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翻译实践:《初启之诗》第一章《关于普拉斯的三大错误解读》

翻译实践:《初启之诗》第一章《关于普拉斯的三大错误解读》

翻译实践:《初启之诗》第一章《关于普拉斯的三大错误解读》
翻译实践:《初启之诗》第一章《关于普拉斯的三大错误解读》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翻译实践:《初启之诗》第一章《关于普拉斯的三大错误解读》

学院外国语学院

年级2009级专业英语(翻译)

班级Y031091 学号Y03109101

学生姓名曹树荣

指导教师吴磊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3-05-16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日期:2013-05-16

常熟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常熟理工学院有关收集、保留和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期间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常熟理工学院。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毕业设计(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设计(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毕业设计(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本人签名:日期:2013-05-16

导师签名:日期:2013-05-16

内容简介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女性主义诗人,在她生前,没有过多的学者研究和重视她的诗歌。在她死后十多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许多学者才开始注意这位女性主义诗人。她的诗歌作品多为激进,虚幻,因此对学者们对她的诗歌所表述的思想争议很大。其中三种对于普拉斯及其诗歌的解读在原作者看来是错误的。

第一种错误的解读是,几乎所有的女性主义学者都一致认为普拉斯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这导致了普拉斯偏激的女权主义思想。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女性主义学者们的注意只放在了女性身上,他们对于一些男性学者在文学上的悲惨境遇选择性的失明。

第二种错误解读是普拉斯的自杀是一种英雄主义又或者是浪漫主义行为。他们认为普拉斯选择死是为了升华自我,到达她诗歌中所谓的重生的目的。但事实上,普拉斯的死其实是一种偶然。

第三种错误解读则是认为普拉斯的诗歌以及文学艺术观是一种自我告白。他们将普拉斯的诗歌与洛威尔的自白诗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普拉斯的诗歌也是自白诗歌。但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普拉斯的诗歌要比洛威尔挖掘的更深。

本章节主要阐述了对这三种错误解读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着三种错误解读的批判,重新还原一个真实的西尔维娅·普拉斯。

INTRODUCTION

To many scholars, Silver·Plath is a controversial poet. Plath did not get enough attention when she was alive. Until 1990s,decades after her death, many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started to focus on this Feminist poet. Since most poems of Plath’s works are in a radical tune and the content is often with fantastic image, many scholars misunderstand her poems .They give the different appraisal to Plath, but most are incorrect. There are three major misconceptions that are carried by those scholars.

The first misconception indicts that the tragedy of Plath is absolutely caused by the man, she is a victim of the male society. And it leads her radical thoughts of feminist. Feminist scholars’over attention on the female and the blindness of the tragedy of some male poets in literature cause to this misconception.

The second misconception states that the death of Plath is a kind of romantic behavior. Plath choosing death is for the rebirth of herself. But the fact is that her death is incidental in some way.

The last misconception explains that Plath’s poem is confessional. They compare Plath’s poems with Lowell’s and make such conclusion. However , the real situation is much more complex. Plath’s poem is in a much deeper level in discovering the inner world of human while Lowell is still on the surface.

The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three major misconceptions on Plath, and the author returns Plath to the original shape by criticizing these misconceptions.

TABLE OF CONTENTS

内容简介 ......................................................................................................... III INTRODUCTION ............................................................................................ I V TABLE OF CONTENTS .. (1)

译文部分: (2)

文章部分: (15)

REFERENCES (23)

ACKNOWLEDGEMENTS (24)

译文部分:

《初启之诗》

第一章:关于普拉斯的三大错误解读

你离去时的英容笑貌,常常浮现于我的案边,自杀。

——约翰·贝里曼

如一个潜入者,你到底是如何孤身一人,潜入死境,那个我向往已久的死境。

——安娜·萨克斯顿

世人谈论起西尔维娅·普拉斯,往往掺杂了过多的遐想,掩盖了她真实思想。自1963自杀后,她成了一名英雄,人们给她冠上各种头衔——殉道者,疯女,先知。带着这些众多头衔的西尔维娅·普拉斯,一位只留下一本小说和几卷诗集的作家,不可避免的淹没在公众对其无限遐想的洪流中。死后第三年,罗伯特·洛威尔评价普拉斯时说她不仅仅是个作家,在他看来,普拉斯不会是一个普通女人,当然也不会是其他一般女诗人,而是一位超现实的女英雄。言论一出,有人认为过于夸张,但普拉斯读者们对此言论却是积极响应,声援洛威尔。普拉斯迷幻般的魅力也无形地影响到了众多读者,譬如斯蒂芬·斯潘德,素以严谨而著称的诗歌评论家,他认为普拉斯的《爱丽尔》这首诗就是在她癔症发作时创造。说道她的癔症,就不得不提到她坎坷的人生经历。在逃离了纳粹统治下战火纷飞的欧洲后,普拉斯来到了美国,随后又在东海岸的科尼什安顿下来。到了60年代,她逐渐被誉为当代的卡珊德拉(古希腊女神),伊克拉特(古希腊女先知)和美狄亚(古希腊一位睿智的公主),并开始与艾米丽·迪金森,弗吉尼亚·伍尔芙等著名女作家齐名。到了70年代,也就是普拉斯死后,她成了全民偶像,然而对于她的诗歌,许多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因为她的诗歌过于虚幻,过于夸张,以至我们一直都在曲解它。

尽管这样,人们还是努力的把普拉斯和她的诗从读者的遐想以及曲解之中还原出来。过去10年来,世人对她个人以及诗歌的错误解读主要有三种:普拉斯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这导致了普拉斯偏激的女权主义思想;普拉斯的自杀是一

种英雄主义又或者是浪漫主义行为;普拉斯的诗歌以及文学艺术观是一种自我告白。前两种错误解读都在于他们认为普拉斯的个人经历对她诗歌起到了主要作用。第三种自我告白论则强调她的自我经历和她的诗歌密不可分。在解析普拉斯诗歌之前,必须先得把这三种错误解读分清。

过去10年中,多数学者认为普拉斯具有女性主义倾向。在文学领域上,她是一名受到性别歧视的艺术家,而在婚姻方面,她又是父系家长制度下的牺牲品。美国女性批判作家杰梅茵·格里尔就指出,普拉斯如果活在六十年代晚期到七十年代早期的话,她就不会自杀而终,因为那时正值女性解放运动兴起。很显然,她认为直到普拉斯死时,也没形成成熟的女性主义思想,也就无法去对抗男权主义的压迫,继而成为了牺牲品。不过一些其他的作家则认为她是一名成熟的女性主义思想家,至少她在一些政治话题上展现出了一种“元女权主义意识”。他们通过列举普拉斯诗篇来加以佐证,而那些诗篇正好反映了她对男人们的极大怨恨。最终,这些女性主义作家得出一致结论:普拉斯身边的男人们造成了普拉斯的悲剧。

普拉斯作为女性主义的典型,必须指出,这里的典型是一个被人们理想化的普拉斯。心理学家菲利斯·切希勒通过研究普拉斯的案例发现:真实的普拉斯其实是孤独的,被男权社会所抛弃的。她的天赋才学没有到男性学者的认可,也没能减少她在男权社会遭受的各种痛苦,甚至,也没有一位男性学者在她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给她一个赞美,一个可以拯救普拉斯的赞美,没有。普拉斯和她丈夫分居后,她边创作边照看孩子,直到1963年2月11日,在黎明破晓前她开着煤气自杀了。为此,女性主义作家鲁宾·摩根在她一首名为《问责》的诗中向男权控诉道:

