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岩芯描述范例

岩芯描述范例

岩芯描述范例
岩芯描述范例

岩芯描述范例

土的描述

1.有机质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

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

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

现象极为明显。

2.土类的描述

1.碎石类土的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

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充填物为杂粒砂

和粘性土,其中7-7.2 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

岩、片麻岩,粒径 2— 20 mm约占60 %、20 — 40 mm约占20 %,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一中密, 1.70 — 2.40 m潮湿,2.40 m以下饱和。或: 2-20mm 的占55 %、20-60mm 的占10 %、大

于60mm的占5 %,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 20 — 40 mm约占10 %、40 — 60 mm约占20 %、60 — 100 mm约占60 %,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或:20-60mm的占55

%,60-100mm 的占 5%,100-200mm 的 10 %,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

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母岩为灰岩、砂岩,呈尖棱状,质硬,粒径20-60mm,最大100mm,含

量约55%,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3.砂类土的描述:颜色、砂的矿物成份、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夹杂物等。

★描述范例:

中砂:灰白色,稍密,潮湿。以石英、长石为主,浑圆状,级配良好。含少量粘性土。

4.粉土的描述:颜色、夹杂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描述范例:

粉土:褐黄色,稍密,潮湿。以粉粒为主、粘粒为次,部分细砂。摇震表面反水,粘性小。刀切面不光滑,

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干土时用手易捏碎。

5.粘性土的描述:颜色、状态、夹杂物、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粘性、土层结构等。

★描述范例:

砂质黄土:褐黄色,土质较均匀,粘性土含量较高,手搓有明显砂感,岩芯多呈饼状,散状为次,稍密,潮

湿,0.00 — 0.40 m为种植土,含植物根茎和有机质。或:浅黄色,土质均匀,具孔隙,粉粒含量高,稍湿、稍密,岩芯多呈散状。或:,以黏粒为主,坚硬、硬塑,稍湿、密实,岩芯呈长、短柱状。

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粘性较好,刀切面稍光滑(或较光滑),土质均匀。干土时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为泥岩风化残积土。

粘土:灰褐色,软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粘性良好,刀切面光滑,土质均匀、局部含约5%粗砂,偶见少量

有机质。

亚粘土:褐黄色,母岩为全风化灰岩,潮湿饱和,软塑。

红粘土:棕红色、褐黄色,覆盖于碳酸盐系岩层之上,且液限>50%的高塑性粘土,铁铝氧化物胶结。夹风

化残留物质。上硬下软、表面收缩、裂隙发育。有地裂现象。遇水软化、失水收缩强烈。

6.混合土的描述:混合土:由细粒土和粗粒土混杂且缺乏中间粒径的土。成因:主要有坡积、洪积、冰水沉积、湖积、滑塌堆积、残积等。在潮湿状态下往往呈可塑状,干燥后能保持原来的形状。如不除去其中的粗颗粒,又不能象粘性土那样可以搓成细条。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较典型的混合土

7.人工填土的描述:颜色、物质组份、硬质物含量、密实程度、各类杂物的含量、大概堆填成因、时代。根

据物质组分和成因特点可进一步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填筑土、冲填土。冲填土: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填筑土:

按一定标准控制材料成份、密度、含水量,分层压实或夯实而成。

★描述范例:

素填土;灰色,松散潮湿。由粘性土、石英砂及少量碎石组成,为建房平地基之弃土。硬质物约含5%。

杂填土:褐黄色,稍压实,稍湿。主要由粘性土和砖块、碎石、瓦片组成,含少量生活垃圾。硬质物约含55%

岩石的描述

岩石的描述首先应分清三大类岩石。描述内容应包括:岩石定名、颜色、风化程度、主要矿物、结构、构造、

节理、岩芯完整性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份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结晶程度。除上述内容外,岩芯编录还应描述:

①、岩芯完整程度:分为完整T较完整T较破碎T破碎T极破碎五个等级。

②、裂隙发育程度:分为不发育-较发育-发育-很发育四个等级。裂隙的张开或闭合,是否有充填物。

③、岩芯完整程度和裂隙发育程度应与岩石的风化等级相对应,通常情况下:?未风化W0----完整,不发育;

?微风化W1----完整、较完整,不发育、较发育;?弱风化W2—较完整、较破碎,较发育、发育;?强风化W3---- 破碎、极破碎,发育、很发育;?全风化W4——极破碎,很发育。

④、岩石的新鲜程度,硬度及岩芯节长。节长划分标准:单节长>2cm,称为长柱状”;20cm >单节长> 10cm,称为短柱状”;10cm >单节长>5cm,称为饼状";5cm >单节长,称为块状"。还应写明节长的范围值注明以那一级为主。

1.沉积岩类

★描述范例:

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尚可辩。岩芯呈(坚硬)密实土状,夹少量强风化岩块。吸水后易软

化、崩解。

泥岩:灰色,全风化,原岩结构已全部破坏,岩石已风化成土状及块状,岩石质软,手可掰断、捏碎,岩芯呈短柱状。或:灰色,弱风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岩质较软,锤击声哑,岩芯呈长柱状、柱状,节长一般30 — 50 Cm,最长90 Cm,RQD = 90 % .

粉砂岩:褐红色,强风化,粉粒结构。裂隙很发育,岩芯极破碎,以块状为主,局部岩夹土状(或土夹岩状),岩块质软,手可捏碎(或手可掰断,锤击声哑、易碎等)。

砂岩:深灰色,强风化,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块状、饼状,少量短柱状,含细角砾。或:深灰色,弱风化,砂状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充填物为方解石,岩石破碎呈柱状、短柱状,少量块状、饼状,含细角砾,节长10-20 Cm,RQD= 40 % .

砂岩:橘红色,全风化,潮湿,饱和,密实,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原岩结构尚可分辨,石英保持原岩形状,长石已分化成土状,岩质软,手可捏碎,岩芯呈柱状、散状,少量长柱状。或:棕红色,弱风化,泥、钙质胶结,粉、细砂粒状结构,厚层状构造,成分…岩质坚硬,岩芯呈长、短柱状。

细砂岩:褐红色,弱风化,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层面轴夹角

25。。泥质胶结,胶结一般。裂隙发育、 微张且泥质充填,偶见炭质呈条带状 (或团块状)分布(或局部裂面见炭质薄膜)、污手。岩芯破碎,以块状、饼状为 主,短柱状为次,节长 10-15cm 。RQD=35%。

砾岩:杂色,强风化,砂砾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胶结松散,砾径

5-10 mm ,最大20 mm ,岩芯呈散状,

少量柱状。

灰岩:灰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密闭 -微张,充填方解石脉。局部溶蚀较强 烈,溶孔呈蜂窝状、孔径 5-25mm 。岩质新鲜、较硬,锤击声脆。岩芯较完整,以长柱状为主,短柱状为次,少 量块状、饼状,节长 10-25cm ,最长45cm 。RQD=85%。溶洞:无充填。(或:半充填,充填粗圆砾及粘性土; 或:满充填,充填黄褐色粘性土,软塑状。)

泥灰岩:灰浅黄、暗紫红等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及粘土矿物(

25-50% )

组成遇稀盐酸强烈起泡,盐酸作用后常有泥质残留。

含砾砂岩:紫红色,弱风化,砂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含砾石。砾石母岩以砂岩为主、花岗岩为次,砾石 质硬,呈圆棱状,粒径 2-60mm ,最大120mm ,含量约30-40%,局部达70%。铁-泥质胶结、胶结较好。裂隙 较发育且密闭,裂面偶见铁质浸染。 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为主,饼状、块状为次,少量长柱状,节长10-25cm , RQD=65%。

