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中药材及其功效

常见中药材及其功效

常见中药材及其功效
常见中药材及其功效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麻黄汤》

宣肺平喘:用于喘咳实证。《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恶寒发热,脉浮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

【桂枝】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桂枝汤》《麻黄汤》

温经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桂枝附子汤》《小建中汤》《温经汤》助阳化气: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甘草汤》

【荆芥】

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荆防败毒散》《银翘散》

透疹: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而有表证。

止血: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炒碳用)。

【防风】

祛风解表:用于外感风邪,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荆防败毒散》

胜湿:用于外感风湿或风湿痹痛。《羌活胜湿汤》

止痉:用于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痉挛抽搐等。《玉真散》

【细辛】

发散风寒:用于阳虚外感,恶寒发热,无汗脉沉等。《麻黄附子细辛汤》

祛风止痛:用于头痛、牙痛、痹痛。《川芎茶调散》

温肺化饮:用于肺寒咳嗽,痰多清稀。《小青龙汤》

【白芷】

散寒通窍: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九味羌活汤》

祛风止痛:用于风邪所致的眉棱骨痛、牙痛、头风痛、鼻渊头痛。《川芎茶调散》

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痛,为外科常用药。《仙方活命饮》

燥湿止带:用于寒湿带下,色白清稀。

【羌活】

解表散寒: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九味羌活汤》

祛风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以项背、肢节等上半身为宜。《蠲痹汤》

【辛夷】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鼻病,为鼻渊要药,偏于风寒常与细辛、白芷等同用;偏于风热常与薄荷、黄芩同用。

2、辛凉解表药

【薄荷】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及热病初起,发热恶风、头痛无汗等。《银翘散》

清头目、利咽喉:用于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或咽喉肿痛等。

透疹毒:用于麻疹初起,或风热外袭疹发不畅。《加减葛根汤》

【葛根】

发表解肌:用于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葛根汤》《葛根解肌汤》

升阳止泻:用于湿热泄痢及脾虚腹泻等。《葛根芩连汤》《七味白术散》

解热生津:用于用于热病口渴或消渴症。《玉泉饮》

透疹: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升麻葛根汤》

【柴胡】

和解退热: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协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小柴胡汤》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胸协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逍遥散》《加味逍遥散》

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补中益气汤》

【升麻】

发表透疹:用于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升麻葛根汤》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多种病证,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热毒疮肿等。《清胃散》《牛蒡子汤》

升举阳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垂等。《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菊花】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咳嗽等。《桑菊饮》

平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或风热、肝火目疾。《杞菊地黄丸》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肿。

【蔓荆子】

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头痛或偏头痛。《菊芎饮》

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多泪及虚症目疾。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白虎汤》

除烦止渴:用于肺热喘咳,心烦口渴,鼻翼煽动等。《麻杏石甘汤》

收敛生肌:用于湿疹、疮疡溃而不敛,水火烫伤等。

【知母】

清热泻火:用于温热病在气分,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白虎汤》

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及消渴证。《知柏地黄丸》《二冬汤》

【栀子】

泻火除烦:用于热病心烦,燥扰不宁等。《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所致的黄疸或小便赤涩热痛。《茵陈蒿汤》《八正散》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

【芦根】

清热除烦: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舌燥少津等。

生津止渴:用于胃热呕吐、呃逆。

清胃止呕:用于肺热或风热咳嗽。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湿温、黄疸、热淋等。《黄芩汤》

泻上焦肺火:用于肺热咳嗽或温热病高热烦躁。《清肺汤》

解毒:用于热毒疮肿及咽喉肿痛。《黄连解毒汤》

止血:用于内热炽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出血。

安胎:用于胎热不安。《当归散》

【黄连】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的多种病证,多用于肠胃湿热引起的腹泻、呕吐。《香连丸》

泻中焦心火:用于心、胃、肝、胆等脏腑的实火证,尤心火见长。《朱砂安神丸》《黄连解毒汤》

解毒:用于痈肿疔毒、湿疮痒疹、耳脓、口舌生疮等。

清热燥湿:用于多种湿热证,尤下焦湿热常用。如泄痢脓血、里急后重、小便黄赤、带下黄稠、热淋小便涩痛等。《白头翁汤》《栀子柏皮汤》《三妙丸》

泻火解毒:用于热毒疮疡、湿疹等。《黄连解毒汤》

退虚热(盐炒):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知柏地黄丸》

【苦参】

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所致黄疸、泻痢、带下、阴痒等多种病症。《香参丸》

杀虫止痒:用于皮肤搔痒、疥癣、脓泡疮、麻风等。

利尿: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现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有良效。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①用于外感风热火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咽痛、脉浮数等。②用于热毒疮痈疔疖有红、肿、热、痛等症;③用于热毒泻痢,便脓血。

【连翘】

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银翘散》《清营汤》消痈散结:用于热毒所致的各种疮疡肿毒、乳痈或瘰疬结核等。“疮家圣药”

【大青叶】

清热解毒:用于温热病邪入血分,壮热、神昏、发斑、烦躁等。《犀角大青汤》

凉血消斑:用于热毒所致的丹毒、口疮、咽喉肿痛等。现多用于上感、流感、流脑等病。【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用于痈疖疔疮、乳痈、肠痈和毒蛇咬伤等。本药为治疔疮之常用药。《五味消毒饮》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目赤肿痛。

【蒲公英】

清热解毒:用于乳痈肿痛、痈疖疔疮、肺痈、肠痈等,为治乳痈之常用药。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所致的目赤肿痛。

利尿除湿:用于热淋小便涩痛、湿热黄疸等。

【牛黄】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郁结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痈疽肿毒等证。《牛黄解毒丸》

息风止痉:用于温热病高热谵语,痉挛抽搐等。《牛黄散》

化痰开窍: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或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的神昏、口噤等。【鱼腥草】

清热解毒: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为治肺痈之要药。

消痈排脓:用于热毒疮疡。

利尿通淋:用于热淋小便涩痛。

【穿心莲】

清热解毒: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寒,头痛口渴及肺热喘咳、肺痈、咽喉肿痛等。

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热淋、湿疹等。

【山豆根】

清热解毒:用于肺胃火毒上攻所致的咽喉或牙龈肿痛。

消肿利咽:本品胃热毒咽喉肿痛的要药,常与射干、桔梗、牛蒡子同用以增强解毒利咽之功。【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肠痈、肺痈、疮疖肿痛、毒蛇咬伤等。

