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關係

古典主義理想與浪漫主義理想自有歷史文化以來便相互輪替甚至依附共生,因為它們實際代表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兩種渴求----其一是對穩當中道的需求;其二是對擺脫束縛與拘束的渴望。歷史學者們甚至觀察到自古至今藝術風格始終擺盪在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這兩個極端的核心理念之間。德國十九世紀無神論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在其大作《Die frohliche Wissenschaft》(歡悅的智慧)裡甚至把這兩種極端的對比理念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與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來分別象徵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古典主義的美學精神與審美規律共有以下十種:比例、反覆、平衡、對稱、對比、統一、調和、次序、單純(簡約)、變化,目的是希望追尋一種諧和與寧靜,一種超越凡間的「理想美」。浪漫主義的特質包括八大面向:一、突顯本性、主觀性、獨特性;二、強調個人內心的情感與感受包括無病呻吟的柔弱情懷;三、刻劃「無止境」與「無可限量」的潛能開發過程;四、標榜二元性論或雙重性格論的衝突與調和之過程;五、對於仙境奇幻故事的強烈濃厚興趣;六、對於超自然一切神聖詭異甚至恐怖現象的迷戀;七、嚮往中古世紀有關英雄事蹟的愛情故事;以及八、力求從傳統中一切形式的束縛與限制中獲得解放的自主性。

在字義上,「Romantic」(浪漫的)的原義與「Romance」(羅曼斯)二個術語最初就是出現於中古世紀以法文為主的方言敘事詩作品。Romantic一字來自法文的Romanz,意指用俗語寫的故事,其內容以虛構冒險的騎士故事為主,因此也含有「夢幻的」、「冒險的」、「奇異的」等隱喻在內,因此與十九世紀強烈嚮往的突破現狀與形式的想法相當吻合。

古典主義的發展可從美學、藝術和文學三方面來理解:

(一)在美學方面--

西方古典主義美學思想起源於古希臘時期,並在期黃金古典時期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著述的《詩學》一書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詩學》一書中的許多文藝思想對後世也持續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影響最顯著的兩個時期一次是發生於十五、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另一次則發生在十八世紀中葉的新古典主義。例如在中古世紀某些神學家

的有關美的論文,以及十七世紀以法國為首的古典主義美學思想家,像在當時的文藝理論界享有最高權威的布瓦洛(Nicolas

Boileau-Despreaux, 1636-1711)及其所著述的《詩的藝術》,皆可體驗到亞里斯多德思想的重要影響力。布瓦洛的《詩的藝術》因綜括了古典主義的美學原則和文藝理想,而被認為是古典主義文學的創作瑰寶與美學法典。

到了十八世紀,由於受到理性主義與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在文學、美學與藝術方面順理成章地擁戴古典主義(Classicism)。在古典主義美學與文學方面出現了法國的狄德羅(Diderot, 1713-1784)與德國的萊辛(Lessing,1729-1781),並在各自的美學著作中,《狄德羅全集》和《拉奧孔—論畫與詩的界限》,對文藝理論作出重要的貢獻。這些古典主義美學思想家對於古典主義抱持著一脈相承的共同信念,那就是要求藝術家、詩人、劇作家等文藝工作者必頇以理性為出發點去「研究自然、模仿自然」,以使「藝術形象與實體相吻合」,達成藝術的真實。為了要使作品體現「真實、自然」,一定要以理性主義作為創作的判斷準則,使作品中的一切,包括形式與內容,都要表現得合情合理,不能與真實性相違背,如此便能實踐真實與真理。而真理是什麼?狄德羅認為真理就是當「我們的判斷符合事物的實際」。因此「理性」、「自然」、「真實」在古典主義文藝思想家的心中是判斷藝術作品的三個核心標準。不但如此,古典主義文藝思想家所認定的藝術真實是帶有更理想、更具普遍性的真實。從布瓦洛的《詩的藝術》到狄德羅的《狄德羅全集》,皆可發現他們所謂的「自然」、「真實」依舊師承亞里斯多德有關藝術是現實的模仿的理論傳統。同時,他們也依循亞里斯多德所強調的「典型論」,主張體現「自然」的普遍性、規律性、以及人性中最普遍的特點。這是因為古典主義文藝思想家認為一個好的文藝作品要能呈現出人性中最普遍的特質,才能人們之中發生最普遍的影響。並且,這種能夠經得起各層次的人們在長時間裡的考驗,能持續普遍地發生長遠的影響力,這種作品才算得上是上乘或古典的作品。而這種觀念就是導致「典型論」成為古典主義文藝思想家對藝術的真實作理想化與普遍性化的主要原因,使得古典主義的作品皆帶有理想性與普遍性的特質。每一件古典主義的作品皆是某種理想的範本或典型的形象。

(二)在藝術方面--

在藝術方面,十八世紀中葉以後發生在法國的「新古典主義」繪畫藝術運動再度將古典主義復興運動推展到一個顛峰。這次的復興運動主要得力於古龐貝城於1748年正式出土的激勵,藝術界因而再度掀起

復興古希臘羅馬文藝風采與創作理念的思潮,成為十八世紀中葉以後最重要的風格思潮。古希臘文藝文化第一次的復興是發生在十五與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

「新古典主義」繪畫的基礎審美理論是由德國美術史家溫克爾曼所建立。他的藝術觀點呼應了古希臘藝術家們的創作理念。他認為藝術家的角色在於創作出一種能夠超越時空的侷限性與人類各種族的殊異性,並且是宇宙萬物所共通共有的、普遍而絕對的「理想美」。在過去的歷史中,只有希臘的古代藝術是以最完美的形式實現這種理美,因此他主張藝術家們必頇以希臘藝術為藍本。因此產生了一種嚴謹的「新古典主義」樣式。該樣式與十八世紀前半期具有華麗裝飾性的洛可可繪畫風格與十八世紀中葉所喜愛的傳奇式感傷性形成強烈對

比。溫克爾曼指出希臘藝術的特質是「高貴的單純與靜穆的偉大」。這種特質順理成章的成為新古典主義的規範。它所追求的並非是易於飄逝的、瞬間的、現實的華麗性,而是具有永恆世界的普遍特質。

〈三〉在文學方面--

啟蒙運動時期是散文體裁形式風行的時期,因為這個時期最優秀的文學形式是「散文」(prose)。而且散文的評判標準同時也成為其他相關藝術的同等標準,這些標準包括「清晰」(Clarity)、「生動活潑」(animation)、「好品味」(good taste)、「優雅」(elegance)等等。因此可知,十八世紀在繪畫方面的新古典主義以其理想的形式來呈現古典主義強調的「理想美」與文學方面的古典主義以其散文形式來強調結構引導內容的「形式美」皆對音樂方面古典主義所著重的「曲式」(Musical Forms)的興起與發展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影響古典樂派興起的背景、主要曲式、與風格特徵