A〃阿尔瓦雷斯

乔治〃斯坦纳,罗伯特〃洛威尔

以及其他的伪君子啊,

为何只惋惜普拉斯的聪慧,却将

却将她对男权的真实怨恨只字不提。

以上无论哪种言论,都认为普拉斯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她的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悲哀:政治只属于男人,女人和创作无缘。

不可否认,在一些方面,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女性主义者对男权主义的控诉是正确的。至于认为普拉斯在男权主义社会受到了灾难性打击,则有点夸张。

看看那些普拉斯的支持者们的言辞,尤其是切希勒,你就会发现他们曲解混淆了普拉斯所受到的伤害。普拉斯的职业生涯是辉煌成功的,刚到而立之年就已在欧美文坛享有盛名,其诗歌深受读者喜爱。她的代表诗集《巨人》收录了许多堪称经典的佳作。同时,她也在文坛上屡受各种荣誉奖项,足足可以列成两大页,其中就包括英美诗歌奖,《时尚小姐》和《十七岁》杂志颁授的最受欢迎奖以及富布莱特基金奖。除此以外,在1962年,BBC公司还专门得到普拉斯授权,将普拉斯的诗歌以及一些口述材料加以改编,制作了一部叫做《三个女人》的音像剧。甚至,就在普拉斯自杀那年,她的自传小说《钟形罩》也在英国出版了。单从这几方面来看的话,还能说普拉斯没有得到男性文学家的认可,没能能减少她在男权社会遭受的各种痛苦吗?

很显然,从普拉斯的文学生涯这方面找出她自杀的原因是徒劳的,因为她的文学生涯是辉煌的。普拉斯在在她17岁,也就是1950年,她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发表了她的处女作《苦涩草莓》,由此开始了辉煌成功的文学之路。而后,普拉斯又凭借短篇小说在《时尚小姐》杂志上揽获大奖,那年她高中还未毕业。进入史密斯大学后,普拉斯的作品又得到了许多文学评委以及一些杂志编辑的亲睐。同时,她的维拉内拉诗体也为《哈珀》杂志等认可。毕业后,她又屡次在诗歌创作大赛中摘得桂冠,并且刊登发表。

从1955年到1960年间,普拉斯的作品一如既往的深受读者好评。早在1960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诗集《巨人》,并以整本刊的形式发行。同时,在普拉斯永久定居英国之前,无论是剑桥留学时(1955-57)在富布莱特基金工作之际又或者之后在美国的两年间(1957-59),她仍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既写诗又写散文。她的大部分诗篇发表收录在《巨人》以及《莱昂内塞》在富布莱特基金工作期间,她还进入过波士顿大学师从洛威尔一学期,并开始改变诗歌风格以及内容。她的首部诗集《巨人》在美国出版时遇到不少坎坷,不过好在后来她找到了英国的威廉·海尼曼出版公司,诗集顺利出版,大获成功。

普拉斯在英国的岁月是痛苦的,多数女性主义学者都认为这段悲情岁月完全是男人对普拉斯的压迫以及蔑视所造成,但实际并非如此。自1961年开始,她的诗歌创作开始减产,伴随着的的还有生活上的各种变故,意外流产,罹患阑尾炎以及照看她一岁孩子的重任。同时普拉斯对于自己也是非常严格,甚至到了一

种残忍的地步,其他人都认为她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够辉煌,但她对以往的成就丝毫不满,她认为那些成就太虚幻,不够真实。

一些女性主义学者曾引用“阴谋论者”对男权主义进行强烈批判,为普拉斯鸣不平,但这却又是女性主义学者对普拉斯的错误解读。同时代的男诗人们,也和普拉斯一样,受到各种文学批判与蔑视。事实上,普拉斯和其他男诗人一样,诸如威尔顿·奇斯,约翰·贝里曼,兰多·杰雷尔,德尔摩·舒华兹都在为自己的文学之路做抗争。纵观美国的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不论男女诗人,要想得到文学界的认可并非易事,男性诗人比女性诗人更容易得到认可纯粹天方夜谭,而切希勒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当时文学界对诗人的普遍不认可也许导致了诗人们的自毁自灭,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这种不认可对男女诗人是一致的,并未区别对待。因此,纵使普拉斯是个男的,也很难说悲剧就不会发生了,看看其他的男性诗人,他们悲剧依旧。

同时,女性学者除了在文学方面曲解普拉斯之外,还在政治方面曲解普拉斯,虽然不如在文学方面曲解的那么可笑。事实上,普拉斯不该是一位纯粹的女性主义者,因为她不是因为某个意识观点而去自杀。同样地,在普拉斯作品中,她也没有表达过女性被男权压制,女人应该站起来反抗男人压迫的观点。她对男人的恨仅限于某些人,比如她的丈夫,父亲等,并非包括所有男人。这种恨在她的《女拿撒勒》《面纱夫人》《申请人》以及《三个女人》中表达的尤为强烈,这一点,更能说明普拉斯在政治方面没有女性主义倾向。

相反,在她的《莱斯博斯》《美杜莎》《其他人》中,她却直白的表露了对女性的怨恨。她曾在《莱斯博斯》中影射过自己的一个女性友人,并且加以讽刺挖苦,她在诗中这么写道:

你的嗓音就如我耳铃,

拍打、吸吮着,嗜血的蝙蝠。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你从门后窥视,

可怜的巫婆,“每个女人都是荡妇”,

我无法表述。

另外,特别指出,在普拉斯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美杜莎这类女性形象,众所周知美杜莎是希腊神话故事的一位海妖,代表的是一种放荡,邪恶,祸害他人的女性形象,任何人看着她就会立刻石化。因此,从普拉斯的《莱斯博斯》等一些

诗歌中所反应出的对女性的憎恨这一点来看,她很难和纯粹的女性主义者相挂钩。

如果再将普拉斯和典型的女性主义诗人弗吉尼亚·伍尔芙相比,就更清楚普拉斯不是一位纯粹的女性主义者。伍尔芙则在散文和小说中直白的控诉了男人和一些女人对她无情的压迫和摧毁,比起伍尔芙,普拉斯就没有那么明确表述过,她有时候会憎恶男人,有时候又去怨恨女人,常常自相矛盾,反复无常。她之所以这样反复无常是因为有时候她发现男人靠不住,有时候女人也不可信。她的诗歌其实不是在单独讨论应该憎恨男人还是女人,而是认为无论男人女人,只要是人,都是她的威胁。

普拉斯的确对政治关注过,但并没有涉及到男性和女性在女性压迫中所扮演的角色。1960年当BBC电视台采访她时,她谈到过诗中所涉及的一些历史事件,广岛原子弹爆炸,奥斯维辛大屠杀。在《伦敦》杂志上,她说对于近50年来迅速发展的军工业,她表示有些担忧,因为这会带来新的威胁,她尤其表达了对核武器的不安。普拉斯1961-62年间作品中所表达的政治观点也清楚地体现了60年代初和平运动的宗旨。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普拉斯从未有过反男权主义的意识理念。

至于另一些女性主义学者认为的要是普拉斯能够活在妇女解放时期,她必然是一位成熟的女性主义者,但这也仅仅是个推断罢了。虽然她的多数作品后来成为许多女性主义作家的批判利器,但是她生前的确没有女性主义倾向。这一点可以从她诗中的婚姻价值观可以体现,她曾在《狱卒》《面纱夫人》以及《爹爹》等诗中多次把婚姻比作囚牢,女人则是囚牢中的犯人,被男人逼得无路可走而反抗的犯人。于是一些女性主义学者曲解成她是在进行女性主义批判,但其实这是子虚乌有。她所想表达的是女性独立,女性不要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自我憎恨,要从自我憎恨中走出来。这些才是普拉斯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既然否定了普拉斯的自杀悲剧是由男性压迫造成的,那么同样应该否定第二种错误解读:她的死是一种浪漫启示行为。阿尔瓦雷斯就是这种谬论的支持者,他曾研究过普拉斯自杀的原因,并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凶残的上帝》并多次提到过普拉斯的死是一种浪漫行为,并为一些学者所接受。阿尔瓦雷斯通过对普拉斯的《爱丽尔》以及《冬树》等诗歌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普拉斯自杀是一种

