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蒙古学金石碑刻研究资料综述

]蒙古学金石碑刻研究资料综述

]蒙古学金石碑刻研究资料综述
]蒙古学金石碑刻研究资料综述

[莎日娜]蒙古学金石碑刻研究资料综述

发布日期:2008-01-15 作者:莎日娜

[摘要]诸多蒙古学金石碑刻收集、整理、考释和译文研究等方面的论著,以及文物考古对蒙古学金石碑刻的不断发现,不仅足以弥补古代文献典籍对蒙古族历史风云和社会概貌记载之不足,而且其可资利用的史料价值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世界蒙古学研究的基础史料之一。部分有关蒙古学金石碑刻研究书目,是海内外蒙古学研究者开发利用金石碑刻研究资料不可或缺的检索工具。

一、蒙古学金石碑刻收集、整理、考释及其译文研究的基本概况

金石碑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其不仅以独特的载体形式保存了大量的书法篆刻艺术,而且也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史料。蒙古学是研究蒙古民族和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宗教、哲学及语言文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金石碑刻无疑对蒙古学研究及史学考证弥足珍贵。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对金石碑刻及其史料的挖掘和研究意识不断增强,并把金石碑刻的收集、整理作为当今蒙古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中外学者对蒙文以及蒙古学的汉文和其它文种碑铭研究进行收集整理方面的重大发现,以及诸多金石碑刻研究成果及文物考古的不断涌现,已为蒙古学研究及史实考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对蒙古学研究领域的拓展产生了及其重要的意义。

1、对碑文实物的研究整理

蔡美彪发表于1996年的“八思巴字蒙文碑石译存”一文,以其在1958年春赴河北昌黎县参观,途经道者山云峰寺址处发现的一通元代蒙汉文圣旨碑的残存为依据,并以对此碑石译存进行的探考记录为主,介绍了昌黎云峰寺残碑存遗录有汉字刻石残文、八思巴字蒙文残存、八思巴字蒙文音义的详细情况,并通过与衮州蒙古文墓碑译释,即北京大学藏山东衮州元代八思巴字碑拓一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和阐述,认为:“元人文集中录存蒙古官员碑铭屡见不鲜,以八思巴字书写的蒙文碑记为此前所未见”。指出“此碑记虽然文字不多,实为罕见的遗存”[1]。从而为八思巴字蒙文石碑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另在其1979年发表的“元代道观八思巴字刻石集释”一文中,从周至重阳万寿宫碑(1277-1283)、周至重阳万寿宫碑(1313-1318)、周至重阳万寿宫碑(1314)、彰德善应储祥宫碑(1314)、邹县绎山仙人宫碑(1335)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碑刻存址、碑款、收藏、留存情况。并通过对碑文进行转写旁译、旁释、诠释、汉语直译等,论述了碑文中有关

史事、人物、地名及有关蒙汉译语的若干问题。[2] 上述两篇论文为研究八思巴文碑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参考资料,从中使我们对八思巴文碑石的解读、译文、考释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随着人们对金石碑刻史料价值的重视,蒙古学金石碑刻的发现和研究不断又有新的进展,如“新发现的蒙汉合壁少林寺圣旨碑”,是1990年3月,日本大阪国际大学副教授松田孝一氏访问少林时发现的元代蒙汉合壁圣旨碑。1991年1月31 日至2月2日,松川、中村二人赴少林寺解读碑文,并于 1993年发表了对该碑文进行解读和研究的详细报告,其中主要的论述重点为(1)少林寺与立少林寺圣旨碑的地点(2)13-14世纪蒙古时期的令旨文的分类(3)关于每截令旨与碑的诸方面问题(4)作为13世纪回纥式蒙古文资料的少林寺圣旨碑(5)回纥式蒙古文的特征。[3]文中内容丰富,材料翔实,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赵望秦“《昭陵碑石》案语摘瑕释疑”,通过对张沛先生编着的《昭陵碑石》一书中的“牛进达墓志铭条”、“文帝昭容韦尼子墓志铭条”、“唐俭墓志铭条”、“张士贵墓志铭条”、“斛斯政则墓志铭条”、“赵王李福墓志铭条”“贞观十五年封林川郡公主诏书刻石条”、“永徽元年封林川郡公主为长公主诏书刻石条”、“安元寿墓志铭条”、“李震墓志铭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考证,提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与张沛先生再加商讨的地方。[4]杨天在的“新疆伊犁地区的‘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和‘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考”,则通过介绍考察以上二碑的缘起及经过,深刻阐述了“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和“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内容上的异同,认为:两碑同是记述了清军平定准噶尔达瓦奇这一历史事件,但各有详略,互为补充,缺一都显得不够详尽和完整。因此,两座碑刻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5]

八思巴字是13世纪60年代忽必烈皇帝特命国师为蒙古汗国创制的国字,于1926年颁诏推行全国。这种文字最初被忽必烈称为“蒙古新字”,不久又改称“蒙古字”。除蒙古语外,八思巴字还用于书写汉、藏、畏兀尔、梵语等。这些语言使用八思巴字书写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口语语音拼写(例如用于蒙古语和汉语),一是按书面语言转写(例如用于藏语和畏兀尔语)。使用八思巴文字书写的畏兀尔语资料极少,而拼写的蒙古语和汉语较多。八思巴字随着元朝的灭亡而被废弃,成了一种死文字。[6]现存八思巴字蒙古语碑约有30余通,一般碑面刻八思巴字文,碑阴刻汉语白话译文,或上截刻八思巴字,下截刻汉字。八思巴字多数是元朝官方文件,还有一些宗教功德碑文和题记等。其中元朝官方文件包括皇帝圣旨、皇(太)后懿旨,皇太子和诸王令旨、帝师法旨。宗教功德碑文有居庸关过街塔信道东、西壁八思巴字蒙古语碑文和敦煌六字真言八思巴字碑文等。[7]宝音图在“元朝八思巴蒙古文圣旨金牌面世”一文,通过对偶然机遇中发现的一通出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元