石英砂岩:白色,以石英、少量的长石及燧石组成,砂状结构,碎屑磨圆度较好,大部分为硅质胶结。

高岭石粘土:白色、浅灰色、淡黄色,主要为高岭石( 90 %以上)其他还混入黄铁矿、菱铁矿、石英、长 石等,泥质结构、鲕状结构,致密状,性脆,有滑感,加水成可塑性。

页岩:灰褐色、强风化W3,泥质、砂泥质结构,薄层状、块状、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呈砂

状或角砾状及少量岩夹土状, 岩质较软、手可掰断。岩芯采取率=50%,RQD=0。其中(特殊情况下描述到最后)

或:全风化,原岩特征可辩,吸水后软化崩解,岩芯呈碎粒集合体状态,手可捏碎。

炭质页岩:黑色,强风化W3,泥质结构,薄层状及片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质较软,经机械破碎呈砂状和

角砾状及少量岩夹土状, 污手。岩芯采取率=75%。或:黑色,弱风化W 2,主要成分为碳物质、

薄层状及片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柱状为主,块状、片状为次,节长

45 cm ,岩质较软、锤击声哑,污手。岩芯采取率 =90 %,RQD=25%。

凝灰岩:是火山碎屑岩中最常见的一种,颜色多种多样,有灰白、粉红、淡绿、紫、黑色等。由 火

山碎屑物组成,其中小于 2mm 的碎屑含量在50%以上,具凝灰结构,碎屑呈尖棱状或弧面棱角状,颗粒大小

不均匀。胶结物为火山灰。这种岩石分布较广,常夹于火山岩系和正常沉积岩系中。

构造角砾岩:浅灰色,弱风化,碎裂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母岩为石英砂岩,呈棱角状,粒径

2-10mm ,最

大150mm ,含量约90-95%。硅质胶结,胶结较好,岩质硬,锤击声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以块状、饼 状为主,短柱状为次,节长:10-15cm ,RQD=36%。火山角砾岩:有灰、绿、黄等,弱风化,火山碎屑物组成, 碎屑结构,为角砾构造,砾径一般大于 100 mm,砾石多为仿锤形,胶结物多为火山灰及一些小碎屑。

2 .岩浆岩类

花岗岩:灰绿色,弱风化,花岗结构 (或细粒、中粒、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以

柱状为主,少量块状,岩质新鲜,致密坚硬、锤击声脆,节长 10?15cm ,最长35cm 。RQD=70%。

或:颜色,强风化 W3,原岩结构清晰,斜长石风化剧烈,钾长石晶体一般完整,手可捏成砂状,颗粒间连 结力减弱,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手可掰折断。

或:颜色,全风化 W4,原岩结构尚可辨认,长石已风化成高岭土,钾长石斑晶风化后内部常有硬核,石英颗 粒基本保持原岩中点形态,含白云母碎片,岩芯以土状为主,手易捏碎。

3 .变质岩类

★描述范例:

石英岩:白色、浅红色,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其次为云母、绿泥石、磁铁矿、石墨等,等粒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致密坚硬,不能劈成薄片,现玻璃或油脂光泽。

生物,泥质结构, 10-20cm ,最长 90%以上的

大理岩:白色、灰色等,主要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橄榄石、蛇纹石、石榴石、辉石、角闪石、云母、

绿帘石为次,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加稀盐酸起泡剧烈,小刀可刻划。

板岩:黑色、灰黑色,主要由粘土、云母、绿泥石、石英、长石组成,矿物颗粒甚细,结构致密,变余结构、

板状构造,岩质致密而均匀,具光滑的板状形态,是由页岩经低级变质的产物,锤击声脆。

千枚岩:绿色、深灰色及黑色,绢云母、石英、长石、方解石等矿物,结晶较细,构造介于板岩和片岩之间,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外形似板岩,但较板岩脆,表面现显丝绢光泽,易分解薄而平的石板。

片岩:银灰色,强风化,鳞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云母,角闪石,岩芯多呈柱状,少量散状,

节长10-15Cm,岩芯较软,手可掰断,指甲可刻划。(或:岩芯呈砂状、小角砾碎块状,属机械破碎)云母片岩:灰色、黑色,主要由云母组成,少量石榴子石、蓝晶石、石墨等,鳞片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极易沿片理方向分开、是中变质作用的产物。

片麻岩:褐黄色,全风化,原岩结构构造基本破坏,局部可见原岩结构,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岩芯多呈散状,少量块状。或:灰黑色,强风化,鳞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砂砾状及块状,岩质较脆。或:岩芯经机械破坏呈细角砾状,粒径2-20mm,局部夹柱状,节

长 15Cm

矽卡岩:暗绿、暗棕色,由石榴石、辉石或绿帘石等组成,块状或斑杂结构,晶形完整粗大,常疏松多孔,有时为细粒或致密状,比重较大,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岩类岩石或中基性火山岩接触变质而成。

变粒岩:具中、细粒变晶结构,不明显的片麻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组成,暗色矿物较少,

一般小于25%。变质矿物有石榴子石、矽线石等,粒状矿物含量50?85%。最常见者有黑云母变粒岩、角闪变

粒岩、辉石变粒岩等。如果暗色矿物小于10%,则称白粒岩。变粒岩多为凝灰岩、粉砂岩、和含粘土成份较多的

砂岩变质而成。随着变粒岩中片状矿物含量增加而渐显片麻理,逐渐向片麻岩过渡。★变粒岩为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构造角砾岩:由于动力变质作用岩石受挤压破碎,形成棱角状的岩石碎屑,并为细碎屑等物质所胶结而成的岩石。角砾的形状和大小不一,由几毫米至一米或更大,受力性质不同可以形成不规则棱角状或豆英状,碎屑与胶结物成份相同。★构造角砾岩为碎裂结构、块状构造。(一般出现在逆断层中)

糜棱岩:往往发育于断裂带两侧,岩石彼此强烈研磨时形成。形成细微均匀的破碎岩屑,粒径0.2?0.5毫米, 称糜棱岩。有时岩石未被磨碎的残留部分,能辨认原岩时,可在原岩名后加上糜棱”如花岗糜棱岩。★糜棱岩

为糜棱结构、块状构造。(一般出现在平移断层中)

工程地质的有关术语:

☆岩石-指单一的不包含明显结构面的岩石块体。

☆岩体-工程影响范围内,有相当体积的岩石天然地质体。

☆结构面-岩体内具有一定方向,延伸较长,厚度较小的地质界面或裂面。如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层间错动面等。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及其性质的划分

仅列出〈〈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中常用的分类标准及部分〈〈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41-2003)

土的分类及名称

土的颗粒分组

碎石类土颗粒直径 d (mm )

漂石(浑圆或圆棱)或块石(尖棱)大 d > 800,中800>d > 400,小400>d >200卵石(,,)200>d > 60 粗圆砾(,,)

60>d> 20

细圆砾(,,)20>d> 2

砂类土

砂粒粗 2>d> 0.5 中 0.5 >d> 0.25 细 0.25 >d>0.075

粘性土

粉粒 0.075 >d> 0.005 粘粒 d v 0.005

砂类土的划分

2mm 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 25-50%。颗粒比高粱米粒大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粘性土的划分塑性指数 Ip