自我艺术升华,一种浪漫行为。为了战胜内心的痛楚,她师从洛威尔,并从其著作《人生哲理》中得到启发,最终以自杀这一浪漫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在普拉斯后期作品中,由于受到洛威尔的影响,多数诗歌的内容都是在探讨嗔怒,自愧,偏执,爱,以及逝去等人生主题。尽管写诗可以让普拉斯在那个让她饱受折磨的世界中得到些正能量,但是这股正能量太弱了,唯有自我毁灭,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当其他诗人为了一个浮华的虚名而穷其一生精力最终一无所获之时,普拉斯就已经目空一切,选择自毁。

也许普拉斯可以最终获得认可,但恐怕那将是痴人说梦。普拉斯的前半生曾试图走完那条名利之路,可是路漫漫而未见头,最终她走到了路的尽头,却发现那是条死路,最终只得转身离去。普拉斯的死不是必然,而是和洛威尔沉沦自毁,贝里曼郁郁自尽以及黑人作家休斯的反种族主义言论一样,是一种偶然。她的死和她的作品无关,也无法为我们对她的诗歌带来新的解读。“她只是写下了太多激进的文章罢了”。

普拉斯的文学生涯至今仍吸引着众多学者深入研究。阿尔瓦雷斯一直认为文学创作过程就是一种自我毁灭,只有自毁之后,才能激发创作潜力,长久不衰。要想完美的创作,自杀是无法避免的。但就普拉斯而言,她不是为了创作而自杀。在普拉斯诗歌风格转向激进极端之前,她早已有过轻生的念头。早在1953年,在韦尔斯利市的母亲家中,她就曾试图自杀过。那时,阿尔瓦雷斯不止一次的赞其诗风高贵典雅,一点都看不出有种厌世之感。阿尔瓦雷斯没能在普拉斯早期的诗歌中找出她自杀的原因,因为根本没有。在1961之1962年间,普拉斯并没有因为诗歌风格的巨变而开始想要自杀。普拉斯的自杀念头应该始于她的大学时期(1952-1953),至于她选择自毁这条道路,则要归咎于她支离破碎的童年家庭生活。

1953年的第一次试图自杀和1963年的自杀离去,两次相似的自杀行为表明了普拉斯自杀不是因为文学,而是对过去的无法割舍。1953年那个夏天,普拉斯即将毕业,这也意味着她在大学时候取得的各种文学成就随着她的离去而成了过去,同时,她的青春也将结束。因此她就有了第一次自杀的念头。10年之后,她面临了一个比当时更加悲惨的境地,丈夫抛她而去,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她和

两个孩子相依为命,住在伦敦一所破旧的公寓中,生活拮据不堪,婚姻的破灭使得她对未来充满绝望。最终,她选择了自杀。尽管两次自杀的情形不同,但都充满了普拉斯对于“离别”的绝望。第一次是离别青春,第二次是离别婚姻。在这两次离别中,面对已经失去和即将失去的东西,普拉斯终究无奈的选择自杀。

阿尔瓦雷斯在探讨普拉斯死因时不仅错误的将她的死和她文学生涯联系起来,还没弄清楚文学在普拉斯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普拉斯曾说过文学对她而言是一门有着重要意义的创作活动。阿尔瓦雷斯宣称普拉斯无法处理好“激进材料”,但普拉斯予以否认。她说,文学创作犹如一股温泉,让她充满能量,有勇气道出这个世界的黑暗。文学创作伴随她一生,让她受益匪浅。她在《伦敦》杂志上这么提到过:

我的诗歌关注的不是广岛核爆炸的始末,而是黑暗中一个孩子一个一个手指在形成自己,我所探

讨的不是种族大屠杀,而是黑暗中的人性灭绝。伤痛是人世间永远的话题,它存在任何事物中,它或

许是孩子,或许是面包,或许是一幅画,又或是一栋建筑。

普拉斯的诗歌中多次提及孩子,这绝非偶然。事实上,她多次为孩子写诗,写下对孩子出生的感受。孩子的出生让她又有了乐观下去的理由,但到了后来,她发现自己重生才是解脱的唯一道路,于是她后期的诗歌变得激进偏激,她希望借助毁灭,然后重生,得到她想要的美好生活。诗的力量在她那个黑暗的世界里显得太微弱了,尤如稚嫩的孩童,虽是明日之希望,但现在的力量太渺小。阿尔瓦雷斯在这些关于孩子们的诗歌中看到的只有普拉斯抑郁,准备重生,却忽视了孩子们给她带来的希望,尽管是那么的微弱渺小。重生这个意境多次在诗歌里所描绘,自杀不等于重生,重生是普拉斯所向往的,而自杀却是逼不得已。

普拉斯把诗歌当做一种抒发内心情感的媒介,是内心的真情流露,不是刻意为之,她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当时她看到许多作家为了写诗而写诗,她感到遗憾,于是她在自己的诗中感慨道:

我用心和情感写诗,但我不会同情那些只会对刀子和针大叹大悲的人,他们只会对这类东西抒发感慨,除此以外就没了。同时我还认为诗人也要能够掌控生活,即使是最糟糕的事情,譬如暴躁发狂了,又譬如身心受到折磨了,在这种情况下要能以理智正确的思维去掌控。

针和小刀确实是普拉斯在诗歌中采用过的意象,只不过阿尔瓦雷斯弄反了普拉斯生活与诗歌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一些糟糕的事情时,普拉斯能很理智的将各

种糟糕的事情梳理出来,分门别类,达到一种美感。在这个过程中,她将糟糕的事物进行有序梳理,释放了内心的压力,这些压力多来自于自毁,怨恨,愧疚以及痛苦等消极因素。普拉斯的《爹爹》《女拿撒勒》等诗歌虽然一直被批内容缺少控制,但这些诗歌反映了普拉斯敢于面对充满自杀倾向而即将爆炸的内心世界。如果普拉斯不能很好掌控生活的话,那么她也无法在她生命最后的一个月中跟孤独以及绝望作斗争。

将普拉斯的诗歌看作普拉斯自杀的原因那无异于是为了将普拉斯的死浪漫化,但这扭曲了她个人生活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某些言论将她的死视为对丈夫的报复,视为对父亲8岁时撒手人寰,早日想与父亲在天国团聚的迫切渴望,同时还是一种“哭泣的无助”。无论普拉斯是为何而死,她的死都是充满绝望,令人困惑的。但是,她的死显然不是一种追求到某种诗歌意境后的的胜利,即使她想过自毁,她的死更像是一种人性的溃败,一种无法忍受分离和孤独的人性溃败。普拉斯在一本名为《1212大洋》的回忆录中说过,文学让她小时候感受到快乐。但随后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把她压垮,文学以及其他文艺活动再也不能让她快乐,于是她选择了自杀。

