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哺乳期的心理护理

哺乳期的心理护理

哺乳期的心理护理
哺乳期的心理护理

哺乳期的心理护理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1-2-11 来源:网络大多数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后的头几天,因分娩时的疼痛与疲劳尚未完全恢复,下奶少或晚,再加上新生儿体重下降,往往会使产妇出现烦躁、紧张、焦虑的心情,怀疑自己有无产生足够奶水的能力,怀疑自己能否承担哺育婴儿的任务,这时,护理人员应负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抓住乳母的情感变化,多给她们鼓励与支持,并尽早向她们讲解母乳喂养的一些常见问题,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使母乳喂养取得成功有一良好开端。

1 哺乳期护理

(1)来奶需几天时间,母亲一定要耐心等待,分娩后头几天所谓“空乳房”并不意味乳房内一点奶水也没有。(2)婴儿是伴随着水、葡萄糖和脂肪储存而诞生的,头几天少量的初乳是能够满足婴儿需要的。(3)头几天婴儿体重下降是正常生理现象,只要坚持有效频繁吸吮,婴儿体重会很快恢复,恢复所需时间存在很大差异,足月儿平均10天可恢复,体重下降不应超过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则需14~21天基本恢复,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5%。(4)早期频繁吸吮有助于早下奶,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出血,让婴儿吸吮到营养和免疫价值极高的初乳,促胎粪排出。

2 心理护理

(1)母亲紧张焦虑的心情会阻碍排乳反射,推迟来奶,母亲应该愉悦拥抱和抚摸婴儿,通过目光和肌肤接触增进母婴情感交融,促进下奶和婴儿情绪稳定。(2)新生儿生活往往缺乏规律性,母亲应尽量地与自己婴儿同步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疲劳并促进下奶。(3)提醒母亲人工喂养的缺点,使其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产生充足的奶水。(4)产妇的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开始,应让孕妇做好母乳喂养的心理准备,相信自己的奶水能够满足婴儿需要,排除哺乳影响形体美的想法,不要轻信不利于母乳喂养的传言,丈夫和家人的语言和行动的支持,可以防止不良心理的产生。

同时医务人员要给予缺乳产妇及其家属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健康

宣教,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成功。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摘要】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语言积极施护。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语言 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乳腺癌,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1.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 焦文芬 摘要:目的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结果病人身心舒适。结论急危重症病人良好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病人;心理;护理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以从“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科学。 1.2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惊慌恐惧的心理这类患者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

院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以抢救他(她)的生命。如凶猛的大出血最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死亡威胁感,面部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患者最容易够成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剧痛常给患者以一种频临死亡的体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使患者思想极度紧张,甚至不敢睁眼和翻动身体。 焦虑不安心理为了抢救患者生命,有些急重患者需要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由于起病急,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此时,他(她)们最关心的是医院条件、医生的素质和手术的安全性。他们渴望得到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孤独压抑心理为了便于监护和抢救急重症病员常常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特殊的病室环境中。如心肌梗死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远离亲人和朋友,探视也受时间限制,医护人员也无暇与之攀谈,使患者有一种深深的隔离感和孤独感。时间过久了,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抑心理,表现为烦躁、辗转不安、激动易怒、神志恍惚,甚至出现谵妄。 挫折抗治疗心理多见于工伤、事故伤和服毒自杀者,表现为暴躁、易怒、呻吟、哭喊以及不合作和对立行为。如服毒者常因某些难言的内心苦楚而抗拒洗胃和各种抢救治疗。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临终患者接近死亡时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多年来,很多西方研究者在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状况时最常引用的是美国医学博士E.Kubler-Ross将大多数患者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否认期病人往往不敢面对病情恶化的现实,对死亡的后果没有具体思想准备,希望奇迹会出现。此时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多数病人的这一阶段持续时间的都很短暂,很快会转而进入下一阶段,但是也有病人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2.愤怒期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愈发明显,病人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开始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病人会出现生气、愤怒、怨恨等情绪反应,无缘无故摔东西或呵斥医护人员和家属。病人的愤怒来源于恐惧和绝望,其愤怒指向可能是多方面的。3.协议期此阶段病人的

