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操作系统引导探究

操作系统引导探究

操作系统引导探究
操作系统引导探究

操作系统的启动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实验概述 1.实验名称:操作系统的启动 2.实验目的: 1)跟踪调试EOS在PC机上从加电复位到成功后启动的全过程,了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2)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理解操作系统启动后的工作方式。 3.实验类型:验证,设计 4.实验容: 1)准备实验,启动OS Lab,新建一个EOS Kernel项目; 2)调试EOS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①使用Bochs作为远程目标机 ②调试BIOS程序 ③调试软盘引导扇区程序 ④调试加载程序 ⑤调试核 ⑥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编译器:Tevalaton OS Lab 语言:C++ 三.实验过程 1.设计思路和流程图: 2.实验过程:

1)在Console窗口中输入调试指令sreg,查看当前CPU中各个段寄存器的值,其中CS寄存器信息行中的“s=0xf000”表示CS寄存器的值为0xf000。 2)输入调试命令r,显示当前CPU中各个通用寄存器的值,“rip: 0x00000000:0000fff0”表示 IP 寄存器的值为 0xfff0。 3)输入调试命令 xp /1024b 0x0000,查看开始的 1024 个字节的物理存。在Console 中输出的这 1K 物理存的值都为 0,说明 BIOS 中断向量表还没有被加载到此处。 4)输入调试命令 xp /512b 0x7c00,查看软盘引导扇区应该被加载到的存位置。输出的存值都为 0,说明软盘引导扇区还没有被加载到此处。 可以验证 BIOS 第一条指令所在逻辑地址中的段地址CS寄存器值是一致的,偏移地址和 IP 寄存器的值是一致的。由于存还没有被使用,所以其中的值都为0。 5)输入调试命令 vb 0x0000:0x7c00,这样就在逻辑地址 0x0000:0x7c00(相当于物理地址 0x7c00)处添加了一个断点。输入调试命令 c 继续执行,在 0x7c00 处的断点中断。中断后会在 Console 窗口中输出下一个要执行的指令,即软盘引导扇区程序的第一条指令。 6)输入调试命令 sreg 验证 CS 寄存器(0x0000)的值。

操作系统实验实验1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掌握进程的概念,明确进程的含义 1.2、认识并了解并发执行的实质 2.1、掌握进程另外的创建方法 2.2、熟悉进程的睡眠、同步、撤消等进程控制方法 3.1、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2、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1、了解守护进程 5.1、了解什么是信号 5.2、INUX系统中进程之间软中断通信的基本原理 6.1、了解什么是管道 6.2、熟悉UNIX/LINUX支持的管道通信方式 7.1、了解什么是消息 7.2、熟悉消息传送的机理 8.1、了解和熟悉共享存储机制 二、实验内容 1.1、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 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 1.2、修改上述程序,每一个进程循环显示一句话。子进程显示'daughter …'及 'son ……',父进程显示'parent ……',观察结果,分析原因。 2.1、用fork( )创建一个进程,再调用exec( )用新的程序替换该子进程的内容 2.2、利用wait( )来控制进程执行顺序 3.1、修改实验(一)中的程序2,用lockf( )来给每一个进程加锁,以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 3.2、观察并分析出现的现象 4.1、写一个使用守护进程(daemon)的程序,来实现: 创建一个日志文件/var/log/Mydaemon.log ; 每分钟都向其中写入一个时间戳(使用time_t的格式) ; 5.1、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再用系统调用signal( )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c键);捕捉到中断信号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 )向两个子进程发出信号,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 Child process1 is killed by parent! Child process2 is killed by parent! 父进程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如下的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5.2、用软中断通信实现进程同步的机理