朝八思巴蒙古文圣旨牌正反二面牌款作了介绍并附图于文,现收藏于内蒙古大学文化研究所。[8]此金牌的发现,不仅使后人目睹到这块稀世珍品,而且对于八思巴蒙古文研究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另郝苏民撰写的《八思巴蒙古语碑铭译补》一书(1988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平遥县清虚观八思巴字蒙古文圣旨碑考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0(6))也是研究八思巴蒙古语碑铭的重要参考资料。

回纥文是维吾尔族古文字,以栗特文字母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突厥语拼音文。公元八世纪创始于伊犁河流域的突骑施部,后来为回纥人所广泛使用,因此称回纥文。共有19至23个字母,有字头,字中,字尾之分,5个元音,2个半元音。初由右向左撰写,后改为自右向左竖写。分楷书、草书二体。楷书用于经典,草书用于一般文字。自唐至明(8-15世纪)主要流行于吐鲁番盆地与中亚楚河流域,17世纪尚在酒泉一带的裕固人中使用。回纥式蒙古文由回纥人塔塔统阿创制。1204年成吉思汉征服乃蛮之后,蒙古族便开始使用这种以回纥字母为基础的竖写拼音文字。回纥式蒙文拼写法基本上沿用回纥文的规则,不但字母与读音的头字字母在不同位置上的变体基本一致,就连行款、程序等等也都一样。经元、明两代到17世纪发展成为两个支派:一支是现通行于我国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蒙古文,一支是只在新疆蒙古族中使用的托忒蒙古文。这两种现代蒙古文,无论在字母表或在拼写方法方面都同回纥式蒙古文有明显的区别。回纥式蒙古文文献原件传世者不多,今存文献有写本、刻本、碑铭、印文、符牌等几大类。[9]有关回纥式蒙古文碑铭研究方面的论述,如哈斯额尔敦在“古蒙古语文献概述”一文中,对“成吉思汗碑文”(又称也孙格碑文)以及回纥蒙文文献“十方大紫微宫碑文”、“蒙哥汗碑文”(又称释迦院碑文)、“张氏先茔碑文”、“竹温台碑文(又称云南王藏经碑文)”、“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文”、“兴元阁碑文”等碑文的发现地,存放遗址、碑款及其内容一一作了介绍,为人们利用古蒙古语碑铭文献提供了帮助和参考。乔吉“读赤峰市出土的古回纥文碑铭”在对1994年张松柏、任学军二同志发表的“赤峰市出土的也里可温瓷质碑”,以及1995年布仁巴图、浩斯、丹森等三位同志发表的“赤峰市郊出土的古回纥文碑研读”二文中有关论述予以肯定的基础上,又从碑文音写及旁释、直译体译文、译文疏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就此碑文的准确识读和整体碑文理解方面与以上几位同志提出了若干商榷和探讨之处,为上述碑文的识读及其研究提供了更加确切和清晰的思路。[10]有关论述蒙古文石碑方面还有乌云撰写的“和林城出土1384年石碑蒙古文碑研究”一文。

“成吉思汗碑”文是用畏吾尔-蒙古文写成的最为古老的碑文。众所周知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于1926年建立了蒙古汗国,其子孙在他统

一蒙古诸部和西域诸部的基础上,又灭金和宋,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版图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关成吉思汗的研究文献侧重于诸多方面,可谓著述颇丰。而在[法]韩百诗的“成吉思汗碑”铭考一文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种解读释文及考疑例证,考释了“成吉思汗碑”铭及有关转写的解释,提出了碑文转写的个人认识及不同的释读,提到了已有得出的研究成果。提到最初释读尝试者,并指出“这些尝试都不是以任何严肃的解读为基础的,但对成吉思汗名字的释读,使那些谈论这一碑文的人便以‘成吉思汗碑’来称呼它了”。[11]从而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成吉思汗碑铭及考释成吉思汗人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日本学者杉山正明“关于八不沙大王令旨碑的石刻记载和释读”从本石刻碑文的记载、令旨的释读、释读译文等方面,对“八不沙大王令旨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考证。与此有关的碑刻文献还可参见“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译注”、“新发现的蒙汉合壁少林寺圣旨碑”。

