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香港言情小说家亦舒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主要是因为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她在女性命运上的独特思考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女性的婚恋观念、女性的坚强自立、女性的金钱观念及女性的内心寂寞四个方面来分析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并探讨亦舒小说揭示现代香港女性的精神心理特点,及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思考。

【关键词】言情小说;生命体验;女性形象;女性命运;思考

亦舒是一个天才女作家,她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写作,“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其时琼瑶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亦舒的言情小说则以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阅读其文章成为一种潮流,与金庸的武侠、其兄倪匡的科幻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是一个多才的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有《我的前半生》、《喜宝》、《流金岁月》、《圆舞》、《她比烟花寂寞》、《石榴图》《我们不是天使》《镜花缘》、《胭脂》、《香雪海》等二十多部。其作品基本上都是婚恋故事,题材比较狭窄,但其中的女性却是非常精彩的。生活上独立自主,最后急流勇退的唐晶,不把婚姻看做女性人生归宿,选择独身的杨之俊,美丽如玫瑰内心却寂寞无比的玫瑰、被丈夫抛弃后迅速坚强起来的子君,还有姚晶、徐佐子、马莉、承钰……这样一个个焕发时代女性的形象,在亦舒笔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将她们置于社会这样一个大潮流之中,置于充满竞争的现代都市——香港。其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现代女性在现代都市中的婚恋、工作、生活,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内心坚强、个性独立、有明确的金钱观念和婚恋观念、内心充满寂寞的特点。所以说,她的作品不仅仅限制于言情这样的婚恋的小说,其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本文即将从现代都市女性的这些特点,来探讨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进而深入研究她对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她在女性问题上的独特思考。(注:本论文主要参见陈武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观点)

一、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大都以坚强独立、自尊自爱而独树一帜。她们的独立,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她们人格的独立。她们完全区别于传统社会中在物质、精神方面永远处于从属的、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形象,而是根据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走

属于自己的路。

(一)婚恋观念

与传统的中国女性相比,亦舒小说中的女性的婚恋观比较现实。她们也有过浪漫的情怀,想象着与爱人共度一生,但是情感的磨难让她们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亦舒在小说中主要塑造了以下几种比较典型和理想的婚恋方式:

1.子君、之俊式的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子君将爱情与婚姻分开,将婚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经历婚姻变故的子君一度一无所有,现实的残酷并没有击垮她,反而使她获得了新生,并摆脱了对男人的依附,成为一个经济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她对婚姻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结婚与恋爱毫无关系……结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人人可以结婚,简单得很”。即使是再婚,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在婚姻中,《胭脂》中的杨之俊无疑是一位勇敢者。她不把结婚看做女性人生的归宿,而是选择独身,主张现代女性应有自己的事业作精神支柱。她宣称:“我的归宿,便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无论是子君,还是之俊,婚姻不再是她们的全部,而最重要的是自我价值能得到肯定,“我”不是婚姻的奴隶,不是男人的追随者,而是“我”的归宿。(《我的前半生》)(《胭脂》)

2.喜宝、许红梅与列嘉辉式的即为了爱情需付出代价。小时候的喜宝因贫穷而强烈感受到金钱的可贵,因而金钱成为她的生命中的第一位。而现实社会中,真挚的爱情是很难寻觅到的,更何况是在金钱之后的爱情,因此,喜宝想用从富豪勖存姿那儿继承来的巨额遗产来买断她的爱情。在她的婚恋观里,爱情就是一件商品,可以用来交换买卖,但她最终没有成功。因为商业社会中的男人更看重金钱而不是人。但用金钱能换来爱情吗?用金钱换来的爱情真诚可靠吗?回答是否定的。《天若有情》中的情节科幻色彩较浓,文中主人公许红梅和列嘉辉是一对苦命鸳鸯,他们总是在年龄差距悬殊的时候相遇并爱慕对方,这样的恋情注定要付出代价。为了爱情,他们经历的不少磨难,到最后才通过一个超人原先生的高超医术使两个人变得同样年轻,因而他们的恋情也将从头再来。小说结局展示的是完美的爱情,但可以明显的看出,想得到完美的爱情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喜宝,年轻是出卖爱情的代价,而对于许红梅和列嘉辉,年轻却是得到爱情的代价。(《喜宝》)(《天若有情》)

3.祖斐、柏如瑛式的即难觅现实中的爱情。在《异乡人》中,女强人祖斐有自己理想的爱情,无奈的是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没有属于她的爱情。在不轻易间她遇见了

来自外星球的靳怀刚,从此他们擦出了爱情火花。《绮惑》同样讲述的是地球人与外星人的爱情。柏如瑛不幸遭遇车祸,但却有幸的被外星人林振川所救,他们不仅相恋而且最后也拥有了美满的婚姻。理想与现实对于亦舒来说是两个很明确的概念,但是在作品中亦舒故意模糊现实与理想的界限,把现代人失落的情感寄望于地球以外,将现实生活中不理想的爱情大白于天下。(《异乡人》)(《绮惑》)

小说来源于生活,亦舒小说中涉及的现实的婚恋观其实正是现代大都市香港婚恋现状的一个真实写照。在香港商业社会现实中,金钱加爱情这样理想的婚恋模式只能是美好的幻想。在亦舒看来,没有金钱的爱情,婚姻就像釜底抽薪,没有面包的生活自然不会美满;没有爱情的金钱婚姻则是白开水,无色无味。但是,现实的残酷却无法让他们融合。因此在小说中,理想的婚姻模式不过是一场美好的梦境。

