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几点看法

关于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几点看法

[摘要]及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历经了近数十年的探索,在国际动画影坛树立了自己的形象。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外来动画的涌进,国产动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囿于传统而回避外来文化带来的新鲜血液,违背中华文化包容的发展精神与规律。崇拜外来标准,抛弃传统,又会使我们失去精神上的依托。

[关键词] 民族化传统表现形式民族精神造型艺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02

中国动画对民族化复兴的追求与探索历经了数十年的时间。关于民族化的论文、演讲铺天盖地。我在

大学里任教的几年中接触过的关于国产动画民族化的本科论文就不下十几篇,由此可见一斑。可是讲过、论过以后,究竟什么是民族化、怎样民族化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对于动画创作者而言传统文化艺术确实有着强大的美的感染力,其结果却是使创作者失去了对支持这种审美情趣的生活本质的观察。这也许就是目前民族动画创作所面临的问题。

从诞生之初到今天,中国动画始终在坚持着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在对戏曲、民间木版年画、剪纸、偶戏等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的吸收与借鉴上中国动画创作取得了相当轰动的效果。也许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再来分析当时中国动画创作的成功,很多人会将其主要原因归于传统造型艺术的滋养。这种看法有其客观依据――中国动画的发展一直以来确实是建立在对传统

造型元素和传统文学作品的借鉴与吸收之上的,但却也缺少了一些主观能动的分析。现在翻看关于中国动画的书籍,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如何借鉴传统造型艺术元素以及使用传统文学作品为开端,以这种创作方式所带来的轰动性结果为结尾,并且比较武断的宣布中国动画的民族之路的走向大致如此。这种分析稍显表象了一些。针对这一点,我想提出个问题,对于中国动画的这一辉煌时期而言,其决定性因素到底是什么?

“在影片中花果山、天宫、南天门… …的设计上,除了借鉴敦煌壁画、藻井、中国古建筑的风貌,还参考了印度、东南亚佛教建筑的风味,同时在画法上吸收西洋水彩画、水粉画的技法… …”【1】

“… …这种完全停止叙事,展现歌舞的做法,有来自迪斯尼的影响,不过在影片中完全被民族化

了… …”【2】

“… …这种极度夸张的形体动作其实是迪斯尼动画中常见的,但是由于符合悟空的性格,所以观众都觉得幽默、诙谐… …”【3】

这些关于《大闹天宫》的评论有没有让我们注意到些什么?

作为一种艺术行为,动画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首先是建立在作品的内容或潜在含义的基础之上的。在这一层面上的动画,创作手段与造型元素的应用取决于意图本身,而非意图为手段服务。依据这一点,再重新对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对动画民族化的作用进行考量,我们可能会发现之前的认识有些许不妥。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媒体艺术,他们都不可避免的要具备自身的载体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创作者的表述方式、内容和受众的传播方式。这一行

为过程中,作为基础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作为结果的是创作者思维轨迹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动画创作亦是如此。动画创作者所选择的表述方式和所传达的内容与观众最终的反应之间呈现着因果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分析中国动画的创作历程,究竟是传统造型艺术元素,还是相对于时代不断创新的动画创作观念成就了中国动画,是值得思考的。

表面看起来,中国动画自诞生以来的民族化进程大部分是以对传统造型艺术的消化、吸收为基础的。但仔细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整个创作态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1977年以后的动画创作在原有的传统艺术造型元素之外出现了向漫画形式的探索与试验,同时题材也开始丰富起来。这种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的越来越扩大化。80年代初期,除了三个和尚进行了新的尝

试,其他大多数中国动画作品还是继续了剪纸片、木偶片、水墨片等文革前的创作趋势。而到了80年代

中后期,这一类型影片明显减少,像《快乐数字》、《三十六个字》、《超级肥皂》、《三毛流浪记》、《黑猫警长》等其他类型的影片的制作数量明显增加。这一数据上的微妙变化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引入传统造型艺术元素这一创作方式在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所处的位置,是将其看作民族化的最终结果,还是将其视作民族化的一个过程。如果说是结果,我们可以说实现中国动画的民族化的最终途径是传统造型艺术的应用。

将中国动画按时间顺序列表观看,你会发现每一次高潮的产生都是一次实验性探索的成功。1946年,《铁扇公主》的山水画、戏曲艺术等造型艺术的吸收、黑白胶片上的染色、迪斯尼明星配音模式与歌舞模式的引入;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一部完全水

墨风格创作;1964年,《大闹天宫》的装饰画、中西动画风格的融合;1980年《三个和尚》的漫画形式以及留白的背景形式的应用,等等。每一次表现形式上的创新都会带来一次创作上的热潮。从这里看,传统造型艺术的吸收是这种创新道路上的一种探索途径,而不是最终结果,但这一点在某些民族化动画论中被淡化掉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表现形式上的民族化论在动画的创作中有演变为束缚的可能。如果说它是狭隘民族化论可能稍显激烈,但只对传统造型艺术元素的强调不但不能代表民族化的整体含义,无法揭示民族文化产生的本源,反而会带来创作形式上的僵化。

“任何媒体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其前身以及其他类型媒体的惯例或元素的吸收与再应用上的。”【4】对表现形式的过度定义,会使得动画对其他媒体的融

