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教学设计25

3《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教学设计25

3《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教学设计25
3《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教学设计25

《劝学》重难点分析及突破

教学重点:

1、作者介绍:荀子,名况,世称荀卿,汉代因避讳汉宣帝刘询讳,讳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也是最后的一个代表人物。

2、作品介绍:今存《荀子》32篇,是汉人刘向编订而成的,他在文中批评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政治上,他主张尊王道,举贤能,但又力主“兼称霸力,法后王”,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人性上,主张“性恶说”,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主张教化的作用。

3、课文分析:

(1)作者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首先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作者是如何阐释的?

答:首先,作者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一组比喻,说明某种事物虽然其组成因素没有质的变化,但经过一定的付出会得到一个全新的结果,说明学习能够产生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然后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说明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要按照一定的标准(中绳)符合一定的规格(中规),确立一定的目标(为轮),采取相应的措施(輮),达到“槁暴”亦“不复挺者”的结果。然后由木及金,由金及人,逐层深入地完成阐述过程。

(2)荀子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提出“学习很重要”的见解,那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儿,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答:作者运用人们常见的事情作了形象的分析,具体地指出学习的重要之处在于能够弥补人的先天不足,“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虽然“臂非加长”、“声非加疾”但却能产生“见者远,闻者彰”的效果,关键在于利用客观的有利条件“高处”和“顺风”。而学习是发现外景有利条件,创造有利条件,利用有利条件的重要手段。

(3)作者在阐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积累”、“坚持”、“专心”三方面入手。文中哪些比喻是分别说明这三方面道理的?

答: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手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学习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教学难点:

本文是如何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答: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设喻,但设喻的方式却多种多样:

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对应,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的方式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毫不板滞。

有的单说比喻而隐含道理,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喻,后引道理,再设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进而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进一步论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