綜觀以上,『古典樂派』興起的四大文藝背景是:A.受到十八世紀啟蒙運動與理性主義古典美學思想的影響,B.受到盛行於十八世紀中葉以後以法國為中心的「新古典主義」藝術思潮的影響。C.受到古典主義文學創作形式與精神的影響。D.對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反動。

於是受到上述四方面文藝思潮的影響,十八世紀中期以後在音樂藝術方面便首度在歷史上出現了以古典主義為創作原則的『古典樂派』,『古典樂派』最重要的美學原則就是「形式美」(The Beauty of Form),這些音樂的代表形式包括「奏鳴曲式」、「輪旋曲式」、以及「主題變奏曲式」。

另外,早期十八世紀的美學研究就曾指出音樂應與文學及其他相關藝術一樣,需以模仿「自然」為主,能透過聲音來描寫或表達真實的情感,讓聆賞者由衷產生一種共鳴的愉悅。根據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想法,他認為音樂應該是以人說話的聲音(the sounds of speech)為主要的模仿對象,特別是那些能夠將人性靈魂深處感情表達出來的聲音,而不是自然界本身的具體聲音。因此,音樂應以一種充滿原始自然風格的,並像是語言的歌曲( a primitive speech-song)為主要模仿對象,這種歌曲具有類似人類自然的語言之本質。直到十八世紀末音樂理論學者才逐漸開始認為音樂可以直接透過聲音之美(the beauty of sounds)來喚起許多情感。同時他們也逐漸意識到音樂可在自身的本質特性內作發展,無需倚賴任何原型(model)。

因此,古典樂派的音樂被要求能夠符合聽眾的理解力為主要基礎,而不是強迫聽眾去很費力地了解音樂的錯綜複雜結構,一如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一般。相反的,此時期的創作風格一定要能夠藉由愉悅的聲音和合理的結構來滿足聽覺上的享受,但絕不可藉由極端的對位作曲技巧所產生的錯綜複雜來困惑聽眾,也不可經常使用過度刻意的雕鏤來驚訝聽眾。音樂作為一種取悅聽覺的藝術,一定要透過一連串的優雅動聽的聲音來組成。

當時極力推廣這些前衛的音樂觀念的人物首推盧梭。盧梭把音樂界定為「一種旋律的創造搭配適當的和聲伴奏的藝術」(the art of inventing tunes and accompanying them with suitable harmonies)。」盧梭同時認為將兩個旋律同時唱出無異於讓兩個演講者同時演講以求讓演講聽起來更有力一般不可思議。當然,在當時,並不是所有的學者皆像盧梭一般對音樂具有這些前瞻性的看法。

因此,十八世紀中期以後,在這些古典主義美學思想的引導下,古典主義音樂風格順理成章的逐步呈現古典主義影響下的面貌,包括以下四大特徵:(一)古典主義風格的音樂語言必頇是具普遍性(universal),而不會受到地域、疆土或個人個風格限制;(二) 該音樂風格也必頇在一定的規範與條件內表現出高貴悅人與表現力豐富

的特質,亦即,音樂的情感內涵必頇有條件的被限制在形式的架構內作發展,音樂的內容與形式必頇獲得一定程度的統整(unity);(三) 它同時也必頇脫離不必要的複雜創作技術,使音樂呈現「自然」的感覺;(四) 該音樂風格必頇能夠及時取悅一般普羅大眾的聽覺感知力。以上這四大音樂特徵皆可在古典時期音樂大師們的作品中發現。

浪漫主義的興起

浪漫主義的興起可由當時萌生的文學理論與哲學思想,嗅到啟發的味道。這兩個文學理論與哲學思想同時促成稍後浪漫主義音樂風格與浪漫主義繪畫的誕生。

(一)文學創作思維的轉向

古典主義音樂美學的訴求是音樂的內涵與形式必頇獲得一定程

度的統整,然而其另一項訴求----音樂必頇呈現「自然」的感覺----卻成為稍後即將如火如荼展開的浪漫主義的火種。而其間扮演把古典主義逐漸推向浪漫主義的首要人物也是盧梭。在當時許多紛雜的意念中出現的一個很顯著的思維傾向就是逐漸重視「原始未開化的」(primitive)的概念。在十八世紀中葉以後這樣的「原始主義」主要以兩種方式呈現:一、某些作者偏好凡是不規則、未開化或野性不受抑制的主題,例如像是十八世紀的英國花園或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二、其他作者則視「淳樸」、「天真」、「渾然天成的自發性」為文學與藝術作品裡的主要屬性。因此,「淳樸的農人」或「天真的小孩」是盧梭以及與他同時期的英國作家或藝術家極力擁護的主題典範。由此,探討人類未受文明污染的天性與表現也成為當時教育階層最喜愛的訴求。正因如此,從1750年以後,整個西歐燃起對於較為不拘正統規範的「民謠詩歌」、「民謠音樂」與「民間藝術」的興趣,並也逐步燃起對中古世紀「未開化」卻充滿淳樸與遙遠夢幻等主題的憧憬,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甚至出現了「前拉斐爾派」繪畫藝術運動(Pre-Raphaelite Art)正是這種思維的藝術產物。盧梭也因而被認定是浪漫主義運動的建立者(the founder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盧梭在整個十八世紀思想運動的開發與推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

角色。他所提出的思想橫跨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他本身不但是為社會與教育哲學家、小說家、並且熱中於音樂、音樂批評與素描,同時被後世推崇為浪漫主義運動之父。他的思想對詩人哲學家萊辛與赫德影響頗大,甚至推動德意志地區在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在文學方面風起雲湧的「狂飆主義運動」(Sturm und Drang【Storm and Stress】)。「狂飆主義運動」是早期浪漫主義運動的最主要的先驅之一。

在1770年以後,在音樂家或音樂本身逐漸在德國文學作品中佔有越來越多的份量,例如在德國當代大文豪歌德的曠世巨著『少年維特的煩惱』以及克林格(Klinger)創作的戲劇『狂飆』(Storm und Drang),皆在各自的作品中運用音樂作為文學的表述效果。克林格的

戲劇作品『狂飆』,其名稱甚至成為當時推動文學朝浪漫主義新紀元發展的「狂飆主義運動」的命名來源。在德意志地區,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兼詩人赫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 1744-1803)率先有系統地努力編纂德國民謠詩,並於1788-98年間出版。該詩冊的名稱為『Stimmen der Volker in Liedern』。赫德認為這些民謠詩才是未遭破壞的純正聲音,依據「原始未開化」的教義,這些詩歌真正代表人民的聲音。另外一位文學家博格(August Gottfried Burger, 1748-94)則致力於另一種稱作「敘事詩」(Ballad)的民謠詩,這種「敘事詩」同樣具有原始未開化的風格。這種敘事詩往往由許多詩節(stanzas)組成來講述一段故事,因此具有故事體的形式(narrative form),同時,此類敘事詩常偏好超自然的情節或是嚴肅的主題。超過750個選集並帶有音樂的民謠詩便在十八世紀下半期以後的德意志地區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

