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设置自身对照,观察损失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情况和生物电变化来研究神经损伤对肌肉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给予激损伤前后的离体蟾蜍坐骨神经相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观察记录神经与骨骼肌的生物电和相应的收缩情况,对比损伤神经前后,神经干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肌电、肌肉收缩的图像变化。结果:损失前,依次出现神经干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肌电、肌肉收缩的波形,说明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均有生物电、腓肠肌有明显肌肉收缩;损伤后,只出现神经干AP的波形,说明坐骨神经仍有生物电,而腓肠肌生物电消失,肌肉不收缩。结论: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后,再刺激神经,其骨骼肌就不会随之产生肌膜AP以及收缩现象。骨骼肌的收缩需要神经传导兴奋,神经损伤后肌肉因无法接受神经传导的兴奋而无法收缩。关键词:离体蟾蜍;神经损伤;生物电;肌肉收缩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gastrocnemius bioelectric and contraction change of damaged isolated toad sciatic ner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ever injury on muscle contraction. Methods: By virtue of stimulating toad in vitro sciatic nerve before injury and after, to observe the corresponding record bioelectric nerve and skeletal muscle contraction. Result: Before injury, the sciatic never and gastrocnemius were bioelectric, muscle contracted; after injury, the sciatic never is still bioelectrical, but gastrocnemius bioelectric disappear, muscle does not shrink. Conclusion: Skeletal muscle contractio need for conduction of exciting never, muscle can not shrink after never injury due to unacceptable excitation.

Keywords: isolates toad; never injury; bioelectricity; muscle contraction

引言:肌肉是构成动物体的主要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当受到来自神经的刺激时产生收缩,进而引起动物体内外的各种运动。[1] 骨骼肌去神经支配后出现肌萎缩和收缩功能的丧失,肌纤维发生与萎缩相关联的系列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和理论研究的进展,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未达到满意的效果。[2]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功能的恢复是当今运动创伤康复及外科领域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故本文试探其机理。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蟾蜍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任氏液、蒸馏水

1.3 实验仪器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两把、蛙钉四个、蛙板一个、培养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标本屏蔽盒。

1.4 实验方法

1.4.1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

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相连。启动RM6240系统软件,在系统软件窗口设置仪器参数。点击“实验”菜单,选择“神经干动作电位、肌电、肌肉收缩”项,调节刺激强度为2V。设置通道一、二参数为生物电,通道三为张力。

1.4.2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

(1)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蛙,以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右手持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

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消失,发射消失,四肢松软。

(2)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去皮,制备下肢标本: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1厘米处剪短脊柱,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全部下垂。剪除全部下垂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用镊子夹住脊柱,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将标本置于干净的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3)洗干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材,再进行以下步骤。

(4)分离下肢: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5)分离坐骨神经:取下一下肢,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能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能对神经过度牵拉。实验期间应不断滴加任氏液使神经保持湿润。

用手术剪剪断坐骨神经的全部分支。从腘窝处开始剪掉大腿所有的肉,尽量把股骨刮干净,在膝关节上至少1厘米处剪去上段股骨。将标本置于任氏液培养皿中。

(6)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后,用玻璃分针游离腓肠肌,并在下面穿线,在跟腱处打结。在结扎线的下方剪断跟腱,在膝关节处把除腓肠肌外的小腿其余部分剪除。注意保持完整的腓肠肌。

1.4.3 实验装置与仪器连接:

将标本股骨残端固定在肌槽的小孔内。将结扎腓肠肌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棉线的松紧,使之与桌面垂直。将神经置于肌槽的刺激电极上,用任氏液保持标本湿润。刺激电极插入微机上的刺激输入孔,张力换能器与微机相应通道相连。

1.4.4 开始刺激,记录并分析,见图1。损伤离体神经,再次刺激,记录并分析,见图2。

2 结果

图1

图2

表1. 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的原始

数据记录

因素

神经干复合

动作电位有/

骨骼肌复合

动作电位有/

骨骼肌单

收缩有/

有效对照:单刺激离体蟾蜍坐骨神

有有有

被试因素2:切断坐骨神经,单刺激离

体蟾蜍坐骨神经的中枢

有否否

被试因素3:切断坐骨神经,单刺激离

体蟾蜍坐骨神经的外周

有有有

3 讨论

损伤前,依次出现神经干AP、肌膜AP、肌肉收缩的波形,作为对照组,证明了兴奋传递的过程。当给神经一个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后,神经细胞就会产生AP。AP一旦在细胞膜上的某一点产生,就会沿着细胞膜向周围进行不衰减的传播,直到传遍整个细胞为止,这个过程称为动作电位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P称为神经冲动[3]。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骨骼肌接头时,通过接头的化学传递,使骨骼肌终板上产生终板电位从而兴奋骨骼肌,再通过兴奋-收缩偶联使骨骼肌收缩。所以会出现三个波形的先后性。剪断神经干后,相比正常情况下,启动刺激只出现了神经干的动作电位。这说明了兴奋没有传递到骨骼肌。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有着一下特征:①完整性②绝缘性③双向性④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是指,神经冲动正常传导要求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如果神经纤维受损伤、切断或者被冷冻、压迫、麻醉药等因素作用时均影响其传导功能[4]。所以剪断神经干,神经纤维没有了完整性,兴奋也就不能顺利地传导下去。实验组成功验证了损伤传出神经后,就不会产生骨骼肌肌膜AP 和收缩现象。从而也说明了神经纤维完整性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重要性。

