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奥数第七讲和倍问题

二年级奥数第七讲和倍问题

二年级奥数第七讲和倍问题
二年级奥数第七讲和倍问题

第七讲和倍问题

智慧屋

我们把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各是多少的题目称为和倍问题。解答和倍问题时,我们要确定一个数为标准,一般是比较小的那个数,假定它为一倍(一份),再根据其他几个数与较小数的倍数关系,确定这几个数是较小数的几倍,然后用除法求出较小数,再算出其他各数。

例1、二(1)班和二(2)班共为“希望工程”捐书120本。(1)班捐的本数是(2)班的2倍,两个班各捐书多少本?

画图:

同步演练1

五、六年级的同学们共植树180棵,已知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五年级2倍。每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例2、王老师和李老师共有100元钱,如果再给王老师20元钱,那么李老师的钱数就正好是王老师的2倍。王老师原来有多少元钱?

同步演练2 两个仓库共存粮83吨,第二个仓库如果再存入7吨,就正好是第一个仓库的2倍。两个仓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例3 有两堆棋子,每一堆有67个,第二堆有53个。从第二堆拿出多少个给第一堆,就能使第一堆的棋子是第二堆的5倍?

同步演练3

甲、乙两仓库原来各存粮40吨、50吨。要使乙仓库的粮食是甲仓库的2倍,必须从甲仓库运出多少吨给乙仓库?

例4、将被除数个位的0去掉后,被除数与除数相等。已知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66,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同步演练4

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9,且被除数和除数的和是90.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形成平台:

1、光明小学买来足球和篮球共30个,已知买来的足球的个数比篮球的2倍还多3个,学校买来足球和篮球各多少个?

2、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70,甲数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丙数的3倍。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家庭作业:

1、王明和张华共有42本练习本,王明比张华的3倍少2本。两人各有练习本多少本?

哈佛思维训练:哈林捡球

哈林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一天,她在打乒乓球的时候,不小心把球掉进球场的一个小洞里。这是一个老鼠洞,这个洞太深了,她够不到,而且由于洞到了中间就拐弯了,所以即便用木棍也无法把球拿出来。但是她并没有气馁,她很快就想出一个好办法,并在2分钟之内把球拿了出来。那么,她是如何没有把球场挖开就拿到球的呢?

六年级奥数第七讲1行程问题教师版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 知识点拨: 发车问题 (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 火车过桥 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 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 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 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 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接送问题 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 (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 (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 (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 (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

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 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 2、班车走的总路程; 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 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 ①两只船在河流中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江河里相向开出: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船速+乙船船速 ②同样道理,如果两只船,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所用的时间,与水速无关.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顺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 也有:甲船逆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 说明:两船在水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同静水中的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 例题精讲: 模块一发车问题 【例 1】某停车场有10辆出租汽车,第一辆出租汽车出发后,每隔4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在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出租汽车进场.以后每隔6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回场.回场的出 租汽车,在原有的10辆出租汽车之后又依次每隔4分钟开出一辆,问:从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经过多少时间,停车场就没有出租汽车了? 【例 2】某人沿着电车道旁的便道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步行,每7.2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过,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过,如果电车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以同一速度不停地往返运行.问:电车的 速度是多少?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奥数训练第18讲 方阵问题

第18讲方阵问题 一、知识概要 1、方阵可以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 2、方阵的基本特点是:方阵中,里一层总比外一层的一边少2个物体,里一层物体的个数一定比上一层物体总个数少8个。 3、实心方阵中,物体个数=最外层的一边个数×最外层一边的个数; (每边数—1)×4=每层数;每层数÷4+1=每边数 4、空心方阵中物体的个数=(最外层一边个数—层数)×层数×4 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 二、典型例题 1、有一个正方形的稻田,四个角上都放1个稻草人,如果每边放5个,四边共放多少个稻草人? 2、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1棵树,一共栽了28棵树,那么每边栽 多少棵? 3、同学们排成一个两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8人,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4、把若干个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12个棋子,求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个棋子? 5、同学们在军训时排成了一个由204人组成的三层空心方阵,求最外面一层每边有多少人? 6、某小学举行运动会,同学们排成正方形队列参加团体操表演。如果在这个正方形队列中减少一行一列,则要减少15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有多少同学? 7、在儿童公园的一次菊花展上,用120盆菊花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盆花? 8、一个中空方阵的队列,最外层每边18人,最内层每边10人。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

