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教学内容: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1、院前急救

2、急诊科抢救

3、危重病抢救

4、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

5、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教学目标:了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任务、管理。

教学内容:

一、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形成急救网

二、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第二章院外急救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

院外急式;救服务体系设置与管理。

教学内容:

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

二、院外急救的任务与原则

三、我国院外急救的组织形式

四、院外急救服务体系设置与管理

第二节院外急救护理

教学目标:掌握院外急救中的评估和救护要点。

教学内容: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1、现场评估:意识、气道、呼吸、循环。

2、紧急呼救

二、现场救护

1、体位

2、检伤:头部体征、颈部体征、脊柱体征、胸部体征、腹部体征、骨盆体征、四肢体

3、分类

4、现场救护要点

5、分流

三、转运与途中监护

1、常用的转运工具与特点

2、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

教学目标:

了解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人员组成与工作制度;急诊护理工作特点和工作流程;

仪器设备维护。

第一节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一、急诊科的任务

二、急诊科设置

第二节急诊科人员与工作制度

一、人员组成

二、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急诊科的工作制度

第三节急诊护理工作

一、护理工作特点

二、护理工作流程

三、护理程序

四、护患沟通

第四节仪器设备维护

一、仪器设备的基本配置

二、维护与管理

第四章重症监护

第一节ICU 的设置与管理

教学目标:熟悉ICU 的设置与管理。

教学内容:

一、ICU 设置

1、ICU 模式

2、ICU 规模

二、ICU 管理

1、ICU 的基本功能

2、ICU 服务对象

3、组织领导

4、规章制度

三、ICU 感染控制

第二节危重病人监护

教学目标:

熟悉ICU 的收治程序和治疗原则;监护内容和监护分级。教学内容:

一、ICU 收容与治疗

1、收治程序

2、治疗原则

二、监护内容及监护分级

第三节监测技术

教学目标:

掌握ICU 的监测技术(内容、方法、意义)

教学内容: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1、心率

2、动脉压

3、中心静脉压

4、肺动脉压

5、心排出量

二、心电图监测

1、应用范围

2、临床意义

3、监测方法

三、呼吸功能监测

1、呼吸运动

2、呼吸功能

3、脉搏氧饱和度

四、体温监测

1、正常体温与发热程度

2、测温部位

五、脑功能监测

1、颅内压监测

2、脑电图监测

3、脑血流图监测

六、肾功能监测

1、尿量

2、浓缩- 稀释功能

3、血尿素氮和血肌酐

4、内生肌酐清除率

七、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1、熟悉心脏骤停的原因。

2、掌握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教学内容: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1、心源性原因

2、非心源性原因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

2、心脏停搏

3、心电-机械分离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2、诊断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教学目标:

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基础生命支持

1、判断:病人反应、循环体征

2、复苏体位

3、开放气道

4、呼吸支持:人工呼吸

5、循环支持: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1、明确诊断

2、控制气道

3、氧疗和人工通气

4、开胸心脏挤压

5、药物治疗:常用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

6、电复律:非同步电除颤;自动体外除颤器;紧急起搏

三、延续生命支持

1、脑完全性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2、脑复苏:维持血压;呼吸管理;降温;药物;高压氧

第三节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教学目标:了解复苏后的监测内容。

教学内容:

一、维持酸碱平衡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

三、呼吸系统的监护

四、脑缺氧的监护

五、肾功能的监护

六、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

七、防治继发感染

第六章休克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熟悉休克的病因、分类及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一、病因血容量不足、创伤、感染、过敏、心源性因素、内分泌性因素、神经源性因素

二、分类

1、按病因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2、按病理生理学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

3、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低动力型休克、高动力型休克

三、病理生理

1、休克发展过程

2、休克时器官功能的改变

第二节病情评估

教学目标:熟悉休克病人的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一、资料收集

1、临床表现

2、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出量、休克指数

3、实验室检查

二、病情判断

1、休克分期

2、休克程度

3、病因鉴别

第三节救治与护理教学目标:掌握休克的救治与护理要点。

教学内容:

一、救治原则

1、积极消除病因

2、补充血容量

3、纠正酸中毒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6、治疗DIC

7、保护脏器功能

二、护理要点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2、密切监测病情

3、建立静脉通路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5、预防感染

第七章创伤

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了解创伤的分类、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教学内容:

一、创伤的分类

二、创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第二节多发伤、复合伤

教学目标:了解多发伤、复合伤的伤情评估和救护原则。

教学内容:

一、多发伤

二、复合伤

第三节颅脑与胸腹部创伤

教学目标:掌握颅脑与胸腹部创伤的临床表现与救护要点。

教学内容:

一、颅脑创伤

1、分类:按损伤部位(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按伤情(轻、中、重)

2、伤情评估:受伤史;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眼球变化,肢体瘫痪,生命体征变化,脑疝);辅助检查(CT )

3、救护:(1)救治:紧急处理;手术;非手术(体位、脱水、激素、降温等)(2)护理:气道管理;生命体征观察;颅内压监护;重症监护;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等二、胸部创伤

1、分类

2、伤情评估:病史;临床表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休克、体征)

3、救护:

(1)救治:紧急处理(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连枷胸)

(2)护理

三、腹部创伤

1、分类

2、伤情评估:受伤史;临床表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内出血等);辅助检查(诊断性穿刺)

3、救护:(1)救治:非手术;手术(2)护理:主要针对手术病人,包括手术后的体位、病情观察等。

第四节骨关节损伤

教学目标:熟悉骨关节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救护原则。

教学内容:

一、分类

二、伤情评估

1、损伤因素

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特殊表现(骨折特有体征)

三、救治与护理

1、救治原则:现场急救;创口处理;妥善固定;伤员转运

2、骨折复位

3、骨折固定及护理

4、持续牵引及护理(牵引方法、护理要点)

5、功能锻炼

6、开放性骨、关节伤的清创

第八章脏器功能衰竭

第一节急性心力衰竭教学目标:掌握急性心力衰竭

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护。

教学内容:

一、病因与诱因

1、急性心肌严重损害

2、心脏负荷过重

3、心室充盈受限

4、恶性心律失常

二、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哮喘

2、辅助检查

三、救护1、体位:坐位或半坐位,下肢下垂2、纠正缺氧: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

3、镇静:吗啡

4、利尿

5、氨茶碱

6、血管扩张剂

7、强心

8、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急性呼吸衰竭

教学目标: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护。

教学内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2、发病机制:通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

二、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神经系统表现(肺性脑病);循环系统表现

2、辅助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三、救护

1、氧疗

2、呼吸兴奋剂

3、机械通气

4、病情监测

第三节急性肝衰竭

教学目标:

熟悉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护。教学内容:

一、病因

二、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三、救护

1、一般治疗

2、保肝治疗

3、对症处理:肝性脑病灌肠、应激性溃疡

第四节急性肾衰竭

教学目标:

熟悉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救护。教学内容: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2、发病机制

二、病情评估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三、救护

1、救治原则

2、透析疗法

第五节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教学目标:掌握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定义、发生原因、防治;熟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一、概念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2、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启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

3、危险因素

三、病情评估

1、SISR

2、器官功能障碍

四、救护

1、监测

2、防治:早期复苏;清除氧自由基;控制感染;增加氧运输;尽早胃肠道进食等

第九章急性中毒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中毒的中毒机制、临床表现以及中毒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教学内容:

一、毒物的体内过程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毒物的代谢

3、毒物的排泄

二、中毒机制

1、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2、缺氧

3、麻醉作用

4、抑制酶的活力

5、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功能

6、竞争受体

三、病情评估

1、病史:职业史和中毒史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四、救治原则

1、立即终止接触毒物

2、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脱离中毒环境;冲洗;催吐、洗胃、导泻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利尿;高压氧;血液净化

4、特殊解毒剂的应用

5、脏器功能支持

6、护理:洗胃方法

第二节常见急性中毒的救护教学目标:掌握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护。教学内容:一、有机磷杀虫药中毒1、中毒途径与中毒机制2、中毒表现:毒覃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辅助检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

4、救护:解毒剂(阿托品、胆碱酯酶复能剂)

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中毒途径与中毒机制

2、中毒表现:轻、中、重、迟发性脑病

3、救护:脱离现场;纠正缺氧(高压氧)

;防治脑水肿

第十章中暑、淹溺与触电

第一节中暑教学目标:熟悉中暑的原因、类型、临床表现和救护。

教学内容: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2、轻度中暑

3、重度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三、救护

1、降温

2、改变环境

3、对症处理

第二节淹溺

教学目标:熟悉淹溺的救护。

教学内容:

