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关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其措施分析

有关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其措施分析

有关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其措施分析
有关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其措施分析

有关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与其措施分析

【摘要】结合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的重要性,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成因,并提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黄土的湿陷性、水的影响、列车振动荷载、施工质量是造成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浅层换填、冲击压实、强夯法、挤密法、桩基法等地基处理手段,同时做好防排水、路堤边坡防护、路基沉降监测、路基养护等工作,可以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将路基沉降控制在容许范围内,确保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进入高速铁路建设的高潮期。较之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将路基沉降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而湿陷性黄土由于特殊的土体性质,极易导致路基沉降,进而影响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因此,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成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沉降控制措施,对我国高速铁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黄土是陆相沉积的特殊土,是一种经第四纪干旱、半干旱气候,多种地质作用改造,仍然在演化中的土体,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颜色以淡黄、灰褐、黄褐色为主,但也有棕黄、棕红等色;

呈松散结构状态,孔隙缝隙比约为0.7~1.1;

质地均匀,以粉粒为主,约占50%~75%,粉粒直径约为0.075mm~0.005mm;

碳酸钙含量约为10%~30%,含有少量溶盐与易溶盐;

垂直柱状土体节理发育;

含水量低,遇水易崩解。

层理结构不明显,可见堆积间断的剥蚀面,有棕红色古土壤层分布。

除上述基本特征之外,黄土由于沉积的地质年代不同,其性质也存在明显差异。黄土形成越晚,其特征越明显,对地基沉降的影响越大;反之,越是年代久远的黄土,其大孔结构退化越明显,土质更加密实,压缩性和湿陷性则相应减弱,对地基沉降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弱。按照沉积年代的不同,可对黄土作如下划分,如表1所示。

黄土的性质与其成因、组分、湿度、结构及当地气候等也有很大关系,因此,不同地方的黄土在抗剪强度和压缩性方面也有所不同。湿陷性黄土按照湿陷机理的不同有非自重

湿陷性黄土和自重湿陷性黄土之分。依据国内地质条件,一般将湿陷性系数超过0.015的归为湿陷性黄土,其中湿陷量不足7cm的湿陷性黄土属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反之则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

2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在建高速铁路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主要有石太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西成高速铁路,西兰高速铁路、大西高速铁路。这些在建铁路已经暴露出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高速铁路顺利建设。例如,郑西高速铁路(见图1)全程484.518km,是我国跨越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跨越湿陷性黄土路段占线路长度的65%,湿陷程度从I级到IV级都有分布,而地基的沉降,就成了建设以及使用中的一大问题。

由于湿陷性黄土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它的粘结力较弱,浸水饱和后易发生塌陷,塌陷即意味着土体结构的破坏和体积的缩小,也就标志着沉降的发生,为保证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必须将沉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路基沉降控制标准如表2所示。

在实际的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中,湿陷性黄土的沉降值取决于土体厚度、承载的应力及湿陷系数。以湿陷系数为0.05的10米厚黄土地层为例,其沉降值可达到0.5米,这无疑会对高速铁路的正常行使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导致铁路停运。

因此,对于黄土湿陷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并提前进行评估与防范,以将路基沉降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3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原因分析

3.1 黄土的湿陷性

通过分析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可知黄土的湿陷性是导致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下面从微观角度来分析黄土湿陷的具体原因。根据现有研究,黄土遇水崩解是由其特殊的微观结构以及可溶盐胶结物的抗水性较差所决定的。黄土中粉状颗粒较多,相邻的粉粒之间借助可溶盐胶结在一起,在干燥状态下,黄土内部充斥着大量的架空孔隙,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压密变形。一旦黄土遇水,其中的可溶盐胶结物将很快溶解并软化,相邻粉粒之间的水膜变厚,粘结力下降,土体的c值和Φ值明显减小,抗剪强度大幅下降,原来的土体结构在自重或上层荷载的作用下便会很快遭到破坏,导致黄土湿陷。高速铁路路基会受到地上水或地下水的长期侵蚀,如防水、排水处理不当,就会逐渐导致地基的湿陷,进而引发高速铁路路基的沉降,且黄土的湿陷性越强,所导致的路基沉降就越严重。