普拉斯的诗是一种自我告白,许多学者从这方面出发来解读普拉斯的诗歌。所谓的自白论认为普拉斯通过诗,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普拉斯。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发现普拉斯后期的诗多数为自传诗,这让他们感觉着实微妙。M.L.罗森萨,在对洛威尔的作品解析时,第一次引用了自白这一概念,并认为普拉斯采用了洛威尔《人生哲理》中自白的艺术手法。因为普拉斯也曾经师从过洛威尔,因此他认为普拉斯的诗歌难免会带有自白性质。他说“’选择’,如果这个词是恰当的话,那么可以说普拉斯选择了洛威尔危险的自白诗风格,这让她着了魔,最终过于痴迷这种自白风格而无路而返。”同时他还强调,对于普拉斯来说,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他援引普拉斯的话说“世间之事纷繁复杂,难以摸透,诗歌却能完美表述,正是诗歌的这种独特魅力让我们对其无法自拔,这也正是诗歌美感所在。”于是普拉斯就用诗自述着这类观点。爱德华·巴斯彻在他的《普拉斯:理智与疯狂》一书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普拉斯的自白诗歌是她诗人生涯的终极产物,在普拉斯的最后几首诗中,他说,普拉斯将女神视为妓女,表明了普拉斯想摧毁这个不堪的世界,从而创造一个崭新的,美好的而且永恒的世界。

那些曲解者们错误的认为普拉斯文学和生活的密不可,并以此来为自白论提供合理解释,他们认为,不探讨普拉斯的生活又如何解读她的诗。的确,如果不从普拉斯的生活入手,也就无法理会普拉斯的诗。普拉斯的最后几首诗歌也确实写到了她那短暂的生活历程。《晨之歌》和《尼克与烛台》反应了她和孩子的真实生活,《与死神同行》是在医院里遇到两位病友,大感而发,《割破》则是在一次厨房意外之后所写,《赏蜂之行》则写于拜访养蜂人之后,《郁金香》写于某次术后疗养期间,而《爱丽尔》则是一次马上骑行的思考。这些诗都反映了普拉斯的真实生活,也仅仅如此。但是,更多的批评家却将这种关于生活的诗歌作为自传批判的工具。

此外,那些自我告白论支持者们还认为普拉斯善于在诗中引用自己的经历作为开场,然后引出她对人生的思考,对幻想世界的渴求。他们说,普拉斯是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在《晨之歌》中,孩子的哭喊让她想到了小时候与父亲的诀别,而在《与死神同行》中,与两位病友的相识,使她对死亡又兴奋又恐惧。这些诗歌都真实的展示出了普拉斯心中所感:幻想,传奇,神话。在普拉斯精神逐步崩溃前,这些狂想仍构成了她后期诗歌的主题。

一些人从自白论的角度下研究普拉斯诗歌,常常会感到疑惑,既然是自白,那为何诗的内容却与自白相差甚远。其实普拉斯的诗歌和其他人的诗一样,不是一种单纯的自我表露,她只是将真实生活中的各种原型,通过幻想,象征,反复等艺术手法,形成诗中形象。这一点在史诗,神话诗歌或是政治题材诗歌上,也同样适用。她诗中的许多人物源自于她的朋友和亲属,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同样来源于真实生活。生活为她的诗歌提供了各种素材,人物,背景以及意象,普拉斯将这些不同的元素有序组合,并赋予情节,最终创作她自己的诗歌。

通过赋予戏剧场景,将个人经历巧妙描写出来,是普拉斯作品最大特点。对于普拉斯而言,如果一些诗只是想告诉读者自己是如何如何痛苦,多么多么想得到读者理解,那无异于自我鼓吹,这些诗通常乏躁而无味。在普拉斯看来,生活是诗歌的唯一素材。普拉斯在一次骑马时看着太阳,她盯着许久,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她脑海,乘着骏马奔向太阳,让人性的自私伪善在太阳的灼热前剥落融化,最终堕入死亡。之后,便写下了自己最经典的诗作——《爱丽尔》。如果将《爱丽尔》单纯看作为一首自白诗,那么这首诗则应着重于作者骑马,作者心理问题

以及其他一些自我观点。但对于普拉斯的诗歌来说,这些自白观点远远没有诗中其他的诸如幻想化和主题化观念来的重要。

虽然多数文学批评家把“自白”视为诗歌运动中的中性词,但是“自白”一词往往暗示了个文学可能与文学成就之间范围的缩小。自白主义论认为作者过于直接地描写个人经历和回忆,以至于日后常常将个人经历作为诗歌的必要部分写进诗歌。这种直接将自己个人经历未加转化、重构,就写入诗歌的手法被不少诗人所借用。安娜·萨克斯顿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诗歌多数在自白,但却来没什么启示意义,更别谈诗歌有何美感。但普拉斯和他们不一样,普拉斯的诗歌形象是多样的,这些形象在她的诗中被放置于特定的背景中,有血有肉,同时这些形象也有别于真实存在,是真实与虚幻结合的产物。因此,与其说普拉斯用个人真实经历反应自我,倒不如说她以个人幻想为基础,通过心理变化过程反应自我。

最后,有些自白论者对普拉斯的《爱丽尔》和洛威尔的《人生哲理》进行对比,发现这两首诗歌观点以及手法上是一致的。当然,这也是不准确的,实际情况要比他们想象的复杂地多。《人生哲理》带给普拉斯的启示是巨大的,它让普拉斯开始勇敢的将遭受的各种折磨痛苦寄于诗歌。《人生哲理》中的《在蓝色中醒来》是在洛威尔在精神病院期间所写,而《离家三月久》则是出院后所作。普拉斯看到了诗中流露出的痛苦与绝望,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普拉斯。普拉斯是在一次旁听课中上认识洛威尔的,她也曾经住过洛威尔所住的精神病院。此外,她还追随过罗特克的风诗,即在诗中突出个人感,因此当时影响过普拉斯的人不只有洛威尔一人。另外父母妻子以及朋友的形象,在洛威尔作品中都是真实的,这有别于普拉斯的“真实加幻想”。普拉斯曾对洛威尔的诗歌评价道“洛威尔在《人生哲理》叹发出的感悟让我进一步冲破自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虽然那些叹悟有些压抑甚至令人忌讳,但是我却像着了魔一样,被其迷住。”《人生哲理》带给普拉斯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普拉斯生活和文学创作的转折点。在生活上,她开始坦然地面对各种困境,而在文学创作上,她的诗风开始变得狂傲激进,这种狂傲激进也是洛威尔在诗歌上一直所奉行的。

尽管如此,必须仍要指出,普拉斯在风格转变期间(1960-61),其诗歌的导向主旨是有别于洛威尔的。在普拉斯的《渡河》等一些诗篇中也写到了入院的经历,她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话题,虽然诗中的背景都是医院。在她的《拉皮手术》

一诗中,她引用了洛威尔《在蓝色中醒来》的一些片段“像昂首阔步的公鸡,我穿着法国水手式的高领针织衫大摇大摆走到金属刮脸镜前”,原文是这样写道

《游荡》

像那裸身巡幸的埃及艳后,

镇静剂令我絮絮叨叨,而且幽默得出人意料,

我滑进一个前厅,一个善良的男人

让我五指握拳。他令我觉得某种珍贵的东西

正从我的指缝中悄然溜走。刚刚数到二,

黑暗已把我彻底抹消,就像擦掉黑板上的粉笔……

我什么也不知道。

——【CW.P.5诗歌中的句法省略】洛威尔的诗中特别关注了两位病友,斯坦利和波比。他通过这两位病友,描写了精神病人在院中囚犯般的生活,这种生活荒诞而且不可理喻。正如洛威尔所写道:“我看着年过六旬的斯坦利,一位昔日哈佛的全美足球后卫,突然感到了一股同样的悲情,我们都老了,现在,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只上了锁的剃须刀”。洛威尔的诗还停留在观察面上,而普拉斯的诗则要深入一个层面,她的诗描写了一个做拉皮手术的女子,讲述经历过拉皮手术后的内心变化。