在當時與「狂飆主義運動」有密切關係的四位文學家分別是維藍(Christoph Martin Wieland, 1733-1813),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the, 1749-1832),赫德與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這四位文學家在當時有個封號,就是「威馬古典主義者」(Weimar Classicism)。其中尤以歌德的文學成就最為顯著,在德國十八世紀末與十九世紀初近數十年的文藝圈內自始至中獨占鰲頭。歌德創作的詩稍後被35位作曲家譜成『藝術歌曲』(「Lied」),包括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 1897)、柴特(Karl Friedrich Zelter, 1758-1832)、萊赫特(Johann Friedrich Reichardt, 1752-1814)。

而有關「Lied」的理論也在此時出現大幅度的成長。當時「Lied」論文的主要創作中心是在柏林,而第一部具影響力的有關「Lied」的論文是由克勞斯(Christian Gottlieb Krause)所著述的「Von der musikalischen Poesie」。在該篇論述中克勞斯強調「Lied」必頇具備「單純性」(simplicity)、「重複性」(being strophic)與「可歌性」(singableness)三大條件。並且,這類作品集一直穩定持續地發展至十九世紀。當舒伯特於1811年開始創作醫術歌曲(「Lied」)時,他實際上早已是這個具有悠久豐富傳統的一員,並把這個傳統帶進鼎盛期。由此可知,「Lied」與「Ballad」在十九世紀初蓬勃的發展,足以證實文學的內涵與音樂的表達兩者之間的依附程度,也可看出浪漫主義如何透過文學的滲透力來支配音樂的呈現過程。

另一位在當時家喻戶曉的文學小說家兼音樂家E.T.A.霍夫曼(E.T.A. Hoffmann)則常在其故事中塑造「浪漫音樂家」作為文學作品

中的主角,在其故事或小說作品中常出現的一位具有「浪漫音樂家」身分的人物就是克萊斯勒(Kreisler)。E. T. A. 霍夫曼也在1810年的「新音樂雜誌」(Allgemeinemusikalische Zeitung)討論有關貝多芬第五號命運交響曲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器樂音樂是所有藝術裏最「浪漫」的,也是真正「浪漫」的一種藝術,因其主題本身就是無限(infinite)。

E.T.A.霍夫曼提倡的「無限」概念顯然與康德的美學概念相契合。

(二)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康德的重大思想貢獻

康德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的哲學思想充滿批判辯證的邏輯分析精神。學術界通常把他的哲學思想分為兩個時期,並以1770年為分界,分為前批判時期與批判時期。他於1781年、1788年和1791年陸續發表了三本哲學著作,分別稱作《純粹理性批判》(1871)、《實踐理性批判》 (1888)、和《判斷力批判》(1891)。在這三本著作當中,有關美學原理的批判、分析與研究全部出現在《判斷力批判》一書。該書中康德對審美的先驗原理、美學表象、審美判斷力的特點等觀念都進行了非常統整嚴謹的探討與批判。特別是他在『美的分析論』與『崇高的分析論』裡分別提出的「鑑賞判斷」與「審美觀念」,我們不難發現為何康德思想中有關「主觀認識力」、「幻想」、「想像力」,甚至某些理性觀念如「天堂」、「地獄」、「永恆」、「無限」、「崇高」、「死亡」、「忌妒」等的剖析,成為孕育稍後浪漫主義的肥沃土壤與信仰。浪漫主義開始於十八世紀西歐的藝術、文學、和文化運動,它注重以強烈的情感作為美學經驗的來源,並且開始強調如不安、驚恐等情緒,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壯麗時表現出的敬畏。而這些思想可在康德美學思想中找到根據,可以說是康德美學思想的延伸。

因此,由以上種種發生於十八世紀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文藝思潮運動的跡象可獲得以下兩個結論:其一,十八世紀古典主義的文藝美學思維最主要的呈現手法是致力於在對稱形式中與內容的表現取得一定程度的平衡與統整,因此在音樂上,某種具有「理想美」意義的音樂形式,例如「奏鳴曲式」、「輪旋曲式」、「變奏曲式」便成為當時西方各國音樂家競相推崇表達的工具,這些音樂形式具有超越地域隔閡的「共通性」與「普遍性」的(universal)特點,充分應驗了古典主義追求超越時空的侷限性與人類各種族的差異性,達到體現宇宙萬物所共通共有的、絕對的「理想美」的中心思想,個人或單一國家民族的獨特表現在古典樂派藝術美學思想中是不受重視、不被鼓勵的。

但是,十八世紀中期以後所萌生的浪漫主義則是強調突顯主題的主觀情緒內涵與標題內的內容遠勝過既定形式的駕馭與束縛,甚至到了突破傳統形式的臨界點。這種美學思維的轉變不但應驗上述有關尼采的「阿波羅神與酒神」的說法,而且也說明了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之間的連帶關係。可以說,浪漫主義是古典主義在形式與內容上的延伸(extension)、發展(expansion)、與轉型(alteration),而且浪漫主義所強調的「故事性」(narrative),與其所進一步所延伸出來的「戲劇性」(dramatic)、「抒情性」(lyrical)、「悲劇性」(tragical)、「描述性」(descriptive)與「主觀性」(subjective)共六大特性均成為構造各種文藝形式內容的主要特性。

因此,內容的重要性與獨特性凌駕傳統的形式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於是,為因應層出不窮的主題表現而產生許多新興的形式與表現方式,在音樂方面則出現六大新興音樂形式。這六大音樂形式分別是1.聲樂方面的小品藝術歌曲(Lieder),例如舒伯特的「魔王」,以及大型的連篇詩歌(song cycle),例如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的「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兩者的歌詞與內涵皆具有高度的文學性,2. 器樂方面的個性小品(character piece),3. 劇情配樂(incidental music),4. 標題交響曲(program symphony),5.交響詩(symphonic poem),6.演奏會序曲(concert overture)。其中除了藝術歌曲與連篇詩歌中音樂與歌詞結合不折不扣地驗證了上述浪漫樂派所標舉的六大特質外,其餘五大音樂形式,正好也是浪漫時期新興的器樂形式,也同樣具備這些特質。第二個結論是,浪漫樂派無論是在聲樂作品或器樂作品方面,兩者皆出現比古典主義更多樣豐富的表達技法,這些技法同樣是從古典樂派裡延伸出來的擴大型,包括為了刻畫情緒變化或更加細膩複雜的情緒層次所需要的和聲結構與和聲進行、為了使思想或情感得以更生動傳神地表述出來所需要的旋律語言、以及為了將樂思鉅細靡遺地敘述出來而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加以鋪陳,因而必頇使用更龐大或更多樣的形式結構與樂團編制。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上海外国语大学0111104031 魏书道 音乐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不逊于文学与美术作品的展示形式。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为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自此,民间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开始大量涌现。 相比于文学领域中高呼的“良知”,痛斥想象和飘忽无常的情感,音乐则更明显的表现出“清晰”“易解”。聆听古典主义时期几代大师的作品,即使是毫无音乐知识的普通人,也能使心灵平静沉淀,灵魂随乐而动。古典主义的易解性展示的平易近人的贯通美,正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点,亦是其经久不衰而代代流传的最重要原因。 由音乐界的神话莫扎特与“爸爸”海顿开辟的时代,必定要有个回响不绝的升华。舒伯特作为最后一位古典主义大师,并没使我们失望。传承古典主义时期的淳朴音乐语言,接近于民歌的歌曲。《红磨坊的姑娘》(又译:美丽的磨坊女)、《鳟鱼》等众多的音乐小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创新了艺术题材。他华丽的转场,为古典主义画上完满,亦为浪漫主义引入,展开一个崭新的时代。 十九世纪初开始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也由于时

