以及长杠杆不定点手法,中美整合整脊手法的种类有200余种。 相对应传统中医整脊手法来讲中美整合整脊手法更细化,针对性更强。

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 ---临海小墅搜狐博客目前世界上兴起一股整脊疗法的热潮。流派众多,大体上分为八大流派,但最具有影响的是美式整脊,藏式整脊和中医整脊。奇康整脊术是融合这三大流派之优点而形成的目前非常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效果奇特。 美国脊椎矫正术作为西方的一种传统自然疗法,在理论上与中国的中医理论有相似之处。同时,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与现代医学相融合,形成了自身的独立风格。脊椎矫正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剖学和X—线学,为脊椎的手法矫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有效而且安全。其安全的程度,根据全美脊椎矫正协会的统计,其发生死亡和瘫痪病例的概率为四百万分之一。如今脊椎矫正术在美国的发展,颇有点像中西医的成功结合在美国的翻版。在中国,西医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人才济济。中医的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正骨、按摩方面,更有出神入化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脊椎矫正术的引进,既可以锦上添花,又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推动自身的不断发展。 西藏整脊,源于西藏的萨苯派密宗寺庙,其实脊椎就是中脉

的位置,喇嘛们修炼脉轮,最根本的就是打通中脉,中脉通则百脉通。中脉可以通过外力协助打通,由此衍变出一门神奇整脊术。认为:脊椎病是由于神经高度紧张造成的,通过放松精神,适当运动,手法加对抗疗法就可以治愈脊椎病。千年以来都是口口相授,秘不外传。现在奇康中心挖掘这一高超的绝技奉献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中医整脊,有几千年的历史,天人合一理论,经络穴位相结合,有丰富的文化渊源和一些比较高级的技巧手法。 脊椎是人体的支柱,也叫龙骨,它支撑人体的重量,内有脊髓,不同于其它骨骼的是它有31对脊神经,贯通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所以脊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长期姿势不佳、用力不均、旋转错位或骨质疏松等都会造成脊椎神经受压从而带来身体不适及病变。脊椎神经受压部位后果对照图脊椎骨 供应部位 神经受压后果颈1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标准

ICS **.*** SCM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SCM-C 0008-20 11 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规范(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

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三审通过) 20**-**-** 发布20**-**-** 实施

目次 前言 (2) 引言 (5) 1范围 (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8) 3术语和定义 (8) 附录A (32) 参考文献 (36)

前言 本标准为规范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而定。规定了中医整脊科技术操作基本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1《中医整脊科技术古籍文献考》附录2《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本标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的单位:北京昌平区光明骨伤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北京电力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New York College Of Health Professions,Toronto Acupuncture Center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以宗,潘东华,韦春德,王秀光,陈文治,林远方,李俊杰,赵勇,汤耿民(加拿大),宋阿丽(美国)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及审阅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中国:陈文治,陈小砖,曹向阳,李俊杰,林远方,康雄,莫文,潘东华,庞振龙,孙永章,田新宇,韦以宗, 韦春德,韦松德,王秀光,王慧敏,王松,赵勇,赵光宇,周霞,张汉卿,张鸿振,张盛强,邹培 美国:Christine Capurso,Philip Meng, william Reynolds,宋阿丽 韩国:申秉澈 日本:田中小百合 马来西亚:陈联国, 苏圣仁 新西兰:李蔷薇 加拿大:汤耿民 德国:Med Jurgen Bachmann 中华台北:江智宏 中国香港:张国仪 印度尼西亚:郭健学 本标准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SCM 0001-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处发布的世界中联秘发2011(20号)文件《世界中联各专业委员会专业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办法》。 本标准在年月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审议通过。 本标准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所有。