一、临床表现

二、救护要点

第三节触电

教学目标:熟悉触电的救护。

教学内容:

一、临床表现

二、救护要点

第十一章危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危重症病人的代谢特点、营养状态的评定。

2、熟悉营养支持的原则、营养支持的适应证。教学内容:

一、危重症病人的代谢特点二、营养状态的评定

三、营养支持的原则

1、确定应激程度

2、计算能量需要量

3、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量:非蛋白供能物质;蛋白质;常量和微量营养素

4、确定营养支持方法: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第二节营养支持方式

教学目标:掌握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制剂种类、配置和输入途径。

教学内容:

一、肠外营养

1、全营养液及配置

2、输入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置管

二、肠内营养

1、肠内营养制剂种类及配置:要素饮食;匀浆膳;混合奶;组件型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应用型肠内营养制剂。

2、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口服;鼻胃及鼻十二指肠、空肠插管喂养;胃造瘘术;空肠造瘘术。

第三节营养支持的监护

教学目标:熟悉营养支持效果监护的内容、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

教学内容:

一、营养支持效果的监护

1、肠外营养支持监护

2、肠内营养支持监护

二、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1、肠外营养:穿刺插管引起的并发症;感染;代谢性并发症

2、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代谢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营养液污染等)

第十二章救护技术

教学目标:

掌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护理以及呼吸机的应用。教学内容:

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二、呼吸机的应用

第十三章常见急危重症救护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病因或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救护要点。教学内容:

一、急性心肌梗死

1、病因和诱因

2、临床表现:疼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3、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和动态性改变

4、心肌坏死标记物:CK-MB

5、救护:CCU 、止痛、改善氧供、减少耗氧、对症处理等二、重症哮喘

1、病因和诱因

2、临床表现

3、救护:氧疗、解痉药、糖皮质激素等

三、咯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咯血量、并发症(窒息)

3、救护:止血药物;窒息的判断与处理

四、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救护:不同情况的止血措施

五、急腹症

1、病因

2、临床表现:原因不同,表现不同;腹痛是主要症状

3、辅助检查:根据判断加以选择

4、救护:不同情况不同措施

六、临床危象:高血压危象;高血糖危象;低血糖危象;甲状腺危象1、高血压危象:主要表现(血压增高);处理(迅速降压)2、高血糖危象:酮症酸中毒的表现、诊断、处理(补液、胰岛素)

3、低血糖危象:临床表现;处理

4、甲状腺危象:临床表现与判断;处理

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基础护理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理论教学应根据学生 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实践机会。加强技术训练;完善各种考核方案,以培养 和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帮助护生完成护士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临床应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有效地利用教学条件,并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 的新路子。 一理论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科学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 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至今为止最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 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理 论课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体现学 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知己知彼,科学施教。现代教育思想是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举,注重能 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学生的终身教 育和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承担某科课后,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 状态,取得第一首资料;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和授课计划。其次,应精 心设计教学过程与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 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在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目标,采取适当 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及内容,并注重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 2.深入浅出,解疑惑。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复杂、抽象 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和宏观,使枯燥的内容变成生动的印象烙印在脑海里,起 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掌握好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编导。教师驾 驭课堂的能力、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投入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影响教 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备课要认真、充分、注重细节, 备课中要鸟瞰全局、统领各章,精心设计每个课题的授课方法;上课提前进入教室、进入角色。教学过程中要围绕主线,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 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不同类型的课题用 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进行区分,可 加强理解和记忆;乙醇应用的浓度、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 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 纳法来记忆;……等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课堂小结应重点突出,使学生多次接触某一重点信息,强化记忆。课 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教材,它包括了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与法律、护理程序、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总体要求 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病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社会需求,用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学基础》主要教授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时数分配 总学时:81 (理论:60 操作:21)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及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熟悉护理工作方式及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 一、护理学的形成,现代护理学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三、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护理的任务和范畴、发展方向 考核要求 一、掌握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二、熟悉护理学实践的范畴 三、了解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方向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基本需要的特性及意义,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熟悉护理的发展历程,成长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护理的特征,整体护理为护理领域带来的变革 课程内容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人的基本需要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四、人的自我发展 五、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六、人的内外环境、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七、护理的概念及演变进程 八、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 九、专业与护理专业 十、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健康的定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6 口腔、皮肤、头发护理 6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8 T、P、R、BP测量及绘制、鼻导管 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 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6《基础护理》课程实训教学大纲.doc

