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胆胰脾肾

肝胆胰脾肾

肝胆胰脾肾
肝胆胰脾肾

肝胆胰脾肾

肝包膜规整,切面大小正常,光点分布均匀,未见异常团块回声。肝内血管走行清,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光洁,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透声佳。

胰腺切面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内部光点分布均匀,主胰管不扩张。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脾静脉不扩张。

双肾切面大小正常,肾实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集合系统未见分离。

1. 肝、胆、胰、脾、肾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一、肝脏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增高,光点细密,分布均匀,肝实质后方回声衰减,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 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1.肝区脂质沉积

2.脂肪肝

3.不均匀脂肪肝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光点增粗,分布均匀,回声正常,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肝区回声改变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左肝内可见一个圆形囊性暗区,切面大小约mm*mm,边界清,内部透声好,后方可见增强效应。

4.肝囊肿

5.肝多发囊肿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可见一个实质性肿块,呈低回声,边界清楚,可见声晕,瘤体内部无液化,CDFI显示瘤体的边缘未见血流,肿块未压迫胆管,门脉内未见血栓,门脉血流如常。

1. 肝占位

左,右肝包膜下显示正常,边界清,内透声好,肝包膜左肝不连续,右肝实质内可见规则的高回声团,边界清,范围约mm*mm。

6.肝包膜下血肿,左肝挫伤

7.肝破裂

肝包膜规整,切面大小正常,内部光点稍增粗,回声正常,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行清,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肝内胆管扩张,呈囊状无回声区,最宽约mm,内透声好,内无血流显示。肝内血管走行正常,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

1.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提示:Caroli氏病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可见一个实质性肿块,呈低回声,边界清楚,可见声晕,瘤体内部无液化,CDFI显示瘤体的边缘未见血流,肿块未压迫胆管,门脉内未见血栓,,门脉血流如常。

1. 肝内占位,左肝Ca。门脉无栓子。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mm,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1. 提示:慢性肝病(请结合肝功能检查)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肝内可见一个偏高回声团,切面大小约mm*m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后方无衰减。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1. 左肝偏高回声团,提示血管瘤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内可见无数个紧密相连,大小不一的囊肿,后方有增强效应,较大的囊肿约mm*mm。肝实质受压,回声增强,;不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1. 多囊肝肝肿大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右肝内可见一个强回声斑,长约mm,后方声影不明显,远端胆管未见扩张。门脉主干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8.肝内多发钙化斑。

9.肝内胆管结石。

10.肝区回声改变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呈网格样,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mm,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1.慢性血吸虫肝病超声改变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于左肝可见一个类圆形低回声团,切面大小约mm* mm,边界模糊,边缘不规则,与正常的肝组织间有偏高回声带环绕,内部回声不均匀,无坏死液化,最大的切面大小为mm*mm,暗区内有光点、光斑漂浮,低回声团周围血管走行正常。门脉内径mm,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团块边周, 见血流信号。呈静脉频谱。

1. 左叶内肝脓肿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不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未见结节,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mm,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11.肝硬化

12.脾肿大、脾静脉增宽

13.门静脉高压。

14.腹水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增宽,肝右静脉mm ,肝中静脉mm,肝左静脉mm,CDFI显示肝静脉血流的主流方向为向肝性。肝右静脉血流速度为m/s。

1. 肝淤血

于左侧膈肌和肝表面间见腋性暗区,范围mm*mm,内可见无数光点、光斑透。CDFI暗区内未见血流信号

1. 膈下脓肿

患者左侧卧位,超声发现左肝脓肿,大小约mm*mm,于腋前线选定穿刺点,距离皮肤约mm。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进针,穿刺针进入肝脓肿内,抽出淡黄色液体约ml,出针后消毒纱布覆盖,经过顺利,患者无不良反应。

患者左侧卧位,超声发现左肝脓肿,大小约mm*mm,于腋前线选定穿刺点,距离皮肤约mm。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进针,穿刺针进入肝脓肿内,抽出淡黄色液体约ml后,插入导丝,出穿刺针,沿导丝导入引流导管,抽到脓液后,出导丝,,引流导管留置于脓肿中,导管固定于局部表皮,经过顺利,患者无不良反应

15.左内叶肝脓肿,穿刺顺利。

16.抽出脓液mm。

超声常规肝脏,在左肝发现靶目标,避开大血管及胆管,选择最佳进针路径,确定皮肤穿刺点,在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皮肤局部麻醉后,进针mm至靶目标边缘、激发穿刺针后,取出穿刺针、见组织一条,重复1次、经过顺利,穿刺成功、组织送病理。

1.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成功。

二、胆囊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不光洁,壁上可见一个偏高回声团,长径约mm,后方声影不明显,改变体位不移动,囊内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胆囊壁未见明显异常的血流信号。

