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龙正中学05级高中数学公式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

c bx ax x f ++=2

)(,(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二、 三角函数

1、 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

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αα,αα2

2

sec 1=+tg ,αα2

2

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率是

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

6、和角、差角公式:=±)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

12tg tg -。 8、半角公式是:sin

2α=2cos 1α-± cos 2

α=2cos 1α+±

tg

2

α

=α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

9、升幂公式是:2cos

2cos 12

α

α=+ 2sin

2cos 12

α

α=-。

10、降幂公式是:22cos 1sin 2αα-= 2

2cos 1cos 2

αα+=。

1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3、正弦定理(其中R 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14、余弦定理:第一形式,2

b =B a

c c a cos 22

2

-+

第二形式,cosB=ac

b c a 22

22-+

15、△ABC 的面积用S 表示,外接圆半径用R 表示,内切圆半径用r 表示,半周长用p 表示则:

① =?=a h a S 21;② ==A bc S sin 2

1

; ③C B A R S sin sin sin 22

=;④R

abc S 4=;

⑤))()((c p b p a p p S ---=

;⑥pr S =

16、△ABC 中:-tgC B)+tg(A ,-cosC B)+cos(A ,sinC =B)+sin(A ==

2cos 2sin

C B A =+, 2sin 2cos C B A =+ , 2

2C

ctg B A tg =+ tgC tgB tgA tgC tgB tgA ??=++

三、 不等式

1、两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是:

ab b

a ≥+2

2、两个正数b a 、的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均方根之间的关系是

22112

2

2b a b a ab b a +≤

+≤≤+ 3. 双向绝对值不等式:b a b a b a +≤±≤-

左边:)0(0≥≤ab 时取得等号。右边:)0(0≤≥ab 时取得等号。

四、 数列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d n a a n )1(1-+=,前n 项和公式是:2)(1n n a a n S +=

=d n n na )1(2

1

1-+。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1

1-=n n q a a ,前n 项和公式是:?????≠--==)

1(1)1()

1(11q q

q a q na S n n

3、当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q 满足q <1时,n n S ∞

→lim =S=

q

a -11

。一般地,如果无穷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极限n n S ∞→lim 存在,

就把这个极限称为这个数列的各项和(或所有项的和),用S 表示,即S=n n S ∞

→lim 。

4、若m 、n 、p 、q ∈N ,且q p n m +=+,那么:当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时,有q p n m a a a a +=+;当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时,有q p n m a a a a ?=?。

五、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1、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加法分类,类类独立;乘法分步,步步相关。

2、排列数公式:m

n P =)1()1(+--m n n n =

)(m n n -;

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m

n m n C m P ?=!

组合数公式:m

n C =

m

m n n n ???+-- 21)1()1(=!!!)(m n m n -?; 组合数性质:m

n C =m

n n

C -, m n C +1-m n C =m

n C 1+,

∑=n

r r n C

=n

2 , 1121++++=++++r n r n r r r r r r C C C C C 。

3.二项式定理: 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 222110)(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r

r n r n r b a C T -+=1)210(n r ,,, =

六、 解析几何

1、 同一坐标轴上两点距离公式:A B x x AB -=

2、 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A B x x AB -=

3、 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点间距离公式:22122121)()(y y x x P P -+-=

4、 若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 成定比λ,则λ=

2

1PP P

P 5、 若点),(),(),(222111y x P y x P y x P ,,,点P 分有向线段21P P 成定比λ,则: λ=

x x x x --21=y y y y --21; x =λλ++121x x , y =λ

λ++12

1y y 若),(),(),(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ABC 的重心G 的坐标是??

?

??++++33321321y y y x x x ,。

6、求直线斜率的定义式为k=αtg ,两点式为k=

1

21

2x x y y --。

7、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00x x k y y -=-, 斜截式:b kx y += 两点式:

121121x x x x y y y y --=--, 截距式:1=+b

y

a x ,一般式:0=++C By Ax

经过两条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和: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是: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

8、 直线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则从直线1l 到直线2l 的角θ满足:2

11

21k k k k tg +-=

θ;直线1l 与2l 的夹角θ满足:

2

11

21k k k k tg +-=

θ。

9、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10、两平行直线002211=++=++C By Ax l C By Ax l :,:距离2

2

21B

A C C d +-=

11、圆的标准方程:2

2

2

)()(r b y a x =-+-

圆的一般方程:)04(02

2

2

2

>-+=++++F E D F Ey Dx y x

其中,半径是2422F E D r -+=

,圆心坐标是??? ??--22

E D

圆心在点)(b a C ,,半径为r 的圆的参数方程是:??