关于整脊疗法

关于整脊疗法 中医整脊,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学科。中医整脊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古老的学科。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对脊柱及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脊椎法”“按脊法”的论述和“腰痛”的专篇。历代医家发明创造了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辨证用药和导引练功的诊疗方法,形成了富于中国中医特色的整脊疗法。现代的中医整脊学,是经过系统发掘整理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和中国传统医学脊源性疾病史的基础上,应用中医传统医学思维,结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进行了脊柱机能解剖学和运动力学、生物力学的研究,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维平衡理论和椎曲论等科学理论,是中国整脊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以具有中国传统中医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八大应策,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1. 对脊柱关节半脱位、错位、错缝和棘突偏歪的认识。 各种脊椎关节半脱位、错位、错缝和关节失紊排例不齐是我们在手法界经常听到,或经常要使用的术语、个别的学者在其著作或论文中,也介绍了这些术语,但这些术语在目前已有的医学字典中许多都无法查阅到,具体的含义和所代表的病理学变化、也没有被很清楚的解释与界定。因此,导致这些术语成为我们同行之间才能听懂或理解的“行话”,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整脊医生凭借自己的触诊或触摸来判断患椎位置。根据自己触诊的感觉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得出患椎现的病理情况。如:“错位”、“错缝”、“半脱位”等。或以此作为诊断,而这些术语常常给人一种骨关节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必需整复来治疗,这样就为整脊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而临床最常用的就是触摸患者的棘突横突或小关节突来判断患者棘突的偏歪,或椎体的旋转及方向,而后整脊师就可以使用整脊手法来矫正或治疗,这些所谓的“错位”、“半脱位”和“错缝”。许多整脊师对棘突或横突触诊的实质并不了解,只是简单机械的理解棘突或横突触诊的方法和方式,没有很好的结合具体的疾病的病理学改变和局部解剖学知识来加以判断分析,对生理性棘突偏歪,病理性棘突偏歪,代偿性棘突偏歪缺乏鉴别诊断的能力。虽然,棘突偏歪是诊断脊柱相关疾病的要点之一。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棘突偏歪都必定有临床意义,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X线综合分析才能作出诊断。 下面将三种棘突偏歪做以鉴别比较: (1)生理性棘突偏歪:这是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棘突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其骨性结构偏离中轴或移向一侧,或棘突分叉状,一边长一边短,触摸时往往只摸到长的一侧 相邻棘突的间距一宽一窄或棘突后凸或前凹,棘突旁软组织有明显肌肉紧张和压痛,且随着椎体的移位出现相应的神经或血管受刺激压迫的症状,运动功能受限,且棘突旁压痛越显著,临床意义越大。这种棘突偏歪,是脊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整脊复位的依据。

整脊疗法汇总

整脊疗法汇总 一、坐式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按患者的身体位置区分,可分为坐位整脊疗法和卧位整脊疗法两种。坐位整脊疗法投资少、占地小、操作方便,目前已广泛的被中医整脊师所采用。 坐位整脊疗法中,患者坐于矮凳或专用整脊椅上,整脊师站立于患者背后(颈椎及上段胸椎),或坐于患者背后(中下段胸椎及腰椎)进行整复。 目前国内较为著名的坐位整脊疗法有新医正骨疗法、贵康整脊疗法、通督正脊疗法等。 中下段胸椎及腰椎的整复最好在专业整脊椅下进行。专业的整脊椅带机械臂、机械手,可以锁定下肢固定骨盆。专业的整脊椅后座位(整脊师座位),可以前后滑移、上下升降并锁定,更便于胸椎、腰椎的定点旋转复位和胸椎向上端提手法的实施。 坐位整脊疗法的缺点是:腰5整复比较困难,骶椎及骨盆整复为盲区。二、卧位整脊疗法 整脊疗法按患者的身体位置区分,可分为卧位整脊疗法和坐位整脊疗法两种。卧位整脊疗法是在患者俯卧位或仰卧位状态下进行的。卧位状态下失去了脊柱轴向的压力患者较为放松,因而卧位整脊的整复效果是比较好的。 卧位整脊疗法分为卧位手法整复疗法、整脊枪脊柱活化整脊疗法和专业整脊床顿压滑落整复疗法。 卧位手法整复疗法是通过手法,对脊椎产生的压力或扭矩纠正患者脊椎的偏位。这种整复方法最好在专用的普通整脊床上进行。患者的手臂放在床下的臂板上,床体较短使患者的脚置于床面之外,使脊柱更加放松。床体较窄、高度较低,更便于整脊师发力。 整脊枪脊柱活化整脊疗法(AMCT、HAT等),是用整脊枪(电动或手动)活化脊椎,以重新唤起患者的自身调整功能,属于脊柱微调疗法,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专业整脊床顿压滑落整复疗法,是利用专业顿压整脊床上的顿压滑落装置进行脊椎矫正的整脊疗法。该疗法由于借助了专业设备的顿压滑落功能,因而降低

解密整脊手法的绝密手法

解密整脊手法的绝密手法

颈腰椎病定位歌: 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 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 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 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 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 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休。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 先熟悉脊椎定位歌: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 检查方法: 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 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体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 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

