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

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

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正确)

2、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文学的形象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

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3、简述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还要有整体观念。

(1)应该把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情感交流作用、娱乐作用等等,统一于它的审美作用,看其是否是在审美价值实现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学作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质的整体,构成它的各种要素当然也有各自的价值,所以必须具有多价值性的特点。但是对于一个有机系统,其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机械总和,整体的价值显然也不是诸要素价值的总和,更不是某种要素价值的单一表现。因此,既不能机械割裂文学各种作用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其孤立化;也不能脱离审美价值去片面强调某一种作用。

(2)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的认识,须以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它的全部内容来衡量。不能只看作品在一时一地,在个别人中所发生的影响;也不能仅凭某些场面、某些细节去估计它所可能产生的作用。读者固然是文学实现其价值的重要中介,但是这个“读者”应理解为社会群体,并非指个别人或部分人。我们不能因为作为个体的读者以非审美的态度去理解文学作品,甚至取其一点,不及其余。

从整体上去认识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是考察文学社会作用的基本出发点。社会之需要文学,根本原因是审美需求。因此对整个社会而言,满足这种审美需求即是文学的社会作用,它不可能因个别或部分读者的非审美把握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对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大有帮助,而且对认识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对把握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简述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作出来,其美学价值便客观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是不依赖于文化环境的变迁的。文学的价值、功能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的这种时间差,又显示了文学价值与文学社会作用的不一致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作]品在某一时间内的影响大小和畅销与否来判断它的价值和功能。确定作品的价值,估价它的功能,都要从审美关系中,联系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进程来考察,这是正确认识文学社会作用必不可少的一种历史眼光。

5、怎样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

文学的价值就是文学的积极作用和可珍视的种种好处,它是文学活动及其文学成果对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关系。它建立在人的需要、利益和主体性与历史合理性之间深刻联系的基础上,既对个体也对人类群体具有积极作用,既有外在价值也有内在价值,既有现实价值也有潜在价值,既有直接价值,也有间接价值,既有原发价值也有派生价值,既有功利价值,也有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文学的价值由具体作品本身的性质、特点和自身包含的信息量,感染力决定,也由审美主体的知识结构、能力、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所决定,这是主客体统一所产生的效应。文学具有多价值的特点,只能说是对其功能特点的一种平面描述。它反映了文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实际影响,但是并没有揭示出文学价值的实质和特殊性。因为,所谓的文学的价值,应是指这种社会意识形式对人类社会生活所起的特殊作用,它必须为文学所独具,是其他社会意识既无法代替,也不可能具有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文学价值的特殊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在鉴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效应。所以对文学价值的准确把握,必须从文学的本质和特征出发,它是文学的审美本质所规定的作用、能力和功效。文学艺术是人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文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

1、教育经历与文化品位对文学创作有较大的影响,王蒙曾提出作一个:“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的口号。

2、作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观察、欣赏、创造、评估。

3、审美情趣是作家审美活动的兴趣——,是其审美意识的——。作家特定的审美情趣,往往会影响其——的形成。

4、刘勰把文学风格分为文体风格和文章风格。法国文学家布封把风格概括为:风格就是人。

5、创作个性指作家的个性特征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的个人气质、人格情操、审美理想、艺术志趣、创作才能、写作习惯的创作心理特征与创作行为趋向的总和。

6、常用的八体四对分类法把创作风格分成两两相对的8种类型:“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7、文学风格的宏观表现主要包括:简约、刚健、疏放、平淡。

8、文学流派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类:社会历史条件、文学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选择题

1、“风格”一词始见于(C)

A:葛洪《抱朴子·行品篇》 B:曹丕《典论·论文》

C: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D:陆机《诗品》

2、“风格即人”是谁对风格内涵的概括(B)

A:鲁迅先生 B:法国文学家布封

C:德国文学家歌德 D: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所谓风格就是作家的创作与众不同(错误)

风格是一种语言形式,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也是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统一。

2、作家的文化品位是影响其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正确)

3、文学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的民族社会生活,所以无所谓文学的世界性。(错误)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

四、名词解释

1、感受和体验能力: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对于事物的感觉和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的能力。

2、想象和构思能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和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的能力。

3、审美情趣:所谓审美情趣,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的倾向性.