9、用64枚棋子摆成一个两层中空方阵,如果想在外面再增加一层,问需要增加多少枚棋子? 10、学校组织一次团体操表演,把男生排列成一个实心方阵,又在这个实心方阵四周站一排女生。女生有72人参加表演,男生有多少人? 三、针对练习 1、在正方形的广场四周装彩灯,四个角上都装一盏,每边装25盏,问这个广场一共需装彩灯多少盏? 2、小强用棋子排成了一个每边11枚的中空方阵,共2层,求这个方阵共用多少枚棋子?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讲解

行程问题需要用到的基本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题型一、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当中: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当中: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画路程图时必须注意每一段路程对应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考点:多次相遇问题. 分析:本题可先据甲丙两人速度和及相遇时间求出总路程,再根据乙丙两人的相遇时间求出乙丙两人的速度和之后就能求出乙的速度了. 解答:解:(8+10)×5÷(5+1)-10 =18×5÷6-10, =15-10, =5(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5千米. 点评:本题据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进行解答即可. 【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30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两次相遇问题,其实两车一起走了3段两地距离,当然也用了3倍的一次相遇时间。 40×3-30=90km 变式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东地6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西侧20米处,求东西两地相距多远? 60×3-20=160km 【例题3】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中点相遇问题,实际上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综合。 第一步:相同的时间,快车比慢车多行18×2=36千米 解:∵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 快车与慢车的时间比是6 : 10 ∴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10:6=5:3 ∴相遇时,快车行了全程的:5/(5+3)=5/8 全程是225÷5/8=360(千米)

奥数之方阵问题全面汇总试题精编版

方阵问题 知识概要 方阵可以分为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计算组成实心方阵、空心方阵的物体的个数是主要的方阵问题。方阵的基本特点是:方阵中,里一层总比外一层的一边少2个物体,里一层物体的个数一定比个一层物体总个数少8个。 实心方阵中 物体个数=最外层的一边个数×最外层一边的个数; (每边数—1)×4=每层数; 每层数÷4+1=每边数 空心方阵中 物体的个数=(最外层一边的个数—层数)×层数×4 1、有一个正方形的稻田,四个角上都放1个稻草人,如果每边放5个,四边共放多少个稻草人? 2、有围棋子若干,恰好可以排成每边10个的正方形,棋子总数多少个?

3、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个角上都栽1棵树,一共栽了28棵树,那么每边栽多少棵? 4、同学们排成一个两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8人,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把若干个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的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12个棋子,求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个棋子? 6、同学们在军训时排成了一个由204人组成的三层空心方阵,求最外面一层每边有多少人? 7、某小学举行运动会,同学们排成正方形队列参加团体操表演。如果在这个正方形队列中减少一行一列,则要减少15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有多少同学? 8、小刚在用棋子摆好的实心阵上又填了17枚棋子,使它的横竖各增加一排,成了大一点的实心方阵,求原来实心方阵有多少枚棋子?

9、同学们在军训时,进行队列表演,由于场地有限,在原来的正方形队列中,横竖各减少一排,一共去掉了21名同学原来参加队列表演的有多少人? 10、运动会上,在正方形操场的四周都插上彩旗,四个角上都插一个,每边插12个,那么一共插多少个? 11、四年级同学排成了一个每边10人的中空方阵,共2层,求这个方阵总人数? 12、在儿童公园的一次菊花展上,用120盆菊花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有多少盆花? 13、一个中空方阵的队列,最外层每边18人,最内层每边10人。这个队列共有多少人? 14、用64枚棋子摆成一个两层中空方阵,如果想在外面再增加一层,问需要增加多少枚棋子?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讲解

