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酵豆粕检测项目及方法

发酵豆粕检测项目及方法

发酵豆粕检测项目及方法
发酵豆粕检测项目及方法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

(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 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 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乳酸测定

称取样品10g与50ml的烧杯中,移取3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30min,在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利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测定乳酸含量。

pH的测定

称取样品10g与50ml的烧杯中,移取15ml去离子水,搅拌30min,用 pHS-3C型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

或者用精密pH试纸测试。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根据AOCSBa11-65测定蛋白质溶解指数的方法

称取20g样品于300ml的匀浆杯中、量取50ml 37+1℃的去离子水于匀浆杯中,将匀浆杯放在37℃的水浴中,浸泡搅拌5min,在内切式组织匀浆机上匀浆10min,从匀浆杯中取出浆液移入600ml烧杯中,待浆液分层后,移出40ml上清液注入50ml离心管中,并在2700r/min 的转速下离心10min,移取15ml上清液于凯氏烧瓶中,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和样品总蛋白含量,计算溶解可溶性蛋白质的数量。

小肽含量测定方法

三氯乙酸(TCA)法

三氯乙酸法的原理是利用大分子的蛋白质在TCA溶液中沉淀,除去酸不溶蛋白质,然后测定酸溶蛋白含量。国外大量资料表明在蛋白质酶水解的研究中测定水解度,通常在酶解液中加入TCA溶液,是为水解的大分子蛋白质沉淀,而与小分子的酸溶蛋白成分,即肽类和FAA 离开,测定酸溶蛋白占总蛋白的含量,求得水解度,即酸溶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

粗蛋白≥50%小肽(1000d以下)≥10%

乳酸≥3.5%水分≤10%

钙 0.5-0.54%总磷≥0.74%

/gm益生菌≥20亿/克蛋白酶≥150粗脂肪≤5.0%粗纤维≤3.0%无氮浸出物≤28%粗灰分≤6.0%猪消化能(kcal/kg)3980

猪代谢能(kcal/kg)3600

猪净能(kcal/kg)2320

禽代谢能(kcal/kg)2570

鱼消化能(kcal/kg)3200

奶牛净能(kcal/kg)1090

项目

含量

天门冬氨酸Asp 5.42%

赖氨酸Lys 3.03%

蛋氨酸Met 0.65%

苏氨酸Thr 2.05%

精氨酸Arg 3.50%

甘氨酸Gly 2.25%

丝氨酸Ser 2.43%

异亮氨酸Ile 2.21%

苯丙氨酸Phe 2.37%

缬氨酸Val 2.36%

组氨酸His 1.24%

谷氨酸Glu 9.84%

丙氨酸Ala 2.30%

脯氨酸Pro 2.04%

色氨酸Trp 0.50%

亮氨酸Leu 3.76%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实用实用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工艺2010-12-31 15:16:17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 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发酵豆粕检测方法 (参考)

目录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3) 3.Elisa 大豆球蛋白(酶联免疫法) (6) 4.小肽的检测(酸溶蛋白) (10) 5.寡糖的检测——薄板层析法(TLC) (11) 6.乳酸的检测 (12) 7.蛋白溶解度的检测(PS) (13) 8.发酵豆粕蛋白溶解度的检测(改良) (14) 9.水溶性蛋白的检测 (15) 10.挥发性盐基氮(VBN) (17) 11.PH 值测定 (19) 12.水苏糖含量的测定 (20) 13.水分、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尿素酶活性的检测 (20)

1、检测用仪器简介

2、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是对蛋白质进行量化,比较及特性鉴定的一种经济、快速而且可重复的方法。通过对电泳条带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发酵前后或不同产品的抗原蛋白含量。 一、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主要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对豆粕中的抗原蛋白进行分离。SDS 与蛋白质的疏水部分相结合,破坏其折迭结构,并使其稳定地存在于一个广泛均一的溶液中。SDS—蛋白质复合物的长度与其分子量成正比。由于在样品介质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而电荷因素可以被忽略。SDS—PAGE 因易于操作和用途广泛,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 二、仪器 1、电泳仪及电泳槽 2、振荡器 3、离心机(10000 转) 4、移液枪(大、中、小) 5、离心管(7ml、5ml 或 1.5ml、1ml) 三、试剂: 1、单体母液:100ml 丙烯酰胺(ACR)30g 甲叉双丙烯酰胺0.8g 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棕色瓶4℃下存放。可保存 3 个月。 2、分离胶缓冲液(4×)(PH=8.8)100ml Tris-base(1.5mol/L)18.17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8.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3、浓缩胶缓冲液(4×)(PH=6.8)100ml Tris-base(0.50mol/L) 6.06g SDS 0.4g 浓 HCL 调节 PH 至 6.8,定容至 100ml,过滤,4℃存放。 4、10%(w/v)过硫酸铵1ml 过硫酸铵0.1g