(二)坚强独立的个性

在《我的前半生》中亦舒的爱情观非常明确:女性在爱情中一定要独立,而不是依靠男性,这不仅仅在物质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在亦舒的笔下,女主人公尽管经历挫折,但最终却能拨开生活的阴霾,乐观积极的面对现实,面对生活,走坚强独立之路,这与亦舒明确的爱情观以及她独特的生命体验分不开。鲁迅的小说《伤逝》中,子君婚后沉溺于家庭琐事中,慢慢地由一个知识女性演变成一个平庸碌碌的家庭主妇。她每天都将自己关在家里,不再读书,思想几乎停滞,以丈夫、家庭为生存的理由,以他人为生存的寄托,不再认为自己就是自己,而是从“我是我自己的”彻底变成了“我是涓生的”。最后却被遗弃,最终抑郁而死。在这里,鲁迅深刻剖析了造成子君悲剧命运的原因,明确了他对女子问题的看法:“妇女的解放,在于人格的独立与经济的独立。舍此,女性说不上真正的解放。”

而时隔大半个世纪的子君对自己说:“那是以前的子君,现在的子君不一样,现在的子君,没有涓生,也可以生存。”离婚前的子君,物质上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精神上也自认为是高尚的,对于那些每天挤公交车的上班族怜悯之余,更多的是鄙视的神气,用她自己的话说,三五千钱的月薪,对于一个堂堂大学生,简直是可怜至极,即使是一万块钱一个月,“叫我天天早上七点挤到中环,就算拣了钱就可以马上走,我也懒得起床”。

离婚后的子君,深深被生活与工作的严酷现实所震撼。人情的冷漠,上司的苛刻,同事的挤兑,工作的繁重,薪水的低微,使子君的生活态度、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不再鄙视天天挤公交车的上班族,不再靠喝茶逛街购物打牌消磨时光,而是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的严酷,在唐晶的影响下读鲁迅的小说充实、提高自己的思想,最后再度披着婚

纱,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亦舒笔下的子君同样遭受丈夫的遗弃,然而她最终勇敢地挺过来,走向她十五年都未涉入的社会中,独自谋生,最终取得了事业以及生活的成功。

两个子君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我认为是因为:

1.当代子君是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之间转换蜕化的典型,她主要经历三个阶段:自审——独立意识的觉醒——独立人格的形成。[1]新时代的子君有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使之在受抛弃后迅速坚强起来,把握自己的命运,并懂得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

2.进步的商业社会尽管残酷无情,但却是鲁迅笔下子君的时代无法比的。新时代的女性除了有家庭、爱情,还有工作的机会,她们已经不是旧时期受压迫的传统妇女,即使感情遭受挫折,也可以在事业上立足。

《我的前半生》中,子君离家后,不是走世纪初的子君死亡的道路,恰恰相反的是,她走上了自我解放的道路,最终自立自强,完全摆脱了对男人的依附。和子君一样的,还有邓永超,利璧迦……从所谓的生活港湾走出来后,最终都能自力更生,找到真正属于她们的生活。《曾经深爱过》中的邓永超对固至美说:“一切都走过时了……女人已经不再哭哭啼啼渴望一嫁再嫁,我们有工作有地位,并不希企在男人身上获得什么恩惠……”(《曾经深爱过》)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女性的自强自立的特点,她们不仅在事业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经济上,在社会地位上更达到真正的女性独立和解放。

(三)金钱观念

在充满物欲的商业社会,人不免受到金钱的影响。金钱,即使不能使鬼推磨,也能让从小生活在香港的女性们为它选择放弃爱情。亦舒向我们展示了香港社会金钱万能的事实。喜宝式的婚恋观念反映了她们的金钱观:爱情确实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浪漫只是美好的幻想。

什么是爱情?喜宝认为,“爱情是太奢华的事。”什么是幸福?“你认为养儿育女,为牛为马,到最后白头到老就是幸福?”什么是金钱?“金钱魅力无穷。为了钱,什么都会有的,包括爱情。因为男人至少都会爱上我的钱。”喜宝从小就感受到金钱的重要作用,贫困的生活让她仅21岁便饱经沧桑。恋爱中的她饱受的是失落的痛苦。当富豪勖存姿肯为买断她的美丽她的青春她的爱情时,她感慨到:“我真正的呆住。我晓得他有钱,但我不知道他富有到这种地步。在这一秒钟内我决定了一件事,我必须抓紧机会,我的名字一定要在他的遗嘱内出现,哪怕届时我已经是六十岁的老太婆,钱还是钱。”最终,她放弃

了真爱,选择留在代表金钱的富豪勖存姿的身边,做他的情妇,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

亦舒展示女性这样的金钱观念,正是要反映出香港现代女性对于男性的人格依附和金钱依附,从中可以看到香港社会中女性问题的实质。当然,这些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形象并不是香港女性的全部,但是,亦舒通过描写这样的女性,主要是要揭示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拜金的、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女性问题的毒瘤所在,也证明亦舒对女性的人生价值和人生道路的思考。

(四)内心的寂寞

关于寂寞亦舒有过这样的自述:我似乎是个寂寞专家,从十五岁开始便觉得寂寞,读书寂寞,考试寂寞,与父母在一起寂寞,搬出去一个人住更寂寞,工作的寂寞,没有工作的寂寞;有男朋友的寂寞,找不到伴的寂寞,人群中的寂寞,黄昏的寂寞,哗,她妈的,都是寂寞。在外国寂寞,回了家又寂寞,太阳底下是炎热的寂寞,月亮底下是黯然的寂寞 (2)

而另一个都市派女性作家安妮宝贝非常欣赏亦舒的寂寞,她说:我曾经非常执迷于亦舒的小说,因为我喜欢她那种烟花般的寂寞,多少年里,我一直在猜测,亦舒究竟过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她是如何培养出了那种寂寞。[3](安妮宝贝《如烟花寂寞》)亦舒诚然是一个寂寞专家,因此她笔下的女性作为自身影像的投影,几乎都有一种渗进骨子里的寂寞感和孤独感。社会在进步,物欲在膨胀,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精神上的寂寞成为现代文明的弊病。