下,一起用力。本法适用于凹陷或前凸。 向后突者:用双手交叉按压法,按在病人病椎,叫一助手拉病人双腿向后拉。两人同时用力,即可复位。要点:后拉,下压必须同步。 第五步协同疗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本法的理论。即:人是一个整体,一个人不论是胸椎,颈椎,腰椎。那一个椎体有病变,必将影响其它的椎体,如果只在其病变椎体复位,而没有在其“协同病椎”复位的话,那么这个病只治好一半,完全有复发的可能。 腰一对颈五,腰二对颈四。腰三对颈三,腰四对颈二,腰五对颈一即:腰一错位日久则颈五必有错位。在腰椎复位的同时必需复位颈五 椎才是完整复位手法。望各弟子记住了。 记得自己几年前刚刚学习手法时,同学“密授”一颈椎手法,如获至宝。后来机缘成熟,反复学习钻研各家各派手法,虽不能尽得其真传,亦往往有所得。不经意发现了很多很好的手法,如颈椎滑脱手法,环椎手法,骶髂关节前错位手法等等。虽有漏洞,但往往对临床有良效。从迷茫走向成熟,用了几年的心路。很多手法虽都是在学习其他各派手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往往都是灵感乍现的结果。偶然中有必然的因素。一个好的手法的建立,简直需要一个太多的时间过程。但学习的时候,也许几分钟就学会了。所以手法的学习并不难,关键是老师肯不肯教给你的问题。本篇所收集的手法,都是本人常用

整脊100问

整脊100问-- 整脊圣手的整脊理论操作精华 本贴收到12朵鲜花1、问:什么是整脊医学 答:整脊医学,流行欧美。它的鼻祖,是美国的帕马医师(D.D.Patmer)。他在1895年,根据人体脊椎骨和神经系统的原理,悟出一种与我国古老的“推拿术”和“跌打损伤”相若的整脊疗法。其法是根据人体脊椎偏移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坐、卧姿,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在数分钟内能达成止痛和治疗效果。也就是利用自然痊愈的方法,矫正脊椎,使神经不再受到侵犯,而恢复原有功能,是用最温和最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2、问:骨盆移位能引起哪些疾病? 答:由骨盆移位所致的病症,其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日本学者研究认为。 (1)右侧骨盆移位型(右髋关节紧张型) 表现为副交感神经紧张,肝脏、胃肠功能低下,消瘦,腹泻,患妇科疾病等. (2)左侧骨盆移位型(左髋关节紧张型) 表现为交感神经紧张,心脏、肺功能低下,肥胖,便秘,易患感冒等。 (3)混合型(右侧骨盆移位伴左或右髋关节紧张,左侧骨盆移位伴右或左髋关节紧张) 表现为偏食,体重变化大,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伴有前两型的全身症状。 3、问:骨盆移位是何时发生的? 答:99%的骨盆移位是先天性的,是胎儿通过患有骨盆移位的母亲的产道时造成的.当然后天的原因如负荷过重\女性怀孕\高处坠地\冲撞及地心引力等的作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问:儿童脊椎异常普遍吗? 答:根据国内专家对某市五所小学共两千余名学生的脊椎健康普查中发现脊椎异常比例高达49%至68.8%,其中15%以上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脊椎侧弯,严重者侧弯达到450,状况堪忧。引起儿童脊椎异常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从婴儿的出生来看,较典型的接生方法是,一旦头部出现后,医生将头部转900,然后在身体的配合下缓缓而持续的将婴儿的身体拉出,其拉力可以达到55公斤,因此对婴儿脊椎(颈部为主)的损伤就时有发生。在儿童的发育过程中,由于不当的