行程问题(一一) 专题简析: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1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48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 =4.7(小时) 60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挑战自我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 1 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12.510点钟时两车相距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8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点钟分别从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1 2 例题 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 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 中点西侧东西1—图33 从东站出发的汽车行两辆汽车行一个全程时,从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三个全程。千米,也就是说这辆汽车再行3060千米,两车走三个全程时,这辆汽车走了3个60千米。这时这辆汽车距中点了倍。找到这个关系,东、西两这站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求出来30千米的话,共行的路程相当于东、西两站路程的1.5 了。所以×3+30)÷1.5=140(千米)(60 千米。答:东、西两站相距140 挑战自我 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551、两辆汽车同时从南、北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南站 15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南侧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 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小学奥数方阵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学奥数方阵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奥数方阵问题专题训练 姓名: 1.某班抽出一些学生参加节日活动表演,想排成一个正方形的方阵,结果多出7人;如果每行每列增加一个再排,却少了4人,问共抽出学生多少人? 2.棋子若干粒,恰好可排成每边8粒的正方形,棋子的总数是多少棋子最外层有多少粒 3. 4.设计一个团体操表演队,想排成6层的中空方阵,已知参加表演的有360人,问最外层每边应安排多少人? 5.在第五届运动会上,红星小学组成了一个大型方块队,方块队最外层每边30人,共有10层,中间5层的位置由20个同学抬着这次运动会的会徽,问这个方块队共有多少同学组成? 6.有一队学生,排成中空方阵,最外层的人数共56人,最内层的人数共32人,这一队学生共有多少人?

7.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一班的少先队员排成4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是10人,问参加团体操表演的少先队员共有多少人? 8.用棋子摆成方阵,恰好每边24粒的实心方阵,若改为3层的空心方阵,它的最外层每边应改放多少粒? 9.将棋子排成正方形,甲、乙两人自其外周起,轮流取一周,结果甲比乙多得24粒,问棋子总数有多少粒? 10.学生若干人,排成五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是12人,问有多少学生? 11.某校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 12.明明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如果最外层每边有围棋子15个,明明摆这个方阵最里层一周共有多少棋子摆这个三层空心方阵共用了多少个棋子

13. 小学奥数方阵问题专题训练(答案) 1.某班抽出一些学生参加节日活动表演,想排成一个正方形的方阵,结果多出7人;如果每行每列增加一个再排,却少了4人,问共抽出学生多少人? (7+4+1)÷2=6(人), 6×6-4=32(人) 答:共抽出学生32人 2.棋子若干粒,恰好可排成每边8粒的正方形,棋子的总数是多少棋子最外层有多少粒 3. 8×8=64(粒)(8-1)×4=28(粒) 答:棋子总数64粒,最外层28粒。 4.设计一个团体操表演队,想排成6层的中空方阵,已知参加表演的有360人,问最外层每边应安排多少人? 解:设最外层的每边人数是x人,则: (x-6)×6×4=360, x=21 答:最外层每边人数是21人 5.在第五届运动会上,红星小学组成了一个大型方块队,方块队最外层每边30人,共有10层,中间5层的位置由20个同学抬着这次运动会的会徽,问这个方块队共有多少同学组成? [30×5-2-4-6-8-5]×4+20=520(人) 答:这个方块队共有520名同学组成。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

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 =(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小时。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 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2、A 、B 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 地到B 地需15小时,乙车由B 地到A 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 地还有多少千米 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 、B 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千米。A 、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从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三个全程。两辆汽车行一个全程时,从东站出发的汽车行了60千米,两车走三个全程时,这辆汽车走了3个60千例题 挑战自我

三年级奥数讲义--行程问题

第七讲行程问题之一—--相遇问题 【知识要点】 路程、速度、时间是行程问题中常常出现的量,它们有如下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这一关系也可以写成 速度=路程÷时间 或 时间=路程÷速度 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研究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常用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这一关系也可以写成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或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典型题解】 例1: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人相遇? 练习1:A、B两地相距8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同时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9千米,乙每小时行21千米。问:几小时后两人相遇?相遇点距离A 点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6小时候两人相遇。问:A、B相距多少千米? 练习2: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千米,6小时候两人相遇。A、B两地相距30千米。问:乙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例3:A、B两地相距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A开往B。又有一列货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B开往A。要使两车在AB的中点相遇,货车应在什么时候出发? 练习3:李琳骑自行车、何英骑摩托车分别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自行车比摩托车少走12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问:A、B相距多少千米? 例4: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A地500千米的C地。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到达B或A后各自折回。在离B地300千米的D