在《她比烟花寂寞》中,女主人公姚晶无疑是凄惨寂寞的,她既没有丈夫的温柔体贴,也没有精神寄托,甚至连死后继承遗产的人都没有,只能给见过两次面的记者。虽然她是个成功的电影明星。但事实上,生活中她是失败的,她没有亲人、朋友,更何况是倾诉的对象。于是,她企盼能从丈夫身上找到精神、情感上的慰藉,然而她的情感投入却没有得到回报,回报给她的却是终日的孤单寂寞。美丽如烟花的她,最终因为生活无情的打击导致精神崩溃,选择了自杀,美好的生命,刹那芳华,如弹指一挥,转瞬及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是惆怅的寂寞。

在亦舒看来,爱情乃至整个人生都是及其痛苦的,再怎么努力到头来也只是一场空。《兰鸟记》中富家太太因为不堪忍受空虚无聊的日子而产生婚外恋;喜宝有着数不清的金钱,却享受不到生命的快乐,而是在金钱的躯壳里消遣;《香雪海》中女主人公因为继承万贯遗产而无所事事,内心空虚寂寞,终于移情于下级职员,想用畸形的恋情来打发时光……这种来自生命深层的寂寞的悲凉早已淹没了一切有意义的东西,亦舒正是通过深刻

理性的眼光将现代人的寂寞大白于天下,让我们感受到了繁华背后空虚无聊的灵魂和现代人的焦灼感。

二、亦舒的生命体验对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响

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我们不难发现亦舒笔下的女性与她独特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正是亦舒独特的生命体验赋予了她的作品独特的品性,才使之焕发无以伦比的魅力。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谈到“生命体验”时,认为“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体验使无数细微的事件融合为客观的普遍的把握。”所以他认为:“诗的活动的起点始终是一种生命体验”。[4]体验融合着人的情感、想象和激情,与人的灵魂、禀赋等个体特质相交融,是饱含着意义和领悟的特殊瞬间。而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则充分的融合了生命和体验,才使之充满灵性,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在狄尔泰看来,作为文学创作的根基的体验有三种:个人直接体验、对他人体验的领悟(即间接体验)和由观念推导和深化的体验。[5]那么以此来比照亦舒的作品,可以看出,体验也是亦舒创作的源泉,她的作品不仅有她个人的直接体验,也有对他人间接体验的领悟,这就使她的作品有着感情、激情以及独特的感悟。

一个人的经历影响着他的生命体验,亦舒亦然。亦舒独特的经历决定了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下面将从她的经历谈及生命体验。

亦舒从小就开始经历不断的辗转于不同的都市,从幼儿时的香港到修读期间的英国,随后又回港,最后移居加拿大温哥华。期间,她担任过许多不同的职位,包括报刊记者、专栏作家、电影杂志采访、酒店公关部、新闻官和电视台编剧等。这些经历,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命的认识。亦舒是一个天才作家,她天资聪慧,从小就酷爱文学,其中《红楼梦》、鲁迅、张爱玲对她的影响极大。她从十四岁开始创作至今,已有将近220部作品。可见,丰富的经历给予了她不一样的生命体验,从而造就了独特的风格。阅读亦舒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她的浓厚的缺失性体验和孤独体验两个重要的生命体验。

(一)缺失性体验

这里说的缺失性体验主要指人对缺失精神和物质的体验。[6]文学创作对于亦舒来说无疑是成功的,然而爱情、婚姻生活却是她无法提及的痛苦。从十七岁到二十八岁,亦舒有过三段刻苦铭心的情感经历,每一次的失败,都重创她年轻的心。那么,这些感情经历对亦舒的创作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呢?如果把琼瑶和亦舒做个对比,我们可以得到明确的答

案。

琼瑶,和亦舒一样,她同样有过失败的婚姻经历。可以说,她是浪漫型、理想型言情小说家的典型代表。在琼瑶的爱情世界里,仿佛没有人世间的喧嚣,而只有爱的美好。文中的俊男美女为爱痴狂,情节缠绵悱恻,虽然也有情感的挫折,但始终满足读者的美好愿望以大团圆收场。在琼瑶的小说中,现代的爱情很少,大多是清代或清末民初的题材,与现实的距离也比较远,这与亦舒的现代题材着实不一样。而亦舒,对人生采取的则是客观而冷峻的态度。与琼瑶相比较,亦舒的以爱情为主题的言情小说颇有现实意义。亦舒主要以现代大都市香港为背景,展示的是不同行业中饱经情感流变的男男女女,涉及各个阶层的人物,主要以现代都市女性为反映对象。在她的笔下,女性既有温文尔雅、脱离尘世的气质,又有看透社会的职业女性干练和精明,是典型的现代女性。如《她比烟花寂寞》中的徐佐子,与亦舒本人极其相似,如身份、经历、个性。她绝不是退缩在打击和挫折面前的弱者,表现出来的是女性的坚强与独立。再如《我们不是天使》中的邱晴、《人淡如菊》中的乔,她们不是传统中轻易被打倒的小女子,而是在遭受挫折、磨难后坚定的爬起来,挺直腰板,寻回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除了这些女强人外,还有迷失自我的女性。如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喜宝,她因为金钱的诱惑而失去了真爱,王韵娜在《开到荼蘼》中则是为了受伤的爱情一辈子处在报复的梦魇中。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这些女子,有美丽的青春,有生命的自由,然而却因为金钱、爱情迷失了自我。这其中暗含现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身心的影响,尤其反映亦舒沧桑的社会经历。