4、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5、时代风格:是指一定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特点反映到一定时代的创作内容和形式,形成了某种共同的风格特征,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风格。

6、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艺术特征,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以及共同的心理状态、审美观点等诸种因素所构成的。简单地说,民族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文化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元素。

7、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五、问答题

1、简述阅历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答:因为作品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而生活阅历可以成为作家创作的重要动机,对于作家来说人生阅历也非常重要。

2、简述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答: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作品中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是作家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秉赋等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方式的表现。它制约和影响着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表现。苏联文论家赫拉普钦科指出:“创作个性和作家作为一个人的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绝不是所有都能说明艺术家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的东西,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也不是作为创作‘自我’的特点的一切,任何时候都与作家个性的实际特点直接相对应。”

3、简述艺术风格的宏观表现

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艺术风格可分为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作品风格两种。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4、简述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

答: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构成文学流派的基本条件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出现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就构成了文学流派。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4)

一、填空

1、“创作方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作家歌德提出的。

2、“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基于一定的文学观念,处理创作与现实关系所依据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以“现实主义绘画”为题举办画展,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正式登场。

4、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盛行于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创作方法。

5、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法国的雨果的理论与创作为代表的创作方法。

6、自然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客观描述的眼光描绘人物,否定对作品人物进行艺术概括。

7、理想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富于理想主义精神,表现作家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8、真正使象征主义走向独立的是美国诗人爱伦·坡和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

9、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一次大战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文学思潮。

10、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先后出现了以下几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反思学、改革文学。

11、90年代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冷面书写生存真实的原生态”为标榜的多元化文体。

二、选择题

1、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的是(A)

A:歌德 B:库尔贝 C:“拉普派”作家 D:席勒

2、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真实

B: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C: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的力量更强

D: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冷静、更成熟

3、主张恪守戏剧创作的“三一律”的原则的创作方法是 (A)

A:古典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4、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科学活动,要求纯客观再现生活的文学思潮是(A)

A:现实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浪漫主义

5、鲁迅的《狂人日记》采用了下列那种创作方法(A)

A:现实主义 B:批判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象征主义

6、人文主义最早从下列哪个国家兴起(C)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7、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下列哪个国家表现最为典型(A)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错,现实主义也有塑造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的特点。

3、浪漫主义强调理想,所以创作中不能有真实的细节描写。

答:错,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4、古典主义政治上拥护王权,所以它不具有反封建性。

答:错,古典主义有三个特征: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虽然有为王全服务的特征,也有古希腊,罗马文化改革的气息。

四、名词解释

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3、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4、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5、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

现代主义: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五、问答题

1、简述现实主义发展的过程

答: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

答: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3、简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三个特征: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理性至上(主要表现为以理性克制情欲);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4、简述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5、简述象征主义的主要特征

答: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一般都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

6、简述文学思潮的主要特征

答:与时代发展的洪流相表里﹐反映著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在文学主潮出现和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与之相对立的潮流。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五)

一、填空

1、文学形象的生成是文本修辞的感染和读者想象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内涵是作者描绘与读者的理解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功能是传达审美信息和教育的统一;文学形象的属性是审美客观与审美主观的统一。

2、叙事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人物、事件。抒情类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包括景、情、意。

3、典型(type)源于希腊文tupos,原意是铸造用的模子。

4、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黑格尔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

是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的抽象品。”

5、别林斯基指出:“在一位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

6、恩格斯在致英国女作家哈克奈斯的一封信中提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7、典型化是指锤炼文学形象,强化其文学语言,从而创造文学典型的方法和过程。典型化包含着个性化与概括化两方面的要求。典型化的方法和途径:“杂取种种人”的;“采取一端,生发开去”的。

8、托名王昌龄的《诗格》正式将意境作为文学理论的范畴加以应用: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9、清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二、选择题

1、关于典型形象,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A)

A:所谓典型就是希腊语所说的“模子”

B:所谓典型就是某一类形象

C:所谓典型就是人物有鲜明的个性

D:所谓典型就是既具有鲜明个性又具有性格类型特征的人物形象。

2、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是(D)

A:晋代的刘勰 B:唐代的王昌龄 C:宋代的严羽 D:清末的王国维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所谓典型人物是指高出一般人之上的具有示范效应的人物(错误)