?+=+=)(sin cos 是参数αα

α

r b y r a x 。

12、若),(),(2211y x B y x A ,,则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

0))(())((2121=--+--y y y y x x x x

经过两个圆:01112

2

=++++F y E x D y x ,02222

2

=++++F y E x D y x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0)(2222

2

1112

2

=+++++++++F y E x D y x F y E x D y x λ 经过直线0=++C By Ax l :与圆

022=++++F Ey Dx y x 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

0)(22=+++++++C By Ax F Ey Dx y x λ

13、圆),(00222y x P r y x 的以=+为切点的切线方程是:2

00r y y x x =+

一般地,曲线

)

(00022y x P F Ey Dx Cy Ax ,的以点=++-+为切点的切线方程是:

02

20

000=++?++?

-+F y y E x x D y Cy x Ax 。 14、研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①代数法(判别式法):Δ>0,=0,<0,等价于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 ②几何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距离大于半径、等于半径、小于半径,等价于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

15、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是:,,px y px y 2222-==。,py x py x 222

2-==

16、抛物线px y 22

=的焦点坐标是:??

?

??02,p ,准线方程是:2p x -=。

点),(00y x P 是抛物线px y 22

=上一点,则点P 到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2

0p

x +

,过该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弦(通径)的长:p 2。

17、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12222=+b y a x 和122

22=+b

x a y )0(>>b a 。

18、椭圆12222=+b y a x )0(>>b a 的焦点坐标是)0(,c ±,准线方程是c a x 2±=,离心率是a c

e =,通径的长是a b 22。其中

222b a c -=。

19、若点),(00y x P 是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上一点,21F F 、是其左、右焦点,则点P 的焦半径的长是0

1ex a PF +=和02ex a PF -=。

20、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是:12222=-b y a x 和122

22=-b

x a y )00(>>b a ,。

21、双曲线12222=-b

y a x 的焦点坐标是)0(,c ±,准线方程是c a x 2±

=,离心率是a c

e =,通径的长是a b 22,渐近线方程是02222=-b

y a x 。其中2

22b a c +=。 22、与双曲线12222=-b y a x 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λ=-2222b y a x )0(≠λ。与双曲线122

22=-b

y a x 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

程是122

2

2=--+k

b y k a x 。 23、若直线b kx y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 1,y 1),B(x 2,y 2),则弦长为 2212))(1(x x k AB -+=; 若直线t my x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 1,y 1),B(x 2,y 2),则弦长为 2212))(1(y y m AB -+=

24、圆锥曲线的焦参数p 的几何意义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对于椭圆和双曲线都有:c

b p 2

=。

25、平移坐标轴,使新坐标系的原点O '在原坐标系下的坐标是(h ,k ),若点P 在原坐标系下的坐标是,),(y x 在新坐标系下

的坐标是),(y x '',则x '=h x -,y '=k y -。

七、 立体几何

1、求二面角的射影公式是S

S '

=

θcos ,其中各个符号的含义是:S 是二面角的一个面内图形F 的面积,S '是图形F 在二面角的另一个面内的射影,θ是二面角的大小。

2、若直线l 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直线l ',直线m 是平面α内经过l 的斜足的一条直线,l 与l '所成的角为1θ,l '与m 所成的角为2θ, l 与m 所成的角为θ,则这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是21cos cos cos θθθ?=。

3、体积公式:

直棱柱:h S V ?=, 锥体:h S V ?=

31, 球体:33

4

r V π=。 3、 侧面积:直棱柱侧面积:h c S ?=,;正棱锥侧面积:h c S '?=

2

1

,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5、几个基本公式:

弧长公式:r l ?=α(α是圆心角的弧度数,α>0);扇形面积公式:

r l S ?=

2

1

; 十一、比例的几个性质

1、比例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反比定理:c d a b d c b a =?= 更比定理:d b c a d c b a =?= ;合比定理;d

d

c b b a

d c b a +=+?=

分比定理:d d c b b a d c b a -=-?=;合分比定理:d c d

c b a b a

d c b a -+=

-+?= 合比定理:d

c d

c b a b a

d c b a +-=

+-?= 等比定理:若

n n b a b a b a b a ==== 33

2211,0321≠++++n b b b b ,则1

1321321b a b b b b a a a a n n =++++++++ 。 2004年新高考新增内容数学概念总结

一、 简易逻辑

1.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 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4.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二、 平面向量

1.运算性质:()

()

=+=+++=+++=+,, 2.坐标运算:设()()2211,,,y x b y x a ==→

→,则()2121,y y x x b a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1212,y y x x AB --=→

. 3.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

→→→→→→→→+=??

?

??++=+=??? ??b a b a a a a a a λλλμλμλλμμλ,, 设()y x a ,=→,则λ()()y x y x a λλλ,,==→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定义:??

? ??≤≤≠≠?=?→→→→→

→001800,0,0cos θθb a b a b a , 00=?→

→a . 运算律:??

?

???=??? ???=???? ???=?→→→→→→→

→→→b a b a b a a b b a λλλ, ,

→→→→→→?+?=???

? ??+c b c a c b a

坐标运算:设()()2211,,,y x b y x a ==→

,则

2121y y x x b a +=?→→

5.重要定理、公式:

(1)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如果→1e 和→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21,λλ ,使

→→

+=2211e e a λλ

(2) 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

=?b a b a λ// )(R ∈λ

设 ()()2211,,,y x b y x a ==→

,则?→

→b a // 01221=-y x y x (3) 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0=??⊥→

→→→b a b a

设 ()()2211,,,y x b y x a ==→

,则 02121=+?⊥→

y y x x b a

(4) 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设P (x ,y ) ,P 1(x 1,y 1) ,P 2(x 2,y 2) ,且→

→=21PP P P λ ,

则???

?

???++=++=λ

λλ

λ11212

1y y y x x x 。 中

点坐标公式???

????

+=+=22

21

21y y y x x x

(5) 平移公式:如果点 P (x ,y )按向量()k h a ,=→

平移至P ′(x ′,y ′),则

?????+=+=.

,

'

'

k y y h x x 三、 空间向量

(1)向量加法与数乘向量的基本性质.

)(,→→→→→→→

++=+??? ??++=+c b a c b a a b b a ,→

→→→+=???

??+b k a k b a k

(2)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 ??≤≤≠≠?=?→→→→→

→→

→001800,0,0cos θθb a b a b a ,2

→→=?a a a , 0=??⊥→

→→

b a b a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给定空间一个基底?

??

???→→→c b a ,,,且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 )使→

→→→++=c z b y a x p ,

(x,y,z )叫做向量→

p 在基底?

??

???→→→c b a ,,上的坐标.

设O 、A 、B 、C 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 使

++=OC z OB y OA x OP

(4)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设()()321321,,,,,b b b b a a a a ==→

,则()332211,,b a b a b a b a +++=+→

()332211,,b a b a b a b a ---=-→→

,()

()R a a a a ∈=→

λλλλλ321,,

332211b a b a b a b a ++=?→

→,2

32221a a a a a a ++=?=→

→→

23

222123

22

2

1

332211,cos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

<→

()R b a b a b a b a ∈===?→

λλλλ,,,//332211,0332211=++?⊥→

b a b a b a b a

设A=()111,,z y x , B=()222,,z y x ,则=-=→

OA OB AB ()222,,z y x - ()111,,z y x =()121212,,z z y y x x ---

()()()212212212z z y y x x AB AB AB -+-+-+

?=

→→

四、 概率

(1)若事件A 、B 为互斥事件,则P (A+B )=P (A )+P (B ) (2)若事件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则P (A ·B )=P (A )·P (B )

(3)若事件A 、B 为对立事件,则P (A )+P (B )=1。一般地,()

()A P A p -=1

(4)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

k

n k k n n p p C K P --=1

五、 概率与统计

(1)离散型隋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①;,2,1,0 =≥i p i ②121=++ p p .

