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

中学语文教师与文本解读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一、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编选政治化。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主题大多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制度、党国权威、领导人物的风范、黑暗社会里的劳动人民的艰辛、五六十年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朴素等,选材范围比较狭窄,主题比较单一。整套教科书似乎很少关注现实生活中与学生切己有关的情感世界,诸如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欢乐、痛苦、兴奋、惆怅、得意、沮丧,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人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权利感及人道主义情怀,以及人在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对民主、法制的思考,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情感体验等。在教科书所设定的情感氛围的长年熏陶下,学生的情感世界如何不被囿于其中呢?

2、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概念化。《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意义是什么?很多教师认为是小说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虚荣心本是人类的共性,不为哪一个阶级所独有。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已经超越了她所在的阶级,为什么偏要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呢?如是,则路瓦栽夫人的诚实、坚韧又是哪一个阶级的呢?《荷塘月色》抒发的情感,也要被加上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知识分子的苦闷。《绿》所表现的生命的活力也要被分析为是对蓬勃开展的革命活动的赞美。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概念化,它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了,它取代了文本,在我们这个精神已经极度贫乏的社会里发挥着使其更为匮乏的作用。

二、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解读文本策略

1、尊重学生,注重解读过程。社会生活是“文本Ⅰ”,作者据此创造出作品,这是“文本Ⅱ”。“文本Ⅱ”被选入教材,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形成老师头脑里的“文本Ⅲ”和学生头脑里的“文本Ⅲ”。这两个“文本Ⅲ”是不同的,因为产生两个“文本Ⅲ”的主体,他们对“文本Ⅰ”的解读、体验是不同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Ⅲ”,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教师不要老是执著于自己的“文本Ⅲ”,拧住学生的耳朵把它强制灌输给学生,试图去矫正学生头脑里的“文本Ⅲ”。教师应该注重两个解读过程,特别要注重学生形成“文本Ⅲ”的过程,明确学生形成“文本Ⅲ”与教师形成“文本Ⅲ”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以便让教师“文本Ⅲ”的形成过程去影响学生“文本Ⅲ”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讲解自己的“文本Ⅲ”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别,在这一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结论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2、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这是时代的要求。今天,科学技术正以人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更新,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广泛的变化。文本创作活动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位置、文本的载体、文本传播和文本接受的途径与方式、文本的形态、类别和样式等,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21世界的文本解读将从多元分化的趋势走向多元中的互谐。

这是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里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频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以及它们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快和增大。在一个国家之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和运用单一的文本解读理论及方法是不可能的。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标志。

这是人文性的要求。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和主体的个性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人、理解人。教育要现代化,就必须培养人的现代化,让教育充满人文精神。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允许教材解读的多元互谐。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以多元文本解读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3、教师解读文学文本必须运用艺术思维方式。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教师

就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自己去欣赏玩味的兴趣。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靠学生自己去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科教师,更应该注重人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要让学生明白,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最终不会被证实,却会随时被证伪。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而是在坚持不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精神才是科学的精髓。这是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关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类别:论文心得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