操作系统四个探究实验

练习一:读者写者问题 1.1要求 在WindowsXP环境下,创建一个控制台进程,此进程包含n个线程。用这n个线程来表示n个读者或写者。每个线程按相应测试数据文件(后面有介绍)的要求进行读写操作。用信号量机制分别实现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的读者—写者问题。 读者—写者问题的读写操作限制(包括读者优先和写者优先): 1)写—写互斥,即不能有两个写者同时进行写操作。 2)读—写互斥,即不能同时有一个线程在读,而另一个线程在写。 3)读—读允许,即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读者在读。 读者优先的附加限制:如果一个读者申请进行读操作时已有另一个读者正在进行读操作,则该读者可直接开始读操作。 写者优先的附加限制:如果一个读者申请进行读操作时已有另一写者在等待访问共享资源,则该读者必须等到没有写者处于等待状态后才能开始读操作。 运行结果显示要求:要求在每个线程创建、发出读写操作申请、开始读写操作和结束读写操作时分别显示一行提示信息,以确定所有处理都遵守相应的读写操作限制。 1.2测试数据文件格式 测试数据文件包括n行测试数据,分别描述创建的n个线程是读者还是写者,以及读写操作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每行测试数据包括四个字段,各个字段间用空格分隔。第一字段为一个正整数,表示线程序号。第二字段表示相应线程角色,R表示读者,W表示写者。第三字段为一个正数,表示读写操作的开始时间:线程创建后,延迟相应时间(单位为秒)后发出对共享资源的读写申请。第四字段为一个正数,表示读写操作的持续时间。当线程读写申请成功后,开始对共享资源的读写操作,该操作持续相应时间后结束,并释放共享资源。 1.3练习分析 可以将所有读者和所有写者分别存于一个读者等待队列和一个写者等待队列中,每当读允许时,就从读者队列中释放一个或多个读者线程进行读操作;每当写允许时,就从写者队列中释放一个写者进行写操作。 1、读者优先 读者优先指的是除非有写者在写文件,否则读者不需要等待。所以可以用一个整型变量read_count记录当前的读者数目,用于确定是否需要释放正在等待的写者线程(当read_count = 0时,表明所有的读者读完,需要释放写者等待队列中的一个写者。每一个读者开始读文件时,必须修改read_count变量。因此需要一个互斥对象mutex来实现对全局变量read_count修改时的互斥。 另外,为了实现写—写互斥,需要增加一个临界区对象write。当写者发出写请求时,必须申请临界区对象的所有权。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实现读—写互斥,当read_count = 1时(即第一个读者到来时),读者线程也必须申请临界区对象的所有权。当读者拥有临界区的所有权时,写者阻塞在临界区对象write上。当写者拥有临界区的所有权时,第一个读者判断完“read_count == 1”后阻塞在write上,其余的读者由于等待对read_count的判断,阻塞在mutex上。 写者优先与读者优先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一旦一个写者到来,它应该尽快对文件进行写操作,如果有一个写者在等待,则新到来的读者不允许进行读操作。为此应当添加一个整型

操作系统实验_实验1

广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2015年11月11日 实验课 操作系统成绩 程名称 实验项 进程管理与进程通信指导老师陈康民目名称 (***报告只能为文字和图片,老师评语将添加到此处,学生请勿作答***) 进程管理 (一)进程的创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进程的概念,明确进程的含义 2、认识并了解并发执行的实质 二、实验内容 1、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 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父进程显示'a',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和字符'c'。试观察记录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并分析原因。 2、修改上述程序,每一个进程循环显示一句话。子进程显示'daughter …'及'son ……', 父进程显示'parent ……',观察结果,分析原因。 三、实验步骤 1、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 代码: #include main( ) { int p1,p2; while((p1=fork( ))= = -1); /*创建子进程p1*/ if (p1= =0) putchar('b'); else { while((p2=fork( ))= = -1); /*创建子进程p2*/ if(p2= =0) putchar('c'); else putchar('a'); } } 运行结果:

bca,bac, abc ,……都有可能。 2、修改上述程序,每一个进程循环显示一句话。子进程显示'daughter …'及'son ……',父进程显示'parent ……',观察结果,分析原因。 代码:#include main( ) { int p1,p2,i; while((p1=fork( ))= = -1); /*创建子进程p1*/ if (p1= =0) for(i=0;i<10;i++) printf("daughter %d\n",i); else { while((p2=fork( ))= = -1); /*创建子进程p2*/ if(p2= =0) for(i=0;i<10;i++) printf("son %d\n",i); else for(i=0;i<10;i++) printf("parent %d\n",i); } } 结果:

山东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进程同步实验

山东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4进程同步实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实验四、进程同步实验学号: 日期:20120409 班级:计基地12 姓名: 实验目的: 加深对并发协作进程同步与互斥概念的理解,观察和体验并发进程同步与互斥 操作的效果,分析与研究经典进程同步与互斥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了解 Linux 系统中 IPC 进程同步工具的用法,练习并发协作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操作的编程与调试技术。 实验内容: 抽烟者问题。假设一个系统中有三个抽烟者进程,每个抽烟者不断地卷烟并抽烟。抽烟者卷起并抽掉一颗烟需要有三种材料:烟草、纸和胶水。一个抽烟者有烟草,一个有纸,另一个有胶水。系统中还有两个供应者进程,它们无限地供应所有三种材料,但每次仅轮流提供三种材料中的两种。得到缺失的两种材料的抽烟者在卷起并抽掉一颗烟后会发信号通知供应者,让它继续提供另外的两种材料。这一过程重复进行。请用以上介绍的 IPC 同步机制编程,实现该问题要求的功能。 硬件环境: 处理器:Intel? Core?i3-2350M CPU @ 2.30GHz ×4 图形:Intel? Sandybridge Mobile x86/MMX/SSE2 内存:4G 操作系统:32位 磁盘:20.1 GB 软件环境: ubuntu13.04 实验步骤: (1)新建定义了producer和consumer共用的IPC函数原型和变量的ipc.h文件。

(2)新建ipc.c文件,编写producer和consumer 共用的IPC的具体相应函数。 (3)新建Producer文件,首先定义producer 的一些行为,利用系统调用,建立共享内存区域,设定其长度并获取共享内存的首地址。然后设定生产者互斥与同步的信号灯,并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初值。当有生产者进程在运行而其他生产者请求时,相应的信号灯就会阻止他,当共享内存区域已满时,信号等也会提示生产者不能再往共享内存中放入内容。 (4)新建Consumer文件,定义consumer的一些行为,利用系统调用来创建共享内存区域,并设定他的长度并获取共享内存的首地址。然后设定消费者互斥与同步的信号灯,并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初值。当有消费进程在运行而其他消费者请求时,相应的信号灯就会阻止它,当共享内存区域已空时,信号等也会提示生产者不能再从共享内存中取出相应的内容。 运行的消费者应该与相应的生产者对应起来,只有这样运行结果才会正确。

操作系统实验-第二讲、操作系统的启动

操作系统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二讲操作系统的启动 一、实验概述 1. 实验名称 操作系统的启动 2. 实验目的 1)、跟踪调试eos在pc机上从加电复位到成功启动的全过程,了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 2)、查看eos启动后的状态和行为,理解操作系统启动后的工作方式。 3.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 验证 4. 实验内容 1)、启动OS Lab。 2)、新建一个EOS Kernel 项目。 3)、在“项目管理器”窗口中打开boot 文件夹中的boot.asm 和loader.asm 两个汇编文件。boot.asm 是软盘引导扇区程序的源文件,loader.asm 是loader 程序的源文件。简单阅读一下这两个文件中的NASM 汇编代码和注释。 4)、按F7 生成项目。 5)、生成完成后,使用Windows 资源管理器打开项目文件夹中的Debug 文件夹。找到由boot.asm 生成的软盘引导扇区程序boot.bin 文件,该文件的大小一定为512 字节(与软盘引导扇区的大小一致)。找到由loader.asm 生成的loader 程序loader.bin 文件,记录下此文件的大小1566 字节,在下面的实验中会用到。找到由其它源文件生成的操作系统内核文件kernel.dll。 二、实验环境 进行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编译器、语言及工具等。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编译器:Tevalaton OS Lab 语言:C++