发酵豆粕中抗原蛋白和不良寡糖的检测

发酵豆粕中抗原蛋白的定性检测 ——SDS-PAGE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发酵豆粕中抗原蛋白的定性检测。 2.仪器设备 2.1蛋白电泳仪: 2.1.1 电泳仪;(建议使用:北京六一仪器DYY-2C型) 2.1.2 电泳槽;(建议使用:美国伯乐公司的mini型) 2.2 25μl微量进样器; 2.3 制胶装置;(与电泳槽配套出售,包括玻璃板(厚度分别为1.0 mm和 1.5mm各一套),梳子,拨胶板) 2.4 移液枪(1000μl,200μl,10μl)以及其配套枪头;(属于常规实验耗材) 3.试剂 3.1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TEMED;(建议购至上海申能博彩,Chemisonic 进口分装,必须要进口的产品!国产做出来的结果很差);分析纯; 3.2 无水酒精,分析纯; 3.3 甘氨酸,分析纯; 3.4 Tris,分析纯; 3.5 考马斯亮兰R250,分析纯; 3.6甲醇,分析纯; 3.7 冰醋酸,分析纯; 3.8 甘油(丙三醇),分析纯; 3.9 β-巯基乙醇,分析纯; 3.10 溴酚蓝,分析纯; 3.11 HCl,分析纯; 4.试剂的配置 4.1 SDS-PAGE溶液的配制: 30%丙烯酰胺的配制:丙烯酰胺 30.0g N’N-甲叉双丙烯酰胺 0.8g

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4.2 10%过硫酸铵:将1g过硫酸铵溶于10.00ml去离子水中。 2.00mol/L Tris-HCl(pH=8.8):称取Tris 121.14g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 调节pH至8.8(要求准确)。 1.00mol/L Tris-HCl(pH=6.8):称取Tris 60.57g溶于500mL蒸馏水中,用浓盐酸 调节pH至6.8(要求准确)。 10%SDS:称取5gSDS溶于50ml蒸馏水中。 1.0% 溴酚兰:称取0.05g溴酚兰溶于5ml蒸馏水中。 4.3 染色液:考马斯亮兰R250 0.25g 甲醇 45.40ml 冰醋酸 9.20ml 水 45.40ml 4.4 脱色液:甲醇 456.0ml 冰醋酸 72.0ml 水 472.0ml 4.5 4×分离胶缓冲液:2.00mol/L Tris-HCl(pH=8.8) 75ml 10%SDS 4ml 蒸馏水 21ml 10%过硫酸铵 5ml 4.6 4×堆积胶缓冲液:1.00mol/L Tris-HCl(pH=6.8) 50ml 10%SDS 4ml 蒸馏水 46ml 10%过硫酸铵 5ml 4.7 电泳缓冲液: Tris 3.0g 甘氨酸 14.4g SDS 1.0g 定容至1L,用HCl调节pH为8.3。

QBHHS JC006-2013 发酵豆粕中小肽的检测办法(三氯乙酸法)