4 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知,骨骼肌的收缩需要神经传导兴奋,神经损伤后肌肉因无法接受兴奋而无法收缩。损伤部位以上的动作电位依然存在。

5 参考文献

[1]李永胜,张全有,陈维毅. 骨骼肌收缩的本构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36)06:13-15

[2]陈波,陈振兵,杜远立.去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多种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37)15:28-30

[3]张志雄.生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p23

[4]张志雄.生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p226

附加实验影响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的因素

用任氏液、蒸馏水、普鲁卡因注射液0.1g/5ml(局部麻醉),等量滴注在刺激电极与引导电极之间,1分钟后再滴加等量麻药,分别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mV)、骨骼肌动作电位(mV)

测定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

实验中设定的参数为:刺激强度为1V。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图1:滴加任氏液

图2:滴加蒸馏水

图3:滴加麻药

图4 :滴加麻药一分钟后

讨论

坐骨神经干是由各类兴奋阈值不同的神经纤维所组成,其动作电位是许多神经纤维电活动成

分的总和,称为复合动作电位。[1]动作电位主要是由Na+,K+通道介导跨膜信号传递而形成,

所以影响钠钾离子浓度、钠钾离子通道开闭都可以影响动作电位的兴奋性。[2]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干表面传导,兴奋传播过程中造成引导电极下电位改变,故可记录到双相动作电位。通过两对引导电极可观察到兴奋由一对引导电极下传至另一对引导电极下所需时间,根据兴奋传播的距离和所需时间即可计算出传导速度。

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的传导具有一定速度,本实验测出的速度为11.43m/s。实际上神经干传导速度一般为30m/s~40m/s,本实验结果可能是室温过低、屏蔽盒和神经标本接触不良或任氏液滴加过少等原因所致。

滴加蒸馏水后传导速度加快,可能是由于之前滴加任氏液后未用滤纸条吸干神经标本上的任氏液所致。

普鲁卡因等局麻醉药可阻滞Na离子内流,从而抵制神经冲动的发生与传导速度的减慢。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接近K离子的平衡电位,故细胞外液K离子浓度升高可使细胞膜内外浓度差减小,K离子平衡电位减小,膜发生去极化。在此基础上,由于Na离子通道受到抑制,神经干传导速度降低;当细胞外夜Na离子内流减弱,也可以使神经干传导速度减慢。间隔一分钟后,普鲁卡因麻醉作用减弱,抑制作用随之减弱,则神经干传导速度加快。

[1]黄晓丽,郑惠珍,黄钿生,等.三种高渗溶液对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及建设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2):119 121

[2]左明雪.细胞和分子神经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0 79

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的“根性卡压”与“干性卡压” 西安市周至县丰融医院 包小清编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坐骨神经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称为继发坐骨神经痛;少数系原发性,即坐骨神经炎。 坐骨神经由腰L4、L5~骶S1-S3组成。经骨盆的骶髂关节前面斜着往外下方行走,出梨状肌下孔,在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至大腿后面下降,至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腓总神经又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根性”多见与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以腰L4、L5椎间盘突出多见,(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髂关节炎,及骶髂关节错位(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及梨状肌综合症。 腰L4、L5椎间盘突出是导致坐骨神经的“根性卡压”主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纤维 环破裂、刺激或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 所产生的症状。 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 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 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的 疼痛可加剧。为避免坐骨神经牵拉、 受压,患者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 睡时卧向健侧,屈髋、屈膝。同时脊 椎旁可有压痛和放射性疼痛,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脊柱生理弯曲改变,并有侧弯,生理前凸度变小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实验阳性,影像显示腰椎间盘突出。 梨状肌综合症是导致坐骨神经“干性卡压”的常见病。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或,腓总神经高位分支,自梨状肌肌束间穿出。当梨状肌受到损伤,发生充血、水肿、痉挛、粘连和挛缩时,该肌间隙或该肌上、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和 不同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摘要 1.目的: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 本操作以及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 统和换能器的使用。记录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 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方法:应用蛙类捉拿方法并且毁脑脊髓后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用锌铜弓分别刺激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肌肉变化。再利用张力换 能器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不 同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的变化曲线。 3.结果:用锌铜弓刺激坐骨神经时腓肠肌发生收缩。在保持足够的刺激 时间(脉冲波宽)不变的条件下,通过逐步增加对蟾蜍坐骨神经的刺激 强度(脉冲振幅)和改变电脉冲刺激频率可发现当电压低于阈值的强 度刺激,坐骨神经支配腓肠肌的神经纤维不发生兴奋,刺激电压达到 阈强度时,坐骨神经干中阈值最低的神经开始兴奋。刺激强度逐渐增 大,总收缩张力增加。当刺激电压达到使支配腓肠肌的神经纤维全部 兴奋,则收缩张力达单收缩最大值。 4.结论:在一定刺激时间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所达到的强度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发生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 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介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 的刺激称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上刺激强度。 二、关键词:坐骨神经、腓肠肌、兴奋性、阈值 三、引言:刺激神经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通过神经肌接头的化学传递,使肌肉终板膜上产生终板电极,终板电极可引起肌肉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传遍整个肌肉纤维,再通过兴奋-收缩耦联使肌纤维中粗、细肌丝产生相对滑动,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收缩。[1] 四、材料和方法 1.实验对象:蟾蜍 2.实验仪器: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剪刀、铁碗、 培养皿、锌铜弓、玻璃分针、大头针、蛙板、尖头镊子、棉线、针形 引导电极 3.实验药品和试剂:任氏液 4.实验方法: 1)观察蟾蜍毁脑脊髓前后四肢肌张力的变化。用锌铜弓分别刺激坐 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肌肉的反应。 2)毁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左手握住,以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 其尽量前俯,右手持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 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 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 捣毁脊髓。此时蟾蜍下颌呼吸运动应消失,四肢松软,即成为一 毁脑脊髓的蟾蜍。否则须按上法再行捣毁。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医学相关)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了解电刺激的极性法则。 二、实验原理 1、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2、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刺激可改变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差。膜电位减小时,细胞去极化,细胞兴奋;膜电位增大时,细胞超极化,细胞兴奋性被抑制。蘸有任氏液的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可产生沿锌片—活组织—铜片流向的电流对细胞产生刺激效应。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实验材料:牛蛙 2、实验器材: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蛙板、固定针、滴管、培养皿、玻璃分针锌铜弓、污物缸、粗棉线、任氏液 四、实验步骤 1、洗净实验动物→毁髓→剥制后肢→分离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游离股骨头→标本检验→电刺激极性法则的验证 2、双毁髓 一只手握住牛蛙,使其背部向上。用拇指压住牛蛙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此时为单毁髓;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完成双毁髓。 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剥制后肢标本:轻提双毁髓蛙,自背面耻骨联合上方约1公分处横向剪断脊柱。轻轻托起后肢,看清坐骨神经位置,沿脊柱两侧横向切口剪断体壁,去除断口以上肢体和内脏放入污物缸。剥去后肢皮肤后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2)分离两后肢:用粗剪刀纵向剪开脊柱,并剪断两后肢相连的肌肉,一只用于剥制标本,一只放入任氏液中保存。 (3)分离坐骨神经:将后肢标本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用蛙钉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但不要伤及神经,其分支待以后用手术剪剪断肌肉。 (4)游离腓肠肌: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 (5)分离股骨头:捏住股骨,剪去并刮净周围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检验标本:用手术镊轻提标本的脊椎片,再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接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轻提腓肠肌上的结扎线,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保存15-20分钟后进行实验。 (7)电刺激的极性法则验证:用棉线在神经干中间部位进行结扎,以阻断神经传导兴奋的能力。用锌铜弓跨越结扎线刺激坐骨神经干。使锌极在腓肠肌一端刺激,观察腓肠肌收缩发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 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可以了解神经的兴奋状态。 1.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的距离s,v=s/t。 2.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见图) 2.计算 S=10mm,t=0.33ms,v=10mm/0.33ms=33m/s 分析讨论: 1.我们通过对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结果的比较,结合神经干的特性进行分析:动作电位的起点本质是神经干中传导速度最快的一类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到达记录点引起的,潜伏期法测量的速度本质是此类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而潜峰法的形成本质是各种神经纤维兴奋相互叠加后最强的部分。如果采用潜峰法

