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中国婚礼的传承和变迁

浅析中国婚礼的传承和变迁

浅析中国婚礼的传承和变迁

摘要

婚姻之礼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突出的特点是“三书六礼”。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婚礼也随之改变:首先,没有了“六礼”的繁文缛节;其次,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总而言之,现代婚礼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婚礼形式的变化,使得个人在婚姻生活中的自由度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本文主要从婚姻的由来、中国婚礼在传承中的变化等方面来论述中国婚礼的传承和变迁。

关键词:中国;婚礼;传统;现代;三书六礼;中西合璧

Abstract

Marriage is the results of the human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civilized progress. It embodies social life and mental outlook of certain tim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most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is letters and six rite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wedding also changed. First, there are no six rites; Second, there have been some changes in the system and concept. In short, the modern wedding reflect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s the wedding form changes, people enhance the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in a marriage, the concept of men and women being equal has been sinking deep into the hearts of peopl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origin of marriage, the inheritance of the changes in the Chinese wedding .

Keywords: Chinese Wedding; Tradition; Modernity; Three letters and six rites;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目录

一、引言 (5)

二、婚礼的由来 (5)

三、中国婚礼的传承 (5)

(一)礼仪方面 (6)

1.从“三书六礼”到“中西合璧” (6)

2. 从合卺到交杯酒 (6)

3.从合髻到结发 (6)

4.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6)

(二)制度方面 (7)

1.同姓不婚 (7)

2.由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 (7)

3.由休妻到离婚 (7)

(三)习俗方面 (7)

1.婚礼服饰的变化 (7)

2.婚礼仪式的变化 (8)

(四)观念方面--由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 (8)

四、结语 (8)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婚礼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的、被社会承认的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古代,特别是在周代宗法社会中,婚姻关系是宗族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没有婚姻关系就没有所谓宗族的延续和宗族关系的延伸与扩展。

二、婚礼的由来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聚群而居,人们的性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混乱的状态,后来这种状态逐步得到限制。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最早的婚礼产生了。考古资料显示,早期的炻器上己有了关于婚礼场而的记载。进入奴隶社会后,相对稳定的性关系、临时性对偶婚转变为长久性对偶婚得到进一步确立。

在迷信较为盛行的时代,人们为了取得所信奉的神灵、祖宗的保佑和认可,试图通过―定的仪式来获得,如“婚礼”。长期以来,万物有灵的观念一直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许多事情都要祈祷神灵,以取得神灵的保佑。

三、中国婚礼的传承

《仪礼》中介绍“士婚礼”就写作“昏礼”。据郑玄注释:“娶妻之礼以黄昏为期,故名。所以要选择黄昏,因为此时正是阳往阴来的时辰。”后来才加上“女”旁,写作“婚”。在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爱欲的满足,而且具有“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使命,即俗话所说的“继香火”。因此,男婚女嫁就不但是个人行为,而且也是家庭或者家族的大事,因此倍受重视。

中国历朝历代婚礼的内容都不断变化,但主要的还是围绕“三书六礼”。 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婚聘六礼”,载于儒教圣经《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中,并且在《开皇律》《唐律》《宋刑统》《大明律》等历朝法典中得到推广,还传播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

到了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正式实施,体现了婚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法律上规定结婚要打申请,领证需要单位证明和领导签字;婚姻的主导力量是政治,婚礼的突出特征是由繁到简。

《婚姻法》的颁布实施,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婚姻制度和旧有家庭关系的根基,也从根本上触动了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在全社会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转变,也对婚礼的形式产生了影响。以下主要从礼仪、制度、习俗、观念等方面来论证中国婚礼的变化。

1.从“三书六礼”到“中西合璧”

周代的《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六礼婚制作是从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

改革开放后,中国婚礼经历了几十年的变化,加上西式婚礼文化的强大冲击,传统的婚礼礼仪越来越淡化,没有了过去传统婚俗那样繁杂的过程。人们追求的往往是视觉和感觉层面的东西,很多年轻人追求的是中西合璧式的婚礼,讲求婚礼浪漫、时尚、奢华,而没有要求婚礼在礼仪和礼节上的臻于完美。尤其是经历了文革时代,文化和文字都简化了,很多婚礼中的仪式也化繁为简了。