她这么写道“我一个人躺了五天五夜,我打开了贮存我过去岁月的大木桶,于是顷刻之间,那些岁月就如洪流般涌到我的枕边”。【CW.P.5诗歌中的句法省略】她要和过去的自我诀别:“挣脱束缚的襁褓”,“像婴儿那般纯洁光滑”【CW.P.6诗歌中的句法省略】对于普拉斯来说,她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决定了她对现实世界的看法,而洛威尔却没有。

普拉斯还曾经在《渡湖》中尝试模仿《人生哲理》的风格,但效果却一般。她的《我是小当家》描述了普拉斯在马萨诸塞时候的童年生活,很明显,这和洛威尔的《臭鼬的时光》内容很相似,她诗中这样描写道:

多么想回到10年前,那个让我怀念的孩提时代,

在马布尔黑德的盛夏,我们带上太阳眼镜懒懒的晒着太阳。

在万普斯科特,那有两所漂亮的白色大房子,

我们就在房子里尽情打闹,妹妹常常是我们欺负的对象。

我们常盼着在英格兰的妈妈回家,因为她会带来我最爱的叶德利脂粉,

晚上我和还是婴儿的妹妹挤在同一张小床上。

至于那个七岁的弟弟,他每天定要穿着相同纹理的毛衫和袜子才肯出门。

——【CW.P.14诗歌中的句法省略】

《我是小当家》是一首未完的诗。它读起来非常口语化,里面提到了许多事物,脂粉,毛衫,条案,普拉斯的激进偏激完全在这些事物中迷失了,这又是普拉斯与洛威尔的不同之处。

此外,普拉斯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诗歌风格,是因为她的诗都是自我内心的的诠释,而不是照搬洛威尔的风格——用自我经历反应自我。马乔丽·佩罗夫就说过:洛威尔透过真实真事表达其所思所虑。洛威尔的《人生哲理》讲述了他自身一系列的经历,跨度从1920年到1950年,他经历过亲人的离去,经历过和父母关系的慢慢恶化,经历过为了和平而被投进监狱,经历了疯人院的痛苦岁月。为了再现他经历过的种种事件,洛威尔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真实信息。例如,在诗中他告诉我们他是科曼德·洛威尔的儿子,并且将他父亲的出生日期,财产及生活情况都给我们详细表述。在小时候和他患有精神疾病的温斯勒叔叔相处过,在《在蓝色中醒来》中他也提到了温斯勒,并加以刻画。他的这种惯用手法在后期用的越来越频繁,《笔记》(1967-68所作)还有《海豚》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洛威尔在《人生哲理》中所显露出的一种不安忧虑也显现在当时历史和社会的环境中。洛威尔几乎所有的自白诗歌都是在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他从过去到现在的各种足迹。在《祖父母》中,他写道:

他们现在完全超脱了尘世,

这些大人急切等待周五例行公事般地

去兜风,去布洛克顿的药房丶五十杂货店

回溯我那弃臵了的丶紊乱的

青春期,爷爷仍像个警察一样

舞动他的拐棍;

奶奶,像个穆斯林,仍戴着她那厚厚的

丧帻似的淡紫色旅行面纱;

马厩里的刺箭轿车清了清嗓子。

……

这农场是我的!

一个人回到那儿,

我待在室内,糟蹋另一个季节。

我听到嘈杂的乡村小留声机

在折磨它的五吋喇叭:

“噢,夏日时光!”

甚至在中午,这里令人生畏的

旧制度仍与自然保持着距离

注:诗歌引自于《诗歌月刊》2009年11期。

诗中感叹了对过去悠久历史的怀念以及对现在失望生活的无奈。他将这些情感抒发在诗中的各种场景里:故乡布罗克顿郡,祖母的面纱,祖父的手杖,小时候唱过的儿歌以及经常去的店铺。他把个人的经历作为过去生活的一种缩影。

但普拉斯和他不同,她的思想更靠近劳伦斯,狄兰·托马斯还有西奥多·罗特克。她的诗其实是一种深入探讨事物本质的过程,这事物和其自身属性无关,无论它是历史,政治又或是社会问题。她的诗歌可以让任何一切事物或者事情为人所倾听,无论这事物是否有名字,也无论这事情发生在哪。她不像洛威尔那样有条有据的根据生活经历来自白感慨。还有,她的诗歌一直在追求某种境界——心变诗变。简而言之,身心越是受到摧残折磨,诗歌也就愈加激进偏激,直到毁灭,这一点我会在第二章里面娓娓道来。

这三种论述都一致的反应了普拉斯在悲惨生活中的痛苦挣扎。1950到1959年间,普拉斯花了数年时间吸收理解现代语言和形式,最终又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写出了巨作《巨人》接下来两年她的诗风开始转变,她的诗歌形式更加开放,语言更加新颖,更加个性。到了1962-1963年,也就是她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她写下了《爱丽尔》《冬树》《追求者》纵观普拉斯的从文生涯,尽管诗风变化反复,但其诗歌美感却仍能保留,究其原因还是那一句:她能深度发掘自我,将内心世界的每次转变完美的体现出来。

文章部分:

On the Flexibility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s a huge project and scientific translation theory is demanded to direct translation work. On translation theory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y many translation scholar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Since then, translat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explored and it is still under investigation as well in methodological aspects as in concrete applications. Nida (1982:15) defines translation as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He puts the meaning in the first place, then the style. From this term, it can be easily seen that translator’s first job i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then encode the meaning by the means of nature languages. Other representative translation scholar such as functionalist rise the theory of teleology .Nord(2001:101) points out

“translator should aim at producing functional target text which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skopos fixed by the initiator, respec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both the author of the original and the readers of the translation”.

It gives a techn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translator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original text and target text is royal and function. Zhang Peiji(1999:1)holds the similar views and highlights that the relations between loyal and fluency is dialectic. To achieve a perfect translation is to pursuit the balance of royal and fluency or beauty of the text. However, neither Nida nor functionalist provide much attention to uncertainty in detailed strategy in translation work. Their theory starts from a macro scope and as a result of this , some practical difficulty in translation will not be easily solved according to their theory.

Some translation scholars attempts to resolve this dilemma from a much more

detailed scope. Liu Miqing(1986:35) has addresse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writing need different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For instanc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ocuses more on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and meaning and form of original text take the second place. While when it comes to commercial translation, meaning and forms should be top priorities. As for literature, the criteria will be much more complex. O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Xu Yuanchong believes that best poems should adhere to “three beauties”. He explains three beauties as beauty in rhyme, beauty in meaning and beauty in form. Other translation theorists try give us more practical transl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s. Hubscher Davidson(2009:32-38)discovers that translator’s characteristics play an extremely vital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style of text, even more, a successful translated work is not decided by the excellent translation technique but the re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ors reflected by the unique style of work. It indicates that the translators have a high status in translation and the gui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be flexible. Translators certainly will be no more limited or slaved by the translation criteria.

Needless to say, the latter scholars give us a more detailed suggestion in translation and when I am translating, I would prefer to adopting the flexible strategy in translating.

To translate a chapter of a foreign academic book for me is no less than finishing a huge project. It requires not only good translation ability and great endurance and perseverance, but also huge scope of knowledge on different aspects .History, politics, poems and other subjects or issues mentioned in my translated chapter are great challenges for me. So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 need to take a flexible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em. The next section consists of two major parts .The first part states some difficult points that I find in the translation and detailed examples will be illustrated. Next part is directed against first part in which I raise solutions to those difficult points.