虽然琼瑶在婚恋上一再受挫,但她始终没有泯灭对爱情的渴望与生活的执着。尤其是当她找到属于她的归宿时,幸福已经不自觉的融入了她的小说中,在塑造人物时寄托了对美的追求,对爱的赞美。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我不是个能完全面对真实的人,这不是说我不真实,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脏乱狡诈、恶毒……经常令我无法忍受……我并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唯美派,只不过我将自己对‘美’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在我的作品中。”[7]。琼瑶并不是没有认识到人世间不幸的婚姻和爱情,而是正因为这样她才以她的作品来吟咏美满的爱情,以实现她的美好愿望:“我至今仍相信人生是美丽的……人生还是有许多美好的食物和感情存在着……让我和喜欢‘它’的读者们相信这份美吧!相信人类的爱心吧!尽管仇恨、嫉妒、残忍的……种种恶性,依然在人的心中作祟,但人类的爱心可以化戾气为祥和。”[8]这与亦舒冷漠地看待人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年轻的亦舒经历过几次失败的婚恋后似乎看透这个社会,她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拯救她所关注的女性命运。亦舒并没有过多专注于表现人们寻觅纯真爱情的理想色彩,而是想通过其来揭示背后隐藏的深层内涵。

贯穿在她作品中最基本的思考,就是对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爱情持怀疑的态度。亦舒认为婚姻与爱情是不相干的,她认为女人可以将结婚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但真挚的爱情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思考影响着她的作品,从而成就了与琼瑶不用的作品。

戴锦华曾把中国女性所遭遇的两难境地称为“花木兰境遇”,即“在文学中,也是在现实中,女性们只两条出路,那便是花木兰的两条出路。要么,她披挂上阵,杀敌立功,请封赏爵——冒充男性角色进入秩序,这条路上有穆桂英等十二寡妇,以及近代史上出生入死的妇女们。甚至,只要秩序未变而冒充得当,还会有女帝王。要么,则解甲还家,穿我旧时裙,着我旧时裳,待字闺中,成为某人妻,……这正是女性的永恒处境。”[9]对于当代女性来说,她们既扮演“披挂上阵,杀敌立功”的角色,同样也扮演“穿我旧时裙,着我旧时裳”的角色。[10]要将这两个角色成功的扮演好,谈何容易,这就要当代女性以坚强的个性来给自己定位。因而,对于当代女性来说,家庭、浪漫的爱情不再是她们的全部,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人格的独立、自由、事业则成了她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与亦舒所关注的女性命运是一致的,同时也是她自身所在追求的价值。在她的笔下,那些充满时代气息、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女子多少也带有她自己的影子。这些女性大多是知识女性,因而她们的思想意识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时代的印记。她们不再只是那些“穿我旧时裙,着我旧时裳”的传统女性,也不是琼瑶笔下的纯情少女,而是以独立自强的人格取胜的新女性。她们不是琼瑶小说中只为爱情而生的帝王之家中的女子,而是在饱受过生活艰辛、遭受磨难,却最终能够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女性。通过他们,可以看到亦舒对于女性的爱情、婚姻的思考,即:爱情只能是美好的梦幻,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婚姻即使是一种实在的生活方式,也不能成为女性的避风港。失恋不是失去一切,离婚也不是可怕至极的,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不能自强自立。亦舒本人就是一个独立的女子,“固此,即使在亦舒情感生活发生极大的变动,在别人恍如火山爆发后的生还者、手足元气大伤时,亦舒却能稿子不断”。这切合了她所说的“经济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才是女性独立和解放的途径,而这个时候方有资格谈结婚”。

(二)孤独体验

亦舒的孤独体验是她笔下内心寂寞的女性形象的来源。亦舒有着深刻的孤独体验,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的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11]香港原属于英国殖民地,因而本身也带有中国所没有的西方文化。在这样一个新旧观念交替的时期,亦舒正值青春时代,她欣然接受中西文化的洗礼。在她的家人看来,她是新潮的,同时也是叛逆的。她让自己置于一个围城里,他人看不到她的内心,她却可以在城墙上用叛逆的心审视这个世界。无形

之中,亦舒与家人、周围的人形成了隔阂,尤其是与母亲的隔阂,让亦舒深深的感受到孤独寂寞的痛苦。在她的小说中,母女之间的相互敌视、无法交心时常出现,如《我的前半生》、《心扉的信》等,不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慈爱、温柔的母亲,而是让女儿感到痛苦、恐惧的陌生人,女儿则成了责任和负累。亦舒的小说充满了她自身的孤独体验,因而使其达到一定的深度。

倪匡曾说:“亦舒自小在香港长大,她的小说,和香港人的脉搏频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学。她的小说不矫揉造作,有着香港人的性格。”[12]孤独体验,并不是亦舒独家专有,而是商业社会中都市男女的共同心理体验。亦舒工作经历丰富,涉及行业众多,这就使得她有了解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机会,所以在她的婚恋题材中能真实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精神面貌。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进步,而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权衡利害、等价交换、得失的考虑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不再是肝胆相照的传统文化道德,取代的是虚伪与冷漠。人们渐渐失去安全感,取而代之的是危机感、孤独感。由此可以看出,现代都市人在物质上已经富足,然而精神上却极度匮乏,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通病。亦舒的小说就是展示由这一通病所产生的种种扭曲的灵魂和几近变态的灵魂。

在《不羁的风》中,女主人公唐清流虽不是白领阶层的干练女强人,也不是富豪家庭里的娇娇小姐,而只是出身微寒,有一份低收入的工作的有灵气的女子。当她无意得知一个富贵的老太要高额聘请一个服侍者时,她欣然前往,她的命运从此改变。这个老太虽然衣食无忧,甚至可以说是几辈子都花不完那巨额,但她是孤独寂寞的,脾气古怪,只有唐清流可以让她满意,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她们是相似的,这也暗示唐清流会有怎样的命运。孤独的老太想用金钱买一份爱情,即使是一份不真诚的爱情,最终仍死在寂寞里,成为孤独的灵魂。唐清流因而意外继承了她的巨额财产,也走上了同一条道路,即在一条豪华游轮上蹉跎一生也无贴心爱人。

