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接触性皮炎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

(一)定义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二)症状、体征

1.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在接触的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症、丘疱症,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患部常有灼痛感,搔抓后科将致病物带到远隔皮损部位,产生性质类似的病变。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

(三)护理要点

1.常规护理

(1)安静休息,减少刺激,避免精神紧张货兴奋。

(2)饮食方面,给予易消化,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之食品。禁食辛辣辛辣,茶,酒,咖啡等易兴奋食品。

2. 皮损护理避免各种外界刺激,瘙抓,烫洗等。皮炎处红肿或有少量丘疹而物破皮或溢液化脓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使患处保持干燥,并有止痒的功效。当炉甘石洗剂在皮肤上堆积时,必须用冷水冲掉后再上药。皮炎如大量渗液糜烂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浸泡或

湿敷。经湿敷后,皮肤可干燥,待皮肤干燥后可涂皮质激素类霜剂或其他安抚止痒剂。对水疱,大疱性质皮损可抽出浆液。

(四)健康指导

1.让患者了解自己可能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注意自我保健,出院后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

2.不要接触已确认的过敏或刺激物。

3.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让患者掌握自己的发病规律。复发后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轻视或延误治疗。

第二节湿疹护理

(一)定义

湿疹(eczema)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二)症状、体征

1.急性期表现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泡,常融合成片,境界

不清楚。在损害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自觉瘙痒较重,常因瘙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亚急性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

鳞屑及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疹患者皮肤肥厚,表面粗燥,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好发部位:

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

(三)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护士应帮助患者寻找并去除可能发病的原因。

(2)饮食一清淡,忌食辛辣,酒,鱼虾等诱发本病的食物。

(3)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宜过暖,衣服应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4)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关心患者,耐心关心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和患者提出的问题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用药护理

(1)对服用抗组胺药物患者,可能发生头晕等副作用,应注意患者的安全,严防下床活动时摔伤。

(2)慎服安眠药,以防引起过敏反应。

(3)护理人员应根据皮损情况协助医生选择适当的药物浓度,剂型很正确的用药方法,掌握外用药物疗法护理的注意事项。

(四)健康指导

1.让患者了解自己可能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注意自我保健,出院后合理安排生活和工

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

2.避免高致敏性食物和辛辣食物。

3.直到患者出院后按医嘱继续坚持内服药和外用药治疗。

4.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洗澡,过度瘙抓:避免接触一切可疑致敏因素,如化妆品,

寒冷等。

5.。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轻视或延误治疗。

第三节药疹护理

(一)定义

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甚至通过破损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性皮炎,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二)症状,体征

1.国定型药疹常有解热镇痛类,磺胺类或巴比妥类等药物引起。皮疹为圆形或类圆形的

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或大疱,黏膜褶皱处易糜烂,渗出,甚至继发感染而出现溃疡,产生痛感。

2.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狂犬病疫苗),呋喃唑酮,青霉素

等引起。临床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可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

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疹,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日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伴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多有明显瘙痒,末梢血白细胞可升高,一过性肝功能异常。

4.湿疹型药疹皮疹为大小不等红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

有糜烂,渗出,脱屑等。全身症状较轻,病程相对较长。

5.紫癜型药疹轻者双侧小腿出现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可略微隆起,压之

不褪色。有时可伴发风团或中心发生小水疱或血疱。重者四肢躯干均可累及,可伴有关节肿痛,腹痛,血尿,便血等,甚至有黏膜出血,贫血等。

6.多形红斑型药疹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境界清楚,中

心呈紫红色,虹膜现象阳性,常伴有水疱。多对称分布与四肢伸侧,躯干,伴有瘙痒,常累及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可伴疼痛。皮疹可泛发全身,在红斑,丘疹,水疱的基础上出现大疱,糜烂及渗出,尤其在口腔,眼部,肛门,外生殖器等腔口部位出现红斑,糜烂,疼痛剧烈。可伴感染,外周血白细胞可升高,肝肾功能损害及继发感染等,为重型药疹之一,病情凶险可导致死亡。

7.大疱性表皮松懈性药疹皮损为弥漫性型紫红或暗红色斑片,迅速波及全身。燥红斑处

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或大疱,尼氏征阳性,稍受外力即成糜烂面,可形成大面积的表皮坏死松懈,可伴大面积的糜烂及大量渗出,似浅表的二度烫伤,触痛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伴高热,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口腔,颊黏膜,眼结膜,呼吸道,胃肠道黏膜也可糜烂,溃疡。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混乱,内脏出血,蛋白质甚至氨质血症等而死亡。

8.剥夺性皮炎型药疹为重型药疹之一。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部则呈

手套或袜套状剥脱,。头发,趾(指)甲可脱落(病愈可再生)。口唇和口腔黏膜红肿,或出现水疱,糜烂,疼痛而影响进食。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分泌物增多,重时可发生角膜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常肿大,可伴有支气管肺炎,药物性肝炎,外周血白细胞可显著增高或降低,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