利尿除湿:用于热淋小便不利。

清热解毒:用于热毒血痢,下脓血、里急后重等,为治疗热毒血痢和休息痢的要药。

截疟:用于疟疾。

腐蚀赘疣:用于鸡眼、寻常疣。

4、清热凉血药

【生地】

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斑疹隐隐等。《清营汤》《青蒿鳖甲汤》

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犀角地黄汤》

养阴生津: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多饮或消渴证。《益胃汤》《玉泉散》

【玄参】

凉血养阴:用于温热病入营分,身热口干,斑疹隐隐。《清营汤》《清宫汤》《增液汤》

清热解毒:用于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玄麦甘桔汤》《消瘰丸》

【丹皮】

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入血分,吐衄发斑及其他疾病的血热吐血、衄血等。《犀角地黄汤》活血化淤:用于血瘀经闭、痛经。《桂枝茯苓丸》

清热解毒:用于肠痈及痈肿疮毒。《大黄牡丹汤》

【赤芍】

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吐衄发斑及其他病的血热吐血、衄血等。《犀角地黄汤》祛瘀止痛: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及跌打伤痛。

清热解毒:用于疮痈红肿疼痛及肝火目赤肿痛,羞明流泪。

5、清退虚热药

【青蒿】

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温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等。《秦艽鳖甲汤》《青蒿鳖甲汤》

截疟:用于疟疾寒热兼感暑邪,发热心烦,胸闷苔腻。《蒿芩清胆汤》

解暑:用于外感暑热,发热,头痛,脉数等。

【地骨皮】

凉血退蒸: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等。《地骨皮汤》

清泻肺热:用于肺热喘咳。《泻白散》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

三、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攻下积滞: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燥结,热结便秘尤为适宜。《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

凉血解毒: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之吐血、衄血及火热上炎所致咽喉肿痛、目赤口疮等。《泻心汤》

逐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的多种症候:产后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等。《下淤血汤》

利胆退黄: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茵陈蒿汤》

【芒硝】

软坚泻下: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腹满疼痛。《调胃承气汤》《大陷胸汤》

清热泻火:用于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疡。《冰硼散》

【番泻叶】

泻热行滞:用于热结积滞,腹胀,不食等。

通便:用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

利水:用于水肿鼓胀。

2、润下药

【麻子仁】

润肠通便:用于热邪伤阴或素体火旺的津枯肠燥,大便秘结等。《麻子仁丸》

滋养补虚:用于老人、产妇及体虚之津亏血虚的肠燥便秘。《益血润肠丸》《黄芪汤》

3、峻下药

【甘遂】

泻水逐饮:用于身面浮肿、大腹水肿、胸胁积水及风痰癫痫。《十枣汤》《大陷胸汤》

消肿散结:用于湿热肿毒(用法:外敷患处,内服甘草汁)

【巴豆】

峻下积滞:用于寒积便秘,腹满胀痛,甚至气极暴蹶者。《三物备急丸》

豁痰利咽:用于痰雍咽喉,气急喘促,咽闭肿塞,窒息欲死。

外用蚀疮:用于疮疡脓成未溃者。

【牵牛子】

泻水通便:用于肠胃实热积滞,大便不通。《山楂化滞丸》

消痰涤饮:用于水肿腹胀及痰饮喘满。《禹功散》《舟车丸》

杀虫攻积:用于虫积腹痛。《牛榔丸》

四、祛风湿药

【独活】

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重疼痛。《蠲痹汤》《独活寄生汤》

通痹止痛: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肢体沉重,关节酸痛。

【木瓜】

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转筋麻木,脚气肿痛等。

和胃化湿:用于湿浊阻滞中焦,呕吐腹泻,脘闷腹痛,小腿转筋。

【五加皮】

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手足拘挛。《五加皮散》

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弱。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病。《五皮饮》

【白花蛇】蕲蛇

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白花蛇酒》

止痉: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及破伤风角弓反张等。《定命散》

止痒:用于风疹块、麻风病等。

【防己】

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疼痛者。《宣痹汤》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防己黄芪汤》

【桑枝】

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酸痛,麻木拘挛,尤适宜上肢痹痛。常做药引使用。

五、芳香化湿药

【藿香】

芳香化湿:用于湿阻中焦,运化失常所致胸脘痞闷,食欲不振,体倦。《藿香正气散》

开胃止呕:用于湿阻中焦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

发表解暑: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见头痛、腹痛吐泻者。

【苍术】

燥湿健脾:用于湿阻中焦所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腹痛泻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祛风胜湿:用于风湿痹痛,尤湿邪较重、身体沉重、麻木疼痛者宜。

清肝明目:用于夜盲症及目昏涩。

【厚朴】

行气燥湿:用于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或呕逆。《小承气汤》

降逆平喘:用于咳喘上气,胸闷气喘咳嗽。《半夏厚朴汤》

【砂仁】

化湿开胃:用于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所致脘痞不饥,腹胀食少,呕吐等。《香砂六君子丸》温脾止泻: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痛泻泄。

理气安胎:用于脾虚气滞之胎动不安或妊娠恶阻。

【佩兰】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用于湿阻中焦,运化失职所致脘闷呕恶,口中甜腻,舌苔厚腻,口气腐臭,为治脾瘅证之要药。

发表解暑:用于外感暑湿和湿温初起,发热恶寒,头痛头胀,脘闷,苔腻等。《辛苦香淡汤》【白豆蔻】

化湿行气: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所致胸脘痞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腻。《三仁汤》

温中止呕:用于脾胃虚寒或湿阻气滞的胸脘满闷,反胃呕吐等。

【茯苓】

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的水肿、小便不利等。《五苓散》《五淋散》

健脾: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减少、泻泄。《四君子汤》

宁心:用于心悸、失眠等证。

【泽泻】

利小便: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及泻泄、痰饮所致的眩晕等。《泽泻汤》

清湿热: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引起的遗精、滑精、眩晕等证。《六味地黄丸》

【薏苡仁】

健脾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泻泄、白带等证。

除痹止痛:用于湿热痹痛、手足挛急。《薏苡仁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清热排脓:用于治疗肺痈、肠痈。《千金苇茎汤》