注:lp=WL — Wp WL 液限W p 塑限

粉质粘土 10 v Ip <17粘土 Ip > 17粘性土塑性状态的划分

液性指数IL 标准贯入锤击数

0.0 v IL v 0.5 32 >N63.5> 8

土的密实程度

碎石类土的密实程度应根据结构特征、地貌、自然坡形态、开挖及钻探情况确定。碎石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N63.5 > 32骨架颗粒交错紧贴连续接触,孔隙填满、密实。天然陡坡稳定,坎下堆积物较

少。镐挖掘 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坑壁稳定。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钻进困难 孔壁较稳定。

中密10 v N63.5<20骨架颗粒排列疏密不匀,部分颗粒不接触,孔隙填满,但不密实。天然坡不易陡立或陡 坎下堆积物较多。天然坡大于粗颗粒的安息角。镐可挖掘,坑壁有掉块现象。充填物为砂类土时,坑壁取出大颗 粒处,不易保持凹面形状。钻进较难。钻探时钻具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稍密5v N63.5<10多数骨架颗粒不接触,孔隙基本填满,但较松散 .不易形成陡坎,天然坡略大于粗颗粒

的安息角。镐较易挖掘。坑壁易掉块,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后易塌落。钻进较难。钻探时,钻具有跳动,孔壁较易 坍塌。

松散N63.5<5骨架颗粒间有较大孔隙,充填物少,且松散。锹可以挖掘。天然坡多为主要颗粒的安息角。 坑壁易坍塌。钻进较容易。钻进中孔壁易坍塌。

砂类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 Dr>0.67 N63.5 > 30

中密 0.67 > Dr>0.4 30 >N63.5> 15

稍密 0.4 > Dr>0.33 15 >N63.5> 10

松散 Dr v 0.33 N63.5 <10

岩石和岩体的分类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

极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未风化或微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 闪长岩、石英岩、硅质灰岩、硅质胶结的砂岩或砾岩等

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的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的吸水反应弱风化的极硬岩;未风 化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结晶颗粒较粗的岩浆岩等。

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不回弹,较易击碎;吸水明显,浸水后指甲可划出印痕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的 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千枚岩、 云母片岩、砂质泥岩、钙泥质胶结的粉砂岩、砾岩、泥灰岩、页岩、凝灰岩等。

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弱风化

-强风化的硬质岩;弱风化的较软岩和未 风化或微风化的泥质岩类:泥岩、煤、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砾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的凹痕, 手可掰开;浸水后可捏成团或捻碎全风化的各类岩石和成岩作用差的岩石。

砾砂粒径大于

粗砂粒径大于 0.5mm 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颗粒比小米粒大 中砂粒径大于 0.25mm 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颗粒与砂糖近似 细砂粒径大于 0.075mm 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85%。颗粒与粗玉米粉近似 粉砂粒径小于 0.075mm 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

50%。颗粒与小米粉近似

坚硬 IL <0.0 N63.5 > 32

硬塑 软塑 0.5 v IL <1.0 8 >N63.>2

流塑 IL > 1.0 N63.5 <2

,钻探时,钻具跳动剧烈,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划分

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指标,Rc与定性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坚硬程度Rc( MPa )极硬岩 Rc > 60硬岩60A Rc >30 较软岩30>Rc> 15软岩15>Rc > 5极软岩 Rc<5

岩体节理宽度的分级(mm)

密闭节理 b< 1微张节理15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节理不发育:节理 1-2组,规则,为构造型,间距在 1m以上,多为密闭节理,岩体被切割成巨块状。

节理较发育:节理 2-3组,呈X型,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大于 0.4m,多为密闭节理,部分为微张节理,少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大块状。

节理发育:节理 3组以上,不规则,呈 X型或米字型,以构造型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4m,大部分

为张开节理,部分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块状。

节理很发育:节理 3组以上,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2m,以张开节理为主,有个

别宽张节理,一般均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碎裂状。

岩体受构造影响程度的划分

轻微:地质构造变动小,节理不发育。

较重:地质构造变动较大,位于断层或褶曲轴的邻近地段,可有小断层,节理较发育。严重:地质构造变动

剧烈,位于褶曲轴部或断层影响带内,软质岩多见扭曲及拖拉现象,节理发育。

很严重:位于断层破碎带内,岩体呈块石、碎石、角砾状,有的甚至呈粉末、泥土状,节理很发育。

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岩体完整性指数Kv完整:结构面1-2组,以构造型节理或层面为主,密闭型。巨块状

整体结构K v> 0.75较完整:结构面 2-3组,以构造型节理、层面为主,裂隙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块状结构 0.75 >Kv> 0.55

较破碎:结构面一般为 3组,以节理及风化裂隙为主,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大,裂隙以微张型和张

开型为主,多有充填物。层状、块石、碎石状结构0.55 >Kv> 0.35

破碎:结构面大于 3组,并多以风化型裂隙为主,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大,裂隙以张开型为主,多有充填物。碎石角砾状结构

0.35 >K>0.15

极破碎:结构面杂乱无序,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很大,宽张裂隙全为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厚

度大。散体状结构 KW0.15

注:岩体完整性指数是岩体弹性纵波速度与岩石弹性纵波速度比值的平方。

岩体按风化程度分类

未风化:岩石、矿物及其胶结物颜色新鲜,保持原有颜色。保持岩体原有结构。除构造裂隙外肉眼见不到其他裂隙,整体性好。除泥质岩可用大锤击碎外,其余岩类不易击开,放炮才能掘进。

微风化:岩石、矿物颜色较暗淡,节理面附近有部分矿物变色。岩体结构未破坏,仅沿节理面有风化现象或有水锈。有少量风化裂隙,裂隙间距多数大于0.4m,整体性仍较好。要用大锤和契子才能剖开,泥质岩用大锤

可以击碎,放炮才能掘进。

弱风化:岩石、矿物失去光泽,颜色暗淡,部分易风化矿物已经变色。岩体结构已部分破坏,裂隙可能出现

风化夹层,一般呈块状或球状结构。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间距多数为0.2-0.4m,整体性差。可用大锤击碎,用手

锤不易击碎,大部分需放炮掘进,岩芯方可钻进。强风化:岩石及大部分矿物变色,形成次生矿物。岩体结构已大

部分破坏,形成碎块状或球状结构。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风化物呈碎石状,裂隙间距小于0.2m,完整

性很差。用手锤可击碎,用镐可以掘进,干钻可钻进。

全风化:岩石、矿物已完全变色,除石英外大部分风化成土状。岩体结构已完全破坏,仅外观保持原岩特征。

风化破碎呈碎屑状,土状或砂状。用手可捏碎,用锹就可掘进,干钻较易钻进。

附录

粘性土

坚硬 N63.5A35拇指压不动硬塑 35 > N63.5A18拇指压有凹坑可塑 18 > N63.5A4食指压有凹坑软塑 4 > N63.5 > 2食指可插入岩芯流塑 2> N63.5岩芯可缓慢塑流,成扁圆形

花岗岩

残积土:原岩结构难以辨认,长石已风化成土状,石英颗粒还能保持原岩中形态,岩芯呈土状、具塑性。(N63.5

< 30)

全风化:原岩结构尚可辨认,斜长石已风化成高岭土,钾长石斑晶风化后内部常有硬核,石英颗粒基本保持原岩中的形态,含白云母碎片,岩芯以土状为主、手易捏碎。(50 > N63.5A30)

强风化:原岩结构清晰,斜长石风化剧烈、钾长石晶体一般完整,用手可捏成砂砾状。颗粒间连结力减弱,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块手可折断。(N63.5 >50)