3.2 列车振动荷载

列车振动荷载对路基填土的影响十分大,是造成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如今,随着列车设计时速的攀升,列车振动荷载亦有所加大,对路基的影响愈发明显。有研究表明,当

列车高速行驶时,地基发生的振动位移要远远超出平时,严重的地基位移将直接加快路基的沉降速率,影响列车的正常行驶。

3.3 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路基沉降的大小。施工时要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确保路基填土压实到位,如果压实方法不合理、压实度不足,将直接造成工后沉降量的增大。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下:基底处理的好坏、所用填料的类型、填筑的厚度、路基的压实度、自然沉降时间。对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措施

4.1 地基处理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的路基进行处理,首先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对铁路地基实施湿陷性方面的测量和评价,确定地基的湿陷等级、湿陷系数和处理深度。我国目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冲击压实、强夯法、桩基法等。 4.1.1 冲击压实冲击压实法主要适用于浅层湿陷性黄土的压实处理,主要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等优点。下面以某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该路段全长9.9KM,属非自重I级,自重II~III级湿陷

性黄土,黄土分布深度为3~9m,湿陷性系数为0.020~

0.035,平均湿陷量约为20cm。具体处理工艺如下:

①下承层准备:首先清表、整平、放线测量、测量土体含水量,然后对下承层加以补水或晾晒,确保土壤达到最佳含水量。

②冲击压实:冲压速率保持12~13km/h,压实时从路基一侧向另一侧转圈冲压。冲压顺序为先两边后中间,围绕碾压区外侧冲击碾压5遍,纵横两面同时重叠半轮转圈压实。每次压实后用平地机整平,并测含水量及时洒水,尽可能在最佳含水量下冲击碾压。

③数据收集:压实度每两遍测一组,每40m一个断面,每断面3个点,一组18个点,每点分0~50cm、50~80cm 两层做压实度,上下两层各取平均值;沉降量每一遍测一组,每30m一个断面,每断面5个点,一组40个点取平均值。

路基压实度控制因素包括土层含水量、冲击压实速度、冲击压实次数等几个方面,通过对冲击压实过程的冲击次数和压实度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曲线图(图2)。通过该图可以看出,当冲击压实次数达到第八次的时候,各项数据均达到了要求标准,达到第九次时0~50厘米土层的压实度开始出现下降、50~80厘米土层的压实度变化程度减小,其中前两次的冲击压实对地基的密实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该路基工程中,施工单位使用冲击压实法时应将

冲击次数控制在八次左右,以达到沉降量和压实度的设计要求。

4.1.2 强夯法

强夯法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处理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其处理深度大多在3~5米之间。这种地基处理方法不仅可以缩减地基的变形度,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抗震性和稳定性。此外,强夯法具有经济性能好、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等优点。强夯法的施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最后两击的沉降量不能小于5厘米,30厘米以下的压实度不能小于95%,30~80厘米的压实度不能小于94%,80~120厘米的压实度不能小于90%。地基的湿陷性不能大于0.015,土地的密度也应控制在1.50~1.58g/cm3之间。

4.1.3 挤密法

挤密法是一种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非饱和湿陷土地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其处理深度在5~10米之间,按处理流程主要分为夯实挤密法和成孔挤密法两种类型。采用挤密法时,首先应将成孔沉管深入土层中,使周围的土层因受到水平挤压作用而减少相互之间的空隙,消除或降低其湿陷性;然后将水泥土、素填土、灰土等各种类型的土体按比例混合并予以夯实,制成挤密桩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有

效控制地基沉降。须注意的是,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先选取局部地段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满足地基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选取正三角形进行挤密桩布置,并保证施工后地基的沉降量控制在15毫米以下。

4.1.4 桩基法

桩基法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其主体由碎石、粉煤灰、水泥、沙子等搅拌而成,能够有效提高高速铁路路基的承载能力。使用桩基法进行加固处理的机理有:排水固结机理、垫层机理、桩体作用机理等。桩基法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路基处理方法,其处理效果较为满意。