合产生了障碍,束缚了动画表现形式发展的其他可能性。这就与整个动画的发展历史背道而驰了。表现形式的求新求变一直是动画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这种趋势在数字图形图像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表现的尤为突出。

这并不是全盘西化的说辞,新兴表现形式的确立在当前的状态下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传统文化的引导。任何只重形式而忽视内涵的创作都会造成民族精神的遗失,从而导致创造力的枯竭。然而,与之前不同的是,对于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指导作用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认识。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世界观的积淀与延续。尽管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各种各样传统上的差异,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是文化差异所不能消除的。我们都

会悲伤,会快乐,都拥有一样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存在文化差异我们还是可以理解其他文化的各种艺术创造。我们存在的差异是在处理这些情感时所继承的、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惯性的表达方式与价值准则。因此,在强调动画创作的民族化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动画创作与其他国家的动画创作建立在共同的人性基础之上。中国之区别于其他国家动画的是其独特的价值语境。

相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动画作品价值的产生理应

更倾向于其对社会、对人性最为真挚的关怀。这是目前中国动画创作见缺于前人和外来动画的地方,也是我们的致命伤。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当前中国社会中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在经济利益下的被冲击。金钱的追逐带来的是浮躁与盲从的动画创作态度。看到别人成功就武断的猜测别人的成功要素,然后照

搬到自己的作品中去。这是一种在功利心下缺乏自信的行为。渴望成功的心理带来的是创作中对生活感悟、对社会关照的缺失。传统文化精神的被忽视才是创作之泉行将枯竭的真正原因,而非造型艺术元素的不被使用。

以前段时间拍摄四部的动画长片为例,《梁祝》、《宝莲灯》、《红孩儿大话火焰山》、《麦兜》。前三部影片不约而同的都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也同样都在人物设计与场景设计上借鉴了传统造型艺术元素。按理讲,这三部片子应该更为民族化。但其在面对民族文化时,对故事中原本体现出的中华民族淳朴、善良的思想品质视而不见,抛弃了对自身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观察,生搬硬套他人的创作模式;而在借鉴他人上又没能找到重点,忽视了迪斯尼动画中最为主要的关于人性的描画,一厢情愿的将其成功归于自己的臆测

的某些所谓搞笑元素。最为尴尬的是片子里的主人公竟然都养起了迪斯尼式的宠物。这种简单、粗暴的叠加式的组合暴露了创作者在艺术行为过程中精神上的迷失。

与这几个片子相对应的是由香港制作的《麦兜》。这部描写香港小市民日常生活的影片没有戏曲、剪纸或者皮影等传统艺术元素。但其叙事中体现出传统中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平淡中见其真味。没有传统艺术元素的装点,没有好莱坞式的插科打诨,为什么人们还是会被它这样的吸引。究其缘由,在于该片创作者对于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人性对社会的真诚关爱,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感悟。

对于中国的动画创作者来说,《麦兜》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民族化风格的基础理应是传统文化中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民族化之所以能成其

为国际化的也是体现在不同文化之共同于对人性的关怀。

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辉煌,中国动画进入了一个相对艰难的时刻。充满抉择和探索的道路异常艰辛。一方面要营造民族化发展的土壤,使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在动画艺术中得以传承;一方面又要科学对待外来动画中的先进意识,使中国动画可以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只囿于传统而回避外来文化带来的新鲜血液,违背中华民族文化包容的发展精神与规律,也无法获得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认同。过于崇拜外来标准,又会失去我们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性,使我们失去精神上的依托。传统的不可丢失是绝大多数有志于中国动画振兴的创作者的共识,但如何继承传统、发展传统却是值得更深入探讨的议题。传统是相对于时

间而言的称谓。我们所说、所做的终将会成为传统的一部分。如何才能使这部分精彩而又具时代特征是值得数代动画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动画民族化的道路既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发掘,也需要对现代意识的不断探索。不盲从外来标准,也不因循守旧、排除异己。也许路很长,但我们的创造必将使我们无愧于自己作为动画创作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颜慧索亚斌,《中国动画电影史》,第87页、89页,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2】同【1】,第89页。

【3】同【1】,第89页。

【4】Jay David Bolter & Richard Grusin,《Remediation》,第65页,The MIT Press 2000年

出版。

作者简介

杨迈,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动画系讲师,赫特福德大学数字实践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动画创作与研究。