【车前子】

利水通淋:用于热结膀胱而致的小便不利,淋漓涩痛者。《八正散》

清热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迎风流泪。

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者。

【滑石】

利尿通淋:用于膀胱湿热之热淋、小便短涩疼痛等。《滑石散》

清热解暑: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黄或水泻者。《六一散》

祛湿敛疮:用于湿疹和痱子,收敛脓疮。

【木通】

清热利尿: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导赤散》

通经下乳:用于气血淤滞、乳汁不通。

【金钱草】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利湿退黄。

通淋排石:用于热淋、石淋,为石淋之要药。

消肿解毒:用于恶疮肿毒,毒蛇咬伤,外敷。

【茵陈蒿】

清湿热:用于湿热发黄,脾阳不振,小便不利。《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

退黄疸:为退黄疸要药。目前还用于湿疮搔痒,流黄水。

【猪苓】

利水渗湿:利水渗湿较茯苓作用强,凡小便不利、水肿、泻泄等均可选用。《四苓散》

七、温里药

【附子】

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大汗、大吐、大泻而致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虚脱证。《四逆汤》《参附汤》

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畏寒肢冷,男子阳痿滑精、女子宫冷不孕等。《右归丸》《附子理中丸》

祛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甘草附子汤》

【干姜】

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寒凝气滞,脘腹冷痛、呕吐、泻泄等。《半夏干姜散》

回阳通脉: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脉微欲绝之亡阳虚脱证。《四逆汤》

温肺化痰:用于肺寒咳嗽。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苓甘五味姜辛汤》

【肉桂】

补火助阳: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肢冷。《桂附理中丸》《右归丸》《济生肾气丸》

散寒止痛:用于中焦寒盛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泻泄等。

温通经脉:用于经脉受寒、气血凝滞之痹痛,寒疝,痛经,阴疽等。《蠲痹汤》《少腹逐瘀汤》【吴茱萸】

散寒止痛:用于经脉受寒所致的疝痛、行经腹痛、脚气肿痛、头身疼痛。《鸡鸣散》

降逆止呕:用于中焦虚寒,脘腹冷痛,久泻不止等。《吴茱萸汤》《四神丸》

助阳止泻:用于用于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呕吐吞酸、胁肋疼痛、胃痛等。《左金丸》【高良姜】

温胃散寒:用于胃脘冷痛,喜热喜按。《二姜丸》《良附丸》

消食止痛:用于胃寒食滞,呕吐不食。

【丁香】

温中降逆:用于脾胃虚寒所呕吐、呃逆及食少腹泻等。《丁香散》《丁香柿蒂汤》

补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脚虚、阴冷、寒湿带下等。

八、行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异功散》《橘皮汤》

燥湿化痰:用于痰湿壅滞所致的胸膈满闷,喘咳痰多,或痰饮呕吐等。《二陈汤》

【枳实】

破气消积:用于食积停滞,腹痛便秘,或泻利不畅,里急后重等。《大承气汤》

化痰消痞:用于痰浊阻滞气机,胸脘痞满等。《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消痞丸》

【木香】

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等。《木香调气散》《木香槟榔丸》

健脾消食:用于脾运失常,导致肝失疏泻,湿热郁蒸。《香砂六君子汤》

【香附】

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心腹疼痛、胸膈满闷、乳房胀痛等。《柴胡疏肝散》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等。《四制香附丸》《香附川芎汤》《艾煎丸》【青皮】

疏肝破气:用于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及小肠疝气等。

消积化滞:用于食积气滞,嗳气吞酸,胃脘胀痛等。《青皮丸》

【沉香】

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胸胁痞满胀痛等。《沉香降气散》

温中止呕: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呃逆。《沉丁二香散》

纳气平喘: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及痰饮咳喘,上盛下虚之证。《沉香汤》

【柿蒂】

降逆下气:用于胃失和降所致呃逆之证。《丁香柿蒂汤》

九、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乳积不消等。《保和丸》《匀气散》

散瘀行滞(生用):用于产后恶露不尽,淤滞腹痛。

【莱菔子】

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化,中焦气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腹痛泻泄等。《保和丸》

降气化痰:用于痰涎壅盛,气喘咳嗽属实证者。《三子养亲汤》

【麦芽】

行气消食: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等。

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饮食停滞,脘腹胀满等。

退乳消胀:用于妇女哺乳断乳或乳汁瘀积所致乳房胀痛等。

【神曲】

消食和胃: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及泻泄等。

十、驱虫药

【槟榔】

杀虫: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能驱杀绦虫、蛔虫、钩虫、蛲虫等,以绦虫为佳。

消积行气: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及泻痢后重等。《木香槟榔丸》

利水:用于水肿,脚气肿痛等。《鸡鸣散》《防己饮》

十一、止血药

【大蓟】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等各种出血证。

祛瘀消肿:用于疮疡肿毒,鲜品应用为佳。

【地榆】

凉血止血:用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

解毒敛疮:用于烫火伤或湿疹、皮肤溃烂等。

【三七】

散瘀止血: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对有淤滞肿痛者尤为适宜。《化血丹》

消肿定痛:用于跌打损伤,淤滞肿痛者。

【茜草】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十灰散》

祛瘀通经:用于血滞经闭。

【白茅根】

凉血止血:用于热症的尿血、吐血、衄血等。

清热利尿:用于热淋、水肿、小便不利等。

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热病烦渴、胃热呕秽等。

【槐花】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尤对便血、痔血为佳,为便血、痔瘘出血要药。

十二、活血祛瘀药

【川芎】

活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痛经、经闭及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等,为血中之气药。祛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头身疼痛、风湿痹痛及风热上冲、头目眩晕者。

【元胡】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阻滞的胃痛、腹痛、胁痛、疝气痛和痛经、肢体痛等各种痛证。【莪术】

破血行气: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经闭腹痛、产后血瘀作痛及徵瘕等,常与三棱相须为用。消积止痛:用于饮食不节、脾运失常所致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疼痛等。

【益母草】

活血调经:用于妇女血瘀气滞的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小腹胀痛、产后淤滞腹痛、恶露不尽等。

利尿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红花】

活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血行不畅的多种病证。

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及痈肿疮疡、热郁血滞所致的斑疹紫暗等。

【桃仁】

活血祛瘀: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徵瘕等证。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牛膝】

逐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通经、产后淤血腹痛及跌打损伤等。《牛膝散》

引血下行:用于上部血热妄行、阴虚火旺之证。《玉女煎》《镇肝熄风汤》

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腰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证。

【虎杖】

散瘀定痛:用于血瘀经闭、风湿痹痛等。

祛风利湿: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带下、阴痒、热淋等。

止咳化痰:用于肺热咳嗽。

【乳香】

活血止痛: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内、妇、外、伤科等胃脘疼、痛经、肿毒等多种病证。

