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维多利亚时代文化

维多利亚时代文化

维多利亚时代文化
维多利亚时代文化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发展史上迅猛上升的时期。大英帝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势力范围迅速扩张。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这似乎是现实世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也许是许多维多利亚文学作品的背景。从《简·爱》(Jane Eyre,1847)中女主人公意外地继承叔叔在马地拉给她流下的两万磅的遗产,到《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861)中失意后的匹普去埃及经营茶叶,到《名利场》(Vanity Fair,1848)中的利蓓卡第一次施展身手就勾引从印度回国的财主乔瑟夫,人们不难看出,当时去殖民地捞钱是本国人民公认有效的“生财之道”。总之,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是一个能让人梦想“远大前程”的自信的年代。有的评论家,如斯坦纳(Steiner),认为维多利亚的黄金时代像伊甸园,20世纪初的某些评论家则认为它像地狱。一般来说,为研究方便。维多利亚时期被文史家们分为三个阶段:维多利亚早期(1832~1848)、维多利亚中期(1848~1870)和维多利亚晚期(1970~1891)。

维多利亚早期也常被称为“多事之秋”(A Time of Troubles)。经济上的繁荣并不能阻止阶级矛盾的产生。就在新兴资产阶级奇迹般地暴富起来时,劳动者却不得不在残酷的压迫下过着穷困的生活。这一时期反抗压迫、争取民主选举权的运动蓬勃发展,在“宪章派”诗人的作品中得到忠实反映,最有代表性的有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1819~1869)的《民主之歌》(The Songs of Democracy)。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 Thomas Carlyle,1795~1881)的《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1837)和《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1843),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Gaskell,1810~1865)的《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1855)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金钱拜物教和市侩主义对人类道德的腐蚀,而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他早期的小说中更是不遗余力地反映了英国私有制社会的阴暗面。

维多利亚中期正好处于相对稳定的五六十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天文、地理和生物学等学科的新成果大大扩展了人类的眼界。这一时期被称为“经济繁荣和宗教分歧的时期(Economic Prosperity and Religious Controversy)”。达尔文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提出的进化论打破了上帝造物的唯心史观,给传统信仰以猛烈的冲击,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并再次定位;英国国教的势力衰减,新教派林立,福音派吸引了大批小生产者,知识界的所谓“牛津运动”(The Oxford Movement)或“高教派”(High Church)也激烈展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天主教势力的抬头。尽管勤奋和富有责任感仍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价值取向,但全社会都在经历着一场信仰危机。许多文人学者对英国状况深感忧虑。狄更斯等一大批作家继续对维多利亚社会的弊端进行批判。最激烈的一位莫过于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他的《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1851~1853)预言了维多利亚工商业文明的毁灭,在《直到最后》(Unto the Last,1862)中对自由竟争的经济法则进行了无情攻击。较为客观的要数安索内·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1815~1882)的小说。教育家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1822~1888)在他的著名论著《文化与无政府》(Culture and Anarchy,1869)中,反对对物质的迷信,提倡文化和精神价值。他对英国社会状况的反思代表了一代有识之士面对新现实的焦虑和危机感。尽管这个时期存在许多问题,但它仍然是一个繁荣时期。因为它不仅创造了惊人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各种文学样式,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维多利亚后期是大英帝国经历了由盛到衰过程的时期(Decay of Victorian Values)。一方面英国的霸主地位在受到美国和德国挑战的同时,英国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另一方面,资本输出和海外扩张造成国内工农业的萧条和萎缩。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而且维多利亚王朝推崇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纷纷瓦解,到90年代几乎彻底崩溃。历史学家杨格曾概括说:“当我们注视80年代在新思潮和和旧观念” 旋涡中挣扎,试图寻找一个立足点的时候,我们就产生了茫然、不协调和无所适从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也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里。继斯威夫特之后最重要的讽刺家萨谬尔·巴特勒(Samuel Butlee,1835---1902)在死后发表的自传性小说《众生之道》(The Way of All Flesh)中尖锐讽刺了维多利亚式家庭生活,特别是那个自以为是的暴君似的父亲。如果说巴特勒的公开叛逆还不够成熟,那就留待唯美主义理论家和创始人瓦尔特佩特(Walter Pater,1839---1894)和他的追随者们解决了。他们宣布父辈们的追求都是无意义的,“我们的问题没有答案,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尽情享受美和短暂的时光。”90年代的艺术家们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世纪的尽头,常常做出一副“世纪末”姿态。这一时期的诗歌和散文中表现出一种故做消沉、带者倦容的矫揉造作和对新的表现形式的追求,以吊起读者读腻了的胃口。乔治·摩尔(George Moore,1852---1933)和麦克斯·比尔博姆(Max Beerbohm,1872---1956)的散文以及恩斯特·道森的诗歌都反映出这些特点《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eild)的主人公大卫曾自己总结:“我一直是十分认真的。”45年后,王尔德在《认真的重要》(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中把“认真”一词变成了一个双关语,一个颠覆了整个维多利亚早期价值观的玩笑。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样化”(variety),即多种文学样式的繁荣。实际上,多样化体现了维多利亚作家的独立性和对文学经验的渴望。面对不断扩大的读者群,作家们几乎都是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进行写作,去把握和反映这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时代。诗人们在继续使用一些传统的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实验新的、不同寻常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莫过于叙事诗歌艺术的发展了。在小说有力的竞争面前,诗歌也开始寻求以韵文讲故事的新方法,追求史诗般的效果。像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1809---1892)的《公主》(The Princess)《摩德》(Maud),勃郎宁的《圆与书》(The Ring and the Book)就是长篇叙事诗的杰出代表。获得“桂冠诗人”称号的丁尼生抒情、叙事技巧圆熟,勃郎宁尤其擅长用口语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倡导诗歌要重返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朴素纯真的“先拉菲尔派”诗人。其代表人物是罗塞蒂(Dante G. Rossetti,1828---1882)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一些小说家兼诗人,如乔治·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th)。和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也尝试用诗歌表达小说中的故事和情感。的《现代爱情》(Modern Love)堪称描绘破碎的婚姻和情人间对立情绪的经典。