代背景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总是富有爱国主义的情怀。譬如肖邦的波兰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国。而同时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出音乐的幻想性。残酷现实与美好理想的矛盾与交织,只有幻想是最后的安乐乡。也正因此,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可以大行其道,成为名作中的大宗。 若说古典主义是版画,浪漫主义便是泼洒的水彩。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庄是以严谨。“凡是天生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真实的。“浪漫主义崇尚感性,崇尚个人感情。华丽的技巧,夸张的变调,忧郁感伤的小情调。”世纪病“即是忧郁,而音乐家们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们谱写演奏以宣泄内心。浪漫主义的风格让音乐家们的曲子小众化,变成只有音乐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乐是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乐。它是有着抽象辩证思维的sonataform(奏鸣曲式)。是由浅而深入的心灵冲击。它的感情明确的开端轻易让人抓到主调。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音乐家的大声疾呼,是鲜明又不失优雅的申辩。像咄咄逼人的辩论家,像哲学家沉思的脑内。 古典主义之于浪漫主义是前身,是传统,是要超越的过去。浪漫主义在此基础上新的探索,同时亦摆脱了“理性“对音乐格式与形式的限制。音乐本就是感情的喷涌,是无法言说的悸动。褪去枷锁,我颂我所敬,怅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义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乐才能带着幻想在耳畔徜徉。相异说至此,也就到了结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说。音乐本身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音乐是人感情的抒发,而使人有感而发的事情,对人类而言又有几多不同?生死、孤独、爱情、离别、神明、祖国、自然、英雄、统治者。愉悦、悲伤、痛苦、挣扎、沉思、崇拜、祈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简述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2005-12-14 20:50匿名|分类:文化/艺术|浏览3199次 分享到: 2005-12-22 11:04网友采纳 古典主义文学和艺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提倡和谐,温和的审美感觉,是西方十九世纪以前主要的文学艺术思潮,而且为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所利用。从十九世纪开始,浪漫主义运动开始,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比如雨果的《爱尔那尼》大战,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都是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宣战,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原则,提倡表达自己内心本真的情感,他们喜欢描绘大自然,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艺术上喜欢比喻和夸张,成为西方文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思潮,而且对我国的现代文学和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 2、法国印象派对油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突破了色彩运用上传统的“固有色”概念 (2)树立“条件色”概念,并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所自然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色彩和气氛。 (3)使油画的色彩显得更加丰富灿烂。 (4)在欧洲绘画史上是一四、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20分) 1、伦勃朗的《夜巡》 (1)荷兰独立后,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带有风俗题材性质的团体肖像画应运而生。(2)描绘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的形象,在白天执行一件紧急任务而即将出发前的情景。(3)画面整体处理得富有戏剧性,人物动态各异、形象生动,明暗变化强烈。(4)打破了“巴洛克”风格的豪华与奢侈,建成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在艺术性或思想性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次色彩上的重大革新。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史的两大高峰

屈原与李白——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史的两大高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等特点。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句锻字炼,色彩瑰丽, 一、屈原——浪漫主义之先河。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屈原是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创者。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1、楚辞 《楚辞》作为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以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开浪漫主义之先河。《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即诗体),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即书名)。 楚辞体特征: A.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复。 B.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C.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2、《离骚》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体”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楚辞》中屈原的《离骚》,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源头: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教育观 古典主义是以祟尚古代,模仿希腊罗马典范而得名的(classic,本意就是最优秀的),是欧洲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建立后绝对君权政治的一种社会反应,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妥协与让步。古典主义(classicism)作为一种写作或绘画方式,“它标志着宁静的美、高雅、严谨、整饬和明晰”。古典主义思想的基础是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其以笛卡尔为代表,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古典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思想上崇尚理性与自然,形式上追求严谨完美。它以理性为基础,主张道德教育,强调理性与感情的和谐,但略显得冷冰与死板。 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学建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从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将教育学体系化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正是吸收了唯理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借以引用于对人的理解,认为人的灵魂也是一种不变的实在,其只有与肉体相结合,灵魂才能获得人格。灵魂通过肉体获得许多感觉,并和其他物体发生各种关系,从而也就造就出自我保存的观念,这种观念也构成了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管理、教学和德育三大部分。他首先将教学管理的纪律秩序问题提出来,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在教学秩序保障的基础上,他又建立了以心理活动分析为基础的严谨的教学阶段理论,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德育思想则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升华,以道德的“善”作为教育的普遍不变的目的,通过各种“约束”与“惩罚”教育,以培养顺应社会的理想公民。 赫尔巴特深刻的教育思想,正是第一次为人们构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大厦。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理性主义也构成了其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这体现于教育秩序的严格纪律观和教学过程的严格过程观,也表现在其对教育目的的唯理性主义、对教学内容的客观实在性追求以及教学方法的统一性要求等。这种古典主义的教育观,是人类教育思想的首次逻辑体系的系统化,也是20世纪之前人们对社会秩序稳定的普遍追求。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中产生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法国卢梭为自然主义的先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为了非理性主义之殇滥,人类的非理性终于寻找到其精神家园。但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则有一个思想传播发展的过程,也有待于古典主义教育理论高潮之后方得以破土而出。所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讨论我国古代文学中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戏剧具有较多的浪漫主义的特色。诗歌源远流长,体制宏富,发展变化,绵延不绝,构成了古代文学的主体。屈原而降,才人代出,曹植、阮籍、郭璞、鲍照、李白、李贺、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词作家,各以其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古代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其中屈原和李白更是群山起伏中的两座高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就使他由宫廷放逐到了民间,和山水的灵异、人民的疾苦打成一片,并有机会接触、熟悉、吸收和利用楚国丰富的神话和祀神之歌,创作了《九歌》、《天问》、《离骚》等不朽的作品,象《诗》三百篇开辟了现实主义传统一样,成为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的源头。李白生当盛唐,却也遭时不遇,因而啸傲山水,学道求仙,以其“天上谪仙人”的天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经历,“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白发三千丈”的夸张,“仰天大笑出门去”的飘逸,“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放,“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的奇想,写下了《古风》、《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吞吐日月、荡气回肠的诗篇,把浪漫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屈原的浪漫主义