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

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 摘要:分娩是妇女一生中所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但是在此期间,产妇因为身体上和社会角色的变化,相应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变化。产妇精神心理因素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尤其以分娩前变化为著。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产科护理也不例外。产妇临产前的心情有一定紧张、恐惧、焦虑等不同心理状态,她们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的改变,常使她们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因此,产时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正确护理对产妇是否能顺利分娩,以及产后产妇的恢复、母乳喂养等均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临产心理;分娩;护理措施 1 心理状态 产妇临产时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为如下三种:紧张孤独心理状态;恐惧忧虑心理状态;兴奋和忧伤心理状态。而这些状态因素又是互为因果的。所以,提高助产人员的基本素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这就要求助产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和护德,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心理学、伦理学知识;仪表端庄,语言亲切诚挚,热情的对待每一位入院产妇,解除其紧张的心理。 初产妇通常产程较长,自怀孕后自周围人的经验之谈,以及她们对分娩镇痛的渲染、夸大,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大多数初产妇对即将面临的分娩产生一种恐惧感。有些女同胞因为忙于事业,结婚的年龄相对较大,她们认为自己年龄大,怀孕后有可能会难产,而一些高危孕妇,因为某些高危因素需要手术分娩,因为对手术的不了解,害怕用了麻药,会对未出生的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她们对分娩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因为对分娩的不了解。当进入规律宫缩,产妇往往对出现的剧烈镇痛不能耐受,表现为大喊大叫、哭闹。因而想尽快结束分娩。