中医正骨手法上课讲义

中医正骨手法

精品文档 非常实用的中医正骨手法有八种: 1、摸法:用摸法作初步的诊断,以手触病患者的伤处,这是最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判断出是骨折、骨碎、裂纹或是脱臼和有无并发症,然后再根据伤情进行治疗。自从正骨科采用X光摄影以后,以断定病伤上更稳妥确切了,用X光和摸法的判断互相印证,给予正骨科的帮助很大。 2、接法:使已经折断骨合拢起来,整复如初。骨的跌伤错落形象不同,有断离分开的,有折断后缩下去的,有粉碎凌乱的,更有断离突起的。这时就要根据病状,实用独特手法逐渐把新断折骨接合,使下陷部突出,突出部平下来,粉碎骨部慢慢完整。 3、端法:用手把握着应端的病位,斟酌用力,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使脱臼的关节不偏不倚地复回原位。 4、提法:将陷下去的骨提起,使恢复正常。如遇到扭腰岔气,或肋骨凹陷的病症都用提法。 5、按摩法:如果软组织受伤,局部麻木,血行迟滞,气血不通,机能障碍等病,用手往下压慢慢按摩,使瘀闭阻塞气血部位畅通,消失臃肿,更可以帮助循环。 6、推拿法:“推”是用推使病肢复原,“拿”是用手掐定患处使缓缓复位,如果伤已痊愈但仍觉得气血不通,机能障碍或关节错落等,就用推拿法。 上面所叙述的八个正骨科手法,我揣想也许根据学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渐渐体会出来。让我把正骨心法节录一段出来,看看它是怎样谆谆告诫地强调手法: “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乃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知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一骨体皆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况所伤之处多有关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鬲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即或其入心者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过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准支,设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医正骨手法

中医正骨手法 手法是医者用手施行各种术式,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手法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骨伤科的手法、固定、药物、练功四大治疗方法之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该书还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正骨八法,并详细阐述了手法的适应证、作用及其操作要领。 一、手法运用原则 施行手法治疗以前,必须经过详细的检查,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病情,以明确诊断,特别是对骨折、脱位病人,医者应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伤患局部的立体形象,确切了解骨端在肢体内的方位,也就是“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从而达到“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的效果。概括来说,运用骨伤手法应早、稳、准、巧。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要注意体位道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的性质、移位方向要确切掌握,操作动作要准确,用力大小要适中,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巧:施行手法时动作要轻巧,以省力有效为度,做到“法使骤然人不觉,患如知也骨亦拢”。切忌鲁莽粗暴,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运用骨伤科手法治疗,有时可由医者一人完成,有的则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共同完成。因此,施法前参加人员应经过共同讨论,统一认识,拟定出一致方案以便在进行手法时共同遵守,动作协调;如途中要改变整复方案,应及时说明,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地达到手法预期的效果。 二、手法的作用 (一)整复移位 手法可使移位的组织回复到正常的位置,如骨折、脱位、肌腱滑脱的整复。 (二)消肿止痛 损伤后脉络破裂,积蓄成瘀,或积于筋肉之间,或蓄于关节骨缝之中,肌肉筋脉为肿为痛,施行手法可行气活血,消除瘀滞,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三)舒筋活络 筋骨肌肉损伤和病变,可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产生筋膜粘连硬结,关节活动受限。运用恰当的手法,可以消散瘀结,剥离粘连,舒筋活络,使关节功能得到恢复。 (四)保健强身 施行保健手法可行气血、健脾胃、强肝肾、坚筋骨,对内可调节脏腑功能,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 三、施行手法的注意事项 1.施行手法之前,医者对病情要有充分了解,根据病史、受伤机制和X线检查结果等作出明确诊断,选择有效的手法。 2.施行手法要有目的和计划,如选用何种手法及如何进行、患者的体位、助手如何配么是否需要麻醉等。 3.施行手法操作时,医生的态度要从容,工作认真,操作熟练敏捷,以消除患者的紧心情,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争取患者的信赖与合作。 4.严格掌握手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骨关节结核、骨髓炎血友病等患者应该禁用或慎用。 四、正骨手法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 原文地址:整脊十法(广州龙氏手法)作者:针刀客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