消肿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可与没药同用。

【丹参】

祛瘀止痛:用于多种瘀血证,对血瘀有热或妇女经脉不调较为适宜。《丹参散》《丹参饮》活血消肿:用于疮疡肿痛、乳痈肿痛等。

清心除烦: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心烦不寐或心悸怔忡、失眠等。《清营汤》

【穿山甲】

通经下乳:用于徵瘕痞块、血瘀经闭等。

消肿排脓:用于产后乳脉不通、乳汁不下火痈疽肿毒。

【水蛭】

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徵瘕、蓄血等证。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或寒痰壅滞所致咳嗽气逆及痰湿眩晕等证。《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降逆止呕:用于痰湿停饮犯胃或胃虚呕吐等多种呕吐证。《小半夏汤》《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消痞散结:用于胸脘痞闷、梅核气、痰核瘰疬等证。《小陷胸汤》《半夏厚朴汤》

【天南星】

燥湿化痰:用于湿痰、顽痰所致咳嗽痰多、胸膈痞闷等。《导痰汤》《玉壶丸》

祛风止痉:用于中风痰壅,口眼歪斜、癫痫、惊风、破伤风等。《玉真散》

消肿散结:用于壅疽痰核肿痛,虫蛇咬伤等。

【白前】

降气消痰止咳:用于肺气壅实所致咳嗽痰多、胸闷气逆、咳痰不爽等。

2、清化热痰药

【桔梗】

宣肺利咽:用于外感咳嗽、咳痰不爽或咽痛失音,尤以外感风热为适宜。《加味柑橘汤》祛痰排脓:用于肺痈胸痛,咯吐黄痰,腥臭脓稠或咯吐脓血。《肺痈排脓汤》

【川贝】

清热润肺:用于燥痰咳嗽或热痰咳嗽,痰稠不易咯出。《贝母散》《二母散》

化痰止咳:用于肺虚久咳或阴虚不足,干咳无痰,或痰少咽燥,咯痰带血等。

【礞石】

坠痰下气:用于顽痰、老痰痰稠胶粘,气逆喘咳之实证。《礞石滚痰丸》

平肝镇惊:用于热痰壅盛的惊风、抽搐、痰积癫痫等。

【前胡】

散风清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多。

降气化痰:用于肺气不降,喘咳,痰稠,胸部满闷等。《前胡散》

【昆布】

软坚散结: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瘰疬、痰核等。

消痰利水:用于水肿胀满、脚气等。

3、止咳平喘药

【杏仁】

止咳平喘:用于多种咳嗽、痰多、喘息等证。《三拗汤》《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津枯便秘或产后血亏所致的便秘。《益血润肠丸》

【百部】

润肠止咳:用于新久咳嗽,尤以久咳、虚劳咳嗽及顿咳为佳。《月华丸》《止嗽散》

杀虫:用于蛲虫及头虱、体虱、阴虱等。

【紫菀】

化痰止咳:用于肺虚久咳,肺阴不足,痨嗽咯血等。《紫菀汤》

润肺下气:用于多种咳嗽气逆,咯痰不爽等证。常与冬花相须为用,如《紫菀百花散》【葶苈子】

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滞,咳嗽喘促等。《葶苈打枣泻肺汤》

行水消肿:用于水饮停聚,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等。《己椒苈黄丸》《大陷胸丸》

【款冬花】

止咳化痰、润肺下气:用于肺寒咳嗽、肺热咳嗽、肺虚久咳等多种咳嗽。《款冬花汤》【桑白皮】

泻肺平喘:用于肺热喘咳痰多者。《泻白散》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实证之小便不利,面目肌肤浮肿等证。《五皮饮》

十四、安神药

【朱砂】

镇心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等证。《朱砂安神丸》《磁朱丸》

解毒消肿:用于疮疡肿毒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龙骨】

镇惊安神: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癫痫、惊狂等证。

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亢,虚阳浮越所致烦躁易怒,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镇肝熄风汤》收敛固涩:用于精关不固、遗精早泄、白带、崩漏及卫表不固、虚汗等。《龙骨汤》《清带汤》【酸枣仁】

养心安神:用于虚烦失眠多梦、惊悸怔忡等,为重要滋养性安神药。《酸枣仁汤》

敛汗:用于体虚自汗、盗汗等。

【远志】

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等。

【柏子仁】

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的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养心汤》《柏子仁丸》

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人阴血不足的肠燥便秘等。

【合欢皮】

安神解郁:用于情致所伤的忧郁愤怒,虚烦不安,健忘失眠等。

活血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或肺痈、咳吐痰浊及疮痈肿痛。

十五、平肝熄风药

【羚羊角】

平肝熄风:用于温热病、惊风、中风、癫痫等所致的痉挛抽搐。《羚角钩藤汤》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炽盛所致的头痛、头昏、目赤羞明。《羚羊角散》

【石决明】

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或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烦扰不寐等。

清肝明目:用于目赤翳障,视物模糊,胬肉遮睛等。《石决明丸》

【代赭石】

平肝降逆: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或气逆喘息、痞胀等。《代赭石汤》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等。《寒降汤》

【钩藤】

熄风止痉:用于热盛风动、抽搐、痉挛及小儿急惊风等。《钩藤饮》

平肝清热:用于肝阳上亢火肝经有热的头晕头痛、目眩目赤火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头痛等。【天麻】

平肝熄风:用于肝风内动惊风、癫痫等痉挛抽搐证,为治内风之圣药!《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天麻丸》

【全蝎】

熄风止痉:用于急惊风,中风口眼歪斜、破伤风等。《牵正散》《五虎追风散》《逐风汤》

解毒散结:用于恶疮肿毒。

通络止痛:用于较顽固的偏正头痛、风湿痹痛等。

【僵蚕】

熄风止痉:用于惊风、癫痫等痉挛抽搐之证。《千金散》

祛风止痛:用于风邪所致头痛、目痛、咽痛或瘰疬痰核等。

十六、开窍药

【麝香】

开窍醒神:用于温病热入心包之神昏惊厥及中风痰厥、气厥、中恶等卒然昏倒之闭证。

活血散结:用于心脉瘀阻、痰气互结所致心痛或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痹证及经闭、徵瘕等。催产下胎:用于胎死腹中,胞衣不下。