“现代女性,生活上不需要男性,精神上许比从前更渴望有个好伴侣”。[13]她们渴望爱情、家庭,却不想因为一份真挚的爱情而付出,更不想付出后得不偿失。所以,都市人陷进了孤独的漩涡中,越想逃离却越陷越深。

如上文分析的,情感上的缺失性体验,社会生活的孤独性体验对亦舒的创作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亦舒才成为亦舒,她有她的风格,有她特有的典型人物,有她独具个性的语言特色。孤独寂寞如亦舒,与人保持距离的她,挑剔的审视这个社会,有着敏感心灵的她在女性问题上有她独特的思考,这与上文所提到的女性独立紧密联系。

三、亦舒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鲁迅说“妇女的解放,在于人格的独立与经济的独立。舍此,女性说不上真正的解放”。亦舒非常强调女性在情感中的独立,应该在经济上独立,更要在精神上的独立。张爱玲说过:“我用这手法描写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而从此给予周围的现实一个启示。我存着这个心,可不知做得好不好,一般说的‘时代纪念碑式’的作品,我是写不出来的。”张爱玲的这句话可以用来反映亦舒的创作历程。她的作品不是简单的描写狭窄的恋爱题材,而是深刻地挖掘了女性的情感世界,为的是寻求一条符合现代女性的道路。可以说,亦舒继承了鲁迅和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探索。亦舒认为:

(一)作为女性,经济上要独立

亦舒认为,女性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确保自己能够自食其力,经济上独立,有自我生存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像《伤逝》中的子君一样脱离男性就无法生存下去,不用依附任何人,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女性是没有掌握经济大权的权利的,即使少数掌握,也是丈夫死后的遗产。确切的说,女性的权利从来都是男性给的,而不是女性自己掌握所得。张爱玲的《金锁记》讲的是曹七巧因为哥嫂贪财而嫁入大户人家,在旧式的家庭中消磨了青春,最终丧失了人格的独立和尊严。“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金钱的诱惑使这个女性从此失去人性的光辉。张爱玲用“金锁”深刻的寓意女性如果经济上无法独立,最终只能锁住自己的一生,甚至扼杀下一代的幸福。《伤逝》中有句名言:“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活着就是生存,生存则缺少不了钱。鲁迅说:“通俗的讲,钱是很重要的,失去了经济的独立,出去的娜拉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堕落,要么回来”。亦舒继承了鲁迅和张爱玲对于女性经济独立的思考,同时,她认为女性应该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技能,拥有一份确保自己生活来源的工作,不能把青春、美貌和出身这些华而不实的资本当赌注,最终只会自食其果。[14]

(二)作为女性,思想上要独立

现代社会的女性,不应该是传统中一切依附男性的隶属品,她们不仅要有独立的经济权,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女性要自尊自爱,人格要独立,思想要独立,这才是新的女性形象。

亦舒继承了鲁迅和张爱玲对女性命运探讨的同时,也有所突破,以新的角度评定人生,为现代女性探寻第三条路。在《我的前半生》中,亦舒的子君和鲁迅的子君的心态是一样,亦舒主要想要表现的在子君的后半生上。对于《伤逝》中的“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句话,亦舒认为主要体现在子君的后半生的形象塑造上。[15]即不因为涓生的抛弃而放弃

自己的后半生,而是以惊人的毅力迅速摆脱对男人的依附,在经济上,从挣写字楼上的小职员的工资做起,在精神上,达到了人格的独立,自力更生。其过程是艰难痛苦的,但最终让她获得了新生。当她的丈夫来提出复婚时,轮到子君不认识了,怀疑自己怎么会看上这样一个卑微懦弱的男人。最终,她通过再婚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样的结局让女性读者认识到了,到底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亦舒女性意识的特殊性,她对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使得她区别于一般的言情小说,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这是一般言情小说所无法企及的,是她的作品的魅力所在。

【注释】

[1] 俞骆波.子君的命运——鲁迅和亦舒对女性命运的探索 [J].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03(3):67.

[2] [3]许奇.梦幻空花何劳把握——从“烟花情结”看亦舒、安妮宝贝小说的情感走向 [J].江苏.苏州职业大学,2005(16.1):56.56.

[4](德)狄尔泰著、陈岸瑛译.对他人以及他人生命表达的理解.[M].远大教育,哲学宗教书籍,1999.89.

[5][6][11]刘奕华.论亦舒的生命体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J].广州.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1):37.37.40.

[7][8]张凉.《张恨水和琼瑶言情小说比较研究》载《通俗文学评论》[J].1994:52.52.

[9][10]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 [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25.26.

[12]倪匡.我看亦舒小说,亦舒专栏,2008.

[13]亦舒.西岸阳光充沛[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168.

[14][15]陈武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杭州.杭州师范学院,2002(3):120.120.

【参考文献】

[1] 陈武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J].杭州.杭州师范学院,2002.

[2] 俞骆波.子君的命运——鲁迅和亦舒对女性命运的探索 [J].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03.

[3] 倪匡.我看亦舒小说.亦舒专栏,2008.

[4]张爱玲全集 [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5]钟晓毅.四才女传奇 [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6]刘奕华.论亦舒的生命体验对其创作的影响 [J].广州.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

On the Images of Females in Yishu’s Novel

【Abstract】Yishu, a romance novelist in Hong Kong, created a series of females’ images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s of her unique life experiences and her special thinking on females’ fates. This paper analyses females’ images through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ir love and marriage concept, their adamancy and independence, their money concept and their inner loneliness. Moreover, th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Hong Kong females and Yishu’s deep concern and reflection for modern females, which exposed in her novels, will be discussed.