测量,由于“迁延效应”代表的时间不够准确,不能代表神经干的传导速度,故应该采用潜伏期测量才更准确。 2,.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干表面传导,兴奋传播过程中造成引导电极下电位改变,故可记录到双相动作电位.通过两对引导电极可观察到兴奋由一对引导电极下传至另一对引导电极下所需时间,根据兴奋传播的距离和所需时间即可计算出传导速度. 实验结论:本实验中测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由实验可知,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受到有效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同一条神经干中不同的神经纤维兴奋性不完全相同,且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发生改变,兴奋以一定的速度在神经干表面传导,神经兴奋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纤维的完整性。 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必须经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中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 激,检查神经对检验性刺激反应的兴奋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即可观察到神经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 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 实验结果:(见图) 分析讨论: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13页word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鉴别诊断之一 周围神经疾患(干性坐骨神经痛) :创伤、卡压、缺血、肿瘤浸润或压迫、感染、炎症等均可累及神经引起疼痛, 麻痹、肌肉萎缩、感觉异常或反射改变、疼痛特征及物理检查有助于诊断, 并可结合神经电生理或影像学检查。 一、神经卡压:周围神经远端卡压可表现为无痛、进行性肌肉无力或以根性疼痛假象出现。Saal 等报道一组因下肢周围神经卡压引起腿痛但初诊时考虑为神经根损害的病例, 将其称为假性根痛综合征。经肌电图诊断, 根据病因分为股神经、隐神经、腓总神经或胫神经卡压。其中44 %的患者表现为阳性神经根牵拉征及脊柱 1、闭孔神经卡压:多由较大的闭孔疝引起, 表现为大腿内侧疼痛或感觉异常, 疼痛特征为因腹压升高或大腿后伸而加重, 可为两侧性。肌肉无力不常见, 可累及髋内收肌, 表现为两下肢交叉困难、站立不稳。应注意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后者也可表现为屈髋或大腿内收无力。当耻骨上支骨折时也可损伤闭孔神经。 2、隐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内侧、小腿前内侧及足痛, 因行走及上坡而加重, 休息后可缓解。伸膝及大腿内收时于筋膜出口处(股骨内髁上方5~6 cm) 压迫隐神经可引起疼痛。有学者报道, 隐神经卡压时肌电图检查可无异常, 而诱发电位检查则更有价值。