谈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问题

谈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问题 发表时间:2019-09-10T17:30:46.23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作者:陈修利[导读] 对分娩知识缺乏,有着对分娩所具有的恐惧心理,以及对分娩前镇痛所具有紧张情绪,导致多数准妈妈们处于情绪极端变化的情况,需及时通过护理干预手段对产妇产前心理情绪进行有效改善,使其在分娩过程中以积极心理情绪面对分娩,确保顺利自然分娩。富顺县代寺镇中心卫生院四川自贡 643212分娩作为准妈妈们十月怀胎后的最后阶段,心理情绪变化较为复杂,一方面有着初为人母的喜悦,另一方面对分娩知识缺乏,有着对分娩所具有的恐惧心理,以及对分娩前镇痛所具有紧张情绪,导致多数准妈妈们处于情绪极端变化的情况,需及时通过护理干预手段对产妇产前心理情绪进行有效改善,使其在分娩过程中以积极心理情绪面对分娩,确保顺利自然分娩。 一、准妈妈们产前都有哪些不良心理状态 1、急切心理 大部分初为人母的准妈妈们,在临盆前都存在这样的急切心理,担心自已预产期会提前,进而出现焦虑心理,提前入院等待分娩,准妈妈们这样的急切心理当然可以理解,但未到预产期就进行分娩对于胎儿的发育具有不良影响,且此类急切心理的发生,可使得产妇出现焦虑情绪,并使其在焦虑情绪影响下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对胎盘供血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胎儿血氧供给不足。 2、害怕心理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各类分娩知识只需在网上查阅便可随时获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准妈妈们通过对分娩知识的浏览、获取,逐渐产生未知心理,引发各类害怕心理,加剧准妈妈产前焦虑心理,严重者或产生产前抑郁情绪,增加产妇产后抑郁风险,并对其自身内分泌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分娩进度。 3、忧郁心理 忧郁心理相较于焦虑心理,是每一位准妈妈都会在产前出现的一类不良心理,特别是对于部分准妈妈而言,可因为分娩能否顺利进行、胎儿是否发育正常、能否健康分娩等问题产生困扰,进而逐步产生忧郁情绪,影响情绪稳定性,部分产妇可在忧郁情绪影响下降低分娩积极性。 二、产前心理护理中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介绍完上述常见产妇产前不良心理状态后,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产前心理护理中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环境护理 多数产妇在产前进入医院待产后,由于起居环境的突然变化,其自身紧张情绪可突然加剧,且此类心理特征在初产妇中表现尤为明显,且部分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知识的正确认识,故其在到达医院后的不良情绪表现更为显著,对此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进行入院引导工作时,通过主动热情的态度,缓解产妇部分紧张心理,并在引导期间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建立良好沟通关系,详细询问其护理需求,引导工作结束后,可引导其与产科内其他待产妇或产妇进行沟通,在沟通期间由医护人员实施予以其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使其在充分了解分娩知识后,逐渐养成积极乐观心态,缓解部分产前不良情绪。 2、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作为分娩过程中宫缩阵痛较为明显的一个时期,多数产妇均可在镇定情绪后实现有效忍耐,但部分疼痛忍受较差者或情绪紧张者,则在第一产程内宫缩阵痛严重时,易出现各类严重焦虑、抑郁或烦躁情绪,这时医护人员需指导家属辅助开展相应护理,增加产妇安全感,并积极陪伴在产妇身边,避免意外性事故的发生引发不良事件,而医护人员则需在此时积极鼓励产妇,正面看待疼痛,并积极配合相应心理引导,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宫缩,便于分娩。 3、第二、三产程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结束后,初产妇宫口已开全,需从待产室进入产房进行待产分娩,因产程宫缩痛影响产妇进食和睡眠,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产妇做好沟通,取得信任,减轻产妇焦虑及忧郁情绪,促进产妇多进食,并积极指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正确发力、正确呼吸,促进分娩,使其自主掌握分娩力度,宫缩间歇期完全放松,合理休息,并配合相应助产措施,确保顺利分娩。 针对产程中出现难产的产妇,医护人员需保持绝对镇静,确保各项助产措施的有序开展,帮助产妇稳定情绪,对于存在难产史的产妇,则需在产前健康体检后告知其此次难产风险性,并告知其临床助产安全性,及时开展心理护理措施,安抚其情绪,确保分娩安全性。 对于高龄产妇,由于其自身年龄较大,分娩风险较高,特别是对于部分合并妊娠综合征的高龄产妇而言,妊娠、分娩对其所具有风险性更为严重,此类产妇在分娩前的心理情绪变化更为明显,一方面担心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又担心胎儿安全,产前焦虑及抑郁表现均更为明显,故需及时让医护人员予以其相应心理干预手段,鼓励其积极面对分娩,无论是自然顺产或是剖宫产均可确保其母婴安全性,稳定产妇情绪,使其积极面对分娩,消除分娩所引发的各类不良情绪,避免分娩中心理应激反应的出现,影响其自身生理变化,增加分娩风险。 因此,在实际产前护理中,作为一名产科护士,需要做到从产妇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对产妇心理情绪变化进行掌握,积极沟通交流,文雅的风仪,委婉的谈吐,取得患者的信任,轻而敏捷的动作去关怀、爱护产妇,从而取得产妇对我们的信赖和配合,顺利结束分娩,并有效确保产妇及胎儿安全性。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 分娩是妇女一个正常而特殊的生理过程,产妇的精神及心理状态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所以产科医务人员应认识到影响分娩的因素除产道、产力、胎儿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产程中如何对产妇提供优质的服务,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消除恐惧、焦虑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充沛的体力顺利完成分娩是我们应该思考不断探索的课题。我院自20XX年8月开展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以来,努力把心理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具体措施和体会介绍如下。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产科心理护理的方法主要是支持疗法,这种疗法是通过产妇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劝解、疏导和环境调节等方法,是在医护人员与产妇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医患关系一旦建立,助产士可根据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与孕产次不同,深入细致地了解产妇的各种情况,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产妇,从而使其对助产人员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 产程中的心理护理。 1.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 分娩是从规律宫缩开始的,产痛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特别是宫缩时剧烈的疼痛使产妇反应应激加剧,表现为情绪紧张,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精神心理状态。表现为:听不进医务人员的解释,甚至频繁叫嚷,不配合相关的分娩动作。产妇的这种情绪变化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氧缺血出现胎儿窘迫。因此在这一阶段,助产人员应耐心安慰产妇,鼓励产妇进食,保持体力,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教会产妇掌握分娩时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随时提醒产妇解小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头下降。通过亲切的交谈,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例如:对产痛的耐受力差,应予多鼓励多安慰,劝慰其保持冷静,避免过多消耗体力,耐心地指导深呼吸和放松技巧,不要过早向下用力,以免造成宫颈水肿目。帮助按摩下腹部和腰骶部以减轻症状。对产痛耐受力强的产妇,应多观察,劝其说出自己的不适和要求,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在第二产程中,产妇常感到精疲力竭,怀疑自己分娩能力。助产人员要不断地给产妇精神鼓励和安慰,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正确屏气和向下用力,不要张口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