三年级奥数第二阶段辅导(14)方阵问题

三年级奥数第二阶段辅导——典型应用题(11)方阵问题 典例分析: 【类型一:实心方阵】 例1: 同学们做早操,排成一个正方形的方阵,从前、后、左、右数,小明都是第5个,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巩固1】用棋子排成一个66?的实心方阵,共需用棋子 枚。 【巩固2】一群小猴排成整齐的队伍做操,队伍是一个方阵。长颈鹿站在队伍旁边,一下子看到了他的好朋友金丝猴.长颈鹿数了数,金丝猴的左边有4只猴,右边也有4只猴,前面有5只猴,后面也有5只猴。小朋友,你能算出有多少只猴在做操吗? 学生排队,士兵列队,横着排叫做行,竖着排叫做列。如果行数与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种图形就叫方队,也叫做方阵。方阵包括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而实心方阵的每一层又可以单独看成一个空心方阵,因此空心方阵的规律对它也是适用的。 1. 方阵外一层总人数比内一层总人数多2 2. 每层总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每层总数 ÷4+1。 3. 实心方阵:总人(或物)数 = 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 ? 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 4. 空心方阵:总人(或物)数 =(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 - 层数)? 层数 ? 4 总人(或物)数 =(最外层人(或物)数 +最内层人(或物)数)? 层数 ÷ 2

例2:在一个正方形场地四周插入彩旗,四个角都插一面,共插了24面彩旗,问四周每边插彩旗多少面? 【巩固1】小明用围棋子摆了一个空心方阵,一共用了20枚棋子,请问:最外边一层每边有多少枚棋子? 【巩固2】三年级一班参加运动会入场式,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一周的人数为40人,问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多少?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巩固3】某校五年级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32人.问方阵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五年级学生多少人? 例3:正方形广场四周均匀挂彩灯,四个角上都挂一盏,每边挂了20盏,广场的四周共需挂几盏彩灯?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点讲解】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相遇问题: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 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 地的距离是AB 全程的5 1。已知甲车在第一次相遇时行了120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80%,乙车超过中点35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问A、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3、甲、乙和丙同时由东、西两城出发,甲、乙两人由东城到西城,甲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丙也骑自行车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丙在途中遇到乙后,又经过1小时才遇到甲,求东、西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车于中午1时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52千米,另一列火车下午2时30分从乙站开出,下午6时两车相遇,求乙站开出的那辆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例5、小李从A城到B城,速度是50千米/小时,小兰从B城到A城,速度是40千米/小时。两人同时出发,结果在距A、B两城中点10千米处相遇。求A、B 两城间的距离。 例6、绕湖的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每走5分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六年级奥数-第七讲.行程问题(一).教师版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 教学目标: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拨: 发车问题 (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 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 火车过桥 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 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及车身长度之和. ⑵火车及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及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 ⑶火车及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 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

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 接送问题 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 (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 (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 (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 (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 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 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 2、班车走的总路程; 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 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及追及 ①两只船在河流中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江河里相向开出: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船速+乙船船速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24讲-方阵问题

四年级奥数详解答案第24讲 第二十四讲方阵问题 一、知识概要 方阵,就是人或物排成的正方形。方阵有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之分。其基本特点是: 1、方阵在同一层里每条的数量相等,向里向外,每边依次增加2,每层总数就依次减 少8。 2、每层数=(每边数-1)×4 每边数=每层数÷4+1 二、典型题目精讲 1、有正方形的小花圃,四个角上都栽了1棵小白杨树,在两棵白杨树再均栽上8棵小松树。 四边一共栽了__________棵小树。 解:这些树构成一个方阵,所以,四边一共栽树:(8+2-1)-4=36(棵) 2、一个正方形的队列,若横竖方向各减少一行,则就减少了13人。 这个正方形队列原来是__________人。 解:(如图)“横竖各减少一行”刚好13人,说明原正方形的 “边长”是7(人)。所以这个正方形队列共有7×7=49(人) 3、同学们排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如图),外层每边10人,这个 方阵共有______人。 解:最外层人数=(10-1)×4=36(人)。因为由外向内每层依 次减少8,所以三层共有36+(36-8)+(36-8×2)=84(人), 或者用“大实心方阵”-“小实心方阵”亦可。大实心方阵有: 10×10=100(人);小实心方阵有4×4=16(人),100-16=84(人) 4、新华小学四年级学生排成一个实心方阵还多9人,如果横竖各 增加一排,成为大一点的实心方阵又差24人。 四年级有学生______人。 解:①原实习方阵每边数为(9+24-1)÷2=16(人); ②四年级共有学生16×16+9=265(人)(如图) 5、甲、乙两队种树,要把树种成正方形。第一次每队种10棵,第二次每队又种10棵,这 样一直种下去,最后一次甲队所种10棵,而乙队种的不足10棵。收工后,老师问他们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题