2、对碑文资料整理研究的论着

如果说上述金石碑刻的研究多侧重于对碑文的收集整理以及原文的释读、译文、考证等方面。那幺,涉及有关民族关系方面的碑刻研究,有黄修义的“从《南昭德化碑》看南昭前期与唐关系”一文,则主要从南昭的兴起、吐蕃南下与南昭的统一、南昭兼并?,南昭与唐矛盾激化、天宝之战和南昭北臣吐蕃,以及“南昭德化碑”对南昭与唐的关系产生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说明了“南昭德化碑”不仅为认识南昭前期与唐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也是研究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渊源的珍贵史料。[13]而张永钦的“《南昭德化碑》档案价值刍议”一文,则通过对《南昭德化碑》碑文内容的研究及碑址、碑款的详细介绍,重点指出了(一)“南昭德化碑”保留着南昭真实的历史标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高度的原始凭证性,是有关南昭的第一手档案;(二)《南昭德化碑》是阐明我国历史疆域的重要凭证;(三)《南昭德化碑》对发展大理经济,加强民族团结与交往具有可资借鉴的参考价值。该碑不仅是研究南昭政治、经济、历史的重要石刻碑文档案,也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疆域的重要凭证。[14]近年,对碑文资料整理研究方面的一些论着也颇多问世。王大方的《草原访古》介绍了元代一些重要碑刻。例如“阿拉善盟的汉代石刻”,这通石刻是我国迄今发现保存字数最多的西汉时期的铭文,同时证明了有关史实资料记载两汉时期,汉军在北方草原勒石纪功之事。还有历经600余年,刻有3000多字蒙古文译文的“元代名碑—张氏先茔碑”、为元代历史研究提供珍贵新资料的“竹温台碑”、倍受国内外蒙古学研究者珍视的“包头出土的元代三种文字碑”(用古叙利亚文、古回鹘蒙古文、汉文三种文字书写的景教残碑)、对研究蒙古土默特与明朝和西藏关系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包头市美岱召“黄图巩固石匾”、以及窝阔台汗时期的景教瓷碑内容及史料价值的介绍。盖山林先生编着的《蒙古族文物与考

古研究》列举和介绍了他本人掌握的大量碑文。如“御制彚宗寺碑文”、“应昌路曼陀山新建“巴林右旗庆州故城内的明代蒙藏文佛教石碑”、

“神射手移相哥和成吉思汗石”龙兴寺石碑”、

这是现存时代最早的回鹘蒙古文碑,国际学术界极为著名,现存彼得堡美术馆。涉及满蒙联姻的“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妃碑”、“皇清四公主‘德政碑’”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其另编着的《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中,通过对内蒙古地区辽代石刻文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论述,既便于研究者对辽代历史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也为辽代石刻文研究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做出了贡献。项春松着的《赤峰古代艺术》对辽金元时期的塔铭、经幢、记事碑、辽“故耶律氏铭石”、“耶律羽之墓志铭”等多人碑铭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米文平着《鲜卑石室寻访记》、盖之庸的《叩开辽墓地宫之门》、韩小忙的《西夏王陵》分别对鲜卑石室发现、辽墓精美的金、玉器,以及西夏王陵中的西夏文残碑有详细介绍。除此,还有田同旭撰写的“沁水元代戏台遗址碑刻考论”、陈得芝的“元外剌部‘释迦院碑’札记”、?作者“大元制诰特赠碑与郑鼎”等碑刻资料研究论文,均为了解元代历史文化提供了相关的碑刻参考资料。

二、文物考古对蒙古学金石碑刻的重要发现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金石碑刻的发现和揭示也愈加显示出其重要的史料和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拓展蒙古学研究领域,扩大蒙古学重点学科的研究优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赤峰境内的多处佛教寺庙、石雕、石刻,以及蒙古族喜用的金属器物等文物,对于研究和考证蒙元时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近年,从赤峰辽代耶律羽之墓发掘出了诸多墓志、金器、瓷器等珍贵文物;在北部草原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还首次发掘了元朝蒙古贵族祭祀遗址,发现了大型的汉白玉石雕人像等,受到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重视和好评。

1973年,在鲁王城(应昌府)曾出土八思巴蒙文铜印一方,据考证系元朝中央政府的重要玺印。1975年该城还出土了一口形体巨大,重350公斤的六耳铁锅,甚是罕见之物。除此,元代印章更是多有发现。比如:1985年发现的“武备寺经历司印”、1974年鲁王城出土的“中书分户部印”、1976年出土的“白登县印”、1972年翁牛特出土的“都达鲁花赤印”、1963年宁城出土的“富峪弹压之印”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艺术表现力,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

张国庆“辽代石刻文化刍论”一文,通过辽代石刻文物发现的概况及其种类、辽代石刻的材质、形状及雕饰艺术所作的较为详细的介绍,阐述了辽代石刻的文字、书法艺术等极具

史料价值。[15]有关辽代石刻及其评价,正如辽代石刻的集大成者《辽代石刻文编》中所指出:辽代石刻用字以汉字为最多,使用契丹文的约占百分之二左右,关于契丹小字,契丹人崇奉佛教,而外来的佛经均是用梵文书写的,经文汉文中间亦夹刻有梵文。书法文字中大多为正书楷体字,包括一些契丹文的石刻在内,字体端庄精美,镌刻艺术高超,刀法遒劲,线条流畅规正,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而座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下的西夏陵,是我国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被誉为“东方金字塔”。1998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夏王陵碑亭周围发现了630多块西夏文碑残块,这些西夏文全部描金,最大的一块残碑上有17个完整的西夏字和6个残字,上有“皇帝、种、吐蕃、羌、昊”西夏文字。其中大量的西夏文和汉文碑刻残片,如7号碑陵亭出土的西夏文篆刻“寿陵志文”,为确定陵的主人提供了确凿资料。[16]同年内蒙古海拉尔市郊也发现一处古墓群,考古专家认定这是隋唐时期北方鲜卑族室韦部落的墓葬,在墓葬中存有金器、玉器等随葬物品,这一发现填补了研究古鲜卑族历史缺乏隋唐时期文物的空白。

