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子杰的论文- 宇宙真的在膨胀吗。

张子杰的论文- 宇宙真的在膨胀吗。

张子杰的论文- 宇宙真的在膨胀吗。
张子杰的论文- 宇宙真的在膨胀吗。

━━多普勒效应在实际中的误差众所周知,多普勒效应是哈勃宇宙膨胀观的重要依据,红移,即人们接收到的天体电磁波(可见光)因天体做远离地球运动时频率变低的现象,是人们认为宇宙在膨胀的原因。

但是,宇宙真的在膨胀吗?也许事实并非如此。

导致红移的原因是发出波的物体A在远离接收波的物体B时,B所收到的波(指声波或电磁波)相对A发出的波频率变低,当B作远离A的运动时或AB互相远离时效果一样,但当人们发现地球四面八方的天体发出的电磁波都有红移现象,便提出了宇宙膨胀论。

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一个重要的实际情况━━宇宙并不是绝对真空。我的意思是,人们普遍认为宇宙除了天体,尘埃,岩石等杂物外的零散黑暗空间是真空,比如说:“太空”.

我们可以将宇宙看成一个大的真空钟罩,光在真空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C,在水中传播速度为3/4C,取空间中A,B两点,AB之间是静止的,但我们向真空钟罩中缓慢放入气体,那么光传播速度变慢,但人们仍认为光以C速度传播,那么B点的人便认为发光体A正在离B 远去,即AB之间距离看光去变远了(以B点或A点的角度观察对方)

A点即某一发出光波的天体,B点即地球。向真空钟罩中放入空气即使空间中物质增多,空间的质量变大。即空间的密度变大,致使光波传播速度变慢。

因为空间密度持续动态增加,所以光波传播速度持续动态变慢,从B点观测A点也就感觉A点正离B点远去。

与向真空钟罩内放气不同,宇宙中空间密度增加是空间内部自发产生了物质,应该是由空间中能量转化而来。

也就是说宇宙正从由物质化为能量后“爆炸”向外扩张的阶段变为由能量转化为物质的“冷却”转变,如果这个猜想成立,那么,宇宙不仅没有加速膨胀,反而正在减速、

值得一提的是,能量转化为质量,应是转化为极小的粒子,这样才不至于阻碍波传僠,并且相对均匀地使空间密度增加,这样产生的动态变化短距离内并不大,但当跨越几百光年甚至更多时变化就变大了,粒子阻滞光波,光波传递能量,能量产生粒子。

当物质将积累至一定程度时,引力将左右宇宙的大小,从这一点来说,宇宙正在由膨胀走向收缩或者它正在收缩……

━━多普勒效应在实际中的误差不均匀的宇宙

多普勒效应广泛应用于测定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例如防空反导导弹的雷达测定目标距离和运动速度,事实证明,它极其准确有效。

人们对此毫不怀疑,因此,人们将它进一步应用于观测宇宙上19世纪,哈勃对于红移现象作出了解释━━宇宙在膨胀,由于这一理论有多普勒效应的理论支持和红移的事实支持,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但是,多普勒效应是建立在波运动的基础上的,它只是单方面对物体运动下波运动作出了解释也就是只关注产生体和受体在运动状态下的波动,但却忽略了中间过程━━环境因素,因为在地球上以及较短距离内环境对波传导的影响并不大,几乎微乎其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多普勒效应就展现出了它“快准狠,高大上”的一面。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前面说的都是指多普勒效应在电磁波方面的应用,在声波方面,人们很早主发现,介质密度越大,声波传递越快,而且声波传递速度也受介质温度影响。

但人们一直都未对电磁波的传递与环境的关系做过探索━━短距离内影响太小了,无法测量,人们在此方面一直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况且也不能单纯从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受介质影响推导其也会受环境影响,因为学术界普遍认为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物质的增加(微观粒子增多)导致空间密度增加当然,这种增加指的不是向空盒子中加砖头使盒子这一空间密度增加,而是类似于向真空钟罩内注入气体的,较分散的,是空间中拥有静质量的微观粒子不断缓慢增加导致的,而从电磁波中光波在不同环境中传播的情况(真空中300000000m/s,空气中略小于C,水中为3/4C,玻璃中为2/3C),我们可以推测光传播路径中微观粒子越多(空间密度越大)光传播速度越慢,从某种意义上说,微观粒子阻滞了光波。