3、股神经卡压:常见原因为髂腰肌损伤或血肿, 疼痛多位于腹股沟区、股前以及小腿内侧呈放射性,也可包括下腹部、阴囊及股内侧。如有髂窝部疼痛及压痛诊断并不困难。有时可与隐神经卡压混淆。此外还可有屈髋或伸膝无力致行走及上坡困难、股神经牵拉征阳性及Tinel 征阳性等表现。有时腹股沟疝也可引起股神经卡压。 4、髂腹股沟神经卡压:表现为腹股沟部疼痛, 易与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所致L1 或L2 神经根损害混淆。 5、髂腹下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上外侧疼痛。 6、股外侧皮神经卡压: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疼痛及感觉异常, 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引起,坐位减轻。感觉减退区位于大腿前外侧, 相当于裤袋位置。Tinel 征可为阳性。Edelson和Nathan 报道51 %成人在腹股沟下方股外侧皮神经形成膨大即假性神经节, 显微镜检查示结缔组织增厚, 而在胎儿未见此异常, 提示为获得性。常见原因包括肥胖、慢性咳嗽、长期佩戴围腰、裤子过紧等。应与股神经卡压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肌电图检查有一定价值。保守治疗包括减肥及避免局部磨擦等。 7、坐骨神经卡压:可发生于坐骨神经行程中任一部位, 表现为屈膝或小腿、足肌无力, 临床表现为多神经根受累, 而椎间盘突出时多为单一神经根受累。多神经根受累常表现为不同神经支配的肌肉肌电图异常。坐骨神经卡压也可见于肌纤维化、肌筋膜束带以及腘窝囊肿。梨状

生物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和神经干动作电位 的观察与传导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原理。 4.学习蛙和蟾蜍离体神经干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蟾蜍 2.实验器材:常规手术器械(粗剪刀、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眼科镊)蛙板、蛙钉、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培养皿、任氏液、滴管、手术线、PC机、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神经屏蔽盒等。 三、实验原理: 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以后可以产生复合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如果在离体神经干的一段施加刺激,从另一端引导传来的神兴奋冲动,可以记录出双相电位,加入在引导的两个电极之间将神经干麻醉或损伤,阻断其兴奋传导能力,这时候记录出的动作电位就成为单相电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的方式产生的。但是,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刺激强度下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的。

如果在远离刺激点的不同距离处分别引导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两引导点之间的距离为m,在两引导点分别引导出的动作电位的时相差为s。即可按照公式v=m/s来计算出兴奋的传导速度。蛙类的坐骨神经干属于混合性神经,其中包含有粗细不等的各种纤维,其直径一般为3-29um,其中直径最粗的有髓纤维为A类纤维,传导速度在正常室温下为35-40 m/s。 神经每兴奋一次极其在兴奋以后的回复过程中,其兴奋性都要经历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其全过程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4个时期。为了测定坐骨神经在发生一次兴奋以后兴奋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首先要给神经施加一个条件性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然后在前一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不同时相再施加一个测试性刺激,用于检查神经的兴奋阈值和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以判定神经兴奋性的变化。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坐骨神经干标本制备 (1)破坏脑与脊髓: 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持蛙,用食指下压其吻部,拇指按压在其骶髂关节下方,使其头尽量前俯,右手持探针沿两眼之间中线向后方轻划,至触及头颈部正中的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的位置。用探针在凹陷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再将其针尖转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探针,彻底捣毁脑组织;然后缓慢地把探针退至枕骨大孔处,将其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整个椎管,彻底捣毁脊

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教研室:生理学教研室任课教师:朱亮授课章节:细胞的基本功能授课专业和年级:医疗06级 授课学时:4学时授课时间: 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 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实验原理与目的】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和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和过程。所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本实验目的在于学习破坏蛙类脑脊髓法,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技术、并获得兴奋性良好的标本,为以后有关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器材和药品】 1.器械蛙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普通剪刀、小手术剪刀、镊子、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蛙板、玻璃板、固定针等。 2.药品任氏液。 3.其它瓷盘、培养皿、小烧杯、棉花、棉线、纱布、滴管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1.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一只,用布包裹蟾蜍四肢躯干露出头部,用左手握住蟾蜍,并用食指按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部前俯;右手持金属探针由头前端沿中线向尾方划触、触及凹陷处即枕骨大孔的所在。将探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刺破皮肤即入枕骨大孔,这时将探针尖端转向头方,向前探入颅腔内,然后向各方搅动探针,以捣毁脑组织。如探针确在颅腔内,术者可感觉出针在四面皆壁的腔内。脑组织捣毁后,将探针退出;再由枕骨大孔刺入,并转向尾方,与脊髓平行刺入脊管,以破坏脊髓。脑和脊髓是否完全破坏,可检查动物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是否完全消失。拔出探针后,同一干棉球压迫针孔,以止其出血(见图3-1-1-1)。另一方法是去脑后再捣毁脊髓。

实验报告: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及传导速度测定 实验目的:加强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掌握测定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方法。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通过测出示波器上动作电位传导的距离和传导所需的时间,计算传导速度。 1.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 电极间的距离s,v=s/t。 2.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和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v= (s2-s1)/(t2-t1)。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放入神经屏蔽盒。 2.连接仪器,引导动作电位波形。 3.剪裁编辑图形,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1.图形 2.计算 S=10mm, t=0.33ms, v=10mm/0.33ms=33m/s 分析讨论: 1. 当刺激端和记录端离得较远时,引导的复合动作电位波形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可使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量更准确? 实验结论: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为33m/s.