4.2 防排水措施

防排水措施具体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部分,就地面排水而言,首先应科学选定排水设施的类型和位置,通过增加截水沟、边沟等,将流向路基的水截断,并引入离路基较远的低洼处。其次,在排水系统的布置方面,施工单位应保证水流就近排出,如果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大,则应优先使用地下排水设施,并配合使用地面排水设施。再次,应做好各种排水设施的衔接工作,避免排水设施的连接不畅。

就地下排水而言,施工单位应首先在地基底部设置足够的支撑渗沟和引水渗沟,并在路堤上设置截水渗沟,防止路基病害发生。其次,应保证侧沟的出水口留有足够的长度,

防止水流出路基之后冲刷路基的边坡填土。再次,对于地基基底的渗水,应通过砂砾予以排除,确保地基的稳定与安全。

5 结语

高速铁路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会继续完善高速铁路网,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但是湿陷性黄土所造成的路基沉降严重影响了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行

质量和发展速度,对此,高速铁路施工单位应从加强地基处理和防排水处理两个方面作出努力,切实提高铁路路基的持久性和安全性,促进我国铁路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卢大玮,李家春.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警研究[J].路基工程,2014(03).

[2]路跃军.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控制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6).

[3]刘长利.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接触网基础预埋设计及应用[J].铁道建筑,2013(05).

[4]郭军.浅谈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处理技术[J].甘肃科技,2010(12).

[5]薛新功.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技术创新[J].铁道工程学报,2012(07).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暂定技术要求

新建贵广高速铁路 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暂行技术要求编写: 复核: 贵广高速铁路中铁二十一局工程指挥部工程部 2010年4月18日

1沉降变形测量 1. 贵广客专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路基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2. 贵广客专沉降与变形观测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已有的CPI、CPII控制点和线路二等水准控制点。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已有的CPI、CPII控制点和线路二等水准控制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1.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1.1本线变形测量(包括垂直位移和平面位移)按《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中三等精度标准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精度标准的规定执行。 表1.1.1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1.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4.2.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相当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具体为:在贵广客专沿线二等水

准控制点(包括基岩水准点、深埋水准点、加密二等水准点)的基础之上,按国标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设臵沉降观测的工作基点直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的需要。加密后的水准点(含工作基点)间距不宜大于200米。一般情况下,每12个月对垂直位移监测网整体复测一次,按施工期4年考虑,计复测4次,每次观测水准路线长度往返约170km;垂直位移监测过程中怀疑水准点(含工作基点)不稳定时,应立即进行全网或局部的复测直至能清楚地判明水准点(含工作基点)的沉降情况。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1.2.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1.2.2执行 ●表1.2.2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注:F-附合线路或环线长度k m ●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km 1.2.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细则 一、概况 京沪高速铁路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是通过对线路路基、桥梁、涵洞工程的沉降观测和对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的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京沪高速铁路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应工程状况。 地质情况 二、构筑物工程沉降观测技术依据 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4、《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 7、工程施工图纸和文件。 三、沉降观测网的建立及观测要求 1、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和方法进行加密测量。