我们把上面两种推论综合起来━━因为空间中微观粒子数目动态,增加,所以光的传播速度动态减少,因此频率降低,产生了红移。

短距中,这中影响微乎其微,被忽略不计,而远距中动态变化的累积最终产生了错觉和误差以致于人们认为宇宙在膨胀。

宇宙加速膨胀世纪天澜假象-刘叙义

宇宙加速膨胀世纪天澜假象 宇宙大爆炸学说与暗能量学说 是宇宙加速膨胀假象推出的荒诞理论 刘叙义2020年11月声源相对人的位置前后做快速(声速以内)运动,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声调)也有相对变化反应,十九世纪奥地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多普勒发现了这一现象,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光也是波应该也有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光源相对人的位置前后做快速(光速以内)运动,人眼看到的光波频率(颜色)也应该有相对变化反应。 1929年,E.P.哈勃发现河外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例,即:V = H 0×d。数值 H 为71 ± 4 km s Mpc,在2006年又修正为77 km s Mpc。 这个关系式也称“哈勃定律”,是关于宇宙星系运动的权威理论。这条定律 是哈勃和米尔顿·修默生在接近十年的观测之后,于1929年首先公式化,被认为是在扩展空间范例上的第一个观察依据,经常被援引作为支持宇宙大爆炸的一个重要证据。随着哈勃定律的提出,宇宙膨胀的观念逐渐确立。 物理学家索尔·珀尔马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布莱恩·施密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与亚当·里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透过观测遥远超新星而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共同荣获2006年邵逸夫天文学奖与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哈勃定律揭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 哈勃定律百年来成为观测研究宇宙星系运动的主流理论,与光的多普勒效应配合,成为权威的天文理论,现在还能质疑它的正确性吗? 宇宙星系的星光越远越红的天文观察,比照声音的多普勒效应移植到光线里来,推出这是光线的多普勒效应,推出遥远星系都是背离我们地球做分离运动,并且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把星系光谱的红移原因认定多普勒效应,由此从时间往前推出了宇宙大爆炸学说,从空间往外推出了宇宙外围存在暗能量学说。 宇宙大爆炸理论成为目前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描述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是由一个无限微小奇点爆炸产生,生成宇宙万物生出万亿星系,宇宙以指数规律加速膨胀,星系之间相互分离,并且分离速度越来越快。

宇宙与发现答案

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两讲)单元测试 返回 本次得分为:10.00/12.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7-11-13, 1 ( ?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 ? A. 广阔恒星世界的发现 ? B. 托勒密的地心说 ? C. 哥白尼的日心说 ? D. 银河的系发现 2 1718年,(? ?)将自己的观测数据同1000多年前托勒玫(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时代的天文观测结果相比较,发现有几颗恒星的位置已有了明显变化,首次指出所谓恒星不动的观念是错误的。 ? A. 勒维特 ? B. 斯特鲁维 ? C. 哈雷

? D. 哈勃 3 类星体、恒星、行星及生命出现的年代大约距大爆炸的起点时刻(?)。? ? A. 120亿年 ? B. 100亿年 ? C. 1亿年 ? D. 10亿年 4 根据目前的观测与对哈勃常数的计算,宇宙的年龄大约(?)。 ? A. 137亿年 ? B. 200亿年 ? C. 180亿年 ? D.

150亿年 0.00/2.00 5 目前所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最强有力的证据是(? )。 ? A. 古老恒星的年龄 ? B. 星系光谱的普遍红移 ? C. 轻元素的丰度 ? D.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6ccc 迄今所知,整个宇宙中真实可见的重子物质约占宇宙总体的73%以上,而人类一无所知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却只占了不足27%。 ? A. ? B. 宇宙起源与大爆炸学说(两讲)单元测试 返回 本次得分为:10.00/12.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7-11-13, 1 ( ? ?)较正确地反映了太阳系的实际,为以后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伽利略、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铺平了道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论”的神话。 ?

优秀论文的五大特征

优秀论文的五大特征 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 《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已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已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

宇宙中各种神奇的现象大盘点

宇宙中各种神奇的现象大盘点 宇宙有很多东西都会让我们发现到更加多的不解问题,而关于宇宙的一切,相信很多科学家都在因此在不断的探索。下面是分享的太空中神奇现象,一起来看看吧。 冥王星上的冰比钢铁还要坚硬 冥王星,因为距离太阳最远,所以也是太阳系里最冷的天体。最低温度可降到华氏-390度。毋庸置疑,冥王星的表面全是冰,但是它跟地球上的冰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因为极度的寒冷冥王星特别僵硬,事实上它比钢铁还要坚硬。 天比年长 众所周知,地球绕地轴一周是一天的时间,绕地球一周是一年的时间。每一个行星这样运转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一个诡异的事实是金星需要243个地球日才能绕自己的轴运动一周,但是围绕太阳却只需要225个地球日。在新的一天来临之前,一年已经过去了。 在太空里暴露肌肤会出现什么情况 人的肉体直接暴露在太空中会发生什么状况是个谜。官方的的理论是当你在太空里待上90秒以后,许多东西会伤到你的肉身。首先,太空中的气体会像刺一样膨胀,形成的气泡可以立刻让人毙命。身体里的水会汽化,嘴巴和眼睛里的水分会沸腾,肌肉里的水分则会蒸发导致膨胀。失明、冻掉鼻子、皮肤会烧伤。有趣的是,心脏和大脑还