17.胆囊慢性炎症伴息肉

18.胆囊慢性炎症伴胆固醇结晶

19.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不光洁,囊内可见一个强回声团,长径约mm,后方伴声影,改变

体位可移动,囊内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未见强回声。胆囊壁未见明显异常的血流信号。

1. 慢性胆囊炎伴结石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不光洁,;未见移动囊内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可见强回声,mm,位于上中段;可见强回声,mm,位于中下段。胆囊壁未见明显异常的血流信号。

20.胆囊慢性炎症

2. 胆囊壁毛糙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壁光洁,囊内透声佳,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胆囊壁血流未见异常。

1. 胆囊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不光洁,壁厚mm,囊内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未见强回声。胆囊壁未见明显异常的血流信号。

1.胆囊增大,胆囊内胆汁淤积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不光洁,完整,壁厚mm,囊内胆汁透声好。胆囊周围未见液性暗区,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未见强回声。胆囊壁未见明显异常的血流信号。

1. 胆囊急性炎症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不光洁,壁上可见一个偏高回声斑,长径约mm,后方声影不明显,改变体位不移动,囊内胆汁透声好。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胆囊壁未见明显异常的血流信号。

1. 胆固醇结晶

阻塞性黄疸

肝包膜规整,切面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均匀,肝内血管走行清,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肝内胆管扩张,宽mm,肝总管扩张,宽mm,胆囊增大,胆总管扩张,宽mm,胰管扩张,宽mm,于左右肝汇合处可见实质性肿块,边界清,切面大小约mm×mm。

1. 左右肝汇合处阻塞,提示实质性肿块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胆囊壁底部可见节段性增厚,呈圆锥帽状,切面大小约mm*mm,内回声不均,散在分布数个微小圆形暗区。胆囊腔变窄,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CDFI:增厚囊壁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21.局限型胆囊腺肌症。

提示:胆囊腺肌症。

胆囊、胆道蛔虫症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不光洁,完整,壁厚mm,囊内胆汁透声好。胆囊周围未见液性暗区,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佳,未见强回声。胆囊壁未见明显异常的血流信号。

肝内胆管内可见扭曲的平行光带,轮廓清晰,后方伴声影,无蠕动,与胆管壁分界清楚,

近端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内透声欠佳。

1. 总胆管蛔虫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胆囊壁局部增厚约 mm,内膜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内部未见血流信号,肝内胆管未见扩张。

1. 胆囊内实质性占位病变,提示蕈块型胆囊癌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窝内未见液性暗区,内透声欠佳。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腔内透声欠佳,未见强回声。

22.胆囊切除术后

23.胆囊窝积液

3. 胆总管增宽

三、胰腺

胰腺切面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光点分布均匀,回声正常,主胰管不扩张。CDFI显示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1. 胰腺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胰腺切面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增高,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主胰管不扩张。CDFI显示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1. 胰腺回声改变

胰腺形态失常,胰腺大小正常,胰腺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于胰腺头部可见一个实质性肿瘤,边缘不清,肿瘤未压迫胆总管,胰管不扩张,肿瘤浸润到肠系膜上静脉。CDFI 显示肿瘤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4.胰腺实质性占位,考虑胰腺癌;

2. 肿瘤可能浸润: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

胰腺切面形态大小正常,边缘轮廓不规则,内部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回声偏高。

主胰管囊囊状扩张最宽处mm,,内透声可。

1. 慢性胰腺炎,伴胰腺结石。

2. 慢性胰腺炎

胰腺切面形态正常,大小正常,边缘轮廓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胰头可见一个切面大小约mm* mm的圆形液性暗区,内部透声佳,后方回声稍增强,主胰管不扩张。1. 胰腺囊肿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外形饱满,大小正常,边缘轮廓清晰,胰实质回声偏低,分布均匀,胰管不扩张,胰周未见明显液性暗区,CDFI显示胰腺内无血流。

1. 胰腺增大,符合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

追踪扩张的胆总管,于其末端可见一个切面大小约mm* mm的圆形团块,内部为混合回声,分布均匀,边缘不规则,后方回声衰减,胰头无异常,胰管宽约mm,CDFI显示肿瘤内未见血流。

1.壶腹部实质性,提示壶腹癌;其它待排。

2. 建议进一步检查。

胰腺外伤

胰腺切面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楚,内部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回声增高,胰腺局部可见切面大小约mm* mm的异常暗区,边缘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胰内未见血流信号。

25.胰腺挫伤

2. 建议复查

胰腺切面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光点分布均匀,回声正常,主胰管不扩张。在胰头可见一个,切面大小约mm*mm圆形偏低回声团,边缘规则清晰,可见膜回声,内部回声均匀。CDFI 显示瘤体内无血流信号。