产妇的心理护理

写作提纲摘要 关键词 一.引言 二.产前的心理护理 1 产前心理护理的概念 2 护理对策 三.具体产程的心理护理 1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2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3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四.产后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产妇的心理护理 摘要: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产妇临产前中后生理和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影响产程进展,造成分娩障碍及产后出血增多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产科工作人员应针对产妇在各个阶段的不良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以最佳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分娩。产后促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关键词:产妇产前产后心理护理 一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 护理工作已从以前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心理护理已被广大护理人员认可和接受,并且应用到了各个方面。近几年来,对产妇的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婴安全是关键。因为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处于分娩时的初产妇心情特别复杂,不良情绪可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子宫收缩抑制和子宫血管收缩,最终出现产程延长,使分娩不能正常进行,可导致滞产、难产、手术产等,为避免或减少这些情况发生,应重视产妇的心理护理,使产妇以最佳的心态结束分娩。心理护理的运用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能提高孕妇和胎儿安全系数,降低剖宫产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对待产妇一般护理的同时,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产前的心理护理 1 产前心理护理的概念 所谓孕妇产前心理是指孕妇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志、性格及情感等等。孕妇产前心理状态是复杂的, 既有将做母亲的喜悦, 又有面对生产的焦虑、忧愁情绪, 这种复杂和矛盾的心情必然会从心理和情感上表露出来。孕妇产前心理一般可归纳为四种: (1)理智型: 一般文化程度较高, 情绪上比较稳定。 (2)恐惧型: 孕妇本人对医学、生育、生理等科学知识缺乏, 情绪不稳定, 多疑, 恐惧与担心。 (3)愚昧型: 文化素质低, 对生儿生女特别关心, 有的怕这怕那, 顾虑重重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4)中间型: 这种孕妇所占人数最多。 2 护理对策 俗话说:“瓜熟蒂落”,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成熟后要离开母体,降临人间,这时产妇的心情往往是兴奋、焦虑、紧张及担心能否顺利分娩等异常的心理,首先医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自信的外表、亲切和蔼的形象,能与产妇进行有效沟通。待产妇如亲人就像亲姐妹、亲闺女一般。无时无刻都能让产妇感受到医务人员对她的关心、温暖和爱,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主动了解产妇思想上及家庭情况,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做好思想上的沟通,取得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医务人员的音调,用词,表情都会引起产妇的不同反应,因此,医务人员的语言,行为,心理状态及服务质量对促进孕妇在待产,分娩时的心里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能否顺利分娩起着巨大作用。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做出不同的护理对策。孕妇焦虑恐惧心理来源于多方面。如:怕孩子有畸形,怕产痛,怕难产等等, 她们情绪非常紧张。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耐心向她们解释。加强她们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和紧张心理, 注意饮食和休息, 并对其进行无痛分娩教育, 使她们有了对分娩的信心和决心, 对分娩过程有一定的安全感。孕妇面临人生关头的决择, 心理状态是复杂的, 顾虑也是多种多样的,总之情绪非常紧张,心理变化复杂。因此, 要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 正确对待孕妇, 并将心比心地去理解她、关心她、安慰她、帮助她, 使产妇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在心理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努力钻研业务技术, 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并及时对孕妇介绍产前护理知识, 尽快使她们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情绪。通过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 取得孕妇及家属的配合, 解除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取得最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上)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探讨(上) 张黎明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方法 !"#$%&’(:&’()(&;*+,&-.’./(&0’)12+()/;345-.6 中图分类号:78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9#"(;""%)"!<""9%<"; 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中,广大护理人员对开展心理护理日益重视,一致认识到促进护士与病人的心理健康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应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病人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去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帮助病人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性。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当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虽然心理护理的开展已经比较普遍,许多护士都开始注意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开始试图希望能够在心理与社会方面更多的帮助病人。但是由于我们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不够丰富和熟练,甚至有的知识了解到了还不会在临床中使用,所以,我国目前临床的心理护理开展状况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的较低水平,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探索。 !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职责范畴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对心理护理介入的范围和深度往往较难把握好,护理人员接受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程度不同,掌握的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因此,介入的深度有所不同。