会继续工作90秒钟。理论上来讲,在后九十秒钟以前吸一些液压氧气会让轻伤完全恢复。 地球的重量 地球的重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科学家在确切的重量上还达不成一致,但是他们都同意地球因为有陨石、大气灰尘和彗星星尘每一天都在变重。据说每一年地球的重量都会增加10000-100000吨。 在太空呆着会长个儿 当一个人在太空中的时候他会长个儿。在地球上的时候,脊椎会因为重力而被压缩。但是当一个人在真空的太空中时,脊椎会尽最大可能变长。每一个宇航员在太空中大约会长2英尺。 心脏会变 除了脊椎以外,人的心脏也会改变一些才能适应太空的环境。根据太空生物学家的说法,心脏会变小,抽送的血液也会变少。当一个宇航员处于一个重力比较小的环境时,血液会从较低的部分流向心脏和大脑,这会让心脏暂时变大。这会导致血容量变大,多余的液体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但是这时心脏也会变小,抽送的血液也会变少。这就是许多宇航员回到地球以后会头晕的原因。 盘点宇宙神秘现象该领域最权威的两大专家、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和阿兰-古思认为,即便存在其他的宇宙,也是在离我们非常遥远的空间,我们永远不会与其发生接触;他们的同行保罗-J-斯坦哈特和尼尔-图罗克择坚持认为平行宇宙存在于不同的时间点;而马克斯-特格马克和已故科学家丹尼斯-夏默则认为其他的宇宙与我们所在的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3 恒星的一生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三篇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宇宙的起源3 恒星的一生课后辅导 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在恒星的演化过程中不可能形成的是( ) A、行星 B、中子星 C、黑洞 D、红巨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需经历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也是如此。根据已学知识,下列有关观点中你认同的是( ) A、太阳表面没有大气层 B、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C、地球是宇宙大爆炸的中心 D、恒星就是永恒存在的星球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夜晚,我们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许多都属于同一类恒星,如猎户座的参宿四、金牛座的毕宿五、牧夫座的大角、天蝎座的心宿二等著名的星。实际上,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体积特别大,而且呈红色。据此推断它们可能是( ) A、白矮星 B、中子星 C、黑洞 D、红巨星或超红巨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恒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矮星”相当于太阳的中年阶段 B、“恒星”即“永恒不变的星”,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形状都是固定的 C、恒星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以至于恒星在天空中的变动我们很难察觉 D、远处观察者能够看到来自黑洞的光,因此天文学家能够测出黑洞的存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三位天体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而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这一卓越成果。超新星的热核爆炸代表了这颗恒星演化到了哪个阶段?( ) A、诞生期 B、死亡期 C、存在期 D、任何时期都可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三位天体物理学家,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而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这一卓越成果.超新星的热核爆炸代表了这颗恒星演化到了哪个阶段? A、诞生期 B、死亡期 C、存在期 D、任何时期都可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宇宙的形成与演化论文

宇宙的形成与演化论文。 前言:这学期我们选修了宇宙的形成与演化这门课程,在这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们跟随徐老师进行学习,了解了宇宙的形成过程,星系的组成,宇宙的演化过程等很多知识,同时,徐老师也经常给我们播放相关的视频,使一些宇宙相关理论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我对天文学向来报有一种强烈的好奇与好感,选择这门课程我感到很开心。接下来,我会结合老师的讲课以及自己的课外拓展,谈一谈我对宇宙的了解和认识。 (一)宇宙的起源 目前关于宇宙的起源的理论影响较大的便是大爆炸理论。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过宇宙起源的主题教育片,给我影响比较深刻的便是其中几位美国学者的那种独特的思想观点。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是这样解释的,宇宙在爆炸之后开始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现在宇宙物理学的几乎所有研究都与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关,或者是它的延伸,或者是进一步解释,例如大爆炸理论下星系如何产生,大爆炸时发生的物理过程,以及用大爆炸理论解释新观测结果等。这个理论首先是建立了两个基本假设:物理定律的普适性和宇宙学原理。同时也比较自然地说明了许多观测现象,而且理论和观测结果能较好地相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该理论最直接的证据来自对遥远星系光线特征的研究。在课堂上,我们了解了星系谱线红移这个新的知识概念。根据哈勃定律。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系的谱线红移量,就能求出星系的视向速度,进而能得出它们的距离。 大爆炸理论的科学性令人信服,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视界问题,均匀度问题和重子不对称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原始火球”是从哪里来的? 而目前另一种理论是定宇宙永恒说。这种理论认为宇宙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说,一些星体湮没了,在另一处会有新的星体产生。宇宙只是在局部发生变化,在整体范围内是稳定的。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两种理论将不断地接受新的考验。可能会被新的理论证实,也可能被新的疑点推翻。当然也有可能产生更加科学的新的理论。不断怎样,我相信,我们对宇宙的起源的了解,会不断的更新,不断地接近最终实际。 星系的形成与分类 在宇宙中,我们把由两颗或两颗以上星球所形成的绕转运动组合体叫做星系。 目前,我们对星系形成演化过程比较流行的看法就是:在原始星系云收缩过程中,第一代恒星出现,在原星系的中心区,收缩快,密度高,恒星形成率也高,形成漩涡星系的星系核或形成椭圆星系整体。漩涡星系和椭圆星系内部所包含的能量是经常会发生物理变化,用自身的自传离心力阻止赤道的进一步收缩。因而让它们的扁率各不相同,气体的随机运动和恒星辐射加热等因素,使部分气体未结合成成星胚,并因碰撞作用而沉向赤道面,从而形成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结果使星系从形成之初就已经定形并保持下来,不再显著变化。在几亿年期间,由原星系形成的为年轻星系最终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宇宙星系。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是研究现代宇宙理论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他把宇宙中的星系按其形态或叫结构类型划分成了四类:(1)、椭圆星系。椭圆星系是从圆球星系发展演化而成的(2)、旋涡星系。旋涡星系在宇宙中也有多种形态,而且也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一开始从不规则的形态向规则形态逐步发展演化(3)、不规则星系。不规则星系也能逐渐发展演化为规则星系。