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

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摘要】王和鸣教授根据脊柱的解剖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生物力学原理及多年临床实践体会,按颈部、胸部、腰部不同部位,辨证施术,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王和鸣;整脊手法;经验 王和鸣是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6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先后担任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前身)副院长,福建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务。 早年大学毕业后,受福建省政府指派,师从福建省著名中医骨伤科林如高老中医,历经4年,尽得林老理伤正骨整脊手法真传。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骨伤疾病有深刻认识,在中医手法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曾多次为国内外知名人士及政府要员诊治疑难病症,常有手到病除的疗效。作者自2009年师从王和鸣教授,亲聆教诲,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老师整脊手法的博大精深,现将老师的整脊手法经验整理如下。 脊柱及周围筋骨的损伤疾患是常见病,好发于经常伏案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在我国骨伤科门诊中颈肩痛或腰背痛的患者约占30~50%。整脊疗法是治疗脊柱病患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以手法为主的各种术式作用于脊柱及周围筋肉,影响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解除痉挛、纠正错位、松解粘连、消除水肿、解除嵌顿的作用,使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其具有收效快、疗效好、运用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而深受患者欢迎。但因手法种类众多,如何选择一套高效、安全的手法就一直成为骨伤科医生探索的课题。老师长期从事脊柱等疾病的研究,一贯注重整脊手法的总结与整理[1-4] ,1994年老师和张爱平讲师主编《多方位整脊疗法》,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用VCD的方式出版发行,之后,多次以论文的形式对多方位整脊手法、功能、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探讨和总结。 1手法分类 老师把手法归类为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和整脊被动类手法。施行整脊被动类手法前,先予患者施以理筋整脊基础类手法,放松痉挛肌肉和降低肌紧张度,然后通过被动类手法滑利关节、整复错位、解除压迫,最终起到多方位综合治疗效果。 1.1 理筋整脊基础手法老师在总结出一套多方位整脊手法的同时,根据脊柱与四肢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解剖特点及伤患病理,把理筋整脊基础手法归纳为

中医整脊手法的特色与基本功练习_崔彦杰

一、中医整脊手法的特色: 中医整脊手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的角度,应用特殊的手法,并结合针刺、温灸、刮痧、刺血、拔罐、小针刀、点穴按摩以及理疗等手段,对颈、胸、腰椎和骨盆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相关软组织的劳损,紧张僵硬或退化性改变进行调整,以恢复脊柱内的生物力学平衡关系;解除脊柱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神经、血管等)急慢性损伤的病理改变,来达到调节其外在生物力学平衡和气血、阴阳平衡。以此来治疗脊柱错位,脊柱周围软组织以及新继发的脊柱相关疾病的方法。达到“调节平衡脊柱,治疗病因根本”的目的。 二、中医整脊手法的基本功练习: 中医整脊疗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手法治疗,对发生错缝、错位、紊乱等病变的脊柱关节进行调整,从而使脊柱关节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或代偿位置,达到脊柱力学平衡为目的,解除病变部位的水肿、淤血、粘连等炎证反应,稳定了脊柱的力学平衡,达到了根治疾病的目的。 面对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这组织结构,我们在给病人做整脊时就应该具有扎实的功底,而绝不是有两只手就可以为人整脊的。中医整脊手法基本功练习的要求与方法:整脊基本功总要求:气势如泰山压顶,力度如按鸿毛入水。也就是要求整脊师自己要练出一百成的力度,然后在使用时用其中的十成。使得这十成力在背后的九十成力做后盾的基础上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得心应手。 一、插绿豆 插绿豆是练习气势的主要基本功,同时还可以养手,增强手的敏感性。 二、捏哑铃 练习按摩手的对掌力 三、托哑铃 练习按摩手的上托力 四、气势练习 练习感觉手的敏感度,和气势到位时的,力感和手感。 五、压西瓜皮 练习整脊的方法和技巧同时练习感觉手的敏感度。 事实上不仅仅是整脊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尤其是按摩,是在给人治病服务就更应该有扎实的基本功。 一句话:要想学好中医整脊技术,先要练好基本功。 中华脊柱健康协会崔彦杰

中医正骨技术

中医正骨技术 中医正骨学名词解释 1、骨折功能对位:是指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或仅有轻微的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基本得到矫正,肢体力线基本正常,长短大致相等。 2、骨折对位:两骨折端和接触面完全良好。 3、骨折对线:两骨折端纵轴上的关系。 4、颈椎关节突跳跃征:颈椎单纯全脱位时,上一椎体的下关节突位于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之前,产生关节交锁。 5、髋内翻: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颈干角正常值为110°~140°,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即为髋内翻。 6、反常呼吸:胸部多根双处骨折时,胸部失去支持而出现反常呼吸,吸气时骨折处胸壁塌陷,呼气时反而隆起,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呼吸困难、紫绀,甚至休克等严重症状。 7、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然尽了最大努力,某些移位仍未能得到完全纠正,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对线:骨折旋转中心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成人<10 °,儿童<15。对位:干骨折至少达1/3,干骨骺骨折至少达3/4。长度:儿童缩短<2cm,成人缩短<1cm。 8、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愈合功能停止,骨折端已形成假关节,X线照片显示骨折端互相分离,间隙增大,骨端硬化或萎缩疏松、髓腔封闭,用一般的固定方法无法使它连接者。