具有示范效应,但并不需要高出一般人,可以是某一种类或类型的代表。

2、典型化的人物就是抽象出人物性格的共性,使之成为某种性格的象征(正确)

3、所谓意境就是境界,是作家胸襟、眼界在作品中的表现和象征。(正确)

四、名词解释

1、文学典型: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

2、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指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环绕在典型人物周围并促使其行动典型化了的环境;也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3、典型化:作家﹑艺术家用以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方法。

4、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五、分析题

1、分析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含义。

答:有我之境指的是,作者所观之境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其中,即物物皆着我之色,我愉悦即万物皆欣欣向荣,如“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我忧伤即万物皆倾颓百态,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我之境指,作者保存着一颗恬然的心,心境悠然一时的情感的表达与自然形成了契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诗中未着我之色,竟处处是现我之情,无我之境不是诗中没有“我”,而是“我”已经与境行成了天然的和谐,它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无需刻意雕琢,巧然天成。

2、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学形象及其三种类型的特征。

答: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文学形象有三种,即语象、形象和意象。语象主要是指非描摹性的、但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形象的特点是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物象。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得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就是人类得一种高级得特殊得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得原理、文学得范畴与判断标准等问题得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得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与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与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就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得,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得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与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得性质 答:文学理论得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中得三个分支之一,与其她分支有密切得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得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她分支得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瞧,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得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就是随着时代得发展而发展得,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得特征。它作为人类得一种特殊得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她活动得特殊性质。社会生活就是一切种类得文学艺术得源泉、经过作家得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得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瞧,具有实践性与自身独特得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得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得依据就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就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得有机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得基础上创立得。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 4.艺术生产论: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瞧成就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得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得性质,又具有审美得性质,就是这两者得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与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得基石就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得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得精神性得生活活动,也就是人得本质力量得对象化,人得本质力量得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得创造与欣赏展现与外化出来。文学就是作为主体得人得能动得创造,它塑造人,就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得存在与意识得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瞧成就是一种人得主体对于客体得认识与反映,文学就是对于生活得反映,就是一种艺术得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得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就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得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就是指实际得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1)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2、文学理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研究对象。 3、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本有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型文本等呈现类型。 5、文学媒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摹仿论:是关于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再论. 2、蕴藉 3、高雅文化 4、陌生化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从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狭义说明文学的含义。 答:文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和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文学一词的广义就是人的所有语言性符号行为及其作品的代名词。 文学一词的狭义是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2、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第一,从学科性质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 价值、理想范式等的学科,包含哲学、历史学、伦理学、修辞学和艺术学等。第二,从学科 对象看,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的普 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另一方面,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3、简析文学文本的几种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 4、简析文学媒介如何影响文学形象及其修辞效果。 5、为什么说文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声语”现象。