1原理 利用三氯乙酸作蛋白质沉淀剂,将发酵大豆蛋白中的蛋白质和肽链较长的肽沉淀,并将其中的短链小肽用酸溶解出来,经过滤、离心、消化、蒸馏,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并以其占样品粗蛋白质的百分数来表示含量。本方法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大豆肽粉标准(QB/T 2653-2004)基础上修订而来。 2 试剂及仪器2.1 100ml 烧杯;2.2 10ml,50ml 移液管;2.3 干过滤装置;2.4 半微量法或全量法粗蛋白质测定的试剂和装置;2.5 15%三氯乙酸溶液;2.64000r/min 的离心机。 3操作步骤 准确称取样品6g 于100mL 烧杯中,准确加入15%三氯乙酸溶液50mL,混合均匀,静置5min,以中速定性滤纸干过滤,弃去少许初始滤液,将滤液转移至离心管,在4000r/min 下离心10min,准确移取其上清液10mL 于消化管中,按半微量法(消化后定容至100mL,准确移取其中10mL 进行蒸馏)或全量法粗蛋白质测定方法测定其粗蛋白质含量。同时做空白试验、测定样品的粗蛋白质的含量。 4结果与计算 小肽%(半微量法)=(V1-V0)×C×6.25×0.014×10×5÷m×100%÷cp×100% 小肽%(全量法)=(V1-V0)×C×6.25×0.014×5÷m×100%÷cp×100% 式中: V1-----------------馏出液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V0-----------------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检测技术规范与标准方法 编号:QB/HHS JC006-2013修订:第1版第1次修改发酵豆粕中小肽的测定方法 (三氯乙酸法)起草:赵丽霞审核:刘永垒 批准: 执行日期:2013年6月15日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 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 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 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 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 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 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 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 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豆粉:有的是将前两种豆粉按比例混合,有的干脆是掺假(有的掺土、有的掺玉米粉),假货的检测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检测蛋白质含量,即知道是否掺假;后一种检测比较麻烦,但如果您要求采购高脂肪残留的豆粉,哪么只要脂肪残留量检测合格,就基本可以断定其真实性或仅仅掺和了较少量的豆粕粉;但有些产品就要求使用按比例掺和豆粉,这就另当别论了。 制作工艺 这是豆粉制作的关键,决定着的豆粉的质量及外观、颜色 豆粕豆粉: 原料如果由豆粕的话,其颜色相对偏浅一些,因为大多数豆粕原料都是比较小的片状物体,由于脂肪含量极低,极易粉碎,以此原料做豆粉的厂家,大多不再炒豆粕,或仅进行简单地温度较低的炒制,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豆粕在萃取出油的过程,为了提高出油速度和出油率,已经进行过适当加热,另外由于豆粕片比较小,含水量都非常低,比较干燥,相对表面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方法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方法 (一)感官坚定 感官鉴定又称经验鉴定,是凭借人的五官来鉴定饲料质量的方法。要求平时注意观察各种饲料,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饲料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判断原料的质量优劣。 1.眼观(视觉) 观察饲料原料的形状、色泽、有无霉变、虫蛀、有无异物、硬块、夹杂物等。花生饼、胡麻饼、芝麻饼很容易发霉,特别是饼粕裂缝中常有黄曲霉污染。豆饼掺假的很多,有的豆饼中掺入玉米、豆皮、沙子、其他饼类等,需要把饼掰开,细心观察就会发展 2.舌舔(味觉) 通过舌舔或牙咬来检查饲料有无刺激的恶味、苦味或其他异味。如发霉的豆饼、棉籽饼、胡麻饼、芝麻饼等,若把饼外的绿霉擦去,用眼不易看出,通过舌舔和牙咬就会尝到刺激性的恶味。 3.鼻闻(嗅觉) 用鼻子来嗅闻饲料是否具有原料物质的固有气味,并确定有无霉味、氨臭味、发酵酸味、焦糊味、腐败臭味或其他异味。特别是对鱼粉、肉骨粉、蚕蛹粉、骨粉及油脂类的鉴别,要注意利用嗅觉来鉴定是否腐败变质。鉴别时应避免环境中其他气味的干扰。 4.手摸(触觉) 将饲料放在手上,用指头捻,通过感触来觉察其粒度的大小、硬度、黏稠性、有无夹杂物及水分的多少等。 (二)物理鉴定 1.筛分法 利用各种大小的筛子(如10目、20目、30目等)将原料过筛,观察饲料原料的粒度、搀杂物的种类及比例等。用这种方法能分辩出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异物。 2.容重法 各种饲料原料都有其固有的容重,通过测量容重并与标准容重相比较,可鉴别饲料原料是否含有杂质或搀杂物。常见饲料原料的容重见下表。 常见风干饲料原料容重(g/L) 饲料原料容重饲料原料容重饲料原料容重 玉米626 大豆737~769 血粉616 去皮玉米720 脱壳大豆642 羽毛粉546 玉米粉544~576 大豆皮粉320 奶粉320 玉米芯粉400 溶剂浸提大 豆粕44% 561~609 干燥乳清粉561~737 带芯玉米粉578 溶剂浸提大 豆粕50% 657~673 乳糖730 玉米麸质粉482 棉籽粕593~641 骨粉801~961 干燥玉米酒糟400~416 棉籽饼641~721 牡蛎壳粉(小 于1cm) 849 玉米胚芽粕56 棉籽壳193 贝壳粉1600 玉米蛋白粉512~688 脱壳花生240~304 石粉1300~1550 小麦610~626 带壳花生272~384 碳酸钙201 小麦麸176~256 花生饼粕466 脱氟磷554 小麦粉609~625 干燥甜菜粕176~256 脱氟磷酸氢 钙 1200 小麦标准粗 粉 288~400 干燥柠檬粕328 双飞粉1350