2、高程基准点一般不大于200m,以便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使用DS1以上级的光学或电子水准仪和铟瓦尺。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定、检校,并保留检查检定记录。做好基准点的保护,发现丢桩和移动应尽快加以补齐。对基准网进行定期复测,复测周期一般为6个月。 4、沉降观测的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应相对固定并应在成像清楚时段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前半小时、日落后半小时内及其他不利观测的天气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仪器i脚进行检校,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5、各种观测记录薄要记录清楚、整齐、工整不得有涂改现象出现,记录错误应全行用横杠划去,提行重记。 四、桥梁的一般规定 1、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碴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累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18-05-25T10:37:44.0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作者:胡英剑 [导读]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 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摘要:高速铁路在线性波动和变化上表现的非常平缓,因此也造就了高度平滑顺畅的轨道,但是这也要求高速铁路的路基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才能为乘客提供高速度和高舒适度的服务。同时这也说明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据此,本文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和应用规范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创新提供引导帮助,为高速铁路建设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精度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这也使得我国铁路建设和服务上融入了迅速和稳定的观念。我国在铁路技术、工艺以及质量等方面屡次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列车提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在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十分有效。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来看,我国的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不少细节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打磨。因此,高铁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强化对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工作的质效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出行安全与体验。 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的工作要求 (一)设备的精密和准确度要求 精密设备和仪器作为保障数据精准度的基础,需要摆在观测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不会因为仪器本身的误差导致整个工作付诸流水。从我国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要求上来看,沉降观测的误差值需要保持在变形值的5%到10%之间,这其中需要包含天气、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允准范围。这对与沉降数值的准确性具有相当的保障意义。铁路观测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可以因为铁路观测条件限制而敷衍了事,条件受限可进行方案变更,采用变点位或三角高程的模式都能满足需求。 (二)时间的准确性要求 高铁建设工程在路基标准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路基沉降的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对时间具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初次观测的时间需要进行保障,确保初次数据测量超过两次,并通过平均值的模式来确定初始值的最终数据,切不可大意、马虎、敷衍。而随后开展的复检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规范进行观测,尤其是不能因为时间空余来随意调整观测周期,或是对数据记录进行捏造,否则将造成数据失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观测间隔时间的确定,以地基的沉降值及沉降速率来进行确定,若是出现观测连续的不稳定性,也需要及时进行观测周期的调整,以此来保障综合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沉降数据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还需要尽快与工程施工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采取地基加固或是调整措施,并对工程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也是对整个工程后期运营的重要保障,确保高铁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作为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符合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同时,实际工作也是考察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灵活,同时也需要能够面对各类复杂环境进行随机应变,迅速准确的找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唯有完成上述的各项要求,才是新世纪高铁路基沉降观测任务的合格工作者。 (四)观测地点的要求 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准度,在观测地点的选择上也要引起重视,恪守观测地选择的各项要求。具体来看,观测地要能够准确反映高铁铁路路基的沉降状况;要能够便于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最好能够满足地势平整和地貌对称的要求;要确保观测地的安全性,最佳观测距离约为20m。 二、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分析 (一)工作基点桩的定位与埋设 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观测工作往往是从工作基点桩的制作与埋设来开始,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观测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基点桩进行准确定位,防止因此所造成的巨大误差。具体来看,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基点桩的确定需要考虑实际观测对象所分布的状况,然后采用多个施工控制点同时设置的模式来实现更多的位移监测控制点,从而保障观测数据和结果的完整性、多面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通常条件下,路堤填筑高度高于埋管位置30cm的填土压实以后,在垂直线路方向开挖出宽20cm和深30cm的沟槽,并在整平槽底后与沟底铺设约5-10cm厚的细砂。现阶段,我国的高铁路基观测的工作基点桩定位和埋设两项工作属于技术难点,需要工程勘测单位对各项技术标准进行充分熟悉,对各项标准进行严格复核,便于技术人员对控制点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施工计划进行准确调整。 (二)观测板沉降方法 沉降观测板测杆顶面高程测点通常使用水准模式来进行测量,按照精度测量需求标准和实际工作效率定期进行。同也需要在测杆头绕上测量专用帽以用于沉降观测板。刚好以测杆套入为宜,并以此作为测量帽下部,以一半中心为球型的测点则作为测量帽上部。在进行接高高程测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接高沉降板的测量工作。 (三)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的观测方法 高铁线路穿越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同时也使之观测工作需要受到各类环境因素和地质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观测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段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进行针对性的识别,根据具体的地质和水文情况采用特定的观测模式,并进行数据采集。 (四)地下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中,对地下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需要综合项目开展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状况以及岩土层结构等要素进行综合确定。因为地下土体水平位移本身的变动具有相当的规律性,因此观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次重复进行,采用集中统计模式来进一步提高观测精度。首先需要利用四个相互垂直导槽,分别将其埋设到观测目标的体中。然后在后续的观测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为活动式测头安置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DK887+~DK889+段路基工程 观测、检测方案 一、观测方案 1、路基变形监测控制技术措施 高速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应作为路基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贯穿整个路基施工始终。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测定每一层填料填筑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整体水平位移和路基成型后的地基沉降及路堤本身的沉降值。在填筑施工期间,填土速率根据观测情况确定,如地基稳定情况良好可以酌情加快,反之减缓填土速率,当边桩横向位移大于5mm/d,地面沉降超过10mm/d时,停止填土。路堤填筑完成后,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预测总沉降和剩余沉降。 该段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路堤基底沉降监测和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监测测试项目 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深层沉降监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⑴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每10~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3个沉降板(软弱地基时3个)。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预埋3个沉降板。沉降板