(三)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多喝开水及输液可加速过敏药物的排泄。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能量清淡饮食。

(3)做一切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

(4)注意口腔卫生。

2.观察重点

(1)由于药疹及激素等均可致消化黏膜损害,出血,因此应察看患者排便次数是否正常,有无胃肠道症状,定期做粪便隐血试验。

(2)观察体温变化,注意是否有呼吸道黏膜脱落所致呼吸道阻塞。

(3)观察使用激素后有无血压升高,头痛等不适症状。注意心率,有无心肌受损。

(4)观察皮疹有无好转或加重,治疗中有无病情反跳及再次过敏,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四)健康指导

1.不要接触已确认致敏的药物,每次看病时应告诉医生勿用该药。

2.重症药疹患者出院后要继续服药,必要时到医院复诊,不私自用药。

3.饮食方面,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第五节神经性皮炎护理

㈠定义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以陈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炎。

㈡症状、体征

1.局限型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皮损初为成群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

或多角形,渐融合形成境界清楚的损害,呈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淡红、褐黄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或有不易刮除的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好发于小腿、腕、踝、颈后侧、肘部、腰骶、眼睑、外耳、会阴等部位。患者自觉阵发性剧烈瘙痒,夜间加重,甚至可以影响工作、睡眠。

2.散播型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㈢护理要点

1.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心情是否愉快及睡眠情况。

2.避免局部刺激,不能用热水洗澡,不要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避免搔抓及摩擦,夜间睡觉时戴手套。

3.禁食使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食物,如辣椒、海产品、酒等。

4.对服用抗组胺及镇静、安眠药物的患者,可能发生嗜睡、头晕等副作用,应注意安全。5.注意观察外用药物副作用,尤其皮质类固醇

㈣健康指导

1.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减少情绪紧张和情绪波动。适量参加各项活动,保持

心情舒畅。

2.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改变一痒就抓的不良习惯,可以用轻轻拍打局部的方法减轻瘙痒。

3.避免刺激性食物,防止诱发或加重病情。

4.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让患者掌握自己的发病规律,采取防止复发措施。

5.按医嘱出院后继续用药。

第六节银屑病护理

㈠定义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

㈡症状、体征

临床上分为寻常型,但寻常型占99%以上。

1.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临床上多见,皮损初为绿豆大小红色斑丘疹,渐融合成斑片,表面有厚层鳞屑,刮除可出现成层鳞屑,刮去鳞屑又可见淡红色发

光半透明薄膜,再轻刮去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呈露珠状,皮损好发于头发、四肢

伸侧,尤其在肘膝伸侧及腰骶部,皮疹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钱币状、蛎壳状、

花瓣状、疣状等。

2.脓包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前着发病急,伴有高热及全身不适,皮损表现为无菌型小胧疱,全身均发疹,预后差。

3.关节型银屑病除有皮肤损害外,常伴有关节症状。

4.红皮病型银屑病全身皮肤迅速出现弥漫性潮红浸润,表面有大量麸皮样鳞屑。

㈢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⑴帮助患者认识和掌握本病有关知识,寻找病因,并予以免除。

⑵生活要规律,劳役结合,坚持适度体育锻炼,预防感冒发热,免受潮湿及精神。

⑶适当增加营养,少食高脂肪食品,忌食鱼虾,酒及辛辣食品。

⑷患者勤减指甲,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⑸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对本病有正确认识,学会自我调节。明确不良心理对本病的影响,做到心情愉快,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助于银屑病的治疗。

2.分型护理。

3.寻常型银屑病的护理

⑴床铺应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床单。

⑵患处避免搔抓,密切观察免疫制剂的毒副反应。出现脱发、肝功受损、白细胞减少等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⑶本型患者不宜口服激素治疗。

4.红皮肤病型的护理

⑴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清洁床铺,更换内衣。

⑵预防皮肤感染,严格的床边隔离,应用无菌床单。

⑶由于大量服用激素,患者抵抗力降低,易引起肺部及口腔黏膜感染,因此病室要经常消毒,注意保暖,做好口腔口腔。

5.脓疱型的护理

⑴患者在皮损泛发和高热之后有脓痂剥脱,因此,应及时更换床单,最好住单人间病发。

⑵需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㈣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不要有病乱投医,对不了解得药物不要轻易使用。

2.不要接触已确认的过敏性食物和药物。

3.避免皮肤外伤及细菌病毒感染。

4.按医嘱坚持出院后巩固治疗,不要过早停药。有条件者坚持每日温水浴一次。

5.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要规律,不要过度劳累和紧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带状疱疹护理

(一)定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二)症状,体征

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疹前往往有发热、倦怠、食不振等前驱症状,经1-3天后,患处皮肤潮红,进而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内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皮疹沿皮神经分布,单侧发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肋间神经、颈部神经、三叉神经及腰骶神经支配区,如颜面、颈、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阴部粘膜、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于发疹前或伴随发疹出现。疼痛沿受累神经去配区域放射。老年患者常于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病程约需1-2周,愈后可后遗暂时性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水疱破溃破形成糜烂或继发感染。少数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的有:

1、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仅出现红斑、丘疹、不发生典型水泡。

2、大疱型带状疱疹,可形成豌豆至樱桃大的水疱。

3、出血性带状疱疹,疱内容为血性。

4、坏疽型带状疱疹,皮疹中心发生坏疽,结成黑色痂不易剥离,愈后遗留疤痕。

5、播散型带状疱疹,在恶性肿瘤或年老弱的患者,在局部发疹数日内,全身出现类似水痘样发疹,常伴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性严重,可致死亡。

(1)眼带状疱疹

眼带状疱疹为散发,以9-11月分发口香糖多见。临床所见眼带状疱疹伴有同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受累,可见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疱及痂皮,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后因疤痕形成失明。严重者可发生全眼球炎、脑炎、甚至死亡。

(2)耳带状疱疹

又称Remsay-Hunt综合症,是由于VZV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临床特点为耳部急剧疼痛和同侧面瘫,间伴重听、眩晕等。可伴有发热、局部淋巴结肿胀和肋腺炎。

(3)带状疱疹性脑膜炎

系病毒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逆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大多见于颅神经颈、或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患者。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它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它小脑症状等。

(4)内脏带状疱疹

病毒由脊髓后根侵及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胃肠或泌尿症状,当侵犯胸膜、腹膜时,则发生刺激症状甚或出现积液。

(三)护理要点

(一)常规护理

1.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2.积极治疗疱疹,防止破损、溃烂发生。

3.局部如有破损应及时换药、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二)疼痛护理

1.同情安慰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

2.分散注意力,年老病人让其家属陪伴。

3.穿宽大衣裤,防止衣服过小摩擦患处增加疼痛。气温高时可暴露患处,免去衣服摩擦。

4.协助病人采取保护性体位以减轻疼痛。

5.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及营养神经药。

(三)眼部护理(主要针对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病人)

1.眼部分泌物多时可外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如有角膜溃疡禁用冲洗,可用棉签擦除分泌物每日2-3次,防止眼睑粘连。

2.角膜、结膜受累时,注意做好眼部护理,嘱病人不宜终日紧闭双眼,应活动眼球,并交替抗生素眼药水和抗病毒眼药水滴眼,每2小时1次。

3.洗脸毛巾要保持清洁,勿让污水溅入眼内。

4.角膜疱疹有破溃,要防止眼球受压,滴药时动作轻柔。

(四)健康指导

1.告知患者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经治愈后不再复发,解除其后顾之忧,积极配合治疗。