1. 胰岛细胞瘤

胰腺切面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光点分布均匀,回声正常,主胰管不扩张。在胰尾可见一个,椭圆形囊实性团块,大小约mm*mm,内部为无回声暗区,分布均匀,囊壁不规则增厚,后方回声稍增强。瘤体边周CDFI显示无血流信号。

1. 胰头内实质性占位病变,提示胰腺囊腺瘤(癌),

建议进一步检查。

四、脾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脾静脉不扩张,CDFI显示脾内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26.脾脏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2. 脾偏大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规整,脾内回声均匀,脾内可见一个偏高回声团,切面大小为mm*m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脾静脉不扩张,CDFI显示病变区无血流信号。

1. 脾血管瘤

脾梗死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规整,脾内回声均匀,脾内可见一个契形的低回声区,切面大小为mm*m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脾静脉不扩张,CDFI显示病变区无血流信号。1. 脾内异常回声区,提示脾上部梗塞

脾形态失常,大小正常,脾包膜规整,脾内可见一个,椭圆形,较大的切面大小为mm*mm,内部为无回声,分布均匀,边缘规则,后方回声增强,与正常脾组织间无高回声带。脾静脉不宽。CDFI显示病变区无血流信号。

1. 脾脓肿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脾静脉不扩张。脾门下方可见一个等回声团,切面大小为mm*mm,边界清,内光点分布均匀。CDFI显示脾内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1. 副脾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规整,内可见一个液性暗区,切面大小约mm*mm,边界清,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余脾内光点分布均质。脾静脉不扩张。CDFI显示脾实质内血流信号

未见异常。

1. 脾囊肿

脾外伤

脾包膜局部显示不清,厚约mm,脾内回声均匀,可见不规则形,偏高回声区,位于近膈面脾切面大小为mm*mm,边界不清,内部回均匀声,脾可见积液,范围mm*mm。脾内内探;静;动静及静脉频谱,Vmax:cm/s ,RI 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

27.脾破裂

2. 脾挫裂伤

脾形态如常,大小正常,脾包膜规整,脾内回声均匀,可见一个肿块,边界清,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均匀,切面大小为mm×mm,后方无增强效应,CDFI显示病变区无血流信号。脾静脉正常,CDFI显示脾静脉呈离脾血流。

1. 脾内实质性团块,提示脾肿瘤

脾内钙化斑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规整,脾内回声均匀,;宽约mm脾中部实质内可见数个强回声团,较大的长径约mm,后方伴弱声影。脾静脉不扩张,CDFI显示病变区无血流信号。

1. 脾内钙化斑

腹腔气体干扰明显,部分显示不清。

非空腹检查,腹腔气体干扰明显,部分显示不清。

五、腹膜后

因腹部气体干扰明显,部分显示不清,显示部分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回声。

1. 腹膜后显示部分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腹膜后扫查:腹膜后胰腺的后方可见圆形的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未见分隔,较大的约mm*mm。CDFI显示肿瘤内部未见血流信号。

1. 腹膜后实质性肿块

超声显示:左侧腹股沟部可见扁圆形囊性肿块,壁光洁整齐,内透声好,后方有增强效应。可见分隔回声,可见光点及斑片状回声,内部组织可见短条状血流,,及动脉频谱:Vmax :cm/s,RI::

1. 左腹股沟疝

肝胆脾胰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肝胆脾胰肾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第一节肝脏、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操作手法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 ~ 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 ~ 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径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应在最宽处。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

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脾泌尿系)

《医学影像学》讲稿 肝、胆、胰、脾 第一节肝 一、肝脏影像学检查的目的:①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②鉴别右上腹肿块的来源,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③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的原因及程度,如门静脉高压,肝静脉淤血等。 二、采用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肝血管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正常肝实质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光点,中等回声。肝内管道结构呈树状分布,肝内胆管与门静脉伴行,肝内动脉一般难以显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检查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流。 三、疾病诊断 (一)肝脓肿(hepatic abscess): 1.临床与病理:肝脓肿有细菌性肝脓肿和阿米巴性肝脓肿,可单发或多发,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肝肿大和肝区疼痛。 2.声像图表现: ①早期肝脓肿:肝内局部出现低回声区,其内回声不均匀,或呈等回声光团,边 界欠清晰,边缘不规则,或有由周边开始液化所致的无回声环。 ②液化不全肝脓肿:脓肿呈无回声区,或称液性暗区,边缘不光滑。无回声区见 较多粗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伴有后方回声增强。 ③典型肝脓肿:脓肿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切面常呈圆形或类圆形、伴后方回声增 强效应,内有细小光点回声。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1.临床与病理: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无症状, 瘤体大小不一,可单发或多发,病理上,瘤体由血窦组成。 2.声像图表现: ①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或分叶状、结节状回声。 ②以高回声多见,其内部回声呈筛孔状。 ③病灶后方常可出丙回声增强效应。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病灶内及周边血流不丰富,有时频谱多普勒可探及静脉频谱。(三)原发性肝癌 1.组织学上90%以上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还有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共三类。多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大体病理分为巨块型、结节 型和弥漫型。 2.声像图表现: ①肝内出现肿块图像,边界清或不清,外周可见声晕。 ②内部回声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高回声型、混合回声型和弥漫型。 ③肿块继发征象,肿瘤边缘血管受压、变窄、闭塞或移位,门静脉、肝静脉及下 腔静脉内可有癌栓形成。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瘤边缘和内部常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高流 速高阻力型。 ⑤常合并肝硬化声像图表现。 (四)转移性肝癌 1.临床与病理:转移性肝癌(secondary tumor of the liver)以消化道和胰腺肿瘤来源多