图1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由沉降板、底座、测杆(ф=20mm钢管)及保护测杆的ф=49mmPVC塑料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应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填土高度小于2.0m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0m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⑵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堤地段每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每断面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ф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 ⑶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也可减慢,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方法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方法 宋来中1,易春龙2 (1.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铁路工程分公司,天津300042;2.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天津300401)摘 要: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京沪高铁六标段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为 研究对象,对asaoka 法、GM ( 1,1)法、遗传算法双曲线的应用进行介绍。根据相关评估标准,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分别建立三种模型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评估,藉此判断是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并通过对评估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该沉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关键词:沉降评估;asalia 法;GM (1,1)法;遗传算法曲线中图分类号:U238;U213.1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688(2010)06-0034-03 Subsidence Assessment for High-speed Railway under Line SONG Lai-zhong 1,YI Chun-long 2 (1.Railway Engineering Branch of CCCC First Harbour Engineering Co.,Ltd.,Tianjin 300042,China ; 2.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China ) Abstract :Thesubsidenceassessmentofprojectsunderlines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theconstructionandoperationofhigh-speedrailway.TakethesixthsectionofBeijingtoShanghaihigh-speedrailwayastheobjectforstudyandmakeintroductionfortheAsaoka,GM(1,1),GeneticAlgorithmsmethod.Accordingtotherelevantevaluationcriteria,analyzingthemeasureddataandthenestablishingthreemodelstoassessmentthesubsidenceastheprojectfinished,thenmakingajudgmentwhetheritsatisfiedoftheconditionoftheunballastedtracklaying,andbycomparingtheresultsoftheevaluation,gettingafurtherdiscussionontheusabilityandscientificityofthesubsidenceassessmentmethod.Key words :subsidenceassessment;Asaokamehtod;GM(1,1)method;geneticalgorithms收稿日期:2010-07-08 作者简介:宋来中(1967—),男,山东临清市人,硕士,高级工程 师,道路与铁路工程专业。 中国港湾建设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2010年12月第6期总第171期 Dec.,2010Total171,No.6 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对线下工程工后沉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均匀沉降过大会造成线路的平顺性差,从而引起列车振动、轮轨动力作用增大,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在高速行车条件下,使列车在平稳、舒适、安全性方面严重恶化,甚至导致列车脱轨[2]。从目前我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高速铁路情况看,线下工程沉降评估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新课题。1 沉降评估预测方法的选取 目前,运用于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预测评估的方法较多,而每种预测方法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需结合线下工程不同结构物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沉降观测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常用的沉降评估预测方法有规范双曲线法、修正双曲线法、固结度对数配合法(三点法)、指数曲线法、遗传算法双曲线、Verhulst 算法、 Asaoka 算法、灰色系统GM (1,1)算法[1]。结合本工程线下沉降变形特点,分别采用Asaoka 算法、灰色系统GM (1,1)算法和遗传算法双曲线进行沉降预测分析。1.1 Asaoka 算法 Asaoka 法基本思想就是用简化递推关系近似地反应一维条件下以体积应变表示的固结方程,利用此简化递推关系可用图解法来求解最终沉降值[1]。如此,可用求解递推形式为: S j =β0+β1S j -1 (1) 式中:S j 为t j 时刻的沉降量,t j =j Δt ,Δt 为相邻两次沉降 观测的时间间隔;β0,βi (i =1, 2,3,…,n )为未知参数。在Asaoka 法推算的过程中,Δt 的取值对最终沉降量的推算结果有直接的影响。Δt 过小会造成拟合点的波动性较大,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较小;Δt 过大,S j 点过少,易产生较大的偏差,而且对是否已进入次固结阶段不易作出判断。一般取Δt 在30~100d 之间。在实际的推算过程中,宜同时多计算几个不同的Δt 得出相应的最终沉降值,而后在其中选取相关系数较好的沉降值作为最终沉降值。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4)《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 (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 (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 (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工程概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江苏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镇江市,正线全长304.883km。 连镇5标地处扬州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梁占比87.85%。