【冰片】

开窍醒神:用于高热神昏、中风痰厥、中恶气厥所致昏迷不醒之证。

清热止痛:用于用于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各种疮疡。《冰硼散》

【苏合香】

开窍辟秽:用于中风痰厥或气厥等卒然神昏的寒闭证,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如苏合香丸十七、补虚药

1、补气药

【人参】

补气救脱:用于气虚欲脱,所有大病、久病、失血等因元气虚极出现的气息短促虚脱之证。补益脾肺:用于脾胃虚弱、气虚清阳下陷等脾肺气虚证。《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生津止渴:用于热伤气津及消渴证。《白虎加人参汤》

安神益智:用于心血虚少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归脾汤》

【黄芪】

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

固气益表:用于虚汗证。《牡蛎散》《玉屏风散》

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等。《防己黄芪汤》

【白术】

补脾益气: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

燥湿利水:用于水肿和痰饮。《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玉屏风散》

【山药】

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参苓白术散》养肺固肾:用于肺虚喘咳、虚痨痰嗽等。《资生汤》

【甘草】

益气补中: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炙甘草汤》

清热解毒:用于痈组疮疡、咽喉肿痛等。《仙方活命饮》《桔梗汤》

祛痰止咳:用于气喘咳嗽。《二陈汤》《苓甘五味姜辛汤》

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芍药甘草汤》

缓和药性:用于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或作为药引使用。

【党参】

补气益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养血生津:用于血虚头晕或面黄浮肿,久病失血,气血两亏。《八珍汤》《竹叶石膏汤》【太子参】

补脾益气:用于病后体虚,倦怠自汗,饮食减少,阴虚肺燥,咳嗽痰少等。

生津止渴:用于气阴不足,自汗口渴,口干少津。

【蜂蜜】

补中缓急:用于脾胃虚弱,倦怠食少,脘腹作痛。《大乌头煎》

润肺止咳:用于阴虚肺燥,久咳咽痛。

滑肠通便:用于老人、虚人及产后肠燥便秘。

2、补血药

【当归】

补血活血: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

润肠通便:用于阴血虚少的肠燥便秘。

【熟地】

养血滋阴: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四物汤》

补精益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盗汗、遗精及消渴等。《六味地黄丸》【何首乌】

补血生精: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

通便解毒:用于老人或血虚阴亏,大便秘结、疮痈、皮肤搔痒等。

【白芍】

养血敛阴: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镇肝熄风汤》平抑肝阳:用于肝郁脾虚,大便泻泄,痛必腹泻或血虚、阴虚血热、失血、盗汗等。

柔肝止痛:用于血虚或肝气不和所致腹部疼痛或四肢拘挛疼痛、痛经、妊娠腹痛等。

【阿胶】

补血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

滋阴润肺: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心烦不眠,阴虚风动所致手脚痉挛,肺虚有热所致咳嗽、咽干等。

3、补阴药

【北沙参】

养阴润肺:用于阴虚肺燥或肺热伤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沙参麦冬汤》

益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益胃汤》

【麦冬】

润肺养阴:用于热伤胃阴,咽干口渴,舌红而干,大便燥结。《益胃汤》《增液汤》

益胃生津:用于阴虚肺燥,咳逆痰稠,咽喉不利。《麦门冬汤》《二冬膏》

清心除烦:用于温热病热入心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清营汤》《天王补心丹》

【石斛】

益胃生津:用于热病伤阴或胃阴不足,烦渴干呕、舌干等。《石斛汤》

养阴清热:用于气阴不足,发热烦渴,肝肾阴虚,眼目失养之内障、视力减退。

【龟板】

滋阴潜阳: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或阴虚阳亢,眩晕耳鸣等。《大补阴丸》补肾健骨:用于肝肾不足,腰脚痿弱,小儿囟门不合,牙齿迟生等。《虎潜丸》;还用于阴虚血热所致月经过多,崩中漏下,紫黑成块。《固经丸》

【鳖甲】

滋阴潜阳:用于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热病伤阴,虚风内动。《清骨散》《大定风珠》

软坚散结:用于徵瘕痞块及久患疟母、肝脾肿大,闭经等。《鳖甲煎丸》

【天冬】

养阴清热:用于肺热燥咳,痰稠难咯或咯血气逆。《二冬膏》

润肺滋肾:用于阴虚潮热、盗汗遗精,脚痿或阴枯口渴等。《三才封髓丹》《三才汤》

【玉竹】

养阴润肺:用于燥伤阴液,咽干口渴,干咳无痰。《沙参麦冬汤》《加减葳蕤汤》

益胃生津:用于热伤胃阴,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益胃汤》

【枸杞子】

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杞菊地黄丸》益精明目:用于肾精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等。《四神丸》

益肾养阴:用于肝肾阴虚,头昏眼花,须发早白等。《金陵煎》《二至丸》

凉血止血:用于阴虚血热出血。

【女贞子】

补养肝肾: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二至丸》

清热头目:用于肝肾阴亏,视物昏花,模糊不清。

4、补阳药

【鹿茸】

补肾壮阳: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亏虚,畏寒乏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酸痛等。

强筋健骨:用于筋骨痿软及小儿发育不良,行迟齿迟,囟门过期不合等。

益精补血:冲任虚寒的崩漏带下,赢瘦虚损者。《鹿茸散》

【杜仲】

滋补肝肾:用于肝肾虚弱,腰膝酸软,下肢痿软,阳痿,小便频数等。《十补丸》

强骨安胎:用于肾阳亏虚所致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及妇女崩漏、胎动、胎漏等。《杜神丸》【续断】

补肾强筋: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足膝无力或风寒湿痹,筋骨拘挛等。《续断丸》

续折伤:用于跌打损伤,扭挫伤闭合性骨折。《续断丹》

安胎: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崩漏带下、月经过多或胎漏下血、胎动欲坠。《寿胎丸》【补骨脂】

补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下元虚冷所致腰膝冷痛、小便频数、遗尿、阳痿等。温脾止泻:用于脾肾阳虚,久泻便溏或五更泻,纳食不佳。《四神丸》《二神丸》

【蛤蚧】

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亏虚,喘咳短气,虚劳咳嗽、咯血等。《人参蛤蚧散》

滋补肾阳:用于肾虚阳痿、遗精、尿频等,可与人参、五味子、巴戟、淫羊藿、肉苁蓉等同用。

【巴戟天】

补肾强筋:用于男子肾虚阳痿,遗精早泄,遗尿尿频,女子宫冷不孕,经寒不调,下焦虚寒,小腹冷痛。《巴戟丸》

祛风湿:用于肝肾不足,筋骨痿软,行步艰难或久患风湿而肝肾虚损者。《金刚丸》《巴戟丸》【肉苁蓉】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女子不孕以及肝肾不足所致筋骨痿弱,腰膝冷痛等。润肠通便:用于血虚阴亏、肠燥便秘。《润肠丸》