原创精神在动画中的重要性_1

原创精神在动画中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动画创作现状,对比了异域文化动画发展策略及发展历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动画原创精神现实困境,凸现出原创精神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针对概念、观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见解,启发中国动画人应该在整合本国文化资源基础上去创新。 【关键词】动画;中国文化;创造力;原创精神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有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它已纳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广电部出台了《关于推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政府日益重视动漫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正逐年加大,已将宏观调控的视野从政策支持转到了推动公共平台建设上。在政府的推动下,国内动漫业市场方兴未艾,其容量至少有1000亿元人民币,前景极为可观。截至2006年10月份,全国注册动漫企业已达5473家,为适应市场需求,已有447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230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在校学生已达46.6万人。在诱人的市场面前,中国动画制作机构自主生产的动画片产量也在逐年提高,仅2007年制作完成的国产动画片,就有186部,共1001900分钟,比2006年增长了23%。 但在这片繁荣的景象背后,却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国内地几乎不存在通过原创来赢利的企业,赢利的绝大多数是承接境外片的简单加工公司,说穿了,就是中国还没有从动画加工业的旧模式中走出来,缺乏自行研发和综合开发自主的动画产品。创作中越来越多的模仿,造成从事和研究原创创作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原创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动画创作者面前。是否具有原创精神是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成功最主要的标志,具有原创精神的作品才是浩瀚艺海中的常青树,如果动画创作者不尊重原创精神,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动画繁荣和发展就无法实现。 1 中国动画创作的局限性 早有调查显示,作为动画产业的基本消费群,青少年最喜爱的卡通作品当中,日本卡通占了60%,欧美卡通占了29%,中国内地和港台原创的卡通只占了11%。中国新创造的动画形象未能深入人心(多数知名形象都局限于老动画范围),知名度不高,也未带动相关的产业链,这不仅影响到影视动画片的收视率,也导致本土动画衍生品市场份额的丢失。原创性缺失已成为中国动画业发展最突出的痼疾(除了制约动画产业链的其他形成因素外)。无论是题材的选择、发挥还是创作的立意、造型与叙事,中国动画在意象开掘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体现出局限性,乏想象、少趣味、缺鲜活是目前国内动画业的基本创作现状。原创精神的缺失正成为一个瓶颈,制约新兴动画业在国内的发展。 2 何为原创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特质

由于人自身存在的有限性,而时空却具有无限性。面对人自身的渺小,人就需要超越,即超越人自身的有限已达到无限。但在超越的寻求上思路就不同了。中国文化是重视向内超越,儒释道三家都是这个倾向。而西方文化是重视向外超越,所以不断地求知识以达到无限或接近无限,以期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也就是不断地向外求,执着心很强。西方在宗教上崇拜上帝或真主,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仆人,永远成不了上帝。而中国文化包括印度佛教都认为每个人都有着佛性或良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或佛,也就是说每个都可以成为上帝,从而达到和佛上帝圣人一样的不朽。从而超越了人自身的有限达到无限,真所谓,朝问道夕死可也。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得道了,超越了自身的有限,生死已经不重要了。 总而言之,西方文化的倾向是征服世界,东方文化是征服自己。西方文化更适合塑造英雄,东方文化更适合造就圣人。英雄征服世界,圣人征服自己。英雄未必能成为圣人,但圣人却可以做成英雄。一个能征服自己的人还征服不了世界吗?只要他愿意。 按康德的说法,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本体世界是物自体,一个是现象界。康德认为对于那物自体的本体世界我们无法真正感知。而中国的文化却认为可以,即以直觉的方式直接和本体世界打成一片,即达到天人合一的所谓天地境界。东西方文化在求真方面的差异就是:一个直指本体,一个在现象界上作文章以期更大程度地接近本体。 各有所长,但我觉得中国文化只要能够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是完全可以大放彩,大大超越西方文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文化的古代含义主要是指文治教化;近代学术史上指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所 积累的人为成果的综合体;19世纪后半叶,文化人类学兴起,西方学者对文化定义有160余种。 世界文化影响最大的三种范型(或称三大系统)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炎黄文化,印度文化,西方文化。 炎黄文化主要是以道德为本位的伦理型文化,西方文化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哲学型文化,印度文化是以信仰 为本位的宗教型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炎黄文化)的总体特质与哲学、宗教文化不同,是倾向于内向发展的、充满入世精神 的文化。它力求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身心(即灵与肉)等的关系自然地调和起来,达到某种平 衡,以适应外界状态,一种理想状态。故儒家强调“和为贵,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道家讲“天人 合一”,“顺应自然,与物委化”,《周易》讲“阴阳交感,相反相成”。这种调和思想表现的心理定势与康德 的二律背反,达尔文的生存竞争,黑格尔强调的否定之否定等不同。西方文化是外向型的,炎黄文化以内 外、身心的协调为价值取向,以人伦本位为结构体制,以求和合作为思维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广而久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涵着中国文化特定内涵。

中华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特征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关于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下以章节将有详细的论述。简而言之,从地理环境看,中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与西方地中海延岸的多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从物质生产方式看,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的不同;从社会组织结构看,宗法制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年,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中国文化的特征可大致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四大文明古国,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文化体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 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莫过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和中国化。佛教开始流传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一带,并不是中国本土的文化,在公元1世纪的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几百年,佛教高僧的东渡,佛教经典的翻译,中土僧人的西行求法,都不能使佛教文化完全征服中国的士大夫。佛教传播的结果,一部分变为中国式的佛教(如禅宗),一部分反而消融于宋明理学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犹太人遍布全球,而且保持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而他们来到中国后,便湮没在中国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例如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融汇于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包含有“同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因此它不是简单的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具有如此强大的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汤因比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曾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他指出,“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现实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因为异族入侵而导致文化中绝的悲剧,如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因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而希腊化、恺撒的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蛮族入侵耳中绝并沉睡千年。但是在中国,此类情形从未发生。唯有中国文化一种,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辍,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 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东亚大陆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相对隔绝的状态,是其缘由之一。而中国文化长期以来以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摘要:中国、日本、美国的动画的特点,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动画、特点、技术、内容 中国动画学派以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在世界动画舞台上有着特殊的一席之地。下面谈谈中国动画的独特之处: 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第二,形式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渔童》、《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再例如,《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山水情》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则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不同,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