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了解测定不应期的方法和原理,并加深对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一次兴奋产生后,必须经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变化后,兴奋性才能恢复。本实验通过生物电放大器引导并记录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验证和测量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先给一个条件刺激,再用另一个检验刺激在兴奋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检查兴奋未阈值及所引起动作电位的幅度。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浸在任氏液中约5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实验。 2.连接仪器,设置实验参数,观察并测量神经干的不应期。 实验结果:(见图) 分析讨论: 1.为什么要先引导神经纤维的单向复合动作电位,然后再测量其兴奋性的不应期? 2.神经干不应期与单根神经纤维的不应期有何不同? 实验结论:兴奋性的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缝匠肌神经标本制备

实验六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缝匠肌神经标本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急性动物实验(与慢性动物实验的区别) 2、离体标本实验(与在体标本实验的区别) 3、掌握锌铜弓导致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4、掌握离体标本的制备及手术训练 可 集到唾液腺分泌的纯净唾液;研究某种内分泌功能时,常先摘除动物某个内分泌腺,以便观察这种内分泌激素缺乏时以及人为替代后的生理功能改变,用以了解这种内分泌激素的生理作用。慢性动物实验适用于观察某一器官或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的功能以及在整体中的作用地位,但不宜用来分析某一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功能的详细机制。与急性动物实验相比,慢性动物实验的干扰因素较多,实验条件较难控制。 2、锌铜弓的作用及原理 锌铜弓:在生理学实验中,锌铜弓是检验标本机能活性最常用而简易的刺激器。由铜片和锌片两种金属制成。锌铜弓具有刺激作用,是因为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电位差,即电极电位。

通常将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如Zn便溶解而成Zn离子。而在Zn的里面则形成负离子。Cu在溶液中则相反,金属与溶液之间便产生了电位差——电极电位。如果将Zn和Cu一端接触,则在接触部位电流由Cu向Zn方向流动;而在溶液中则相反,由Zn向Cu流动。当锌铜弓接触组织时(注意:表面必须湿润),电流便沿Zn→可兴奋组织→Cu方向流动,而产生流动作用。这样,锌铜弓好像一个电池,Zn如同其阳极,Cu好像阴极而发挥作用。神经或肌肉的电刺激阈值非常小,所以仅用锌铜弓接触,即可构成刺激,以便检验组织的机能活性。 3、蟾蜍作为生理学实验模式生物的优点 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 处各扎一细线,然后在扎线与脊柱之间剪断神经。提着神经上的细线,将两条坐骨神经分别置于两条大腿上,左手持脊柱,将骶骨翘起,将下位脊柱全部剪除。捏着两侧髂骨向反方向分离,使耻骨联合脱臼后,沿耻骨联合正中将两下肢剪开,将一条腿浸于任氏液中备用,另一条置于浸有任氏液的玻璃板上。 ((2)、(3)两步可变为一手捏住脊柱后端,一手抓着蟾蜍头部向两侧拉开,可直接分离两腿,蟾蜍皮肤仍留在蟾蜍上身部。若试验中当堂进行坐骨神经-腓肠肌兴奋性实验,则不需浸泡入任氏液) (4)游离坐骨神经和剪断股骨:认清坐骨神经沟和腓肠肌的部位,用剪刀剪断梨状肌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左手提着神经上的细线,右手持剪刀或玻璃分针沿坐骨神经沟细心剥离,直至将坐骨神经剥离到腘窝。将游离干净的坐骨神经

蛙腓肠肌实验

实验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原理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用品蛙类手术器械、烧杯、培养皿、棉球、纱布、细丝线、任氏液、粗剪刀、蛙板等。 实验步骤 1.破坏脑和脊髓左手持蛙,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由头端沿正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即为枕骨大孔,将探针由此垂直刺入。再将探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内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退回至进针处,针尖转向后方,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瘫软,表明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cm处剪断脊柱。左手握住后肢,右手持剪刀沿脊柱的断口向下剪开两侧的皮肤及肌肉,再剪除已下垂的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剪掉肛门周围的皮肤,左手捏脊柱断端(勿触碰神经),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的皮肤,向下剥掉两后肢皮肤。将标本背位放于表面有少许任氏液的蛙板上,洗净双手及用过的器械。 4.游离坐骨神经沿脊柱两侧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用线在坐骨神经靠近脊柱处结扎并剪断。左手捏住脊柱,右手持剪刀从背面剪去向上突出的尾骨。然后从腹面沿中线将脊柱剪成两半。捏住两侧下肢带骨用力向两侧掰,使耻骨联合处脱臼,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后肢,一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备用,一后肢用玻璃分针划开梨状肌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循坐骨神经沟(股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的裂隙处)找出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用玻璃分针将腹部的坐骨神经小心勾出来,手执结扎神经的线,剪断坐骨神经的所有分支,一直游离至膝关节。 5.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将分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普通剪刀将股骨刮干净,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再在跟腱处以线结扎,剪断并游

人体机能 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兴奋性不应期的测定实验报告

神经干双向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作者:2011222681宋利婷组员:2011222702曾惜2011222709张芮2011222698杨袁虹 一、实验对象:蟾蜍 二、实验目的: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掌握坐骨神经制备方法与引导动作电位的方法,理解与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概念测定潜伏期时程和波幅,学会通过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通过测定神经干不应期理解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 三、实验内容 图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的测定 由上图可知,以0.100v为起始刺激强度,在0.100到0.300v的刺激时,不产生动作电位,

逐渐增大强度,一直到当刺激强度为0.4V时,刚好引产生动作电位,即阈刺激为0.4V,当刺激强度达到1.4V后,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也不再改变,即最大(适)刺激强度为1.4V. 图二:潜伏期波幅时程及速度的测定 由在最适刺激强度时动作电位原图上进行区间测量可知,潜伏期为0.60ms,时程t1为2.84ms ,波幅为2.72mV,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距离s=1.3cm,以传导速度和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1=s/t1,求得的速度v1=45m/s 图三:潜峰法测量速度