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以及印象派音乐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倾向于表现宗教题材,并且华丽而复杂,且作品时间冗长。但与中世纪不同,用调性概念取代了教会制定的调式音阶,拓宽了音乐的创作领域。 在音乐手法上,多采用复调手法,多旋律线配合进行,强调复调对位手法。 巴洛克的另一音乐特点是对于浑厚低音的需求。其特定手法“通奏低音”或“持续低音”,使作品从头到尾都被饱满的低音部托起。 巴洛克的主要形式为复调,包括对比式复调(旋律线的互相对比)与模仿式复调(旋律线的先后模仿);“卡农”“赋格”为常见曲式。 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 《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J.S.巴赫音乐中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 代表作品:《阿尔米拉》,《尼罗》,《哈利路亚》 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洗练而悠长的旋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手法是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并用。 由于相比较巴洛克的宗教性,古典主义更加理性与自然,故曲式更加的自由,章节之间的情感变化较呆板的巴洛克更为起伏。但曲式与节奏依旧非常规则整齐。 古典乐乐章包括四部分

1.快板,奏鸣曲式等,戏剧性的陈述两个对立主题 2.慢板,为三段体或变奏曲,赋予哲理性与思考 3.小快板,小步舞曲等,表现出矛盾后的闲暇 4.快板,呈现胜利凯歌的欢庆场面 古典主义确立了近代古典曲式,包括协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等代表人物:贝多芬,莫扎特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欢乐颂》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在音乐表现上,充满豪迈的气息,并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优美欢乐性,然而,其中又深含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浪漫主义】 主题悠长而不均匀,相比较古典派,节奏更自由随性,更加不稳定,且与古典派和巴洛克的感情控制相反,浪漫主义的情感变化非常大。 浪漫主义乐派更加情感化,曲式非精确化,主题节奏非整齐化。 “弹性速度”手法多见,并且摒弃了“通奏低音”的手法,不使用固定音型。相比较古典乐,除了情感的大起伏,音乐变幻也更加的不可预料,以体现非理性。 代表人物:肖邦,舒曼 主要以《钢琴协奏曲》,《叙事曲》等钢琴曲为主,被誉为“钢琴诗人”。这些作品能激起无穷的情感体验,大多优美、文雅、富有歌唱性。他运用优雅

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传统

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传统 我们知道,在悠久隽永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始终有着一脉朦胧的浪漫气息时断时续而又不绝如缕,但它只是在若隐若现中绵延生长。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现在就来说说中国古代小说的浪漫主义的传统。 古代浪漫小说的基本特征是个人自在的意志表现、自由的情感表达、自我意识的强烈体现,并以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的光彩。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古代浪漫主义小说显现出浓厚的个性主义色彩,但大多数时候个人被集体吞噬,自我遭到放逐。五四运动之后,浪漫主义小说则体现为“人的发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 初民的神话,是中国浪漫主义产生的摇篮。初民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理想是神话产生的基础。中国神话中许多征服自然的英雄人物,如逐日的夸父、炼石补天的女娲或射日除害的后羿,都没有按照生活本身的形式来描写,所以基本上都是浪漫主义的。神话中的浪漫主义只是初生的婴儿。 庄子的浪漫主义文学也为人们特别注目,有的人认为,庄子代表了浪漫主义的另一种倾向,因为庄子虽然对现实不满意,但不去反抗,而是企图把社会引向倒退的道路庄子的浪漫主义在《天下篇》有著名论述,可以说是对他的浪漫主义特征的最精辟的概括。它不但指出《庄子》对巫史文化和以前道家思想的承袭关系,而且指出它趋向于文学的发展,即“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不但指出它的