三、实验过程(每次实验不一定下面6条都写,根据实际情况定) *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答 (1)、自己设计两个查看内存的调试命令,分别验证这两个用户可用区域的高地址端也是空白的。 答:命令为:xp /512b 0x7a00和cp /512v 0x9fe00。因为第一个用户区的高位地址截止到0x7c00,第二个用户区高位地址截止到0xA0000,命令表示显示从0x7a00和0x9fe00以后512b空间的所有字节码,即两个用户区的高位地址端,可以看到所有字节全为0,说明高地址端是空白的。如图一、图二所示。(2)、自己设计一个查看内存的调试命令,验证上位内存的高地址端已经被系统占用。 答:命令为:xp /512b 0xffe00。因为上位内存的高位地址截止到0x100000,命令表示显示从0xffe00以后的512b空间的所有字节码,即两个用户区的高位地址端。可以看到所有字节都有值,说明高地址端被占用。如图三所示。(3)、根据之前记录的loader.bin文件的大小,自己设计一个查看内存的调试命令,查看内存中loader程序结束位置的字节码,并与loader.lst文件中最后指令的字节码比较,验证loader程序被完全加载到了正确的位置。 答:命令为xp /8b 0x1616.程序的初始位置为0x1000,加上1566的十六进制61E-8b,答案即为1616.如图四、图五、图六、图七所示。 (4)、仔细比较实验指导10-5图和10-6图,尝试说明哪个是应用程序的进程,它和系统进程有什么区别,那个是应用程序的主线程,它和系统线程有什么区别? 答:进程列表中ID为31的进程是应用程序的进程,其优先级为8,包含1个线程,主线程ID为33,映像名称为a:\hello.exe。而ID为1的是系统进程,其优先级为24,包含有10个线程,其中的ID为2的线程是该进程的主线程,系统进程没有映像名称。主要区别为:应用程序的进程优先级较低。 线程列表中ID为33的线程是应用程序的线程,其优先级为8,处在阻塞状态,而ID为20~28的是系统进程,其优先级为24,其中ID为22的处于运行状态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讲课教师:黄小龙 计算机启动过程总体分为两个过程,即硬件启动过程和操作系统启动过程。本课中操作系统我们仅选用Windows XP 的启动过程讲解。 一、硬件启动过程 ⑴加电 按下电源开关后,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稳定, 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 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 初始化。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芯片组便撤去RESET 信号(如果是按下Reset 按钮来重启,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 信号)。然后,CPU 马上就从地址FFFF0H 处开始执行指令(这是BIOS 的起始地址),但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真正的BIOS 启动代码处,由BIOS 的代码进行下一步的POST 自检。 ⑵BIOS 进行post

POST就是加电自检,它是Power On Sel f Test的缩写。它是检查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内存和显卡等。如果发现错误,则通过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情况,此时的声音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类型。 注:由于POST的检测过程在显示卡初始化之前,因此POST 自检过程发现的错误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 ⑶BIOS检测硬件的各种信息 BIOS进行加电自检后,就开始检测计算机上硬件设备的各种信息,如设备类型、工作频率、芯片组型号、出厂厂商等。这阶段的硬件检测顺序是:显示卡、CPU、内存、其它标准硬件设备(如硬盘、光驱、软驱、外设等)。 ⑷BIOS更新ESCD 按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之中。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进行更新,因此不是每次启动都能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不过,某些主板的BIOS在保存ESCD数据时使用了与Windows 9x 不相同的数据格式,于是Windows 9x在每一次启动都会把ESCD 数据转换成自己的格式,导致BIOS每次重新启动时都认为是硬件配置发生变化,并重新改写ESCD数据,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计算机在每次启动时都会显示"Update ESCD... Success"信息的原因。

操作系统实验一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学号: 姓名: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课内实验目录及成绩 信息技术学院

实验(实验一) 1 实验名称:基本shell命令及用户管理 2 实验目的 2.1 掌握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方法。 2.2 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 2.3 了解GNOME桌面环境。 2.4 掌握基本shell命令的使用。 3 实验准备 3.1 下载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版本不限)。 3.2 准备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源(内核版本和发行版本均不限)。 注:实验准备、实验内容4.1和4.2作为回家作业布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可在私人计算机上完成。 4 实验要求、步骤及结果 4.1 安装虚拟机软件。 【操作要求】安装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软件,并填写以下4.1.1和4.1.2的内容。 4.1.1【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版本号】 4.1.2【主要配置参数】 4.2 安装Linux操作系统。 【操作要求】安装Linux操作系统,版本不限。 Linux发行版本: Linux内核版本:

【主要操作步骤:包括分区情况】 1、创建一台虚拟机安装操作系统时客户机操作系统选择Linux 2、修改虚拟机的安装路径。 3、建一个新的虚拟磁盘,磁盘的空间20GB,并且将单个文件存储虚拟磁盘。 4、设置分区完毕,安装虚拟机 4.3 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桌面环境之一GNOME。 【操作要求】查看桌面图标,查看主菜单,查看个人用户主目录等个人使用环境。【操作步骤1】桌面图标