3.介绍治疗的效果及皮肤不会出现永久性疤痕。

4.告知患者避免接触儿童或未出过水痘或带状疱疹的人群。

接触性皮炎-病例书写规范

患者自诉于一月前在户外劳动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疹、瘙痒,皮疹呈呈阵发性剧痒、因痒 进行瘙抓、出现皮肤溃破;以双手背、前臂、颈部显著;夜间瘙痒加重;同时伴有皮疹、乏力; 但是无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慌、心悸,无尿频尿急及血尿。曾经到当地卫生室就 诊(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11月07日10:30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接触性皮炎”收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显著变化。 周身片状皮疹,高出皮肤,疹发红,点状密集皮疹,周身发痒。 患处成片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顶部可见水泡。。。大片渗液及糜烂。 皮肤湿疹,以四肢为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瘙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苔黄腻,脉陈弦细数。 患者自诉于一月前在户外劳动中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点片状密集皮疹,高出皮肤,疹发红充血,皮疹呈呈阵发性剧痒、因痒进行瘙抓、出现皮肤溃破;以双手背、前臂显著;夜间瘙痒加重, 睡眠困难。同时伴有乏力,但是无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慌、心悸,无尿频尿急及 血尿。曾经到当地卫生室就诊(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病程 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差,二便正常,体重无显著变化。 周身片状皮疹,高出皮肤,疹发红,点状密集皮疹,周身发痒。 患处成片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顶部可见水泡。。。大片渗液及糜烂。 皮肤湿疹,以四肢为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瘙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苔黄腻,脉陈弦细数。 虫咬症:典型皮损为风团样丘疹,顶端有小疱,多无全身症状。 药疹:有明确的服药吏,有一定的潜伏期,皮损突然发生,除固定型药疹外,多对称分布。 疥疮:有接触传染史、好发部位及典型皮损,若能查到疥螨即可确诊。 入院记录 姓名:李祖恩民族:哈尼族 性别:男性工作单位:无 年龄:53岁入院日期:2013年11月07日10:30 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3年11月07日15:30 职业:农民病史提供者:患者本人 籍贯:云南墨江家庭住址:墨江县雅邑镇雅邑村拉东组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些外界物质,而在皮肤或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前均有明确的接触某种物质的病史,皮损边界清楚,表现为潮红、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大多为单一形态,自觉灼热瘙痒,甚至灼痛为临床特征。祛除病因后可自行痊愈。按发病机理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其中以后者为主。尿布皮炎、漆性皮炎、化妆品皮炎是常见的几种特殊的接触性皮炎。 在中医文献中一般根据接触物质的不同及其引起的症状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因漆刺激引起者,称为“漆疮”;接触马桶引起者,称为“马桶癣”;因贴膏药引起者,称“膏药风”等。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同一种物质,禀赋不耐者接触后发病,体质强盛者则并不发病。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 引起本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刺激反应:由于接触物对皮肤具有直接刺激作用,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反应,无潜伏期。其严重程度与接触方式有关,与接触物的化学物质、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成正比,可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皮炎,如接触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 2、接触性致敏反应:属于典型的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此类致敏物质对多数人无不良反应,而仅使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发病,初次接触时并不起反应,一般须经4~20天潜伏期,再接触同类物质后,可于几小时至1~2天内在接触部位或邻近部位发生皮炎。 能引起接触致敏的物质很多,常见的有: (1)动物性:皮革,毛类,羽绒制品,昆虫毒毛及分泌物等。 (2)植物性:如生漆、荨麻、无花果、银杏、芒果等。 (3)化学性:如香水,染发剂等化妆品;清凉油、红花油、磺胺粉等外用药;敌敌畏、 六六六等农药;机油、橡胶、塑料化纤制品、洗涤剂等化工原料及其产品;铬盐及汞剂等重金属盐类。另外,焦油类、氯丙嗪、香料等,经过一定时间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以后,可引起光毒性或光敏性接触性皮炎。 有些因素也可影响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如年龄、性别、受损部位、皮肤的状况、季节等,都应加以注意。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禀赋不耐,皮肤腠理不密,接触某些致敏物质,使毒邪侵入肌肤,蕴结化热,邪热与气血相搏而发病。或病久不愈,耗伤阴液,血虚则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 1、热毒湿蕴先天禀赋不耐,外加接触生漆、膏药、化妆品、塑料、皮革等致敏品, 漆毒、膏药毒为阳邪,郁积肌表易生湿化热化火,热毒湿蕴而引起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糜烂、瘙痒。 2、血虚风燥局部皮肤长期反复接触致敏物质,或病久不愈,损伤阴液气血,血虚 则生风生燥致肌肤失养,引起皮肤干燥、粗糙、增厚、脱屑、苔藓样变。 总之,本病是禀赋不耐为本,加之接触异物,风、湿、热、毒邪入侵肌肤所致。 【临床表现】 1、接触史发病前有明确的接触史。 2、皮损的形态皮损的形态、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的种类、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等。

接触性皮炎护理

接触性皮炎护理 (一)定义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由于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二)症状、体征 1.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在接触的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症、丘疱症,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患部常有灼痛感,搔抓后科将致病物带到远隔皮损部位,产生性质类似的病变。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 (三)护理要点 1.常规护理 (1)安静休息,减少刺激,避免精神紧张货兴奋。 (2)饮食方面,给予易消化,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之食品。禁食辛辣辛辣,茶,酒,咖啡等易兴奋食品。 2. 皮损护理避免各种外界刺激,瘙抓,烫洗等。皮炎处红肿或有少量丘疹而物破皮或溢液化脓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使患处保持干燥,并有止痒的功效。当炉甘石洗剂在皮肤上堆积时,必须用冷水冲掉后再上药。皮炎如大量渗液糜烂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1:5000)浸泡或 湿敷。经湿敷后,皮肤可干燥,待皮肤干燥后可涂皮质激素类霜剂或其他安抚止痒剂。对水疱,大疱性质皮损可抽出浆液。 (四)健康指导 1.让患者了解自己可能的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注意自我保健,出院后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 2.不要接触已确认的过敏或刺激物。 3.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让患者掌握自己的发病规律。复发后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轻视或延误治疗。 第二节湿疹护理 (一)定义 湿疹(eczema)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 (二)症状、体征 1.急性期表现有针头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有小水泡,常融合成片,境界 不清楚。在损害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皮疹分布对称,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自觉瘙痒较重,常因瘙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亚急性湿疹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疹呈暗红色,可有少许 鳞屑及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疹患者皮肤肥厚,表面粗燥,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好发部位: 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

探索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医学论文]