豆粕发酵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豆粕发酵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陇东学院2013级农学石锁强 【摘要】:本文综述了发酵豆粕的生产现状及其生产工艺,分析了影响发酵豆粕品质的发酵菌种、水分、温度、批量大小、发酵设备等因素及传统发酵豆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蛋白质含量低、抗营养因子去除不彻底、适口性差及成本高等问题,并对发酵豆粕的市场前景做了进一步展望。 【关键词】:豆粕固体发酵饲料抗营养因子 1.1 豆粕及发酵豆粕简介 1.1.1 豆粕简介 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研究表明,其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40%~44%,脂肪1%~2%、碳水化合物10%~15%,赖氨酸2.5%~3.5%,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以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且均衡,还含有异黄酮、磷脂等生物活性物质[l]。 1.1.2 我国饼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因为饼粕在生产应用中的诸多优势,使得其在代替鱼粉制造发酵蛋白饲料方面的应用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饼粕的发酵生产发展迅猛,但毕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还存在许多问题[2],主要包括:①粗纤维含量高达14%以上,蛋白质含量20%-40%不等,有效能值不到豆粕的70%,由于残留皮壳,饼粕颜色发黑,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②饼粕的蛋白质(氨基酸)消化利用率低,只有30%-60%,均明显低于鱼粉及豆粕等优质蛋白质饲料资源;③低质饼粕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不仅严重影响畜禽生产性能,还会损害动物器官,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1.1.3 发酵豆粕简介 (1) 发酵豆粕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3]。是指利用有益 微生物发酵低质豆粕,去除多种抗营养因子,同时产生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并平 衡豆粕中的蛋白质营养水平,最终改善豆粕的营养品质,提高饲料效率。发酵豆 粕含益生菌、酶、水溶性维生素、肽、氨基酸、大豆异黄酮等功能成分。这对动 物的生长十分有利。另外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味物质,对于幼龄动物,具有明 显的诱食效果。并且,由于部分碳水化合物被降解,豆粕致密结构变得疏松,适 口性显著提高。 (2) 发酵豆粕的特点 豆粕经过发酵产生了一减一增的双重功效[4]:一减,是将豆粕中的抗营养因 子降解为动物可利用的营养素;一增,是较普通豆粕增加了活菌、肽、氨基酸、 活性酶、乳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活性因子。相比于普通豆粕,发酵豆粕具 有以下优点。 ①能有效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其对动物的生理效应[5]见表1-1。通过 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将豆粕中目前已知的多种抗原进行降解,有效去除豆粕中的 抗营养因子。微生物发酵法降解豆粕中抗营养因子主要通过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代 谢产物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来实现,部分对热敏感的抗营养因子,通过加热途径 即可将其去除。 表1-1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对动物的生理效应 抗营养因子名称生理效应 降低胰(糜)蛋白酶活性,生长迟缓,胰腺增生、肿大胰蛋白酶抑制因 子 大豆凝集素肠壁损伤,免疫反应,增加内源氮排出量,增加内源蛋白分泌 抗原蛋白免疫反应,影响肠壁完整性 单宁通过形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复合物,影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 消化 皂甙溶血,影响肠道渗透性

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及利用

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及利用 1.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属性 (1)豆粕的特性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可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后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产品,有以下特性:①物理性质。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明加热过度,太浅则表明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煳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②化学成分。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0.2mg/kg~0.4mg/kg、流胺素3mg/kg~6mg/kg、核黄素3mg/kg~6mg/kg、烟酸15mg/kg~30mg/kg、胆碱2200mg/kg~2800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B族维生素与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少。 (2)发酵豆粕的特性发酵豆粕是为提高豆粕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经一定工艺和技术手段发酵后的豆粕。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饲用豆粕一般是高温豆粕,蛋白变性比较严重,溶解性较差,会影响蛋白的消化,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子和胀气因子,这些对于畜禽,特别是对幼仔来说,是不利的。但是由于豆粕蛋白来源量大,相对于鱼粉来讲价格较低,是饲料配比中主要的蛋白来源,目前尚五更好的替代品。因此对豆粕加以改良,提高其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将豆粕进行发酵,便是其中的一个改良方法。用农盛乐豆粕发酵剂发酵豆粕具有以下优点:①提高了豆粕蛋白的溶解度,利于消化;②减小了豆粕中蛋白的分子量,其中的一部分已达到小肽水平甚至氨基酸水平,可以直接被动物吸收;③发酵豆粕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和鲜味,有一定的诱食作用,适口性较好;④豆粕中一些多糖分子也在发酵过程中得到了分解,这对于动物的消化也是有利的,特别是一些胀气因子,也被微生物在发酵中降解,这是其他工艺所不能达到的。 2.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 (1)豆粕的一般加工流程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加温并调整水分含量→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分→加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 在豆粕的加工工艺中,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并且直接影响豆粕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效果。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掺杂了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二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水平不同。 (2)发酵豆粕的一般加工流程豆粕加水拌匀→蒸煮→接种→发酵及后熟→干燥→磨粉→包装。 主要设备有拌料器、蒸煮锅、发酵器、流化干燥床、粉碎机和包装机等。 发酵豆粕的指标要求:发酵豆粕中蛋白质的KOH溶解度为95%以上;多糖也可以溶解;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 (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发酵豆粕品质的评价与应用体系