维多利亚时期的散文也成就斐然.仅一长串散文家的名字就令刮目相看:卡莱尔,纽曼(John Henry Cardinal Newman ,1801-1890),穆勒(John Start

Mill,1806-1873),罗斯金,阿诺德,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和佩特等等.他们主要的作品,如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过去与现在》,纽曼的《自辩》(Apologia pro Vita sua ,1864)穆勒的《论自由》(On Liberty,1859),罗斯金《威尼斯之石》,阿诺德的《文化与无政府》,《批评文集》(Esasays in

Criticism,1865-1888),赫胥黎的《人在自然界的位置》(Evidenceas as to Man’s Place inn Nature ,1863),佩特的《文艺复兴历史研究》(Studies IN The History Renaissance ,1873)等,都应其独具的风格与魅力被载入英国文学史册。佩特在《风格》(Style)一文中指出散文是一门特殊的,恰好适合现代世界的艺术,它更适于表现现代生活“混乱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散文家对这一世界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以不同风格在混乱中寻求秩序。卡莱尔在《论英雄》(On Heroes )中非常强调作家的责任,他的写作追求一种预言家的效果,而罗斯金更是事事都发表独到的见解,散文的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经济,美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说理方式也各不相同。穆勒和赫胥黎依靠思路清晰的逻辑推理,模仿18世纪散文家崇尚的理智,明快当文风,不带浪漫主义感情色彩。卡莱额外任何罗斯金则更靠近17世纪的文风,他们的所谓的“复调风格”对读者的耳朵和眼睛都有一种感染力,以生动的综合效果打动读者的心弦。

维多利亚时代是个几乎人人读小说的时代。由于受清教道德标准的约束,在维多利亚早期和中期的文学作品种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禁忌。维多里亚早,中期的小说家们在“大众读者口味的期待下,在中产阶级道德的禁锢和出版形式(分期连载)的限制下创造了伟大的艺术,在精神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许多评论家认为,从奥斯丁理性的嘲讽道斯各种浪漫情怀的历史透视,从勃朗特姐妹奔放地想象到盖斯凯尔忠视朴素的描摹,从狄更斯的夸张与象征到萨克雷,艾略特的心理分析,总之,从狄更斯到埃略特的一代小说家谱写了英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换言之,自从狄更斯在维多利亚女王即位的同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起,小说领域就新人辈出,争奇斗艳。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和《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1847)50年代萨克雷以其《名利场》向魅力加经久不衰的狄更斯提出挑战,60年代特罗洛普成描绘维多利亚中期的社会现实的“肖像画大师”,70年代艾略特发表了他的传世之作《米德尔马奇》(Middlemarch,1872)80年代《唯我主义者》(The Egoist,1879)的作者梅瑞狄斯和巴特勒开始受到广泛关注,90年代哈代的一系列富有悲剧色彩的“威塞克斯”小说为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梅瑞狄斯,哈代和巴特勒生活在心就相替的转折时期,他们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上与维多利亚的小说家们相比,有很大不同,也有很大创新。梅瑞狄斯的小说以喜剧讽刺手法见长,是最先涉及婚外恋和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家之一。他还善于使用殿玉和隐喻,善于对于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巴特勒的小说偏重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和家庭进行犀利的批评,他的《艾瑞璜》是一部讽刺社会传统的乌托邦小说,采取颠倒和夸张的讽刺手法,艾瑞璜这一名字就来自于“乌有乡”(NOWHERE)一次地倒写。哈代的小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宿命色彩”,实际上则表达了作家对工业化所造成喧嚣和丑恶的都市生活的一种反抗。他善于使用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写,既继承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又表现了一个现代作家的艺术创新。他的小说揭露社会的伪善和不公,为小人物的灾难和不辛鸣冤,然而又透射出某种无奈和迷茫。

诚然,还有许多的小说家我们没有篇幅论及,但是,毋庸讳言,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小说大发展期,文学地繁荣也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人们对19世纪不断发展生活画面作出了热切的,积极的反应。维多利亚时期的戏剧,一般认为,求文学成就不能与同时期的诗歌,散文和修奥说相比。我们必须把剧本创作和剧院演出分开来看。维多利亚中时期伦敦的剧院多如牛毛,当时看戏就像我们

现在看电视一样盛行,但是,在众多的剧作中几乎没有什么长久价值的作品,一般都流行于情节剧和传奇剧的形式,在观众中收获廉价的笑声和眼泪。直到90年代开始出现富有生气的剧作,即奥斯卡。伯纳德。萧(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杰作。

维多利亚时代文学艺术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它在于一个千变万化大的世界的艺术把握和真实反映。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的文学流派以琼斯为代表的“宪章派”诗歌,以狄更斯为邻袖的批评现实主义小说,以罗塞蒂位旗手的“先拉斐尔派”诗歌,以韦廉*莫里斯为代表的“乌托邦”小说,以史蒂文森为代表的新浪漫主义小说和以王尔德为首的“唯美主义小说,它们都在英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

亚利山德拉·维多利亚于1837年继承王位(当时她18岁),统治英国直到1901年逝世,是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她统治英国近一段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盛世。