石英与长石的区别

石英常呈六方柱状晶体,柱面上有横纹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

长石晶体呈柱状、板状,二组板面解理完全,具玻璃光泽。断层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劈理和断层三种基本类型。节理:当岩石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的岩石,尚没有产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或仅有很微小的位移。

劈理:岩石受力后,具有沿一定方向劈开成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密集的薄层或薄板的一种构造。沿着劈开的这种裂面称劈理面。

☆劈理的识别:1、切穿不同成分、颜色、粒度岩层的面,可能是劈理面;2、劈理在不同岩性的岩层中分布

的频度及层面交角可能不同,甚至出现转折或弯曲;3、切穿特殊岩层的夹层或透镜体,排列方向密集的破裂面,

可能是劈理面;4、单个的劈理面一般延伸不远。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盘沿断裂面有明显的剪切滑动和位移时,称为断层。

断层的规模大小不等,相差悬殊,长度从短于一米到几千公里。断层影响地壳的深度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

长度越大的断层,影响深度也越大。断层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波状的或锯齿状的面。

变质岩的常见结构

1、碎裂结构:这是动力变质作用造成的结构。是在定向压力下使矿物发生弯曲、破裂、断开,甚至研磨成细小碎屑或岩粉,称碎裂结构。常见有碎裂结构和糜棱结构。

2、变余结构: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彻底,原岩的矿物成份和结构特征被保留下来,称为变余结构。

3、变晶结构: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重结晶所形成的结构称为变晶结构。按结晶矿物的大小可分为:等粒

变晶结构(各矿物的颗粒呈等粒状),如大理岩、石英岩;不等粒变晶结构(各矿物的颗粒大小不等),如片麻岩;斑

状变晶结构(在颗粒较小的基质中有较大且结晶较完整的晶体)。按矿物的外形可分为:花岗变晶结构、角岩结构、

磷片变晶结构(如千枚岩)和纤维变晶结构。

4、交代结构:岩石原有的矿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被新的矿物所代替,称交代结构。如混合岩中斜长石被钾长石所代替。

变质岩的常见构造

1、块状构造:变质岩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均匀,并不具方向性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2、板状构造:粘土岩或中酸性凝灰岩在温度不高而以压力为主的变质作用下,常出现一组彼此平行的破裂面(称劈理),形似平行排列之板状,故称板状构造。破裂面光滑整齐,其上有微弱的丝绢光泽,原岩的组分基

本上未重结晶,此种构造为板岩所特有。板岩是页岩、粉砂质泥岩或部分中酸性凝灰质岩石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浅变质岩石。坚硬致密,沿板理面可剥成薄板,又称瓦板岩。★板岩为变余结构、板状构造。

3、千枚状构造:粘土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经低级变质作用而产生薄片状构造,重结晶程度不高,仅

开始出现定向排列的绢云母或绿泥石等细小磷片状晶体,面上有丝绢光泽,伴有许多小褶皱,这是千枚岩的典型

构造。千枚岩与板岩一样同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或中酸性凝灰质岩石经轻微变质而成,但变质程度比板岩稍高,

出现大量绢云母、绿泥石及石英等,具强的丝绢光泽。空间上常与板岩共生,并互相过度.★千枚岩为磷片变晶

结构。

4、片状构造:粘土岩、粉砂岩、凝灰岩或熔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新生的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它们定向平行排列形成连续的薄层,构成明显的片理构造。片状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典型最常见的构造,其特点是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它们大致呈定向排列而且彼此基本相连而使岩石形成片状。这种构造主要发育在片岩中。

5、片麻状构造:由各种岩石经较深度区域变质作用,原岩全部重结晶形成以粗粒的长石、石英为主和不同数量的云母、角闪石、辉石等不同矿物,分别集结成定向排列的带状集合体,构成不连续的为黑白相间的片麻状构造。如果浅色矿物发育,形似眼球,则称为眼球状构造。片麻状构造与片状构造相似,所不同的是岩石的中片状、柱状矿物数量较少,故彼此不能相连,而中间被一些粒状矿物如石英、长石等所隔开。花岗片麻岩:是指成份与花岗岩相似,即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少量角闪石等组成的片麻岩,呈肉红色,与花岗岩的区别在于暗色矿物呈定向排列,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常交替成薄层状,一般颗粒大小均匀。★花岗片麻岩为花岗变晶结构。

6、条带状构造:是由颜色深浅不同矿物成份的条带相间排列而成,称条带状构造。主要见于混合岩中。沉积岩之碎屑岩的胶结物

1、硅质胶结:由石英及其它二氧化硅(蛋白石)组成,颜色浅,白色或灰白色,硬度高。

2、铁质胶结:由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组成(赤铁矿、褐铁矿等),颜色由浅红色到紫红色;坚硬程度次于硅质胶结物。

3、钙质胶结:由碳酸钙一类的物质组成,颜色浅,遇稀盐酸剧烈起泡;坚硬程度次于铁质胶结物。

4、泥质胶结:由粘土类矿物组成,颜色不稳定,胶结松散。

碎屑岩类岩石按颗粒大小分为:

☆砾岩(角砾岩)--直径大于2mm、含量大于50% ;

☆砂岩--直径2-0.1mm、含量大于 50% ;

☆粉砂岩--直径0.1-0.01mm、含量大于 50%。

★砂岩按砂屑成份可分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

★按砂屑颗粒大小分为:粗粒、中粒、细粒、粗中粒、中细粒等。

粘土岩分类及结构特征

粘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粘土岩常按固结程度分为:粘土(未固结)、泥岩、页岩。根据混入成份的不同,可将泥岩和页岩进一步细分为:含粉砂质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页岩)、钙质泥岩(页岩)、碳质泥岩(页岩)、硅质泥岩(页岩)等。

粘土岩结构

按颗粒大小及相对含量分

1、砂泥质结构:含有5%?25%砂粒时,称含砂泥质结构(如:含砂质泥岩);砂粒达25%?50%时,则称砂泥质结构(如:砂质泥岩)。(以手触摸有明显颗粒感觉,肉眼可见砂粒,断口呈参差状)

2、粉砂泥质结构:含有 5%?25%粉砂时,称含粉砂泥质结构(如:含粉砂质泥岩);粉砂含量达25%?50% 时,称粉砂泥质结构(如:粉砂质泥岩)。(以手触摸有粗糙感,断口粗糙)

3、泥质结构:几乎全由(或大于90% ) 0.01mm以下的细微质点组成,岩石均一致密(如:泥岩或页岩)(以

手触摸有滑腻感,断口呈贝壳状)

火山碎屑岩

(属沉积岩之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与熔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石,是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碎屑物质降落堆积硬结而成的岩石。根据火山碎屑的大小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三种。★☆集块岩(砾径大于100mm的碎屑

含量在50%以上),★ ☆火山角砾岩(砾径2-100mm的碎屑含量在 50%以上)它们多分布于火山口附近。★集块岩

为集块结构,火山角砾岩为火山角砾结构。★集块岩和火山角砾岩的胶结物主要为火山灰。

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成分。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

组成的集合体。按岩石成因类型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是岩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

固结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岩浆喷溢出地表后凝固的岩石称喷出岩(火山岩);

★若岩浆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内一定深处缓慢冷凝固结的岩石,称侵入岩。侵入岩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岩浆岩常不具层理构造,侵入岩中没有化石。

★岩浆岩最常见的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这些矿物又称造岩矿物。由这六

种矿物组合构成了绝大多数的岩浆岩。

★侵入岩的产状一般可分为:岩基、岩株、岩床、岩盆、岩盖、岩墙及岩脉;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大部分岩浆岩具此构造);带状构造(主要见于基性、超基性岩中);气孔及杏仁构造

(常见于喷出岩中);枕状构造(常见于海底喷出岩中);流面、流线构造(侵入岩体边缘,岩石中片状、板状矿物及扁平状捕虏体等成定向平行排列,称流面。针状、柱状矿物或捕虏体等成定向平行排列,则称流线);流纹状构造(喷出岩中由不同颜色的条纹或拉长的气孔等沿一定方向排列)。

★钻探回次进尺采取率:黏性土粉土 1.0?1.5 >90%砂类土泥浆钻进 1.0?1.5 >70?碎石类土 0.5?1.0 >50

%黄土 1.0?1.5 >9圧较完整轻微风化基岩 1.0?2.5 >70?完整基岩V 3.5 >80?