近年来,接触性皮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急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共同表现有红斑、渗夜、水泡等。临床特点突然起病,接触部位皮肤开始发生红斑、肿胀、自觉灼热、瘙痒,境界清楚,随后出现丘疹或小水泡,破后糜烂、渗夜、经治疗后干燥结痂。我院采用内服抗组胺药物和常规治疗联合中药外冷敷及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接触性皮炎取得较好疗效。 1资料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xxxx9年1月~12月期间,共收治接触性皮炎816例,治疗组408例,男92例,女316例,发病年龄最小1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8.2岁,对照组408例,男92例,女316例,发病年龄最小1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42天。全部患者都符合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变化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1.2临床表现 1.2.1皮损特点:轻型: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鳞屑及轻度肿胀、境界清;重型:在轻型基础上,出现多数丘疹、水泡、大疱、可有潮红、水肿、糜烂、渗夜和结痂,少数出现坏死。 皮损均境界清楚。 1.2.2皮损发生部位:头面部135例、颈部20例、躯干83例、背部6例。 1.2.3自觉症状:816例病人皮损处均有轻重不同的瘙痒及灼热感。 2方法 2.1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抗组织胺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运用中药(我院自制)外冷湿敷及口服中药汤剂的方法治疗。 2.1.1内用药物治疗所有入选患者均内服抗组胺药,并视病情轻重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同时予中药汤剂口服。中药汤剂成分:龙胆草10g,黄芩10g,生地30g,茅根3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车前子15g,泽泻15g,车前草30g,茵陈15g,每日一付,日两次水煎服。 2.1.2维生素C丸1.0每日3次口服。 2.1.3葡萄糖酸钙每日20ml静脉推注。 2.1.4皮质类固醇素静滴或口服,剂量相当于强的松每日20~35毫克。疗程3~5天,一般不需逐渐减量。 2.1.5严重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 2.1.6硫代硫酸钠每日0.64静滴 2.1.7局部中药湿敷。 2.1.7.1中药湿敷溶液的成分侧柏叶xxxxg,紫草300g,苦参600g,白藓皮300g,黄柏300g,黄芩300g,银花150g,生甘草150g,野菊花300g,地肤子150g。 2.1.7.2制备工艺包括:①将各味中药饮片置5000ml纯化水中加热提取。②待提取液熬剩至3000ml时,停止加热,放冷后,用两层纱布过滤。③上述中药饮片再添加5000ml纯化水加热提取。④待提取液熬剩至3000ml时,停止加热,放冷,两层纱布过滤。⑤合并滤液,加热浓缩成5000ml 2.1.7.3中药冷湿敷的方法把我院自制的中药湿敷液冷藏,湿敷时取出加1/3蒸留水,用消毒纱布5~6层浸透该中药溶液后,稍拧挤干至不滴水为度,即可敷贴于患部并轻压使之与创面密切接触。每日湿敷2次,每次20~30分钟 2.1.7.4中药冷湿敷的护理注意事项包括:①每次湿敷皮损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防药物过量吸收中毒;②冬季不宜大面积冷湿敷;③湿敷的敷料一定要与皮肤密切接触,尤其皮肤皱折之处。④湿敷面部时要用含脂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药液进入耳道,并露出口、眼、鼻孔等部位;⑤湿敷时床上须铺塑料布或橡胶布,并须加被架以免药液弄湿被褥。 2.2疗效判定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xxxx2年1月第1版制定。痊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为临床症状减少60%以上,好转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30%~59%,无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30%以下,痊愈+显效为有效率。

金属所致系统性接触性皮炎81例临床分析

金属所致系统性接触性皮炎81例临床分析 杨卫兵,李欣,张栋,李丽君(解放军第181医院皮肤科,广西桂林 541002)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ystemic contact dermatiits, SCD)是指在个体已致敏状况下,通过口服、皮肤穿透或吸入抗原(半抗原)进入机体达到皮肤,从而引起皮肤所发生的炎症性疾病[1]。引起SCD的病因很多[1-3],包括药物、调味品、金属、染发剂等。本科收集了皮肤性病门诊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资料完整的SCD病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参照文献[1]:在既往接触区域皮肤出现皮炎复发,并在既往未受影响的皮肤区域出现皮疹,皮肤斑贴试验或口服激发试验阳性。为了细化诊断标准,我们进行了以下相应修改。临床表现应同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3个月以上的慢性复发病程;②金属直接接触部位有皮疹表现;③远隔部位(非金属直接接触部位)同时出现2处以上皮疹。变应原检查应满足以下要求:皮肤金属斑贴试验或生物共振仪(百康)变应原检测阳性。金属斑贴试验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但可供检测变应原种类少,因此,对部分临床表现典型,而金属斑贴试验结果阴性的患者,我们进行了生物共振仪(百康)变应原检测。生物共振仪应用生物物理学的原理检测变应原所产生的共振波,该方法检测范围广,但对其结果目前存在争议,因此为了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对于生物共振仪检测的患者,如果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金属接触部位有皮疹表现)不符合,或其结果与斑贴试验不符合,则予以剔除。 1.2病历一般资料 收集了本院皮肤性病门诊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资料完整的病例。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共81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49例。年龄13~76岁(平均23.2岁)。病程为3个月至11年(平均2.8年)。首诊者18例,其他63例均在我院或其他医院诊断为“湿疹”(33例)、“泛发性神经性皮炎”(17例)、“日光性皮炎”(7例)、“过敏性皮炎”(6例)等。 2结果2.1主要临床表现 本组8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种类型:泛发性斑丘疹水疱型(65例)、屈侧皮炎型(16例),均伴有明显的瘙痒。73例(90.12%)皮疹表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炎热季节发生,寒冷季节好转或消退);另有8例(9.88%)表现为全年发病。此外71例(87.65%)患者具有脐周皮疹,另外10例(12.35%)患者在其他金属饰品接触部位(如手腕为手表接触部位、耳垂为金属耳环接触部位)均有皮疹表现。 65例泛发性斑丘疹水疱型的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外露部、眼睑、耳垂及耳后、颈部、腹部(尤其为脐周)、背部等部位,皮疹以基本对称性的斑丘疹和小水疱为特点,多数患者由于长期摩擦刺激,皮损呈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其中58例(89.23%)有脐周皮疹;62例(95.38%)患者皮疹表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另有3例(4.62%)为全年发病。 16例屈侧皮炎型的皮疹主要对称性地分布于肘、膝屈侧,表现为红斑、丘疹和水疱,过度刺激的情况下可有渗出性改变。本型患者13例伴有脐周皮肤损害(占81.25%);11例(68.75%)皮疹表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例(31.25%)全年发病。 2.2变应原检测结果 金属变应原分布为:镍28例(34.57%)、铝19例(23.45%)、铬17例(21.00%)、汞15例(18.52%)、钴14例(17.28%)、钯9例(11.11%)、镉7例(8.64%)、铅5例(6.17%)、铜2例(2.47%)。部分患者存在2种以上变应原。 2.3治疗及随访 所有患者均嘱严格避免接触外界金属(如钥匙、皮带、钮扣等);此外,对于全年均发病的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口服吸收金属(主要来源为金属餐具)。 药物治疗方面,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口服氯雷他定片,部分皮损范围较大者给予奴夫卡因大静封或短期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皮损肥厚苔藓样变明显者,予以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封