本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部分采用721片32m和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 桥梁基础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 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 3、沉降观测的意义 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4、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 (1)沉降观测范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 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 85为龙翔大桥)、DK179+100-DK179+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及梁体。 (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浅论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浅谈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技术 张XX (中铁二十一局宝兰客专咸阳 712000) 摘要: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是确保铺设质量的基础,对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和高速铁路轨道的几何平顺性及稳定性有极大作用,是确定合理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本文结合宝兰客专西坪隧道沉降观测实例,介绍了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布设方案和观测过程,对高速铁路隧道沉降观测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测点布设;二等水准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高速铁路建设也得以迅猛发展。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是高速铁路的两个重要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高铁工程沉降变形监测的意义和重要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对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沉降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因此对高速铁路沉降观测的数据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把关,使作业过程规范化,保证沉降监测作业的顺利实施,从而有力保障高速铁路的建设。 1.1工程概况 宝兰客专西坪隧道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与社堂镇之间渭河右岸黄土覆盖的黄土梁峁区,设计为双线式无砟轨道隧道,隧道起点里程IDK750+027,终点里程IDK754+304.8,全长4284.624m,隧道洞身全部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层中,通过段地形起伏较大,洞身段最大埋深244m,海拔高程1102~1342m,相对高差约340m。 1.2电子水准仪 相对于其它测量仪器,电子水准仪出现较晚,这主要是由于水准仪和水准标尺不仅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而且两者的距离可以以1米多变化到100米,因此在技术上引起数字化读数的困难,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攻克这一难题,电子水准仪也已普及,并具有能自动读数,作业效率高,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电子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它采用条码标尺进行读数,将仪器照准条码尺并调焦使条码尺成像清晰,人工完成照准和调焦之后,标尺条码一方面被成像在望远镜分化板上,供目视观测,另一方面通过望远镜的分光镜,标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浅析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浅析

在我国铁路“十五计划”编制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加强国快速客运专线的建设,逐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临街各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间铁路快速客运系统,2004年1月7日,国务院主持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10万公里,要建设“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及三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主要繁忙干线客货分线运输”。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客运专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大规模建设世界一流的高速客运专线。铁道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发展无碴轨道视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特别是在线路设施方面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这足以说明无碴轨道技术的巨大作用和广阔前景。但是我国无碴轨道铺设的数量少、时间短,尚缺乏设计、施工和运营经验等方面的应验,对此,针对无碴轨道高速铁路的建设,我国需要通过国内外联合设计、试验段的建设和相关实验开展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在国际上,无碴轨道技术用于高速铁路中比较有经验的是德国和日本,因此,我国可借鉴的无碴轨道结构形式也主要来源于这两个国家,相对而言,对于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德国的经验明显更丰富一些。 无碴轨道由于受自身调整能力的限制,对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要实现高速铁路全线铺设无碴轨道的目标,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已经成为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而如何有效地控制路基工后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路基是铁路线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受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荷载的基础,它也是铁路工程中最薄弱最不稳定的环节,路基几何尺寸的不平顺,自然会引起轨道的几何不平顺,因此需要轨下基础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小的永久变形,以确保列车高速、安全、平稳运行。由于软土特殊的工程性质和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多数路段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处理难度都不大,不成为控制因素;给工程带来的主要难题是沉降变形及其各种处理措施条件下的固结问题,所以路基沉降变形问题是高速铁路设计中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日本对控制路基沉降的认识是一个发展得过程,1972年日本国