“人的自觉’,“自我意识”的特点,即“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混浊,不可与庄语”,而且指出它与宗法势力的对立,即“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不但指出它所开拓的涵盖世界宇宙的境地,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而且指出它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即“其书虽瓌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淑诡可观”,不但指出它的题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无所不包’而且指出它“弘大而辟,深阂而肆”的意境。这种精神是他的虚无主义、神秘主义的“道”的具体表现,只是一种消极的反动的浪漫主义。有的人认为,庄子的浪漫主义虽然不是积极而是消极的,但庄子散文却不失为浪漫主义的精品,议论机智,气魄宏大,看来随便,但文理又很密察。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名大学讲师张志岳认为,庄子不是一个持虚无主义的真正的厌世者而是一个有强烈情感表现的人。高尔基说:“积极浪漫主义,企图强固人们对生活的意志,在人们心中,唤醒对现实一切压迫的反抗决心。”庄子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是符合高尔基提出的这个标准的。至于其中所表现的玩世不恭的态度,多少也给后世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但那是次要的。有的人指出,《庄子》是中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滥觞”。《庄子·天下篇》的“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是对现实的否定的、叛逆的、批判的态度,是《庄子》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前提和出发点,成为其萌芽式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论的一条基本原则,而这个原则显然是积极的。 另外,明代中期,文坛上出现了《西游记》、《牡丹亭》等作品,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關係 古典主義理想與浪漫主義理想自有歷史文化以來便相互輪替甚至依附共生,因為它們實際代表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兩種渴求----其一是對穩當中道的需求;其二是對擺脫束縛與拘束的渴望。歷史學者們甚至觀察到自古至今藝術風格始終擺盪在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這兩個極端的核心理念之間。德國十九世紀無神論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在其大作《Die frohliche Wissenschaft》(歡悅的智慧)裡甚至把這兩種極端的對比理念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Apollo)與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來分別象徵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古典主義的美學精神與審美規律共有以下十種:比例、反覆、平衡、對稱、對比、統一、調和、次序、單純(簡約)、變化,目的是希望追尋一種諧和與寧靜,一種超越凡間的「理想美」。浪漫主義的特質包括八大面向:一、突顯本性、主觀性、獨特性;二、強調個人內心的情感與感受包括無病呻吟的柔弱情懷;三、刻劃「無止境」與「無可限量」的潛能開發過程;四、標榜二元性論或雙重性格論的衝突與調和之過程;五、對於仙境奇幻故事的強烈濃厚興趣;六、對於超自然一切神聖詭異甚至恐怖現象的迷戀;七、嚮往中古世紀有關英雄事蹟的愛情故事;以及八、力求從傳統中一切形式的束縛與限制中獲得解放的自主性。 在字義上,「Romantic」(浪漫的)的原義與「Romance」(羅曼斯)二個術語最初就是出現於中古世紀以法文為主的方言敘事詩作品。Romantic一字來自法文的Romanz,意指用俗語寫的故事,其內容以虛構冒險的騎士故事為主,因此也含有「夢幻的」、「冒險的」、「奇異的」等隱喻在內,因此與十九世紀強烈嚮往的突破現狀與形式的想法相當吻合。 古典主義的發展可從美學、藝術和文學三方面來理解: (一)在美學方面-- 西方古典主義美學思想起源於古希臘時期,並在期黃金古典時期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著述的《詩學》一書中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詩學》一書中的許多文藝思想對後世也持續產生深遠的影響;其影響最顯著的兩個時期一次是發生於十五、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另一次則發生在十八世紀中葉的新古典主義。例如在中古世紀某些神學家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期流行于欧洲君主专制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或文艺流派。它的代表人物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把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艺视为必须仿效的崇高典范,从中吸取题材、情节、形象和创作经验,并赋予它们新的历史内容。古典主义一词由此而得名。 法国是欧洲古典主义文艺的中心。从17世纪初起,法国诗人马莱伯等为反对一切方言与俚语,确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规范做了大量工作。诗人梅莱在悲剧《索福尼斯贝》中,最早实现了意大利学者提出的三一律原则,即一个情节线索、一天时间和一个地点。这是古典主义剧作家创作的基本准则。法国文艺理论家N.布瓦洛的《诗艺》是一部具有古典主义文艺宣言性质的重要论著,概括和总结了几十年法国古典主义创作的实践,要求文艺“模仿自然”(包括人性的自然),“研究宫廷”,“认识城市”;把体裁(史诗、悲剧、喜剧等)分为界限分明的不同的等级,并对每种体裁进行严格规范;依据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提出理性至上的美学原则。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学中的代表者有高乃依、拉辛、布瓦洛、莫里哀、拉封丹等;绘画的代表者有普桑、勒布朗、大卫等;建筑中的代表者有芒萨尔、勒诺特尔等。他们在政治上拥护王权,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张民族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宣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整体利益;塑造了为崇高社会理想而服务的人物典型;他们的创作基本上为宫廷服务,对民间文学采取轻视态度。古典主义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普遍性和情节的集中、单一,往往忽视个性,突出类型,不少作品具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在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思潮几乎遍及全欧。当时的所谓艺术正统是崇尚古典复兴的艺术,以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术风格为典范,要求进行艺术加工,从而符合一定的规范。直接导致了后来学院派的产生,它的模式化成为一个弊端。 达维特是古典主义的第一个代表。雅克·路易斯·达维特(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1748年达维特出身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的绘画老师是他的亲戚,著名的罗可可画家布歇。少年时代的达维特是沉默寡言和喜欢思考的,他不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使人感到他少年老成。达维特的文化水平非常有限,他的感受力也很一般。但正是由于这种缘故,他能够对别人开诚相见。同时,达维特坚忍不拔地追求着自我完善,这使他成功地获得了熟练的技艺。可是,尽管他有巨大的毅力以及接近人民,由于缺乏真正的文化,他不论在生活中或是艺术上,都未能走自己独立的道路。他以盲目的热情献身于他所接触到的思想。当达维特从皇家美术院毕业获罗马大奖后,他便赴意大利游学,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美术影响。 比柯尔夫人 当达维特从意大利游学回到巴黎后,他认真地研究了布歇(Boucher)、格瑞兹(Greuze)、维安(Vien)、孟格斯、卡拉瓦乔(Caravaggio)、普桑(Poussin)等人的绘画风格以及古代雕刻。达维特于1784年画了“比柯尔夫人”的肖像。靠这个妇人的服装和相貌,使这幅肖像画没有一点古典主义的气息。达维特得自对古典形式的研究,仅仅是强有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强调了模特儿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她的粗俗;画家用了一种葡萄酒似的红色,把这种粗俗的气味渲染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幅肖像画只是证明了一个工匠而不是一个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当感性遇到理性 ——浅谈服装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藤蔓关系 服装10-2 许梦鸽 201009011034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贯穿整个艺术发展历史上两种主要的艺术风格,两种风格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补充渗透。在艺术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服装史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主义,被看做是理性和严谨的化身。从曾经的基同和托噶到帝政时期的单层或双轻薄高腰裙,无不体现着反装饰、简洁的理念。悬垂式设计,追求形体自然的美好是古典主义的特点。而浪漫主义则更感性。天马行空的想象,天花乱坠的装饰。只要想得到,浪漫主义者们都能把它表现出来。紧身胸衣和夸张的羊腿袖、裙撑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与古典主义的整洁严肃相比,浪漫主义更是自由花哨。人们通过夸张的装饰和变形,来追求丰胸翘臀的效果。这个时期的男性则更体现出女性的特征。18世纪前叶的浪漫主义时期,男性服装的华丽夸张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小手帕,小折扇,细杆雨伞,以及小礼帽风靡一时,记录着这个夸张到可笑的时期。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一个反装饰,一个极度的追求装饰。两种反方向的风格交替进行。当一种风格发展到极致,就会朝着反方向发

展。也许这也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能共同存活那么久的原因吧。 印象中的我们总是把古典主义当成老人级别,而浪漫主义则是年轻一代的代表。对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关系,已经很难用一种词语来说明了。如果把它们比喻成敌人,它们相互对立、斗争,在艺术发展历史前期,二者难以共存。有古典主义者甚至以提到巴洛克(浪漫主义的一种风格)一词为耻。浪漫主义者也不屑于古典主义的古板教条。因此发生了一起起的文化革命,作为创作方法,古典主义理性的将现实按某种形式分解,由此产生了结构主义。他们认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通过某种规律达到最佳效果。而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因此解构主义应运而生,结构主义者们通过自己不合常理的设计向结构主义宣战。再如曾经的文艺复兴,一群亢奋的激进者们反对当时雍容繁杂的奢华装饰,鄙视矫揉造作的社会风气,崇尚古希腊古罗马简洁,由此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文艺复兴。对立气焰只增不减。相比之下,近代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关系则没有那么尖锐。它们不再那么对立,古典主义不再那么反装饰,浪漫主义也溶入了古典的简洁原则。像如后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并不那么对立,虽然主调没发生多大的变化,但是古典主义已经不仅仅是严肃的单调的,同时也加入了装饰元素,如现代的极简主义者们的设计,古典的风格,但充满浪漫的味道。悬垂式设计不再仅仅是古典主义的专利,后浪漫主义者们摒弃了繁杂的层层的叠加,夸张的装饰,简洁的单裙,依然有泡泡袖、蕾丝花边,但更倾向于舒适合体,强调人的自身形体美好,而这恰恰又是古典主义的追求。从这一点看,

新古典和浪漫主义比较.