《基础护理》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 英文名称: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nursing 课程类型:必修课 学时:总学时48 (理论40,实验8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护理专科 先修课程: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是根据21 IU:纪我国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而编排的。它的教学范畴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所有护理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对病人的生活的护理,病情变化的观察,与病人交流, 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介绍对病人的全面护理。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基础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专科护理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学好护理学基础为临床专业课打好基础。熟悉护理学基础有关操作的目的和适应症。熟悉运用护理程序做好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更好地适应今后临床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成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实验课其内容包括详细阐述铺床法、搬运、卧位与保护具、清洁消毒灭曲、无菌操作技术、隔离、出入院护理、饮食护理、身体清洁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各种给药法、静脉输液输血、排泄护理、病情观察、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临终护理、文件书写等护理知识及基本护理技术。通过教师的演示过程中讲授,使学生明确具体操作的手法的重要性,再通过学生自」多次练习,教师手把手指导,达到独立熟练地完成各项操作技能的教学目的。 3、课程的实践环节要求: 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 4、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分配表

(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专科护理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学好护理学基础为临床专业课打好基础。 2、熟悉护理学基础有关操作的目的,适应症。 3、熟悉运用护理程序做好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临床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成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实验学时分配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护士基本素质及行为规范 【内容提要】护士的仪表要求与行为规范 【目的与要求】 1、熟悉正确的颈、胸、腰、腹、臀部姿态;正确的站、坐、行走、下蹲姿态。 2、掌握正确的端治疗盘、持病历夹、推治疗车、下蹲捡物的方法;护士仪表 的要求。 实验二环境 【内容提要】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及护理工作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门诊及病区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实验三入院和出院护理 【内容提要】 1、病员床单位的设施。 2、铺床法。 3、运送病人法。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员床单元的设施。 2、掌握三种病床的铺法。 3、掌握搬运病人法。 实验四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内容提要】 1、协助病人更换卧位法。 2、保护具的应用。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种操作目的、要求和适用对象。 2、熟悉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4、掌握正确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 实验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内容提要】 1、清洁、消毒、灭菌。 2、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3、隔离技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清洁、消毒、灭菌观念。 2、熟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等概念。 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 4、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隔离技术的操作方法。 实验六患者的清洁护理 【内容提要】 1、口腔护理。 2、床上梳发洗发。 3、床上擦浴。 4、压疮护理。 5、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法。 6、全背按摩法。 【目的要求】 1、常用漱口溶液的临床应用。 2、熟悉压疮护理、全背按摩的方法。 3、掌握特殊口腔护理、床上梳发洗发、床上擦浴、卧床患者更换床单、递