9、跟距关节结节关节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形成的30°~45°结节关节角。 10、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病桡骨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 11、Pauwel氏角:股骨颈骨折时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形成的角度,判断股骨颈骨折是否稳定,Pauwel角越大,剪力越大,骨折也越不稳定。Ⅰ型(外展型):<30°,为稳定骨折,多有嵌插,剪力小、较稳定,愈合率高;常可用持续牵引治疗,处理不当可发生移位,转为不稳定型。Ⅱ型:30°~50°,稳定性界于外展型和内收型之间;Ⅲ型(内收型):>50°,为不稳定骨折,常有移位,剪力大,固定困难,不连接率高。常需内固定治疗。Pauwel角易受骨折的旋转和嵌插等因素的影响。 12、关节脱位:是指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13、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的改变,关节周围为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在对脱位关节作任何被动运动时,虽然有一定的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去除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这种体征变化称为弹性固定。

美式整脊技术与中医的推拿按摩_崔彦杰

美式整脊技术医学的学说是美国帕雨曼(D,D.Palmer 1845-1913)医生所创立,自从他把一位耳鸣十七年的黑人清洁夫(porter)用美式整脊技术恢复其听力后,美式整脊技术就如同其本人的名字一样,迅速的震惊医坛并传遍全美国。 在美式整脊技术发展初期的过程中,贡献最多的几位拓荒者,仅将其芳名恭录如下,以供后人对老前辈们的仰望尊敬。 他们就是:苟奇(Golgi)、卡加雨(Cajil)、谢仁顿(Sherrington)、帕夫罗夫(Pavlov) 帕雨曼(J.B.Palmer-为 D.D.Palmer之子),陆特世(Lutiges)、郝得曼(Haldeman)、梦可莱高(Mcgregor)等,由衷的敬佩和感谢他们对美式整脊技术中脊椎神经的阐述和疾病的由来都做了许多理论与临床上的贡献。使美式整脊技术之基础理论得以建立、发扬及有所遵循。 尤以帕雨曼(J.B.Palmer 1881-1961)在1908-1921年期间所发表的MERIC SYSTEM尤为杰出。他又指出高颈椎区域(the upper cervical region)是疾病关键所在! 目前美式整脊技术在国外,据2012年底的统计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立法,支持脊骨神经医学(美式整脊技术)的发展,脊骨神经医学的安全性,和脊骨神经医学的可靠性,科学性,让更多的脊椎病患者通过矫正之后,减少了医疗支出,减轻了政府的医疗负担,而脊骨神经医学的神奇之处也是在于这种治疗不用手术和不用吃药,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消除症状,让患者达到康复的效果。 美式整脊技术与传统中医、经络穴位、中医推拿按摩无任何关系,因为美式整脊技术是起源于美国发展起来的手法矫正医学,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北京公布正式的中文译名为“脊骨神经医学”(及美式整脊技术)。传统的中医推拿按摩的治疗作用主要针对人体的肌肉、软组织,能缓解因脊椎的不正常的结构引起的酸痛等症状,美式整脊技术的办法则是通过x光片,科学的诊断,专业的分析脊椎的问题所在,找到病根和病灶,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脊椎的不正常结构,其治疗主要针对脊椎位移引起的神经压迫说引起的疼痛。方法是通过x光片找出错位和出现功能异常的脊椎,矫正其移位脊椎,消除脊椎对神经的压迫,从整体出发,是人体的脊椎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脊椎正了,也就不生病了。 中医的推拿和按摩的治疗 中医的推拿和按摩的治疗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项传统的治疗手法,在缓解症状上和康复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中医的按摩主要的原理是;消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的修复。但是不能够达到根治的效果。并存在一定的治疗风险,误诊的几率较大。以造成病情加重。 按摩治疗颈椎病的原则是:1舒筋活血、2理筋整复。常用手法包括滚、揉、拿、拔伸旋转、拿搓、擦等。通过按摩穴位,如风池、肩井、合谷、曲池等穴,可疏通经络,减轻疼痛、麻木;通过颈背肌肉的揉、滚、捏等手法,以放松颈肩背部的肌肉紧张和痉挛;对穴位的手法牵引治疗,可增加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如配以“侧搬”、“旋转复位”等手法,可以整复小关节的移位及滑膜嵌顿;如对患者施以头颈部的被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手法,可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及放松肌肉。 这些手法的灵活应用,结合其他疗法,可以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和缓解。但是,如果对患者的病情不加于科学的分析、或在未获得明确的医生诊断的情况下、或者手法过重、操作不正确,则有可能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导致急性脊髓损伤----瘫痪的发生。这些也是中医按摩的一个大的误区,导致了治疗的病情误诊,造成巨大的伤害。 在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或是滑脱等的情况下,脊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和不同程度的移位,没有多余的活动空间。任何被动的颈部活动,都有可能引起脊髓和致压物之间的微小移位导致压迫神经,使脊髓受到直接撞击,发生急性损伤,或是病情更加严