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的土地爷,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 我们不仅看到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优秀的动画片,我们同样看到了迪斯尼乐园这样享誉世界的娱乐场所。这就是现代卡通艺术的发展之路:不仅要有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更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卡通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而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卡通始终处于产业化的边缘,没有能够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中国的卡通业也正在朝着“产业化”和“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情况,所以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我们又会面临新的考验。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的动画强国。近年来,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十分流行,不仅在青少年人群中倍受追捧,很多成年人也对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观看影片、在线交流、模仿片中人物,这些行为都值得关注。但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日本动画片风靡的原因,尤其是日本动画片的主题、题材与文化意蕴等。故事动画片所描述的故事,不管是侦探型故事,还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亦或是记录高中生活的现实题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关注。普适性的主题日本动画片包含了许多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如《中华小当家》表现了小当家的奋斗史;《海贼王》反映路飞冒险,还有很多的作品表现了主人公的友情与爱情等亘

中国文化特质的观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从封建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形成了一系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并以卓异的风格,独特的魅力,风靡全世界。17世纪欧洲就出现了“中国热”,德国大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了“中国学院”,研究伏羲八卦,并根据八卦所包含的“二进制”原理,发明了二进制记数和当时欧洲先进的计算机。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研究东方神秘文化的队伍日益壮大。人们普遍认为,物质文明在西方,精神文明在东方。许多外国人看了中国的武侠小说、武打电影和气功表演,以为中国人都有武功,个个飞檐走壁、踏雪无痕,人人力大无穷、刀枪不入。有些西方人亲自到中国来考察中国文化,可是他们来到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看到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处都是车水马龙,和西方城市不同的是,中国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到处都是人,而不知中国文化在哪里。不要说外国人,就是中国人包括中国的专家教授对本民族的文化也有许多人说不明道不白。这就像流传久远的老字号小吃,人们觉得它风味独特,可是谁也说不清它的配方。中国人提起中国文化充满自豪感,但多半说不清它的深刻内涵 一个故事说:一个咖啡馆来了三个外国人,喝咖啡的时候都发现杯子里有苍蝇,但三个老外的表现各有特点。日本人发现苍蝇后怒不可遏,吆喝服务员说:“把你们的经理叫来,我教教他怎么管理咖啡馆。”英国人发现苍蝇后不动声色,把钱掏出来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然后慢条斯理地走了。美国人发现苍蝇后笑嘻嘻地用手指勾来服务员,说:“在我们美国,客人要吃多少苍蝇由它自己加,不必麻烦你们事先往里放。”三个客人对苍蝇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日本人讲究管理,英国人讲究绅士派头,而美国人则非常幽默,这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个性化表现。 另一个故事说:如果以大象为题征文,英国人拟题为《英国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俄罗斯人会写《俄罗斯的大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大象》,法国人会做出《象的恋爱论》,德国人会写出《大象的思维》,意大利人会吟诵诗歌《象啊,象》,而中国人一定会写《大象的伦常》。 还有一个故事说:几个国家的人住在同一幢大楼里,有一天这幢大楼突然起了火,犹太人首先抢出钱袋,法国人立即抢救情人,而中国人则不顾一切地背出他的老娘。 故事显然是编造的,也不可能用来概括这些民族所有的人,但大致能勾勒出这些民族的不同特点:一般地说,德意志民族重哲理思辨,出了一些哲学家、思想家;法兰西民族重情爱,化妆品尤其香水驰名全球;犹太人重金钱,俄国人有大俄罗斯自豪感,日本人善于学习、善于模仿,中国人讲孝道、重亲情。美国民族来自世界各国,主要是欧洲移民,靠各自奋斗来创业,从而形成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乐观精神这些典型的民族性格。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无论民族性格或者民族精神,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那些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所从事的物质生活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多样性造成的。文化作为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但社会存在又有几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是自然环境,其上还有经济层次和社会组织层次等。所以,要准确地把握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必须对中国文化