浅谈宇宙大爆炸理论

浅谈宇宙大爆炸理论 机械12-1 121014122 孙静 我们从哪里来?宇宙是什么样的?这自有人类以来的永恒疑问。从西方的海龟驮大陆,到中国的天圆地方,诞生了远古的神话和宗教。十七世纪,开普勒、胡克等人继续为太阳系勾勒大概的轮廓。最终伟大的牛顿建立了完美的经典力学大厦。那时人们确信宇宙间所有的规律都已发现殆尽,所有星系的运动都可纳入牛顿力学的体系中。这一时期人们相信宇宙是无限广大和永恒的存在,也许这使人有某种安全感。但是用牛顿力学解释宇宙有个致命的疑问,如果万有引力是正确的,为什么星系不会因为万有引力聚拢到一起?无论宇宙有没有一个中心,只要时间足够长,星系总会慢慢靠拢,最后碰撞、毁灭。这给现代天文学提出了挑战,但是即使是当时最具有革命精神的人,也无法想象今后的颠覆性的发现。 大爆炸理论(Big Bang)是天体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本理论产生于观测到的哈勃定律下星系远离的速度,同时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弗里德曼模型,宇宙空间可能膨胀。延伸到过去,这些观测结果显示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状态膨胀而来。在这个起始状态中,宇宙的物质和能量的温度和密度极高。至于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广义相对论认为有一个引力奇点,但物理学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1] 1927年,比利时天主教神父勒梅特(Georges Lema?tre)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伽莫夫。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20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大爆炸一词在狭义上是指宇宙形成最初一段时间所经历的剧烈变化,这段时间通过计算大概在距今137亿(1.37 ×10^10)年前;但在广义上指当今流行的揭示宇宙起源和膨胀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直接推论是我们今天所处的宇宙同昨天或者明天的宇宙不同。根据这一理论,乔治·伽莫夫在1948年预测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1960年代,这一辐射被探测到,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从而否定了另一个比较流行的稳恒态宇宙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通过实验观测和理论推导发展的。 1910年代,维斯特·斯里弗尔(Vesto Slipher)和卡尔·韦海姆·怀兹(Carl Wilhelm Wirtz)证实了大多数旋涡星系正在退离地球,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联想到这对宇宙学意味着什么,也不认为发现的星云其实是银河系外的其他星系。同时在理论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成功建立并推出没有稳定态宇宙。通过度量张量描述的宇宙不是膨胀就是收缩,爱因斯坦认为他自己解错了,并加入了一个宇宙学常数来进行改正。第一个不

宇宙的膨胀速度

宇宙总质量正负解和宇宙加速膨胀 ——兼回答暗能量为什么存 亦民科 [摘 要] 宇宙总质量M C 有正、负解,M C =±(c 3/2H O G )。其中的正质量有一部分 通过形成黑洞的方式转化成了负质量,使正、负质量在数量上失去了平衡。负质量有负能量、负体积、产生斥力,驱动宇宙加速膨胀;暗能量就是负质量所具有的能量;在观测事实的基础上,预言了宇宙中大约有26%的正质量转化成了负质量。 [关键词] 宇宙总质量 正、负质量 黑洞 负能量 宇宙加速膨胀 0 引言 面对已被观测确证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事实,人们企图用宇宙常数λ给出解释。当把λ视为量子真空能时,则λ的理论值将比观测值大120个量级[1]。本文用宇宙总质量有正、负解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否定了“120个量级“带来的困扰,推出了宇宙必然加速膨胀的结论。 1 哈勃常数和塌缩宇宙的总质量 宇宙的临界密度ρc 定义为 ρc =G H π832 0 (1) H 0——哈勃常数,G ——引力常数 现假定宇宙一个典型的区域,其体积为V ,内含质量M C ,则这个区域的平均密度 ρ0为 ρ0=V M c (2) 再进一步假定这个区域塌缩成黑洞,则体积V 是 V= 4 πR g 3 (R g ——引力半径) (3) 3 将(3)代入(2)得 ρ0= 3M C (4) 4πR g 3 令ρ0=ρc ,即令(4)=(1),化简得:

M c = H 02 R g 3 2G R g 可表为 R g =2 2c GM c (6) 将(6)代入(5)化简得 M c =2 2064G H c =±G H c 03 2 (7) 宇宙总质量由H 0、G 、c 三个常数决定并有正、负解是耐人寻味的。 取 H 0=150公里/(秒·1千万光年)[2](需化成CGS 制) G=6.67×10-8厘米3·克-1·秒-2 c=3×1010厘米/秒 代入(7)算得 M C ≈±1.28×1056(克) (8) 相当于6.4×1022M ⊙的质量(M ⊙≈2×1033克) 致于M C 为什么是宇宙的总质量,不再给出解释。 从(7)式可知:若宇宙是静态的(H 0=0),则M C 将为±∞。故当H 0>0,(7)式可视为 塌缩宇宙总质量有限的证明。 以上是笔者十年前写的一篇短文[3],十年后又有新的理解,故将该文摘要抄出,作为论证宇宙加速膨胀的理论根据。致于如何从宇宙的塌缩模型推出宇宙必然加速膨胀的结论,本文将给出逻辑证明。 2 宇宙总质量有正、负解与具体的宇宙模型无关 采用宇宙的塌缩模型,M C 有正、负解;张邦固[4]也曾计算了宇宙的总能量,他的 结果表为 M=22 53Rc GM +Kc -2+M 0 (9) M 也有正、负解。但文[4]的计算方法和采用的宇宙模型与笔者完全不同,这说明M 有正、负解与具体的模型无关,它是宇宙的一个内禀型性质。文[4]的定量结果是 (5)