湿疹与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护理

湿疹与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湿疹接触性皮炎护理 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很复杂,常是多方面的。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种。接触性皮炎因多次反复接触刺激性物质导致皮肤黏膜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炎症性反应,在临床上与湿疹十分相似。其病因是引起湿疹的外在因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相同,不做赘述。 1 临床表现 虽然湿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但其护理评估主要是: 评估皮疹程度确定皮疹的位置及分布情况:四肢或躯干、暴露或遮盖部位、广泛性或局限性、对称性或单侧性、分隔性或融合性。评估皮疹是否为原发皮疹或继发皮疹。皮疹是否有感染:①局部感染:如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渗液、有脓性分泌物等。②全身感染:体温过高、白细胞升高。评估皮疹是否疼痛及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问、持续时间等因素:疼痛是在手、手指、足趾、足跟及关节等处,产生皲裂而致皮损部位有疼痛感。活动时加剧。 2 辅助检查

2.1组织病理湿疹与接触性皮炎的病理表现相同:表皮显示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乃至海绵形成,棘层内及角层下水疱,疱内含少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崩解的表皮细胞。 2.2皮肤专科检查皮损分布的部位评估;皮损的面积评估;皮损的外观形态评估;皮损发生的时间及周期评估等。 2.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增高等。 3 护理措施 3.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不受损伤和感染是护理成败的关键。严格按医嘱用药,详细交待防护措施,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抓、烫、肥皂擦洗等,以减少创伤、出血。保持床单干燥、柔软、平整、无皱褶,随时清除床上的皮痂、皮屑和药痂,以保持床单的干净,减少刺激。换药时,尽量避免使用胶布,以免加重或引起新的皮损,嘱患者穿宽松棉质衣服,经常更换,防止皮肤感染。为患者作冷湿敷治疗时注意保暖。口唇干裂时予以液状石蜡油或红霉素软膏,眼睑周围如有分泌物或药痂,可用盐水棉签轻轻擦洗。保护局部避免搔抓,不用碱性强的肥皂及热水烫洗,保持局部清洁,以免感染。内衣裤、鞋袜应宽大、透气、清洁、柔软,不用毛、丝、人造纤维等物品。 3.2减轻瘙痒的护理 3.2.1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的环境:室温维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40%以上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夏季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 3.2.2洗澡不宜过勤,尤其是北方城市;洗浴后一定要涂抹护肤

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有什么不同

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有什么不同 身上长出红斑就是患有接触性皮炎,这样的说法对吗?患有接触性皮炎的人身上会长出红斑,患有荨麻疹的人身上也会长出红斑。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你知道吗?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有什么不同,以及患有接触性皮炎和荨麻疹的人该怎么办。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赤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 2.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

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避之有时。使生活规律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患寒冷性荨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3.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 4.积极治疗原有疾病。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就有:寄生虫感染像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像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癣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 5.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