《文学概论》作业

文学概论考试资料 一.单项选择。 1.探索文学必须立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当然相对稳定的是(D ) A.世界 B.文学阅读 C.理论家 D.文学作品 2.“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句话的作者是(D)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歌德 3.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完成,是作家与( B )双重合力作用的结果 A.世界 B.读者 C.理论家 D.批评家 4.运用散体语言来叙述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体裁是( C ) A.戏曲 B.歌剧 C.小说 D.词 5.文学与政治观念、道德、宗教、哲学等精神领域的联系是( A ) A.直接的 B.间接的 C.永恒的 D.平衡的 6.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开放性表述为一种“召唤结构”理论家是( B ) A.姚斯 B.伊瑟尔 C.马克思 D.恩格斯 7.文学意象是主观性和(D )性的统一 A.自由 B.集中 C.条件 D.客观 8.整体文学创作完成的标志是(A ) A.文学作品诞生 B.文学阅读出现 C.文学批评出现 D.艺术构思完成 9.文学作品最外显的层面是(B ) A.形象层 B.语言层 C.内蕴层 D.哲理层 10.能使人获得美感的事物,都符合三个条件:特定的感性存在,超越现实功利和(C ) A.激发生理本能 B.体现世俗意味 C.对人有肯定的意义 D.否定一切 11.音乐的媒介是(C ) A.语言 B.画面 C.乐音 D.形体 12.文学属于人类社会的( D ) A.经济基础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上层建筑 13.文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而且是上层建筑中距离经济基础( A )的部分 A.较远的 B.较近的 C.较低的 D.较紧的 14.( B ),词的格律定型 A.中唐 B.晚唐 C.元代 D.汉代 15.剧本外部结构的基本形式是(B ) A.情节 B.场次 C.旁白 D.独白 16.读者建立在全部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之上的阅读心理定向反应机制被称为(A ) A.期待视野 B.召唤结构 C.自然状态 D.文本存在 17.(A )初期,近体诗格律定型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汉代 1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属于(A )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典型 D.典型环境 19.强调文学对现实的依赖,忽视文学有可能超越现实的学说是(A) A.模仿说 B.表现说 C.本能说 D.形式说 20.文学活动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和( B )的动态运作 A.世界 B.文学阅读 C.理论家 D.作者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括: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3.文学反映论: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4.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5.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6.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说明。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一、填空(每空分,共分) 、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文学理论以、、为其研究对象。 、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 、文学文本有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型文本等呈现类型。 、文学媒介有、、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题分,共分) 、摹仿论:是关于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再论. 、蕴藉 、高雅文化 、陌生化 三、简答题(每题分,共分) 、从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狭义说明文学的含义。 答:文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和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文学一词的广义就是人的所有语言性符号行为及其作品的代名词。 文学一词的狭义是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第一,从学科性质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价值、理想范式等的学科,包含哲学、历史学、伦理学、修辞学和艺术学等。第二,从学科对象看,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另一方面,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简析文学文本的几种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 、简析文学媒介如何影响文学形象及其修辞效果。 、为什么说文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分,共分)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举例说明“双声语”现象。

、什么是陌生化?结合例子论述其主要内涵。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三种形态。 、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内涵是。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意象呈现不同的审美风貌。相对而言,古代的意象偏于,今天的意象偏于。 、文学意境有、、几方面特征。 、文学体裁是由文学文本、、的类似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 、诗按其中抒情和叙事元素比重的不同,可以分为和;按其是否遵守格律规范,可以分为和。 二、名词解释(每题分,共分) 、暗示性 、朦胧性 、虚实相生 、感会于心 、独创性 、多义性 、抒情诗 、格律诗 三、简答题(每题分,共分) 、什么是文学形象? 、文学意象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四川大学文学概论2018年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0 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艺学是只研究()的文学。 ( D ) A. 形体艺术 B. 造型艺术 C. 表演艺术 D. 语言艺术 2.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 B ) A. 抽象性 B. 评价性 C. 科学 D. 认识性 3. 提出两种尺度的论述来理解“美的规律”的是() ( D ) A. 鲁迅

C. 沃伦 D. 马克思 4. 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本身的标志是() ( A ) A. 形象 B. 思想 C. 题材 D. 语言 5. ()是文学的基本性特征。 ( C ) A. 哲学性 B. 思想性 C. 情感性 D. 科学性 6. ()是作家在生活实践中累积的原始材料。 ( B ) A. 题材 B. 素材

D. 语言 7. ()是构成文学作品有机整体的重要手段。 ( A ) A. 结构 B. 思想 C. 题材 D. 语言 8. 主观虚拟性属于()的基本特征。 ( B ) A. 典型 B. 意象 C. 形象 D. 物象 9. ()是作品核心和纲领。 ( B ) A. 形象 B. 主题 C. 题材

10. 文学作品类型“四分法”是将作品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 ( D ) A. 杂文 B. 韵文 C. 报告 D. 散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艺学包括三大学科,即() ( ABC ) A. 文学理论 B. 文学批评 C. 文学史 D. 艺术理论 2. 文学本质论有() ( ACD ) A. 再现论 B. 反映论 C. 客体论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学期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