肝胆胰脾肾+异常书写

肝胆胰脾肾+异常书写 肝包膜规整,切面大小正常,光点分布均匀,未见异常团块回声。肝内血管走行清,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光洁,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透声佳。 胰腺切面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内部光点分布均匀,主胰管不扩张。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脾静脉不扩张。 双肾切面大小正常,肾实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集合系统未见分离。 1. 肝、胆、胰、脾、肾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一、肝脏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增高,光点细密,分布均匀,肝实质后方回声衰减,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 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1.肝区脂质沉积 2.脂肪肝 3.不均匀脂肪肝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光点增粗,分布均匀,回声正常,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肝区回声改变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左肝内可见一个圆形囊性暗区,切面大小约mm*mm,边界清,内部透声好,后方可见增强效应。 4.肝囊肿 5.肝多发囊肿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可见一个实质性肿块,呈低回声,边界清楚,可见声晕,瘤体内部无液化,CDFI显示瘤体的边缘未见血流,肿块未压迫胆管,门脉内未见血栓,门脉血流如常。 1. 肝占位 左,右肝包膜下显示正常,边界清,内透声好,肝包膜左肝不连续,右肝实质内可见规则的高回声团,边界清,范围约mm*mm。 6.肝包膜下血肿,左肝挫伤 7.肝破裂 肝包膜规整,切面大小正常,内部光点稍增粗,回声正常,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行清,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肝内胆管扩张,呈囊状无回声区,最宽约mm,内透声好,内无血流显示。肝内血管走行正常,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

肝胆胰脾测量方法

肝脏、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肝脏、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肝脏、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肝脏、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一.操作手法 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 ~ 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 ~ 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径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应在最宽处。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肝胆胰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三章肝胆胰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一节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实时超声诊断法是肝脏疾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其目的的主要在于:①确定肝内占位性病变并提示定性、定位诊断;②对某些弥漫性肝脏疾病或肝弥 漫性疾病的某种阶段作出明确诊断;③ 鉴别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正常肝脏 一.正常肝脏声像图 正常肝脏的外形在肝脏横切面上近似楔形,右侧厚而大,为楔底,左侧小而薄,为楔尖。在纵切面声像图上,肝的形态略呈三角形,右半肝的截面积较左半肝为大,底位于图像左侧,为肝左叶或右叶膈顶部,为肝左叶或右叶下缘。正常肝脏轮廓光滑、整齐,轮廓线是由含纤维结缔组织的肝包膜形成,呈一条线状纤细、光滑强回声围绕整个肝脏。在肝膈面肝轮廓线与腹膜线状回声之间有微小的间隙。二者易分辨,而肝顶部的肝轮廓线与顶部膈肌粗带状强回声间的间隙常不明显,二者不易分辨。正常肝实质呈灰阶中等细小光点回声,分布均匀。肝内管道结构呈树状分布,肝内门静脉管壁回声较强,壁较厚,可显示至三级分支。肝静脉管壁回声弱,壁薄,可显示一至二级分支,肝内胆管与门静脉平行伴行,管径较细,均为伴行门静脉内径的1/3,位于肝门处的肝动脉常显示,穿行于门静脉和胆管之间。正常肝脏在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彩色多普勒检查,肝内门静脉血流为朝肝流向,而肝静脉为离肝蓝色血流,肝动脉为花色高速血流。脉冲多普勒检查,肝内门静脉呈持续性平稳频谱,随呼吸略有波动,肝静脉呈三相波型频谱。动脉呈高阻动脉频谱。