接触性皮炎 病例书写规范

入院记录 姓名:李祖恩民族:哈尼族 性别:男性工作单位:无 年龄:53岁入院日期:2013年11月07日10:30 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3年11月07日15:30 职业:农民病史提供者:患者本人 籍贯:云南墨江家庭住址:墨江县雅邑镇雅邑村拉东组 主诉:全身瘙痒伴皮疹、乏力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半月前在野外劳动接触有机磷农药后夜间开始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呈阵发性剧痒、因痒进行瘙抓、出现皮肤溃破、疼痛;以双手背、前臂、颈部显著;早晨及夜间稍有减轻,白天瘙痒及疼痛加重;同时伴有皮疹、乏力;但是无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慌、心悸,无尿频尿急及血尿。曾经到当地卫生室就诊(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11月07日10:30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接触性皮炎”收入院。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显著变化。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有药物接触史、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当地,无外地长久居留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烟酒、吸毒嗜好,无冶游史。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体温:36.5℃脉搏:6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70mmHg 一般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病容,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步入病房,对答如流。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发育正常,眼睑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分泌物,咽不红,咽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双肺触觉语颤对称均等,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点内0.5cm处,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6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胆囊点无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块,肝胆脾未触及肿大,肝浊音界正常存在,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分。双肾区无隆起,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未扪及包块。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无畸形,无压痛、叩击痛。四肢关节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全身可见皮疹,呈片状分布,并可见抓痕,以双手背、前臂、颈部显著,皮肤部分溃破,轻度红肿。无出血及伤口。 辅助检查:暂缺。

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

PICC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危险因素 PICC 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成功留置并尽可能延长保留时间是每一位接受PICC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愿望。然而,PICC 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可发生相关并发症而影响导管正常留置及使用。PICC 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发生接触性皮炎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点为皮肤接触敷贴部位发生边缘鲜明的损害,轻者为水肿性红斑,较重者有丘疹、小水疱甚至大水疱,更严重者可有表皮松解甚至坏死[1],少数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须拔除导管。使用3M 敷贴接触性皮炎发生率为5.39%~19.00%[1],其他敷贴接触性皮炎发生率未见相关报道。目前,PICC 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皮炎的研究更多关注于透明敷贴的应用和发生后的处理,有关接触性皮炎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且均为描述性研究,其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为了减少PICC 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有必要了解其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本研究对PICC 留置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探讨PICC 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本研究仅选取了1 所三级甲等医院244 例PICC 置管患者、观察时间为90 d,: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静脉导管护理门诊2016 年6— 8 月PICC 置管患者。纳入标准:(1)首次留置PICC;(2)18 周岁以上;(3)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积极配合;(4)由PICC专职护士在超声引导下采取改良塞丁格技术于患者肘上部位置管;(5)患者在我院由经统一培训的注册护士进行导管维护。排除标准:(1)患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2)患精神及心理疾病;(3)酒精、碘伏及粘胶类敷料过敏。退出标准:PICC留置时间<3个月。250 例患者参与研究,其中有6 例患者因导管留置时间少于90 d 按退出处理,最终244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白血病8例,鼻咽癌4例,肠癌66例,胆囊癌4例,肺癌13例,宫颈癌5例,骨髓瘤3例,淋巴瘤13例,卵巢癌5例,前列腺癌3例,乳腺癌14例,食管癌18例,胃癌67例,胰腺癌10例,其他肿瘤11例。未能将季节因素纳入分析,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采用“PICC 置管后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性皮炎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调查表

-接触性皮炎护理常规

接触性皮炎护理常规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性物质,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的炎症反应。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1一般资料致敏物质接触史、生活、工作、环境及饮食。 1.2既往史有无过敏性疾病。 1.3药物过敏史。 2.症状和体征 2.1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较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 2.2亚急性接触性皮炎由于接触物的刺激性较弱,浓度较低,接触时间较长,皮损可呈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 2.3慢性接触性皮炎长期反复接触致敏物质可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表现为轻度增厚,苔藓样变。 3.心理社会反应: 3.1接触性皮炎患者起病急,皮损多在暴露部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故患者有焦虑等表现,应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评估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拟采取治疗方案和愈后的认知程度。 3.2亲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支持力度。 【护理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破溃有关 2.瘙痒与皮肤的炎症发硬有关

3.知识缺乏与不了解接触我及致敏物,缺乏对本病知识的了解有关 【护理措施】 1.避免接触易过敏的物质,避免热水、肥皂、搔抓等刺激,保持局部皮损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遵医嘱局部外用给药。 2.分散转移注意力,减轻瘙痒不适,必要时给予镇静止痒药。 3.评估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指导正确护理局部皮损。【健康指导】 1.尽可能避免接触易致敏刺激物,必要是,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手套、穿防护服、戴口罩或外涂防晒霜。 2.介绍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化妆品、染发剂、洗涤剂、防腐剂、化工原料、动物皮毛、生漆等。 3.查明接触过敏后,避免再次接触致敏原及其结构类似物。 4.接触不论何种物质发生过敏后,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尽快就医。 【护理评价】 1.疼痛是否缓解,瘙痒是否控制。 2.患者夜晚是否能安静入睡。 3.是否发生皮肤感染,或发生是否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