(完整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栏目策划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简明策划 栏目 ●“教”而论道 1.异调新声——对课改实际和现行教育、教学的现状发表的独到见解和思考。 【说明】以“异”“新”入栏目,并非要标新立异,而是强调该栏目所发文章须要有迥异于庸常观点的独到见解和独立意见。须要有不同寻常的新鲜视角和独特方法。逻辑严密,据理析事。“独特视角+新颖观点+魅力表达”构成了该栏目选稿的三维标准。 【要求】因是开篇之作,文章一定要精挑细选,可以约稿,甚至转摘。每期不宜多,一篇即可,最多两篇。由主编亲自负责该栏目。 2.前哨观察——对课改及语文教学过程中带有前沿性、普遍性、特殊性的现象、问题进行讨论。拟定话题:教材删减鲁迅作品,该?不该?回望杜郎口;初中要不要教语法?怎样让课堂更有效?本色语文的特点等。 【要求】①本栏目是我刊的核心栏目,带有主题策划的性质,每期一个话题,应做好计划,尽早动手。②每期参加讨论的人数以六七人为宜,但要尽可能扩展范围,不必全是中学老师,相关专家、教材编辑,甚至杂志编辑都可参与。③每人讨论字数不宜过长,以1000字为宜。④编辑要注意观察、思考,多与一线教师交流,使所讨论的问题有较强的时效性、普遍性,有讨论的必要性。也可向读者征集选题。 【说明】以问题讨论的形式关注教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不同意见的参与者,避免个人观点的孤道独白。 ●授业心经 1.我解读·我设计——对某一课文的研读结果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设计。 【要求】其中,研读结果应精明扼要,重心应在设计部分。 【说明】①之所以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合而为一,是出于这样的认识: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文本解读是为具体教学服务的,不同的解读结果所形成的教学设计千差万别,优劣泾渭分明,效果也大相径庭。本刊不欢迎抛开教学实际而空谈所谓的“文本中心论”“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的理论文章。②每期可选登不同作者对同一课文的不同设计(以三种为宜),从而通过该栏目体现“同课异构”的意味,同时为读者提供鉴别、选择的可能。 2.课案评点——采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点评形式,特邀中语名师(也可以是三人评一课,不一定是名师)对有一定水准的教学课案进行圈点评说。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 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 B. 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 C. 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厉 D. 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 ) 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B)。 A. 语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 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 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 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 )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C )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写作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吾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韩愈在《师说》中说:“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 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0. 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学情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二包括四个模块,阅读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每个模块下又有子目录。首先,阅读鉴赏,共四个单元,分别为写景状物散文、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和演讲辞,共计十三篇课文。其中两个单元侧重于“品味与赏析”,另外两个单元分别侧重于“思考与领悟”、“沟通与运用”. 第一单元教学说明 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佳作,我们现在基本都已完成,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我不再多做分析,(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尽管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蓄,有的直率,但都情景交融。二是意蕴深刻。不仅展现了景之美、情之浓,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语言是支撑文章思想情感、构思布局和艺术风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品味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它是最能体现散文语言的美。)下面是第一单元的一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这些散文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体验,抒写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学习,我们要试着与学生一起体验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感受作者的情怀。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我们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所以要尽量创设环境,关注学生阅读,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我们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点拨,但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替代学生的独立阅读。 第二单元教学说明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祖国语言中最为精粹的部分。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学习,我们可以汲取多方面的养料。 本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共七首。《诗经》两首:一为《氓》,偏重叙事;一为《采薇》,偏重抒情。《离骚》在课文里所节选的是全诗感情最浓烈、诗人形象最鲜明的部分,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屈原执著、高洁的风范等有一定了解。《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作品,它是我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最后三首分别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曹操这位“乱世枭雄”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本色;还可以体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的乐趣。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 发表时间:2011-08-19T17:58:52.78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50期作者:高国政[导读]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 河南项城市高寺镇松源博士学校高国政 多年来,“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他们不知熬过多少夜晚,撒下多少汗水,费尽多少心机。然而,得到的回报却往往不如人意。可以说,语文教学效率低,差不多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提高学生素质和成绩的需要,改革已迫在眉睫。 1.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陈旧、繁复、效率低,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我国语文教学法领域一直沿着前苏联凯洛夫模式,教师讲授一篇课文的程序是:析题——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划分层次——归纳大意——总结写作特点——布置作业,并且还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截然分开。作文教学呢,也是几十年的老面孔:教师命题——简单讲解——学生两节课写好——教师两星期内批改完——教师一节课讲评作文。这种教学模式,结构陈旧,速度慢,效率低,运行程序繁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位置,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发育特点也要求改革现行的语文教学模式。 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人类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快,信息传播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和以前有明显不同。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信息来源广而快。他们不愿意再象上辈人那样,象机器木偶一样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象喂奶似的去灌输知识,也不愿意听老师花费很长时间才讲清楚的那个问题。只有不断变化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心。 3.和世界一些教育、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改革。象日本、美国等,他们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各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发言积极,并且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与从不同的观点,气氛相当活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已到了不改就难以提高成绩,不改就没有出路的地步。 二、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和方向。 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关键是课堂和课外两个环节。因此,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也应在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 1.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改过去少散慢差的教学模式为以大容量、紧结构、快速度、高效率为特点的新样式。课堂上要按照教学规律,遵循“三主”方针,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象全国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无不如此。目前影响较大的“双快”教学法,即快速阅读、快速作文,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教师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节课),快速阅读课文,完成有关练习,快速讲解,快速作文,快速讲评。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三主”方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读,写能力(这也正是教学大纲中所着力要求的),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2.课外即课外活动的改革 要改过去的单一,呆板为丰富、有趣。语文是一门“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科学。因此,要认真抓好第二课堂,这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有效措施,其作用决不能低估。在开展活动时,一定要适合青少年特点,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语文成绩为中心。比如可以成立语文兴趣小组,举办知识讲座;可以举行作文竞赛、读书竞赛、演讲比赛;可以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关注社会发展;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文学社会刊、社报,发表文学作品;也可以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等等。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一定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中学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偏颇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中学语文主流期刊