铁路工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工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根据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和设计文件、《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等要求,制定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变形监测网,设置变形观测点,负责线下工程变形的观测,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保护观测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有砟道床地段路基稳定与沉降监测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应保证半年以上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是否满足轨道结构铺设标准;对于高边坡路堑,进行边坡变形、应力状态检测,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1.沉降观测内容 本标段DK226+240~DK233+000范围内的桥、隧属于无砟道床地段,本标范围内其它路、桥、隧均属于有砟道床地段,沉降观测内容包括: ⑴无砟道床地段 ①桥涵工程 主要包括桥代表性墩台沉降变形观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观测等。 ②隧道工程 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 ⑵有砟道床地段 ①路基工程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②过渡段 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2.机构设置 项目部精测队分设沉降观测组,设组长1名,专职测量工程师3人,配备测量技工10~15人,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和沉降观测工作量增加测量技工,负责本标段内沉降观测工作。在沉降观测开始前,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3.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垂直、位移监测网均独立建网,网形按照闭合环状、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形式。每个独立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业可用即有的控制桩;工作基点约200m一个,设置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每个观测段落至少有2个工作基点,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变形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的精度±1.0mm,读数取位至0.1mm。 沉降变形观测实行“五固定”原则,固定的监测人员,需培训后方可上岗。 沉降变形监测点布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局部可根据现场条件调整。

DBSG-3标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新建敦化至白河铁路工程DBSG-3标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敦化至白河铁路DBSG-3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7年12月10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条件3 三、技术依据3~4 四、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4 4.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4 4.2桥涵沉降变形观测:4 4.3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4 五、人员及仪器配置4~5 六、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5~6 6.1本段沉降变形测量三等规定:5 6.2变形精测网技术要求:5~6 七、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6~15 7.1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设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14 7.2独立监测网的设置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3监测网点稳定性的验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7.4监测点的核实错误!未定义书签。 7.5测量数据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7.6测量资料的整理归档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沉降观测具体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21 九、沉降结果的分析、评估21~26 9.1路基21~23 9.2桥涵23~25 9.3过渡段25~26 十、评估报告的汇编26

一.工程概况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新建墩化至白河客运专线DBSG-3标第三工区,工区起点DK93+270,位于丰产隧道进口附近,经墩化南站至工区终点DK102+100,全长8.83公里,其中梁式桥2座,框构小桥2座,涵洞16座,隧道3座,墩化南站站场1个,其余为路基地段,共分为11段。合同总工期24个月,即从2017年10月开工,到2019年10月竣工。管段内有CPI控制点、CPII控制点、水准加密点若干。 二.沿线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墩白铁路DBSG-3标第三工区路基原地表多为种植土、粉质黏土、腐殖质土为主,地质情况变化不大,地层结构复杂,路基多以填方为主,岩质路堑边坡坡面需采用光面爆破开挖。 沿线位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气候多变,冬季易发生干旱,降水量季节差异性较大,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98米。 工点区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深不同地段略有差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下迳流补给,由蒸发和补给地表水排泄,水位变化幅度2.0m~4.0m。工点范围内地下水化学侵蚀环境对对铁路混凝土结构不具侵蚀性。 三.技术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客运专线工程项目HQTJ-5标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施工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哈齐客专项目部一分部 日期:2009年12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适应范围 (1) 3.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2) 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 5.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4) 5.1 一般规定 (4) 5.2 观测的内容 (4) 5.3 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4) 5.4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频次 (5) 5.5 观测精度要求 (6) 5.6 沉降观测要求 (6) 5.7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6) 6.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 (7) 6.1 一般规定 (7) 6.2 沉降观测的内容 (8) 6.3 观测点的布置 (8) 6.4 观测精度 (8) 6.5 沉降观测频次 (8) 6.6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0) 7.过渡段 (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观测点布置与观测频次 (11) 7.3 观测精度 (11) 7.4 沉降观测频次 (11) 7.5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2)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2.适应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哈齐客运专线HQTJ-5标(DK218+000—DK256+680)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1.工程概况 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路线全长3163.394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