浅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改革

浅谈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7-09-27T14:58:12.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2期作者:吴淑娴 [导读]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 安徽人口职业学院 247100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生差异、偏重于应试教育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有关“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一是开展多样的人文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基础护理教育;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四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 引言 关于《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我院仍旧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1]。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讲课本知识,按照已编好的内容和顺序,通过课堂传输给学生,而学生仍然是不假思索的照单全收,无论是否理解,也无关是否有所疑问[2]。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质性研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护理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是护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之一[3]。本文通过调查、访问的方法,以《基础护理学》的教师和学生为主要的访谈对象,针对引进质性研究法后,有关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进行询问和访谈。希望通过这一调查研究,能够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关的应对之法,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高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 高专院校关于《基础护理学》教学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千篇一律 从本质上而言,护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既然是服务性质的工作,就需要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针对不同的护理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然而,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着重于基础护理理论方法的教学,对于如何在实践中对不同护理对象进行差异化服务方面所花的教学课时较少[4]。与此同时,不同的学生无论在性格方面,还是在能力方面,都是具有不同特征的[5]。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却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1.2 教学目的脱离实践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而言,对于《基础护理学》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基础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的了解,逐步达到深入认识的程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是按照所谓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育,着重应付教学进度和期末考试,有的是针对考取证书进行教育培训[6]。这种按部就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教学方式,看上去似乎是按教学计划在实施,实际上就是一种偏重于应试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引导(导向)不是应用实践和满足护理实际需求,而是一种以考试、考证书、就业为目的。当前的应试教育与以往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相比呈现了新的特征,不再是我们初等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一种新的应试教育模式[7-8]。为了改变这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型应试教育,我们必须提高对护理专业本身的认识,在基础护理教育阶段和基础护理学教学课程中,明确方向和重点,在教学改革中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2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改革与思考 2.1 开展人文活动,提高职业素养 在护士节举通过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拼技能,护士节文艺汇演现才艺,形象设计大赛秀美丽秀创意,礼仪大赛亮优雅,“南丁格尔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展风采,拜望护理老前辈、开办临床护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坛、为毕业生举行授帽典礼等特色活动,激发学生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9]。此外,通过开展“学习护理条例、践行护士职责”“争做‘精诚是新’优秀大学生”等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2.2 寓人文于教学,开展素质教育 将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融入护理学教授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通过寓人文于教学,让授课教师充分发掘基础护理学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将人文素质教育寓教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之[10]中。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护理礼仪、护士行为规范和人文关怀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亲和力和主动关心他人的能力。开展“现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如何提升自己的亲和力”等主题讨论[11]。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时刻注意自身“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教师用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心感染和影响每一名学生。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仁”,即“仁爱”,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怜爱之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12]。实验课练习时要求由学生相互扮演患者和护士,使其既能深深体会到护士肩上的责任,又能亲身体验到患者的感受,真正懂得如何去关心和体贴患者。部分护理操作,如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搬运患者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真人实做,学生亲身感受插胃管的痛苦和注射时的痛感,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加体恤患者的痛苦,从而苦练基本功,将“大医精诚”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仁爱之心发扬光大[13]。 2.3 改革考核方法,建立“两结合”考核模式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基础护理学成绩的评定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组成,比例各占一半。“两结合”是指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一是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笔试重点考查基础护理学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口试则要求学生在技能操作考试时对所操作的主要内容和环节、注意事项等进行口述。二是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为了改变学生的考前突击复习为平时的积极主动学习和练习,我们将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也纳入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价。 2.4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 一是全程开放实验室,增加临床见习环节。增加实验课学时,实验课比例从1/3增至1/2。同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增加周末、晚自习、中午等休息时间,随时方便学生练习,并安排授课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值班辅导,以进一步巩固和熟练每一项护理

基础护理学中职教学大纲(2学期)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中职三年制)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及治疗需求的基础护理技术和相关的护理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讲授、演示、培训、电教、练习、等形式,通过提问、作业、操作及理论考核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本课程在第一、二、三学期开设,总时数为224 学时,其中,第一学期理论32学时;第二学期理论26学时,实践30学时;机动8学时;第三学期理论64学时,实践64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阐述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2、了解医院基本结构与功能。 3、掌握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满足护理对象各项需求的护理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将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2、能规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 (三)思想素质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热爱护理专业、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形成现代护理理念。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3、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护理学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 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的成绩分为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其中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技能考试30%。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为考查科目;第二、三学期期末考试为考试科目采取闭卷考试,时间地点由学校安排,考试时间90分钟。题型第一学期可由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组成;第二、三学期为和护考接轨均为选择题,题型由A1、A2、A3、B1组成,并参照护考资料出题。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nursing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86 适用对象: 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基础护理学分为Ⅰ、Ⅱ两部分,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结业考试。课程采用目标教学、直观教学(参观、示范、练习)、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综合教学方法进行。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判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技能训练一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无菌包、无菌盘、无菌容器、无菌溶液、无菌手套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无菌容器的使用法,无菌包的使用法,无菌盘的准备,取用无菌溶液法,戴无菌手套法。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操作原则,建立并强化无菌观念,具有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程序正确,动作规范、美观,操作中无污染。 讨论:临床工作中无菌操作。 思考题: 下列情况是否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为什么? (1)使用已灭菌3周的导尿包 (2)潮湿的无菌包,晾干后使用 (3)铺无菌盘,将上层无菌巾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内 (4)用棉签蘸取无菌瓶内溶液擦拭伤口 (5)取无菌镊时,镊尖触碰容器内口 (6)用已戴手套的手碰另一手套外面 技能训练二手卫生 2、洗手技术 3、卫生手消毒 4、外科手消毒。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护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护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储备;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质量为宗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课程容以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需求为主线,将教学容序化为“入院护理、安全环境、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出院护理”五大模块,十六个护理项目和四十一个工作任务。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原则,按照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突出护理岗位目标,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目的,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中对各阶段病人的护理需求。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并能联系实际。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应用围、操作原理。 3.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规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2.能按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塑造护士的形象。 3.培养学生严谨,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三、课程容和要求 该门课程总学108学时。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为适应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培养新型护士的需要,护理教学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对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基础护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使其成为全面的技能型人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单单局限于治疗疾病,还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护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应变、沟通、协调能力等。《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其今后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探索,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 1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是围绕书本内容,老师讲学生听。此种教学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1缺乏互动传统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知识信息的传递为单向灌输,缺乏课堂互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单一主体和信息源,照本宣科缺乏引导,容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1];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度低,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其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2内容单一《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知识频繁更新的今天,仅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授,往往具有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新知识新方法,因此即便学生掌握好书本知识,也不能真正实现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3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具有灵活性强,易于和学生交流的特点。但由于文字内容较为枯燥,缺乏图片、视频等,且内容量受限,无法全方位利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一些内容缺乏形象化的认识。 2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探索 临床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无法满足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教学方法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2]。 2.1案例教学法根据讲授的内容设置案例,通过讨论,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促使他们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个案往往会包含多个疑难问题,而教师通常要进行一步步引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案例,设计最佳的讨论方案,并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对讨论问题的进程加以控制,有效调动学习气氛,最终概括、评价学生讨论的内容[3]。 在讲授新知识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案例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入课堂,由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同时,案例教学法也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