【Keywords】Romance Novelist;Life Experience;Females’ Image;Females’ Fate;Reflection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掖平 【摘要】: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女性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才可能成为自由自主 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家庭门第显赫,从小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学的训练,以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四十年代的上海,东西方两种文化、两种层次的文明多面碰撞,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也时时缠绕纠结,这种社会历史环境对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影响很大。作为一名有着清醒认知又具有非常敏锐眼光的现代知识女性的张爱玲有着更为复杂的情结。身处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独特条件下,特殊的家庭背景,在香港求学时遭逢战争的经历,这种种际遇加诸于张爱玲这样一位现代知识女性之身使她把目光从社会收缩到自身、以对人性尤其是女性内心的透彻审视代替对当

时各种社会潮流的盲目趋势。对女性在命运的拨弄下所做的种种选择进行解析,无论她们是主动或被动,张爱玲的笔触所至都没有导向道德上的谴责,而代之以深刻的心理剖析。这种对女性的理解包含着浓浓的叹息与悲哀。深刻的心理透视也无疑折射出了女性千百年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遇的社会历史根源。② 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上海为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受长期形成的封建习俗禁锢。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通过心理分析,作者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④无论是有知识的如白流苏,还是无知识的如霓喜;无论是为经济的如淳于敦,还是为爱情的如葛薇龙,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 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与奥斯丁凸现正面女性不同,张爱玲多是从负面刻画女性的无奈与被动、疯狂与变态。《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作为一个上流女性的挣扎自不待言,就连《封锁》中的一瞥、诊所里《等》中的一顾都入木三分地勾画出了几个活生生的女性人物。郑川嫦作为一个美梦幻灭的女孩子夭折了,她病中的怅惘画出了她不为人注意的自生自灭;虞家茵收拾行囊离开了她投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 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号: 学号: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1101 姓 名 张霞 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 2015年3月28日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

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 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 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 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 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 Abstract 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 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 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

论亦舒小说中的爱情观

内江师范学院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论亦舒小说中的爱情观 姓名:陈明欣 学号: 20100141300 院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0级1班 指导教师:冯利华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2) 前言 (3) 1亦舒小说蕴含的爱情观 (3) 1.1 孤寂的爱情 (3) 1.2 独立自主的爱情 (4) 2 亦舒小说对爱情的怀疑 (5) 2.1 爱情夭折与结局不完满 (5) 2.2 爱情和婚姻的两难 (6) 2.2.1爱情与婚姻的异同 (7) 2.2.2婚姻与爱情的选择 (7) 3 亦舒爱情观的现实意义 (8) 3.1 现实的真实写照 (9) 3.2 对女性独立的思考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2) 后记 (13)

摘要:亦舒小说以都市男女的婚姻和爱情为主题,叙写了打破封建文化向现代文化不断转型女性爱情。在摒弃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的同时深层次的剖析了爱情的现实意味,以及婚恋中的两难,为我们塑造了各种不同爱情观的都市女性形象。如:金钱至上的喜宝;为爱而生的玫瑰;大胆勇敢的香雪海;婚变后重生的子君等。表现出女主人公们孤独寂寞,独立自主,质疑爱情等充满现代气息的爱情观。同时,亦舒也带领我们看清了爱情的本质,表现出了她对爱情矛盾的态度。既对爱情渴望和追求,但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现实的束缚。表述出了浓厚的商业氛围下,人们精神的沉浮和心灵的困惑, 真切地透视出了都市女性面对情感与欲望矛盾冲突的复杂心态和二难选择。小说中展露的更多的是真实的现实社会生活内容,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富有现实意味的启迪,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亦舒小说;爱情观;现实意义 Abstract:Yi Shu's novels with the theme of urban men and women's love and marriage, he wrote to break the feudal culture to modern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 and female love. In the abandoned on the beautiful love praise at the same time, analysis of the deep love and marriage in reality means, dilemma, as we shape the image of urban women of different love view. Such as: money for hi Bao; rose; the bold Hornsey sea; after the divorce of Zi Jun. Show the heroine lonely, stand on one's own question, love, full of modern flavor of love. At the same time, Yi Shu also lead us to see the essence of love, showed her attitude toward love of contradiction. Love is the desire and pursuit, but also have to face the harsh reality of bondage. Express a strong commercial atmosphere,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of ups and downs and troubled soul, truly reflect the complex mentality of urban women face the feelings and desires of conflict and the two difficult choices. The novel exposes the more realistic real social life content, contains a profound philosophy of life and practical means of enlightenment,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Yi Shu's novel; love’s view; realistic significance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 -------------------------------------------------------- - 1 -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 - 3 -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价值 -------------------------------------------------------------- - 5 - 四、结语--------------------------------------------------------------------------------------- - 6 - 注释 ------------------------------------------------------------------------------------------ - 6 - 参考文献--------------------------------------------------------------------------------------- - 7 - 致谢 ------------------------------------------------------------------------------------------ - 8 -