中学语文主流期刊 期刊名称地址邮编 1.语文教学通讯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030024 2.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3.语文建设北京市朝内南小街51号100010 4.语文学习上海市永福路123号200031 5.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学校内710062 5.语文月刊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文科6楼810631 6.中学生阅读郑州市顺河路ll号450004 7.读写月报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99号330022 8.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市华中师大内430000 9.中华活页文选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100073 10.新语文学习南京市湖南路1号A栋20楼210009 11.中学语文武汉市武昌保集安一号430062 12.语文教学之友河北廊坊市廊坊师院102849 13.语文研究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内030006 中学数学主流期刊 1.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300074 2.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北京张自忠路3号100007 3.数学通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通报》编辑部邮编:100875 4.数学教学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数学馆东102室200060 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邮编:710062 6.数学教学通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400715 7.中学数学月刊苏州市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215006 8.中学数学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1号湖北大学校内邮政编码:430062 9.中学教研(数学)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数学)编辑部321004 10.中等数学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师范大学甘肃路校区邮编:300020 11.中国数学教育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15号110031 12.中学数学教学合肥市金寨路327号合肥师范学院邮政编码:230061 13.数学教学研究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D03邮政编码:730070 14.中学数学杂志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曲阜静轩西路1号邮政编码:273165 15.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邮政编码:300074 16.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江西省南昌市北京西路437号邮政编码:330027 17.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广州市天河区井山大道华南师大数学科学院510631 18.中学数学教与学江苏省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225002 19.数学通讯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数学通讯》编辑部430079 20. 数学教师河南省郑州市顺和路17号450003 21. 中学生数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100037 中学英语主流期刊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62 2.《中小学外语教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邮编:100875 3.《疯狂英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南昌市抚河北路291号邮编:330008