如图是通过测量两个通道的动作电位波峰间的时间差,为(t1-t2),测量并输入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为(s2-s1),s2=4.7cm,s1=3.8cm,t1-t2=0.28ms,由传导速度和用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2=(s2-s1)/(t1-t2),v2=321m/s 图四: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

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设置自身对照,观察损失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情况和生物电变化来研究神经损伤对肌肉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给予激损伤前后的离体蟾蜍坐骨神经相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观察记录神经与骨骼肌的生物电和相应的收缩情况,对比损伤神经前后,神经干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肌电、肌肉收缩的图像变化。结果:损失前,依次出现神经干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肌电、肌肉收缩的波形,说明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均有生物电、腓肠肌有明显肌肉收缩;损伤后,只出现神经干AP的波形,说明坐骨神经仍有生物电,而腓肠肌生物电消失,肌肉不收缩。结论:损伤离体蟾蜍坐骨神经后,再刺激神经,其骨骼肌就不会随之产生肌膜AP以及收缩现象。骨骼肌的收缩需要神经传导兴奋,神经损伤后肌肉因无法接受神经传导的兴奋而无法收缩。关键词:离体蟾蜍;神经损伤;生物电;肌肉收缩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gastrocnemius bioelectric and contraction change of damaged isolated toad sciatic ner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ever injury on muscle contraction. Methods: By virtue of stimulating toad in vitro sciatic nerve before injury and after, to observe the corresponding record bioelectric nerve and skeletal muscle contraction. Result: Before injury, the sciatic never and gastrocnemius were bioelectric, muscle contracted; after injury, the sciatic never is still bioelectrical, but gastrocnemius bioelectric disappear, muscle does not shrink. Conclusion: Skeletal muscle contractio need for conduction of exciting never, muscle can not shrink after never injury due to unacceptable excitation. Keywords: isolates toad; never injury; bioelectricity; muscle contraction 引言:肌肉是构成动物体的主要组织,其主要功能是当受到来自神经的刺激时产生收缩,进而引起动物体内外的各种运动。[1] 骨骼肌去神经支配后出现肌萎缩和收缩功能的丧失,肌纤维发生与萎缩相关联的系列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和理论研究的进展,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未达到满意的效果。[2]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功能的恢复是当今运动创伤康复及外科领域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故本文试探其机理。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蟾蜍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任氏液、蒸馏水 1.3 实验仪器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两把、蛙钉四个、蛙板一个、培养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标本屏蔽盒。 1.4 实验方法 1.4.1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 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相连。启动RM6240系统软件,在系统软件窗口设置仪器参数。点击“实验”菜单,选择“神经干动作电位、肌电、肌肉收缩”项,调节刺激强度为2V。设置通道一、二参数为生物电,通道三为张力。 1.4.2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 (1)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左手握蛙,以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右手持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观察结果: 用已经湿润的铜锌弓两端先后接触坐骨神经,可观察到腓肠肌产生一次收缩。 并且课观察到先用铜极接触,后用锌极接触时坐骨神经的收缩强度大于先用锌极接触后用铜极接触的收缩强度。 讨论分析: 铜锌弓在溶液中沾湿以后,锌的表面店里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而铜的表面电离出负离子,里面形成正离子。当铜锌弓接触或组织时,电流便沿着锌片,活组织,铜片的方向流动产生刺激反应。所以锌相当于正极,而铜相当于负极。正极的电势高于负极。所以锌极后接触坐骨神经时,收缩的强度比较大。 任氏液的组成模拟了两栖动物的血浆成分,含有神经传导所需的钠离子钾离子葡萄糖等物质,并起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神经与肌肉是可兴奋组织,神经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坐骨神经接受一次刺激时,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的任氏液中的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当达到阈电位时,钠离子通道全部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由于任氏液是导电的,于是在膜的兴奋段和未兴奋段之间,会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电荷的移动。于是刺激就顺着坐骨神经传导。 当传递到腓肠肌时,即由神经兴奋到肌肉收缩,这个过程就是神经传导电信号,电信号传导至神经-肌肉节点即为突触,轴突末梢膜的钙离子通道开放,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就由细胞外进入轴突内。钙离子浓度增高可促进大量囊泡向接头前膜靠近,囊泡膜与接头前模发生融合而破裂,囊泡中的递质乙酰胆碱通过胞作用释放入接头间隙,电信号转化为了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也就是肌肉细胞膜),产生胞内信号,使储存于肌质网中的钙离子释放,引起肌肉收缩。 整个标本包括了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即坐骨神经,效应器即腓肠肌。缺少接收器和传入神经。 结论: 整个标本不是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不是一次反射,只能算为反应。 电刺激可以通过坐骨神经传导并能是腓肠肌产生收缩。说明标本制备成功。

实验四、五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与肌肉收缩特性的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 业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生理学实验 实验项目 实验类型 实验时间 2013年4 月11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实验四、五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与肌肉收缩特性的分析 ⒈实验目的 1.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方法。 1.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其制备方法。 1.3学习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1.4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1.5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肌肉收缩的总和、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现象。 ⒉实验原理 2.1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2.2阈下刺激:强度过小不引起肌肉收缩反应的刺激。 阈刺激: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最大的收缩反应: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 最适刺激强度: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2.3单收缩: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从刺激开始到收缩开始这一段无明显外部表现的时间)、收缩期(由潜伏期末到肌肉开始收缩至收缩达到高峰的时间)和舒张期(从收缩高峰开始,曲线较缓慢地下降至基线的时间)。 2.4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过程,肌肉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单收缩反应的重叠,即收缩的总和;但如果第二个刺激在第一个收缩反应的不应期内,则第二个刺激不产生收缩反应。 2.5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叠加的现象。