维多利亚时代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

维多利亚时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而著名,也是一个科学、文化和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还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美国的废奴运动正是这一思想进步的体现。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发明浪潮汹涌澎湃,维多利亚人信仰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汽船的出现使得运输和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贯穿东西南北。

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

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简·爱》)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等。

当时还出现了许多代表各个时期风格的建筑。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建筑以简洁的形式重现了以往各个时代的古典风格,如:希腊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

那个时代的中上层阶级对于饮食非常讲究,他们从遥远的国度进口各种异国情调的香料调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烹调学校,名厨编写的烹调书籍风行英国,在这个时代人们最早将具体烹调方法如调料用量等详细写入书中。一些厨房小用具也流行起来,如开罐器等,维多利亚时代还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

这个时期,英国盛行下午茶,贵族们早餐丰富,午饭简单,晚饭很晚。据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侍从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会觉得很饿,于是便让仆人

拿些小茶点来吃,许多人纷纷效仿,下午茶渐渐成为一种例行仪式。事实上,围绕着这种下午茶习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馆开始设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众开放的茶馆,茶话舞会更成为一种社会形式,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小姐们在那里与男友们会面。

这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并没有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结束。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结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而令我们中国人印象深刻的是1840年,中英爆发鸦片战争。中国由此渐渐步入半殖民地深渊。而当时,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1839-1901)是不是英国海外扩张的鼎盛时期,我们留给历史学家去讨论。“星期六”读“文化广场”的人大概有兴趣知道蒸汽机是这个时候产生的;世界博览会(也叫万国博览会)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下午茶是这个时期产生的;“美人靠”之类的维多利亚式家具是这个时期产生的;狄更司的小说是这个时期产生的……为什么偏偏是英国?这个问题大概也要留给能够回答今天为什么偏偏是美国的学者们去回答,我们继续“星期六”吧。你要是不怕费脑子,我顺便一提:萨义德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里研究狄更司的《远大前程》,说那里面的主人公发迹,很有英国殖民扩张的背景。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有帝国思想。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也有帝国色彩。你大概没有兴趣再探究下去了吧。那好,我跟你说,维多利亚时期印制的纸牌很受收藏家青睐呢!维多利亚时期的女装现在来看仍旧很美很时尚呢!对了,时尚这个词儿,虽然很有法国味道,但是,维多利亚这个美丽的名字一跟时尚连上,马上不分伯仲,甚至还要占一点便宜。消费文化虽然以现在的美国为极致,但要是探源头,至少英语文化圈是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开始的。研究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史家早就把那时中产阶级的收入和消费方式作为课题了。碰巧了,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期恰好就是维多利亚时期。没有对当代经济生活的观察,光是在大英博物馆里思考阅读,这样的巨著是产生不了的。

维多利亚时代是艺术的时代,“前拉斐尔派”是这个时期诞生的……我还是把高雅的艺术留给美术史家去谈,这里只附上一些大家能够看得赏心悦目的插图。好在关于维多利亚时代,我是旧书新书都有。之所以收藏这些书,是因为里面有精美的插图,因为维多利亚时代令我产生许多联想,因为维多利亚女王年轻时的画像很美。

英国散文家普利斯雷(J.B.Priestley)说:“单单去写维多利亚鼎盛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他老人家还真的就完成了一本,书名就叫《维多利亚鼎盛期》(Victoria’sHey day)。我很少保留近几十年出的英文书,却因为喜欢普氏的散文和伦敦版美丽鲜艳的插图而收藏了这一本红封布面的大书。关于维多利亚生平的书,记得手里有一本林登·史特拉奇写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是藏书没有归类一时找不出来;倒是找出一本1912年版克莱尔·杰罗德(CLAREJERROLD)写的《维多利亚女王早期的宫廷生活》,作者声称写的是“真实的人”“自然的人”的青春时代。我自己最喜欢读的还是1934年牛津大学出版的《维多利亚王朝初期的英国1830-1865》,这本书的主编是G。M。扬。扬

编已经显示出社会风俗在史料中的地位。我这次提供的图片,很多是从这本书里来的。

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是科学和工业发明昌盛的年代,也是文学艺术繁荣的年代。维多利亚时代是个大话题,报纸的篇幅不宜展开论述,我只想借几张图展示一下那个时代英国的风貌,让学经典英语的读者对英国文化的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

维多利亚时代是艺术的时代,“前拉斐尔派”是这个时期诞生的……我还是把高雅的艺术留给美术史家去谈,这里只附上一些大家能够看得赏心悦目的插图。好在关于维多利亚时代,我是旧书新书都有。之所以收藏这些书,是因为里面有精美的插图,因为维多利亚时代令我产生许多联想,因为维多利亚女王年轻时的画像很美。

《祈祷的时间》是1854年由充满抒情意味的画家韦斯特(CHARLESWEST)所作。此画表现的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居家理想,有很浓的宗教色彩。韦斯特擅长画装饰画,最经常表现的主题是母亲和孩子。其他代表作有《善行》,画一个女孩扶着父亲走上教堂台阶时的情形。《心跳》则描绘一个青年女子等待邮差时的神情。

维多利亚时代青年女子的理想模式——美丽而娴静。喜欢女红但又不失浪漫。这幅作品是1850年英国皇家学院院长格兰特爵士为女儿画的。画作完成不久,这个女孩就离开了人世。

维多利亚时期服饰特点

维多利亚风格服饰(Victorian Fashion) 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风情,以唯美,高贵,雅致为主旋律 大体来说,维多利亚时代就是一个以烦琐体现优雅高贵的时代吧…… 我从各个年代的服饰变化角度切入 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男性服装清一色是未经装饰的黑色烟管状服裝;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虽然男人的衣服外在看來简单却需要更复杂的剪裁来使服装线条更为贴近身体线条。 接下来重点介绍女性服饰的演变。 无论英国或西欧,再度流行起蓬松的袖摆如下图:

1840年才是有真正的维多利亚风格 此时女性的裙子又变得宽大(当然不如18世纪那麼宽)裙子并不需要刻意填充以使其膨胀,虽然也会显得丰满,但是大体上还是与自然体型相当。之后衬裙变得很沉重而且不灵活。

先从袖子谈起, 维多利亚女性的上衣其实已经具备现代女装的特色 长长的窄袖、披肩、封闭式的外衣 18世纪洛可可时代的女装,其实是开放式的外套,并且裸露裏头的低胸束腰。这点在道德观念严密的维多利亚,是非常要不得的。 ↑洛可可时代 因此你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女人们的上衣都是 一体成形的罩衫 最明显的改变莫过於花纹

19世纪流行的风潮,其实把装饰都留给了花边 反而在布料染色跟绣花上的功夫,其实比较简约 1850年代,19世紀女性服裝的体态轮廓,在50年代为「半球型」 这时的洛可可的气息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受到家庭的道德观影响,女人们的衣著色调变得更深,更素雅 并且全身色系相当统一。 1850年代,女性采用Hoop Skirt(或称作Crinoline)取代以往又重又热又大又不卫生的衬裙,使得她们的双脚有更多活动的自由,而她们对于這服装上一点小小的改革感到滿足。这种Hoop Skirt可能会露出女性的双脚,因此她们必须采用The Bloomer Costume內搭的长裤,而且在初期这些裙撑架是以坚固的铁制成的,这种服饰使男性受到惊吓并企图阻止这样的流行继续下去,他们毫不留情的在报纸及公开场合等利用各种方式来嘲笑这种流行趋势。Hoop Skirt的好处使得大多数女性不顾父亲及丈夫的放对,Hoop Skirt 的材料也很快地从坚固的铁制成到有弹性的钢丝,这使得裙子可以越來越轻。到了1850年代中期,时髦的裙子需要圈环或者钢箍撑起来,膨胀得很厉害。在当时的幽默或者讽刺杂志上时常可以见到嘲讽的图画。这时期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数层衬裙来实现的,一般至少重叠四到六层衬裙。女装的下半部越来越沉重。但是圈环裙的流行并没有持续多久,许多女性并不喜欢。维多利亚女王也从没穿过这样的裙子。这一样式脱离实际,非常不便,而且显得不庄重(会有暴露内衣的危险)。 在1850-1865年间,女性服饰的轮廓变得更大和趋于水平线在过去所有的线条都是向下拉的。如图:

维多利亚时期介绍

Victorian fashion comprises the various fashions and trends in British culture that emerged and grew in province throughout the Victorian era and the reign of Queen Victoria, a period which would last from June 1837 to January 1901. Covering nearly two thirds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64 year reign would see numerous changes in fashion. 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These changes would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changes in clothing,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and the decorative and visual arts. Victorian period design was based on imitation and reproduction, made easier by the induction of mass production. The Victorian period of fashion was about living more simply than the previous era. Clothing, makeup, and hairstyles become more natural and relaxed. The use of elaborate wigs made way for cleaner, gentler looks. False hair was limited to rats or switches. 服饰:Victorian Era, Clothing 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 By the later 1830s, fullness was moving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sleeves. This morning dress of 1836–40 features shirring on the fitted upper sleeves;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Croquet players of 1864 loop their skirts up from floor-length over hooped petticoats. Small hats with ribbon streamers were very popular for young women in the mid-1860s. 到了1860年,hoop实在是太大了因而它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于是hoop的形状逐渐变成圓卵形加上在背后大量拖曳的裙摆。1866年,hoop的size逐渐縮小但仍维持圓卵形,直到1870年渐渐演变为所谓的Tornure或是Bustle。这样的演变使得女性的体型姿势向前倾斜,就像一艘船的船头一样。此时最特別的是,女性的裙撑架,出現「前扁后膨,强调臀部」款式造型的变化。1860年的crinoline如钢般坚挺,从1864年起,用三角形布拼缝起的裙子使得裙宽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1870年,本时期初,女子穿着「臀垫」〈bustle〉以达到「强调臀部突出」的造型。在1875年之后,女性则转而流行「紧身与拖曳裙」款式的造型,并强调腰部以下背后华丽的装饰。 Bustles and elaborate drapery characterize evening dresses of the early 1870s. The gentleman wears evening dress. Detail of "Too Early" by Tissot, 1873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2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3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 4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5 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6 自然主义在《海狼》中的表现 7 论性别歧视 8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10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 11 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与《傲慢与偏见》 12 从妇女主义视角看《紫色》中西丽的成长 13 《麦克白》的独白 14 中英动物习语使用和翻译的差异研究 15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6 Influence, Barriers and Soft Cultural Power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7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8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19 Contradiction of Hawthorne Reflected in the Symbols and Image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20 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三个世界 21 论斯嘉丽的形象特征分析 22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23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24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 25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 26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27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28 英汉称赞语回应的对比研究 29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 30 浅析“欧亨利式结尾”在其小说中的主题揭示 31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32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33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34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 35 词汇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6 目的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译本对比研究 37 旅游与文化 38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 39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 40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

Chapter 4 The Victorian Period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散文,小说在创作思想上的进步和创作技巧上的改革,以及对该时代主要作家的生平,观点,创作旨意,艺术品特点及其代表作的主题,结构,语言,人物刻画等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作品选读加深体会感受,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考核要求 (一) 维多利亚时期概述 1. 识记:(1)维多利亚时期的界定 (2)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领会:(1)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特点 (2)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应用:宪章运动,功利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独自等名词的解释 (二) 该时期的重要作家 1. 一般识记:重要作家的生平与创作生涯 2. 识记:重要作品及主要内容 3. 领会:重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社会意义等。