★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取样标准:砂样>1Kg圆砾土角砾土 >3Kg卵石土碎石土 >5Kg ★黏性土及特殊类土取样

标准:黏性土取样直径 > 100mm样长>200mm软土取样直径 > 100mm样长>500mm黄土取样直径 > 120mm样长

> 150mm^各类土样每组均为双样(2节)

描述细则及范例(又一干货,多多分享朋友圈)

2016-06-20

对各类岩质岩层的描述,一般应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干、湿润的颜色)、成份(矿物成份、化学成份)、结构和构造,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风化程度与裂隙情况,产状要素,地层时代和接触关系等。除此以外,对各类不同的岩层,还应有下列不同的描述重点:

1.沉积岩类

对碎屑岩类应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份、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质的化学成份,层理(平行层理,

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如波痕、泥裂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描述物质成份,结构层面软化、泥化和崩解特性等。

对化学和生物岩类应描述化学成份,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晶粒结构、生物结构、碎屑结构、竹叶状构造、斑点状构造,虎斑状构造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与岩溶现象等。

沉积岩的构造按层理的稳定性分为平行的、斜层的及波状的,按层厚则分为:巨厚层(h> 1m ),厚层(0.5m

V h<1m),中厚层(0.1m V h<0.5m),薄层(0.01m V h<0.1m);微层(页片理)(0.001m V h<0.01m),显微层(h V0.001m )o

沉积岩按胶结物分为硅质、铁质、钙质及泥质等。

结合具体工程,对上述各种岩类,应着重描述软弱夹层,如页岩、泥岩、石膏、煤层、泥炭等,研究其分布、层位、层次层间接触性质、厚度和延续等情况。

2.岩浆岩类

对侵入体应描述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所处的构造部位和构造环境、流线、流面、析离体和捕虏体等情况,并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划分出岩相带,描述岩床、岩墙、岩脉的风化破碎情况和软弱矿物的富集带等。

对喷出岩应描述喷发与溢流的形式,岩性岩相的分异变化规律,构造情况,注意喷发或溢出次数及各次间的间歇情况,玄武岩中熔碴、气孔等。

岩浆岩的结构:①、按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及玻璃质结构;②、按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及斑状;③、按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分为:粗粒(5mm );中粒(? = 1--5mm );细粒(K 1mm );微

粒(?v 0.2mm )。

岩浆岩的主要构造分为: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及杏仁状等。

3.变质岩类

对千枚岩、板岩类应注意片状、板状劈开的情况,泥质、炭质、钙质等软弱夹层,千枚岩的软化,板岩的泥化等情况。

对片岩类应注意片理、原岩层理、劈理的产状及各自的发育程度,各向异性及破裂劈开的情况;软硬矿物或片状矿物的富集和风化情况,沿片理的滑动蠕变情况,对泥质钙质片岩,还应注意其风化、泥化情况和失水崩裂现象。

对片麻岩类应描述片麻理构造,岩石的均一性和变化规律,软硬矿物的含量及其风化特性,软弱变质岩带或夹层,并结合

变质作用,考虑其与侵入体、岩脉和区域构造的关系。对混合岩类应考虑混合岩化程度,混合岩的类型,及其演变情况,必要时进行混合岩带的划分。

大理岩与钙质岩石应注意溶蚀情况。

变质岩的结构分为:碎裂结构,变余结构及变晶结构等。

变质岩的主要构造有:块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及条带状等。

4.对松散土层的描述

对碎石类土应描述名称、颜色、成因类型、物质成份、颗粒级配、形状、风化程度、磨圆度,充填物的成份、性质及含量,潮湿程度与密实程度等。

对砂类土应描述名称、颜色、物质成份、颗粒级配、成因类型,粘性土含量,密实程度和潮湿程度等,以及干燥和潮湿时的状态。

对粉土应描述名称、颜色、成因类型、结构特征、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等。

对粘性土应描述名称、颜色、成因类型,含有机物的性质及含量,结构特征、稠度、以及亲水与失水时的状态,当区分新老粘性土时尚应判定其堆积时代。

粘性土野外鉴定的步骤:首先用刀将新鲜湿润的土芯破开,观察颜色、夹杂物(较大)、光泽反应及土层结构等;再用手按、捏、搓条,查看状态、夹杂物(较小)和粘性等。

粘性土的野外鉴别:a、粘土:湿润时用刀切、切面很光滑,手捻摸时、有滑腻感、且感觉不到有颗粒的存在,湿土能搓成小于 0.5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时坚硬、类似陶器碎片,锤击方可打碎且不易击成粉末。b、粉质粘土:湿润时用刀切、切面规则、稍有光滑面,手捻摸时、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滑腻感,湿土能搓成0.5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时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c、粉土:湿润时用刀切、无光滑面

且切面粗糙,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湿土能搓成2?3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干土时

用手易捏碎。

土的颜色不能用土黄色”,常见的几种黄色有:桔黄色、棕黄色、浅黄色、灰黄色、褐黄色、黄褐色等。

5.软弱面的岩芯鉴定和描述:

1、断裂面(带)岩芯的鉴定和描述

a ?名称:如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断层泥等;

b ?颜色:如单色,复色,形容色;c?物质组成:

包括夹杂物、填充物、胶结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等; d ?断裂带结构:指断裂带物质的破碎、胶结程度; e ?断

裂面的力学特征:檫痕,镜面,阶步,挤压,揉皱及其方向等;f ?岩层的倾角:上盘,下盘,断裂面(带)等;g.含水情况。

2、滑动面(带)岩芯的鉴定和描述

①.土质滑坡滑动面(带)的岩芯鉴定和描述 a.注意研究软弱面(带)的位置,这些软弱面(带)是土层的薄弱

环节,往往是滑动面(带)的位置,应仔细描述其物质组成; b.观测地下水与软弱面(带)的关系,地下水软化土体,

若两者联系密切,滑动面(带)往往发生在这些地方,应仔细描述其可塑状态; c.仔细观察软弱带物质组成及夹杂

物等,并将该段岩芯晾干,用锤轻轻敲开,若见有檫痕和滑面时,应用刀剖开滑面测量起倾角; d.注意发生缩孔

现象和套管变形的部位,并进行丈量和记录,这些地方往往是滑动面的位置。

②.岩质滑坡滑动面(带)的岩芯鉴定和描述a、与司钻者密切配合,记录好软弱带和空洞的位置; b.仔细观

察软弱带的物质组成并与上、下地层的岩芯相比较;c.观察软弱带颗粒的形状特征,如棱角的损坏、挤压痕迹等;

d.观察和测量软弱带(面)上下岩层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其关系;

e.地下水的情况:如初见水位,稳定水位等;

f.及时

注意孔壁掉块、套管变形位置的深度丈量和记录,这些地方往往是滑动面的位置。

岩芯描述范例

土的描述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1.取芯前的准备工作 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1.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 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 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1.2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 (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味? (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 否继续取芯。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岩心描述