尔雅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苏宜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期末考试(20) 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以下关于哈勃关系的陈述,不正确的是()。1.0 分 A、 哈勃常数的单位是1/s B、 天体不分远近,退行速度一样 C、 越远的天体退行速度越快 D、 退行速度由测量光谱线的红移而算出 我的答案:B 2仅根据维恩公式,对一颗恒星进行分光光度测量,就可以间接获得它的()。1.0 分A、 表面温度 B、 光谱型 C、 质量大小 D、

与太阳系的距离 我的答案:A 3哈勃星系分类中,形状最不规则的一类的表示符号是()。1.0 分 A、 E B、 S C、 SB D、 Irr 我的答案:D 4美国官方和军方终止对UFO的兴趣和调查的年代是()。1.0 分 A、 1940年代 B、 1950年代 C、 1960年代 D、 1970年代 我的答案:C 5中国古人记载的公元185年超新星爆发的文字中,有可能反映了恒星化学组成的变化的语句是()。1.0 分

A、 客星出南门中 B、 大如半筵 C、 五色喜怒 D、 至后年六月消 我的答案:C 6古代历法定制最大的意义是指导农业生产,因此其最依赖的天体是()。1.0 分A、 太阳 B、 月亮 C、 五大行星 D、 彗星 我的答案:A 7天文单位指的是()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 分 A、 地球 B、

月球 C、 水星 D、 冥王星 我的答案:A 8按比例把太阳缩小到芝麻、绿豆的尺寸,则太阳与比邻星相距40km,从而可知太阳直径与太阳-比邻星间距离这两个长度相差()个数量级。1.0 分 A、 6 B、 7 C、 8 D、 9 我的答案:B 9太阳周年视运动方向是()运动的反映。1.0 分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月球公转

神秘的宇宙-论文

神秘的宇宙 摘要: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前,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也没有物质和能量。大约150亿年前,一个体积无限小的点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人类在这一刻孕育,千百年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牛顿、爱因斯坦等一系列伟人为我们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而哈勃发现了宇宙正在膨胀,可是最后宇宙是否能逃脱收缩的命运呢?本文——这么一个神秘的宇宙。 关键词:宇宙大爆炸、膨胀、收缩 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流传着盘古开天地的神话。 我国东汉时代的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反应了当时人们的天地观:大地如鸡蛋黄,天空如蛋壳,日月星辰在天穹上运动。这种浑天说实际上是一种“地心说”。在欧洲中古世纪,由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中总结并发展了前人的学说,他建立了宇宙地心体系,这种体系认为地球静止地居于宇宙中心,又称“地心说”。① 直到15世纪,随着天文观测的发展进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绕着地球旋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旋转。1609年底,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一台放大率三十二倍的望远镜开始观测天体,他发现在木星周围有四个暗弱的星体在围绕着它运转,这彻底宣告了托勒密地心体系的终结,因为人类第一次发现了有天体围绕不是地球的行星在运行。 既然日心说已被证实,但有一个问题还没解决:究竟是什么原因维持着这些天体的运动?开普勒曾经猜想也许是磁力,这个时候,牛顿出场了,这就是我们高中物理都学过的“万有引力”;一个大质量的物体,才可以把一个较小的物体吸引到自身上来,所以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万有引力”让宇宙中所有的行星保持运动,宇宙也因此而永恒不变。②

那宇宙究竟是什么?“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③,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宇宙,即时、空也。 宇宙既然是时空,看不到也摸不着,那怎么研究呢?但自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问世后,宇宙学成了既有数理基础,又有观测事实的科学。 在牛顿那里,万有引力被认为是在两个物体相隔的任何距离上瞬间起作用的一种力。而爱因斯坦则提出,引力是在局部起作用的场的度规结构对处于场中的物体发生的作用。爱因斯坦这一全新思想方式的核心有两个观念:第一,他把引力现象解释为是由一种场的特性引起的。为了描述这个场,爱因斯坦使用了“时-空”这一基本性的理论概念。时间和空间在称为“时-空”的数学上的思维统一体中被结合起来,而不是互相分离和各自独立的(就像牛顿物理学中所认为的那样);第二,引力场的具体性质是以度规时-空结构来表示的。引力现象被理解为时-空固有曲率——一种几何特征——一起作用的结果。正是把引力仅仅视作一种几何学问题的这一惊人主张,使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当时成了革命性的论点。 无论就宇宙范围而言还是立足于较有限的区域,时-空的几何学性质都是由物质与能量的疏密程度和分布情况所决定的,当我们运用这一原理来解决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的时-空几何学和物理学结构问题时,就诞生了相对论宇宙论这门学科。经典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本质上是一种关于引力场的理论。④ 爱因斯坦于1917首先提出一个稳态的宇宙模型。所谓稳态,就是承认宇宙在运动;但却无变化,直到哈勃发现宇宙在膨胀时,爱因斯坦对自己的宇宙模型追悔莫及。 尽管稳态宇宙模型有错误,但其中不乏可取之处,天文界给予他的评价是:通向现代宇宙学的里程碑。 一、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一直存在于这个星球的吗?显然不是,它的凭空出世又为这个