则ξ的数学期望 E ξ= ++++n n p x p x p x 2211

期望的性质:

设a 、b 为常数,则E (a ξ+b )=a E ξ+b 若ξ~B (n ,p ),则E ξ=np

ξ的方差为D ξ=(x 1- E ξ)2·p 1+(x 2 - E ξ)2·p 2+…+(x n - E ξ)2·p n +… 方差的性质:

设a 、b 为常数,则D (a ξ+b )=a 2D ξ 若ξ~B (n ,p ),则 D ξ=np (1-p ) (3)正态分布:

①正态总体函数()()

2

2

221σμσ

π--

=

x e

x f ,()∞∞-∈,x ,其中μ表示总体平均值,σ表示标准差,其分布叫做正态分布,

记作N (μ,σ2),函数的图象叫正态曲线.

②在正态分布中,当μ,=0,σ=1时,叫做标准正态分布,记作N (0,1).

③标准正态分布表中,相应于0x 的值()0x φ=P ()0x x <. ④正态总体N (μ,σ2)取值小于x 的概率F (x )=??

?

??-σμφx .

⑤若0x <0,则()0x φ=1-()0x -φ,从而可利用标准正态分布表.

⑥正态分布 N (μ,σ2),()()()12201x x P x x P x x x P <-<=<< =()()??

?

??--???

??-=-σμφσμφ1212x x x F x F

六、 导数

(1)定义:当△x →0时,函数的增量△y 与自变量的增量△x 的比

x

y

??的极限,,即 ()()()x

x f x x f Lim x y Lim

x f x x ?-?+=??=→?→?00' (2)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x f y =在点P (0x ,f (0x ))处的切线的斜率.

(3)质点作直线运动的位移S 是时间t 的函数,则()0'

t S 即为质点在t=t 0的瞬时速度.

(4)几个重要函数的导数:

①0'

=C ,(C 为常数);②()()Q n nx x n n

∈=-1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x Inx 1'

=;⑥()e Iog x

x Iog a

a

1

'=;⑦()x

x e e ='

;⑧()Ina a a x

x ='

(6) 导数的四运算法则①()'

''

υμυμ±=±;②()'''

μυυμμυ+=

③()0)(2

'

''±-=

υυμυυμυμ (5)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x

x y y μμ=, 其中'x y 是y 对x 求导,'

μy 是y 对μ求导,'x μ是μ对x 求导. (7) 导数的应用

① 可导函数....求单调区间或判断单调性的方法:使()x f '

>0的区间为增区间,使()x f '<0的区间为减区间.

② 可导函数....()x f 求极值的步骤:ⅰ.求导数()x f '

ⅱ.求方程()x f '=0的根n x x x ,,,21

ⅲ.检验()x f

'

在方程的根的附近左右值的符号,若左正右负,则在这个根处取极大值,若左负右正,则在这个根处取极小值.

③ 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④ ()x f 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a,b )内可导,则求()x f 最大值、最小值的步骤与格式为:ⅰ. 求导数()x f

'

ⅱ.求方程

()x f '=0的根n x x x ,,,21

ⅲ.结合在[a,b]上的根及闭区间[a,b]的端点数值,列出表格若(b x x x a n <<<<< 21)

ⅳ.根据上述表格的单调性及的大小,确定最大值与最小值.

七、 函数极限

(1)()()()a x f Iim x f Iim a x f Iim x x x ===-∞

→+∞

→∞

→的充要条件是

(2)()a x f Iim x x =→0

的充要条件是()()a x f Iim x f Iim x x x x ==-

+→→0

(3)()x f 在0x 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00

x f x f Iim x x =→,几可意义是()x f 的图象在0x 处是不间断的,即是连续的.