来源:内蒙古大学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碑刻研究

古代碑刻概览 ——从媒介的角度 黄子祺201111082025 内容概要: 关键词: 碑刻是我国古代地位特殊的一类图文载体,它凭借其难以比拟的时间上的永久性,不仅在历朝历代纪事表功、祭祀丧葬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甚至在竹简、锦帛等与之同时代的媒介已经逐渐突出历史舞台的今天,碑刻这一从未占据主流的古老媒介形式仍然在一些重要场合体现着自己的价值。这种现象或多或少的体现出了碑刻作为一种媒介的不可替代性。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碑碣刻石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内容研究,对“碑”这一载体本身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文试图对这一空白进行一点补充。意即不局限于研究碑刻的文本,而从媒介史的角度对其概况与演变进行简单梳理,并借助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分析作为媒介的碑刻自身的属性和特征对其内容的反作用以及对其地位的影响。 一、碑刻概况 (一)碑刻的定义 任何研究都是对特定对象的研究,如果没有一个特定的、清晰的定义,那么对该存在的起源与发展、特征与功用方面的讨论也将无从展开,碑刻研究也是如此。究竟什么是碑?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至今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被普遍接受的答案,对于绘有画作的石头、摩崖、不规则刻石等是否属于碑的范畴也存在见仁见智的意见。在这里我们首先梳理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碑”,按《说文解字》的解释,“碑,竖石也”,段玉裁的注文就此补充说“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后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凡刻石必先立石,故知竖石者,碑之本义”,《辞源》的解释也与此类似,其“石刻”条区中“碑”的说法是“长方形立石”,由此可见古代对这一概念大多采取了从形制上加以定义的方式;而《新华字典》(第十版)将其解释为“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这一释义则更多的是从内容和功用的角度出发的。“碣”是与之类似的概念,《新华字典》解释为“圆顶的石碑”、在《辞源》中则为“刻字的圆首、上小下大的石头”,由此可见碣是碑的一类。“摩崖”是又一经常与之相提并论的事物,指“在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由此,可以作这样的总结,学术视野中,狭义的碑是“刻有文字的、经过精心磨制加工、有一定规格尺寸的长方形立石”,广义的碑是刻以文字的石头,“凡刻石之文皆谓之碑”(叶昌炽《语石》)。 如前文所言,本文试图从媒介的角度对碑刻进行研究,因此,恰切的定义应最大限度的将对象与其它媒介区分开来,以便讨论它独有的属性及其影响。基于这一出发点,笔者试图这样定义本文中所要使用的“碑”的范畴:就材质而言,它应当是石头(或其他具有坚固性、耐久性的材质,如金属);就手法而言,采用雕刻的方式表现内容;就功能而言,被用于表达、传承某种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这种定义包括了“无字碑”等特殊的碑刻),至于其形状、大小、位置等次要方面不影响到作为媒介的碑刻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此不作为定义的一部分。(二)碑刻起源

(完整版)中国陶瓷产区汇总一览表

中国陶瓷产区分布 中国是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陶瓷生产大国,年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日用陶瓷占全球70%,陈设艺术瓷占全球65%,卫生陶瓷占全球产量的50%,建筑陶瓷占全球产量的64%。作为中国陶瓷石膏模具石膏粉提供者,荆门市金九石膏为大家整理中国陶瓷产区精简概况: 1、江西景德镇: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2、广东佛山:中国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佛山市南庄镇为中国建筑陶瓷第一镇。 3、广东潮州:中国著名的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潮州枫溪区为全市陶瓷产业最密集的地区,有2500多家陶瓷企业。 4、福建德化:全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出口基地,全县有1100多家生产企业,2万多经销点,陶瓷茶具80%外销产生于此。 5、福建晋江:福建陶瓷集中地之一,建筑陶瓷业为该地支柱产业,大约350家陶瓷企业。 6、福建省闽清县:陶瓷企业503家,高低压电瓷408家,建筑陶瓷95家,中国重要的电瓷生产出口和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7、江苏宜兴:陶瓷之都、全市500多家企业,耐火材料企业200多家,主要有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耐火材料、陶瓷原辅料。 8、河北邯郸:中国著名的高档瓷器和民间陶瓷生产基地,20多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峰峰矿区,主要产品:象牙瓷、白瓷、青花瓷、陶瓷壁画和美术园林陶瓷等。 9、河北唐山:中国第一件卫生瓷诞生地、中国第一件骨质瓷诞生地,中国第一件地砖诞生地,中国近现代陶瓷机械领航者,陶瓷企业1000多家,日用陶瓷占全省70%,全国14%。 10、湖南醴陵:437家陶瓷企业,其中日用陶瓷215家、特种陶瓷215家,主要产品:日用陶瓷、特种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五彩瓷、红瓷。 11、四川夹江:西部瓷都,陶瓷墙地砖为西部诸省之冠,建筑陶瓷企业123家。 12、江西高安: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13、江西丰城:精品陶瓷生产基地。 14、辽宁法库:主要产品;地砖、内墙砖、日用瓷、艺术陶瓷、包装瓷、外墙砖、卫生洁具. 15、广东清远:30多家企业,主要产品:建筑、卫生陶瓷。 16、广西北流:中国陶瓷之乡、日用陶瓷企业56家、北流市日用陶瓷产量占广西的26.3%,出口量占广西的86%,成为我国新兴陶瓷产区和重要出口基地,是我国日用陶瓷四大产区之一。主要产品:日用细瓷、炻瓷、高档瓷三大类,包括中餐具、西餐具、茶具、咖啡具、航空瓷具、酒店瓷具、旅游礼品瓷具、艺术瓷具、微波餐具九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 17、河南省陶瓷主要特点为:品种杂、数量多、质量一般、代表性产品少。 河南长葛作为年产5000万件的卫浴主产区 18、河北高邑:建筑陶瓷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观 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何不同? 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 2002)等学者。其中 Grutman 的定义不仅“准确” ,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 2)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西方自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Fitch (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 2005)、 Hokenson & Munson ( 2007)等。最值一提,Hokenson & Munson ( 2007)将自译文本和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 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以 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那么 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崇左市古代碑刻资料