一、相遇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另一个速度=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二人第一次相遇后,都继续前进,分别到达B、A两地后又立即按原速度返回。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 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6、、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再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7、、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8、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对面开来,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两车相遇时,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多行了20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9、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两个人在距离中点千米的地方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10、两地相距37.5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相遇时甲、乙二人各走了多少千米 11、东、西两车站相距564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经6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2千米。相遇时这两列火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12、在一次战役中,敌我双方原来相距62.75千米。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已向我处前进了11千米。我军随即出发迎击,每小时前进6.5千米,敌人每小时前进5千米。我军出发几小时后与敌人相遇 13、在复线铁路上,快车和慢车分别从两个车站开出,相向而行。快车车身长是180米,速度为每秒钟9米;慢车车身长210米,车速为每秒钟6米。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的尾部离开,需要几秒钟 14、甲、乙两个车站相距55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由两站相向开出,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5、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年级奥数专题知识要点系列之方阵问题练习

1.有一队士兵,排成了一个方阵,最外层一周共有24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2.某校少先队员可以排成一个四层空心方阵如果最外层每边有20个学生,问这个空心方阵最里边一周有多少个学生?这个四层空心方阵共有多少个学生? 3.六一儿童节前夕,在校园雕塑的周围,用204盆鲜花围成了一个每边三层的方阵求最外面一层每边有鲜花多少盆? 4.三年级(1)班的学生参加体操表演,排成队形正好是由每7个人为一边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一个正六边形,求正六边形一周共有多少名学生?三(1)班参加体操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5.现有松树和柏树以隔株相间的种法,种成9行9列的方阵,问这个方阵最外层有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方阵中共有松树柏树各多少棵? 三年级奥数知识要点系列之方阵练习答案

(1)(240÷4)-1=59(人) 59×59=3481(人) (2)(20-2×3-1)×4=42(个) (20-40×4×4=256(个) (3)最外层每边人数=总数÷4÷层数+层数 204÷4÷3+3=20(盆) (4)7×6-6=36(人) 7×12-6×2-5=67(人) (5)最外层松柏各是:(9-1)×4÷2=16(棵) 共有松柏树是:(9×9+1)÷2=41(棵) 81-41=40(棵) 答:柏树41棵,松树40棵,或松树41棵,柏树40棵。 士兵排队,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若行数与列数都相等,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一个方队,这种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 (1)方阵不论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

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少2。 (2)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3)中实方阵的总人数(或物)=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4)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例1.三年级一班参加运动会入场式,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一周的人数为20人,问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多少?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分析:根据四周人数与每边人数的关系可知: 每边人数=四周人数÷4+1,可以求出这个方阵最外层每边的人数,那么这个方阵队列的总人数就可以求了。

奥数行程问题大全

奥数行程问题 一、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 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 三个关系: 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 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

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 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 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 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 二、奥数行程:追及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的概念及公式 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比如我们遇到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转化.由此还可以得到如下两条关系式: 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两条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技巧]

小学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技巧] 行程问题,一) 【知识点讲解】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相遇问题: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1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B地的距离是AB全程的。已知甲5车在第一次相遇时行了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甲车行了全程的80%,乙车超过中点35千米,已知甲车比乙车每小时多行10千米。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3、甲、乙和丙同时由东、西两城出发,甲、乙两人由东城到西城,甲步行 每小时走5千米,乙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丙也骑自行车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丙在途中遇到乙后,又经过1小时才遇到甲,求东、西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4、甲乙两站相距470千米,一列火车于中午1时从甲站出发,每小时行 52千米,另一列火车下午2时30分从乙站开出,下午6时两车相遇,求乙站开出的那辆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例5、小李从A城到B城,速度是50千米/小时,小兰从B城到A城,速度是40千米/小时。两人同时出发,结果在距A、B两城中点10千米处相遇。求A、B 两城间的距离。 例6、绕湖的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王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走1小时休息5分钟,小张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每走 5分休息10分钟.两人出发后多长时间第一次相遇? 家庭作业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18小时两车在某处相遇,已知两地相距1488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8千米,货车每行驶3小时要停驶1 小时,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个600米长的环形跑道上,兄弟两人如果同时从同一起点按顺时针反方向跑步,每隔12分钟相遇一次,如果两人同从同一起点反方向跑步,每隔4分中相遇一次。兄弟两人跑一圈各要几分钟, 3、A、B两地相距207千米,甲、乙两车8,00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54千米/小时,丙车8,30从B地出发到A地,速度为48千米/小时.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时是几点几分, 4、一辆小轿车,一辆货车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小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答案3