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 完全强直收缩: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 ⒊实验材料 3.1材料:蛙 3.2试剂:任氏夜 3.3器材:张力传感器,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 毁髓针),蛙板,固定针,培养皿,滴管,纱布,棉线 ⒋实验步骤 4.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洗干净实验动物 双毁髓 剥离后肢 分离两后肢 分离坐骨神经 游离腓肠肌 分离股骨头 标本检验 4.2电刺激 把标本通过张力传感器与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相连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确定阈上刺激 以阈上刺激给予标本的神经单刺激、连续刺激观察单收缩的时程、总和的过程以及强直收缩产生的过程 ⒌实验结果 5.1阈刺激强度下蛙的腓肠肌收缩情况 通道1 (V )通道2 (m V )图1 蛙腓肠肌阈刺激的分析 注:刺激强度为80mV ;频率为1Hz ;单脉冲

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 121140066 许克波 B3 一、实验目的 1、离体标本实验(与在体标本实验的区别) 2、掌握锌铜弓导致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3、掌握离体标本的制备及手术训练 4、掌握剪刀的技用和双毁髓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1、锌铜弓的作用及原理 锌铜弓:在生理学实验中,锌铜弓是检验标本机能活性最常用而简易的刺激器。由铜片和锌片两种金属制成。锌铜弓具有刺激作用,是因为金属与溶液之间产生电位差,即电极电位。 通常将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如Zn便溶解而成Zn离子。而在Zn的里面则形成负离子。Cu在溶液中则相反,金属与溶液之间便产生了电位差——电极电位。如果将Zn和Cu一端接触,则在接触部位电流由Cu向Zn方向流动;而在溶液中则相反,由Zn向Cu流动。当锌铜弓接触组织时(注意:表面必须湿润),电流便沿Zn→可兴奋组织→Cu方向流动,而产生流动作用。这样,锌铜弓好像一个电池,Zn如同其阳极,Cu好像阴极而发挥作用。神经或肌肉的电刺激阈值非常小,所以仅用锌铜弓接触,即可构成刺激,以便检验组织的机能活性。 2、蟾蜍的毁髓及单毁髓和双毁髓及双毁髓的意义 蟾蜍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右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压住头部前端使头前俯,中指、无名指捏住两前腿,无名指以及小指捏住两后腿,左手持针,当触及到两耳中间的凹陷处时,持针手即感觉针尖下陷,此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左手持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刺蛙针退到枕骨大孔,不拔出而是将其尖转向后插入脊柱管中捣毁脊髓,插入椎管时,蟾蜍后肢立即失去紧张性,多数情况出现尿失禁。若脑脊髓破坏完全,可见蟾蜍四肢松弛,呼吸消失。 单毁髓:如毁髓针确在颅腔内,实验者可感到针尖触及颅骨。 双毁髓: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动物的后肢突然蹬直,而后瘫软如棉。双毁髓的意义:这个实验主要是探讨神经纤维冲动产生、兴奋传递和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与神经中枢无关。为了制备这个标本需要首先处死青蛙,双毁髓的意义就在于此,这种双毁髓的处死方法,简单易行,关键是相对比较人道。 3、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和缝匠肌神经标本制备 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蟾蜍下肢背面向上置于蛙板上,剪去尾椎;标本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分离脊柱两侧神经丛,用线在近脊柱处结扎,剪断神经;将神经干从腹面移向背面。标本背面向上固定,从大腿至跟腱分离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标本置任氏液中备用。 三、实验器材及动物 蟾蜍、解剖器材、棉线、锌铜弓等。

生物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生物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日期: 同组者: 实验序号: 实验题目: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双毁髓的实验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 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 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强度、刺激频率 与肌肉收缩反应的一些规律以及骨骼肌的收缩特性 等。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器材:常规手术器械(粗剪刀、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 眼科镊)蛙板、蛙钉、探针、锌铜弓、玻璃分针、培 养皿、任氏液、滴管、手术线等。 实验方法及步骤: 1、破坏脑脊髓 部位枕骨大孔。如果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按上述方法再进行捣毁。 2、剪去躯干上部及内脏 在骶髂关节前1 cm处用金冠剪(粗剪)剪断脊柱(可在下肢前端)。沿脊柱切口向下剪开两侧腹部皮肤至耻骨处,将头、前肢、内脏及腹部软组织全部剪掉,放于污物盘,只保留下端脊柱和下肢。在腹侧脊柱两旁可看到腰骶神经丛。注意切勿触及或损伤坐骨神经。