图3-1-1正常肝脏声像图:左图为肝右叶肋间切;右图为肝左叶剑下纵切 图3-1-2正常肝脏声像图:肝右肋缘下斜切 图3-1-3正常肝脏声像图:M型超声(右图)示靠近第二肝门附近的肝实质 随心动周期变化而有伸缩,提示肝质地柔软 二?肝脏的正常值 正常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分别不超过60mm和90mm,右叶横径不超过 100m mm,右叶最大斜径为100 ~ 140mm。 肝脏弥漫性疾病 肝脏实质内的弥漫性病理改变称弥漫性肝疾病,常见的有肝炎、慢性血吸虫肝病、脂肪肝、淤血性肝病、肝硬化

肝胆胰脾肾

肝胆胰脾肾 肝包膜规整,切面大小正常,光点分布均匀,未见异常团块回声。肝内血管走行清,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 胆囊切面大小正常,囊壁光洁,囊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透声佳。 胰腺切面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内部光点分布均匀,主胰管不扩张。 脾脏切面大小正常,实质光点分布均匀,脾静脉不扩张。 双肾切面大小正常,肾实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集合系统未见分离。 1. 肝、胆、胰、脾、肾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一、肝脏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增高,光点细密,分布均匀,肝实质后方回声衰减,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 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 1.肝区脂质沉积 2.脂肪肝 3.不均匀脂肪肝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光点增粗,分布均匀,回声正常,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肝区回声改变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向正常,肝内胆管不扩张,门脉内径正常,显示部分内部透声好,CDFI显示血流正常,血流方向为向肝性。肝静脉正常,血流的主流方向为离肝性。左肝内可见一个圆形囊性暗区,切面大小约mm*mm,边界清,内部透声好,后方可见增强效应。 4.肝囊肿 5.肝多发囊肿 肝脏切面大小正常,包膜光整,肝实质回声均质,分布均匀,肝内可见一个实质性肿块,呈低回声,边界清楚,可见声晕,瘤体内部无液化,CDFI显示瘤体的边缘未见血流,肿块未压迫胆管,门脉内未见血栓,门脉血流如常。 1. 肝占位 左,右肝包膜下显示正常,边界清,内透声好,肝包膜左肝不连续,右肝实质内可见规则的高回声团,边界清,范围约mm*mm。 6.肝包膜下血肿,左肝挫伤 7.肝破裂 肝包膜规整,切面大小正常,内部光点稍增粗,回声正常,分布均匀,肝内血管走行清,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肝内胆管扩张,呈囊状无回声区,最宽约mm,内透声好,内无血流显示。肝内血管走行正常,门脉内径正常,内透声好,门脉血流未见异常。 1.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提示:Caroli氏病

医学影像学重点 急腹症和肝胆胰脾 中大

急腹症&肝胆胰脾 腹部是指膈肌以下、盆腔以上的解剖范围。包括腹内脏器(以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为主)、腹膜腔、腹膜后间隙及腹壁。 检查技术 国内仍以腹部X 线和B 超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必要时再做CT 检查。 一. X 线检查 最好在临床处理前进行,以反映腹部的自然状态。腹部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改变时可改变腹部的自然对比,因而X 线平片常用于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 (一)X 线平片及透视 1.X 线平片 至少要求站立正、仰卧前后位,其它如侧位、仰卧水平侧位、侧卧水平正位、倒立正、侧位。 2.透视 除可观察病变外,还可动态观察膈肌运动和胃肠蠕动。 (二)造影检查 1.钡剂、空气灌肠: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结肠癌。 2.钡餐:先天性幽门肥厚、十二指肠梗阻。 3.泛影葡胺: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及肠梗阻。 4.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二. CT 检查 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 第一节 与急腹症有关的正常影像解剖 X 线平片正常表现: 腹壁与盆壁:腹膜后、肾周脂肪呈灰黑影,胁腹线 腰大肌、腰方肌、闭孔内肌、提肛肌 骨性结构。 实质器官:肝、脾、胰、肾、子宫。 空腔器官:胃肠道、胆囊、膀胱。 第二节 急腹症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一、异常气体 (一)胃肠道内异常气体 空腔器官积气、积液并管腔扩大(可判断肠管位置、活动度变化)。 不同肠段胀气表现 空肠:肠腔内环状皱襞密集; 回肠起始段:肠腔内较多环状皱襞; 回肠末段:肠腔内不见环状皱襞; 结肠:可见结肠袋的间隔。 扩大肠腔的鉴别要点 (二) 腹壁气体 :沿肠壁走行的线状或串珠样小囊状透光影。 继发于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引起的肠坏死,也可见于中毒性巨结肠、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肠壁少、不贯肠腔 无 多环状、贯肠腔 黏膜皱襞 >5-7cm 略小 >3cm 大小 腹周 右下腹及盆腔 左上腹 部位 结肠 回肠 空肠