1.On Poem:

1.1 On Title

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实习报告

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2年上学期6月18日-6月22日 二、实习地点 邵阳学院1栋110教室 三、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旨在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理论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且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翻译实践掌握翻译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的翻译技巧,并结合各种文体和各类题材的特点进行翻译实践,提高学生汉英双语运用能力、汉英互译能力,以及翻译水平。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实习过程及内容概述 虽然我们的此次实习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拥有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实习。这次经历让我充分认识到翻译技巧的重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翻译技巧的机会。以下是我对这次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实习的回顾:实习的第一天,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篇英译汉译文。并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来注意翻译技巧的使用。首先,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基本的英译汉的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是应该要掌握的技巧,我们通过一些例题,习题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然后,做一篇文

章的翻译。通过使用学习到的方法和技巧完成一篇英译汉译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文章语篇的连贯及衔接,以确保整篇文章的通顺。而后,老师为我们做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指出英译汉时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在以后的翻译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老师也为我们指出了英译汉是我们常犯的一些错误,并一一为我们改正。1 第二天,今天要训练的依然是英译汉的一些技巧。首先,对于昨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复习,这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些技巧。之后,老师在昨天所学的知识,技巧的基础之上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新的英译汉的技巧,并通过例题、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才叫我们做文章的翻译。在同学们都做好翻译之后,老师进行统一的检查,与此同时,同学们则在讨论,以此找出翻译时自己所犯的一些错误。老师在检查完同学们的译文后,挑出一些比较典型的译文,先由学生互相点评,然后由老师来详细讲解。在老师点评时,他指出了译文中比较出彩的地方,并给与了鼓励。同时还指出了我们的典型性错误,并多次重复告诫我们以后不可再犯。最后,老师对英译汉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一次总结,以此来加深我们的印象,更好的掌握这些技巧。 第三天,经过了两天的实训以及题海战术之后,我们的翻译技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今天我们的实习内容则是汉译英技巧的训练。同样的老师先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常用的汉译英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还是做一篇汉译英的翻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原句:I seized the largest brush and fell upon my wretched victim with wild fury. 译文:我抓起那支最大的画笔,势不可挡扑向那全无招架之力的画布。 原文:There is a definite link between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But this doesn’t make you too uncomfortable because you are in good company. 译文:吸烟肯定与肺癌有关,但这并不能使你感到太不舒服,因为吸烟的人不止你一个。 原文:Derek fancies himself as a ladies' man, but he spends too much time admiring himself in the mirror for my liking. 译文:德里克自以为是个讨女人喜欢的人,可是我不喜欢他花那么多的时间在镜子面前自我欣赏。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原文: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译文: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Literal translation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死译:one-to-one translation: each SL word has a corresponding TL word. 硬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Transfers SL grammar and word order, as well as the primary meanings of all the SL words, into translation. It is normally effective only for brief simple neutral sentences. Literal translation goes beyond one-to-one translation, ranges from one word to one word, through group to group, collocation to collocation, clause to clause, to sentence to sentence. Literal translation is the basic translation procedure both in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in that translation starts from there. ---by Newmark Liberal Translation mainly conveys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 or figures of speech. 原文: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错译: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译文: 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 单词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翻译概论 第一节中外翻译史简介 四、课练习 1. 东汉至唐宋时期。 2. 玄奘不仅译出了 75 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语著作的中国人。 3. 20 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话文学和白话翻译的新纪元,语言从文言正宗转为白话本位。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各国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苏联的作品开始被介绍进来,《共产党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做了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 4. 圣经的翻译成为了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源头之一。 5. 中外悠久的翻译历史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借鉴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课后练习 (一)将下列段落译成中文: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些海鸥;北卡罗来纳州杀魔山海岸警卫队的三个队员;救生站以及一些本地人,见证了威尔帕·莱特(Wilbur Wright)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兄弟的第一次机动飞机飞行。 1903 年 12 月 17 日,莱特兄弟第一次用比空气重的飞行器进行了有动力的持续飞行。 1932 年, 90 英尺高的杀魔山顶立起了一座 60 英尺高的花岗岩纪念碑,用以纪念这两个来自俄亥俄州代顿市的梦想家。莱特兄弟来自于美国中部。他们有着天空般广阔的眼界,也有着十分务实的作风。1892 年,他们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开创了自己的自行车企业:莱特自行车公司。虽然在当时世纪之交的美国,有着数不清的自行车公司,但只有一个在造轮子的同时造出了翅膀。当莱特兄弟在 1903 年最终着眼于动力载人飞行器,他们成功地使世界变小了…… (二)将下列段落译成英文: As Jia baoyu,Xue Baoqin,Xing youyan and Ping’er had birthdays on the same day,the young ladies held a hilarious drinking party in the hall of the peony garden for them. When it was Xiangyun’s turn to compose a verse amid a drinking game,she made fun of the maids by saying, holding a duck head in hand,“This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duck head in hand) is not that ya tou (referring to the maids around, as both are homophones in Chinese), for this ya tou has applied no hair oil….” Everybody roared with laughter. Some maids protested, laughing,“You made fun of us, so you have to drink another cup. Let’s pour a full cup her….”As the party went on drinkers’ games continued with ceaseless laughter and people suddenly noticed that Xiangyun had disappeared. While they looked this way and that,a maid rushed in laughing,“ Young ladies. Hurry to have a look at the Lady Xiangyun. She’s sleeping on the stone bench over there.” The group tiptoed over,and sure enough,saw Xiangyun sleeping soundly. Fallen flowers scattered on her body,her hair and her face. Her fan had dropped on the ground aside. Bees danced in the air around her. Under her head was a make-shift pillow of peony flowers wrapped with

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

谈严复翻译 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交流中一直在广泛进行着。丰富的翻译活动,有利于我们科学系统地对翻译进行研究,也有利于我们形成独特的中西文化观。严复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学贯中西的人,他的翻译对中国近代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严复曾在福州马尾船厂船政学堂学习了五年,他学习了英文,几何,代数,电磁学,光学等新科学知识,到过新加坡,日本等地考察,后又到英国学习考察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了解中西政教,风俗之差异,关心世界大事。”回国后,他翻译了向国人敲起危亡警钟的《天演论》。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宣传了进化思想。 下面研究一下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特点。在词法和句法结构中,他模仿先秦文体的词法句法结构,桐城派古文的优点,其他文体的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新型文体。在《天演论》的手稿初稿中,他直接引用先秦散文中的句子并标明出处,虽然后来他觉得译作中放入中国古书的名字,中国古人的名字明显不妥,使读者感到彷徨,于是在改稿过程中将正文中出现的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尽皆删去,但导言仍保留部分如《导言十三》中的“以其所爱,及其所弗爱”一句系取自《孟子》;《导言十二》中的“诱然

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得”系庄子所云,“自营为私”是韩非所言,“人之性恶”出自《荀子》。译文中多用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很少。而且他的翻译话语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的范例。 1. 辨物穷微,明揭天道必不可知说。(《天演论·论六》) 2.不见夫业真者乎?(《原富》) 微是形容词,在句1中活用为动词。句2的业本来为名词,但在句中担任动词职务。同时,严复话语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例子也不少。如: 何以明之?(《天演论·人群》) 人弗之觉也,觉亦弗之异也。(《天演论·能实》) 其少见的被动句主要采用先秦的“见”字句结构,如: 特在人者,每为气禀所拘。(《天演论·论八》) 而为是幻且虚者之所主。(《天演论·论九》) 若是物特为天下只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夫是之谓天择。(《天演论·导言一》) 为了追求群内达旨,他用了很多排偶句: 小之极于跂行倒生,大之放乎日星天地;隐之则神思智识之所以圣狂,显之则政俗文章之所以沿革。(《天演论·导言二·广义》) 人,动物之灵者也,与不灵之禽兽鱼鳖昆虫对;动物者,生类之有知觉运动者也,与无知觉之指植物对;生类者,有质之物而具支体官理者也,与无支体官理之金石对。(《天演论·导言三·趋异》) 严复的翻译使用最多的策略当推意译,为了启发民智,在翻译过程中