【操作步骤2】主菜单 【操作步骤3】个人用户主目录 【操作步骤4】启动字符终端

操作系统实验4

实验四进程通信(二消息通信) 一、实验目的 熟悉管道通信,了解管道内数据的读取与写入过程; 学会创建管道、使用管道,实现父子进程间的通信; 熟悉各种管道通信时使用的函数; 熟悉共享内存的概念; 学会使用函数创建共享内存段,熟悉操纵共享内存的四个系统调用; 熟悉Linux下进程通信中的消息通信机制; 学会使用系统调用msgget(),msgsnd(),msgrev()及msgctl()编制一定长度的消息的发送和接收程序。 二、实验内容 任务: (1)每个同学登陆两个窗口,先在一个窗口中运行程序1(或者只登陆一个窗口,先在该窗口中以后台方式运行程序1),用ipcs命令查看系统中消息队列的情况,然后在另一个窗口中运行程序2,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并分析。运行结束后可以用ctrl+c结束程序1的运行,再次用ipcs命令观察系统中消息队列的情况。(2)使用系统调用msgget(),msgsnd(),msgrev()及msgctl()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的发送和接收程序。 ①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作为“引子”,先后fork()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 ②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学号末3位的消息队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当遇到类型为1的消息,则作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SERVER每接收到一个消息后显示一句“(server)received”。 ③CLIENT端使用key为学号末3位的消息队列,先后发送类型从10到1的消息,然后退出。最后的一个消息,即是SERVER端需要的结束信号。CLIENT 每发送一条消息后显示一句“(client)sent”。 ④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三、代码及运行结果分析 (1)每个同学登陆两个窗口,先在一个窗口中运行程序1(或者只登陆一个窗口,先在该窗口中以后台方式运行程序1),用ipcs命令查看系统中消息队列的情况,然后在另一个窗口中运行程序2,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并分析。运行结束后可以用ctrl+c结束程序1的运行,再次用ipcs命令观察系统中消息队列的情况。 1.程序1 代码:

操作系统实验四

青岛理工大学课程实验报告

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功能:共享存储区的附接。从逻辑上将一个共享存储区附接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上。用于建立调用进程与由标识符shmid指定的共享内存对象之间的连接。 系统调用格式:virtaddr=shmat(shmid,addr,flag) 该函数使用头文件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8)shmdt( ) 功能:用于断开调用进程与共享内存对象之间的连接,成功时返回0,失败返回-1。 系统调用格式: int shmdt(shmaddr) char *shmaddr;/*采用shmat函数的返回值*/ (9)shmctl( ) 功能:共享存储区的控制,对其状态信息进行读取和修改。用于对已创建的共享内存对象进行查询、设置、删除等操作。 系统调用格式:shmctl(shmid,cmd,buf) 该函数使用头文件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2、步骤: (1)定义进程变量(2)定义两个字符数组 (3)创建管道(4)如果进程创建不成功,则空循环(5)如果子进程创建成功,pid为进程号(6)锁定管道 (7)给Outpipe赋值(8)向管道写入数据 (9)等待读进程读出数据(10)解除管道的锁定 (11)结束进程等待子进程结束(12)从管道中读出数据 (13)显示读出的数据(14)父进程结束 创建jincheng.c 插入文字

调 试 过 程 及 实 验 结 果 运行: 运行后: 总 结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问题回答,实验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虽然对pipe()、msgget()、msgsnd()、msgrcv()、msgctl()、shmget()、shmat()、 shmdt()、shmctl()的功能和实现过程有所了解,但是运用还是不熟练,过去没 见过,所以运行了一个简单的程序。 利用管道机制、消息缓冲队列、共享存储区机制进行进程间的通信,加深了对 其了解。 (1)管道通信机制,同步的实现过程:当写进程把一定数量的数据写入pipe, 便去睡眠等待,直到读进程取走数据后,再把它唤醒。当读进程读一空pipe 时,也应睡眠等待,直到写进程将数据写入管道后,才将之唤醒,从而实现进 程的同步。 管道通信的特点:A管道是半双工的,数据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需要双方通 信时,需要建立起两个管道;B. 只能用于父子进程或者兄弟进程之间(具有亲 缘关系的进程);C.单独构成一种独立的文件系统:管道对于管道两端的进程而