接触性皮炎教案及讲稿英文contact dermatitis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讲稿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皮肤性病学年级2013级七年制授课专业皮肤性病学 教师赵恒光职称讲师授课方式大课示教学时 1 题目章节《Contact Dermatitis》 教材名称《Dermatovenereology》作者Liu Tong 出版社Dean’s offic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November 2004 版次First 教 学目的要求1.The definition of Contact Dermatitis. 2.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ntact Dermatitisa. 3.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ntact Dermatitis. 教学难点1.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ntact Dermatitis. 2.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ontact Dermatitis. 3. The treatment of Contact Dermatitis. 教学重点1.The definition ofContact Dermatitis. 2.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some special sorts of Contact Dermatitis. 外语 要求 熟练 教学 方法 手段 多媒体讲述、图谱展示、临床病例分析 参考资料1.《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等主编,2015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Anderws Diseases of skin》(第十版英文影印版)Richard.B.O等主编,科学出版社 教研 室意 见教学组长:教研室主任:

415接触性皮炎临床路径

接触性皮炎临床路径 (2016版) 一、接触性皮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接触性皮炎(ICD-10:L25.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5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1):8-10)。 1.发病前有明确接触史。 2.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急性或慢性皮炎改变,除 去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皮损很快消退。 3.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最可靠的方法,标准筛 查系列变应原可为临床寻找可疑致敏原提供参考。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5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48(1):8-10)。 1.一般治疗:去除可疑致敏物,避免局部刺激。 2.外用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氧化锌油、炉甘石洗剂、

3%硼酸溶液等。 3.系统治疗: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采用系统治疗。如果累及面积较大、和/或局部糜烂渗出明显、和/或出现全身系统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生素、甘草酸苷、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钙等。 4. 斑贴试验:寻找可疑接触致敏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25.900接触性皮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斑贴试验 (2)组织病理学检查 (3)细菌培养加药敏

胶原修复贴致接触性皮炎一例

胶原修复贴致接触性皮炎一例 发表时间:2015-10-28T11:04:33.6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作者:薛令合雷旭光常军明[导读]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 264200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为典型的IV型变态反应。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 264200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0岁,因面部痘痕、毛孔粗大7年,于2014年7月22日来我院皮肤医疗美容科门诊行激光修复治疗。治疗后面部轻度红肿,为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及促进皮肤修复,给予外敷胶原修复贴(北京世纪伟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京药监械(准)字2011第2640551号,产品批号F2002F0212)并冷敷。既往使用过无纺布补水面膜,未使用过类似修复贴,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使用半小时后揭下胶原修复贴,面部肿胀好转,无红斑、丘疹。次日再次使用胶原修复贴1小时后面颊、颌部出现散在约黄豆至1分钱币大小片状鲜红色斑片、丘疹,部分表面密集分布约针尖至米粒大小水疱,破壁薄,疱液清,无破溃、渗出(如图);临床诊断为胶原修复贴致接触性皮 炎。处理:给予温水洁面后蓝科肤宁冷敷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口服西替利嗪10mg每天一次;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每天两次;停用胶原修复贴。3天后水疱干涸、结痂,痛痒基本消失;3周后皮疹完全消褪;1月后直接行激光治疗,直接冷敷,未用胶原修复贴,未出现不适反应。 2.讨论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之一。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病因分为原发性刺激物和接触性致敏物,诱因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3大类,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为致敏物,在高浓度时则为刺激物或毒物。 过敏体质者多发[1]。临床主要表现为在接触部位出现皮疹,边界清晰,轻症者水肿性红斑、丘疹,严重者可出现水疱、大疱甚或表皮松解坏死。本病有自限性,去除接触物后经积极处理,一般 1~2周可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如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理为典型的IV型变态反应。接触物为致敏因子,本身并无刺激性或毒性,致敏因子一般为小分子半抗原,如磺胺、青霉素等药物或油漆、染料、塑料、农药等,病变多局限于接触部位。有报道外敷中成药物或佩戴饰品可引起接触皮炎[2,3],但胶原修复贴引起接触性皮炎临床非常少见。胶原修复贴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原液(活性胶原蛋白)和无纺布,其使用范围主要为皮肤过敏、激光、光子术后修复的辅助治疗。因胶原修复贴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原液及无纺布,该患者既往外敷无纺布类补水面膜,未出现过敏反应,患者虽不能明确接触过其他成分,目前考虑异种胶原蛋白过敏可能性大,根据短时内出现的皮疹,符合IV型变态反应。在今后如需外用胶原面膜等护肤品时,首先需详细询问病史,并与局部小面积涂抹原液观察有无过敏现象,以免出现较严重过敏反应。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7 [2]窦莉莉,李树君,安培坤,等.手链致接触性皮炎一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1:23. [3]李杰,房庆华,吕晓红.1例外敷苍耳子致接触性皮炎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3(4)12:156. 作者简介:薛令合,男,1974年10月,硕士,主治医师,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急诊科,26420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