4. 应用:(1)狄更斯和萨克雷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及各自的创作手法,艺术特色。 (2)小说《简.爱》,《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塑造。 (3)“我逝去的公爵夫”;中的戏剧独白。 (4)乔泊.艾略特和哈代小说中环境,氛围描述与人物内世界的展示。 A. Introduction to the Victorian Period 1. 识记 (1) Definition: the Victorian Period Chronologically the Victorian period roughly coincides with the reign of Queen Victoria who ruled over England from 1836 to 1901. The period has been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glorious in the English history. (2) Political, Economical &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Victorian England was a tim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fter the Reform Bill of 1832 passed the political power from the decaying aristocrats into the hands of the middle-class industrial capitalist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oon geared up. Towards the mid-century,England had reached its highest point of development as a world power. And yet beneath the great prosperity & richness, there existed widespread poverty & wretchedness among the working class. The worsening living & working conditions, the mass unemployment & the new Poor Law of 1834 with its workhouse system finally gave rise to the Chartist Movement (1836-1848)。

维多利亚时代文化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发展史上迅猛上升的时期。大英帝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势力范围迅速扩张。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这似乎是现实世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也许是许多维多利亚文学作品的背景。从《简·爱》(Jane Eyre,1847)中女主人公意外地继承叔叔在马地拉给她流下的两万磅的遗产,到《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861)中失意后的匹普去埃及经营茶叶,到《名利场》(Vanity Fair,1848)中的利蓓卡第一次施展身手就勾引从印度回国的财主乔瑟夫,人们不难看出,当时去殖民地捞钱是本国人民公认有效的“生财之道”。总之,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是一个能让人梦想“远大前程”的自信的年代。有的评论家,如斯坦纳(Steiner),认为维多利亚的黄金时代像伊甸园,20世纪初的某些评论家则认为它像地狱。一般来说,为研究方便。维多利亚时期被文史家们分为三个阶段:维多利亚早期(1832~1848)、维多利亚中期(1848~1870)和维多利亚晚期(1970~1891)。 维多利亚早期也常被称为“多事之秋”(A Time of Troubles)。经济上的繁荣并不能阻止阶级矛盾的产生。就在新兴资产阶级奇迹般地暴富起来时,劳动者却不得不在残酷的压迫下过着穷困的生活。这一时期反抗压迫、争取民主选举权的运动蓬勃发展,在“宪章派”诗人的作品中得到忠实反映,最有代表性的有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1819~1869)的《民主之歌》(The Songs of Democracy)。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 Thomas Carlyle,1795~1881)的《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1837)和《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1843),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Gaskell,1810~1865)的《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1855)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金钱拜物教和市侩主义对人类道德的腐蚀,而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他早期的小说中更是不遗余力地反映了英国私有制社会的阴暗面。 维多利亚中期正好处于相对稳定的五六十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天文、地理和生物学等学科的新成果大大扩展了人类的眼界。这一时期被称为“经济繁荣和宗教分歧的时期(Economic Prosperity and Religious Controversy)”。达尔文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提出的进化论打破了上帝造物的唯心史观,给传统信仰以猛烈的冲击,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并再次定位;英国国教的势力衰减,新教派林立,福音派吸引了大批小生产者,知识界的所谓“牛津运动”(The Oxford Movement)或“高教派”(High Church)也激烈展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天主教势力的抬头。尽管勤奋和富有责任感仍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价值取向,但全社会都在经历着一场信仰危机。许多文人学者对英国状况深感忧虑。狄更斯等一大批作家继续对维多利亚社会的弊端进行批判。最激烈的一位莫过于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他的《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1851~1853)预言了维多利亚工商业文明的毁灭,在《直到最后》(Unto the Last,1862)中对自由竟争的经济法则进行了无情攻击。较为客观的要数安索内·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1815~1882)的小说。教育家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1822~1888)在他的著名论著《文化与无政府》(Culture and Anarchy,1869)中,反对对物质的迷信,提倡文化和精神价值。他对英国社会状况的反思代表了一代有识之士面对新现实的焦虑和危机感。尽管这个时期存在许多问题,但它仍然是一个繁荣时期。因为它不仅创造了惊人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各种文学样式,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标准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标准 此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维多利亚女性特点。 首先文章介绍了十九世纪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从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特点阐述分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特征。然后,文章描述了英国文学界的一次女性创作高峰,即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写作的兴起。在这个部分,文章对女性写作兴起的原因,女性作家写作特色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婚姻三个方面对她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大体描述。 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不得不说到女权主义(feminism)运动。西方的女权主义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和工业**同步,也就是19世纪下半叶。 在19世纪以前,女性社会地位身份低下,尤其是已婚女子,被认为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几乎失去了自由,存在感十分微弱。女性不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她们的活动范围基本被局限在家庭,社交场合,因而女性的创造力也受到了压制和忽视。女性在社会显然处于弱势,可是女性并没有因为弱小而收到保护,恰恰相反,在家庭或者公共场所,女性常常受到攻击和骚扰。由此看来,当时的女性面临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问题,当女性渐渐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奋斗才可能获得成功,获得社会的认可时,女权主义运动也就顺着历史的潮流产生了。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下层劳动女性为了面包而工作,广大中产阶级女性为了权力而斗争。由于劳动女性斗争意识的增长和女权主义的呼吁,英国制定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法律。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这一阶段的斗争主要采取了请愿的方式,广大女性纷纷组织社会团体,上街进行宣传讲演,在社会上扩大女权运动的影响,给议会施加压力,以迫使议会通过女性的要求。