发酵豆粕品质的评价与应用体系 技术部整理 用现代生物技术处理豆粕,在我国还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初期,迄今为止国内生产发酵豆粕的企业只有几十家,且品质参差不齐,主要是因为对饲用发酵豆粕的功能、特性认识不足而无法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以至监管部门对鱼龙混杂的发酵豆粕市场无法进行有效监管,而饲料生产企业在选择产品上也无据可依。现就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及其品质评定等做一些介绍。 1.发酵豆粕的营养特点及其功能 应用多菌种组合固态发酵技术处理豆粕所生产的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较之普通豆粕,具有“安全+营养”的双重功能。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已基本破坏 豆粕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与尿酶等,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90%以上)或被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蛋白的抗原性基本消除 豆粕中含有的11S和7S蛋白(约5%左右)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幼龄动物对其尤其敏感,通过发酵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至大豆肽蛋白饲料中抗原蛋白含量约0.5%。 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肽 豆粕中大分子蛋白质主要是11S和7S抗原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D和180KD,通过发酵酶解,分子量小于10000Da,蛋白质的KOH溶解度为95%以上,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肽,氨基酸的平衡更好,有利于动物吸收,从而提升大豆肽蛋白的营养功能。 含有丰富的各种有益发酵产物 用现代生物技术处理豆粕生产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所采用的菌株为复合菌株,其组成为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黑曲霉与酵母菌等安全菌株,固态发酵豆粕制备的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含有益生菌、有机酸、蛋白酶等代谢产物这类“多功能添加剂”,从而实现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安全+营养”的双重功能。功能大豆寡肽蛋白饲料生产过程中生成的这类“多功能添加剂‘的主要成分为:益生菌、包括蛋白酶在内的复合酶、未知生长因子、有机酸、抗氧化成分、酵母培养物与发酵混合物等代谢产物。

发酵豆粕饲用品质的评定指标及其应用

发酵豆粕饲用品质的评定指标及其应用 摘要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用品质的评定指标主要有感官指标、常规理化指标、非常规理化指标与尝试检测指标等,本方就这些指标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要正确认识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的饲用品质,必须从感观、抗营养因子去除程度、小分子蛋白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及有益菌、乳酸含量等方面对其饲用品质进行综合的整体评定。 关键词植物肽蛋白发酵豆粕饲用品质评定指标应用 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的饲用品质评定指标主要有感官指标、常规理化指标、非常规理化指标与尝试检测指标等。 1.感官指标及其在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饲用品质评定上的应用 1.1正常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的色、香、味与粘度 色: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皆为棕黄色,这是由于豆粕经过发酵干燥颜色变深所致。如果颜色较浅且不均匀,或与豆粕一致,有可能发酵程度不够或掺入生豆粕或其它浅色蛋白原料。此外,同一批产品颜色应一致,不同批的产品颜色也应一致或接近一致。 香:淡淡的酸香味,无异味与霉味。加适量的水煮开后有很强且愉快的发酵酸香气,无氨臭。掺入了载机酸的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酸味较刺激且不均匀。 味:品尝正常无异物感,略带酸涩味。 粘度: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按1:1~2加水调和后可感觉其粘度。 水泡评定:将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放置到透明烧杯中用水泡,如果溶液及固体植物颜色金黄或灰黄且均匀,又无发黑杂志和黒(硬颗粒则为未发酵或发酵不彻底的豆粕),表明烘干时加热均匀,没有烘干过度,对营养成分保存较好。闻之有酸香味但无刺鼻感。上浮的杂质中无赖皮及其它植物杂质,手捏揉觉柔软但无明显颗粒感。用水不断轻柔冲洗发现水溶物质较多,最后剩下较少渣滓,则质量较好。这样的豆粕发酵程度较深,经发酵的其高分子蛋白(﹥66.2ku)、中分子蛋白(25~66.2ku)减少,小分子蛋白(﹤25ku)提高,还有更小的物质如肽、氨基酸等,水解度提高,故手捏无硬物颗粒感。 1.2凭感官指标对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饮用品质评定的局限性 常见的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掺假是往豆粕中掺入其它非豆粕蛋白原料,常见的有玉米蛋白、大米蛋白、棉粕、菜粕与花生粕等植物源蛋白,或肉骨粉、氨基酸菌体蛋白、水解羽毛粉、水解皮革粉与劣质蛋白胨等以提高蛋白含量,但却降低了植物肽蛋白饮料发酵豆粕的饲用品质。 这类产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或全氨基酸检测进行判定。纯豆粕发酵产品其氨基酸比例类似豆粕原料,这是因为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的氨基酸是豆粕氨基酸的浓缩,如果氨基酸组成比例出现较大差异,掺入杂粕等的可能性较大。由于植物肽蛋白饲料发酵豆粕产品一般都粉得很细(一般90%过80目筛),粒度过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 第一部分豆粕为什么要发酵 【豆粕发酵的目的】 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综述)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抑制生长。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约占大豆蛋白6%,IT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豆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人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大量研究表明,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而引起腹泻。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三、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 豆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大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S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秒。豆粕蛋白应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分析,按照沉降模式,可分为2S、7S、11S和15S 共4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和4.6%,7S、11S含量达86%以上。