马克思分析宇宙大爆炸

现在我们就用马克思主义检验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论。 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学说”作为现代天文学宇宙论中的一个学派, 是研究回答宇宙的发生和发展的问题的。这个学说, 是在1 9 4 8 —1 9 4 9 年间, 阿尔法、贝特和伽莫夫以及赫曼等人共同发展的一种宇宙论。由于这几位创始人的姓名偶然地和希腊字母a 、β、r 谐音, 所以又称为a 一β一r 的理论。这个学说的主要观点认为, 我们的宇宙曾有过一段从密到稀, 从热到冷的演变史。在这个时期内, 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 而且这一膨胀过程, 开始时十分迅猛, 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具体说, 大约在l的多亿年前, 宇宙升始发生大爆炸。其过程是: 在宇宙的早期, 温度10 0 亿度以上, 物质处于高密状态, 宇宙间只有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少量的中子,质子等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由于整个体系在膨胀, 所以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 亿度左右时, 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当温度降到1 0 万度后, 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 宇宙间的主要物质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儿千度时, 电子与氢核组成原子, 这样组成的气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气云, 最后逐渐形成今日宇宙里各种各样的星系和恒星。 从物质方面分析: 1: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根本就没有什么造物主或者上帝,客观世界都是物质的,任何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定律来解释,科学唯物主义可以解释宇宙中大部分现象,日月星辰,人体动物、力学光学等!宇宙大爆炸学说, 既然认为宇宙是因为其本身体积、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爆炸,并且爆炸产生以后, 它的发生、发展只受其物理学规律的支配, 神或上帝并不能进行干预, 因此这个学说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念是一致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观点。 2:物质是守恒的, 即物质不能创生, 不能消灭, 整个世界就是物质的世界, 根本不存在物质世界之外的一个什么东西。物质世界从宇观上说是至大无外的, 而从微观上说是至小无内的。整个物质世界也无所谓开端和结束.很多人认为宇宙大爆炸是一切世间物质的起源,我们小组不大同意这个观点.根据宇宙大爆炸学说,物质从头到尾都是存在的.它并没有提及一个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只是解释了物质如何密度从低稀到高密,从电子,光子发展到中子,质子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它符合了物质的守恒性.

宇宙大爆炸批判

宇宙大爆炸批判 The Criticism to Big Bang Theory of Universe 何玉华 摘要:本文是一篇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自然科学论文,用现代科学理论和观测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较详细地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有限时空观,揭露了 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根本性错误,为科学的健康发展扫除认识上的障碍。论述了宇 宙的膨胀和收缩循环往复,交替进行,大爆炸奇点不存在,同时阐述一种与膨胀 着的无限时空相联系的新的稳恒宇宙演化模型,给出了以物质连续生成为基础的 星系和天体的形成机制,较合理地解释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Abstract: this paper defends Marxism's world outlook, and in detail criticizes idealism's finite spacetime, and reveals the absurdity of big bang theory, and removes the biggest obstacle for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Besides, a new model of evolution of universe, which belongs to steady state and corresponds with expanding infinite spacetime, is recommended, and some problems and natural phenomena which can not be treated by big bang theory have legitimately solved,and meanwhile sets up a new theory of galaxy formation on the besis of matter’s continuous product. 关键词:宇宙大爆炸理论;微波背景辐射;广义相对论 Key words: big bang theory of universe: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码:A030101,A030102 中图分类号:04-0,P-14, P-15 文献标识码:A 1、大爆炸理论的奇异性 大爆炸理论是说宇宙开始于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大的状态,即开始于所谓的奇点状态。稍加分析就可看出其荒谬。事实上,如果某区域的密度是无限大,那么无论它如何稀释,其 ∞?=∞,不能形成当今的宇宙;同理,如果某区域的温度为无限密度仍是无限大, 因为A 大,那么无论它如何降温其温度仍然是无限大,也不能形成当今的宇宙。奇点往往是由数学公式的外延不当引起的,不是自然界的真实属性,比如库仑定律,当两电荷间的距离为零时作用力无限大,但这只表明此时定律不成立,丝毫不表明两电荷间的作用力确实是无限大的。承认奇点为客观实在的物理学理论只有大爆炸宇宙学,在物理学的其它分枝是不被容许的,由此看出大爆炸理论是一个非常规性的理论。 2、大爆炸理论不能解释星系的形成 首先,大爆炸理论不能解释原子的形成。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即能量产生于大爆炸的瞬间,此后不生不灭,随着时空的膨胀,物质散开,温度下降,元素,原子,分子依次形成,今天看到的星系是由大爆炸后的高度均匀高度热平衡的不结团物质在自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地绝热压缩而成的结团物质。这就是说,尽管空间在膨胀,但组成星系的物质散开后又重新被绝热压缩,物质的温度也必然随之回升。按照大爆炸理论的计算,大爆炸后 ?千克米,远小于今天的天体即压一年时宇宙介质的温度为100电子伏特[1],而密度为73 10/