浅析美国动画中民族文化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9407526.html, 浅析美国动画中民族文化的体现 作者:邹蕾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9期 摘 ; 要:为了做好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研究,提高我国动画产业中文化艺术含量,动画艺术研究者以美国动画影视作品中民族文化的特征体现为研究内容,开展了其民族文化特性体现艺术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可以为我国动画创作与制作中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与动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美国动画;民族文化;特征体现 中图分类号:J954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057-01 我们以美国动画片中体现出的文化特征为研究切入点,开展了动画中美国文化特征体现研究。做好动画制作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特征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美国文化与提高我国动画制作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良好的文化包容性特点 作为一个移民性国家,美国文化是由多元素文化构成的。正因如此,在美国文化研究中 我们发现,这一文化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文化包容性特点较强。正是在这种包容性文化的支持下,美国文化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在美国动画制作中,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动画制作创作内容的包容性。在美国动画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借鉴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行开展动画创作工作。从《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到中国民间传说,创作者对于每种文化内容都可以进行合理借鉴,进行文化创作。这种包容性创作的开展,为美国动画创作素材与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同时在动画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对于各种技术与手法的应用也具有极大的适应性。从早期的手描动画、流水线动画到3D 动画产品的产生,美国动画产业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二、追求自由、独立、个性的发展特点 在美国的动画制作中,动画影视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由、独立、个性特点也是美国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特点是美国自由精神的缩影。在动画影视作品中,这种文化精神往往是通过动画主人公的故事体现出来的。如在动画片《小鸡快跑》中,创作者通过一群农村的小鸡对自由梦想的追求过程开展故事。利用动物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体现出美国精神中的自由与独立性精神。这种文化内涵的体现,极具文化隐喻性特点。同时在美国动画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个人英雄就是其独立与个性文化的表现。如在美国动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超级英雄形象,就是美国文化中独立个性的表现。如在动画电影《狮子王》中,故事改编于莎士比亚的

中国文化基本特征之我见

中国文化基本特征之我见 1、传统文化的主体属农耕文化。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决定着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中国的传统经济特点是农耕经济,它的文化就必然是农耕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意义的形式,但中国诗歌不同于外国的诗歌,它短小精致,表现的只是一种意境、一个情形、一种情绪。正如中国农民所经营碎小的土地、单一的农作物和精耕细作的耕作手段,是中国农村的自给自足封闭的小农经济在文化上的表达方式。用“诗是土地的心语”来概括中国文化的某一特征是恰如其分的。 游牧文化是农耕文化的有力的补充。传统认为,农耕文化高于游牧文化,从社会演进来看,农耕社会比游牧社会先进;但文化则不然,因为文化具有长期不变相对稳定的性质和继承性与遗传性的特点,农耕文化则保持着游牧文化的一些特质,而且是农耕文化的有力补充。比如游牧文化中的尚勇好斗、豪爽刚毅的秉性成为我国北方民族的重要特征,平衡了农耕文化中的某些弱点。草原文化、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文化。我们常说自己是“华人”,华人根源于陕西的华山周围居住的仰韶文化,因为先民根深蒂固的崇尚玫瑰花的传统,因此称为“华人”;中国人所以称为“龙的传人”根源于对龙凤的崇拜。而最早的中华龙凤图腾即出土于内蒙古东部的翁牛特旗。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形成的,中国北方是广袤的草原,东边南边是大海,西南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高山,地域相对广阔,有一定回旋余地,具备几种原生文明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杂交、融合的优越条件,最终凝聚成“中华文化”的地理环境条件。 2、中国文化的正统意识非常浓厚。正统意识强调官方化、权威化、模式化。如《三国演义》就宣传刘氏权力集团是正统的,曹操与孙权集团则是非正统的,因为天下是姓刘的。然而中国文化的发展每每不是靠正统文化,而是靠非正统的民间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推动。如果秦王不听李斯的劝谏,不使用或驱逐外国人才,秦能统一天下将是个问号。唐朝诗歌之所以达到如此的高峰,也是外来文化的结果。李白就是明例。李白祖籍是是甘肃天水县,出生于碎叶城,后经四川,他受的是胡风夷俗的文化影响,佛教不是中国的正统文化,但它创造了足以称世的敦煌艺术。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强调官方化、权威化、模式化,中国传统文化排斥民主与科学。排斥民主就必然漠视个人意识的权利,人的权利,公民的权利,批评的权力和理性的权利。也必然反对科学。民主与科学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谈从动画电影看美国的文化特征.

谈从动画电影看美国的文化特征 [ 10-03-22 09:03:00 ] 作者:孙英丽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动画电影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特征鲜明,主要包括文化的包容性、幽默性、实用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文章从动画电影的独特视角分析了隐藏于其背后的文化特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式.结合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进一步阐明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借以指导我们反思我国文化传统的优劣,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服务。 美国是个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加上本土印第安人建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幽默性、包容性、实用性、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其文化的包容性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埃及王子》是来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功夫熊猫》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以《功夫熊猫》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无一不体现着华夏风味,能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这样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捷足先登,做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但另一面又显现出美国文化的侵略性的一面,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贴上美国的标签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其刨造出巨额利润。不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业的现状,过于狭窄,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想象