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实训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包括有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性学科。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为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专业及层次 适用于护理、英语护理、助产专业中专层次学生。 三、实训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护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操作练习要求学生掌握临床所必须的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并通过操作考核,为临床实习作好准备。 1.培养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 2.培养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3.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实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参观医院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参观医院,熟悉医院的组织结构、布局等,对门诊部、住院部的护理工作有初步的认识。 2、培养护士生懂得关心患者痛苦,有同情心、工作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实验内容(项目) 参观医院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五、说明 实验二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铺备用床的用物准备、操作方法。 2、熟练掌握铺暂空床的用物准备、操作方法。

4、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动作轻稳,符合节力。 二、实验内容(项目) (一)铺备用床:移桌椅、翻床垫、扫床→铺大单(斜角法)→套被套(卷筒式、“S”形式)→套枕套→放回桌椅 (二)铺暂空床 (三)铺麻醉床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床、床单、被套、毛毯或棉胎、枕套、枕心、床扫、床扫套。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每生独立进行该操作考核,老师现场给予评分。 2、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成绩评定。 五、说明 实验三轮椅、平车运送技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轮椅、平车运送病人的技术。 2、具有认真的态度,动作轻稳,保证病人安全。 二、实验内容(项目) (一)轮椅运送法 (二)平车运送法:1、挪动法 2、单人搬运法 3、二人或三人搬运法 4、四人搬运法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轮椅、平车等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五、说明 实验四安置各种卧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安置临床常用的各种卧位。 2、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实验内容(项目) 安置各种卧位:1、仰卧位2、侧卧位3、俯卧位4、半坐卧位5、端坐位 6、头低足高位7、头高足低位8、膝胸位9、截石位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床、患者(护理模型人或学生充当)、枕头3个等。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五、说明 实验五协助病人更换卧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基础护理学学习方法指导.教材

第三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节中职学习特点与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与中学阶段有着显著的不同,同学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转变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中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 中职护理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医学基础、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2.主要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2)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精神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科研。

二、中职阶段的学习特点 1.转变学习观念强化应用意识 转变学习观念是中职学习的关键。中职学习的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学习。中职护理专业学习的基本目标就是能通过国家护士职业证考试,走上护理工作的岗位,从事临床及社区护理服务。观念转变的重点是要实现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应用知识应用的转变,从知识的学习向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职业素质提高的转变。 中学阶段的学习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目的。学习时注重单门课本身的体系完备,重视理论学习,轻能力的培养,重技巧,轻思维方式的培养。中职阶段要加强系统概念和学科之间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应用,达到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把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2. 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中职的学习方式要以互动式教学为锲入点。就是把老师的教学过程当作思维活动的过程,和老师思维互动,才能共同发现、思考、探索和创新。在学习活动中与教师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使思维活动具有主动性与参与性,在老师的教导下积极主动的将“学知识”和“用知识”融合在学习过程之中。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会产生思维的动力和参与意识,克服课堂学习的盲目性。中职的专业知识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基本技能为核心,只要紧密结合实际,就能对概念进行灵活的运用和实践。对新知识应产生好奇与疑问,对他们有求知与探讨的欲望,在教师的启发,一环扣一环的探索,并形成学习知识的一个个兴奋点,使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处于一个热烈丰富的思维活动之中。在这些思维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开发,促使思维活动向广度、深度发展。 3. 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多途径学习 中职阶段教师会在教学中将多种现代信息传播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运用其多种设备和软件进行教学。与中学时期以纸本教案、黑板、粉笔为标志的传统教学手段截然不同,媒体教学克服了教师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的局限,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省时、信息量大,可以使理论教学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实验教学。