就护士职责范围来讲,护士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是指护理人员通过采用护理的方法和技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它的主要干预方式有: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疏导,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的认知水平,并辅助心理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等工作方式。心理护理与干预是建立在护理评估的基础上,护理评估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明确护理诊断,分析病人的情况,确定护理方式,制订心理护理方案并做出具体计划,确立评价心理护理效果的标准及方法。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方面,在没有经过心理测量专业培训时,不宜随便使用专业量表评估病人情况。国外早已开始实行心理测量资质取证准入制度,国内也已开始,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还存在一些量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我国也在积极规范临床的心理测量方法,注意心理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保持医疗学术活动中的严肃性。因此,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保护病人的权益不受侵犯,使病人得到高质量的心理护理服务。;护理评估中量表工具的适度应用 临床心理护理中评估病人的护理问题大部分是不需要使用测量工具的,北美护理诊断手册中有;/%的诊断都涉及心理社会问题,并不是使用量表工具来诊断的。评估的工具和其他检测手段一样,应用要合理。如果评估和测量可为心理护理工作增加有用的信息时,那么就必须进行。如果所提供的信息对我们无用或评估的结果不过是重复我们已经了解的内容,那么就不必进行测量。护士最接近病人,病人的情绪和行为,护士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作出判断,如果不参与心理治疗和做护理研究,一般可以不用或少用量表工具。如果确实需要使用量表工具进行护理评估,也要正确合理的使用评定量表。我们要注意到量表也是在发展中,并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所以,在认识它的作用的同时,还要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护理工作者如果过分依赖评定量表,在发现评定结果与临床所见不相符合时如不能自己解释,如机械地给评估定量的结果来作解释,往往作出的与实际不符的结论,遇有疑难问题就容易走向反面,有时完全否定评估结果。要全面评估病人情况还需要深入学习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有关理论和测量技术,学习健康与疾病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自己综合利用有关资料的能力,才能理解和阅读评定报告,对评议结果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样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评估表。在评估工作中要注意到量表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对量表的使用效果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国外编制的评定量表,如内容与我国文化背景不符合,应修定后方能使用。即使这样,在使用量表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所致的误差,尽量选用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评定量表,这样也便于操作。 评估中要注意评定量表要应用合理,防止滥用评估表,不仅是为了节省病人和护士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维持较高的专业声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使用量表的护理人员的责任。 %心理支持和疏导需要用好言语工具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治疗关系,如何开展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心理社会方面的评估,如何帮助病人调适与适应,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康复,这些都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心理护理所需要的工具和护理方法,在心理护理中,言语是最好用的工具。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最常用的方式,也是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心理支持是建立在护士 ? % 9 ? 实用护理杂志;""%年第!=卷第!期总第;!9期万方数据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0-04-29T09:37:07.96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作者:郭淑清孟庆艳 [导读] 郭淑清孟庆艳 四平市妇婴医院(吉林 1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3-0086-02 不孕症是指夫妻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曾受孕者。近年来,我国青年人结婚及生育年龄普遍后延,加之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性传播疾病等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使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加,不孕夫妇占育龄夫妇的10%~15%医学研究表明不孕原因女方占35%,男方占35%,夫妻双方都有占20%,其余10%为原因不明者。不孕症是一种心身疾病,病因除病理因素外,明显地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障碍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不孕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1995)中将不孕症的诊断年限确定为1年,并已逐渐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不孕不育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可造成个人痛苦、夫妻感情破裂。所以我们本着既治病:又治人的整体护 理观念.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和减轻了患者的精神痛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由于患者缺乏不孕、不育的相关知识以及性生活的基础知识,有些患者不懂又不好意思问,有些患者只是知道的模棱两可、似是而非,闹出了很多笑话,反而加重了心理负担。如患者张某,婚后半年未孕,即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检查发现该患者处女膜未破,尚是未婚状态,找来其丈夫仔细询问,方知他们同房的部位不对,经过耐心的解释指导,让他们回去三个月后传来喜讯,张某怀孕了。所以护士在患者入院、就诊初期,即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讲解,指导患者做好各项检查、试验应做的准备,教会患者基础体温的测定和预测排卵的方法,性交次数适当,避免过稀过频,以保证精子质量,掌握同房的最佳时机,增加受孕几率。 