我 看 元 宇 宙

关于虚物质的设想和思考 李友松1 石益祥 2 (1.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 150001; 2.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 摘要:回顾了虚物质概念的提出过程,并从对立统一角度再次提出(纯)虚物质概念。给出了虚物质的基本特性,并用科学的事实论证了虚物质的存在。叙述了虚物质概念的基本涵义,找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适用范围,并提出了协调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方法。 关键词: 实物质 虚物质 虚数 非定域性 超光速 相对论 中图分类号:N031 宇宙——物质的系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复数系统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两者有着对立统一的相似[1]。 人们已从物理学的发展史发现,对于经典物理学“实数就是一切”,而对于现代物理学则“离不开复数”。 从两个对立统一体的相似,我们推出了结论 “实数是空间的数量关系,纯虚数是时间的数量关系,复数则是时空的数量关系”。[2]这是复数关于时空的本体论意义,而复数关于物质的本体论意义是,复数系统是物质系统的对立统一影子。 从两个对立统一体的相似进一步推出以下结论:第一,复数系统有实数和纯虚数的对立,物质系统应该有实物质和虚物质的对立;第二,数系因引入虚数而得以完备,物质系统也应该因引入虚物质而完备;第三,虚数的引入解决了许多在实数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代数基本定理等,同时也使数学理论变得简单和完美,虚物质概念的引入也将能够解决当今物理学存在的许多谜一样的基本问题,如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协调问题;亚光速和超光速的对立,或局域性和非局域性的对立问题等等,同时也将使物理理论变得简单和完美。 然而,人类习惯于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局限在实的、可见的、可测的物质上,而对虚的、不可见的、不可测的物质很少表现出兴趣。虽说虚物质概念已在六十年代引入了,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注意、研究它,更不用说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科学界这种重实轻虚的倾向,造成了物理学对物质的研究总是囿于实的局面。事实也确实如此,相对论研究实物质的运动,量子论的波函数虽然是复变函数,但至今仍用实物质的东西作解释,如对波函数)sin()cos(),(t kx i t kx t x p ωωψ-+-=最新解释:虚部表示看不见的实的平面波。[3] 同时,实物质概念缺少了对立方,造成了物质系统的概念体系的不完备,使得人们无法运用对立统一这个根本规律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当今科学留下了许多谜一样的问题。 1虚物质概念的提出 虚物质概念可以溯源到科学家们对光速最大结论提出的挑战。Eienstein 在论文“论动体 的电动力学”[4]中对公式因子221c v -加了一个人为限制:不允许其取纯虚数值,于是 得到c v ≤,光速最大了;如果允许公式因子取纯虚数值,那么应有c v >,光速就不是最

科学研究方法论论文-对宇宙“热寂说”的剖析

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科学研究方法论学生班级: 2009级秋季班学生姓名:刘俊强 学生学号: 学生成绩: 教师签名:

对宇宙“热寂说”的剖析 宇宙“热寂说”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宇宙学推论,这一推论是否正确,引起了科学界和哲学界一百多年持续不断的争论。对此,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一、假设的基本前提是否真正存在 从宇宙学说看,无论是大爆炸理论还是别的宇宙理论,都无法很好地解释宇宙真正的起源,也无法解释宇宙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观点,那么在人类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变化的起点和趋势的情况下,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无法解释其未来。基于人类目前对宇宙的认识,假定宇宙大爆炸理论成立,即宇宙起源于一原点,然后一直不断地膨胀下去,也许最终会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临界状态,宇宙膨胀到了其边界。笔者认为,即使宇宙膨胀到了临界状态,依据运动论的观点,宇宙永远是运动的,其内部的各大星系、星体等也永远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宇宙“热寂说”对宇宙最基本的假设前提,如有界或无界,是目前科学无法证实和证伪,这足以说明宇宙“热寂说”目前只是假说,或者是伪科学。 二、依据的方法是否可靠 任何物理学定律都仅在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成立,如牛顿力学仅在宏观、低速、弱引力场(平直空间)、可积系统条件下成立。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同样也是如此。即指热能永远都只能由热处转到冷处(在自然状态下),它是关于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一切和热运动有关的物理、化学过程具有不可逆性的经验总结。自然界或宇宙空间的运动包括很多层面,关于热的运动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仅仅运用热的运动来推广到宇宙空间解释宇宙的运动是伪科学的。同时,还有一个“时空观”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各派哲学的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物质固有的普遍属性,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假如宇宙空间膨胀到最后达到极限,即所谓的临界状态,那么时间将会停止,在没有时间延续的情况下,宇宙内部不可能实现像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热均衡。第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使用条件都是相对的,温度、能量、动能、势能、运动速度等有高有低,这些如果扩展到宇宙空间内将无法比较,因为无法找到相对的参照点。因为,我认为宇宙“热寂说”的依据方法不可靠,不能称之为科学。