文学概论函授班作业

《文学概论》函授班作业 使用教材:曹廷华主编《文学概论》,高教出版社出版 要求:手写,同一个人、本人的笔迹,四万字。 最终分数形成:听课20%,作业50%,笔试30%。 第一编文学的特征和本质 第一章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文学以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反映生活 1、什么是艺术形象,它有哪些基本特点? 第二节文学是语言艺术 1、艺术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一般分哪几类? 2、举例说明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文学典型 1、解释名词: 文学典型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2.结合具体的文学典型分析其基本特点。 3.典型和形象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4.举例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基本关系。 第二章文学的社会属性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什么了经济基础是否是决定和制约文学的唯一因素? 2.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平衡关系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1.名词解释 真实性倾向性生活真实艺术真实 2.简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索。 3.结合文学实践,论述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 第三节文学的阶级性、人性和人民性 第四节文学的社会作用 1.怎样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从总体上说是审美作用? 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 第二编文学作品的构成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1、解释名词 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 2、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各有哪些构成要素? 3、为什么说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统一? 4、文学作品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 第二节文学作品内容诸要素 1.解释下列名词:

北语-18秋《文学概论》作业1满分答案

18秋《文学概论》1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在于() A.它们是同一种活动的两种称谓 B.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 C.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是无关联的 D.文学鉴赏以文学批评为前提 正确答案:B 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文学思潮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A 中国抒情理论史上最负盛名的美学范畴是() A.意象 B.肌理 C.格调 D.意境 正确答案:D 高雅文学有时又被称为() A.精英文学 B.大众文学 C.严肃文学 D.纯文学 正确答案:ACD 按照艺术形象存在方式的标准分类,艺术可以分为() A.静态艺术 B.动态艺术 C.表现艺术 D.时间艺术 E.空间艺术

正确答案:DE 在下列诗句中,采取了隐喻修辞策略的有() A.“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B.“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 C.“春去也,春红万点愁似海”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正确答案:ABC 真实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因此文学作品应该和现实生活一个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摒弃民族文学的形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一般都有其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原型,都是当时社会生活某种程度的真实写照。而抒情性文学作品则是作家个人情感的抒发,与社会生活没有关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文学形象的艺术表现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因而有着其他艺术门类无法相比的自由度和包容性。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有人模仿维特的衣着装扮,有人模仿维特的说话方式,甚至有人像维特那样自杀了,因此这是一部不好的文学作品,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文学概论》作业

成绩: 文学概论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会计学 学号: 1413001250069 姓名:张玲凤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文学)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 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 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 B 排他性 C 零散性 D 无序性 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 B 解构主义 C 存在主义 D 新批评 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 B 理智性 C 说理性 D 暗示性 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 B 民间文化 C 高雅文化 D 电影文学 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 B 大众媒介 C 文字媒介 D 口语媒介 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 B 麦克卢汉 C 麦罗维茨 D 麦克斯 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 B 陌生化 C 语境 D 蕴藉 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 B 内涵性 C 象征性 D 形象性 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 B 结构跳跃简约 C 陌生化 D 新颖奇特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1)

《文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可概括为四个: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我国文学理论遗产十分丰富,先秦的《尚书·尧典》里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到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文学理论论文,它是魏文帝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则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到唐代则有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到清代则有的金人瑞《六才子书》。还有李渔的《闲情偶寄》。 3、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宇宙大系统》是开文艺理论研究先河的代表作品。在古罗马则有贺拉斯的《诗艺》。集西方文学理论思想之大成的则是德国的著名哲学家狄尔泰和黑格尔。他们的代表著作是《精神科学序论》和《精神现象学》。 4、文学理论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细分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载体、文学形象和文学写作等几个部分。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入题后扩号内)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B )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B )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D )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A )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D:康德《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C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错误) 理由: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所以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无关。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错误) 理由:文学方面的研究会促进文学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可以避免创作方面的一些弊端。另外,研究的学术性和创作的实用性互为促进,互为联系。二者不是分割的。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2、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3、文学活动:文学活动即指以文学文本为中心展开的创作、阅读、批评、研究行为。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4)