3、剥后肢皮肤 左手持镊子夹住脊髓断端,右手捏住断端边缘,剥掉全部后肢皮肤。将标本放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内,将手和手术器械洗净。 4、分离两腿 用金冠剪剪去尾骨杆(骶骨),沿脊椎中线将脊柱剪开,再沿耻骨联合正中央剪开两侧大腿,使两腿完全分离(切勿伤及神经),将两腿浸于任氏液中。 5、游离坐骨神经 取一后肢,腹面向上(背位),固定于蛙板上,沿脊柱侧用玻璃分针轻轻勾起坐骨神经,逐一剪去神经分支至股端。用金冠剪 剪断脊柱,只保留一小段椎骨片与坐骨神经相连。 将标本改为背面向上(腹位)固定,用镊子提起梨状肌,剪断,用玻璃分针将坐骨神经小心勾至背部。再沿坐骨神经沟(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间缝)分离坐骨神经。用镊子夹住与神经相连的脊椎骨,提起神经,用眼科剪将神经分支及结缔组织膜顺序剪断,将神经一直游离到腘窝处。 6、游离腓肠肌 用镊子夹住脊椎骨,将神经搭在腓肠肌上,用剪刀将膝关节周围的大腿肌肉完全剪除,用金冠剪将膝关节上方的股骨刮干净,暴露骨股并在距膝关节上1 cm处剪断,分离腓肠肌的跟腱,用线结扎,然后自跟腱的附着点剪断,提起跟腱,将腓肠肌分离至膝关节处,将小腿其余部分剪掉。这样就制备了一个附着在股骨上的腓肠肌并带有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的完整标本。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1 实验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目的要求】 1.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分析探讨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原理】 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腓肠肌产生收缩。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不断增大刺激频率可引起肌肉收缩形式发生改变。若刺激频率较小,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大于一次肌肉收缩和舒张所持续的时间(即单收缩)时,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若增大刺激频率,使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期时间,而小于单收缩时,肌肉呈现不完全强直收缩;若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期时间,肌肉则表现出完全强直收缩。 【器材】 蟾蜍或蛙;任氏液;二道生理记录仪、双脉冲刺激器、肌槽、常规手术器械、玻璃分针、毁髓针、锌铜弓、解剖盘、烧杯、滴灌、任氏液等。 【步骤】 1、双毁髓:左手握蟾蜍,背部向上。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压住躯干的背部,使头向前俯;右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中线向后方划触,触及两耳后腺之间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枕骨大孔,然后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毁脑组织。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

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脊髓彻底捣毁时,可看到蟾蜍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此时的动物为双毁髓动物。 2、剥制后肢标本:左手持手术镊提起两前肢之间背部的皮肤,右手持手术剪横向剪断皮肤,然后往后肢方向撕剥皮肤。剪开腹壁肌肉,用手术镊提起内脏,翻向头部,在看清支配后肢的脊神经发出部位后,于其前方剪断脊柱。 3、分离两后肢:将去皮的后肢腹面向上置于解剖盘上,右手持金冠剪纵向剪开脊柱,再剪开耻骨联合,使两后肢完全分离。 4、分离坐骨神经:将一侧后肢的脊柱端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沿脊神经向后分离坐骨神经,股部沿腓肠肌正前方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裂缝,找出坐11 11 骨神经,剪断盖在上方的梨状肌,完全暴露坐骨神经,剪去支配腓肠肌之外的分支,再剪去脊柱及肌肉,只保留坐骨神经发出部位的一小块脊柱骨。 5、分离股骨头: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 6、游离腓肠肌:在腓肠肌跟腱下穿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剪断肌腱与胫腓骨的联系,游离腓肠肌,剪去膝关节下部的后肢,保留腓肠肌与股骨的联系,制备出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应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和一段脊柱骨四部分。 7、检验标本:用任氏液沾湿的锌铜弓的两极接触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标本机能正常,把标本固定在肌槽上。 8、连接好装置,调节适宜的灵敏度及刺激强度,开动记录仪,走纸速度为 10mm/s,用手控触发开关,以单脉冲刺激神经,记录肌肉的单收缩曲线。 9、分别用1 Hz、2 Hz、3 Hz、4 Hz、6 Hz、12 Hz、24 Hz、30Hz等频率去刺激坐骨神经,记录肌肉的收缩曲线。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特性简述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特性 1 材料 蟾蜍;任氏液;BB-3G标本屏蔽盒,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 方法 2.1 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标本盒连接,1、2通道时间常数0.02s、滤波频率3KHz、灵敏度5mV,采样频率100KHz,扫描速度0.2ms/div。单刺激激模式,刺激波宽0.1ms,延迟1ms,同步触发。 2.2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蟾蜍毁脑脊髓和下肢标本制备,下肢标本仰卧置于蛙板上,分离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紧靠脊柱根部结扎,近中枢端剪断神经干,将神经干从骶部剪口处穿出。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坐骨神经直至腘窝胫腓神经分叉处,将腓浅神经、胫神经与腓肠肌和胫骨前肌分离。置剪刀于神经与组织之间,剪切直至跟腱并剪断跟腱和神经。剥离附着在神经干的组织,坐骨神经干标本浸入任氏液中。 2.3 实验观察 2.3.1 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神经干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处,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 的方波刺激神经干,测定第1和第2对引导电极引导的双相动作电位正相波和负相波的振幅和时程。 2.3.2 改变引导电极距离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的方波刺激神经干中枢端,记录引导电极距离10mm、20mm、30mm时的动作电位。分别测定上述三个引导电极距离的动作电位正相波和负相波的振幅和时程。 2.3.3 末梢端引导动作电位和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引导电极距离10mm,神经干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处,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的方波刺激神经干,测定第1对引导电极引导的双相动作电位正相波和负相波的振幅和时程。分别测量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 间差和标本盒中两对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S(应测r 1- r 2 的间距),计算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2.3.4 单相动作电位引导用镊子在第1对引导电极之间贴近后一电极处神经夹伤,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的方波刺激神经干,测量单相动作电位的振幅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测量单相动作电位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2.3.5 按0.02V步长,刺激强度从0V开始逐步增加至动作电位不再增大止。测量动作电位振幅与刺激电压对应数据。 2.3.6 换一神经干,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的方波刺激神经干,若第2对引导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