(4)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

如果()()b x g Iim a x f Iim x x x x ==→→0

,,那么,

()()b a x g x f Iim x x ±=±→][0

;()()[]b a x g x f Iim x x ?=?→0

;()()()0,0

≠=→b b

a

x g x f Iim

x x

公式总结

数学公式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 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 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 轴 还有顶点式y = a (x+h )* + k

就是y 等于a 乘以(x+h )的平方+k -h 是顶点坐标的x k 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 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 )(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 )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 )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 )与短半轴长(b )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 )与短半轴长(b )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 ,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 体积计算公式椭圆 的 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

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

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

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

和:(a+b+c)*(a+b-c)*1/4

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

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r/2

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4r

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南宋秦九韶)

| a b 1 |

S△=1/2 * | c d 1 |

| e f 1 |

【| a b 1 |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 e f 1 |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

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

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

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圆周率×半径×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的体积=底面积×高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a—边长C=4a

S=a2

长方形a和b-边长C=2(a+b)

S=ab

三角形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

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

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

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147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脚相等

148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149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15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及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及总结 高中的数学公式定理大集中 三角函数公式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 2cotα=1 sinα 2cscα=1 cosα 2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其中k∈Z)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2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2tanβ 2tan(α/2) sinα=—————— 1+tan2(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C U ABR 2 .集合 { a 1, a 2 , ,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子集有 2n –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 2 个 . 3.充要条件 ( 1)充分条件:若 ( 2)必要条件:若 ( 3)充要条件:若 p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q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p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 x 1 x 2 那么 (x 1 x 2 ) f ( x 1 ) f ( x 2 ) f ( x 1 ) f ( x 2 ) 0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x 2 x 1 (x x ) f ( x ) f ( x ) f ( x 1 ) f ( x 2 )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 . 1 2 1 2 x 1 x 2 (2) 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 x) 0 ,则 f ( x) 为减函 数 . f ( x) 和 g( x) 都是减函数 , , 和函数 f ( x) g( x) 也是减函数 ; 5. 如果函数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如果函数 y f (u) 和 u g (x)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 则复合函数 y f [ g( 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a b x ; 两个函 a b 2 数 y f (x a) 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对称 . 2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a) ,则 f (x) 的周期 T=a ; ( 2), f ( x a) 1 ( f ( x) 0) ,或 f (x a) 1 f ( x) ( f (x) 0) , 则 f ( x) 的周期 T=2a ; f (x) 9. 分数指数幂 m 1 m 1 (1) a n ( a 0, m, n N ,且 n 1 ) .(2) a n 0, m, n N ,且 n 1) . n a m m ( a a n 10.根式的性质 ( ) ( n a )n a . ( 2)当 n 为奇数时, n 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 a | a, a 0 . 1 a a, a 0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 a 0, r , s Q ) .(2) (a r ) s a rs (a 0, r , s Q) .(3) (ab)r a r b r (a 0, b 0, r Q) . 12.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a N b a b N (a 0, a 1, N 0)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0 ,③ .底的对数等于 1: log a a 1 , ④ .积的对数: log a (MN ) log a M 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 M log a M log a N , N n log a b 幂的对数: log a M n nlog a M ; log a m b n m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2.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 个.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1212()()()0x x f x f x -->? []b a x f x x x f x f ,)(0) ()(2 121在?>--上是增函数; []1212()()()0x x f x f x --'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 数. 5.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 )(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1 )(≠=+x f x f a x f ,或1()() f x a f x +=-(()0)f x ≠,则)(x f 的周期T=2a ; 9.分数指数幂 (1)m n a = (0,,a m n N * >∈,且1n >).(2)1m n m n a a - = (0,,a m n N * >∈,且1n >). 10.根式的性质 (1 )n a =.(2)当n a =;当n ,0 ||,0a a a a a ≥?==? -∈.(2) ()(0,,)r s rs a a a r s Q =>∈.(3)()(0,0,)r r r a b a b a b r Q =>>∈.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于0:01log =a ,③.底的对数等于1:1log =a a , ④.积的对数: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商的对数: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知识点 一、函数 1.函数的单调性证明 (1)对于区间T 内任意取两个值21,x x : ①当21x x <时,)()(21x f x f <,则)(x f 为增函数 ②当21x x <时,)()(21x f x f >,则)(x f 为减函数 (比较两个数之间大小的方法:作差、变形、与零比较) 2.函数单调性判断 (1)如果函数)(x f 和)(x g 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x g x f +也是减函数; (2)如果函数)(u f y =和)(x g u =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单调性相同时,则复合函数)]([x g f y =是增函数;单调性相反时,)]([x g f y =是减函数 3.函数的奇偶性 (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x f x f =-; (4)若函数)(x f y =是奇函数,则)()(x f x f =-.注意;定义域优先考虑。 4.函数的周期性 (1)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的周期函数. (2)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 5.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 (2) 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 b a x += 6.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 0)()(21,且1a ≠,0m >,且1m ≠, 0N >).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 b b m =(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 θcos sin . 9、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απ±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απ π±+2k 的正弦、余弦,等于α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 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0、和角与差角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 ±±=m .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龙正中学05级高中数学公式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 c bx ax x f ++=2 )(,(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二、 三角函数 1、 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 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αα,αα2 2 sec 1=+tg ,αα2 2 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率是 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 6、和角、差角公式:=±)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1)高中函数公式的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为常数,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是的一次函数。②当=0时,称是的正比例函数。 (3)高中函数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与对应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点的 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0,O,则经2、3、4象限;当0,0时,则经1、2、4象限;当0,0时,则经1、3、4象限;当0,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0时,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 (4)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 ①一般式:,对称轴是 顶点是; ②顶点式:,对称轴是顶点是;