女权运动在进入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之初,依然延续着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斗争方式,主要采取舆论宣传,组织请愿等方式。19世纪80年代,相续出现一批女权运动的团体。到1894年时,女性争取参政权的斗争有了一定效果,已婚妇女获得了在地方上的选举权。在女王去世的的头两年,一些激进的女权运动者认为通过和平请愿获得参政权力的方式已经过时,一些女权组织开始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抗议,运动更加激进化。但不论采取什么运动方式,直至维多利亚时代结束,女性的参政要求也没有被议会通过。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参政运动,不难发现,运动的参与者大多是中、下层女性,尤其是中产阶级女性,她们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她们中的一些人在学习中逐渐认识到她们作为中产阶级女性的权力的缺失,于是首先起来进行抗议。在她们的宣传影响下,更多的中、下层女性参与到运动中来,女权运动逐步发展壮大。 女权主义运动使得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请求,在维多利亚时代,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便是女性作家的兴起。 女性作家的兴起做主要的体现是女性写作在小说领域的兴起与发展。十九世纪以前,小说一度被当做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创作形式,当时的文学形式以诗歌创作为主,出现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浪漫主义诗人,如约翰济慈,雪莱,拜伦等等。而此时的诗歌领域,注定了只是男人们驰骋的疆场,因为浪漫主义诗人都是有机会大量接触拉丁文、腊文和古典文学成就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能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男人们。从十八世纪后期英国多产的女小说家简奥斯丁开始,随后出现了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等等,形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女性创作文学的高峰。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

六.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年—1901年)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杰出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波兹特写》(Sketches by Boz),《匹克维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美国札记》(American Notes),《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荒凉山庄》(Bleak House),《艰难时世》(Hard Times),《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亨利·艾斯蒙德》(Henry Esmond),《纽可姆一家》(The Newcomers)。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Jane Eyre);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安尼·勃朗特(Anne Bronte)的《安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代表作《亚当·比德》(Adam Bede),《弗罗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A Study of Provincial Life)。 盖斯凯尔夫人(Mrs. 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 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玛丽·巴顿》(Marry Barton),《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夏洛特·勃朗特传》(Life of Charlotte Bronte)。 乔治·梅瑞迪斯(George Meredith): 小说家,代表作《理查德·法弗尔的苦难》(The Ordeal of Richard Feverel)。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伟大的小说家,诗人。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威赛克斯故事集》(Wessex Tales),《人生小讽刺》(Life’s Little Ironies),诗歌《列王》(The Dynasts)。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 维多利亚时期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 第四章维多利亚时期 从时间上讲,维多利亚文学时期恰好与维多利亚女王1836年至1901年执政期相吻合,这一时 段是英国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段。 维多利亚执行初期,英国面临着飞速的经济发展及严重的社会问题。1832年改革法案通过后,国家政权从腐朽没落的贵族手中移向新兴的中产阶级工业资本家,不久,大工业革命高潮迭起,各种科技发明与技术创新为国家经济带来新生力量,如火车、蒸汽船、纺织机器、印刷机器等。英国一度成为"世界工厂",通过向海外发展市场与剥削殖民地的各种资源积累了大量财富。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全世界的经济第一强国。但在这繁荣与财富下掩盖的是工人阶级的贫困与不幸,为了谋生连妇女和儿童都要受雇到艰险肮脏的工厂矿山去卖苦力。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终于引发了1836至1848年著名的英国宪章运动。工人阶级团结一致推出《人民宪章》,要求政府保障人权,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运动席卷了几乎所有城市。这次运动尽管在1848年衰落下去,但却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觉醒。 接下来的20年,英国相对繁荣稳定。中产阶级的生活显示出有前途、受尊敬、很富有的特点。人民整体也追求一种热情、自尊、谦逊、爱国的民族精神,而维多利亚女王也正是这些品格的榜样。这时道德与常理这些被浪漫主义时代遗弃多年的主题,又回到了文学主流中来。 但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大英帝国与维多利亚价值观都逐渐走向衰落。在海外英国虽然还是最大的殖民者,有着不可敌胜的经济、军事实力,但它的领袖地位已经开始面临正在崛起的德国的挑战,与美国的竞争也伤害了英国的经贸垄断地位。国内的爱尔兰民族问题悬而未决,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打破了辉格党与托利党之间的政治制衡。维多利亚价值观在世纪末失去了光彩,原先谦和、体面的生活方式也被放纵与挥霍所取代。这种世纪末伤感在唯美主义者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与沃尔特·培特(1839-1894)的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这些唯美主义文学家都极力推崇"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在意识形态方面,维多利亚时代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与各个领域的新发现打破了人们过去坚定的宗教信仰,宗教大厦开始坍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与《人类的进化》(1871)都是动摇了传统信仰的理论基。诗人丁尼生在长诗《悼念》中就明确表述了自己对宗教与上帝的怀疑。另一方面,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任何事物都要经过实用的检验方可定其价值,由于物质进一步战胜精神。《圣经》与《福音书》等宗教经典都被认为是过时的迷信,或干脆也要接受实用主义的检验。这些观念都使得资本家进一步残酷剥削劳动人民,不再有精神道德上的顾虑。狄更斯、卡利尔、拉斯金及许许多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都极力批驳实用拜金主义,尤其是它对文化道德的贬低及对人类情感的漠然。 维多利亚文学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自然带有宏大与多样性的特点。它是多侧面而且复杂的从各个角度,包括浪漫的与现实的反映了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巨大变化,这个时代也诞生了一 大批顶天立地的文学巨人。 这个时期,小说广泛流行,繁荣发展。著名小说家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狄更斯、萨克雷、勃朗蒂姐妹、哥斯凯尔夫人(1810-1865〉与特罗洛普(1815-1882)等人。这些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一方面重新倡导18世纪的现实主义,一方面又肩负起批判社会,保卫人民利益的责任。尽管他们的创作角度与风格各不相同,但共同特点是关心广大百姓的生活与命运,他们为不人道的社会机构、堕落的社会道德、拜金主义的盛行及大面积的贫困与不公深感愤慨。他们作品中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社会制度的无情批判唤醒了公众对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在19世纪末还出现了一位勇敢的女性小说家乔治·埃略特与一个不仅揭露批判社会丑恶现象,还大胆向维多利亚传统道德观发起攻击的文学家哈代。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练习题汇总(选择大题)