【淫羊霍】

补肾壮阳:用于肾阳虚衰所致阳痿精少、尿频、腰膝无力、神疲体倦及妇女冲任虚损、不孕等。

强筋健骨:用于肝肾亏虚、风湿痹痛、四肢麻木拘挛或筋骨痿软下肢瘫痪等。

【益智仁】

补肾固精:用于肾虚不固所致遗精早泄、尿频遗尿及白浊等。《缩泉丸》

温脾止泻:用于脾阳不足,虚寒腹泻及脾胃虚寒食少多唾等。

【菟丝子】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耳鸣头昏,小便频数,肾虚腰痛,白带等。《五子衍宗丸》

养肝明目、安胎:用于肝肾不足所致两眼昏花或胎元不固、胎漏下血、胎动欲坠等。《寿胎丸》

补益肝肾: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小便频数等。《金锁固精丸》

固精明目:用于肝肾不足、目昏眼花、视力减退等。

【冬虫夏草】

滋肺补肾: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咳喘短气、痨嗽痰血、盗汗、阳痿、遗精及病后虚损等证。十八、收涩药

【五味子】

收敛固涩:用于肺虚久咳,寒饮喘咳、肺气耗伤、五更泻泄。《五味子丸》《五味细辛汤》《四神丸》

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心肾阴血亏损所致的虚烦心悸,失眠多梦、阳虚自汗等。《天王补心丹》

【乌梅】

敛肺涩肠:用于肺虚久咳,气虚脾弱之久泻不止、赤痢或久痢等。《固肠丸》

生津安蛔:用于虚热烦渴或蛔厥腹痛呕吐等。《玉泉丸》《乌梅丸》

【莲子】

补脾止泻:用于脾虚久泻、食欲不振,久痢不止、噤口痢等。

益肾固精:用于心肾不交及肾虚不固的遗精、滑精,小便白浊、梦遗等。

养心安神:用于心悸、虚烦不眠等。

【金樱子】

固精缩尿: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白浊、遗尿尿频、白带等。《金樱子膏》

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久痢不止或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等。

【浮小麦】

益气敛汗:用于自汗、盗汗或体虚自汗不止等。

除热止汗:用于骨蒸劳热,妇人劳热。

【诃子】

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弱之久泻、久痢、脱肛。《诃子散》

敛肺利咽:用于肺虚喘咳或久嗽失音,身重劳嗽、干咳无痰,久咳语言不出、失音等。【芡实】

固肾涩精:用于肾虚精关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早泄、梦遗等证。《金锁固精丸》

补脾止泻、止带:用于脾虚久泻、久痢或湿热带下、白带不止等证。

【桑螵蛸】

补肾助阳: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滑精,小便频数,心神恍惚等。《桑螵蛸散》

涩精缩尿:用于妊娠尿频不禁或产后遗尿、尿频,小儿遗尿等。

【覆盆子】

补肾涩精:用于肝肾不足,相火妄动所致滑精不禁,面色恍白,悲愁欲哭或肾虚不固梦遗滑精等。

缩尿明目:用于肾虚遗尿、尿频或肝肾不足所致目暗不明,视物昏花、目失所养等。

【五倍子】

敛肺降火: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

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不止、久痢。

止汗止血:用于自汗盗汗,妇女崩漏下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

解毒敛疮:用于湿疹湿疮,溃疡湿烂,脱肛不收,阴挺湿痒等湿邪偏盛之证。

十九、中药学基础概念

1、十八反

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楼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解说: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栝楼、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2、十九畏

歌诀: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烈性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麓莫相依。

解说: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子,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100-130

101. 防风:属多年生草本, 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 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 细棱。以根入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 种、屏风、风肉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 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 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药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 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 忌服。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102.红花: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 物纲、菊科。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 花期,分批采摘。采回后阴干或用 40-60℃低温烘干。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 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 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 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 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

103. 贝也:又叫绵萆薢,属多年生缠 绕草质藤本?。秋、冬二季采挖。除去 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别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性味:性平,味苦;? 归经:归肾经、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治: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 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药禁忌: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104.空沙参:即荠菜。属十字花科越年生 或一年生草本植物。荠属,一种常见杂草、 野菜,亦入药。 别名:荠菜 性味:甘,寒,无毒 功能:带根全草能和脾,明目,镇静;种子 能祛?风,明目。 主治:花序治痢疾

常用中药功效归纳表

解表药 能促进人体发汗,使侵犯肌表的邪气由汗出而解,治疗表证。 1.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为主,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部分药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等功效,又可治疗咳喘、头痛、风湿痹痛、鼻渊等。 2.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用以治疗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部分药兼具清肺止咳、利头目咽喉、透疹等作用,故风热咳嗽、头痛、咽痛、目赤肿痛、疹出不透等可选用。 清热药 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热泻热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清热作用较强,用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还分别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清热之中燥湿力强,主要用治身热不扬、胸脘痞闷、泄泻痢疾、黄疸尿赤、湿疹湿疮、带下黄稠等湿热证,以及脏腑火热证和疮疡肿毒等病证。 3.清热凉血药有清解营、血分热邪,凉血消斑及滋阴生津的作用。主治温热病热入营分而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热入血分而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病证。 4.清热解毒药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主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肺痈肠痈、虫蛇咬伤、水火烫伤、部分癌肿及其它急性热病等。 5.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耗伤之夜热早凉等症。

清热药功效归纳表 泻下药 具有泻下通便,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或有攻逐水饮,消退水肿的作用。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等里实证。 1.攻下药泻下作用较强,兼清热泻火,主治热结便秘、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病证。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适用于老年体虚,久病产后等所致的肠燥津亏便秘。 3.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有毒,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利尿作用,适用于全身水肿、腹水等正气未衰之证。 泻下药功效归纳表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法用量:~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知识分享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4.5 ~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 伤。 用法用量:6~12g 赤小豆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9 ~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菊花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用量:6 ~15g 巴戟天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3~9g 麦冬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常见中药材篇 本草纲目中本区常见中药材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葱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 【主治】感冒风寒轻症;阴寒盛、格阳于外;外用疮痈疔毒。 【用法用量】3-1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不宜与蜂蜜共同服。 2.生 【性味】辛、温。 【功用】(1)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配大枣能调和营卫。 (2)温胃止呕:用于胃寒腹痛呕吐,常配半夏。 (3)解毒:解生半夏、生南星以及鱼蟹毒。 【用法】3~10g,或三片。生用发散力强;煨用偏于温中。 附:生皮:性味凉。功能和脾行水,主要用于水肿。用量5-10g,煎服。

