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刘铁军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刘铁军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刘铁军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刘铁军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刘铁军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对材料分析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具有用简单的基础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此次试卷难度适中,考点覆盖面广。试卷的大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且注重全本书知识的链接,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上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卷总分100分,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的内容都已覆盖,难度适中,满分为100分。这次考试全校14个班参加测试,全校平均分为73.15,及格率为82.6%,优秀率20%,从参考成绩看,试卷结构合理,难易把握有度,题目基本上涉及了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符合八年级学生知识结构。

二、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

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三、改进措施

1.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对重点知识、热点问题扎扎实实要求学生过手,务必牢固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根据自已班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课堂效益。

3.引导学生熟读课本

4.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考试改革的要求,有计划地长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含社会、生产、生活应用问题、探究性、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

2015年3月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范文 时光匆匆,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又宣告结束了,现将八年级历史试卷作如下分析,作为本学期的质量分析报告。 本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闭卷考,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学习过程评价,考核学生平常学习历史各方面的情况。第一部分闭卷考总分为80分,共有五大题,分别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这一部分学 生的得分率为60%。得分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复习时对基础知识强调得多,对学生的督促较到位,学生也能积极配合。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今年的选择题题目过于灵活,学生容易对答案产生“拿不准”的心理,在这种情形下失分的可能性较大。 二、填一填,说一说。(1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列强 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这一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为57.1%。得分原因是复习时曾给学生们强调过列强侵华战争及战争的影响。失分原因为强调力度不够,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在复习时不够认真,对知识认识缺乏系统性。 三、比一比,说一说。(1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 阶级、不同派别的中国人一次又一次探索活动的认识。这部分得分率为50%。得分原是因为讲课和复习时这一部分知识曾作为要点强调过。失分原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不牢靠,做题时不够认真细

致。 四、看图画,忆历史。(18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图文 结合,再现历史的能力。这一部分得分率37.2%。得分原因为学生对“应继承什么样的五四精神”这样的设问都能有话可说。失分原因为学生对怎样为五四运动写解说词不清楚,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识记不牢。 五、读一读,做一做。(18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 理解、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这部分得分率52.2%。得分原因为题型设计较好,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失分原因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通过对以上各题的分析,发现自己在这一学期里教学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如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有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看图识图能力,表达能力培养还不够等等。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不够,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的积极性不高,复习时认真刻苦性不够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1、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创设情境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2、加大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力度。3、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看图识图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4、注重对学生历史联系现实的强调。5、加强对学生的导优辅差工作。并尽量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力争把历史教学工作进行得更好。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请按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编辑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孙娜 时光匆匆,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又宣告结束了,现将八年级历史试卷作如下分析,作为本学期的质量分析报告。 本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闭卷考,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学习过程评价,考核学生平常学习历史各方面的情况。第一部分闭卷考总分为80分,共有五大题,分别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这一部分学 生的得分率为60%。得分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复习时对基础知识强调得多,对学生的督促较到位,学生也能积极配合。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今年的选择题题目过于灵活,学生容易对答案产生“拿不准”的心理,在这种情形下失分的可能性较大。 二、填一填,说一说。(14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列强 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这一部分学生的得分率为57.1%。得分原因是复习时曾给学生们强调过列强侵华战争及战争的影响。失分原因为强调力度不够,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在复习时不够认真,对知识认识缺乏系统性。 三、比一比,说一说。(10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 阶级、不同派别的中国人一次又一次探索活动的认识。这部分得分率为50%。得分原是因为讲课和复习时这一部分知识曾作为要点强调过。失分原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不牢靠,做题时不够认真细致。 四、看图画,忆历史。(18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图文 结合,再现历史的能力。这一部分得分率37.2%。得分原因为学生对“应继承什么样的五四精神”这样的设问都能有话可说。失分原因为学生对怎样为五四运动写解说词不清楚,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识记不牢。 五、读一读,做一做。(18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0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初二历史教科书前三单元。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考试成绩情况

八(2)、(3)应考人数68人,实考人数67人,八(2)班:及格率38.24% 平均分49.53分;八(3)班及格率39.40,平均分55.82分。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 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学生。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得也比较合理 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上。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二、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30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三)问答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与任课教师平时教学缺乏唯物史观思想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三、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三篇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三篇 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1 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其中考试成绩如下: 一年级数学参考人数19人,总分869,平均分45.74,及格率31.58%。六年级数学参考人数21人,总分622,平均分29.62,及格率9.5%,优秀率9.5%。 透过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整体上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考试时间控制不当,无法在既定时间里完成做答,还有一部分一年级学生才考了20多分钟就交卷了,影响了水平的发挥。试卷中最不理想的是计算题和运用题。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