2016年人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研,复试真题,复习方法,考研大纲,考研流程,考研经验

人大考研详解与指导 基础英语: 新东方英语专八词汇(推荐红皮顺序版) GRE核心词汇考法精解(再要你命300)陈琦群言出版社 英语专业考研基础英语高分突破吴中东世界图书出版社 英语专业考研名校全真试卷——基础英语(全新精华版)张光明 星火英语英语专业考研名校全真试卷(基础英语)郭棲庆 星火英语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五大题源报刊阅读100篇 星火英语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改错满分突破60篇 冲击波系列:英语专业八级改错 星火英语英语专业考研考点精梳与精练(基础英语) 英语笔译综合能力2级外文出版社(这本书里有无选项完型,可以拿来练习) (环球时代和星火出版的英语专业考研的书都很不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向有选择性地去买)翻译: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廖七一 翻译学词典中英两版Mark&Moira原著,谭载喜译著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李文革 (以上三本貌似都已经绝版了,可以到爱问知识人等下载PDF) 中国翻译史资料百度文库中有很多共享 英语笔译实务(三级)外文出版社

英语笔译实务(二级)外文出版社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译传外研社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张培基外教社 星火英语.英语专业考研名校全真试题精解(英汉互译) 法语: 法语1.2.3马晓红外研社 1800个最有用的法语词汇东华大学出版社 大学法语考研必备世界图书出版社 圣才全国名校外国语学院二外法语考研真题详解中石化出版社 法语语法系统解读张德富外研社 法语语法练习800东华大学出版社 一般性备考:总结常见热门话题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口语考试,说一口流利、准确的英语都是通过考试的关键所在。因此,语言的基本功与长期的口语素材积累至关重要。一般性备考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 1.应试材料的准备:为了准备口语考试,可以准备一些材料,如《英语中级口语教程》、《四、六级英语口语应试》等。当然如果确定参加哪种英语口试,又了解其口语考试的形式与内容,选择针对其考试的口语材料更为有效,如雅思口语、托福口语等。 除一般性备考外还要注意: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注意阅读报纸或杂志上相关的文章,适当积累一些专业词汇;如果学过英文原版教材,注意其中的专业词汇。 考研复试面试导师常问问题及对策考研复试中,面试不仅考查专业知识,还涉及相关的语言表达、修养和谈吐。有的考生在笔试中很占上风,但是遇到面试就偃旗息鼓,如何克服这尴尬的

汉英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Clinton is the first black president . 克林顿是第一个重视黑人权益的总统 Clinton is the first woman president. 克林顿是第一个重视妇女权益的总统 1. We want to buy quality steel. 我们要买高质量的钢材。 2. I am pleased to be here to offer a U.S. business perspective on one of today’s great quality ch allenges: building a high skills/high wage workforce. 我很高兴能来此介绍一下美国商界对当今我们在素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的看法,这项挑战就是如何建立一支高技术,高薪金的劳动队伍。 3. The president now is on a poverty tour. 总统目前正在访问贫困地区。 4. noise abatement procedures. 抑制噪声的措施 5. She is on her listening tour of New York. 她正在纽约巡回访问,听取群众的意见。 6. Professor Smith is leaving the school. That is a stupid loss. 史密斯教授要离开学校了。这个损失实在是不明智才造成的。 7. The kiss represents the symbolic loss of the most famous American child. 那轻轻的一吻是一个象征,代表这个美国著名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Criminal law 刑法; Criminal layer专门处理刑事案件的律师; Criminal attack构成犯罪的攻击; criminally insane 形式法庭鉴定为患有精神病 This is a thought-provokingly different explanation . 这个解释完全不同,但却很能给人启发。 Bryant Gumbel is sometimes favorably compared with Ted Koppel. 人们有时把布来恩特甘贝尔和特德考波尔相比,认为甘贝尔更好。The so-called critics are only generically mentioned, but not individually mentioned. 那些所谓的批评者,传媒提到他们时总是泛泛而指,从来不指名道姓。The areas could be profitably rehabilitated. 重建这些地区是有利可图的。 The consensus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the world’s forests sustainably. 既能获得各方同意,又能使全球森林得以可持续生长的管理策略。 Men tend to enjoy public, referentially orientated talk, while women enjoy intimate, affectively orientated talk. 男人喜欢公开谈论有具体内容的话题,而女人则喜欢两三个人私下交流感情。 15.The joy of his return 由于他回来而有的喜悦 16. of humble parentage, he began his working life in a shoe factory. 由于出身低微,他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制鞋厂。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试题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0% 1.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思想。 A. 鸠摩罗什 B. 玄奘 C.安世高D。释道安 2.严复说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是指---------------------。 A.翻译一部书要化一个月时间作准备 B 翻译一个术语往往要考虑很久 C. 只有化苦功才能翻译成一部名著 D. 书名的翻译颇费思量 3..下列四句,----句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鲁迅提出过“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点。 B. 马建忠主张“善译”的翻译标准。 C. 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D. 傅雷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形似”。 4.下列四位翻译家中,英译《红楼梦》的是------。 A.林语堂 B. 杨宪益 C. 杨必 D. 鲁迅 5.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提出的构成语境三要素中,fields of discourse指---------------------------。 A.交际内容 B. 交际方式 C. 交际风格 D. 交际地点 6.多用被动语态是----------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语法特点。 A.广告英语 B. 科技英语 C. 新闻英语 D. 法律英语 7.“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的形式。 A.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8.. ------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作品。 A.朱生豪 B. 卞之琳 C. 梁实秋 D. 林语堂 9.fast, firm, secure三个同义词中,firm的正规程度介于前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判定,它最有可能源自------。 A.法语 B. 拉丁语 C. 盎格鲁-撒克逊语 D. 德语 10.下列四种“语体”中,--------的语言最为正规。 A.广告英语 B. 法律英语 C. 新闻英语 D. 科技英语 二、问答题:30% 1.为什么严复要在他的翻译标准中加上一个“雅”字?你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个“雅”字?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 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 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 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 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 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 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 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 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 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 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 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 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 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 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 第二学期: 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22110280 课程总学时 32 周学时 2 学分 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英汉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译汉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修该课程之前已修完综合阅读,综合英语,语法学,词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学生修该课程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该课程又是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和反映,它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它与英美文学,语言学,口译,高级英语等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采用孙致礼编著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 Baker, Mona. 2001.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assnett S, Lefevere A.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rown Gillian & Yule Georg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tim B. 200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一、单词翻译(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neutral 2、meter 3、sodium hydroxide 4、external 5、in the absence of 6、间歇的;断断续续的 7、复杂的 8、依靠;由于 9、限于 10、粗粒子 二、句子翻译(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Acid-base indicators (also known as pH indicators) are substances which change color with pH. 2、I am bored with the dull office work. 3、It’s my pleasure to offer some help to you. 4、从大连到沈阳的直达特快火车什么时候离开? 5、在周末,我们可以去游泳或去钓鱼。 三、段落翻译(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In metals, thermal conduction results from the motion of free electrons, and there is clos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solids that are poor conductors of electricity and in most liquids, thermal conduction results from momentum transfer between adjacent vibrating molecules or atoms. In gases, conduction occurs by the random motion of molecules, so that heat is “diffused” from hotter regions to colder ones. 2、黄河是亚洲第三、世界第六长的河流。“黄”这个字描述的是其河水浑浊的颜色。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九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黄河是中国赖以生存的几条河流之一。黄河流域(river basin)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早期历史上最繁荣的地区。然而,由于极具破坏力的洪水频发,黄河曾造成多次灾害。在过去几十年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_0