(1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1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2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在艺术上,他是一位重个性、重想象、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师。《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倾注在这幅画中。这幅画描绘了当代的题材,有着真实的生活氛围,他把群众作为主体,同时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角色。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

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南开大学E类

1. Ancient Greece & Rome (B.C.3500 -2000) 2.Medieval (400–1400) 3.Renaissance(1400-1600) 4.Baroque (1600-1760) 5.Classical(1750-1830) 6.Romantic(1815-1910) 7.20th-century (1900–2000) 8.Contemporary (1975–Present) 较古老的乐器:里拉琴(lyre) 硫特琴(lute)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古典的”(Classic)一词原指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和建筑中的经典,而“古典主义”(Classicism)则多指后人运用古典的风格和原则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意味着很高的艺术标准,高贵而单纯、平衡而完美的形式,严肃的艺术目的,以及对装饰性的约束。这个词被广泛地出现在艺术史上,用来指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欧洲音乐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 大约从1720年到海顿和莫扎特成熟的古典风格出现前这段时间被称为“前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音乐风格。 罗可可风格(Rococo )France 华丽风格(Galant) Italy 善感风格(Empfindsamer)Germany 巴赫的两个儿子是“善感风格”的代表。Wilhelm Friedemann Bach, 1710~1784的一些作品在风格上比较保守,常有自由随想的性质和突然的情绪对比。二儿子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的一些键盘作品最典型地体现了“善感风格”的特点。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上海外国语大学0111104031魏书道 音乐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不逊于文学与美术作品的展示形式。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为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自此,民间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开始大量涌现。 相比于文学领域中高呼的“良知”,痛斥想象和飘忽无常的情感,音乐则更明显的表现出“清晰”“易解”。聆听古典主义时期几代大师的作品,即使是毫无音乐知识的普通人,也能使心灵平静沉淀,灵魂随乐而动。古典主义的易解性展示的平易近人的贯通美,正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点,亦是其经久不衰而代代流传的最重要原因。 由音乐界的神话莫扎特与“爸爸”海顿开辟的时代,必定要有个回响不绝的升华。 舒伯特作为最后一位古典主义大师,并没使我们失望。传承古典主义时期的淳朴音乐语言,接近于民歌的歌曲。《红磨坊的姑娘》(又译:美丽的磨坊女)、《鳟鱼》等众多的音乐小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创新了艺术题材。 他华丽的转场,为古典主义画上完满,亦为浪漫主义引入,展开一个崭新的时代。 十九世纪初开始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也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总是富有爱国主义的情怀。譬如肖邦的波兰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国。而同时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出音乐的幻想性。 残酷现实与美好理想的矛盾与交织,只有幻想是最后的安乐乡。也正因此,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可以大行其道,成为名作中的大宗。

若说古典主义是版画,浪漫主义便是泼洒的水彩。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庄是以严谨。“凡是天生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真实的。“浪漫主义崇尚感性,崇尚个人感情。华丽的技巧,夸张的变调,忧郁感伤的小情调。”世纪病“即是忧郁,而音乐家们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们谱写演奏以宣泄内心。浪漫主义的风格让音乐家们的曲子小众化,变成只有音乐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乐是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乐。它是有着抽象辩证思维的sonataform(奏鸣曲式)。是由浅而深入的心灵冲击。它的感情明确的开端轻易让人抓到主调。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音乐家的大声疾呼,是鲜明又不失优雅的申辩。像咄咄逼人的辩论家,像哲学家沉思的脑内。 古典主义之于浪漫主义是前身,是传统,是要超越的过去。浪漫主义在此基础上新的探索,同时亦摆脱了“理性“对音乐格式与形式的限制。音乐本就是感情的喷涌,是无法言说的悸动。褪去枷锁,我颂我所敬,怅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义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乐才能带着幻想在耳畔徜徉。 相异说至此,也就到了结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说。音乐本身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音乐是人感情的抒发,而使人有感而发的事情,对人类而言又有几多不同?生死、孤独、爱情、离别、神明、祖国、自然、英雄、统治者。愉悦、悲伤、痛苦、挣扎、沉思、崇拜、祈祷。永恒的主题,改变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与结果罢了。更何况,古典主义音乐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前身,二者相同之处不言自明。 以上即是我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异同的拙见。

认识理解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之间的异同

浅析西方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异同 这个学期我选修了音乐鉴赏课,很荣幸,让我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之外还可以感受到与众不同的艺术范围。也许这次音乐鉴赏课我没有完全领悟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去做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收获的,这次的音乐鉴赏课也一样。我这个人实在是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但是在现代这个音乐无处不在的社会熏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点音乐。当然我接触的音乐也只是皮毛而已。不管怎么样,我确实很喜欢音乐。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多很好。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 一、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定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古典主义音乐根据其风格和时间可以分为前古典主义音乐和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这里的前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十七世纪到18世纪初期的音乐作品,指文艺复兴后在意大利兴起的主调形式的新音乐,以贵族社会为背景,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各地繁荣昌盛起来。其初期有三个主要乐派:第一派,是以音乐大师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为中心的柏林乐派;第二派,是以约翰?施塔密茨为中心的曼海姆乐派。第三派,是以瓦根扎尔及蒙恩为中心的早期维也纳乐派。维也纳古典主义音 乐指的则是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古典风格为创作特点的音乐。它包括德奥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 ”、“早期维也纳乐派””、“盛期维也纳乐派”。它的只要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 浪漫主义乐派指的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时期的一种文艺思潮,它的特征是追求个性解放,强调抒发个人感情,反对拘泥形式,凭理智进行文艺创作。西方的浪漫主义乐派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 1 820 —1850)、中期(1850-1890 )和后期(1890 —1910)。早期的代表人物有韦伯、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和肖邦。中期的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后期的代表人物有沃尔夫、马勒、R.斯特劳斯等。 二、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之间的联系 首先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其次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例如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再者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柏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经过舒曼和沃尔夫传到现在;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出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后来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发生联系。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 屈原的浪漫主义 《三国演义》吸引读者,是因为里面有运筹帷幄的谋士与英勇无比的武将;《水浒传》吸引读者,是因为里面有忠肝义胆的好汉与令人恨之入骨的奸臣。那么,《西游记》为什么吸引人呢?小时候只知道里面有一个孙悟空和一群妖精,现在重读渐渐领悟,这或许是源于它的超现实主义。 由此,不由想起屈原和《楚辞》了。屈原经过两次流放,可能已经逐渐看清了社会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差距,在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之际,写出的诗文也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逼破屈原只能“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一生不得志的经历,迫使屈原只得在《离骚》中以245行的篇幅驰骋浪漫想象“往观四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跋涉奔波于漫长曲折的心路历程,从而去寻求理想、赏识与寄托。多少年过去,在屈原的影响下,《楚辞》也就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 浪漫主义的诗歌,不仅诗人自己可以尽情畅想,读者在欣赏诵读之时同样也可以融入那种意境,从而去感受诗人的理想。另外,由于浪漫主义的诗文大多都寄予了诗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在客观上,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知道凡尔纳吧,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会被人那般喜爱,绝对与这个道理不无关系。 李白的浪漫主义: 我国文学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伟大的传统在唐诗中都发展到新的高度。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远古时代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战国时代,屈原吸取前代文学和文化的成就,在现实斗争中创造了一系列光辉的诗篇,以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壮采的形式,“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和他同时的庄子在哲理散文中创造了许多幻想奇丽的寓言,也对浪漫主义传统有重要贡献。从两汉到唐初,浪漫主义传统在民间和进步文人创作中不断发展着,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的《陌上桑》、《木兰词》等等作品,曹植、阮籍、左思、陶渊明、鲍照的某些诗篇,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优秀传说,都对浪漫主义传统有所丰富。到盛唐时代更出现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高潮。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他在《古风》第一首中,回顾了整个诗歌发展的历史,指出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