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大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八大特征 自从中国迈进文明社会的门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了上下五千年,传播到纵横数万里。一个个王朝的毁灭,一次次残酷的战争,多少次外族的入侵,乃至无数次山崩地震、水旱、瘟疫等,都未能阻止它前进的步伐,这与它所具备的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有着直接关系。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中国文化要义》,概括了中国文化的14大特征;台湾学者韦政通则说,中国文化有十大特征。其实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将它概括为八大特征,提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种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体系,即中国古代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断,经久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外历史上,不少优秀的文化因为异族入侵而中断,如希腊、罗马文化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沉睡了上千年;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则因入侵者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貌:曾经一度希腊化,后又罗马化,再后又伊斯兰化。这都是由于它们根基不深,站脚不稳。中国传统文化却大不相同,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宋元时期契丹、女真的相继南下,乃至蒙古、满清入主中原,都未能中断中国传统文化,相反却是征服者最后被征服、被同化、被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各少数民族的新鲜血液,反而增加了新的生命活力。它之所以有这种顽强的延续性,这是因为它有强大的同化力与融合力,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中国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主要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近年来,千百万华侨都来关心中国的振兴,正是这种文化凝聚力在起作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唤起海外广大同胞的爱国心,争取他们从道义上、物质上支持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早日统一,正是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 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肯定天地之间人为贵,人为万物之灵,在人与物之间,人与鬼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也就是说,神本主义在中国不占统治地位,而人本主义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孔子曾教导他的弟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又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处理人事与天道的关系时,不少政治家与思想家,都主张要先尽人事,然后再考虑天道。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人伦道德,强调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要求君要仁、臣要忠、父要慈、子要孝,兄友弟悌,朋友之间要讲义讲信,为人臣、人妻要守节,与一般人交往也要讲忠恕之道,要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家庭和睦、社会安定、君臣合力、朋友同心。在处理君与民的关系时,中国传统

中国影视动漫作品中的核心价值观体现

中国影视动漫作品中的核心价值观体现 一、引言 影视动漫作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尤其以美国的影视动漫作品最为突出。近年来,中国影视动漫也有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绝大多数的观众喜欢影视动漫作品就是因为其所具备的娱乐性质,而且在影视动漫作品中注入教育元素可以很快地渗透到普通大众的思想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具有不同的文化道德传统和生活方式,因此,在影视动漫作品核心价值观的表现上也有所差异。在我国影视动漫作品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其当做思想政治和文化的传播载体,这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而在不同的民族、区域和历史文化影响下,影视动漫作品在不同时代背景中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观实质都会有一定的变化。 二、不同民族文化的影视动漫 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历史的国度,在世界5000年的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中华民族有了中国化的艺术思想,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坚韧性,这与西方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这一民族文化的背景下,中国影视动漫作品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往往以重铸和保卫自尊为主旨,例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影视动漫作品《铁扇公主》,就始终将民族产业和文化的振兴作为情节发展的核心思想。影片中很多片段都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可以说里面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建立在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之上的。中国影视动漫作品进入世界电影节之后,便以迥异的动画风格和特色鲜明的民族特性吸引了无数观众,并形成了一个具有整体风貌和形象的中国动画学派,这种独有的艺术风格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和关注。 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影视动漫作品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有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在动画作品中,雕刻、服装、皮影、戏剧、民乐、画画、建筑、剪纸等艺术都能作为核心价值观展现的载体。如《大闹天宫》等影视动画作品主要以古代石窟壁画为背景,以此来展示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不离不弃的精神。同样的,《哪吒闹海》这部作品体现出来的便是哪吒在保卫正义过程中的献身精神。其他的如《山水情》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展现了优美的山水和花鸟。而在《三个和尚》中,人物的刻画形式全部来源于中国戏剧,影片描述了三个和尚从有水吃到没水吃再到有水吃的过程,对那些相互推诿、相互依赖、斤斤计较的人进行讽刺,告诫我们只有互助互爱、精诚合作、勇于创新、团结向上、个人服从集体、齐心协力地发挥全部人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披荆斩棘,获得最后的幸福生活。而在1989年上映的《牛冤》则是一部剪纸题材的影视动漫作品,刻画了黄牛拼命保护牛犊和农夫的生命安全,最后却被农夫冤枉致死的故事情节,反映了黄牛不怕困难、不怕死亡、勇于斗争、任劳任怨的精神。 我国动画电影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并常常通过这些人物来反映当代人们的核心价值观。例如镇守一方、居于地下的土地爷;翻江倒海、呼风唤雨的龙王;长须白发、腾云驾雾的太白金星;满面凶光、阴森狡诈的阎王;情深义重、敢于面对挑战的金刚葫芦娃;爱打抱不平、侠义与正义的化身成龙大哥等,这些源于中国影视、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文学故事和童话故事的人物形象,从其一言一行、言谈举止之间便能透露出浓厚的中国民族元素。通过这些中国元素反映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屈不挠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影视动漫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征,其在感官上呈现出意象化、层次化和规律化的教化能力,经过夸张化和规范化的表达方法,利用特有的民族特性展现出中国不同于美国和西方各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 三、不同地域文化的影视动漫作品 体现出的核心价值观影视动漫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会参考很多地域性文化特点,并以此为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1.强调作品的整体意识 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心灵的寄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 2.强调对作品意境的追求 作品的“意境”就是作品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心的祈求与期盼,是作者心世界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意识,使自然万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心世界。它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有别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特点,它是具体而抽象的,注重外形表现并富有神韵的,它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代性相统一。 一、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 “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的形成,是由先“百家争鸣”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诸侯国则要求保全江山社樱,不致被别国消灭,并进而要统一天下。为了解决问题,各诸侯国广罗人才,研究对策;具有见识的知识分子,或讲学,培养传治国人才,游说诸侯,并由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主以“仁义”治国,以“亲民”、“惟民所止”、“止于至善”为德。道家学说是“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主“爱民治国”、法家则主改革,实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墨家反对说空话,要“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对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百家争鸣”有一个共同点,主“尚贤”、“爱民”,因而都各有自己的先进性。到战国末年,就进人了取、存小异,进行全面总结的阶段,形成了“以民为本”、文道与德 二、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