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学困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要实行分层教学,确保尖子生在打实基础的前题下,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助“困”,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下历史之卷分析 知识面涵盖比较广,能充分考查学生的认知和归纳分析能力,试题内容既联系历史知识,又贴近现实生活和身边周围的事情,让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高分的同学不多,最高分45分;低分的同学相对多些。突出表现为:本次的期末试题,总体从考试情况来看,试题的难度偏高,学生的分析理解水平有限。基础知识没有落实好,没有掌握必要的历史史实。学生在平时对于学习有轻视和侥幸心理,学生在做试卷时粗心大意,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学习很不均匀。题型分布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的思想不变。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通过选择题型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题量占4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理解性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通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非选择题为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所选材料通俗易懂,设问明确,有一定难度、梯度,重视学生审题能力考查。材料解析题、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 2 、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不变,有效体现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材料题第二题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的感悟都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今年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材料题第五题,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对材料进行整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论证问题的能力,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4.体现时代性,突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是历史学科的突出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 改进措施:通过这次考试结果中获取的教学质量信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教学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并重,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扩充学生知识面,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太忠镇中学评卷组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八年级总体考试成绩来看,最高分72,最低分4分,平均分31.9分。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2)能正确地运用解

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错别字多。(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冠戴的现象很普遍。(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15题,把A和B的地点写颠倒。(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综合探究题中的用史实证明观点,很多同学答题出现偏差,史实混淆。(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九年级历史试卷及质量分析报告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及质量分析报告 苟堂镇初级中学 梁留超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历史试卷及质量分析报告经过两天考试,一天集中评卷,期末考试工作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考试是在新密市教体局教研室统一时间、统一命题下进行,能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上学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为确保今年中招考试我校九年级历史教学质量能再创佳绩,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质量分析: 一、试题评价及命题建议: 1、本着既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围绕课程标准,教 材的要求进行命题。 2、本次检测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识图能力的考查,分析 问题能力的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3、试题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注重学生知识综合运用比较能力 考查。 4、试题表述形式规范,陈述语言简洁、无歧义,注意图文匹配, 插图准确。 5、试题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察。 二、九年级历史学科成绩统计:(参试人数:312人) 我校今年九年级八个班,全部是平行班,学生起点是相同的,下面特对本次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三、本次考试存在问题及失误原因: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准确。如选择题第9题。这是一个复选项,被选项有6个知识点,要求选择符合题意的一组是,要求考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熟练掌握。选择题第15题,有些考生对一些历史事件时间掌握不清楚,导致排列顺序不清楚。 2、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较差。 第23题第1小题新经济政策特点有些学生回答不清楚。 第25题第2小题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力争福州开埠原因,很多同学解答不出来。暴漏出学生学习知识不够灵活,变换以下问法导致分析不出来。 第24题第1小题有些同学不会根据示例解答,不能认真审题,没有看清楚时间20世纪40-90年代初,维护工具是哪个组织。从国际关系格局中是两极格局,从形成标志是雅尔塔会议,但是从时间上可以看出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3、解题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和筛选法。材料分析题,不能将材料置于教材所学相关知识有机联系做出解答。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今年初三历史期中试卷从整体看,综合性较强,知识的涵盖面广,难易程度适中,做到了与会考题型相吻合,试题灵活,能考出学生的基本水平,是一份成功的期中试题。 二、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有4、8、11、18、24几个试题。第4小题,是出错率较高的题,原因是学生分析能力较差,没有分析出关键信息,产生错误。第8小题将凯撒和屋大维相混淆,导致选择错误答案A。第11小题,学生做题不认真,基本知识掌握不准,选项中“资产阶级”与“市民阶级”,学生模糊作答,不能够准确作答。第18小题,也是出错率很高的题,学生不会认真审题,不明白题意,导致选择错误答案。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所考查的内容属于理解层次,有一定的难度。考查的内容既有对知识点的考查,也注意到了线和面的结合,而且重点突出。如27题的(1)29题的(1)(3)。 除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非选择题更注意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如27题的(4)28题等。 从学生答卷整体情况看,材料分析题做的不错,对知识点考查的分值得分率在70%左右,尤其是近代史知识。理解层次的材料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最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最能展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学习水平,这部分得分率太低,如27题的(4)28题,得分率不足20%。