豆粕发酵技术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一、豆粕发酵方法: 发酵池规格底2×1.5米,高1米,取豆粕1000公斤,玉米粉20公斤,百益宝EM原液3~5公斤,将豆粕,玉米粉入池混合均匀,把3~5公斤百益宝EM原液均匀洒到混合原料的表面,再开水笼头加水入池,一直加到水浸到物料的表面为止,关掉水笼头,让水渗透到料中,一般加水量最终为1比1.5,即为总料的1.5倍,这里是1500公斤加水量,水分不易过大。以手抓成团不滴水,放下一触即散为宜。然后表面加一层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与池边接触的地方要卷边到料中,以求密封完好。 发酵时间,夏天至少3天,冬天至少10天,春秋至少6天,尤其是酵槽里豆粕的发酵时间适当延长两天为好,以让亚铁充分螯合到小肽中,也会产生更多的肽类物质。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因为通过三氯乙酸(TCA)检测法跟踪发酵,发酵在适温(30度左右)三天左右产生的小肽类物质最多,可溶性蛋白质达到25%以上。 发酵后的豆粕溶解度增加,(注意不要把发酵后渗出的水倒掉,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可溶解性氨基酸和肽营养),略有点粘手,气味带有较浓曲香味略有原料味,色泽金黄。 每次取用后,必须马上再次密封好,以防止变味变质,发酵好的料密封好,在一个养殖周期内(100天左右)用完为宜。 注意不能在太阳底下发酵,不然料温会升高发热太多,造成发酵不利。 二、豆粕发酵喂猪使用方法 按照猪场配方使用,把配方中的豆粕改成发酵豆粕即可,可显著增加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料肉比。具体称量时,由于发酵豆粕是湿料,所以,根据上述的工艺,需要乘以2.6左右,即如果你需要称量10公斤折干物质的发酵豆粕时,实际上需要称26公斤加入配料中。 或在保持料肉比,生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略为减少3~5%的用量,相应地用菜粕,棉粕,或麦麸玉米等代替。也就是减少配方的能量蛋白含量浓度,以降低成本。并可以适当使用5%左右的未脱毒菜粕棉粕用于肥育猪。 采用发酵豆粕,必须是在湿润状态下使用,不得烘干使用,因为烘干会造成发酵豆粕中的活性物质,尤其是活性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并造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与还原糖的迈德拉(美德拉)反应,并造成能量和蛋白肽的损失等,同时维生素和有益微生物在烘干的过程中也会有极大的损失, 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

