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

贵阳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站点名称:安顺函授站

学生姓名:明全美

班级: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2 年 3 月

贵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生论文/设计评审表

学生姓名明全美班级2010级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论文/设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困难生的辩证施教

计题目

内容摘要:

目前小学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很大,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要转化数学学业不良现象必须做好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困难生;改革模式;辩证施教;学法指导

论文评审意见及成绩:

评审教师签名:

年月日

评审组意见:

组长签名:年月日

注:1、评审教师应结合学院评审办法作出客观的评审意见;2、本表附在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后面,关键词及以上部分由学生填写,要求字迹清楚整洁;3、该表将装入学生毕业档案中。4、该表一式两份。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一、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1)

二、实施“低、多、勤、快”的教学模式 (3)

三、辩证施教,掌握学习方法 (4)

四、高度重视数学实践操作,切实培养学生主体探索能力 (6)

五、重视数学教学“思”的过程,抓实探索数学知识的脉络 (7)

大纲参考文献 (8)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困难生的辩证施教

内容摘要:目前小学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比例很大,如何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便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要转化数学学业不良现象必须做好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困难生;改革模式;辩证施教;学法指导

农村的孩子,由于地理条件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基本上都没有进入学前教育,就直接进入小学学习,他们基础差,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基础更差。如何转化数学学业的不良学生便成为了我们教师普遍关注的紧迫课题。这些农村学生由于缺乏良好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请教,怕被老师认为是“笨小孩”。

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教好的观念

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和培养价值,关键在于要按照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天赋,适应其特点进行教育。有材料表明,大多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具有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为教师端正教学观,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实证性依据。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困难

是暂时的,必须承认通过教育的改革,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发展。这要求我们:

(一)耐心疏导增强主动性。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受到鼓励的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

(二)成功教育树立自信心。数学学业不良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学生由于在学习中屡遭失败,使他们心灵上受到严重的“创伤”,存在着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学习自信心差。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不断成功,提高学生自尊自信的水平,逐步转变失败心态,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如实施成功教育,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学业不良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学业不良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原因冲淡而已。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自己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三)情感唤起学习热情。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个方面。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肩负着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任。学业不良学生有多方面的需要,其中最迫切的是爱的需要、信任的需要,他们能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语态中了解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因此,教师要偏爱他们,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他们,与他

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的微微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可能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钻研数学的契机,都会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二、实施“低、多、勤、快”的教学模式

实施“低、多、勤、快”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了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不够的。因此在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感到是自己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低起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数小学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习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高级阶段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1.直接使用教材中易于接轨的知识作为起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2.以所授内容中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这就是抓住本质降低起点。3.以已学内容的运算法则,基本方法为教学起点。由于数学知识的逐步复杂及深化,数学概念其含意会变化发展,但运算法则不变。4.以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数学概念一般不同于其他概念,对于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总结出来的概念,应尽可能通过直观教学。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在具体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观察其主要特征,这就是在具体性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感到直观形象,记忆深刻,应用起来也比较方便。5.以已学过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雷同点进行类比教学。

(二)多归纳——总结规律。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多归纳、多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达到易记好用。

(三)勤练习——及时巩固。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需要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四)快反馈——及早纠错。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知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练习、作业、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面批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三、辩证施教,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生不是努力就能学好数学,但不努力肯定学不好数学。因此如何教以及如何学都得讲究方法。

(一)弃重就轻、引发兴趣。在数学的学习中,经历过太多的磨难,曾经的挫折为他们的数学学习留下了恐惧的阴影,很多同学有畏惧心理,提到数学就害怕,见到数学就头痛,甚至厌学数学。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和思想,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而后了解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消除其紧张心理。最后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还可以结合历届学生成功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开门造车、暴露思维。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作业问题很多,书写格式五花八门、条理混乱、交作业拖拖拖拉拉、有难题不合作、否则就是抄作业。他们不会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的方法,怎么能学好数学?因此教师要指导他们“开门造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与作业,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题要将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基础问题,先做若干个基础题,然后做综合题。课堂练习经常开展活动,以暴露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非常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前的预习,比如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学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四)固本培元、落实双基。小学生数学知识“先天不足”,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固本培元,优化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因此,教师要加强总结,使新旧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树。基本技能训练要多周期反复进行,练习题难度易中低水平,训练的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通过训练使

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改进方法、促使理解。“上课能听懂,作业有困难”是小学学生共同的“心声”。他们不会自主学习,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在解题方法上只停留于模仿,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在数学思考方法上,限于记忆模仿型、思维定式型。实际上模仿例题做习题是数学学习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其致命弱点是缺乏对解题方法的“理解”。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我们设计出学生预习例题的步骤:(1)阅读例题;(2)边看边做例题;(3)默做例题,直至能够把例题规范做出来。当教师讲解例题时就能正确理解解题方法。因此,教学必须使学生向探究理解型的认识水平发展,否则不利于小学数学的教与学。

四、高度重视数学实践操作,切实培养学生主体探索能力

实践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突破时空障碍,获取他们生活中缺乏而又必须掌握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化知识为能力。让学生在亲自创造事物中快乐地获得真正理解,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先发给学生教具,再让生自学,或者直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通过看、想、动手操作中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观察书中的图形,自已摆一摆教具,并在操场上找出类似的图形,看看圆的面积可拼成近似的什么图形?各部分有什么联系和特点?

2.想一想,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你会运用学具推导吗?

3.已知圆的周长是9.42米,请求出圆的面积。

4.通过摆放、观察、训练实践、思考推理,求圆的面积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以上的问题中,就着重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的自主观察自主

探索中掌握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靠自己的双手探索未知”,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又如教学“圆的对称轴有多少条”时,就可让每位学生剪下一个圆形纸片,自由的去折,在折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仔细观察,不断操作,自然而然得出了正确结论,不仅思维过程充分的暴露,而且学生学得主动,真正的把社会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知识。

例如,在进行“28+7”的口算教学时,要切实指导学生操作。“8根小棒+7根小棒满10怎么办?”注重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操作小棒的表象概括出口算方法,主动理解算理,形象直观,效果好。要着重让学生口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算理,使操作、思维、表述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内化过程。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探索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五、重视数学教学“思”的过程,抓实探索数学知识的脉络

“学而不思则罔”,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设疑问难,引导学生“思”的过程,能抓住学生数学思维之脉络,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参与问疑解疑过程中来。

例如“关于带分数乘法”的教学,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我们可以抓住学生不太注意的两个词“通常”、“再乘”向学生发问,促使学生主动思索,从而深化理解。“为什么用…通常?,不用…一定??”让学生去探索去讨论,从而得出了:有时把带分数拆成整数与真分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我又说,“请试试看──12×1/12×5/3”,学生经过计算观察后发现了12与1/12直接约分后,结果是1,1不必化来化去,带分数1可以直接参与运算。至此学生明白了通常之外的两种情况。“再乘,说得很精炼,谁能把它的意思扩展开来?”学生经过思考,基本上能还原成: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紧紧地抓住关键字眼,引导学生思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脉络中将抽象的内化成了形象易感知的知识。

又如在教学“加法的结合律”时,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之后,问学生,这里为什么要用“三个数相加”,而不用“几个数相加”?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讨论,从而得出:如果是几个数相加,后面的文字不便于叙述;如果是几个数相加,我们把其中的任两个数相加,就可能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用到了交换律,就不完全是加法的结合律了……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索,使学生理清脉络,明确了结合律中不能调换加数的位置,为后面学习乘法结合律的运用作了孕伏,突破了教学难点,进一步深化了学生数学知识探索能力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2]《走进新课程》

[3]《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教学模式》

[4]《改善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