从各班级成绩比较看,第一和最后的班级差距比较明显,后面的班级不及格学生人数太多,对明年的会考极为不利。因此初三历史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需要采取措施如下: 三、采取措施 1.落实基础知识,狠抓基本技能。 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积累,平时要求学生记忆,让学生掌握准确无误,适时进行抽查或检测,提升学生能力。 2.加强材料处理与材料题的训练 强化“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观念和基本方法。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然后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3.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掌握好基本的课本上的图表;,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以图读史,以图讲史,进而读懂课本图表的隐性知识。 4.应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 ①认真审题、避免出现答错题; ②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要求学生答题时有序条理。 5.加强比较教学,尤其是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与比较。 要帮助学生把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学习,因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一起,才能真正的学“活”历史,学好历史,提高自身认识历史的能力。

(完整版)八年级地理质量分析表

天马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地理期末 考试质量总结报告 一、八年级地理成绩统计 1.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2.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 二、检测成绩分析说明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及改进办法 四、对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的分析说明 八年级地理期未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1)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涉及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地理知识的掌握。试题没有特难的题目,读图题分值加大了,而且比较零碎,摒弃了过去以填写地理事物为主,更加的注重多角度考察(植被、气候、经济、熟制等)。既需要学生能

够熟练的记忆地图,也需要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3)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8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地理思维能力。 二、答题情况分析 1 学生对于地理区域掌握不好,平时在上课时候,比如珠江三角洲、长江沿海地带、黄土高原等等,也明确分析了属于四大地理区域里的什么区域,但是没有深究和举一反三,所以学生对于云贵高原是什么区域就有些拿不准了。 2 读图训练与选择、填空、问答题的训练结合不够紧密,所以出现了当一幅图出现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出现在填写地名,而对于换个地方换个说法的填空或者分析题,显得捉肘见襟,而不能游刃有余。 3 气候类型掌握不准,这与上册乃至七年级基础知识不牢也有关系,平时训练不够充分,还有就是学生很多时候习惯于死记硬背,而缺乏随机应变,所属温度带和季风因素两方面结合确定气候类型的方法领悟不够。 4 审题意识不够强烈,做题技巧有待加强,以读图的第一题为例,四大地里区域的各版块以分解形式出现,按照常理,就准确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永嘉县教育局碧莲学区 碧连学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采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开卷笔答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学生可携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本以及学生认为需要带的相关学习资料。 今年是巽宅学区和碧连学区合并为碧莲学区后期末考试的第一次统考,为了总结本次考试经验,发现和研究教学及考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学区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抽样共105份试卷的统计结果,并结合评卷现场各题评卷小组的信息汇总,对本考试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1、考试范围: (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全册。 (2)、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全册。 (3)、2008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2、考试要求:社会政治考试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与社会》的考查突出综合性和人文性,《思想品德》的考查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分布表 二、试卷特点分析 本期末试卷在命题中达到了三个具体要求,即依据课标进行命题;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应用性;体现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试卷的主要特点有: 1、突出学科本位。

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良好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初中又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品德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本学科的期末考试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以及形式上都把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自己主要功能。 2、结合生活实际。 试卷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认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例如思想品德部分的第15题,以小玲面临的烦恼为背景材料,通过漫画和设问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存在的“成长的烦恼”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关系等实际问题。 3、关注社会热点 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焦点是社会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重要特点和永恒的主题。今年涉及的社会热点有奥运会、神七问天、毒奶粉事件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社会热点,在本试卷都有一一体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答,鼓励学生有主见地认识、思考各种社会问题,突出了社会、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立足文本选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度解读文本,从文本出发、适当拓展,有效回归,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本次期末考试的很多题目选自教材或教师教学过程中必做的教学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 5、题目开放灵活 新课程不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评价领域同样也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试题编制中应考虑到试题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中,增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的设问和答案要求上,要学生留有更多的张扬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创新性思维,避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弊端的影响。如历史与社会部分的第15题第(3)问,学生答题的空间很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答案是多元的,只要言之有理都给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50分钟,政治历史合卷100分钟。历史学科的题型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八年级五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一班、二班、三班考的好点,四班、五班考的差,一班和五班两个班及格率和优秀率差距都很大,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 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中考全科学习资料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免费课程.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平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崔美华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八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2012年春季学期学业水平检测质量分析 初中八年级历史 海岱镇中心学校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共三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三个大题,27个小题,设计出了50多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如开卷第一个小题是学生们都很熟悉的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本试题的最后一个问题请学生们概括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 没有怪题、偏题,最高分为86分。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共20个选择题,分值为4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30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 6、7、17、18小题,原因如下,第6小题是识图