I.Multiple Choice(40 points in all, 1 for each) Select from the four choices of each item the one that best answers the question or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Write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chapter 18.The Victorian Age was largely an age of ____, eminently represented by Dickens and Thackeray. A.poetry B.drama C.prose D.epic prose (024) 18. A typical feature of the English Victorian literature is that writers became social and moral ______, exposing all kinds of social evils. A. revolutionaries B. idealists C. critics D. defenders(044) 16. The Victorian Age is most famous for its ________. A. plays B. novels C. poems D. essays (047) 1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Victorian literature is NOT true?()4 A. Novels became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the most vital and challenging expression of progressive thought. B. Victorian novelists were angry with the inhuman social institutions, the decaying social morality, the widespread misery, poverty and injustice. C. Influenced by a particularly strict set of moral standards, Victorian writers like Oscar Wilde, advocated the old moderate, respectable life-style. (057) D. Victorian prose writers joined forces with the critical realist novelists in exposing and criticizing the social reality. 18. Although writing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nd with different techniques,writers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shared one thing in common,that is,they were all concerned about ______. A. the fate of the upper class B. the re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C. the fate of the common people D. the future of their family clans(087) 1. The first mass movement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and the early sign of the awakening of the poor, oppressed people is_____. 3 A. The Enclosure Movement B.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C.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D. The Chartist Movement (097) 13.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_____ became the most widely read and the most vital and challenging expression of progressive thought. 2 A. poetry B. novel C. prose D. drama(097) 14. 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Victorian period is true EXCEPT ______. 1 A. England was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B. The early years was a tim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erious social

维多利亚时代的仆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95245975.html, 维多利亚时代的仆人 作者:曹磊 来源:《世界文化》2013年第02期 维多利亚女王于1837年即位,直到1901年去世,统治英国长达60多年,占据了19世纪的多半时间。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era)的英国,紧承工业革命的完成,经历三次议会改革,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臻于全盛。而早就存在的仆人世界在这一时期也日益丰富起来。 受中世纪封君封臣制的影响,17世纪之前英国主仆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居住在主 人家中的仆人、学徒、雇工等被视为“家人”,仆人的生存依赖于主人,主人对仆人有保护的义务,仆人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主人有义务赡养他们;同时,主人对仆人的人身和财产也拥有极大程度的支配权。17世纪之后,封建关系逐渐削弱,主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开始松动了。 工业革命之后,工厂制中资本家与工人的雇佣关系深刻影响到了英国的主仆关系。到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主仆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解体,开始转变为雇佣关系。主仆关系也得以缓和,甚至出现了许多相互信任和扶持仆人的现象。英国前首相温斯顿邱吉尔家的保姆埃佛勒斯夫人尽职尽责对其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让邱吉尔感觉她如同不可取代的家人一般。在家庭因父亲的放浪而中落时,邱吉尔坚决反对解雇她。即使后来,邱吉尔也持续对辞掉保姆工作的埃佛勒斯夫人提供经济上的援助,直到她去世为止。据说,埃佛勒斯夫人的墓地管理费用也一直由邱吉尔所提供。 维多利亚时代的仆人已经不再是主人家的私有财产和世代服役的家奴,雇佣仆人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普遍的方法是通过报纸的广告栏刊登招聘信息,在当时大城市的各种报刊中充斥着大量的招聘仆人的广告。而最受主雇双方欢迎的是介绍推荐方式。有些推荐是来自目前雇佣中的仆役,此外也会通过地方上有资望的人物来推荐帮佣工作的应征者。这种介绍做法,一方面对雇主而言可以明确掌握仆人的出身背景和优势特长等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仆人而言也可以了解工作环境和具体人物以及雇主人品等。除私人职业介绍中心介绍之外,还有一种非不得已时的使用方法是通过职业介绍所或救济机构介绍,但由于种种弊端很少起到作用。 随着中产阶级的迅速壮大,其雇佣仆人的需求(雇佣仆人是其阶层标志之一)和能力也与之俱增。仆人总数量在这一时期迅猛增长并达到了极致。这一时期的仆人以室内女仆为主,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一般都有三个女仆:女厨、家庭女仆和育婴女仆。不同地位和收入的家庭雇佣仆人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异。年收入在5,000英镑以上的贵族、乡绅能够雇佣11个女仆和 13个男仆。在英国ITV出品的反映维多利亚时代前后庄园主仆关系的古典剧《唐顿庄园》中,格兰瑟姆伯爵的庄园里就有12名仆人:男、女管家各一名,伯爵贴身男仆一名,伯爵夫人贴身女仆一名,第一男仆和第二男仆各一名,女仆领班一名,厨娘一名,女帮厨一名,最底层的厨房女仆3名。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研究