推拿整脊复位手法36式

整脊复位综合手法36式 一、颈椎相关疾病复位手法 1、仰头摇正法 此法适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医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作上仰(仰头可使颈 2---------颈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将头转成较大幅度 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见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咯嘚”。 此法也可于坐位下进行。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其后,双手前臂分别轻置于患者两 肩上,其中一手掌托其下颌,手指紧贴其面颊;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做上仰再慢 慢侧转,再缓慢左右摇动2----3下,医者感到患者头部已放松时,托下颌的手将患 者的头转成较大幅度时,稍向患者的后上方加有限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的弹响 声。 2、坐位旋转复位法 此法用于枕环、寰枢关节错位。 患者端坐矮凳上,身体稍稍向后仰,靠在医者身上。医者摸准其患者患椎棘突,以 第2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轻轻扶按于第2 颈椎棘突的右侧缘,令患 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的皮肤被拉紧,头的前弯就以此 为度。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左摆,并将面旋向右。医者稍弯腰,用胸部 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用肘弯勾托患者下颌,前臂及手 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者头部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 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 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此时,常伴随“哒’的清脆响声,重新进行触诊 检查,如棘突已复正,则复位完成。 3、低头摇正法 用于颈椎2-------颈椎6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医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 定点,另手托其面颊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 面颊之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 而复位,可重复2----3次。 4、侧头摇正法 此法用于颈2----颈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医者一手托 其头部,另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下方,将头抬起作侧曲并转动摇正。 5、侧卧摇肩法 此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医者一手拇指、食指夹置于其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 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要配合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此 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 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副损伤之害。 6、侧向扳颈法 此法用于颈2----颈6侧弯侧摆式错位(钩椎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另一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紧贴其面颊,两手合作将患者头部先牵引并渐渐屈向健侧 后屈向患侧,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有时,病人可听到关节弹响,医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的弹跳

整脊的绝密手法精编版

整脊的绝密手法 本法对所有腰腿痛都有调治作用,尤其对腰间盘突出,骨增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狭窄,风湿病等效果显著。 特别提示:骨质增生,如无复位手法,仅能好转,不能愈。这一点为95%以上的医生忽视。因此才有骨质增生不可能完全治愈的缪论。骨质增生的原因见“神手”教材。颈腰椎病定位歌: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弯难。唯有颈二旋转难,颈椎有病垂先变,腰一有病前弯难,腰二病难左右弯。腰三左右难转动,腰五不敢往后弯前后左右都难动。必是腰四病无疑。第一步:检查偏歪错位的椎休。首先确定第四腰椎的位置,两骨盆连线的中点即为第四腰椎。向下则为五腰椎,向上逆推则可知三、二、一椎。先熟悉脊椎定位歌:颈七腰五胸十二,肩胛胸七盆骨四。大椎颈七向上推,逆推方便定病位。所谓逆推:是由下向上推按。经多年经验本法对脊椎偏歪,增生比向下推按更容易,更方便定位。检查方法:1、用拇、食二指分开由下向上推按,仔细体会有无硬结,条索状或压痛点等异常情况。2、望诊法:正常的脊椎若无病变则脊椎颜色无异常,当脊椎偏歪或错位日久则在相应的椎体附近出现:青紫,红等色或点状,片状的色素沉着,斑生在哪一椎为那一椎有病变,对应的脏腑也有病变。3、看突起:哪一段椎体在人站立时