③交点式:,其中,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5)高中函数的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②时,在对称轴左侧,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右侧;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当时,取得最小值 ③时,在对称轴左侧,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的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少。当时,取得最大值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9高中函数的图形的对称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文科)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2 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 有22n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 顶点式2 ()()(0)h f x a a k x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h k 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12()()()(0)f x a x x x a x =--≠;(当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2(,0),(,0)x x 时, 设为此式) (4)切线式:02 ()()(()),0x kx d f x a x a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 横坐标为0x 时,设为此式) 4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5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原命题 互逆 逆命题 若p则q 若q则p 互 互 互 为 为 互 否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逆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互逆 若非q则非p 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反之,q 是p 的必要条件; (2)、p q ?,且q ≠>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 p ,且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p ,且q ≠>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6 函数单调性: 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1212 ,,x x D x x ∈<且,都有 12()() 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增函数。D 则就是f (x )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 1212 ,,x x D x x ∈<且,都有 12()() 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减函数。D 则就是f (x )的递减区间。 单调性性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 (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 注: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高一数学必修四(公式总结)

高一数学公式总结 复习指南 1.注重基础和通性通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立足教材,学好用好教材,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潜力,注意避免眼高手低,偏重难题,搞题海战术,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不良倾向,当然注重基础和通性通法的同时,应注重一题多解的探索,经常利用变式训练和变式引申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思维的严谨性 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避免只停留在“懂”上,因为听懂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对,对了不一定美。即数学学习的五种境界:听——懂——会——对——美。 我们今后要在第五种境界上下功夫,每年的高考结束,结果下来都可以发现我们宿迁市的考生与南方的差距较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另外我们的学生的解题的素养不够,比如仅仅一点“规范答题”问题,我们老师也强调很多遍,但作为学生的你们又有几人能够听进去! 希望大家还是能够做到我经常所讲的做题的“三观”: 1. 审题观 2. 思想方法观 3. 步骤清晰、层次分明观 3. 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注重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4.培养学习与反思的整合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或者其他人传授给学生的,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批判、选择、和存疑的过程,一个充满想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你不想学,老师强行的逼迫是不容易的或者说是作用不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嘛!数学学习不但要对概念、结论和技能进行记忆,积累和模仿,而且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且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修正。(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将让大家一定要好好预习,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记得有一位中科院的教授曾经给“科学”下了一个定义:科学就是以怀疑和接纳新知识作为进步的标准的一门学问,仔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容得到巩固,知识的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优化,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希望大能够让数学反思成为我们的自然的习惯! 5.注重平时的听课效率 听课效率高不仅可以让自己深刻的理解知识,而且事半功倍,可以省好多的时间。而有些同学则认为上课时听不到什么,索性就不听,抓紧课堂上的每一点时间做题,多做几道题心里就踏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想象如果上课没有用的话,国家还开办学校干嘛?只要印刷课本就足够了,学生买了书就可以自己学习到时候参加考试就行了。 想想好多东西还是在课堂上聆听的,听听老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老师是如何想到的,与自己预习时的想法比较。课堂上记下比较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跟着老师的思路,注重老师对题目的分析过程。课后宁愿花时间去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整合和再创造!回忆课堂上老师是怎样讲的,自己在整理时有比较好的想法,就记下来,抓住自己思维的火花,因为较为深刻的思维火花往往是稍纵即逝的。 在这里我再一次强调听课要做到“五得” ◆听得懂 想得通?记得住?说得出?用得上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高一数学公式大全总结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高一数学公式大全总结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 全 高一数学公式大全总结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1)、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中有 n 个元素,则集合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3)、若 ; 则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 若 ; 则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 则是的充要条件 ; 若 ; 则是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4)、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5)、反证法:当证明“若,则”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则”成立,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 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等于大于小于是都是至多有一个否定正面词语至少有一个任意的所有的至多有 n 个任意两个否定 1)、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 (3)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三要素:,,。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 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