钻孔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

工程地质岩芯描述细则及范例 有机质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 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极为明显。 土类的描述 碎石类土的描述 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 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充填物为杂粒砂和粘性土,其中7-7.2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岩、片麻岩,粒径2-20mm约占60﹪、20-40mm约占20﹪,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中密,1.70-2.40m潮湿,2.40m以下饱和。或:2-20mm的占55﹪、20-60mm的占10﹪、大于60mm 的占5﹪,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20-40mm约占10﹪、40-60mm约占20﹪、60-100mm约占60﹪,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或:20-60mm的占55﹪,60-100mm的占5﹪,100-200mm的10﹪,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母岩为灰岩、砂岩,呈尖棱状,质硬,粒径20-60mm,最大100mm,含量约55%,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砂类土的描述 颜色、砂的矿物成份、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夹杂物等。★描述范例: 中砂:灰白色,稍密,潮湿。以石英、长石为主,浑圆状,级配良好。含少量粘性土。 粉土的描述 颜色、夹杂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描述范例: 粉土:褐黄色,稍密,潮湿。以粉粒为主、粘粒为次,部分细砂。摇震表面反水,粘性小。刀切面不光滑,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干土时用手易捏碎。

岩芯鉴定手册

岩芯鉴定手 煤田地质部 2010年8月6日 一、岩煤芯的分层原则 (一)、岩芯的分层的依据是岩性变化和厚度两个因素。一般情况下,凡同一岩性厚度大于 0.5m 以上时,都应独立分层描述。(二)、凡属标志层,不论厚度大小均做为独立分层描述。 (三)、第四系碎屑堆积物,凡相同物质厚度在1m 以上者,均应独立分层描述。对富含水的砾石层和砂层,厚度在0.5m 以上者应独立分层。 (四)、岩层中的夹层,系指厚度小于 0.5m 的薄层,夹层虽不做 独立分居,但必须进行夹层岩性特征的描述;若是薄,煤夹层,不论其多薄,必须按可采煤层的要求,做详细描述,并注明其深度、厚度。 (五)、互层,系指不同岩性的薄层有规律的交替现象。若二种 或二种以上的薄层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厚度达0.5m 以上者,可做为独立的互层进行描述。但对于每个单层已大于0.5m 者,不能做互层描述,应做独立分层描述。 (六)、复结构额煤层的煤芯分层描述,与储量计算中的分层及 合层方法,意义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在复结构煤层中,凡夹矸 大于 0.05m 时都要做独立分层描述;夹矸小于 0.05m 时,虽不做独立分层,但要对夹矸岩性特征做详细描述,为储量计算中煤层

厚度计算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依据。在特厚煤层中,夹矸厚度大 于 0.1m 时做独立分层,而小于 0.1m 时不做独立分层。二、第四系 松散堆积物的鉴定和描述 第四系堆积物(除土壤之外)和陆源沉积岩的粒度是判断搬运、沉积介质能量和沉积盆地能量的主要标志,因此它们的命名和分类首现考虑粒级。关于粒级的划分曾有十进位分类、自然粒级分类、对数粒级分类等方案,以前煤炭部门采用的是前两者的综合。 目前国外多采用对数粒级的分类,此分类,对于粒度分析资料的整理,作图及数理统计非常方便,考虑到今后国内外资料交流的需要,八〇年我国沉积岩分类会议建议今后使用对数粒级分类。 为此我们规定今后统一用对数粒级进行分类。∮值粒级标准是颗粒直径 d(毫米)以 2 为底的负对数值,即 ∮=㏒2d 根据∮值粒级标准可将送散堆积物和陆源沉积岩分四个级:砾、 砂、粉砂、粘土。每个级还可进一步细分,详见表

岩芯描述汇总

一、花岗岩 1、花岗岩的残积土我们叫残积砂(砾)质粘性土:[AN= G!r ? 为中粗粒花岗岩原地风化残留产物,以褐黄色为主,湿~饱和,可塑状。成份主要由长石风化的粘、粉粒,石英颗粒、少量云母碎屑及少量黑色风化矿物等组成,原岩残余结构仍清晰可辨,>2.00mm的颗粒约占5.90%~15.70%。粘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稍光滑,无摇震反应。该土层属特殊性土,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该土层在纵向上有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强度逐渐增高的趋势。kP[LS1}* ?`)n/J+g ? 2、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色、褐黄色,呈散体状,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除石英外,长石、云母、角闪石等其他矿物大部分风化为土状。土层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强度降低的特点,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岩石质量指标(RQD)为0,属极差的。j`l'M g ? 3、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矿物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钻进时拔钻声大,岩芯呈碎块状,手折可断。该层做点荷载试验7组(共90块),换算后抗压强度范围值为10.80~15.20MPa,平均值为13.11MPa,标准值为11.97MPa,岩石坚硬程度为软~较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岩石质量指标(RQD)为0,属极差的。工程地质性能良好,强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Y* -dUJK-` ? 4、中风化花岗岩:灰白、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组成。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性一般,岩芯多呈短柱状,RQD= 60~75。该层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范围值为36.90~54.30MPa,平均值为46.87MPa,标准值为41.43MPa。岩石按坚硬程度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Ⅲ~Ⅳ类,力学强度高。n_eN|m?@ ? 5微风化花岗岩:灰白、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组成。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RQD= 80~90。该层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6件,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范围值为66.10~95.20MPa,平均值为78.50MPa,标准值为70.09MPa。岩石按坚硬程度属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Ⅱ类,力学强度高。 二、泥质灰岩 灰岩按泥质含量可以分为:k ;^$Pd?t- ? 石灰岩:泥质含量0-10% 8J Y0]G6 ? 含泥石灰岩:泥质含量10%-25% c]u ieig0~ ? 泥灰岩:泥质含量25%-50% .aT@'a{F ? 泥灰岩:即泥质灰岩。为隐晶质或微晶结构,致密,多层薄层或中厚层,颜色多样。 三、板岩 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沉积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板岩的颜色随其所含有的杂质不同而变化,含铁的为红色或黄色;含碳质的为黑色或灰色;含钙的遇盐酸会起泡,因此一般以其颜色命名分类,如会绿色板岩、黑色板岩、钙质板岩等。 四、泥灰岩 泥灰岩:介于粘土岩与碳酸盐岩之间的过渡类型沉积岩。由粘土和碳酸盐微粒组成。呈微粒状或泥状结构,一般粒径小于0.01毫米。与粘土岩的区别是滴稀盐酸后产生气泡,与石

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 坚硬土或岩石:稳定岩石,密实的碎石土 Vs>500 中硬土:中密、稍密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f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500≥Vs>250 中软土:稍密的砾、粗、中砂,除松散外的细、粉砂,fak≤200的粘性土和粉土,fak>130的填土,可塑黄土。250≥Vs>140 软弱土:淤泥和淤泥质土,松散的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fak≤130的填土,流塑黄土。Vs<140 场地类别根据剪切波速查建筑抗震规范P17表4.1.6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1.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 2.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 3. 圆砾(角砾) 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d≤20 中5<d≤10 小2<d≤5; 4. 砂粒 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 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 6. 黏土粒粒径(mm)d<0.005 (二)、土的定名 ——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 (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 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

岩心描述和取样

.