向后突起则该脊椎必有问题。突起一般不是单一,而是几全椎体“排状突起”胸椎上段突起为肺心病无误。中段突起则为肝胃胆病。当然凹陷也为病变。记住:过人的观察能力,是造就一个名医的首要条件。学会认真的观察是成功的前提。第二步手法放松肌肉:凡腰腿病放松必须由胸七放松至承山穴为止,这一点为极大多数按摩技师或医生所忽视。由上向下用按、摩、揉、推、拿、提、滚等手法放松,共3---5分钟。第三步手法点穴:压痛点,肾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每穴按30—60秒。指力不足者可用点穴笔代。第四步手法复位:现在流行的“斜扳法”极易出医疗事故,本人在这个基础上改良后定为“旋扳法”。本手法实即借鉴颈椎复位手法。“旋扳法”:即利用上下,左右四种交叉旋转的力量(即内家拳的螺旋力)综合运用,上面在肩部的手必须要有向上向后的力量。放在臀部的这只手必须向前向下的力量。四力形成旋转力度。则医生用力小,病椎易复位,病人无痛苦。要点:1、严重腰椎病在复位时,病人必须将头转过来,面向医生。2、腰椎上段及胸椎错位者,医生在肩部的力量必须大于在臀部的力量。腰骶椎错位者,下部用的力量必须于上部的力量。“旋扳法”适用于左右错位者,不适用于前后突出者。曲膝扳骶法:病人仰躺,医生用一手拉起一腿曲膝向胸部按压,凡有病的那一侧椎体必压不到胸部,然后叫病人双腿曲膝,医生用一手横肘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中医整脊手法

腰背部软组织损伤中医整脊手法 (一)、坐位腰背部手法: 1,揉肩胛内缘法:患者坐位,患者以手臂抱对侧肩,使背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医者用拇指或掌根揉按脊柱与肩胛骨内侧缘,两侧均须施以同样手法。主治:背部疼痛,菱形肌损伤。 2,揉肩胛下角法:患者坐位,并以左或右肩臂极力内旋,手贴于背使患侧手摸健侧肩胛骨,患侧肩胛骨翘起。医者一手扶托患者肩臂,一手以拇指沿突

起肩胛翼内缘向下向内揉按,反复遍。 主治:菱形肌损伤,肩胛胸壁关节拉伤。 3,提肩揉背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侧,用一手自肩胛骨上角内侧向下按摩数次(由轻到重),另手上提患侧腋窝,反复提拉患侧肩部。(图30) 主治:肩带扭伤,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捩伤。 4,揉腰眼法:患者坐位,身体略向前倾。医者坐于患者背后,以双手鱼际肌或握拳置于腰背部京门穴下方(约第二腰椎横突)缓缓用力揉动,约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主治:腰部沉重、酸胀。肾虚腰痛,腰肌劳损,骶部疼痛。也常用来配合治疗尿频、尿闭、遗尿、阳痿、早泄、耳鸣、眩晕等。 5,腰部八字分推法:患者背坐于医者面前,患者腰部向前弯屈,医者以双手指与四指分开,沿膀胱经(脊柱旁开1.5寸和3寸)向两侧分推。 主治:对于急性腰扭伤,前弯受限者治疗效果较好。 6,腰背平推法:患者坐位,背部露体。医者手掌伸直,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紧贴患者皮肤,作直线往返平推,推擦时不可歪斜,往返要适应患部,用力要均匀,以发热为度,提高局部体温。 主治:腰背部扭伤,骶棘肌劳损,腰背部肌膜筋炎等。 7,坐位托拉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手扶患者肩部,使病人逐渐向后下躺。

当患者躺至水平位时,医者以大腱从病人胸背部支撑患者肩部,双手迅速移到患者腰或背部并以手托住患处,同时轻揉用力向上提拉。(图31) 主治:胸椎、腰椎小关节紊乱,骨膜软化,胸肋软组织挫伤。 8,提腰法:患者坐位,尽力体前屈。医者面对患者背后,双手环抱患者腹部,并以膝顶住患者骶部,嘱患者腰背部软组织放松。医者双手用力上提。(图32) 主治:腰背部急性扭伤,腰后小关节紊乱。 9,推顶过伸法:患者坐位,医者坐于患者背后,医者一手掌心顶住胸椎痛点,并令患者后仰。医者另一手从患者腋下环抱患者,铅上提拉的同时,医者另一手突然向前推顶,使患者脊柱呈过伸位并常可听到“咯”的响声,患者立即可感到胸部痛减,轻松、灵活。(图33) 主治:胸椎小关节错位,胸部扭挫伤。 10,膝顶过伸:患者坐位,双手屈曲上举,一助手按压固定患者双腿。医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