二、辛凉解表药 1.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成分】花和茎含挥发油,花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等 【药理】1、抗病原体作用。2、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 【用法用量】10-15g。煎服或入丸散。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注意事项】无 野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野菊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成分】含野菊黄酮甙、野菊花甙、野菊花酯、苦味素、挥发油等。 【药理】1、降压作用。2、抗病毒抗菌作用。 【用法用量】10-18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无

2 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或甘藤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能】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项强痛。 【成分】主要含黄酮类物质,有大豆甙、大豆素、根素等。 【药理】1、解热作用2、降压作用3、扩心冠脉4、增加脑血流量5、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6、根煎剂小鼠口服有避孕作用;能使正常家兔血糖先升高继而降低。 【用法用量】10-20g。煎服或入丸散。止泻宜煨用。 【注意事项】无 3.薄荷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凉。归肝、肺经。 【功能】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薄荷醇、薄荷酮等。

常用煲汤中药材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其保健作用得机理是可根据身体的需要转化为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补充由于衰老和疾病造成的激素失调,从而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并能预防和减缓恶性肿瘤、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肥胖、老年痴呆症等。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食用功效】炖鸡或炖排骨,有益气养血、治疗崩漏、产后虚弱、自汗、盗汗、有滋阳强壮作用。也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枸杞 【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功能与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山楂 【功能与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当归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天麻 天麻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1、平肝息风。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2、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知识讲解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4.5 ~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 伤。 用法用量:6~12g 赤小豆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9 ~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菊花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用量:6 ~15g 巴戟天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3~9g 麦冬

常用中药功效大全

常用中药功效大全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1风寒感冒2咳嗽气喘3风水水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1风寒感冒2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应饮、蓄水证 紫苏:发汗解表解鱼蟹毒——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解鱼蟹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白芷:散风寒湿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散风寒湿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散风除湿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止头痛 羌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雄而烈上行达表 独活:祛风寒湿痹解表——气淡而缓下行入里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滑利通便解毒散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淡豆豉:解表除烦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清热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风痛痹 龙胆草:清肝泻火清热燥湿 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通经下乳利湿通淋紫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泻火解毒利咽明目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法用量:4.5 ~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

常用中药材大全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 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 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部分常用中药材配图片

部分常用中药材(配图片) 茯苓 -----------------------------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主治:用于水湿证,如小便不利,水肿,停饮,等等,为利水渗湿的要药,

因药性平和,利水不易伤正气,故可用于湿热、寒湿症,根据“湿”的寒、热性质不同,配伍有关药物应用。 用于脾虚证。脾虚体倦,食少,大便溏烂者,可与其它药同用。 用于心悸、失眠等症,取其宁心安神的功效。 桂枝,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力较弱)。【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黄芪 黄芪,别称: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等。 性味归经: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主治: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附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治: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

常用中草药方剂在动物疾病中的治疗作用网上考查课作业

简答题(满分100分) 一、牛瘤胃积食的病因、主症和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哪些?(20分) 病因: 牛瘤胃积食是牛采食大量难以消化的饲草或容易膨胀的饲料,致使瘤胃壁 扩张和停滞,瘤胃容积增大,从而导致瘤胃运动及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该病能够对牛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养殖户们需要做好该病的防治措施。 因大量采食易膨胀的精料或难以消化的过细或粗硬饲草,使瘤胃胀满,容积扩大,胃壁过度伸张,造成瘤胃运动减弱或停止。 另外,由于过食谷物类物质引发消化不良,从而使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产 生大量乳酸,导致机体酸中毒,导致瘤胃弛缓、瘤胃渗透压增高的酸中毒和瘤胃炎。 继发性积食常见于前胃弛缓,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便秘 以及矿物质代谢障碍。 主症: 瘤胃积食病情发展迅速,通常在过量采食后数小时内发病常并发瘤胃酸中毒。 1.病的初期,病牛神情不安,回头顾腹。 2.食欲、反刍消失,嗳气、流涎,呼吸促迫。 3.腹部膨胀,触诊瘤胃,内容物黏硬坚实,用拳按压,遗留压痕。腹部膨胀 以下腹部明显。 4.腹部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肠音微弱或沉寂,便秘,粪便硬呈饼状,间或发生下痢。 5.直肠检查,瘤胃扩张,容积增大后移,充满黏硬内容物。有的病例,内容 物松软呈粥状,但瘤胃显著扩张。 6.全身症状,病至晚期,病情急剧恶化,肚腹胀满,瘤胃积液,呼吸促迫而 困难,脉搏疾速达120次/分钟以上,呼吸60次/分钟以上,结膜发绀,眼球下陷,全身衰弱,卧地不起,发生脱水与自体中毒,呈现昏迷和循环虚脱。 中药方剂:

处方一:油当归150g,肉苁蓉60g,木香30g,厚朴60g,炒枳壳40g,醋香附40g,通草40g,瞿麦100g,火麻仁30g,番泻叶50g,三棱40g,莪术40g,山楂60g,槟榔60g,黄芪100g水煎候温,一次灌服。一天一次,连用两天。 处方二:大黄80g,芒硝250g,枳石60g,厚朴90g,山楂60g,神曲60g,麦芽60g,木香40g,槟榔60g,山楂60g,陈皮40g,贯众40g,草果40g,白术40g五灵脂40g 研磨,灌服。一天一次,连用两天。

常用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一、补?气药 1、?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 ?心、肺、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2、党参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3、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4、白术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5、?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 6、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二、补阳药 1、鹿茸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壮肾阳、益精?血, 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 2、巴戟天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祛风湿、强筋骨 3、?肉苁蓉 【功能主治】(1)补肾阳,益精?血(2)润肠通便——肠燥津亏之?大便秘结 4、淫?羊藿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1)温肾壮阳(2)祛风湿,强筋骨 5、补骨脂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脾经 【功能主治】(1)补肾助阳,固精缩尿(2)温脾?止泻(3)纳?气平喘 6、杜仲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肝肾亏虚的胎动不安 7、续断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安胎 8、冬?虫夏草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肾虚腰痛,阳萎遗精。 补肺平喘,?止?血化痰-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 9、益智仁