护理学基础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三年中专)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护理系 0—七年八月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 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 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 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为临床专 科护理奠定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 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学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熟悉近护理学学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 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护理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146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2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 (1)《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第1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2)《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第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3)《基础护理学》:李晓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第5版,全国医学高等医药“十 二五”规划教材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 等,前修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 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使护生在学习临床专科护理课程时能利用护理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各专科患者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 是连接岗位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的桥梁。 六、教学方法与考核 本课程宜利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与课外习题和答疑相配合的教学方法。随着 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增加和补充视听资料。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实验,作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填 写实验报告,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手册。 运用多元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为引导学生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学习,针对护理专 业的学科特点,按职业岗位标准改过去单一理论考试的模式为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并重的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005.0.1 课程名称:外科护理学 Surgical Nursing 开课(二级)学院:护理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8学分 学时:1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2学时、实验14学时,教学见习6学时。(见教学要求)前期课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 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占80%。 平时成绩(自学内容演示、考勤),占10%。 本课程的实验课主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占1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科护理是研究如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学科,外科护理学以创伤、感染、肿瘤、畸形、梗阻、结石、功能障碍等外科病人为研究对象,其范畴是在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通过对该课程的整体学习能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在病房、手术室对各类外科病人,根据病人身心健康需求、社会家庭文化需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Surgical Nurs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which studies how to implement the holistic nursing for the surgical patients and focuses on surgical patients with trauma, infection, tumor, deformity, deformity, obstruction, calculus and dysfunction, etc.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dern medical model and modern nursing concepts including Patient-Centered Nursing, the nurs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learn the surgical nursing comprehensively in the course and apply the nursing procedures into the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for the surgical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iseases in the wards or operating rooms, cooperating with other professional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atients’ body-mind and family-social culture. ·111·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临沂校区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 课程负责人:袁洁 课时:180学时 适用专业:护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护理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及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了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护士护理病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应用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沟通交流技巧等,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治疗的需要。护理是助人的专业,护理人员通过运用知识与技能帮助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恢复或保持健康,这是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的共同理念。本课程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即:对人、环境、健康与护理概念的认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系,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护理和人、环境、健康、护理四者的基本关系,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并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熟练完成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掌握一般急救技术,正确记录各种护理表格。通过讲授、演示、录像、练习、自学、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建立整体观念。培养科学的护理思维方法,理解掌握护理程序的步骤,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总时数为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80学时,实验教学为100学时。 1、考核方法由平时考核、期末笔试、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分的60%(其中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了解内容占10%)。内容及形式以贴近护理资格考试为主。 3、平时考核占总分10%(包括平时作业、单元考查、课堂讨论)。 4、技能考核占总分的30%。 三、学时分配表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 学时数 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 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 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 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 6 口腔、皮肤、头发 6

生 护理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8 T 、P 、R 、BP 测量及绘制、鼻导管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 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 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临终护理 3 尸体料理 0.5 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3 处理医嘱 5.5 强化技能练习 合计 78 84 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2、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及目的; 3、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教学内容】 1、内容 (1)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2)基础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及目的; (3)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2、 重点、难点 重点: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本课程为致力于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员能运用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进行患者管理。课程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护理专业概况、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护患沟通等内容为主,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进行临床决策和护理实践的思维方法。第二部分以介绍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术内容为主。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护理学基础》是衔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的重要课程。其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后期课为护理专业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 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护患关系,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护患沟通。 3.阐述满足患者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 4.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与各级教师积极互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各地教学点,应根据自己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本教学点的课程实施。要使学习者了解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要求,对学习者上网学习、

参加集中辅导、参加小组讨论、参加见习、完成形成性作业应有具体的要求、组织和检查措施;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对外聘辅导教师的资格应把关,特别是对每年新聘任的辅导教师应使其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和辅导要求。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提供文字、录像和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说明 一、文字教材 主教材《护理学基础》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文字教材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提示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 二、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图片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