2017.04.07 发酵豆粕评判标准、测定程序和鉴别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发酵豆粕评判标准、测定程序和鉴别方法-葛向阳,蛋白源饲料新研究[J]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豆粕转化为优质蛋白质饲料原料,是国际研究开发热点,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在国际上以丹麦最为突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目前国内已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的布局,已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发酵豆粕,但品质参差不齐,饲料企业在选择产品上缺乏科学的依据。 1 豆粕发酵的目的 明确豆粕发酵的目的,才能够确定评判发酵豆粕质量的主要指标。豆粕经过发酵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1.2 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中含有的7S 和11S 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幼龄动物对其尤为敏感。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将其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 1.3 降解大分子蛋白质 豆粕中11S 和7S 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D 和180K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氨基酸及各种多肽,有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 1.4 形成各种有益发酵产物 目前豆粕发酵均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安全菌株,产品发酵后往往含有较高数量的有益菌和有机酸、蛋白酶等代谢产物。 2 发酵豆粕评判程序 对发酵豆粕的评判,可以按四个步骤进行,需要检测的指标如下: 2.1 感官评判 包括细度、色泽、粘度、气味。 2.2 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蛋白含量、水分、灰分、酸度、TCA-N。 2.3 非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SDS-PAGE 电泳、挥发性盐基氮、蛋白质溶解度、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有益活菌数。 2.4 深度分析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豆粕品质的检测方法 一、评定指标 1、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Trypsin Inhibitor Activity TIA大豆粕在0。01mol/LnaOH 浸泡1h过滤,滤液用PBPA水解.测胰蛋白酶活性TIU. 1、2:尿酶活性(Urease Activity UA)国际标准法(ISO)、PH增值法(ΔPH法)、扩 散法、酚红法。CHINA规定ΔPH《0。4 在0.02-0.2之间是优质豆粕.UA与TAI几 乎同步失活.在加热过度以前,TIA以全部失活. 1、3:蛋白质溶解度:(Protein Solubility)美国乔治大学:Dale & Araba (1987)以检 测豆粕是否加热过度.一定量的豆粕与0.2%NaOH溶液混合离心过滤,滤液凯氏测 氮.PS<70%,则加热过度,70-80%为适宜,测时其灵敏度不够,粒度影响,当粒度在 60-80目时方稳定. 1、4:有效赖氨酸:赖与精氨酸属热敏性AA,高温时Lys与还原糖发生Maillard反应. 测定法有:A染料结合法(DBL):二硝基氟苯(FDNB),三硝基磺酸(TNBS),酸性橙-12, 茚三酮发生特异性呈色反应.B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5:蛋白质的水溶解度和氮的水溶解度:蛋的质的水溶解度(PDI)与氮的水溶解度 (NSI),二者只是与水混合后的搅拌强度不一样。PDI是8500r/min的速度搅拌 10min,NDI是120r/min搅拌30min。PDI测定豆粕的加热程度比UA和PS(NaOH) 灵敏,NSI在7-27.8%是可以接受。NSI低于10%则为加热过度。Balloun & Hgymard(1959):加热时间延长,NSI降低,加热过度,则大大降低,鸡的增重与饲 料报酬降低。 1、6考马氏亮蓝法:Kratzer(1989): 考马氏亮蓝对蛋白质考马氏亮蓝考马氏亮蓝显色 对AA不显色并与PS相关度好但考法测的实际值大大低于凯氏法测的蛋白质溶解 度。这可能与凯氏法将全部AA包括在蛋白质内的缘故。但考法较PS法测的时间短 的多,故考法更适合评价经受不同热处理时间后饲料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 1、7:其它方法:橙黄G染色法(只能有限鉴定过分加热处理的大豆粕)、甲醛滴定法、 甲酚红染色法(每克豆粕吸收甲酚红的毫克数2-3mg为生豆粕,3.3-3.7mg为加工不 足,3.8-4mg为适当,4.3mg为加热过度)、颜色亨特色值。(Smith1981:颜色与蛋白 质有较高的相关性) 二、豆粕质量与生产性能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资料整理 1、一般发酵工艺:原料选择→种曲制备→制曲→制旆发酵→浸出淋油→后处理 2、酱油的生产方法? 1)根据醪及醅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稀醪发酵、固稀发酵、固态发酵; 2)根据加盐多少的不同可分为有盐发酵、无盐发酵; 3)根据发酵加温状况可分为常温发酵及保温发酵。 3、酿造酱油所需的原料有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及一些辅料。 4、豆粕作为酱油生产原料的优点: 1)能保持大豆制酱油的风味; 2)原料成本低; 3)可节约油脂; 4)原料处理简便。 5、淀粉质原料是酱油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构成酱油香气和色素的主要原料。 6、用麸皮做淀粉质原料的优点: 1)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 2)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等营养成分,能促进米曲霉生长; 3)麸皮中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30%,与蛋白质的水解物氨基酸相结合而产生酱油色素; 4)麸皮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7、种曲是制酱油曲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由试管斜面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而成,每克种曲孢子数达25亿个以上,用于制曲时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8、制种曲的工艺: 菌种——斜面试管培养——三角瓶扩大培养——蒸料及接种——装盘——翻曲及加水——种曲保藏及检验。 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9、种曲的质量要求: 种曲外观要求孢子旺盛,呈新鲜的黄绿色,具有种曲特有的曲香,无夹心、无根霉、无青霉及其他异色。孢子数应在 25 ~ 30亿个/g,发芽率在90%以上。10、成曲生产的目的:创造适宜条件,保证优良霉菌等有益菌生长良好,分泌酱油酿造所需各种酶系,蛋白酶含量越高越好。11、原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适度变性,使原料中的淀粉糊化,同时把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杀死,以利于米曲霉的生长及原料分解。 12、原料的粉碎: 原料颗粒过大,不容易吸足水分,因而不能蒸熟,影响制曲时菌丝繁殖,减少了曲霉繁殖的总面积和酶的分泌量。 原料细度要适当,如果原料过细,辅料比例又少,润水时易结块,制曲时通风不畅,发酵时酱醅发粘,淋油困难,影响酱油的质量和原料利用率。 13、润水的目的:是利于蛋白质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当变性,使淀粉充分糊化,以便溶出米曲霉所要的营养成分,使米曲霉生长、繁殖得到必需的水分。 14、蒸料的目的: 1)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成为容易为酶作用的状态; 2 )使物料中的淀粉糊化成可溶性淀粉和糖分; 3)加热蒸煮杀灭附在原料表面的微生物,以利于米曲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5、发酵:是酱醪或酱醅入缸,利用微生物的丰富酶系,进行一系列生化反应将物料分解的过程。 16、生酱油需经加热、配制、澄清等加工过程方可得成品酱油。 17、加热灭菌有如下作用: 1)杀菌防腐,使酱油具有一定的保质期。 2)破坏酶的活性,使酱油组分保持一定。 3)通过加热增加芳香气味,还可挥发一些不良气味,从而使酱油风味更加调和。 4)增加色泽,在高温下促使酱油色素进一步生成。 5)酱油经过加热后,其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与少量凝固性蛋白质凝结而沉淀下来,过滤后使产品澄清。 18、酱油的定义及其分类: 酱油又称“清酱”或“酱汁”,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酱油的种类:

(完整word版)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豆粕的质量指标以及验收指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指标,适用山东省明发同茂饲料有限公司所用的大豆粕(注:经预压-浸提法或浸提法提取油后的饲料用大豆粕)。 2 感官性状 浅黄色不规则碎片状,色泽一致,新鲜,有豆粕的特殊香味。无发酵、霉变、结块、虫蛀及异味异臭。不得掺入饲料用大豆粕以外的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物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3 质量指标(暂行标准) 水分≤14.5% ; 粗灰分≤7.0%; 粗蛋白质≥42.0%; 65%≤蛋白质溶解度≤85% 0.03 Nmg/分钟·克≤脲酶活性≤0.3% Nmg/分钟·克 4 验收指标 感官性状,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蛋白溶解度,脲酶活性。 5 卫生指标 滴滴涕(mg/kg)≤0.02 ,其余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有关的规定。 6 检验 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饲料用花生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花生粕的质量指标,用于明发同茂饲料公司所用的花生粕。 2 感官性状 碎屑状,色泽呈新鲜一致的黄褐色或浅褐色,无发酵、霉变、虫蛀、结块及异味异臭。不得掺入饲料用花生粕以外物质,若加入抗氧化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时,应做相应的说明。 4 质量指标 水分≤12.0% 粗蛋白质≥45.0% 粗纤维< 6.5% 粗脂肪≤2.0% 粗灰分< 8.0% 5 卫生指标 黄曲霉毒素B1(mg/kg)≤0.05,其它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的有关规定 6 检验 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按《饲料工业标准汇编》2002版执行。对公司不能检测的项目或有争议的检测结果,根据需要可送相应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QBHHS JC002-2013 发酵豆粕中不良寡糖的定性检测方法

1方法 薄板层析法(TLC)。 2原理 利用不同大小的糖分子在硅胶薄板上的扩散速度的大小不同,将发酵豆粕中的寡糖分开。3仪器及试剂 3.1硅胶板:10*10cm; 3.2层析缸(可供放置硅胶板)与硅胶板配套; 3.3烘箱; 3.4移液枪(10μl)以及其配套枪头; 3.5高速离心机; 3.6250ml 具塞锥形瓶; 3.7乙醇(分析纯) 3.8正丙醇(分析纯) 3.9乙酸(分析纯) 3.10 α-萘酚(分析纯)3.11正磷酸(分析纯) 4试剂的配制 4.1展开液:正丙醇:乙酸:水=1:1:0.1(V/V/V) 4.2显色液:α-萘酚 1ml 正磷酸 10ml 乙醇 989ml 共1000ml 5实验方法及步骤检测技术规范与标准方法编号:QB/HHS JC002-2013 修订:第1版 第1次修改发酵豆粕中不良寡糖的定性检测方法起草:赵丽霞审核:刘永垒 批准: 执行日期:2013年06月15日

5.1寡糖标样:用豆粕代替。 5.2样品的预处理 准确称取发酵豆粕样品5.0g于250mL三角瓶中,加入50.0mL80%的乙醇溶液,70℃水浴浸提1h。取2mL浸提液,10000r/min离心10min,4℃保藏备用。 5.3样品的测定 在预制硅胶板上点样,点样量为5μL,点样干燥后在展开液中展开,展开至离硅胶板前沿2cm处。自然晾干后,喷淋显色液,在140℃下烘5min显色。 6结果判定 对比硅胶层析板上,样品和标样的条带,直接判读发酵豆粕中寡糖的降解情况。 不同发酵豆粕样品的TLC图谱 6.1样品中寡糖的定性检测结果: 1-4号:++++ 5-6号:+++ 7号:— 8号:++ 6.2定性判定标准如下: ++++:完全没有降解;(图谱斑点与豆粕相同,表现为三个斑点) +++:基本没有降解;(除了豆粕中的三个斑点外,蔗糖上方还多了一个单糖) ++:降解不完全;(与豆粕相同有三个斑点,但亮度较暗,如8号样品) +:基本降解;(对应豆粕中的三个样品亮度较暗或很浅) —:完全降解;(图谱上无斑点,表现为图谱中非常干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