琼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

浅论琼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周莉班级:10级汉语言文学12班学号:1225 [摘要]:琼瑶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她的作品便风靡了两岸,并部部都经改编拍成凄美的电影或电视剧。她的作品以爱情为主,同时也塑造了众多不凡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琼瑶女性美丽大方悲剧深情 台湾女作家琼瑶笔下的小说世界是现实生活一个奇幻的影子,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性的向往和追求。其小说中的女性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色彩,传达出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赞赏与肯定。同时,这些女性人物身上又或多或少地呈现出琼瑶自己的个性特征。甚至可以说,她们是这位富有古典主义气质的女作家的化身。一.古典美丽 纵观琼瑶笔下的女性人物,大多兼有古典与浪漫的个性气质,她们又都遭遇了诸多的不幸,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她们没有退缩,也没有害怕,而是表现出坚强的人格力量。然而,悲剧命运总不会轻易放过这些美丽善良的女性,或让她们伤痕累累,或让她们孤独终生,给读者留下一声声沉重的叹息。而这些女性绝大部分都外表美丽,才华横溢,符合传统道德思想观和审美观。同时,她们又敢于冲破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在爱情的驱使下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唱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情赞歌。《人在天涯》中的高忆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她虽生在异国,却又有着中国姑娘特有的美“黑色的,像四段般光亮的长发,中间分开,从面颊两旁自然的披泄了下来,垂在肩上,一对温柔沉静的笑意盈盈的眸子”。“最特殊的他还是她浑身上下带着的那抹恬静与温婉的气质”,这种气质也是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审美标准的。 琼瑶笔下的女子几乎都是美丽的。她们可以是长发飘拂,轻灵如梦,不言不语,安静得如一幅水墨画,却在不经意间吸引了人们视线的女子;她们也可以是顶着一头乱糟糟的短发,声音响亮,眼眸闪亮得耀眼的靓丽女子。也有的时候,她并不直接描写女子的美貌,但从那些女子的举手投足、浅颦轻笑、机智聪慧中,或仅仅是从她们的名字中,便足以让你感觉到这些女子一定拥有着美丽的外表。在琼瑶的笔下,那些女子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还拥有着最为美丽的灵魂和人格。她们是骄傲的。这种骄傲是人格上的一种骄傲。如197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秋歌》中,棚户之女芷筠与富商之子殷超凡相爱至深。但贫富的悬殊,使殷父百般阻拦,妄图以50万重金买断。芷筠却不为所动。 二.深情浪漫 琼瑶笔下的女性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表,更是兼具着新时代女性的浪漫气息。即使是在封建社会,她们也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不顾一切的追求幸福爱情。对琼瑶笔下的女子来说,爱是拥有对方的一切和让对方拥有自己的一切;反过来,她们的爱又是放弃,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放弃自己。当她们失去爱人,或者失去她们所爱的人的爱时,最有可能选择的,便是封闭自己,如《聚散两依依》中的贺盼云,在丈夫去世之后,黑色成了她所有的色调,她不笑,不多说话,将自己关在了一个安静沉默的世界里,自己走不出去,也不让别人走进来。又如《失火天堂》中的许曼婷,她出生在名门望族,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门第观念,她爱上了一个下人的儿子,在遭到封建家庭的极力反对之后,毅然决然的同自己心爱的人出走,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

论鲁迅小说中子君的女性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子君 吉木萨尔县马晓卿 【论文摘要】 本文拟通过分析鲁迅的现实主义小说《伤逝》中寻求个性解放的子君形象,揭示旧中国劳动妇女从麻木到觉醒封反抗的斗争历程,并从中了解鲁迅先生对旧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进程她们悲惨的生活和结局,深刻地展现了妇女在封建制度下被绞杀的过程,也在对封建愚民政策无情批判的同时,对她们身上存在的"劣根的国民性"予以无情的揭示和批判。这个典型形象既是独立的,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她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鲁迅先生对受势力压迫的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十分关注和同情,他以激进的民主主义与深厚的人道主义,对压迫和迫害妇女的封建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鞭挞。 【关键词】:富有个性勇敢反抗揭露抨击 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发起之时,以反封建的如椽之笔首先对准封建礼教,在1918年发表的《我的节烈观》一文中,就对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节烈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表彰节烈”其实是强加给妇女的“畸形道德”。在《关于女人》一文中,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样各式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她头上。”这表现出鲁迅对妇女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从他的作品《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论雪锋塔的倒掉》等一系列著名杂文中足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把妇女的命运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他的《呐喊》、《彷徨》两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以反映妇女不幸和悲苦生活以及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题材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妇女问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妇女形象,这些艺术形象虽然出现在不同的篇章,但又有其内在的联系,它巧妙地组成了一个旧中国妇女形象的艺术画廊。 《伤逝》是鲁迅以城市知识女性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子君是鲁迅先生