2. 从合卺到交杯酒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交杯酒”这一个词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多用来做瓢。在古代,结婚时人们在仪式中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据说卺酒异常苦涩,夫妻二人同饮卺中苦酒,象征两人今后要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随着时代的变化,婚礼中新郎新娘喝交杯酒这一环节始终存在着,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

3.从合髻到结发

照婚礼习俗,在喝交杯酒之前,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

4.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话大家都听说过,实际上这是从古代婚礼仪式中的一个细小的环节引申而来的,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女方的家长要在迎娶新娘的礼车后方泼出一碗清水,象征嫁出去的女儿已经是属于另外一个家庭的成员,就像泼出去的水一般回不来。在讲求性别平等的现代社会中,这层意义已经减小许多。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泼水”的仪式环节了。

1.同姓不婚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氏的男女不互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春秋时期,人们对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形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所以也顾不上是不是同姓了。到了唐代,对同姓通婚又遵循古制,予以禁止。宋朝、元朝也同唐朝一样,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明律例》与《清律例》规定说“同姓、同宗不婚”,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但实际上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基因遗传的认识,不仅仅是局限于“同姓不婚”。中国政府在1950年5月颁布的《婚姻法》中,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由此来避免基因的突变和畸形儿的出现。

2. 由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

一夫多妻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它从原始社会时期的父系氏族社会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此期间社会体制虽几经变换,但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却没有变。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受西方人权思想的影响,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在中国的土地上确立了一夫一妻制。这是中国人思想的解放,是中国妇女的胜利,也是国家法制的不断完善。

3.由休妻到离婚

受儒家三从四德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妇女一直遵从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的古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休妻”的概念逐渐被“离婚”这样的概念所取代。单纯从字面理解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平等的体现。

(三)习俗方面

1.婚礼服饰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婚礼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的元素日渐消失。婚礼从形式到内容明显地接受了西式风俗,一般采取了中西合璧的婚礼形式。新娘的旗袍或长裙取代了新娘的凤冠霞帔,新郎服有西服、有便服、有满清马褂。民国初期,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基督教婚礼令国内无数青年女子仰慕不已。此后,婚纱便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起来了。而此前,只有思想进步且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家庭行西式婚礼时才着婚纱。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

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2.婚礼仪式的变化

古代结婚仪式需要经过提亲、过大礼、接新娘(铺房、上花夜、花轿迎新、撒盐米、遮头、踩凹栏与跨汪火、捧蜡烛、迎亲鼓乐)、滞新娘、三朝回门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崇尚西式婚礼,或者中西合并婚礼,很少有人会遵照中国传统婚礼仪式。

(四)观念方面--由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

古有俗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必须遵从父母之命,是古代婚姻的一项原则。“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也就是说,一男一女,没有父母之命而自由结合,是家庭和社会都不会允许的。恩格斯也指出:“古代婚姻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这样的原则对现在的男女青年也仍有影响,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的社会更倾向于自由恋爱。

四、结语

通过中国传统婚礼与现代婚礼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当今时代,传统婚礼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新式的婚礼越来越流行,婚礼形式也日益异彩纷呈。开放的、人性的、时尚的、个性的婚礼,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个人在婚姻生活中的自由度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繁杂、奢侈的婚礼逐渐被简朴、随意而不失庄重的婚礼所取代,尽管新的婚姻习俗还不完善,但这预示着中国婚俗发展的趋势。

虽然在中国婚礼的文化传承中,一些东西已逐渐消失。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把它继续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国婚礼独特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姚际恒.仪礼通论[M].北京:新华书店,1998

[2]李君. 我国古代婚姻礼俗琐谈——结发合髻交杯酒[J].文史杂志,1987(5)

[3]鲍宗豪.婚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5-248

[4]岳淑茗.现代婚礼对传统婚礼的继承与变革——以嘉祥东关汉民族婚礼为礼[D].山东:山东大学,2009

[5]李文娟.中国传统婚礼及其蕴涵的伦理思想[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6):66-69

[6]鲍宗豪.中国婚俗的文化意蕴[J].社会科学研究,1992(5)

[7]徐莉.试论婚礼服饰的变迁[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3):64-6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