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异同xx外国语大学xx道 音乐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不逊于文学与美术作品的展示形式。 18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为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自此,民间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开始大量涌现。 相比于文学领域中高呼的“良知”,痛斥想象和飘忽无常的情感,音乐则更明显的表现出“清晰”“易解”。聆听古典主义时期几代大师的作品,即使是毫无音乐知识的普通人,也能使心灵平静沉淀,灵魂随乐而动。古典主义的易解性展示的平易近人的贯通美,正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点,亦是其经久不衰而代代流传的最重要原因。 由音乐界的神话莫扎特与“爸爸”海顿开辟的时代,必定要有个回响不绝的升华。 舒伯特作为最后一位古典主义大师,并没使我们失望。传承古典主义时期的淳朴音乐语言,接近于民歌的歌曲。《红磨坊的姑娘》(又译: 美丽的磨坊女)、《鳟鱼》等众多的音乐小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创新了艺术题材。 他华丽的转场,为古典主义画上完满,亦为浪漫主义引入,展开一个崭新的时代。 十九世纪初开始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也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总是富有爱国主义的情怀。譬如肖邦的波兰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国。而同时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出音乐的幻想性。 残酷现实与美好理想的矛盾与交织,只有幻想是最后的安乐乡。也正因此,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可以大行其道,成为名作中的大宗。

若说古典主义是版画,浪漫主义便是泼洒的水彩。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庄是以严谨。“凡是天生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真实的。“浪漫主义崇尚感性,崇尚个人感情。华丽的技巧,夸张的变调,忧郁感伤的小情调。”世纪病“即是忧郁,而音乐家们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们谱写演奏以宣泄内心。浪漫主义的风格让音乐家们的曲子小众化,变成只有音乐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乐是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乐。它是有着抽象辩证思维的sonataform(奏鸣曲式)。是由浅而深入的心灵冲击。它的感情明确的开端轻易让人抓到主调。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音乐家的大声疾呼,是鲜明又不失优雅的申辩。像咄咄逼人的辩论家,像哲学家沉思的脑内。 古典主义之于浪漫主义是前身,是传统,是要超越的过去。浪漫主义在此基础上新的探索,同时亦摆脱了“理性“对音乐格式与形式的限制。音乐本就是感情的喷涌,是无法言说的悸动。褪去枷锁,我颂我所敬,怅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义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乐才能带着幻想在耳畔徜徉。 相异说至此,也就到了结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说。音乐本身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音乐是人感情的抒发,而使人有感而发的事情,对人类而言又有几多不同?生死、孤独、爱情、离别、神明、祖国、自然、英雄、统治者。愉悦、悲伤、痛苦、挣扎、沉思、崇拜、祈祷。永恒的主题,改变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与结果罢了。更何况,古典主义音乐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前身,二者相同之处不言自明。 以上即是我对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异同的拙见。

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创作风格

古典及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风格特点 金属材料112班郭登婉 1320111717 2012年第2学期 [摘要]音乐风格是作曲家的性情气质、思想感情和其所处时代社会思潮和风气的混合产物,主要由旋律、和声、节奏等因素决定。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作品风格的成熟时期。该时期,音乐为人类历史写下了辉煌篇章,节奏随同与旋律、和声等要素得到了全面发展。通过对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等代表性音乐家的作品进行剖析,可以归纳出古典及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在音乐上,“风格”表示旋律、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曲式等元素结合时的特征与方法[1]。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对于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的选择是不同的。处于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必然要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社会风尚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同时受到不同人各不相同的审美力、旨趣、情绪和伦理观念等支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也不同,因此赋予了音乐风格以不同的特色,从而在作品中显示其历史的独特性,音乐风格也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机械单一到灵活多样的历程。 作曲家用以表达其音乐思想的材料是声音、音色、和声及节奏等要素,这些材料构成“内容”,而用收集、连接、对比等手段显示出材料之间的次序与组织的方法就构成了曲式。早期人类的音乐材料只是单一、机械,无小节线限制、无节拍规律性的简单低级的节奏。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不同时期的作曲家们均尝试着在传统的曲式中运用新的材料,或以实验性的新曲式来表现传统的材料。表现音乐情绪仅靠节奏已无法完全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因此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逐渐与节奏一起成为表达音乐情绪的主要因素。到了古典及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逐渐复杂化、多样化、综合化,更适合表现人类不同的情感,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创作手法也日臻丰富、成熟。 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点 (一)精巧、典雅、对称、细腻的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早在巴洛克时代巴赫的晚期音乐作品 中便有所体现。如聆听其《哥德堡变奏曲》,优雅明畅的旋律线条、以“平衡”为特色的方整性旋律结构、清晰可辨的收束与终止、丰富多彩的装饰音技艺、简洁舒朗的和声语言、灵活处理的不协和音、主调思维为基础的织体样式,都是前古典时期的音乐最为典型的形态特征[2]。到了音乐史上所界定的“古典主义”时期,是海顿(1732—1809)、莫扎特 (1756—1791)和贝多芬(1770—1827)等音乐家使得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完全臻于成熟。他们接受当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汲取德、奥、意、法、英各国先辈作曲家的创作经验,写出了内容深刻、形式严谨、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各种声乐及器乐作品,成为后世音乐的典范。如早期古典派音乐的代表作家海顿的《军队交响曲》即《第一百交响曲》)中第三乐章———“小步舞曲”[3]28,沿用了传统的三拍子节拍,平稳的节奏进行富有典雅、均衡的特性。但并非说所有早期古典音乐作品都具有该特点,只能说该时期音乐是以平稳、优雅、对称均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