《文学概论》部分作业参考答案(4) 一、填空 1、“创作方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作家歌德提出的。 2、“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基于一定的文学观念,处理创作与现实关系所依据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以“现实主义绘画”为题举办画展,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术语正式登场。 4、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盛行于17世纪至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创作方法。 5、自然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法国的雨果的理论与创作为代表的创作方法。 6、自然主义强调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客观描述的眼光描绘人物,否定对作品人物进行艺术概括。 7、理想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富于理想主义精神,表现作家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8、真正使象征主义走向独立的是美国诗人爱伦·坡和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 9、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特别是一次大战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种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文学思潮。 10、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先后出现了以下几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反思学、改革文学。 11、90年代以后,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冷面书写生存真实的原生态”为标榜的多元化文体。 二、选择题 1、最早提出“创作方法”这一概念的是(A) A:歌德 B:库尔贝 C:“拉普派”作家 D:席勒 2、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真实 B:批判现实主义能够塑造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人物 C: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的力量更强 D:批判现实主义描写更冷静、更成熟 3、主张恪守戏剧创作的“三一律”的原则的创作方法是 (A) A:古典主义 B:人文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4、把文学创作当成一种科学活动,要求纯客观再现生活的文学思潮是(A) A:现实主义B:批判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浪漫主义 5、鲁迅的《狂人日记》采用了下列那种创作方法(A) A:现实主义 B:批判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象征主义 6、人文主义最早从下列哪个国家兴起(C)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7、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在下列哪个国家表现最为典型(A)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在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中,所谓创作方法就是创作手法。

电大2018,文学概论,形考作业4试题与答案

题目1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 A. 现实 B. 理想 C. 魅力 D. 审美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现实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2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 A. 形式 B. 情感 C. 意义 D. 思想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意义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3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互文性”也是语言之间的一种关联关系,是和其 他中的语言产生关系。 选择一项: A. 文本 B. 语境 C. 文学 D. 情景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文本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4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文学语言不是以信息的传达为重要目标,而是要显现自身 的。 选择一项: A. 意蕴 B. 形象 C. 意义 D. 情感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形象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5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正如所言:“艺术家必须利用自己本土语言 的美的资源。” 选择一项: A. 刘易斯 B. 萨丕尔 C. 巴赫金 D. 海德格尔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萨丕尔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6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对于杂语文本而言,往往是各种语言形态, 如和文学语言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后进 入文学文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书面语 B. 俗语 C. 土语 D. 方言 E. 口语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口语, 方言, 书面语, 土语 评论 写评语或修改得分 题目7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编辑题目 题干 语言学上的“文学语言”,指的是加工过的、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通 常与相对,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中的标准语言形态。

文学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文学概论网上作业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B. 文章和博学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 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 文化论 3、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 4、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D.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5、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A. 表现论 6、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A. 以语言论为基础 E.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7、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 文学即文 章 B.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 号 D. 文学即博学 8、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B. 作品 C. 艺术家 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C.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D.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 物 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选择一项: B.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2、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B. 蕴藉 C. 假设 D. 模仿 3、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趣味。 B. 个性化 4、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文本。 B. 象征型 C. 再现型 D. 创意型 5、大众文化文本是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意满足普通市 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 C. 工业化 6、中国古代文学层面论学说,一般包含。 A. 字音、意义等四层面说 B. 字面与深层意义两个层面说 D. 粗精两层面说

北语20春《文学概论》作业3答案

20春《文学概论》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表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答案:D 2.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A.电影文学 B.电视文学 C.戏剧 D.小说 答案:D 3.“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此语出自() A.白居易 B.柳宗元 C.周敦颐 答案:A 4.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这个观点,一般称为() A.“感物”说 B.“养气”说 C.“胸有成竹”说 D.“镜子”说 答案:A 5.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能力,称为()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想象 D.艺术情感 答案:A 6.文学创作的惟一源泉是()。 A.作家的想象 B.作家的情感 C.社会新闻 D.社会生活

答案:D 7.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A.抽象思维 B.创造思维 C.形象思维 D.情感思维 答案:C 8.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分水岭的时代,即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时代是()。 A.两汉时代 B.盛唐时代 C.魏晋时代 D.两宋时代 答案:C 9.在叙事文学作品的题材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 A.素材 B.情节 C.人物 D.环境 答案:C 10.古希腊著名的文艺理论作品《文艺对话集》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康德 C.柏拉图 D.拉康 答案:C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1.“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 A.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B.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可以有多种理解 C.每个读者都认识一个哈姆雷特 D.文学语言是含蓄的 E.不同的读者可以对同一个文本有不同的解读 答案:ABDE 12.文学审美价值可以达到的三个层面是() A.天人合一的和谐愉悦 B.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C.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 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 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正确) 2、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文学的形象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 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