肝胆外科简介

肝胆外科简介 莎车县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经几 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是集医 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 专科,学科发展日益专业化。 担负着全县外科急诊急救及公 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工作,承担着大中专院校的临床带教工作。全科设有床位43张,年收治病人两千多例,年手术量约1500例。今年尚有2名上海援疆专家充实我科技术力量。 现有工作人员27名,各级医生共11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各级护士16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

临床专业范围: 肝胆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 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 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 1、肝胆胰脾外科疾病包括各种良、恶性肿瘤;各类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脾大;门静脉高压症等。 2、胃肠系统外科疾病如胃肠道肿瘤、息肉、溃疡、穿孔、出血等;腹膜炎;肠梗阻;阑尾炎等。 3、乳癌及甲状腺疾病主要有乳腺及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炎等。 4、各类腹部及体表外伤如肝、脾、肠等脏器破裂,穿孔;体表外伤等。 5、各类疝气包括斜疝、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 6、体表肿块如浅表肿大淋巴结、皮脂腺囊肿、脓肿、脂肪瘤、血管瘤等。 7、周围血管性疾病如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等。

特色治疗: 1、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是通过光学镜头和微小器械进入腹腔而进行各种手术,因此它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适宜于各类普外科常见病种的治疗,如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阑尾疾病、小儿腹外疝、。目前已完成各类腹腔镜手术800余例。 2、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的无张力修补术是利用人工材料,类似贴“补丁”的办法,覆盖腹壁缺损处,具有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的特点,在修补原有疝的同时也预防了其他疝的发生。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成人疝。 3、PPH手术 对于痔疮的病人,特别是严重的内痔和环状痔,我科目前使用吻合器环切术(PPH) 代替传统的分段切割缝合,效果良好, 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开展各种瘘管及肛裂的治疗。

肝胆胰脾超声图文报告

胆囊多发结石并胆囊炎声像。 胆总管扩张。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73x28mm,形态饱满,囊壁回声毛糙,囊内见多个强回声光团,其中一个大小约17x7mm,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扩张,内径为8mm,可显示段内未见明显异常光团。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息肉样声像,建议定期复查。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欠光滑,后壁近囊颈段见两个等回声结节附着,大小分布约4x3mm、3x2mm,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胆囊息肉样声像,建议定期复查。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肝内管道系结构显示清晰,走向正常;门静脉未见明显扩张;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欠光滑,囊壁见一个大小约4x4mm等回声结节附着,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胆总管未见扩张。 胰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正常,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主胰管无扩张。 脾脏大小、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肝胆脾胰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一般不需作特殊准备,但最好是空腹进行,因为胃内容物增加可使肝脏上抬,影响助下扫描,空腹也可避免胃部气体的干扰。所以一般在检查前 要空腹8小时,水也最好不要喝。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正常值: ①右肝最大斜径:不超过12.14厘米。以右: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 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 ②肝右叶前后径:不超过8-10厘米,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的最大垂直距离。 ③左半肝厚度和长度:厚不超过5-6厘米,长度不超过5-9厘米。 ④肝尾叶长度和厚不超过4.5厘米。通过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上为肝 左静脉近端,下为门静脉左支横部,宽不超过4.0厘米,厚不超过2.0厘米;通过门静脉左支的斜切面测量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左支之间的尾叶厚度。 正常声像图:1、肝脏形态规则,被膜光滑,膈面呈弧形,回声强。2、肝实质表现为中等回声细小光点,分布均匀。3、肝内管道系统清晰显示。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声像图特点): 肝囊肿:在肝内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的暗区,囊壁很薄,轮廓平 整光滑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其后方回声明显增强。 多囊肝: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不规则,肝内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液性囊 腔囊间肝实质回声增强。常合并多囊肾。 肝脓肿: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边缘常不整齐,欠规则。有时在脓 肿周围有数毫米宽的环形低回声,代表炎症反应区。肝脏局部肿大、畸形。膈 肌运动受限。 肝血管瘤:约70%为单发,以肝右叶最多见,一般位于肝周边部位。该肿 瘤具有包膜,所以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声象图表现为园形的强回声团,轮廓完整,与肝实质的界线极为分明。约有1/10为弱回声。但包膜仍然清楚。 原发性肝重症:声像图上可分为三型:

肝胆脾胰系统疾病常见简答题

1.如何预防和处理肝ca病人ca肿出血? 答:(1).尽量避免剧烈活动、腹压增高等引起ca肿破裂诱因。 (2)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是腹部体征的观察。 (3)一旦出现腹痛伴腹膜刺激征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采取补液、输血、应用止血剂(垂体后叶素、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β受体阻滞剂)等措施。必要时手术止血。 2.如何预防术前、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 答:(1)加强休息。术前三天进行肠道准备,口服抗菌药以抑制肠道细菌。术前晚清洁灌肠,以减少氨来源,消除术后发生肝昏迷诱因。 (2)术后注意观察病情,监测血氨浓度。门腔静脉术后病人限制蛋白摄入(<30g/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3.细菌性肝脓肿护理诊断及措施? 答:(1)护理诊断:①体温过高,②潜在并发症:腹膜炎、膈下脓肿、休克。③营养失调(2)护理:①高热护理,②病情观察③引流管护理④营养支持。 4.原发性肝肿瘤护理诊断和措施? 答:(1)护理诊断:预感性悲哀、疼痛、营养失调 (2)潜在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膈下积液或脓肿。 (3)措施:心理支持、有效止痛、营养支持,注意并发症和维持体液平衡。 5.门、腔静脉交通支? 答:胃底-食管下端交通支;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腹膜后交通支。 6.常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 答:酸性胃液反流腐蚀食管粘膜形成溃疡;进食较硬粗糙食物;腹压骤升使门静脉压力大幅上升至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进食刺激性较强食物。 7.胆囊结石临床表现? 答:(1)腹痛:突发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可向右肩部、肩胛部或背部放射,常发于饱餐、进食油腻或睡眠时。 (2)消化道症状:常伴恶心、呕吐、厌食、腹胀。 (3)体征:可有右上腹压痛,继发感染时可有右上腹明显压痛、腹肌紧张。有时可触及到增大的胆囊及墨菲氏征阳性。 8.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护理? 答:(1)术前:纠正出血倾向、做碘过敏试验、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术晨禁食水。 (2)检查中护理:经肋间穿刺取平卧位。经覆膜外穿刺时取俯卧位。避免屏气或深呼吸。(3)术后护理:平卧4-6小时,密切监测病情。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穿刺点有无出血。置管者应做好引流管护理。 9.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五联征包括? 答: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以及休克和中枢神经系症状。 10.置T管的目的? 答:减轻胆道压力,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道,经T管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11.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诊断? 答:(1)组织灌注量改变。(2)体温过高。(3)低效呼吸形态。(4)营养失调。(5)潜在并发症:胆道出血、胆瘘、多脏衰或功能障碍。 12.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答:(1)处理原则:急诊手术。 (2)做好病情观察,减轻或控制疼痛。 (3)做好术前准备:禁食水,做好相关术前检查和备皮等准备。

肝胆胰脾

肝、胆、胰、脾影像学 第一部分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异常影像表现 (一)X线 1、X线摄影(平片):作用有限。 ①显示器官大致轮廓:如在肠气及肝周脂肪对比下显示肝脏轮廓。 ②显示阳性结石、钙化灶:胆系阳性结石,慢性炎症钙化(胆囊壁钙化、胰腺钙化),寄生虫钙化,肿瘤钙化等。 ③显示气体异常分布:胆道积气(感染、胆瘘),肝周脓肿气腔。 2、胃肠道造影: 作用:间接显示肝、胆、胰、脾病变。 胃、十二指肠受压:肝或胰腺占位性病变。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 3、胆、胰管造影: (1)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造影方法:透视引导经体表穿刺入肝内胆管并注入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 (2)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 造影方法:十二指肠内窥镜引导向胆胰管开口插管并注入造影剂,可显示胆管及胰管。 适应症:①胆道梗阻性疾病;②胰腺疾病。 (3)术后经引流管胆系造影(T管造影) 目的:①观察胆总管下端开口或胆管肠管吻合口是否通畅;②胆管内有无残余结石。 (4)胆管造影正常表现: 肝内胆管呈树枝状,汇合成左、右肝管,再汇合成肝总管,再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管径6-8mm),胆囊大小、形态变异较大。 (5)胆系造影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①充盈缺损:大部分为结石,极少数为肿瘤。 ②狭窄:良性狭窄——胆管炎;恶性狭窄——胆管癌 ③扩张:梗阻以上扩张——结石、炎症、肿瘤; 非梗阻性扩张——胆囊切除后、先天性胆管囊肿。 4、血管造影 腹腔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造影。 目的:①肝、胰、脾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②引导对恶性肿瘤进行栓塞治疗、灌注性化疗。(二)CT 1、适应症: 肝脏疾病: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感染,肝硬化,脂肪肝,肝外伤等。 胆系疾病:胆道梗阻(结石、肿瘤、炎性狭窄),胆囊炎,胆囊肿瘤,胆道先天性畸形等。胰腺疾病:肿瘤,胰腺炎,外伤等。 脾脏疾病:肿瘤,感染,脾增大,外伤等。 2、检查技术:平扫+增强扫描 平扫:未使用造影剂而直接扫描。 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水溶性碘剂后进行扫描。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选择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等多期扫描。 普通CT增强扫描常用静脉期扫描。