岩心编录描述和取样(讲课提纲) 引言 长期以来,浅海地区都是利用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研究深度有限。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近海海域进行钻探取样,使海域第四纪研究深度大大增加。到目前为止,研究陆架区海洋第四纪沉积和地层的最深钻孔是渤海BC1孔(孔深240.5m),时间跨度最长的钻孔是南黄海QC2孔,达到古地磁Olduvai亚时顶界以下(约1.70Ma)。海域超过100个全取心的浅钻为研究我国陆架海域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和地层奠定了基础。 不容讳言,海区的多数钻孔还不能在整个钻孔中采取未经扰动的岩心,加上岩心保管及地质编录和取样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大降低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作为课题人员,尚无力改变钻探取心的落后状态,但通过地质编录确认岩心的可靠度则是责无旁贷的。 地质观察是基础这是地质工作的至理名言。是以探索发现、解释自然为目标的地质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部门在“设计革命化”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它针对了当时出现的地质观察薄弱,原始资料质量降低而提出来的。对于海洋地质工作而言,“地质观察是基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说明,它的任何进展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人的手和眼的延长,使观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发展新技术,

谋求长柱状样和合格的钻孔岩心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可惜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数海洋地质调查仍然袭用着旧的取样设备。 目前为止,海洋地质调查中最常规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地质现象的只有各种取样器采取的样品——表层取样、柱状岩心、钻孔岩心。 浅海钻孔岩心,按现行的工程承包价,每进尺一米,获得的岩心靠港价格大概是10000-20000元/米(意味着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裱糊岩心切面,可以裱糊15-30层)。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浅海打钻,所获得的有限岩心是弥足珍贵的。 1 岩心地质编录 1.1岩心地质编录的目的: 岩心的地质编录,是将岩心所固有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记录和编排;使用规化的地质术语描述岩心的观察结果;登记所有的样品编号、采取位置、分析目的。这应该是一份岩心处理过程最完整的原始科学记录和数据,具体要求如下: 1.1.1核对钻探施工及现场描述记录; 在核对钻探记录与岩心保存状况无虞的情况下才能剖开岩心,核对钻探过程的重要原始数据,如扫孔记录及残留岩心。提取岩心次数,目的在于确认该回次岩心在钻孔中的位置。并评价岩心可能丢失部位。 当岩心剖开以后,必须重新丈量每个回次,每管岩心的实际长度,并记录在案。认真查看每回次岩心头尾是否是真岩心,以便决定取舍。确认一个回次多个岩心管中岩心是否连接。 1.1.2确认岩心的扰动程度,以评价取样的可靠性 对岩心进行地质编录,首先是鉴别岩心的扰动程度。当岩心修平之后,第一件事是确认岩心的扰动程度,我们将岩心扰动分为3级:第一级——轻微扰动的,沉积构造基本未遭破坏,岩心的边缘受钻具压力,呈现轻微的上凸弯曲,但岩心的中心部分保持了原状,未变形(完全未扰动的岩心,在当前钻探技术条件下,几乎不存在。);第二级——严重扰动的,沉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 1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2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3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4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5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6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7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8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9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初见水位以下) 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 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泥岩:棕红色,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全风化,岩芯呈土状。 泥岩:棕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手掰易碎,岩芯破碎,多呈块状,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

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 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 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 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 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 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 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 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初见水位以下) 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 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 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泥岩:棕红色,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全风化,岩芯呈土状。 泥岩:棕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手掰易碎,岩芯破碎, 多呈块状,块径一般为3㎝~8㎝,最大为11cm,少量短柱状。其中12.1~12.60m岩芯呈土状。 泥岩:棕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弱风化,泥质胶结,岩质较软,锤击易碎,脱水后易开裂,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节长一般为8~25㎝,最长为34cm,少量块状,块径为5~8cm,

岩心描述

筒次:1, 分段编号:1,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吸水、造浆性差。 分段编号:2,岩芯描述:泥质含量较重,泥质胶结,疏松。 ,分段编号:3-6,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粉砂分布较均,吸水、造浆性差。 分段编号:7-8,岩芯描述:(浅灰色泥质砾状不等粒砂岩)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4×3mm,一般2×1-1×1mm,次圆状;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差,次圆状,泥质含量较多,分布较均。 分段编号:9-11,岩芯描述:色均,性硬,质不纯,粉砂分布不均,吸水、造浆性差。

筒次:1, 分段编号:1-4,岩芯描述:粉砂分布均,成岩性中等。 分段编号:5-6,岩芯描述: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7,岩芯描述:含泥质重,分布较均匀,见零星白云母碎片,泥质胶结,疏松。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中等,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荧光乳白色,系列对比10级。 分段编号:8-23,岩芯描述:砂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见少量白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圆状-次棱角状,砾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砾径最大4×5mm,最小1×1mm,一般2×3mm,含泥不均匀,泥质胶结,疏松。距顶3.56m及4.00m。分别见0.02m、0.03m炭质条带。油味较浓,微染手,滴水半珠状,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强度较强,含油呈条带状,溶剂浸泡溶液黄色,荧光黄白色,系列对比11级。 筒次:2, 分段编号:1-2,岩芯描述:粉砂分布不均,呈团块状,成岩性较差,局部含油斑,薄砂条。油味较淡,不染手,滴水缓渗,直照浅黄色荧光,发光全面,含油呈斑块状,溶剂浸泡溶液浅黄色,系列对比10级,溶液荧光乳白色。

岩心编录模版教学教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比较全面岩芯描述(编录模版) 种植土:灰褐色,松散,含大量植物根系及腐殖物。 填筑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及垃圾组成。为修建洲边化肥厂而堆积。 素填土:灰黄(褐)色,松散,主要由粉质黏土及少量碎石腐殖物组成。 粉质黏土:黄褐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粒径为10~20mm,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分布不均匀,中下部角砾含量约为30%,其中在0.5~0.6m夹粉砂。 黏土:褐黄色,5.3m以下为灰黄色,流塑/软塑/硬塑/坚硬,含约10%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及砂岩,粒径为12~25mm,棱角状,分布不均匀,其中4.2~4.6m 角砾含量较多,粒径最大为40mm,黏性较好,可搓细条。 粉土:灰黄色,6.2~6.7m为灰白色,潮湿,稍密,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初见水位以下) 碎石土:灰褐色夹灰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60~120mm,尖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10%粉质黏土,下部可达25%。 卵石土:青灰夹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卵石含量约65%,粒径一般60-120mm,最大为180mm,主要组成成分为砂岩及石英砂岩,充填约35%细粗砂及黏性土。 泥岩:棕红色,结构构造基本被破坏,全风化,岩芯呈土状。 泥岩:棕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强风化,泥质胶结,岩质较软,手掰易碎,岩芯破碎,多呈块状,块径一般为3㎝~8㎝,最大为11cm,少量短柱状。其中12.1~12.60m岩芯呈土状。

岩芯描述

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φ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φ=0.5mm 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壳、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力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为 ①切面粗造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造(稍光滑)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滑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在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 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②可再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 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未者为干强度低