再则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常需暴露身体的隐蔽部位,使自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且各项治疗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我们在操作中均用屏风遮挡,减少暴露部位,操作时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多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痛苦的同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鼓励其爱人也到医院检查,查出病因,有针对性的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同时患者因为婚后长时间不生育,致使家庭成员对其有偏见,患者本人盼子心切,不了解病情或经济原因等诸多因素,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我们会根据其心理承受能力,让患者不同程度的了解病情,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患者耿某,婚后三年未孕,其婆婆对其冷嘲热讽,丈夫也对她日渐冷淡,耿某住院后,经常以泪洗面,护土们了解情况以后,就每天找她丈夫谈心,与她婆婆沟通,给他们讲解疾病的原因、过程、治愈的希望,介绍成功病例。经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教,婆婆的态度转变了,丈夫对她又象新婚时一样了,耿某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耿某出院后,仅两个月就怀孕了,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婆婆和丈夫都乐坏了。 对于治愈出院的患者,我们也会定时随访,告诉他们不要过于紧张,要学会放松。例如:患者刘某,在治愈出院半年后还未孕,夫妻二人非常紧张,到后期两人已经不能有正常的性生活了。护士知道后,给予细心劝导,让他们夫妻去外地旅游散心,暂时忘了孩子的事,放松的玩一玩,换一下心情,结果在回来一个月后,检查知道竟然在旅游途中怀孕了。从而得知,患者心理因素对受孕有很大影响。 通过我们给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知识,经常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使患者产生安全舒适感,并向她们介绍成功病历,鼓励其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等一系列措施,使我们的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心理护理在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 针对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不孕症患者心理特点、产生的不良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患者的身体上、思想上、家庭上对不孕症患者的原因进行论述。并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给予不孕症患者在医疗中、在生活中帮助和支持,缓解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有效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受孕率。 标签:不孕症患者;心理特点;护理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在当前社会中不孕症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孕症主要是指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的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不能怀孕的现象,不孕症患者往往会产生心烦、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影响了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与导致夫妻感情失和、家庭破裂,无论是对于患者本身还是患者家庭来说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1]。所以在对不孕症患者进行病症本身治疗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分析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对不孕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1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1.1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孕症患者会多表现依赖性强的特点,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失落、抑郁等不良的情绪。据调查分析显示,有近半数的不孕症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并且不孕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正常育龄段妇女明显要高。不孕症患者的烦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随着发病时间的加长而加重。特别是对于超过35岁的不孕症患者来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生育功能会逐渐衰弱和减退,相对来说,受孕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心理不良情绪严重。 1.2性生活影响夫妻感情满意度大多数的不孕症患者会认为不孕症对于夫妻双方之间的感情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继而导致夫妻感情不和谐、家庭破裂。一般表现在不孕症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对于夫妻生活的满意度会下降,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不畅,夫妻之间的性生活也不和谐[2]。而且,在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早期,夫妻双方会为了配合治疗加深关系,但如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和没有效果的话,夫妻关系会出现紧张、恶化。 2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原因分析 2.1传统观念的思想压力在传统观念中,生殖是延续家族血脉、传宗接代的”义务”,不孕症患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罪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会认为生育是女性的基本义务,对于出现有不孕不育的情况会造成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等家庭关系的紧张。尽管不孕是男女双方的责任,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眼光会对不孕家庭的女性带有偏见,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常规 ⒈热情接待病人,将病人安置于抢救室或重症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科)宣教。 ⒉及时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⒊急救护理措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视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吸氧(视病情调整用氧流量),心电监护,留置导尿,保暖,做好各种标本采集,协助相应检查,必要时行积极术前准备等 ⒋卧位与安全 ⑴根据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应及时吸出口鼻及气管内分泌物,予以氧气吸入。 ⑶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舌后缀。 ⑷高热、昏迷、谵妄、烦躁不安、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应加用护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⑸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置备用状态。 ⒌严密观察病情:专人护理,对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出血情况、SpO2、CVP、末梢循环及大小便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⒍遵医嘱给药,实行口头医嘱时,需复述无误方可使用。 ⒎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