---------------------------------------------------------------最新资料推荐------------------------------------------------------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辅导2007 年 1 月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 1. 选择题: 10 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 1 段,共 50 分。 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 B. 文学作品 C. 科技著作 D. 哲学著作 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 的翻译观点。 A. 善译 B. 化境 C. 神似 D. 信、达、雅 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B----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 1 / 11

必拘泥于--D----的形式。 A. 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5. 翻译是一种( A )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 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 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 __________。 ()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 7. 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 ----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 B. 多后置定语 C. 多新词汇 D. 多常用词汇 8. 鲁迅曾提出过-------B-------- 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 B. 宁信而不顺 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D. 忠实、通顺、得体 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 ---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 ----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形合 B. 多动态词语 C. 多替代 D.多物称词作主语 11. La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汉英翻译实践第一讲

PART I: I. 原文(Source Text) 水桥 在巴拿马,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水桥”,那就是巴拿马运河。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巴拿马运河游览观光,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们乘机抵达巴拿马城,然后搭上了一艘游轮,从巴尔博亚港进入运河。船行13公里后,便到了运河的第一组水闸1。巴拿马运河就是通过水闸的关与开,让船舰跨越陆地的一座“水桥” 2。 我们开始“上桥”了。船驶进闸池之后,厚2米,高、宽各20米,重数百吨的钢闸门便缓缓地关闭,闸池里开始注水。几分钟后,水涨船高3。游轮在两岸电力机车的牵引下缓缓前进。这样连升两级之后,船已经升高了16米。出闸后,再驶过一个小湖,又到了第二组水闸。经过这座水闸,船又升高了9.5米。这样,船已高出海平面26米,进入“桥顶” 4。我们的游船驶进了长达13公里的主航道,只见5两岸山6如刀削,绿树红花,景色十分秀丽7。 游船出了峡谷,驶入了宽阔的加通湖。湖水倒映着远山白云,美丽的小岛时隐时现8。在湖中悠悠航行38公里之后,船来到了加通水闸,从此进入了“下桥”段。这座水闸共有三级,犹如三个巨大的台阶。游船经过加通水闸后,已经降到了与大西洋水面相同的高度。当船驶入利蒙湾时,美丽的加勒比海便出现在眼前9。 我们从太平洋来到大西洋10,彼此隔离的大洋因为有了巴拿马运河而相通。运河全长公里,宽度由150米到304米不等。5万吨级的巨轮,日夜畅通无阻。它无愧于“世界桥梁”的称誉。我由衷地赞美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勇气!我敬佩你,巴拿马人民! 导游告诉我们,巴拿马人民是有志气的。他们一方面正在改造现在这条运河;另一方面,还准备新建一条更长的运河,预计工程需要10年才能完成,它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11。我们期待着它早日完成。 II. 理解难点提示(Suggestions for Comprehension) 1. 这里的“水闸”指什么参考下文的“进闸池”、“出闸”。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可操作性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1)水平目标 本课程现确定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中期目标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目标定位为省级重点建设或精品课程。 A.把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创新,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媒介为一体的立体式现代化精品课程。 B.1-2年内申报成功校级精品课程,5年内力争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C.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5年内产生一名校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1-2名。2)类型目标 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和本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本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 二、课程描述 1)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翻译理论学习, 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 流派, 代表人物进行大致了解,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翻译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 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本课程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

译实践,使学生实际翻译水平提高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平。课程将运用翻译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翻译的技巧,然后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初步掌握英汉和汉英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并具备相关英汉口笔互译的能力。课程细分目标任务如下: 笔译: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口译: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现场口译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翻译是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和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双语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着重翻译理解与表达两大方面,它与其它专业课程如:综合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语法、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大学语文等密不可分,它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中英文能力为基础。此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文化学、语言学和文体学知识。 三、课程建设主要任务分解与落实 1)课程负责人 李特夫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 1.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1段,共50分。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 B. 文学作品 C. 科技著作 D. 哲学著作 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的翻译观点。 A. 善译 B. 化境 C. 神似 D. 信、达、雅 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B----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D----的形式。 A. 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5. 翻译是一种(A )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 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 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__________。()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 7.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 B. 多后置定语 C. 多新词汇 D. 多常用词汇 8. 鲁迅曾提出过“-------B--------”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 B. 宁信而不顺 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D. 忠实、通顺、得体 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形合 B. 多动态词语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浅谈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翻译的定义出发,进一步说明了翻译理论的起源发展的过程,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探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理论实践差异关系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它是架起在人类交流沟通活动间的一座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人类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在语言诞生之初,人们为了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少不了翻译这个媒介。 在英语翻译中,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较大的影响。文化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英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不但语言词汇、语法结构、辞格千差万别,在修辞上,即遣词造句上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这给翻译带来了许多困难。而语言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文化的载体,这种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说过:“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译者带来更多和更复杂的情况。”因此翻译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交流亦离不开翻译。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源于实践的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超越。实践活动作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人类历史过程,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实践活动的自我超越。这种内在否定性就是理论对实践的理想性引导,理论正是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理想性的目地性要求而超越于实践,并促进实践的自我超越。 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超越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理论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坚持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发展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及答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 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翻译句子。(每小题3分,共30分) 三、篇章翻译(每小题40分,共40分)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把翻译分成__________。 A. 语内翻译 B. 语际翻译 C. 符际翻译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2.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goods:纺织品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white wine:白葡萄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3. “This is a special offer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usual discounts” 请问下面哪个译文最合适?________。 A. 这是特殊报盘,不以我方通常折扣为条件。 B. 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应于此盘。 C. 此系特惠报盘,不另加我方通常折扣。 D. 这是特殊报盘,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折扣。 4.下面哪句话的描述是错误的?________。 A.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 B.“动态对等”原则是指,运用交际理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将焦点从传统的译文与原文两个文本的比较转移到两个过程的比较,使人们注意到影响信息接收的各种语言和文化因素。C.奈达曾将“动态对等”的提法改成了“功能对等”原则。 D.翻译求的是“形式对等”,而非”动态对等”。

5._________提出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理念。 A.尤金.奈达B.泰特勒 C.许渊冲D.鲁迅 6. 下面哪个配对是错误的?_____。 A.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B.纸老虎:paper tiger C.to show one’s cards:摊牌D.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sea D B C D C D 7.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______。 A. 严复提出的翻译是:重神似不重形似 B. 傅雷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 C. 许渊冲的翻译标准是: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D. 泰特勒的翻译标准是:通顺 8.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State:实行禁酒的州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dry white wine:涩白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9. 泰特勒(Tytler)提出的著名翻译原则是:_______。 A. 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B.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C.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10.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________。 A.bring down the house 翻译为:“推倒房子” B.pull up one's socks 翻译为:鼓起勇气 C.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翻译为:“为自己想得很多” D.an apple of love 翻译为:“爱情之果” 11.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下面哪个译文是最合适的?_____。A.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B.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C.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D.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