题,绘出的图片中的文字是繁体字,学生从图片中提炼出的有效信息就很有限,所以造成学生出错;第7小题学生对“外敌入侵引起民族矛盾上升,到提出反侵略斗争的方法和方针”这样的因果关系理解不透彻;第17小题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对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和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忆不准,所以知识一旦综合起来,就容易出错;第18小题学生对欧元出现的时间把握不够,造成了学生的失分现象。 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学生基本都能做,但部分同学写错别字,年代混淆不清。 第三大题综合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第1是历史人物的名字出现别字,错字的比较多;第2是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掌握的不够全面,失分的学生较多;第3是对国共两党历史上的两度合作与分裂对中国革命与社会的影响理解的不够透彻,学生答成标志、表现的较多。 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重要知识点记得不牢,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观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试题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工作结束后,教研室初中组依据课标精神和教材实际,对检测试题进行了全面分析;综合评卷情况,参照质检中心考试数据,对试卷进行了整体分析。现将试题试卷分析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试题分析 1、总体评价 本套试题能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强调对教材内容,特别是基础知识、基本过程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导向正确,难易适度,具有一定的效度和区分度,是一套比较成功的阶段性水平检测试题。更为可贵的是,本套试题能按照中考考纲要求, 2、主要特点

(1)、强调基础性。各科试题都把基础知识、基本过程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放到了核心位置。试题充分尊重教材,基本达到了知识点全覆盖的要求。注重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强调通过变式设计,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运用水平,有效提高了试题的效度,避免了偏题怪题现象的发生。 (2)、突出情境性。无论是知识、过程与能力的考查,试题都力求体现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在凸显学科知识的生活价值方面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特别是具有当时性和真实性的情景设置,把新课程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要求落到了实处,对教学工作必然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体现综合性。学科是分开设置的,而学生是整体发展的,推进学科知识综合是新课程和新中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套试题在体现学科知识综合方面做得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趋势。 *案例三:历史试题中的名人名言。 (4)、凸显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核心内容。本套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凸显创造性的试题分值大、数量多,创意性和操作

历史考试质量分析

2014-2015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四校联考质量分析 枣阳一中高三历史组 试卷分析: 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4小题5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基础知识题与基本技能题的考查都能够兼顾到,又有所创新,整套试卷29题里,有19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10道题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2、内容比较丰富,没有超出大纲的要求,命题覆盖范围比较广,题目内容在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分布。其中,中国古代的经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代议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等这些章节中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考试内容没有超出课程标准范围,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 3、整套试卷题量适中,学生一般都能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合理。其中,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的题目占44.83%;难度合适,区分度不合适的占13.79%;难度偏难,区分度合适的占10.34%;难度便易,区分度合适的占17.24%;难度偏易,区分度不合适的占13.79%;而难度偏难,区分度不合适的为0。这些数据表明,这是一套比较成功的试题,没有偏题、怪题等。 4、题型多样化,材料比较新颖,有文字材料题、图表材料题、图片材料题,从题型上看,27题的题型类似于今年高考的41题,侧重于学生批判思维的考查,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 成绩统计及分析: 1、平均分:年级平均分49.34;及格率:19.94%;低分率:19.65%。其中,年级最高分74分,最低分16分。 2、选择题每题2分,其中平均分在1分以上的有第1、2、4、5、8、9、12、14、15、17、18、19、20、21、22、2 3、25题;平均分在1分一下的有第3、6、7、10、11、13、16、24题,有些题目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第三题,错误的同学大多选择的B选项。 3、26题材料分析题涉及近代和现代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总分14分,学生平均得分5.54,得分比较低,说明学生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完整)八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2017—2018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历史质量分析 苇子峪中学丁勇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今年八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五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探究题、读图题、历史档案题。五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五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题目超边了。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1八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完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48279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马关县第二中学校谢青交 一、考试基本情况和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三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基本覆盖到,难度适中。试题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力求体现本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取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有限信息,适当拓展。试题内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有机融合与渗透,以便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题型比例分析:本套试题共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个题型。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占50分,;材料分析题4题,占50分。 2,内容比例分析: 通过对试卷细致分析,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重点较为突出,符合考试标准。 二、得失分析: 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第二题材料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

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另外,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总之,学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试卷反思 1.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对重点知识、热点问题扎扎实实要求学生过手,务必牢固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根据自已班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课堂效益。 3.引导学生熟读课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课改的要求,有计划地长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