亦舒作品的风格

亦舒作品的风格,大体属于飘逸空灵的风格,情感细腻,文字优雅,既娓娓道来,又能紧紧地吸引住读者,让读者的心灵感受到震撼,给读者以美感。同时,也给予读者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 看亦舒,是一个断然转身,有情枉似无情。在书里看起来就要成为一对的男女,到了某一个关头,还是会分开。比如《迷迭香》里面的余芒和爱慕他的两个男子。总不像琼瑶那样,结局总是天长地久,只拿一些小吵小闹作调剂。她写起爱情来总是尖锐,并不认为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可以终成眷属。“爱情原是锦上添花的事,男女互相为对方倾倒,糊里糊涂那么一刻两刻时分,便视为爱情,等到看清楚之后,不外是那么一回事,双方可以容忍的,便相处下来,不能够的,便立刻分开。” 她写起生活来十分犀利,的确有点鲁迅的风采。“我们都长大了,要得到的东西都拿不到,要什么没什么,诸般的不称意,抬抬手便伤害了别人,有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的寂寞。我们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没有多余的日子了,却还忙着互相伤害。将来的日子是蜡,现在的日子是黄金,为什么要拿黄金去换痛苦。”犀利如此,甚至带点玩世不恭。“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人永远又小又笨,需要怜惜照顾,可是假使你不喜欢她,她立刻变得老谋深算,是只妖精,必须好好提防。”“假如有人来问姜喜宝:女人应该争取什么?我会答:"让我们争取金钱,然后我才告诉你们,女人应当争取什么。”” 亦舒的笔下有无奈,也有无奈下的坚强,受的教训太多了,慢慢演变成冷静的客观。挑个老实人,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不要追求虚无飘缈的东西。”“我不喜欢夫妻俩做同一事业,最好谁也不要沾谁的光,女人自己站得住脚,毋须夫唱妇随,拉拉扯扯,互相辉映。” 亦舒的故事情节紧凑简洁,表面上语言活泼幽默,犀利痛快,然而她的悲哀只藏在骨子里。即使是痛入骨髓的感情也仅点到即止,轻描淡写,全然是历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太执着的悲哀,对看不透的悲哀,对得不到的爱的悲哀,对无可奈何的悲哀。即使是大团圆的结局,也是含泪的微笑,浸在悲哀的影子里。有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蕴涵,所以才犀利尖锐,还有张爱玲对待生活的冷静客观。 亦舒简介 亦舒,原名倪亦舒,兄长是香港作家倪匡。亦舒於194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镇海,五岁时来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职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1973年,亦舒赴英国修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视台编剧。现为专业作家,并已移居加拿大。 亦舒十五岁时,就被报刊编辑追上学校来要稿,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当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两兄妹就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杂奇花。有人称之为奇迹,说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作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亦舒创‘流行’言情小说。另有笔名梅峰、依莎贝和玫瑰等。 她美丽而豪爽,“有着追求理想的翅膀”,因之她的小说充满幻想色彩——虚无飘渺,却又执着而不肯放弃。她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触觉,有擅于将平凡的字眼变成奇句的纔华,她的写作正如她的人,麻利、泼辣,而又快又多,但即使换上十个笔名,读者也不难一下子从作品中把她辨认出来。 至今,亦舒的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七十种,代表作是《玫瑰的故事》、《喜宝》、《朝花夕拾》等。 她走红的时候琼瑶也在走红,于是人家说;“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她却说“那个琼瑶,提了都多余”。但她承认琼瑶有琼瑶的本事,把“那一路”小说写到了尽乎顶点。与琼瑶小说中高大完美、给女人带来幸福的男主角相比,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仅《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就有如下数类:多年来老实正经、勤奋向上的丈夫,忽忽然发现了真我,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香港言情小说家亦舒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主要是因为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她在女性命运上的独特思考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女性的婚恋观念、女性的坚强自立、女性的金钱观念及女性的内心寂寞四个方面来分析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并探讨亦舒小说揭示现代香港女性的精神心理特点,及对现代女性的深切关怀和思考。 【关键词】言情小说;生命体验;女性形象;女性命运;思考 亦舒是一个天才女作家,她自六七十年代开始写作,“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其时琼瑶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亦舒的言情小说则以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阅读其文章成为一种潮流,与金庸的武侠、其兄倪匡的科幻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亦舒是一个多才的言情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有《我的前半生》、《喜宝》、《流金岁月》、《圆舞》、《她比烟花寂寞》、《石榴图》《我们不是天使》《镜花缘》、《胭脂》、《香雪海》等二十多部。其作品基本上都是婚恋故事,题材比较狭窄,但其中的女性却是非常精彩的。生活上独立自主,最后急流勇退的唐晶,不把婚姻看做女性人生归宿,选择独身的杨之俊,美丽如玫瑰内心却寂寞无比的玫瑰、被丈夫抛弃后迅速坚强起来的子君,还有姚晶、徐佐子、马莉、承钰……这样一个个焕发时代女性的形象,在亦舒笔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将她们置于社会这样一个大潮流之中,置于充满竞争的现代都市——香港。其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现代女性在现代都市中的婚恋、工作、生活,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是内心坚强、个性独立、有明确的金钱观念和婚恋观念、内心充满寂寞的特点。所以说,她的作品不仅仅限制于言情这样的婚恋的小说,其价值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本文即将从现代都市女性的这些特点,来探讨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进而深入研究她对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她在女性问题上的独特思考。(注:本论文主要参见陈武英《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观点) 一、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大都以坚强独立、自尊自爱而独树一帜。她们的独立,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独立,更重要的是她们人格的独立。她们完全区别于传统社会中在物质、精神方面永远处于从属的、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形象,而是根据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走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 姓名:陈丽 学号:20110133127 指导老师:岳小艾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1)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2) 1.被逼良为娼的——葛薇龙 (2)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3)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3)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4)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4)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5) 谢辞 (6)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班级:11级初教文甲班学号:20110133127 姓名:陈丽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

琼瑶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琼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台湾女作家琼瑶创作了60多部爱情小说,塑造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身上大多兼有古典与浪漫的个性特征,具有真诚、善良、美好的理想人格。她们普遍遭遇了人生的挫折,在受到种种磨难时,表现出坚强的人格力量。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折射出作家对理想人性的追求与理想人格的建构。琼瑶笔下的这些女性人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性人物谱系,这是琼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所在。 关键词:琼瑶; 小说; 女性 Abstract:So far,the Taiwan female writer Qing Yao has produced more than 60 novels,and created several hundred vivid images of female characters.Most of these female characters usually embrace both the classical and the romantic nature with sincere,kind-hearted and beautiful ideal personality.Despite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m suffer great setbacks in life,they all maintain a strong personality when subject to hardships.All those female characters reflect the writer's pursuit of ideal human na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deal personality.The female characters under the pen of Qiong yao form a unique character system which makes her works so unique,attractive and highly artistic. .Key words:Qiong Yao;novel;female 一、前言 由于出身于书香门第,琼瑶从小就有文学创作的禀赋。她一生中一共创作并出版了 52 部言情小说,既有长篇小说也有中篇小说,并身兼多职,是一个兼编剧家、导演和产业经营者于一身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被翻译成外文。由此可见,琼瑶的言情小说创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般来说,琼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所关注和探讨的主要还是女性本身,因此,在她的作品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