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文学研究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是女性文学崛起的时期,被称为女性小说家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像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等一大批杰出的女作家,她们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更是充满了独特的时代魅力。维多利亚女王的漫长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盛世,之前还不受重视的女性文学陡然跃入巅峰。女性文学的发展不在于作品的多少,而在于其必须依随时代观念的革新。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文学无论从数量上抑或质量上皆蔚为大观,天才女作家层出不穷,女性作品俨然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朵奇葩,一个奇迹。她们为英国文学的画卷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更为丰富多彩、更富于深度和广度,而这一笔不仅为女性作家挣得了地位,也使英国文学远远走在了同时期世界文学的前面。其代表作家包括: 一、简?奥斯丁 1811年至1818年,奥斯丁先后发表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六部小说。这六部完整的作品,没有拜伦式慷慨激昂的抒发,也极少见惊心动魄的现实主义描写,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的自我发现过程。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了18世纪的传统风格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优雅的散文笔法和巧妙的故事结构,使其作品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称赞,部部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那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奥斯丁的作品是英国小说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标准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标准此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维多利亚女性特点。 首先文章介绍了十九世纪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从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特点阐述分析维 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特征。然后,文章描述了英国文学界的一次女性创作高峰,即维多利亚时 代女性写作的兴起。在这个部分,文章对女性写作兴起的原因,女性作家写作特色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讲述了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婚姻三个方面对她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大体描述。 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不得不说到女权主义(feminism)运动。西方的女权主义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和工业**同步,也就是19世纪下 半叶。 在19世纪以前,女性社会地位身份低下,尤其是已婚女子,被认为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几乎失去了自由,存在感十分微弱。女性不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她们的活动范围基本被局 限在家庭,社交场合,因而女性的创造力也受到了压制和忽视。女性在社会显然处于弱势,可是女性并没有因为弱小而收到保护,恰恰相反,在家庭或者公共场所,女性常常受到攻击 和骚扰。由此看来,当时的女性面临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问题,当女性渐渐意识到只有依靠自 己的奋斗才可能获得成功,获得社会的认可时,女权主义运动也就顺着历史的潮流产生了。 维多利亚时代早期,下层劳动女性为了面包而工作,广大中产阶级女性为了权力而斗争。由于劳动女性斗争意识的增长和女权主义的呼吁,英国制定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法律。维多利亚时代中期,这一阶段的斗争主要采取了请愿的方式,广大女性纷纷组织社会团体,上街进行宣传讲演,在社会上扩大女权运动的影响,给议会施加压力,以迫使议会通过女性的要求。 女权运动在进入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之初,依然延续着维多利亚时代中期的斗争方式, 要采取舆论宣传,组织请愿等方式。19世纪8 0年代,相续出现一批女权运动的团体。到1894 年时,女性

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众化平面设计

· 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众化平面设计 维多利亚是整个19世纪的英国君主,她把18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没有战争动乱的稳定局面,从而使英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 上最强大的国家。 由于生活的安定,物质的日益丰裕,经济高速发展,因此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维多利亚时代是对美学价值的探索,研究和追求新形式、新艺术的时代。由于探索的方向各有不同,因此,维多利亚时代的设计风格一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折衷倾向,同时也体现出由干物质丰裕而造成的繁琐 装饰化趋向。 维多利亚时期在设计风格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干中世纪哥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在这种流行风格的后面,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对干中世纪,特别是哥德时期的道德、宗教虔诚的崇拜和向往。推动这种风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英国建筑家普京,他的重要设计是英国国会大厦的室内和细部装饰设计,充分体现了当时流行的哥德复兴风格。普京对干哥德时期的道德和宗教虔诚是顶礼膜拜的。他虽然反复强调,他之所以设计哥德式的室内、家具和其他用品,不是为了“风格”,而只是为了复兴哥德时期的精神,但是,不可辩驳的是他的这些设计,确确实实地推动了哥德风格在英国的普及与流行。 追求中世纪浪漫主义风格和情调的主要设计家中,比较早的代表人物有欧文·琼斯(Owen Johns. 1809-1874)。为了掌握他认为真实的艺术和设计风格,琼斯曾经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西班牙、近东地区、中东地区进行考察,对于伊斯兰艺术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他对于北非摩尔人的艺术和装饰最为钟爱,在西班牙,他对格拉纳达地区摩尔人修建的美轮美奂的阿尔汉布拉宫殿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个研究使他对干北非伊斯兰教文化和艺术的特征有非常深刻的认识,1842-1845他年出版了自己的著作((阿尔汉布拉宫的规划、布局、局部和细部》(Plans,Elevations, Sections, and Details of the Alhambra)·经过几年的深人探索,他干1856年出版了自己最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装饰的语法》(The Grammar of Ornament)。这本著作集中了大量他收集的中东和西班牙艺术及装饰的材料,有相当数目的彩色插图,为当时的设计师、建筑家提供了第一本可以信赖的有关非西方艺术和设计的资料手册,在维多利亚时期成为大量设计家、建筑家必备的工具书。伊斯兰教文化和艺术、装饰具有相当部分的繁琐特点,也通过琼斯的这本书引人西方,因此,维多利亚时期装饰上具有的繁琐特征,特别是建筑与家具的木构件上非常繁复的所谓“饼装饰”,(ginger bread woodwork),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繁杂的装饰纹样不但出现在建筑、家具、家庭用品的装饰上,也同时出现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书籍设计、印刷设计上,特别是版面的边缘装饰, 大量出现了繁琐的图案。 1850年前后,“维多利亚”这个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一种美学价值和风格,进而被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精神、问题特征。维多利亚时期是富裕的发展时期,设计上的矫揉造作、繁琐装饰、异国风气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建筑与室内设计上,还是从产品设计上,乃至平面设计上,都弥漫了这种风格,这种风格的流行,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长期和平繁荣发展的前途下不可避免的现象。而日后的不少设计运动,包括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席卷欧美的“新美术”运动,其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与 这种繁琐装饰风抗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