第三十五周 行程问题(三) 例题1: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对开出。客车 每小时行驶50千米,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80%,相遇后客车继续行3.2小时到达B 地。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图35——1A B 货车 客车 如图35-1所示,要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先要求客、货车合行全程所需的时间。客车3.2小时行了50×3.2=160(千米),货车行160千米所需的时间为: 160÷(50×80%)=4(小时) 所以(50+50×80%)×4=360(千米) 答:A 、B 两地相距360千米。 练习1: 1、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点距中点320米。已知甲的 速度是乙的速度的56 ,甲每分钟行800米。求A 、B 两地的路程。 2、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进。如果每人按一定的速度前进,则4小时相遇;如果每人各自都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则5小时相遇。那么 A 、 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同时骑自行车从东、西两镇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比是3:4。已知甲 行了全程的13 ,离相遇地点还有20千米,相遇时甲比乙少行多少千米?

例题2: 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之比是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已知他上坡时的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此人从甲地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 要求从甲地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先求上坡时用的时间。上坡的路程为20×11+2+3 =103 (千米),上坡的时间为103 ÷2.5=43 (小时),从甲地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43 ÷44+5+6 =5(小时) 答:此人从甲地走到乙地需5小时。 练习2: 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之比是2:3:5,小亮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6:5:4。已知小亮走平炉时的速度为每小时4.5千米,他从甲地走到乙地共用了5小时。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青青从家到学校正好要翻一座小山,她上坡每分钟行50米,下坡速度比上坡快40%,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2800米,上学要用50分钟。从学校回家要用多少时间?

奥数:方阵问题

教学内容:第十一讲方阵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把人或物排成正方形的形状,比如用花盆摆成正方形,同学们要参加运动会入场式,要进行队列操练,解放军排着整齐的方队接受检阅等,无论是训练或接受检阅,都要按一定的规则排成一定的队形,于是就产生了这一类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研究这样的问题称为方阵问题。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今天我们将共同研究和分析这类问题。 士兵排队,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若行数与列数都相等,恰好排成一个正方形,这就是一个方队,这种方队也叫做方阵(亦叫乘方问题)。在摆放的方阵中如果是实心的,我们叫它中实方阵;如果这个方阵是空心的,我们叫它中空方阵。 观察中实方阵,我们不难发现方阵的基本特点: ①方阵的每行物体个数与每列物体个数相等。 ②去掉横竖各一排时,有且只有1个物体是同时属于被减去的一行和一列。 ③如果把最外圈形成的正方形叫第一层,再向里一圈叫第二层的话,会发现相邻的这两个正方形每边个数相差为2,相邻两层相差总个数为8。 ④每边人(或物)数和四周人(或物)数的关系

四周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1]×4 每边人(或物)数=四周人(或物)数÷4+1 ⑤中实方阵的总人数(或物)=每边人(或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观察中空方阵,我们不难发现方阵的基本特点: 中空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中空方阵的层数)×中空方阵的层数×4 下面我们就利用以上特点进 例 1 参加军训的学生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一个七行七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名学生?还剩下多少名学生? 分析与解答:如上图表示的是一个4行4列的实心正方形队列,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队列的特点: (1)正方形队列每行、每列的人数相等,因此总人数=每行人数×每列人数。 (2)去掉横竖各一排时,有且只有1人是同时属于被减去的一行和一列的,如图中点A所示。 因此去掉的总人数=原每行人数×2-1,或去掉的总人数=减少后每行人数×2+1。 本题中所求,即去掉的人数=7×2-1=13(人) 或去掉的人数=(7-1)×2+1=13(人) 还剩的人数=(7-1)×(7-1)=36(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