崇左市古代碑刻资料 序号名称年代作者出处保存情况(亡逸、原碑保存、有拓片存世、仅存文 字等) 一、崇左市区 1 太平府儒(学记)明邱濬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2 钟楼记明邓炳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3 胡公祠堂记明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4 平定安南碑明罗钦顺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5 归化图记略明田汝成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6 太平府重修学宫记明黎澄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7 重修建左州各处公署 祠庙记明邓体静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8 太平府题名记明邓洪震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9 南关……记明徐师臯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10 修筑关城记明吴辅国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11 重修太平府胡公祠堂 记明张瀚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12 重修城隍记明麦琛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13 城隍庙碑记明黎淳雍正《太平府志》卷三十九《艺 文三》 14 翁公祠堂记明江一桂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15 九府学田记明杨芳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16 太平府学田记明蔡迎恩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17 郭公祀田记明蔡迎恩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18 太平府尊经阁记明钟继英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19 修伏波庙记明王之楮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0 左州牧题名碑记明高珍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1 重修太平府城碑记明龙文光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2 重修太平府署碑记清马正午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3 太平府远景楼记清高不矜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4 东西轩记清高不矜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5 重修南门渡头碑记清黄良骥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6 南坡书院记清陆祚蕃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7 书院请祀解先生记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8 太平郡守黄公去思碑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29 风门岭石桥记清高熊徵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30 永济桥碑记清周涌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31 博感洞记清李铨雍正《太平府志》卷四十《艺文 四》 32 重修左州学宫序清李铨康熙《左州志》下卷《艺文》此篇或非碑刻文 字 33 左州碑记明黄层识《崇左县志?附录》,广西人民社, 1994 原注:此碑今存 左州小学校园 内。

自旋电子学简介

自旋电子学简介 今天,我们一起去听了王博士关于《自旋电子学简介》的讲座,通过这次的讲座,我对自旋电子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传统的微电子学中,一般是利用电子的荷电性由电场来控制电子的输运过程的,而对电子的自旋状态是不予考虑的.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存储密度,就必须对电子的自旋加以利用,由此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自旋电子学。 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 or spin electronics),亦称磁电子学(Magneto—electronics),是一门结合磁学与微电子学的交叉学科。它是利用电子的自旋属性进行工作的电子学。早在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之后,人们就知道电子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每一个电子都携带一定的电量,即基本电荷(e=1.60219x10-19库仑)。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量子力学诞生又告诉人们,电子除携带电荷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属性,就是自旋。电子的自旋角动量有两个数值,即±h/2。其中正负号分别表示“自旋朝上”和“自旋朝下”,h是量子物理中经常要遇到的基本物理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 通过对电子电荷和电子自旋性质的研究,最近在电子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明显的进展。这个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诞生了自旋电子学。在传统的电子学中,数据处理集成电路所用的是半导体中电子的电荷,但并不是说电子的自旋自由度以前从没有用过,例如传统的数据存储介质,如磁盘,用的就是磁性材料中电子的自旋。 事实上,半导体中有很多类型的自旋极化现象,如载流子的自旋,半导体材料中引入的磁性原子的自旋和组成晶体的原子的核自旋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有的技术如以巨磁电阻(GMR)为基础的存储器和自旋阀都是自旋起作用的自旋电子学最基本的应用。但是,其中自旋的作用是被动的,它们的工作由局域磁场来控制。这里所指的自旋电子学则要走出被动自旋器件的范畴,成为基于自旋动力学的主动控制的应用。因为自旋动力学的主动控制预计可以导致新的量子力学器件,如自旋晶体管、自旋过滤器和调制器、新的存储器件、量子信息处理器和量子计算。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旋电子学是在电子材料,如半导体中,主动控制载流子自旋动力学和自旋输运的一个新兴领域。已经证明,通过注入、输运和控制这些自旋态,可以执行新的功能。这就是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新领域所包含的内容,它涉及自旋态在半导体中的利用。 对于目前的自旋电子学,令人感兴趣的两个重要的物理学原理是:自旋作为一个动力学变数,它有量子力学固有的量子特性,这些特性将导致新的自旋电子学量子器件而不是传统的以电子电荷为基础的电子学。另一个是与自旋态有关的长驰豫时间或相干时间。在磁性半导体中,自旋朝上的载流子浓度往往多于自旋朝下的载流子,这些载流子运动会产生所谓自旋极化电流。自旋极化电流的大小、存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界面、外场及温度等等。事实上,半导体中的载流子自旋可以通过局域磁场,或通器件的栅极改变外加电场,甚至通过偏振光地进行操作。这一事实,是开发自旋电子学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基础。 半导体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目的之一是利电子自旋和核自旋很长的相干时间,并基于半导体器件来执行量子信息处理。用半导体实现量子计算机有很多优点,不仅仅因为它是固体材料,可适合于大规模集成,而且通过量子约束可以自由控制其维度,并允许用外场,如光、电或磁场改变其特性。本节将简介利用半导体中的自旋如何构造固体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半导体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作为半导体物理发展的新分支,目前主要在两个方面着重展开研究:半导体磁电子学和半导体量子自旋电子学。前者希望在最近的将来会有实际的结果,后者则已成为21世纪的重要研究论题。半导体自旋电子学作为信息处理

