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杜蕊《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杜蕊《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类别:G

编号:07——G——

题目: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内容提要: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亲子游戏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家长和儿童共同游戏为形式的一种活动。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及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是父母在自然的情景下,与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开展好亲子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著名的幼教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就是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幼小的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和父母一起玩。开展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的需要,是完成幼儿教育使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主题词:亲子游戏父母子女

作者单位:丰台区(县)嘉园第一幼儿园

作者姓名:杜蕊

通讯地址:丰台区嘉园二里25号楼

邮编:100067

联系电话单位:67532807转8817

住宅:60208517

手机:152********

(第一页)

类别:G

编号:07——G——

题目: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内容提要:

亲子游戏是家庭内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感情为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亲子游戏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家长和儿童共同游戏为形式的一种活动。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及情感联系的重要方式,是父母在自然的情景下,与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在和孩子游戏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的游戏。开展好亲子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著名的幼教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第一就是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幼小的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和父母一起玩。开展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的需要,是完成幼儿教育使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主题词:亲子游戏父母子女

浅谈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亲子游戏的特点

(一)情感性

为了共同游戏的娱乐需要,成人与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结成了横向的、对等的玩伴关系,又以共同生活积累的亲子感情作为纽带,因此这种感情带有明显的亲情性质。这个使得亲子游戏不同于其他的游戏。

(二)发展性

成人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影响孩子,因此成人与儿童游戏过程中还结成了纵向的、不对等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亲子游戏又具有明显的发展性特点。

二、在家庭内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

(一)亲子游戏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

2005年8月光明日报载文《情感交流要从婴儿开始》,介绍了婴儿时期的早期情感、判断力的发展对未来身心健康的影响。[1]指出人们只注意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孩子的思维活动;家长不能只在孩子的房间里摆满智力玩具,还要同他们进行早期交流。父母与儿童的亲密程度,是婴幼儿保教是否成功的关键。当今社会,年轻父母,大多是上班族,工作、学习、家务、社会活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玩,家长与孩子沟通很少,造成了亲子关系紧张。亲子游戏是父母双亲与儿童交往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家长在家里利用休闲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家庭氛围中,可以增强亲子之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自然而然地流露着骨肉亲情。多对话,多提问,多交流,使气氛变得和谐活泼一些,孩子就不会与其父母保持“距离”,家长与孩子就能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大丰收。实践表明,这些有益的活动,可以使儿童体会到亲人的温暖,体会到亲人的关爱和支持,对于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

性发展来说,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亲子游戏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卢梭说:“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所获得的智能百倍于教育中的正是学习”.因此,游戏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孩子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亲子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就是游戏铸造出来的。

丁海东在其《学前游戏论》中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儿童的生活需要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生活需要是生理性的。它的满足确立着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最初信任,主要包括基本生存需要、身体活动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第二层次的生活需要是心理的。主要包括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其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维持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当外部环境刺激的新异水平上升或刺激信息的过于贫乏或单一,就会使儿童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厌烦等消极、不稳定反应,导致心理觉醒水平出现过高或过低,于是作为主体的儿童就会在兴趣或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探究,或理解环境或以想象、创造的冲动去控制与影响环境,从而使心理觉醒水平保持最佳的活需要是高级的精神性或社会性需要。第三层次的需要是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包括社会交往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敬(认可)的需要。在幼儿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已开始显示出表现自我、获得成功和得到他人好评与认可的明显预期。[2]人类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其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游戏成为在儿童世界里频频发生的基本活动或行为表现,其更为根本的、内在的理由在于儿童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儿童个体的具体游戏行为动机发生的根源和基础。从儿童是生活的主体这一角度出发,就可发现,游戏的发生根源于儿童生活需要的整体结构性的驱动和支持。由此可见,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内容的主要部分,在他们眼里,什么都可以成

为一种游戏,如果家长善于掌握时机,引导得当,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运用在游戏活动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材料,对孩子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就能促进孩子在身体、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以传统的“翻绳”游戏为例:“翻绳”游戏是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一起“翻绳”,材料只是一根细绳,也不用多大的活动空间,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轮流翻动,就能变出各种图案和样式。在这个游戏中,亲子双方既动手,又动脑,大小肌肉都受到锻炼,空间知觉、形象思维、数学概念等认知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而轮流动手的方式,可以加强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对其社会性发展十分有利。这种近距离的活动,不仅亲子面对面,而且手眼合作、协调,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平衡发展。

(三) 亲子游戏还有利于亲子双方的身心健康。

人是促使孩子运动最好的良方,有感情的动作可影响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对父母来说,和孩子一起玩,孩子的良好情绪往往会冲淡自己在工作等方面原因而造成的不良情绪,也从中体味到童年的回忆和亲子之情,并能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特点,就此更好地引导孩子潜能的发挥,增强其亲情感、安全感和沟通欲。

与孩子一起游戏有如下目的:

(1)与其交流

(2)注意他的自主性

(3)给其足够的时间玩耍

(4)全身心的关注他

(5)了解孩子的需求

(6)鼓励他尝试新的游戏

(7)向孩子表达您的感情,并让孩子感觉到您的这种感情

(8)自发的、恰当的行为

心理学家格罗斯曾说过:“不是年轻而游戏,而是游戏而年轻”。当今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做“孙子疗法”。祖辈与小孙儿在一起,享受到天伦之乐,