肝胆胰脾报告单

一、肝胆胰脾报告单 1、胆总管实性占位病变 超声所见: 肝脏轻度肿大,左肝上下径6.6cm 前后径7.2cm 右肝斜径154.4m.包膜完整,肝缘正常,内光点稍增粗,分布欠均匀,左右肝内胆管扩张,LBD 0.6cm,RBD 0.7cm,血管纹理清晰,走行正常,门静脉内径正常. 胆囊增大,大小8.4x4.1x5.1cm,囊壁欠光滑,胆囊内见胆泥沉积,范围4.1x2.2cm,随体位移动,胆总管轻度扩张,宽约0.8cm.于胆总管内见二个圆形实性光团,大小分别为 1.8x1.2cm 1.2x1.4cm,境界清,内光点欠均匀后无声影。 CDFI:胆总管内实性光团内部见少量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 PV内径:1.2cm Vmax 16.7cm/s 超声诊断:1.胆总管实性占位.左右肝内胆管扩张. 2.胆囊舯大伴胆泥沉积. 3.肝回声增粗,考虑胆汁性肝炎. 2、胆囊息肉 超声所见: 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左肝上下径7.7cm 前后径4.8cm,右肝斜径10.7cm.包膜完整,肝缘正常,内回声光点细小,分布均匀,肝内血管纹理清晰,走行正常,门静脉内径1.2cm.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大小7.0x3.1cm,胆囊内见大小不一的多个小光斑,最大0.4x0.3cm,后无声影,不随体位移动.肝内胆管,胆总管未见扩张. CDFI: 彩色血流显示好. PV内径;1.2cm,Vmax 17.0cm/s. 超声诊断: 1.多发性胆囊小息肉. 2.肝脏未见异常. 3、肝胆胰脾未见异常 正常,门静脉内径正常.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囊壁光滑,内透声好,胆总管无扩张. 脾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光滑,内回声均匀,脾门静脉内径正常. 胰腺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光点均匀,主胰管无扩张. 双肾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完整光滑,肾实质回声光点均匀,集合部未见分离. 贲门形态规整,显像剂通过顺利,胃底充盈隹,周壁光渭,胃体窦壁层次结构尚清晰, 透声欠隹,粘膜皱壁无殊,胃蠕动正常,凼门通过好.十二指肠球部充盈良好,周壁光渭. 双侧输尿管无扩张. 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渭,延续性好,未见占位性病变.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肝脏 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胆囊与胆道 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 胆囊壁厚:2~3mm 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 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 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 肝硬化,肝包膜下迂曲管状回声,范围约63X31mm,较宽处约8.1mm,管状暗区旁似可见片状高回声。 B超于肝右后叶中上段探及大小约2.8cmx2.5cm圆形低弱回声包块,囊壁清晰,厚约0.3cm,呈强回声,周边无晕环,内透声差,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可见侧方声影,CDFI示:其内无血流信号。其余未发现异常。考虑肝囊肿继发感染,囊壁钙化,CT确考虑肝脓肿可能.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左右肝间条索状回声正中裂

肝胆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肝胆外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胆道扩张 【诊疗依据】 1、有三个临床特征:既腹痛、黄疸和腹部肿块,具体病例可仅有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2、影像学检查:超声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结石、肝实质损伤、胆囊型增厚、胰管扩张和胰腺水肿等情况。CT 或MRI亦可用于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提示合并感染;血、尿淀粉酶升高提示胰胆管合流伴胰腺炎;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升高提示肝功不良;胆红素检查呈梗阻性黄疸等。 【治疗方案】 1、术前准备: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C反应蛋白;尿常规;尿淀粉酶;肝肾功;艾滋、梅毒、结核抗体检查全套;凝血功能;血淀粉酶;血电解质;血气分析 (2)胸片(正位)、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异常者) (3)B超检查 (4)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CT、MRCP或ERCP检查 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 结合患儿病情决定选择

3、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结合病人情况采用开放经腹或腹腔镜辅助下扩张胆总管切除、肝总管空肠Roxy-y吻合或单纯胆总管囊中吻合术。 (2)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醉。 (3)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二代头孢或三代头孢抗菌素静脉输入,切开皮肤前30分钟开始给药,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大量失血时,补充一定剂量。 (4)输血:视术中或术后情况而定。 第二节肝脏损伤 【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腹部外伤史,包括高处坠落、车撞击、腹部撵压伤、击打伤史。 2、影像学检查:超声能快速显示肝、脾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以及腹腔内有无大量粘液的情况。有条件CT、MRI亦可用于检查,更准确了解损害程度。 3、实验室检查:动态观察血色素变化。 【诊疗方案】 1、评估:了解有无休克表现,有休克表现立即行抢救治疗。同时了解有无多系统伤,协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