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路基填筑前埋桩并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

我国高速铁路及路基工程技术发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课程考查作业学科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1518 姓名:梁志杰 课程名称:铁道工程

我国高速铁路与路基工程技术发展 【摘要】: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高速铁路的出现已突破了传统铁路路基的设计理念,其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和检测手段等都有了很大发展,相关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新技术也不断被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中。 【关键字】:高速铁路、路基、技术特点 【正文】: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是当今世界铁路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是当今世界安全可靠的现代交通工具。它在许多国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铁路的新潮流。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1)高速客运专线。这种高速铁路建于客货运输都十分繁忙的通道上,一般沿既有线修建,设计速度达350km/h。承担本线到发与跨线客流的输送任务,采用300km/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与200~250km/h的跨线列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2)城际铁路。这种高速铁路建于两相邻大城市间,设计速度为200~250km/h。承担两城市间到发客流的输送任务,采用高密度、短编组、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3)快速客运

通道。这种高速铁路建于客货运输潜在需求都十分旺盛但还没有铁路的地区,设计速度为200~250km/h,承担吸引区内客货运输任务,采用200~250km/h的旅客列车与120km/h货物列车混合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体系构建,主要应针对高速客运专线。 高速铁路不仅仅是高速,它具有三点优势:一是高速铁路速度快、省时间,安全系数高,乘坐空间大,舒适又方便,价格又适宜,迎合了现代社会出行的需求,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世界各国振兴铁路的强大动力。二是高速铁路运输系统是铁路大面积吸纳现代高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创新的产物。推动了铁路科学技术和装备登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增强了铁路的竞争力。三是高速铁路不仅运输能力特别大,有年运输量可达数亿人次以上的优势,又有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因而特别适宜于大运量的城市间、城市群和城郊的高频率运输。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总之,发展高速铁路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速铁路以其高速、平稳、舒适的优良品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有力促进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升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 从旧时落后的铁路到如今的高速铁路,我国铁路的发展经历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从封建落后的清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旧时中国铁路发展缓慢,受到清政府封建势力的强烈发对。在那个动荡的年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 2 - 二、编制依据 ..................................................................................... - 2 -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 - 3 -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3 -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 -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3 -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3 -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5 -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6 -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7 -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9 -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 9 - 2、一般规定 ...............................................................................................- 9 -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 - 10 -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 - 10 -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 - 13 -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 15 - 7、执行标准 ............................................................................................ - 16 -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 - 18 - 9、观测频率 ............................................................................................ - 18 - 10、统计、汇总 ...................................................................................... - 19 -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19 - 12、测点保护 ...........................................................................................- 20 - 五、监测数据分析 ....................................................................... - 20 -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达到的基本要求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一、沉降变形观测首次开展工作的时间性要求: 1、桥梁: 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将回填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2、隧道: 从一段水准基点间隧道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3、路基: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换填地段从换填底层开始进行)。路基填筑完成后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六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4、涵洞: 从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 二、沉降变形观测元件埋设的技术要求: 1、桥涵: 承台观测标:埋设Φ20mm钢筋,表面高出3mm,位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和右侧大里程 墩身观测标:埋设Φ14mm不锈钢螺栓,表面露出20-30mm。位于墩身两侧高出地面0.5-1m 桥台观测标:原则应设置在台顶,测点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 梁体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六个,位于两侧支点和跨中;连续梁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三跨以上连续梁布置相同。

涵洞观测标:测点设置于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移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埋设元件同承台观测标 2、隧道: 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处;明暗交界、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处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中线两侧各约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3、路基: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设于双线路基中心。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3.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路基过渡段观测断面根据沉降观测细则要求应在距不同结构物起点1m、10m、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3.2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换填地段设有沉降板) 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用0.15m用C15砼浇筑固定。 沉降板埋设: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下: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75PVC管)组成。钢筋砼底板尺寸为50*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 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砼预制,断面采用15*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设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十字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