宇宙大爆炸概论

学院:数学学院学号:20120510293 姓名:陈椿文 简述大爆炸宇宙学所描述的宇宙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Big Bang)又称大爆炸宇宙学,是当代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也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他宇宙模型理论相比,大爆炸宇宙学更能说明一些观测事实。其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经有过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过程。宇宙并非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就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一样。 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乔治〃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大爆炸”的概念,认为宇宙开始于一个极小的原始“超原子”(现称为“原始火球”)的灾变性爆炸。1948年,美籍俄裔天体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将广义相对论引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其理论出发点是埃德温〃哈勃发现的星系退行速度与距离的关系。既然各星系目前正在彼此退离,那么它们过去必然是彼此互相靠近的。照此追溯下去,大约150亿年(近年来修正为137亿年)前的某一时刻,一个密度极大、温度为10(32次方)K、尺度为10(负36次方)的“原始火球”爆炸,这个无限小点称为“奇点”。从这里诞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于是宇宙从“无”中诞生。而爆发之“前”,时间和空间毫无意义,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从奇点开始的。在10(负34次方)秒的极短时间内,宇宙膨胀了10(100次方)倍。极大热能的一部分转化为物质和反物质,包括夸克、反夸克、电子、反电子等基本粒子。物质和反物质碰撞而湮灭并放出光。由于物质远远多于反物质,在10(负5次方)秒后,剩余的物质随着膨胀减速和温度下降,夸克凝聚成中子和质子,进而形成氢核与氦核。此后的30万年间,温度继续下降至5000~4000K,原子核捕捉到曾经无序飞散的电子,构成原子。宇宙变得不透明,进入黑暗时代,这样持续了大约9亿年。此时的宇宙大体上是均匀的,但也存在大约10万分之一的不均匀度。这导致物质凝聚,形成恒星,聚集成星系,星系集结成星系团,更进而聚合成超星系团以及介于其间的超级空洞。现在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观测到的距离100多亿光年宇宙深处的天体,就是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原始天体。 大爆炸学说能较好地解释一些观测事实,也显示了一定的生命力,并且成为目前关于宇宙形成、演化的主流学说。因而取代了另一个比较流行的稳恒态宇宙理论。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之由来和困惑_图文(精)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之由来和困惑武向平?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北京 100012 2015-05-19收到 ?email :wxp@https://www.wendangku.net/doc/3e17218387.html, DOI :10.7693/wl20150610 1宇宙起源

今天的宇宙学研究早已经冲破了“九重天” 的空间尺度和“七天创世纪”的宗教信仰,21世纪的宇宙学已经是最精密的自然科学之一。 为现代宇宙学研究带来革命性进展的天文学家无疑是哈勃,他在1929年发现了银河系周围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其相距银河系之距离成正比。此观测事实给了后来的物理学家伽莫夫以启示:既然所有的星系都彼此相互远离,那么若沿着时间的长河逆向追溯,它们就必将在有限的时间里汇聚在一起;反之,若沿着时间发展的箭头,宇宙则就像发生过一次爆炸一样,从致密高温的状态膨胀散开。1948年,伽莫夫成功地预言了宇宙大爆炸的“火球”膨胀至今遗留下的温度应为50K (1956年修正为6K,并锁定在微波波段。而在1965年,两位Bell 实验室的工程师Penzias 和 Wilson 无意间得到了震惊世界的发现,尽管他们当时并未意识到所获得的与方向无关的天空噪声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遗迹。虽然星系的退行和大爆炸火球的发现及其高度的各向同性,的确给宇宙大爆炸学说奠定了最坚实的观测基础,但人们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高度各向同性的大爆炸火球并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今天,浩瀚的宇宙中充满了以星系为基本单元的成员,它们并非均匀地分布于宇宙空间中,而是形成了有规则的结构:既有成千上万星系组成的“长城”,也有空空如也的“空洞”。一个过于均匀的大爆炸火球作为“种子”是无法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结构之宇宙。所以,大爆炸的遗迹(今天称之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被发现后,人们就一直致力于寻找它上面是否存在不均匀的成分。终于,1992年由George Smoot 领导的一个小组借助于COBE 卫星发现了大爆炸火球上的十万分之一的温度起伏,且这些起伏正是人们期望看到的造就今天宇宙万物的“种子”!随后,诸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卫星如WMAP 和PLANCK 以及南极的大量天文 实 科学家沙龙

[VIP专享]宇宙加速膨胀完整图文解读

宇宙加速膨胀完整图文解读 Steed发表于 2011-10-06 “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烈火,有人说将终结于寒冰……” 宇宙最终的命运是什么?或许它将终结于寒冰,如果我们打算相信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他们已经仔细研究了几十颗遥远星系之中被称为“超新星”(supernova)的爆炸恒星,得出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结论。 即便是对这些获奖者而言,这项发现也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看到的现象,就好比是把一个小球抛向了空中,却没有看到它落回来,反倒看着它越来越快地上升,最终消失在了空中,仿佛引力无法逆转小球上升的轨迹一般。类似的事情似乎发生在整个宇宙当中。

[世界正在膨胀。宇宙的膨胀始于140亿年前的大爆炸,但在最初几十亿年里,宇宙膨胀的速 度是越来越慢的。但最终,它开始加速膨胀。这种加速被认为是由暗能量驱动的,这种暗能 量起初只占宇宙的一小部分。但随着物质在宇宙膨胀过程中逐渐稀释,暗能量变得越来越显 著。] 宇宙膨胀的这种加速度暗示,在蕴藏于空间结构中的某种未知能量的推动下,宇宙正在分 崩离析。这种所谓的“暗能量”(dark energy)占据了宇宙成分的绝大部分,含量超过70%。它的本质仍然是谜,或许是今天的物理学面临的最大谜题。所以难怪,当两个不同的研究 团队在1998年公布相似的结果时,宇宙学的根基被撼动了。 索尔?佩尔穆特(Saul Perlmutter)领导着其中一个团队,即1988年启动的“超新星宇 宙学项目”(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布莱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领 导着另一个团队,即1994年启动的“高红移超新星研究组”(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展开竞争,亚当?里斯(Adam Riess)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研究团队通过寻找遥远空间中爆发的超新星,展开了绘制宇宙“地图”的竞赛。通过确 定这些超新星的距离和它们离我们而去的速度,科学家希望能够揭开我们宇宙的最终命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