实验一操作系统的引导

羅莇莈莀芆罿膁实验目的<编辑> ?薆膀袄螄腿蝿蒀熟悉hit-oslab实验环境; ?羁羄薅芈薀袄螇建立对操作系统引导过程的深入认识; ?膃肃蒈肈肄莄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开发过程; ?袅蚈袀芃膆袆葿能对操作系统代码进行简单的控制,揭开操作系统的神秘面纱。 螈莈蒃蚄肆芁莃实验内容<编辑> 腿薃蒆芅蝿蒃蒃此次实验的基本内容是: 1.螃肃蒅薀蚃芄羇阅读《Linux内核完全注释》的第6章,对计算机和Linux 0.11的引导过程 进行初步的了解; 2.袅衿膈袂肆膇羁按照下面的要求改写0.11的引导程序bootsect.s 3.聿羀羂薄芇蕿羂有兴趣同学可以做做进入保护模式前的设置程序setup.s。 蒈膂莆蒇莁肂莃改写bootsect.s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1.莂羃蚆袈节膄膈bootsect.s能在屏幕上打印一段提示信息“XXX is booting...”,其中XXX是 你给自己的操作系统起的名字,例如LZJos、Sunix等(可以上论坛上秀秀谁的OS名字最帅,也可以显示一个特色logo,以表示自己操作系统的与众不同。) 螅袆蚀蒂羆莈艿改写setup.s主要完成如下功能: 1.羆芈薁蒄薈肁薁bootsect.s能完成setup.s的载入,并跳转到setup.s开始地址执行。而 setup.s向屏幕输出一行"Now we are in SETUP"。 2.肀螁芆蚈虿蚁芃setup.s能获取至少一个基本的硬件参数(如内存参数、显卡参数、硬盘参 数等),将其存放在内存的特定地址,并输出到屏幕上。 3.羁袃袇蒁袁肅膅setup.s不再加载Linux内核,保持上述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即可。 蚅肇羈肁袆莅袁实验报告<编辑> 芇螀膀蒄蝿荿膁在实验报告中回答如下问题: 1.莈莀芆罿膁芀膃有时,继承传统意味着别手蹩脚。x86计算机为了向下兼容,导致启动过程 比较复杂。请找出x86计算机启动过程中,被硬件强制,软件必须遵守的两个“多此一举”的步骤(多找几个也无妨),说说它们为什么多此一举,并设计更简洁的替代方案。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0121210680225 实验课成绩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刘军 学生姓名李安福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sy1201 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实验总学时数:12学时 适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承担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中心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Linux系统下常用键盘命令、系统调用、SHELL编程、后台批处理和C程序开发调试手段等基本用法。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实验类型开出要求 01 Linux键盘命令和vi 2 设计必开 02 Linux下C编程 2 设计必开 03 SHELL编程和后台批处理 2 设计必开 04 Linux系统调用(time) 2 设计必开 05 Linux进程控制(fork) 4 设计必开 三、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1、Linux键盘命令和vi 要求:掌握Linux系统键盘命令的使用方法。 内容:见教材p4, p9, p40, p49-53, p89, p100 2、Linux下的C编程 要求: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方法;掌握Linux下C程序的源程序编辑方法;编译、连接和运行方法。 内容:设计、编辑、编译、连接以及运行一个C程序,其中包含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语句。 3、SHELL编程和后台批处理 要求:掌握Linux系统的SHELL编程方法和后台批处理方法。 内容:(1) 将编译、连接以及运行上述C程序各步骤用SHELL程序批处理完成,前台运行。 (2) 将上面SHELLL程序后台运行。观察原C程序运行时输入输出情况。 (3) 修改调试上面SHELL程序和C程序,使得在后台批处理方式下,原键 盘输入内容可以键盘命令行位置参数方式交互式输入替代原键盘输入内容, 然后输出到屏幕。 4、Linux系统调用使用方法。

操作系统实验三(题目四)实验报告_李旦兰_20083308

操作系统实验三 实验报告 姓名李旦兰学号20083308 班级软件0802 指导教师那俊 实验名称存储管理 开设学期2010 – 2011第一学期 评定成绩 评定人签字 评定日期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2010年11月