气氛活跃,老人心里高兴,因而身心疾病得到非药物治疗,且疗效好同样,小孩子也避免了因为缺少与成人交往、沟通而产生内向、冷漠孤独感。

(四)亲子游戏有益于幼儿把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皮亚杰的理论》(1970)一书中提出了儿童任何知识的构建都要通过儿童的操作活动来获得,活动在儿童的智力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观点。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他提出,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只是观察别人的活动,并不能形成儿童的新的认知结构。皮亚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亲子游戏就是这样一种让儿童自由操作、实验、观察、思考,自己认识事物、发现物体、得出答案,为儿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儿童重新组合与思考的活动。在游戏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遵守游戏规则,不要耍赖,玩后要将玩具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玩了的玩,更不能为了玩望了吃饭和睡觉,等等。以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为今后健康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情景的设计和语言的刺激能帮助幼儿构建外部世界的知识,在潜意识的层面上让儿童获得经验,让他们了解别人的想法,也从别人的言谈中感受到别人对言谈中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获得知识。

三、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一)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破除“游戏不同于学习”的传统观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百年中国幼教纪念大会上向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把素质教育的视线延伸到儿童出生的那一刻”的新目标,为了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当着眼于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做好亲

子游戏实践及社会意义的宣传工作。对于 0~3岁儿童的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教育中心或新闻媒体,通过举办家长讲坛,向家长讲解亲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对改善亲子关系的作用,调动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3]对于3~6岁儿童,可以利用幼儿园的家庭联系栏开设亲子游戏专题版块,介绍各种亲子游戏内容,帮助家长了解丰富的游戏内容资源;可以制作“亲子游戏单”进行分阶段发放,回家参照玩法和孩子试着玩;也可以通过举办家教讲座和现场研讨活动,以亲子问题为素材展开讨论,帮助家长研究亲子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方案,寻找解决方法,使家长对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需要重新认识,更好地进行亲子游戏。

(二)更新观念,改变方式,精心设计亲子游戏的活动内容,提供整套、更多的方案,帮助家长懂得怎样进行亲子游戏。

黄琼在《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 》中将其教育理念概括为“亲爱儿童,满足需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因人而异,开潜能”。并且提出,处于生命早期的婴幼儿,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发展是其它一切领域发展的基础。婴幼儿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根据许多心理品质是在养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而许多教育过程也都是在养育活动中自然而然进行的心理特点,亲子游戏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要注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让他们在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中实现大脑与环境有效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以达到“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充实发展”的目的,让环境、教育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方案的设计上,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尽量使游戏内容多样化,亲子活动选择空间大。例如,游戏内容的种类要多样,活动空间要宽松,以便使幼儿和家长有选择的余地。每个游戏区的预设目的都应体现不同的发展方向,让幼儿在同一时段获得多重发展,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热度。尽量使游戏设计来源于生活,有利于迁移转换。无论是材料投放还是场地利用,尽量选择家中常有的,如扑克、

靠垫等;或者玩法设计是改编于家长儿时的经典游戏,如捉迷藏、丢手绢等游戏。通俗易懂的游戏可以照搬回家,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熟悉有趣的游戏,则为游戏的转换、创新提供了可能。活动方案中,应当包含活动的有效引导和现场支持,努力实现寓教于乐。通过方案的设计及活动的实施,让家长逐渐明白“在游戏中如何观察孩子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等教育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家长的指导行为也逐步从茫然—尝试—顿悟的状态下逐渐提升。

(三)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指导家长正确开展亲子游戏。

在游戏中家长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要耍赖,玩具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玩完了要自己收拾玩具,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玩了忘了吃饭和睡觉。

(2)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如三四岁的孩子离不开玩具,家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并注意安全卫生。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自造玩具和自找玩具,有助于发挥孩子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3)玩游戏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游戏,也要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和交往,培养孩子玩游戏的独立能力和兴趣及交往能力。也可以玩需要合作性的游戏,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4)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尊重孩子,应民主,平等对待孩子,体罚,溺爱或把孩子当玩具来逗乐都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要民主,平等对待孩子,家长才可能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这样才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兴趣。

(5)家长应该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不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不要处处“越俎代庖”,孩子是游戏的主人,应该让孩子充分发挥其的独立能力。

(四) 良性亲子关系是子女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通过一定的模式形成良性亲子关系是必要的。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注意以下方面

(1)自身的提高: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一言一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修养。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关系,因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理性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年龄特征,理性地对待孩子问题,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

(2)态度改变

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孩子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异常态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所以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这种态度。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聆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说话做事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父母和孩子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孩子。

(3)亲子沟通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是不可缺少一个环节。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每周二次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二小时。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的。沟通时,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鼓励孩子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从而形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为了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是很重要的。每周让孩子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耐心地听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耐心地接受,不能反驳,但可以做一些解释。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幼小的心。不要在外人数落孩子他的不是,说他的缺点。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你个人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那些在你看来很可笑的想法,问题,收藏的东西等,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总之,开展好早期的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

关系,有益于幼儿的发展,而且,对于幼儿游戏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不仅如此,幼儿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式、方法,会迁移到幼儿同伴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游戏习惯。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决定和影响了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势,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家长要重视亲子游戏,以亲子游戏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秀琴.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研

究(摘要)上海托幼, 2007, (4) , 14 - 15.

[2] 邱学青.开放性游戏环境创设的研究幼儿教育,

1999, 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