高中数学必修 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4、5公式定理及常见规律 1.三角函数 1.1终边相同的角 ⑴α与)(Z k k ∈+απ 表示终边相同的角度; ⑵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⑶而α与)(Z k k ∈+απ 表示终边共线的角. ⑷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表示:},2|{Z k k S ∈+==παββ或者},360|{Z k k S ∈?+==οαββ 1.2特殊位置的角的集合的表示 1.3孤独之与角度制互化 rad 1(弧度)π 180 = 度ο 7.53≈ 1.4扇形有关公式 ⑴弧长公式:R l ||α=; ⑵扇形面积公式:2||2 1 21R lR S α==扇形 (注 想象成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5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

离记为r ,则x y r x r y === ααα tan ,cos ,sin . 1.6三角函数的同角关系 ⑴商数关系: αααtan cos sin =, 其中Z k k ∈+≠,22ππ α. ⑵平方和关系: 1cos sin 22=+αα; 1.7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一)απαsin )2sin(=+k ; απαcos )2cos(=+k ; απαtan )2tan(=+k ; 诱导公式(二)α απ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诱导公式(三)ααπ sin )sin(=-; ααπcos )cos(-=-; ααπtan )tan(-=-; 诱导公式(四)αα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诱导公式(五)ααπcos )2sin(=-; ααπ sin )2cos(-=-; 诱导公式(六)ααπ cos )2sin( =+; ααπ sin )2 cos(-=+; 1.8特殊的三角函数值 1.9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高中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基础知识(公式) 一、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子集:一般地, ,A A A ???,若,A B B C ??则A C ? 真子集:一般地, A ??,若,A B B C ?? 则A C ? 交集:一般地, A A A =I ,A B B A =I I ,A A ?=?=?I I 并集:一般地, A A A =U ,A B B A =U U ,A A A ?=?=U U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子集(包括空集);非空子集有21n -个;即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2n -个. 充要条件:1、p q ?,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反之(若q p ?), q 是p 的必要条件; 2、p q ?, 且q p ?,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3、p q ?, 且q ≠>p , 则p 是的q 充分不必要条件; 4、p ≠>q , 且q p ?,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p ≠>q , 且q ≠>p , 则是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二、指数与对数 指数性质:(1)1、1p p a a -= ; (2)、0 1a =(0a ≠) ; (3)、()mn m n a a = (4)、(0,,)r s r s a a a a r s Q +?=>∈ ;(5) 、n a =(0,,a m n N *>∈, 1n >) (6) 、m n a =0,,a m n N *>∈, 且1n >) (7)当n 为偶数时 a =; 当n 为奇数时 ,0 ||,0a a a a a ≥?==?-≠>>∈且2n ≥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4) 、log log m n a a n N N m = (5)、 log 10a = (6)、 log a b a b = (7)、 log 1a a = (8)、换底: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0,1,0,1,0)a a m m N >≠>≠> (9)、推论:log log 1a b b a ?= ; 22 log log a a N N ==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log b a N b a N =?= (0,1,0)a a N >≠>

重点高中数学公式汇总(上海版)

重点高中数学公式汇总(上海版)

————————————————————————————————作者:————————————————————————————————日期:

集合命题不等式公式 1、()U C A B ?=_____U U C A C B ?____;()U C A B ?=_____U U C A C B ?______。 2、 A B A ?=?__A B ?___;A B B ?=?__A B ?__; U U C B C A ??__A B ?___; U A C B ?=??____A B ?____;U C A B U ?=?______A B ?_____。 3、含n 个元素的集合有:__2n __个子集,__21n -__个真子集,__21n -__个非空子集,__22n -__个非空真子集。 4、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 反设词 原结论 反设词 是 否 至少有一个 一个都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小于等于 至少有n 个 至多n-1个 小于 大于等于 至多有n 个 至少n+1个 对所有x 都成立 至少有一个x 不成立 P 或q (非p )且(非 q ) 对任何x 都不成立 至少有一个x 成立 P 且q (非p )或(非 q ) 5、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__原命题___与___逆否命题__互为等价命题;____否命题____与____逆命题___互为等价命题。 6、若p q ?,则p 是q 的___充分____条件;q 是p 的____必要____条件。 7、基本不等式: (1)R b a ∈,:________222a b ab +≥_____________等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2)+∈R b a ,:__________2a b ab +≥__________等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3)绝对值的不等式:__________||||||||||||a b a b a b -≤±≤+_________ 8、均值不等式: + ∈R b a ,时, _______2 11a b +______≤_____ab _____≤___2a b +___≤___22 2a b +____ 等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9、分式不等式:()0()f x g x ≥?()()0()0f x g x g x ?≥??≠? ()0()f x g x ≤?()()0()0f x g x g x ?≤??≠? 10 、 绝 对 值不 等 式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包含关系 1A . B B A B C U B C U A 2 个. B A A A C U B C U A B R .集合{a 1, a 2, ,a n } 的子集个数共有 2n 个;真子集有 2n –1个;非空子集有 2n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n –2 3.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 p ( 2)必要条件:若 q (3)充要条件:若 q ,则 p 是 q 充分条件 . p ,则 p 是 q 必要条件 . q ,且 q p ,则 p 是 q 充要条件 .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 亦然 4. 函数的单调性 (1) 设 x 1 x 2 a,b ,x 1 x 2那么 数. (x 1 x 2 ) (x 1 x 2 ) (2) 设函数 f (x 1) f (x 2) f (x 1) f (x 2) f (x 1) f (x 2) x 1 x 2 f (x 1) f (x 2) x 1 x 2 y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 f (x) f (x)在 a,b 上是增函数; f (x)在 a,b 上是减函数 . 0,则 f (x) 为增函数;如果 f (x) 0,则 f(x) 为减函 5.如果函数 f(x)和 g(x)都是减函数 ,则在公共定义域内 ,和函数 f(x) g( x)也是减函数 ; 如果函数 f (u)和 u g(x)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 ,则复合函数 y f[g(x)] 是增函数 .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 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 对于函数 y f (x) ( x R ), f (x a) f (b x) 恒成立 , 则函数 f (x) 的对称轴是函数 x ab ; 两个函 2 数 y f (x a)与 y f (b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a b 对称 . 2 8. 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 ( 约定 a>0) ( 1) f (x) f (x 2), f(x a) a),则 f(x) 的周期 T=a ; 1 1 (f (x) 0),或 f(x f (x) a) 1 f(x) (f(x) 0),则 f(x) 的周期 T=2a ; 9. 分数指数幂 1 nm a 10.根式的性 质 m (1) a n a 0,m,n N ,且 n 1 ) .(2) m a n 1 m ( a n a 0,m,n N ,且 n 1) . 1)(n a)n a .(2)当 n 为奇数时, n a n a ;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a| a,a 0 a,a 0 11.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r a s a r s (a 0,r,s Q) .(2) (a r )s 1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 互化式 log a N b a b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 .1 的对数等于 0: log a 1 rs a rs (a 0,r,s Q) .(3) N (a 0,a 1,N 0) 0,③ .底的 对数等于 ④ .积的对数: 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商的对数: log a M N (ab)r rr a 1: log a a log a M b (a 0,b 0,r Q) . 1, log a N ,

高中数学公式及结论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 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3. 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4. 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5.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若[]q p a b 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10.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 依据:若()()0f m f n <,则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至少有一个实根 . 设q px x x f ++=2)(,则 (1)方程0)(=x f 在区间),(+∞m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m f 或2402 p q p m ?-≥? ?->??; (2)方程0)(=x f 在区间(,)m n 内有根的充要条件为()()0f m f n <或2()0()040 2 f m f n p q p m n >??>?? ?-≥? ?<-?或()0 ()0 f n af m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