实验三_B 一.实验题目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题目四)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进一步认识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以及内部实现; (3)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教材中的重要算法的理解; (4)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以及要求 (1)设计一个支持n个用户的简单二级文件系统,每个用户可保存m个文件,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一个文件; (2)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文件目录管理; (3)对文件应设置存取控制保护方式,如“只能执行”、“允许读”、“允许写等”;(4)系统的外部特征应接近于真实系统,可设置下述文件操作命令:Login 用户登录;Dir 列出文件目录; Create 建立文件;Delete 删除文件; Read 读文件;Write 写文件;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5)通过键盘使用该文件系统,系统应显示操作命令的执行结果。 四.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7 开发语言:VC++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C++ 2008 Express Edition 五.程序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实验指导书,整理出实验大体的思路,确定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体关系有三张表(主文件目录,用户文件目录以及打开文件目录)、命令服务和用户构成。用户负责输入命令。命令服务实现命令检查以及调用相关模块执行相应的命令功能。 (1)主文件目录(MFD),包括用户名和文件目录指针; struct user MFD[1]={{"0",0}};//MFD(用户名文件目录指针) (2)用户文件目录(UFD),包括文件名、保护码以及文件长度; struct file UFD[10];//用户文件目录(UFD-文件名保护码文件长度) (3)打开文件目录(AFD),包括打开文件名、打开保护码以及读写指针。采用数组形式存储打开的文件,数组每个元素保存一个打开文件的信息 struct file AFD[5]={{"0",0,0,0},{"0",0,0,0},{"0",0,0,0},{"0",0,0,0},{"0",0,0,0}};//运行文件目录(AFD)——一次运行用户可以打开个文件 在此模拟文件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的操作有: (1)用户登录:login,用户通过登录从而使用系统功能; (2)创建文件:create,创建一个指定名字的新文件,即在目录中增加一项,不考虑

多系统启动引导原理简介

多系统启动引导原理简介 多系统启动引导原理简介 大部分同学对多重系统引导原理的一知半解,我把我知道的简单介绍一下。 我先来介绍分区,从启动引导的角度讲,磁盘分区可以分为系统分区和引导分区。系统分区主要用于启动Windows系统,通常,系统分区总是C:\。而引导分区则是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分区,即%SystemRoot%所在分区。 我们知道,主盘系统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储存着系统的主引导记录,就是通常说的MBR区。它负责搜索磁盘上可启动的分区,然后把引导代码装入内存。对于DOS来说,MBR由Fdisk生成。主引导记录所在分区是系统分区,除此之外装有操作系统并能引导启动的分区是引导分区,引导分区的第一扇区储存着引导代码,用来引导本分区相应的操作系统。 下面我们来看下启动文件,Win98一般为: io.sys、msdos.sys、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7622366.html,、config.sys、autoexec.bat。五个。其中最重要的是头三个,是启动必需要的。 Win2000/XP的启动文件:ntldr、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7622366.html,、boot.ini、bootfont.bin、bootsect.dos、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7622366.html,、ntbootdd.sys等。其中ntldr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7622366.html, 对于2000与XP共存的系统引导至关重要。 我简单介绍下各个文件的作用 ntldr,操作系统载入程序,位于系统分区根目录下。 boot.ini, 用于指定Windows的安装位置和磁盘属性。位于系统分区根目录下。bootfont.bin, 对非英文操作系统的启动菜单标题提供文字支持。不是必需的。bootsect.dos, 用于启动旧版操作系统所需要的引导扇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7622366.html,, 用于检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返回给ntldr。ntbootdd.sys, 当ATA技术被禁用或磁盘控制器是SCSI类型或磁盘控制器不支持扩展INT 13调用时,提供驱动支持。而不用通过BIOS来直接访问。不是必需的。 在含有98或更旧版的多重启动上,问题就复杂点,要由OS Loaer来引导启动。先来认识下OS Loaer,它是Windows自带的多操作系统引导管理工具。注意OS Loaer存在于引导分区第一扇区而非MBR,就是在98或更旧版本系统所在分区。而常见的几种引导工具软件如BootMagic和System Commander则位于MBR区。现在我们假设硬盘里装有98、2000、XP三个系统,那么系统启动时首先由BIOS 把MBR装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给MBR引导启动,计算机搜索MBR中的分区表,找出活动分区,如果在引导分区中有OS Loaer时,主引导记录加载OS Loaer,由OS Loaer读取boot.ini文件,并出现启动选择菜单,如果用户选择启动Win98,那么就装载Bootsect.dos这个文件。Bootsect.dos文件是Win98引导扇区的镜像,位于系统分区根目录下。如果多个操作系统中没有9X或更旧版本的话,则该文件不会存在。如果选Win2000/WinXP,那么就装载Ntldr和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17622366.html,,由Ntldr和Ntdetect引导启动Win2000/WinXP。(有必要说明一下,2000系统里的Ntldr和Ntdetect与XP里的Ntldr和Ntdetect是不同的,2000可由XP 的Ntldr和Ntdetect引导启动,反过来,2000里的Ntldr和Ntdetect却不能引导XP,这就是为什么在2000与XP共存的机里,重装了2000后不能引导XP 的原因。因为2000会用它的Ntldr和Ntdetect覆盖掉XP的) 呵呵我可能讲得有点啰嗦,不过大家看到这里也许明白我们在多系统环境下重装