传统壁画教案讲解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 1学期 系(二级学院) 艺术学院 教研室(组) 绘画教研室 课程名称壁画设计与制作 授课年级2012级 主讲教师李黛兰 职称讲师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一年十二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壁画设计与制作授课 专业 12级绘画班 级 2班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实践课(√)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课程类别 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课程总学时64学时周学时16学时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12学时;实践课5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壁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让学生了解壁画的各种材料以及绘制方式,并且让学生对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有初步的体会和把握能力。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壁画编(著)者书籍作者:张仃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图书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指定参考书 《构思与构图》张启文著西南大学出版社

教 案 周 次 第 1周,第 1次 授课时间 2015年 10月 授课章节 第一章 壁画的起源以及分类 本(章)节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 教学时数 8 授 课 要 点 本 (章) 节 教 学 目 标 通过壁画的起源与不同风格的了解,让学生理解壁画是一门古老的画种,且能理解壁画的不同材料,并能深入把握其中一种材料的绘制方法。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理解壁画的渊源 难点:对壁画绘制材料的把握 思考题 或 作 业 对壁画的构思并起草,八开素描纸草图一幅 研读优秀作品,深刻体会。必要时写写自己的读画感想。 速写每天五幅(以人物组合为主)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知识分享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 状述评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 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中华儿女,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德育人的标准,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一枝独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奋力前进,勇往直前。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主要途径,对学生的身心修养、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 2近些年来有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读活动。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在当前这种紧迫形势下,我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核心素养,也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共同的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目标,理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课堂为主渠道,议活动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引导师生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古代纹样

一、忍冬纹 忍冬是蔓生植物,忍冬纹即类似忍冬花植物的花纹。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南北 朝时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二、卷草纹 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 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 唐代故名唐草纹。 汉代图案中已有卷草纹。南北朝时期,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风格简练 朴实,节奏感强,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花叶、双片花叶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 主干两侧,形成连续流畅的带状花纹。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中多绘有卷草纹,其素材多取忍冬。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叶,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 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见图[唐代壁画中的唐草纹图案])。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后由荷花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 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唐代的 生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现在,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瓷等装饰。 三、缠枝纹 缠枝纹与莲瓣纹、卷云纹、如意纹、回字纹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 要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年画、 剪纸、碑刻等,甚至连糕饼木范都离不开缠枝纹。 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转枝纹”、“连枝纹”。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为世人所赞咏,例如金银花,又称“忍冬”,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再例如凌霄,宋代杨绘《凌霄花》诗云:“直绕枝干凌霄去。” 对于该花的勇于攀登,凌云直上的品质,清人李笠翁评说道:“滕花之可敬者, 莫若凌霄。”缠枝纹就是这些藤蔓的形象再现,它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故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从而跻身于中国吉祥物。缠枝纹 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原始构思可见于战国时期,当时在漆器的表现装饰纹样中,有二方连续纹样与四方连续纹样,它虽然表现的是“云气”,但它反复、交 替与穿插的艺术手法,事实上已具备了缠枝纹的基本特征。到了汉代,缠枝纹

壁画

壁画它是指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案。它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如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便是流传最早的壁画。 壁画 至今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等)。我国至今仍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这些遗迹有部分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作为我们古代文明的见证。 我国陕西咸阳秦皇宫壁画残片,距今有2300年。唐代是我国壁画的兴盛时期,那段时期是我国壁画艺术的高峰期,创作出了很多古今闻名的壁画,如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等。到了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直到1949年后,中国壁画才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 现代壁画可以分为四个种类: 1.手工画 手工画是指纯手工绘画,将图案直接画在某种材料上,然后将其粘贴在墙上的画。这种手工画所用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种高档类与普通类。高档类的有丝绸,金箔等,普通的有宣纸。 2.手绘画 手绘画是通过画工直接将图案描画在墙上的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代的街头涂鸦,它的做法和前面第一种有点像,只不过它的载体是墙,没有通过其它的材料介质。这种壁画有个小缺点,就是它的耐久度、色彩鲜艳度等比较低,不过它可以做为一种艺术的表现,但不会是现代建筑装饰的首选,所以至今的普及范围不甚广泛。 3.墙贴画 它是指通过先通过电脑作图,再由机器喷绘雕画,用不同颜色的墨水喷画组合成图案的一种。它是现代工业的一种完美体现,通过机器作用,加强了生产效率。墙贴画与手工画也有它的相通之处,它们都是通过一个的材料介质来做画,然后再把完整的作品图案粘贴至墙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唯一的不同点便是一个是人工绘画,另一个是由机器喷画,从而两者间的效率也能直接体现了出现,并且墙贴画可以说是适应了时代的进步,是时代的产物。 4.装饰画 装饰画通过绘制或者印刷出画心,然后用木条或者木板绷起,或者直接在木板上作画,而后直接挂墙上的画。 高清壁画 编辑本段概述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软件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软件《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版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的内容由十几位石刻文献研究专家潜心数年,精心编选而成,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结合书籍本身之宏富内容,并利用 多年积累的电子典籍制作之高新技术,又推出一款数字化典籍精品——《中国历 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版。 强大的全文检索系统、高质量的数据保证、多语言平台支持、精致的用户 界面 《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版中的文献资料经过全文数字化,文献内容字字可查、句句可检,读者可利用全文检索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 信息量。系统提供中日、简繁、异体汉字关联查询,打破了时空、地域的汉字使