岩芯描述范例

岩芯描述范例 土的描述 1.有机质土的描述 颜色、状态、气味、有机质含量及其分解情况、夹杂物质量等特征。 ★描述范例: 淤泥:灰黑色,流塑,饱和。含贝壳及有机质,手捻具滑腻感,略具腥臭味。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主要由河流环境沉积而成的软土,大多数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含各种有机质 和贝壳。 泥炭质土: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及粘土组成,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渣。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现象明显。 泥炭:深灰色或黑色,主要由炭质有机质组成,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浸水体胀,易崩解,干缩 现象极为明显。 2.土类的描述 1.碎石类土的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颗粒的母岩成份及其大小(一般和最大粒径)、含量、硬度(风化程度)、湿度、密实度,充填物的性质、物质成份、充填程度等。 ★描述范例: 碎石土:黄褐色,饱和中密,主要成分为弱风化页岩、砂岩等,呈尖棱状及少量岩夹土状。充填物为杂粒砂 和粘性土,其中7-7.2 m为粘性土,灰褐色,软塑。岩芯采取率=75 %。细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花岗岩、闪长 岩、片麻岩,粒径 2— 20 mm约占60 %、20 — 40 mm约占20 %,余为砂类土充填,多呈圆棱状,大小混杂,分选性差,稍密一中密, 1.70 — 2.40 m潮湿,2.40 m以下饱和。或: 2-20mm 的占55 %、20-60mm 的占10 %、大 于60mm的占5 %,余为杂砂充填,岩芯呈散状。 粗圆砾土:褐黄色,母岩为片麻岩、花岗岩,砾径 20 — 40 mm约占10 %、40 — 60 mm约占20 %、60 — 100 mm约占60 %,间隙充填物为石英砂和粘性土,岩石多呈圆棱状,稍密,潮湿,饱和。或:20-60mm的占55 %,60-100mm 的占 5%,100-200mm 的 10 %,余为土砂充填,。 卵石土:灰褐色,密实,饱和母岩以砂岩为主,少量花岗岩,呈圆棱状,质硬,粒径60-80mm,最大120mm, 含量约60%,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粗角砾土:灰褐色,中密,稍湿。母岩为灰岩、砂岩,呈尖棱状,质硬,粒径20-60mm,最大100mm,含 量约55%,间隙充填石英砂及粘性土。 3.砂类土的描述:颜色、砂的矿物成份、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夹杂物等。 ★描述范例: 中砂:灰白色,稍密,潮湿。以石英、长石为主,浑圆状,级配良好。含少量粘性土。 4.粉土的描述:颜色、夹杂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描述范例: 粉土:褐黄色,稍密,潮湿。以粉粒为主、粘粒为次,部分细砂。摇震表面反水,粘性小。刀切面不光滑, 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干土时用手易捏碎。 5.粘性土的描述:颜色、状态、夹杂物、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粘性、土层结构等。 ★描述范例: 砂质黄土:褐黄色,土质较均匀,粘性土含量较高,手搓有明显砂感,岩芯多呈饼状,散状为次,稍密,潮 湿,0.00 — 0.40 m为种植土,含植物根茎和有机质。或:浅黄色,土质均匀,具孔隙,粉粒含量高,稍湿、稍密,岩芯多呈散状。或:,以黏粒为主,坚硬、硬塑,稍湿、密实,岩芯呈长、短柱状。 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粘性较好,刀切面稍光滑(或较光滑),土质均匀。干土时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为泥岩风化残积土。 粘土:灰褐色,软塑,成份以粘粒为主,粘性良好,刀切面光滑,土质均匀、局部含约5%粗砂,偶见少量 有机质。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编录描述和取样(讲课提纲) 引言 长期以来,浅海地区都是利用表层取样和柱状 取样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研究深度有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近海海域进行钻探 取样,使海域第四纪研究深度大大增加。到目前 为止,研究陆架区海洋第四纪沉积和地层的最深 钻孔是渤海BC1孔(孔深240.5m),时间跨度最 长的钻孔是南黄海QC2孔,达到古地磁Olduvai 亚时顶界以下(约1.70Ma)。海域超过100个全 取心的浅钻为研究我国陆架海域中更新世以来的 沉积和地层奠定了基础。 不容讳言,海区的多数钻孔还不能在整个钻孔 中采取未经扰动的岩心,加上岩心保管及地质编 录和取样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大大地降 低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作为课题人员,尚无力改变钻探取心的落后状态,但通过地质编录确认岩心的可靠度则 是责无旁贷的。 地质观察是基础这是地质工作的至理名言。

是以探索发现、解释自然为目标的地质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部门在“设计革命化”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它针对了当时出现的地质观察薄弱,原始资料质量降低而提出来的。对于海洋地质工作而言,“地质观察是基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说明,它的任何进展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人的手和眼的延长,使观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发展新技术,谋求长柱状样和合格的钻孔岩心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可惜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数海洋地质调查仍然袭用着陈旧的取样设备。 目前为止,海洋地质调查中最常规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地质现象的只有各种取样器采取的样品——表层取样、柱状岩心、钻孔岩心。 浅海钻孔岩心,按现行的工程承包价,每进尺一米,获得的岩心靠港价格大概是10000-20000元/米(意味着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裱糊岩心切面,可以裱糊15-30层)。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浅海打钻,所获得的有限岩心是弥足珍贵的。

岩心岩屑描述

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为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易见了。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 1.1 砂质岩 (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成分石英60%、长石25%、岩屑15%。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次棱角状,分选中等。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均。泥质30%,粉砂70%。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量。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普含泥,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次棱角状,分选好。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砾石8%,砂质92%。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砺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mm,最大可达9mm。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砾石30%,砂质70%。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mm,最大可达10mm。砂岩成份石英65%、长石15%、岩屑20%。具砂粒结构:其中砾石40%,砂质60%。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泥质胶结,疏松。 油气显示:无 1.2 泥质岩 (1)泥岩:深灰色,色深且均。性硬、脆,平坦状断口。局部可见少量植物茎化石,滴酸不起泡。 (2)粉砂质泥岩:浅灰色,色因含粉砂不均略显浅不均。粉砂30%,泥质70%。普含粉砂,局部富集,且成条带状、团块状分布。性硬、脆,差次状断口,滴酸起泡中等。 (3)灰质泥岩:褐灰色,灰质45%,泥质55%。灰质分布不均,多呈斑块状分布,性较硬,平坦状断口,滴酸起泡强烈。 1.3 碳酸盐岩 (1)泥质灰岩:褐灰色。灰质55%,泥质45%(整包岩屑中的成份)。成份方解石75%,泥质25%(灰岩中的成份比)。性硬、脆,贝壳状断口,滴酸起泡强烈,溶液混浊,沉淀物为泥质。 (2)孔洞缝发育情况分析:根据本段次生矿物统计、钻时、井漏、油气显示情况,分析该层属于哪类储层(岩芯结合孔洞缝统计资料分析)。 油气显示:无。 (3)泥晶灰岩:黄灰色。成份方解石96%,陆屑4%。具泥晶结构:其中泥晶82%,砂屑8%,鲕粒5%,亮晶5%。砂屑成份为方解石,次圆状,分选中等,直径1mm。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1.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 2.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 3. 圆砾(角砾) 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大10<d≤20 中5<d≤10 小2<d≤5; 4. 砂粒 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 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 6. 黏土粒粒径(mm)d<0.005 (二)、土的定名 ——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 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 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 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 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

岩芯鉴定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 一、土的分类和定名 (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 1、漂石(块石) 漂石(浑圆、次圆)或块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 大d > 800 中400< d ≤800 小200< d ≤400 2、卵石(碎石) 卵石(浑圆、次圆)或碎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 大6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