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⒏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⒐视病情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满足机体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禁食病人可予以外周静脉营养。 ⒑基础护理 ⑴做好三短九洁、五到床头(三短:头发、胡须、指甲短;九洁:头发、眼、身、口、鼻、手足、会阴、肛门、皮肤清洁;五到床头:医、护、饭、药、水到病人床头)。 ⑵晨、晚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气管切开护理每日2次;注意眼的保护。 ⑶保持肢体功能,加强肢体被动活动或协助主动活动。 ⑷做好呼吸咳嗽训练,每2h协助病员翻身、拍背、指导作深呼吸,以助分泌物排出。 ⑸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⒒心理护理:及时巡视、关心病人,据情作好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信任、家属的配合和理解。 二、昏迷患者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T、P、R、BP)、瞳孔大小、对光反应。 ⒉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昏迷程度,发现变化立即报

怎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怎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护士要做到这点,必须对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生活习惯、病情变化、思想情绪等有所了解,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疏泄、劝导、解释、安慰、暗示、保证等手段,并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需要通过护患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要帮助患者解除躯体上的病痛,并克服各种心理上的障碍,促进其身心康复,这些职责决定了护患关系是一种有目的的治疗性关系,需要护理人员认真刻意、谨慎促成和建立。 2 注意语言的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在患者面前的语言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有时是难以估量的。一句好的语言、一句体贴入微的问候,可使患者得到极大安慰,可缩小护士与患者的距离,增强亲切感,护士的语言只要能充分表达患者的善良意愿与同情,只要能以文雅和善感人的语言给患者以鼓励、信任、安慰体贴和关怀,患者就愿意沟通。要求护士主动接触患者、关心患者疾病,同时满腔热忱地面对患者,将对患者的爱心同情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语言中,如面带微笑走进病房向患者说“早上好、感觉比昨天好些了吗?睡得好吗?”等。还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社会及家庭问题,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当然语言的内容要严谨,高尚、符合伦理道德原则。我们深知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良好的语言能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笔者曾给一位德国妇女输液,由于外国人与中国人的观念不同,当时患者比划着难以交流的动作,笔者马上请翻译把中国的就医流程告诉患者使其放心看病,最后患者微笑着并跷起大拇指接受了治疗。 3 让患者自己讲出更多的真实信息 无论在病房还是在门诊都可以直接面对各种心理状态不正常的患者,所以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判断患者的心理异常程度、特点和原因,有时患者会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但讲得不彻底,就不能顺利进行治疗。护患交流必须以真实的信息传达为前提,否则不可能有疗效。这就必须临床细致观察。 4 提高护士的自身修养 护理人员自己必须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以健康、愉快、稳定的情绪,正确的态度和观点,饱满的精力和耐心去影响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恢复健康的目的。要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水平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要热爱护理工作,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善于团结人,诚恳地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要正确地对待工作和学习,积极进取,要正确地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我认为以上四点是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具备的。心理护理不是单纯的安慰和劝导,而是