用习惯,增强了知识检索的全面性。软件提供了逻辑检索及字、词间距检索。同 时读者也可以不输入任何检索文字实现按朝代浏览碑文。此外系统还提供联机字 典、文字代码页与原书图像页关联、复制打印、添加注释、纪年换算、八卦查询 以及手写输入等功能。《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全文检索版已经使该书成为读 第 1 页共 2 页 者研究史料、撰写论文的现代化工具。 数据处理生产线使用我公司自主研发工具产品 -『数码翰林』,利用OCR自动识别技术,结合联机校对软件及专家级的疑难字甄别过程,实现高效率的全文数字化工作,确保文字的高质量输出。 无论读者使用何种语言的Windows操作平台,均可无障碍地运行该软件,使《中国历代石刻史料汇编》电子版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 软件提供精致仿古的用户界面,使读者在检索浏览的同时获得精品般的视觉感受。 由于历史原因,石刻文献大多分别散见于数以万计的文献之中,给研究者带来利用上的极大不便。原书编者查阅了现存的千余种的金石志书(包括地方志中 的金石志),经过认真对比去重,从中精心辑录出一万五千余篇石刻文献,并附 有历代金石学家撰写的考释文字,总计1150万字。所有碑文按朝代排序,利于

自旋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器件简述

自旋电子学与自旋电子器件简述 陈闽江,邱彩玉,孙连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器件研究室 北京 100190) 一、引言 200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 1988年分别独立发现纳米多层膜中巨磁电阻效应的法国Albert Fert 教授和德国Peter Grunberg 教授。其随后的应用不啻为革命性的,因为它使得计算机硬盘的容量从几十兆、几百兆,一跃而提高了几百倍,达到几十G 乃至上百G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这个工作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意识到这个工作方向的重要意义。 1988年在磁性多层膜中发现巨磁电阻效应(Giant Magnetoresistance ,GMR),1993年和1994年在钙钛矿锰氧化物中发现庞磁电阻效应(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 ,CMR),特别是1995年在铁磁性隧道结材料中发现了室温高隧穿磁电阻效应(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 ,TMR)以及后续形成的稀磁半导体等研究热潮,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合成磁性材料的成功制备和深入研究,不仅迅速推动了近20年凝聚态物理新兴学科——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与自旋极化电子输运相关的磁电阻材料和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研制和应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朱涛研究员表示:“Albert Fert 和Peter Grunberg 种下了一粒种子,随着20世纪90年代应用的突破,这粒种子长成了一棵小苗——自旋电子学,这是一个成长很快、前景广阔的磁学分支。” 二、电子自旋与自旋电子学 要阐明自旋电子学,就不得不先简述一下电子自旋这一概念。电子自旋不是电子的机械自转,电子自旋及磁矩是电子本身的内禀属性,所以也被称为内禀角动量和内禀磁矩。它们的存在标志电子还有一个新的内禀自由度。所以电子状态的完全描述不但包括空间三个自由度的坐标(r ),还必须考虑其自旋状态。更确切地说,要考虑自旋在某给定方向(例如z 轴方向)的投影的两个可能取值的波幅,即波函数中还应该包含自旋投影这个变量(习惯上取为),Z S 从而记为。与连续变量r 不同,只能取两个离散值。 (,)Z r s ψZ S 2± 接下来,认识电的和磁的相互作用在强度上的差异和不同的特点,可以了解自旋电子学的潜力。电荷周围存在电场,通过静电力和其他电荷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强的和长程的。在常见的半导体中,两个相距5的元电A 荷间的相互作用能可达0.2eV ,它正比于距离的倒数。1V 的电压可使载流子1r 改变1eV 的能量。然而距离为5的一对电子自旋之间的磁偶极耦合能却只有A

釉上彩陶瓷壁画制作

釉上彩陶瓷壁画制作 壁面是一开始就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是一种大众意识极强的文化。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理想去创造环境,壁画作为环境的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属于环境,同时又对环境产生影响,陶瓷画伴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繁荣,将会有长足的突破和发展,目前我国所见的陶瓷壁画,已经有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高温花釉、低温花釉及瓷片镶嵌等艺术形式相继问世。并为用户专家根据不同的建筑需要而各显异彩。以上各种瓷品绘制由于非业余所能及,它所需瓷窑和高温是要求,是一般业余制瓷品者难以达到的,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釉上彩陶瓷壁画的绘制,配料及加工方法,工作原理和注意事项,让学员能亲自烧出自己的绘制作品。 釉上彩陶瓷壁画,是利用矿物质陶瓷颜料的耐高温性能,瓷釉面的温度达到720-820℃时一般釉表面被高温所熔化原浮绘在瓷面的矿物陶瓷颜料由于比重大,沉积在熔化的釉面下,当瓷釉冷却的进候,颜料也就进入了瓷釉,所以它能与世纪共存,不退色,不老化,颜料的表面被坚硬的瓷釉