中国动画中的文化特质

2011年04月 商业文化 中国动画中的文化特质 文/郑刚 摘 要:动画是一种艺术,也具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外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寻找出中国动画所独有的的文化特质。从而寻找出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之间的文化差别,为今后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中国动画;文化特质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59-01 动画既一种运动的艺术,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集绘画、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与一身;动画又是一项复杂的生产活动,是许多人集体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动画也是一种文化,通过动画形式向外展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因此,不同国家的动画有着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质,中国动画亦是如此。 一、动画的概念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下的一种精神产物,它集绘画艺术、电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摄影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动画也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的把人们脑海中所想象的景象或情感通过动画技术加以表现和抒发,可以把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看到或存在的转为现实,从而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动画是指通过摄影机连续的拍摄,把人或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段画面记录成一系列连续的画面,使观赏者在视觉上感受到一种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利用人的视觉残留原理。[1] 二、动画文化特质的概念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与相应的创造才能的总和。文化特质是研究者抽象出来的概念,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为文化元素。每一部动画作品都有着不同的题材、造型、服饰、故事、音乐等文化元素,而构成动画文化的这些文化元素就被称为动画文化特质。由于动画文化中的这些最小单位都有着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将动画文化中的这些元素集合起来组成一个较大的文化复合体,并使其成为能够发挥一定文化功能的元素,这样我们才能够将其视为文化特质。由于动画文化元素的组合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动画文化。 三、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也称为硬文化。相对而言,精神文化就是软文化,而软文化则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西方硬文化的差异一目了然,但处于深层结构的软文化的差异则须进一步辩证分析。在文化思想方面上中国人思维比较抽象,而西方人比较具体;在文化生活态度上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在艺术表现上中国的绘画艺术形式讲究表现意境,而西方的绘画讲究比例和透视。 四、中国动画的文化特质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众多的文化流派,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文化为主。这些主流文化对中国的事物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样对中国动画中的故事题材、服饰造型、音乐声效等文化特质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1、富有东方神鬼特色的故事题材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有了神鬼的观念,但是中国人对神鬼只讲祸福,不讲轮回报应。中国人的神鬼是受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在故事内容上与西方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体现的是一种群体概念,而非西方动画片所强调的个体。中国的神鬼完全具有很浓厚的中国特色,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同时,在中国的故事题材中强调内容的健康性,动画片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2、富有中国特色的造型与服饰 中国的动画片的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型元素,中国动画片中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书画、京剧京韵、皮影戏、折纸、木偶、年画等表现手法。中国拥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也为动画片的服饰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2]例如:《骄傲的将军》主要以中国传统的京剧风格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服装造型方面都体现了京剧的元素;《渔童》剪纸动画片则以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为主要表现形式;《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 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水墨动画。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绘画形式引入到动画影片的制作中,那种水墨虚实的画面效果体现着轻灵优雅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造型和服饰的表现手段,表现了中国艺术家在艺术品质。 3、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声效 中国传统音乐在旋律、音色、节奏等方面与西方音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中国民族音乐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并且形成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风格特征。中国的音乐讲究线条、和谐、意境,追求内在思想上广阔、自由、唯美的空间。中国动画音乐重点突出韵味与意境,这一点与中国的绘画艺术形式相吻合;同时中国动画音乐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尚含蓄、委婉,集中表现了受传统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音乐特质。在这一点上,西方的动画音乐则往往规模宏大壮观,曲式结构规整,旋律和伴奏分工清楚,简洁明了,同时还融入了丰富的半音旋律及和声。通过丰富饱满的和声来营造一种气氛,使听众升华到一种虚幻的意境之中。 总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们拥有着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挖掘本民族文化土壤中所潜藏的巨大能量,才能使中国动画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独有的民族色彩。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文化特质,不仅是在题材上对传统的文学作品、民俗文化等资源的利用,而且需要在主题上对本民族人文精神、道德品质、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是对一个民族内涵与外延的深度再现。同时,我们还要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打造一个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且具有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动画形象,将本民族的艺术造型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动画造型形象,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本土文化特质以创造出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的动画表现形式。坚持发展本民族的原创动画,中国的动画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软件工程系参考文献: [1]张巧,李少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造型设计[J].电影文学,2009,第4期,19—20. [2]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M].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011.04 159

中国文化七大特征,中华民族七大品格

中国文化七大特征,中华民族七大品格 1、文化认同性善,国人真诚善良中国文化中关于人性论的观点虽有分歧,但性善论一直是我们道德实践的基本前提假设。 战国时期,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本善良,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荀子虽提出“性恶”,但他同样认为“恶人”经过教育便可向善,人的最终归路就是善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性善”的人性论逐渐成为官方钦定的主流派观点。 佛教的“众生皆有佛性”的心性论,不但是中国佛教理论的核心内容,也与中国固有哲学思想旨趣最为契合之点。儒家学者虽有多人排斥佛教,但对佛教的心性论,则多持肯定的态度。 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与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之意;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与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 善良真诚,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善良的人,就像一盏灯,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需强迫,它会传播。以真诚和善良做人处世才能活得安稳宁静。2、文化绵延坚韧,国人自强不息