初产妇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初产妇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现在的初产妇多数是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她们大部分依赖性强,娇生惯养,在分娩过程中,几乎都产生恐惧、紧张、害怕等心理现象,此时加强心理护理,对产妇减轻分娩疼痛,促进产程,稳定心率、血压,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孕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方法 从产妇进入待产室由1名助产人员全程陪伴,另有1名有分娩经验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她们除完成护理工作外,还与助产士一起,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况及需求,根据产程进展的不同阶段及产妇不同的情况及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增加了产妇亲情感和信任感,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使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保持最佳心理及精神状态。 二、护理要点 1、产前沟通与指导 测产妇的体重、体温、脉搏、血压及实验室检查等一般情况。主动接近她们,介绍产房环境,使产妇很快适应陌生环境,减轻紧张情绪。通过电视录像让产妇了解分娩经过,介绍已分娩的产妇讲述经验及感受,使其对分娩有一个初步认识。 2、第一产程的心理护理 ⑴、了解产妇对分娩知识掌握的程度,并给予补充,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分娩知识宣教,对害怕疼痛,要求剖宫产的产妇,向其耐心解释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说明产生疼痛的生理基础,减轻疼痛的方法以及疼痛时产程的变化情况,让产妇知道只有疼痛才能带来希望,不断鼓励和

表扬产妇,使她们树立信心,产生有效宫缩;尽可能鼓励产妇多走动,使胎头下降,缩短产程。 ⑵、鼓励进食(以清淡而具有丰富营养的半流质饮食为宜), 以补充能量,对于不能进食又呕吐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能量。 ⑶、第一产程活跃期,产妇疼痛加重,恐惧不断增加,依赖性更强,这时应加强关心和支持,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60% ),根据产妇需要变换体位,握着她们的手或给她们按摩腰骶部,指导产妇做深呼吸,使其精神安定、放松,可采用指压合谷、三阴交穴位,既可达到镇痛效果,又可缩短产程。 ⑷、当宫口开大(8~9cm时), 由于某些原因使宫缩频率变慢,强度变弱,可给予产妇两侧乳房交替刺激(以食指及拇指旋转牵拉乳头), 宫缩时暂停刺激,待宫缩缓解后继续刺激,此方法能引起有效宫缩,使宫口迅速开全,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⑸、产程开始后,应每隔1~2h于宫缩间歇期听取胎心1次(正常值120~160次/min), 宫缩紧时每30min听取1次,每次听1min并记录,观察并记录子宫收缩持续时间、频率、强度及宫口扩张情况。宫口开全(10cm), 送入产房。 3、第二产程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缓解紧张和恐惧心理。指导产妇配合宫缩屏气用力,正确使用腹压(正确的屏气动作为仰卧,双腿屈曲,两手分别拉住产床旁的把手,当子宫收缩时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闭上嘴随子宫的收缩如排大便样向下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 宫缩乏力者可通过鼻黏膜点滴,合谷穴封闭或静脉点滴催产素予以调整。对采取的措施耐心解释,让产妇理解,对她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注意多进行情感交流,如微笑的表情,目光的接触及身体的姿势

护理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 1.护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②各种疾病的病人心 理行为变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心理表现。③研究心理护理方法和技术。④研究和应用评估理论和技术。⑤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2.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①心理学理论是现代护理的重要来源和 理论基础。②护理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丰富了和推动了护理实施。③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和对象。④护理心理学知识是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①相同点: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都属于现实 的感性认识形式,离开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②不同点: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现的需要。合理价值:①指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指出高级需要时人所特有的③认为需要产生和人类发展的水平有关。 个体需要的特点:①人的需要积极丰富②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某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并支配个体行为③低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会成为主导性需要。 5.意志的基本品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 6.意志的培养: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志向;②理想与具体实际工作想结合;③积极参加各 种实践活动;④培养健全的体魄;⑤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7.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①突破定式;②培养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③学会合作;④ 放松,形成良好的心态。 8.护士角色人格要素特质的主要内容;①忠于职守与爱心;②高度责任心与同情心;③ 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④较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⑤健全的社会适应性;⑥较适应的气质与性格类型。 9.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①护士应具有以积极情感为核心的心理品质②以良好职业 道德为核心的职业境界③适应护士角色的职业心理特质④护士的人格类型和行为特点:A护士的个体人格应该与护士的角色人格相匹配,B护士的行为特点应与护士的职业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