全封闭起来,釉上彩陶瓷壁画是通过熔化瓷釉,颜料沉积的物理原理所绘制成画的。 1、绘制陶瓷壁画的工具原料准备 (1)颜料:艳墨,天蓝,深蓝,橄榄,绿,草青,海碧,洋红,白色,辣椒红,浅黄,深黄,玛瑙红等以上颜料为锡管包装。在湖南醛陵陶瓷研究所购买,15支合装“陶瓷美术颜料”。江西景德镇也有售。 (2)毛笔:图画用毛笔(软、硬羊毫)数支。 (3)稀料:颜料有很大稠度和粘度,不便直接使用,我们可用樟脑油,松节油,煤油调稀使用。 (4)调色板:可用瓷盘,玻璃板,瓷片,宝丽板等不吸水平面板均可。 2、绘制方法 按照设计图,选定拼抉瓷片的大小排列,并且按块的纵横编排序号,用来编号的颜料,一定要用陶瓷颜料,否则在烧制炉中其它颜料会被高温烧得无迹无痕,排列好的瓷板在正面绘上您所设计图形,浓淡适中,切莫象画油画那样把颜料堆在瓷板上,那么在烧制中会出现“爆花”现象或使图画无光,并且粗造。颜料在绘画时表面均匀光滑,如果稀料调得很多,色相很淡的图画,绘制完后要阴干一定程度,才能放入炉中烧制,否则发生“缩花”现象和瓷面无光,这是因为瓷片上颜料稀,在烧制时产生大量水蒸气的原因,总之,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doc资料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现状 在西方,研究性学习的根源可以追随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它步步紧逼的探问方式。但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是形式上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色彩,并没有严格的探究意义。真正直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诞生的是20世纪以来,美国几名教育专家对学习理论的探讨。如: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施瓦布的“探究性教学思想”等,他们关于教学实践的思想是研究性学习丰富的思想源泉。 目前,各国对研究性学习的提法不同,践行的途径也有差异,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教育界就学生个体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在大、中、小学创设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法国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 (TPE);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澳大利亚的“在解决问题辅导课中的合作学习”课程等。 西方教育家在儿童的发展、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策略等方面所做的论述,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可谓是独领风骚,开辟了探究教学的新纪元,为当今世界倡导研究性学习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并获得真知的过程,即“学”、“思”、“行”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孔子还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即“思”、“辨”、“行”三个方面。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思想源泉。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在广大中小学进行的,它是伴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有的学者认为回顾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大体经历了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活动和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三个阶段。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中小学设置了活动课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国最早的萌芽;从1995年起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1998年,上海市启动了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构建包括基础性、发展性、研究性三个学习力的新学习观,研究型课程成为上海二期课改中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00年1月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中,首次把“研究性学习”列入高中的必修课;2001年4月,《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颁布,标志着研究性学习全面推进展开。 1998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开始普及,全国各地都在实践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积极的探索。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一些学校增加了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大同中学的“STS”和“知识论”课程;海市西中学的“告中自研式活动课程”;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中小课题研究”;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等等侧。 目前,从我国各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总体现状来看,基本上是在高中阶段进行,初中阶段实施的很少;实施渠道上,大多是把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专设课程形式,即“研究性学习课程”来实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即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方面的实施较少,并且大多的研究成果是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课程的形式而取得的。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误区,如:山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学校片面追求名声,热衷于产生轰动效应,急于推出成果,有意无意把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扩大化等等。自精英主义倾向:不面向全体学生,只重视个别优生的培养,随意拔高“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课题选择上往往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现实情趣和生活气息,过于偏重于科学前沿的所谓“高精尖”的“科学话题”等等。

山东古代石刻简介

山东古代石刻简介 山东古代石刻文物十分丰富。这些古代石刻艺术品无不透露出丰厚的齐鲁文化的底蕴。不仅对于山东地区古代文字、书法、绘画、雕塑、历史、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是难得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山东古代石刻文物历史悠久,上溯先秦,下至明清,遍布齐鲁各地,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以源远流长、品味高著称于世,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种类区分看,山东地区现存秦汉碑刻60多种,秦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历经劫难,保存至今,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汉代碑刻既有雍容华贵的庙堂艺术极品,也有率意纯真的民间书体。汉代画像石中,嘉祥武氏祠、长清孝堂山石祠早已蜚声海内外,建国后又发掘了沂南北寨、安丘董家庄等大型画像石墓。北朝佛教摩崖刻经,雄逸高古,气势宏伟,后世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云峰刻石或鸿篇巨制,庄严肃穆;或信手挥洒,轻松活泼。以青州龙兴寺为代表的佛教造像以其独到的地方特色引起世人瞩目。历代墓志亦不乏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山东古代石刻前后延续达2200多年。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自重臣或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基本体现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面貌。石刻所记事件,大都能与历史记载相印证或补史之缺,而且都与山东古代社会的兴衰变迁有关。从其艺术构思看,有的点题意境,有的借景寓情,可谓意境契合,构思巧妙;从艺术风格看,有的顺石势而飞舞,有的随山势而奔腾,有的洒脱飘逸,有的端庄严肃,真可谓百花齐放,洋洋大观。从雕刻技法探究,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刻法,构图方式灵活;就其书体而论,真、草、隶、篆,各体具备,欧、柳、颜、赵,应有尽有,构成了一部生动的书法艺术发展史。可以这样讲,山东的古代石刻以其雄气而霸天下,以其奇美而惊世界,堪称“气魄、宏伟、深沉”。 最古老的文字石刻 碑是我国历史上珍贵的礼俗文化产物,它自秦汉出现后,绵延使用两千多年。作为一种文字载体,它所蕴含的大量有关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礼制、地理等方面的信息,历来为史学家们探史、证史的第一手资料。依据内容,碑可以分为神道碑、功德碑、记事碑、典籍碑、造像碑、题名碑、宗教碑、地图碑、书画碑等,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山东是秦汉碑刻遗存最多的地区,其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故有全国汉碑半山东之说。包括早年出土的30多种,新近出土的30多种,见于著录、原件已佚的60多种。这一碑一石都是历史的醒目标记。 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的秦二世刻石,堪称稀世珍宝。始皇刻石早已不存,仅存二世刻石残石,它被称作年代最久、价值最高的文字石刻。此石珍贵,不仅它系秦二世胡亥诏书,而且是丞相李斯篆书并镌刻而成。原立于泰山顶玉女池秦始皇刻石之旁,后移至岱庙东御座内。刻石原文222字,现仅存十字。秦刻石是秦始皇“书同文”后使用的秦篆的标准字体。又因为它是为皇帝记功而书,且由皇帝视临目睹,书法水平也要特别高超,刻石代表了秦篆的最高水平。秦二世刻石也因此被称为小篆之祖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