中国文化是绵延不绝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文化体系,它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于起伏跌宕中传承不辍,在数千年发展中,各代均有斐然成就。 中国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国家政权虽有更迭,或间有盛衰,但民族间的融合从未中断。 在民族的迁徙、聚合和战争冲突中,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融合和文化交流高潮,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并绵延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一次次分合兴衰中,中华民族也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语。《论语》中也强调人要自强,“不怨天,不尤人”。 唯有自强不息,才能获得尊严,一个国家如是,一个民族如是,一个人更是如此。从百日维系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黄花岗,自强不息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执着努力。 人生当自强,吾辈当自强!3、文化讲究情义,国人有情有义 中国文化是一个讲情的文化,乡土情,伦理情。中国文化中随处可见对故土,对家庭的依恋与深厚情谊。 《礼记》中说“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乡土与自身的修养紧密结合在一起。祠堂、家谱都是中华文化重情的明证。

动画片看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动画片看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与外界联系的日渐密切,西方 动画片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的动画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动物 为主角的动画片为例,中西方的作品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精神文化输出,包含双方不同的民族特点。细究起来,两者从主题到细节的各个方面 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产生的背后有其深层的原因。 剖析动物类动画片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和其成因将有利于中国的动 画人取长补短创作出精品以更好地应对挑战。 二、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片中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在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片中,无论是主题导向、题材选择,还是受众、角色情节设置,中西方都有着迥然不同的理解。 年以来的优良文化传统,奉行文以载道的思想,在这样的导向指引下,过往绝大多数动物类动画片都以教导儿童继承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 涵为己任,其次才考虑观赏性和商业价值,总体来说整个动画产业的 市场化水准很低。这几年原创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虽 然也推出了光碟、文具和玩具等衍生产品,但并没有如西方动画片那 样形成有规划的开发产业链。另外,中国的动物类动画片因为倾向传统,较少提倡与时代相联系,出色的作品如早期的《大闹天宫》《猪 八戒吃西瓜》等的主题都是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很少能有贴近 时代体现当代社会特征的佳作问世。而西方动物类动画片的主题导向 截然不同,西方动画片首先考虑娱乐性,要为观众带来快乐和笑声, 因为在欧美这样高度商业化的社会生产任何一个商品都要考虑投入产 出比,即保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所以西方的动画片产业市场化操作 非常成熟。在这个基础上往往还要考虑是否契合时代特点、能否给予 人文关怀等,比如英国的《帕丁顿熊》就像是一张伦敦的明信片,全 片频繁出现伦敦的著名景点,这只来自秘鲁的小熊作为一个西方文明 的闯入者努力融入伦敦这座城市,在布朗一家的热心协助下,他从穿

中国动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动画的美学特征 个人觉得,讨论中国动画大体上应该分两个时期来看。一个是改革开放前,一个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动画蒸蒸日上时。文革十年打断了开始的那股势头,即使后来出现了几部算是精品的动画如《天书奇谭》《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影片,但是我认为也只能算是走向黑暗前的一丝黎明,还有着最后的传统美术动画的一丝挣扎。就这样为后来中国蓬勃发展的低幼无趣儿童片开创着道路。 一美学特征 1 内容美学:改革开放前,中国动画的内容上无论是早期的代表《铁扇公主》《大闹天宫》或者是具有标志性的中国第一次先河动画如: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或是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折纸动画《一颗大白菜》等。 这类动画大都是取用中国传统本土题材。内容针对人群也都是各年龄段的。在打破以往人们的认知上以另一种形式来表现。此期间的作品用现在眼光来看,当之无愧的是艺术型动画。其实我最佩服的是当时人们那种不断进取钻研各种动画表现形式,以及对动画的严谨上。 改革开放后,前期的部分精品也是多以中国传统内容为主。如《山水情》将将传统白描手法与古典风叙事结合不愧是水墨动画的绝唱。

至于中古动画后来的发展内容上可谓是五花八门,只可惜学着其他国家的路子,走着自己低幼的步子。可咱国家此方面的部门还没太多觉悟。搞得不伦不类。还时不时对外宣称我国动漫产业蓬勃发展,产量多多少少位居世界第一大动漫时长生产国。总之不离一个核心——孩子看的。 2 视觉美学 同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传统表现形式充满着浓郁的中国风格。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白描也好,剪纸也好,水墨也好。视觉上有着一种,嗯,怎么说呢,应该是本土气息的亲切感。 而另一部分是借鉴吸收了国际上的视觉表现手法。与时俱进,画面丰富,色彩艳丽。形式多样。本土风格基本不见。 3 听觉美学 听觉上,前期中国动画大都是以传统乐器表现。吹啦弹唱。笙箫唢呐,有着自古以来戏曲的乐调。 后期,形式很多技术先进也很丰富。自从《宝莲灯》第一次打破了以往的音乐背景,开创了先河,到如今为止大部分不在沿用中国传统戏曲性音乐,转用现代音乐。合成音,各种各样的动画场景乐,走路,下雨。做饭。都能用物体模拟出来声音。。 二文化探探源 4 历史背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