常见中草药及其用途

常见中草药及其用途 金银花 金银花全身都可入药,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保肝利胆的功能。 临床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头痛咽痛等疾病。 1.抑菌,金银花对葡萄菌、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 2.金银花能与胆固醇进行中和,从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流行性感冒、肺炎、冠心病、高血脂等症。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效果蒲公英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胃炎,痢疾, 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野菊 性能: 苦辛凉,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

1.鼻炎,支气管炎,风火眼痛,疮疔痈肿,咽喉肿痛.五钱至一两煎服. 2.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三至四两,煎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 夏枯草 性味功用:苦、辛,寒。 ①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 ②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 ③散结消肿:治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附方: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被动暑剂。 鱼腥草 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作用。 夏天是痢疾的高发季节,鱼腥草虽不是“救命稻草”,但是经济又没有副作用,不妨一用:鲜鱼腥草150克,捣烂取汁,兑入适量白糖水后共约100毫升。口服每天2次,佐以白粥,一般三天后基本能恢复正常。但要密切观察,严重的脱水患者一定要去医院治疗。 凉拌鱼腥草,对咳嗽和支气管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冬天,用超市中买来的鲜鱼腥草根茎,洗净煮水,加入少量红糖,治疗小儿咳嗽也有明显的效果,比抗菌素要安全可靠。 对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者,取鱼腥草10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加入少量食盐,分3次口服,每天1剂。三天后症状基本能缓解或消失,通过检查尿常规可以判断。 另外,经常食用鱼腥草,可去小儿食积,增强抗病能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常嚼其茎,有预防心绞痛的作用。 青葙

常见中药功效主治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腕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升清燥湿止泻。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腹泻。 白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祛风止痒。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皮肤瘙痒。 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扩血管降压。用于表证发热,麻疹不适,热病口渴,热痢泄泻,高血压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温热病气分实热、肺热、牙痛、溃疡、湿疹。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血热)胎动不安,臃肿疮毒,血热吐衄,肺热咳嗽,湿温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退虚热,消内痈。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无汗骨蒸。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臃肿疮毒,瘰疬,风热外感,温病初起,热淋涩痛 大黄: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芒硝: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积滞便秘,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风寒湿痹,风寒夹湿表证,头痛,皮肤瘙痒。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湿阻中焦证,风湿痹证,风寒夹湿表证,夜盲症,眼目昏涩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宽中,消除胀满。湿阻中焦,食积气滞,痰饮喘咳,梅咳气。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宁心安神。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心悸,失眠 茵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软坚排石。湿热黄疸,石淋热淋,臃肿疔疮,毒蛇咬伤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亡阳证,阳虚证,寒痹证。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 陈皮:行气消胀,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脾胃气滞证,呕吐,湿痰寒痰咳嗽,胸痹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醒脾开胃。脾胃气滞证,泄泻里急后重,腹痛胁痛,胸痹 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化浊降脂。饮食积滞,泻痢腹痛,疝气痛,瘀阻胸腹痛,三高。槟榔:驱虫,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寄生虫病,食积气滞,水肿,疟疾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强壮。出血证,跌打损伤,治虚损劳伤。 川穹: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血瘀气滞痛症,头痛,风湿痹痛 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血瘀心痛,疮痈肿毒,热病。 怀牛膝: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淋证水肿,腰膝酸痛。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止咳。寒湿痰证,梅咳气,瘿瘤。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肺痈,癃闭,便秘

常用中药消炎药

常用中药消炎药 1.板兰根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它对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2.鱼腥草主治肺炎、肺脓肿、泌尿系感染、痢疾、乳腺炎肾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外用毒蛇咬伤和疖、痈等。它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痛、止血、止咳、利尿等作用。 3.金银花主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脓肿、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细菌性痢疾、疖、痈、丹毒、子宫糜烂等。 4.黄连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结肠炎、急性结膜炎、口疮、疖、痈、吐血、消渴和烧伤等。对一些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和滴虫有杀灭作用,此外还有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功效是清热去湿、泻火解毒。 5.黄芩主治急性和慢性肝炎、痢疾、急慢性肠炎、疖、痈、烧烫伤、上呼吸道感染和预防猩红热等。有解热、镇静、降压、利尿、利胆和保肝等作用。 6.蒲公英实验证明蒲公英煎液有广谱抗菌和明显杀菌功效。它对急性扁桃体炎、结膜炎、尿路感染、乳腺炎气管炎、胃炎等均有显著疗效,生食效果更佳。 7.马齿苋凉拌生吃马齿苋或煎水服用,对急性肠炎、乳腺炎肾炎水肿、痔疮出血等均有治疗效果。特别是治疗细菌性痢疾,用大量鲜马齿苋捣汁冲服,效果极佳。

8.山楂药理研究证明,山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经常食用能防治由这些致病菌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及其它器官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9.大青叶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肠胃炎、急性肺炎、丹毒、黄疸、痢疾、口疮等。它对多种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有杀灭作用。 10.连翘主治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等症。可抑制伤寒等多种细菌。 11.菌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等症。 12.穿心莲治急性痢疾、肠胃炎、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 13.柴胡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肝炎、胆囊炎,脱肛等,有解热、镇静、降压、镇咳的作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常见中药及其功能主治

常见中药及其功能主治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 生姜+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防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 白芷+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 细辛+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 辛夷+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2)发散风寒药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 蝉蜕+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 升麻+透疹,清热解毒 葛根+透疹,生津止渴,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止渴+除烦,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知母+生津润燥,滋阴润燥(肺,胃,肠,肾阴) 芦根+生津,除烦,止呕,清热利尿 天花粉+生津,消痈排脓 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降血压+散结消肿 决明子+润畅通便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上焦),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中焦)+ 黄柏(下焦)+退热除蒸,解毒疗疮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止泻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明目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通经下乳 紫花地丁+凉血 穿心莲+凉血,燥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 板蓝根+利咽 青黛+清肝泻火,熄风定惊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熊胆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清肝明目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 山豆根+消肿 马勃+止血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止血, 鸦胆子+截疟,腐蚀赘疣 白头翁+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4)清热凉血药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泻火解毒,消痈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透阴分伏热(治无汗骨蒸要药)赤芍+止痛,清泻肝火 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