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请直接在试卷上答题。全卷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将准考证号和姓名完整填写在规定的密封栏目内,否则视为废卷。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分) 1.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依据来设计课程,这类学者倾向把课程看 作是()。 A.知识 B.活动 C.经验 D.学科 2.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4.孔子是教育平等的首创者,针对这一想法,他的论述为()。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性相近,习相远 D.禁于未发 5.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 倡导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6.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7.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8.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9.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0.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1.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 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2.辩证逻辑思维已占据优势地位的时期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13.在教学策略里,情境教学是一种()。 A.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策略 B.以教材为主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教学 D.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 1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的模式或方法,而应结合自己的学生、教材及 本人特点来借鉴,并加以运用,也就是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说明教师劳动 具有()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协作性 D.创造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 … … … … 订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 考 证 号 姓 名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6-07-11T10:19:56.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7期作者:徐建军[导读] 语文教学过程,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是学生“陶冶情操,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 山东省栖霞市观里中学265314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个性目标,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语文教学过程,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是学生“陶冶情操,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解读文本内涵以情导入其中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曾用这样的导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颂扬母亲的诗篇,情挚意浓,脍炙人口,历经传诵。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思考用一分钟的时间叙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寥寥数语,启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无疑如投石击水,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 二、把握朗读技巧体会文中情感 朗读是学生体会和表达情感的最佳方法,能够通过声音、表情、体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常常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因此,有表情的朗读,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艺术功底,还要舍得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喜爱韩愈诗文,一部《韩昌黎集》大部分能背诵,晚年坚持背诵李白、李贺、李商隐及辛弃疾的诗词,正是在这吟咏之间,才涵养了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浩然之气。现行语文课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蕴的意味不借助于诵读则体会不出的,还有一些课文所渗透的谦和、友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无一不是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节奏和谐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弦外之音”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很快地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三、开展综合实践走进情感角色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情感、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因此,开展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充分体验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一个学习语文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课本剧能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能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能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能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可让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四、展示形体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根据研究的数据显示,在信息的传达中,有百分之五十五是通过教师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来完成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支持和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肢体语言,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脸面是心灵之镜。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眼睛是心灵之窗,课堂上,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地去平视和环顾大多数,不应老是两手着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其余则视而不见;也不应站在讲台的一侧而使视野顾此失彼。教师不论实施哪一教学环节,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个别学生面朝窗口,思想“开小差”,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的办法,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当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途径还很多, 正所谓“听唱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词。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诗”。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0-06-18T16:27:08.530Z 来源:《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占世英[导读] 本文在分析新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更多体现人文性,突出语言文字魅力和教师个性,慎用多媒体,降低“现代化”。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占世英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一中学536100)【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引人关注,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即教材的不断更替;另一方面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其中多媒体教学是重要一方面。本文在分析新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更多体现人文性,突出语言文字魅力和教师个性,慎用多媒体,降低“现代化”。 【关键词】享受;思想观念;体现人性;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91-02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教师、学生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方式不是单指语文科的教学、学习方式,而是指学习任何学科的教学、学习方式。它应该贯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甚至贯穿学生一生的学习。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如果我们用享受的眼光重新打量语文,我们会看到这样一派“陶然共忘机”的享受图景:汉字的形象美与音韵美,成了让师生惊异与敬慕的享受底蕴;文本世界的意象美、人文美为师生的沉醉与吐纳平添无限的享受韵味;师生在审美熏陶中享受、在忘我的体验中享受、在灵活自如的实践中享受、在心灵如沐春风的陶冶中享受。可以说,“享受语文”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师生的生活方式,语文不再是学生外在的负担,而是一个丰富多彩、充盈生命力的有机体,学生愉快地享受语文学习,用语文的眼光诗意地看待生活,保持心理上的乐观平和、情感上的充足愉悦,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所以,真正地在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就是从以往学语文的那种枯燥、厌烦的感觉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语文本身所固有的这种美好境界中来。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 转变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看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工具性应放在首位。首先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会他们阅读、写作,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文兴趣和文字修养。 2 沟通课本内外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课本的文章,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个例子,教师讲课时,不能眼光只盯住课内,要注意以篇引类,拓宽语文的空间。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课文时,注重的应该是交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新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中,就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的校正,我们不能轻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研究学问也并非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利,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推行素质教育。当然,课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我们不能抛开课本谈拓宽,那是本末倒置。只有课内知识夯实了,才能使研究性教学向纵深发展。 3.加强文学教育,注重情感熏陶新教材增加了课文的可读性,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学习语文不唯字词、语法,还包括阅读方法指导、写作等,而人文情趣、文学素养则主要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4.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古代课文不少于30%,要求6个单元占两个单元,按语言的难易程度编排。对古诗文,要求熟读背诵,能借助工具书理解。 5.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教学参考书的变化上体现出来,过去教参强调结论性的东西,对教学形成限制,与编写的初衷相悖,新教参淡化了对课文的解说,给教师留有余地,改变把教参当教案的状况。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尽量降低“机械化” 新教材更体现人性的关怀,注重人际的沟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课堂更需要老师的个性,让良好的气氛感染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感性化、个性化的教学,而在课堂中如果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就会削弱教师的魅力。打个比方来说,语文教学应该是“中餐式”的,而被多媒体所取代的课堂变成了“西餐式”的。做中餐如果过多地依赖于程式化的、机械式的手段就不会是地道的中餐了。尽管使用同样的材料但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中餐味道不同,而不像西餐的麦当劳,由于是使用同样的程序和机器做出的,使得世界各地的麦当劳都是同一个味道。培养学生不能使用程序化的、机械化的自动化生产的形式,而是要突出人性的个人魅力。尽管在新教材中体现了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知识的思想,但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不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对那些好“惹是生非”的孩子,要给以更多的关爱,促其健康发展。我们提倡热爱学生,不等于放弃严格要求,但严而有度。所谓“诲人不倦”,就是要求我们针对学生存在的缺点,严肃认真地分析帮助,哪怕千遍万遍地重复教育。对学生“护短”,反而是教师的失职。如果缺乏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就失去了真正的“爱”。再有,老师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严格划分行为训练和行为惩罚的界限。如果界限混淆,就会违反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我们应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虽然他们会偶尔出现“不正当”行为,但并非“朽木不可雕也”。只要我们把爱撒向孩子们的心田,入微体察,循循善诱,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

2018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考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势力插足南海,南海局势更加波诡云谲。而外媒对此评论,南海纷争背后,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政治搏弈。 B.贫富悬殊现象客观存在,毋庸质疑。各国政府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建立制度保障关系取多种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C.爱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自三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多省持续强降雨,以至许多江河湖泊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D.文学砥砺人生。一个与文学形同陌路的人,他的人生便少了滋味;当文学成为一个民族点缀的时候,这个民族的灵魂便成了游丝。 1.【答案】D。解析:A博弈;B毋庸置疑;C以致。 2.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重阳节突击敬老,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哄而散,给老人心里带来巨大落差。关爱老人,既要节日前后的爱心参与,更要细水长流的用心坚持。 B.坐落在巢湖边上的三河古镇,风景如画,一年四季游客不绝如缕。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观美景,品美食,听戏曲,体验古镇特有的民族文化。 C.文化哲思类散文,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理性思考,又不乏文化关怀。它往往旁征博引,行文自由活泼,结构密不透风。 D.在学校组织的这次春游中,同学们兴致极高,他们呼朋引类,在山林中跑来跑去,在小溪旁载歌载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欢乐。 2.【答案】A。解析:

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现在也多指爱情或友情长长久久。 不绝如缕:比喻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可用络绎不绝。 密不透风: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到一起(去做某事)。(含贬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可以推动沿路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可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更好的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B.据权威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由于猪肉、蔬菜等价格攀升,我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增长最快是食品消费。 C.解决民生问题,当首先解决环境治理问题,那种先开发后治理,边开发边治理的做法,往轻说是急功近利,往重说是罔顾民生。 D.由于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使用字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答案】C。解析:A项,不仅……而且表递进,分句语序不当。B项,“据资料显示”是句式杂糅,它包含“据资料”和“资料显示”两个句意。D 项,句首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 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与屈原的《离骚》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B.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继魏晋之后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南朝诗歌以民歌为代表,其风格缠绵婉转,细腻含蓄,如《敕勒歌》《西洲曲》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 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教学重点 5黄河颂/光未然: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6最后一课/都德: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8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长沙市雨花区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精品文档 2016年长沙市雨花区中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áo)雾霾(mái)瞋(chēng)目潜(qián)移默化B.氛(fēn)围吝啬(sè)熹(xī)微束(shù)之高阁C.发酵(jiào)徘徊(huái)滂(pāng)沱叱咤(chà)风云D.模(mó)板怯(qiè)懦签(qiān)署断壁颓垣(y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透彻频律攻坚战振聋发聩 B.通谍竞聘节骨眼锋芒毕露 C.精悍杂糅识时务礼尚往来 D.坐标博取辩证法大相径庭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___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___,冰心的___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__。A.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 B.情趣冷峻深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 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重要 D.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重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5.(缺)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事件和价值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区别各种不同类型社会事实和事件的标准不是外在可观察特征,而是贯穿于其中的活动主体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摘要:近年来,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已列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和促进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93-01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1 何谓教学反思 所谓“反思”,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判断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教师自评、自省、自励、自己总结提高,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

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学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同行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实施者,又是评论家。反思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 2 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 2.1反思日记 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之后,千万别忘了记下自己的得失,并与其他教师分析,便于今后扬长避短。 2.2观摩自省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思考辨析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 2.3同伴互助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在一起,通过调讲活动,采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稿件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稿件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见苏轼的超然与达观 北碚区王朴中学校赵良英 “寂寞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于世俗处。”(《庄子·天下》)不以苦为苦,不以乐为乐,内既非我,外亦非物,内外双谴,苦乐皆忘,掉臂独行于逆境中如履坦途,卓然特立于困窘时处之超然,此乃真人境界也!“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率性怀道,虚怀超俗;天人合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无我两忘:忘我,则能顺万物自然之性,无物而不顺,无往而不通;忘物,则明彻于无穷,能游变化之途,无往而不安,“彼且恶乎待哉”?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苏轼《定风波》所表达的,正如庄子所谓的是一种处之超然、忧乐两忘的真人境界,从中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内心的平静、旷达与自由的精神追求。 在我国文学史上,苏轼可谓是一位才华横溢、卓越无匹的大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众多封建士大夫所向往与恪守的信条。以钦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人物为标榜的苏轼一路走来却仕途艰险。因反对新法,于元丰二年被人从他的诗中寻章摘句,硬说成是“谤谄朝政及中外臣僚”,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得免于死,谪任黄州团练副使。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诗人因“乌台诗案”出狱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诗人流放到黄州后,虽“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苏轼·量移汝洲表》),却自我安慰道:“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山水郎。”(《苏轼·初到黄州》)“此间但有荒山大江,修竹古木,每欲村酒醉后,曳杖放脚,不知远近,亦旷然天真”。(《苏轼·答言上人》)正是诗人具有了超然情怀,才会因沙湖途中暮雨斜阳之遇,触景生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波澜。 上片,诗人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雨行吟图。 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 ....,足见风雨之急,雨点之大,发出声响,本是客观存在,而诗人“莫听”,风雨不足萦怀!外物不足萦怀!今日遭遇挫折怎样?“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诗人在雨中照样“吟啸”、“徐行”,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