操作系统实验3答案

实验三操作系统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系统进程的概念,加深对Linux / UNIX进程管理的理解。 2) 学会使用ps命令和选项。 3) 列出当前shell中的进程。 4) 列出运行在系统中的所有进程。 5) 根据命令名搜索特定的进程。 6) 使用kill命令终止进程。 7) 根据用户名查找和终止进程。 二、实验内容和相应的答案截图,三、实验结果分析 步骤1:创建一个普通用户(参见实验二),以普通用户身份登录进入GNOME。 步骤2:打开一个“终端”窗口(参见实验二)。 步骤3:回顾系统进程概念,完成以下填空: 1) Linux系统中,几乎每一个启动的进程,都会由内核分配一个唯一的__PID__进程标识符,用于跟踪从进程启动到进程结束。 2) 当启动新进程的时候,内核也给它们分配系统资源,如__内存_和__CPU_。 3) 永远不向父进程返回输出的进程叫做__僵进程__。 4) 由父进程派生出来的进程叫做____子___进程。 5) ___父_进程是一个派生另一个进程的进程。 6) 运行用于提供服务的Linux系统进程是_______________。 7) 如果父进程在子进程之前结束,它创建了一个______________进程。 步骤4:回顾ps命令和信息。基本的ps命令显示当前shell中的进程信息,用户只能够查看当前终端窗口中初始化的进程。输入ps命令,将结果填入表3-3中。 表3-3 实验记录 下面,在当前终端窗口中,练习使用给出的每个选项的ps命令。

输入ps -f 命令,显示运行在系统中的某个进程的完全信息,填入表3-4中。 表3-4 实验记录 步骤5:列出系统中运行的所有进程。 输入ps -ef 命令,显示运行在系统中的各个进程的完全信息。执行该命令,并与ps –f 命令的输出结果对照,一致吗?有何不同? 答:不一致,后者显示了所有进程的完全可用信息,多了很多。 分析当前终端窗口中的输出结果,记录下来用于写实验报告。 a. 显示了多少个进程?答:59 b. 进程ID的PID是什么? c. 启动进程的命令(CMD) 是什么?答:sched d. 请观察,什么命令的PID号是1?答:init[5] e. 执行ps –ef >aaa命令,将ps命令的输出送到文本文件aaa。再次运行cat aaa | wc命令,计算进程的数目。其中,cat是显示文本文件命令。“|”是管道命令,就是将前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后一个命令的输入。wc 命令用来计算文本的行数,第一个数字显示的是行的数目,可以用来计算进程的数目。计算出进程数目并做记录。 执行man ps命令,可以打开Linux用户命令手册。了解ps命令的用法。输入wq命令可退出用户手册的阅读。man命令可以执行吗?结果如何? 答:Man ps时出现

操作系统实验一

攀枝花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操作系统实验项目:模拟实现进程调度算法实验日期:2010.05.07 系:计算机班级:07级计本2班姓名:朱江学号:200710801086 指导教师:赖国勇成绩: 实验目的: 1、进程调度是处理机管理的核心内容。观察、体会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方法,并通过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模拟程序的实现,加深对进程控制块、进程队列、进程调度算法,进程切换的理解,并体会和了解各种调度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2、提高实际动手编程能力,为日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验设备: 1.装有windows2000/xp以上的操作系统。 2.装有LGY_VC++ 6.0集成开发环境。 实验要求: 1、使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来设计。 2、给出主函数和各个算法函数的流程图。 3、学生可按照自身条件,随意选择采用的算法,(例如:采用冒泡法编写程序,实现短进程优先调度的算法)。 4、进程调度程序模拟程序只对PCB进行相应的调度模拟操作,不需要实际程序。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1、设计进程控制块PCB表结构,模拟实现进程调度算法:FIFO,静态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调度,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实现其中之一个以上)。 2、编写一个进程调度程序模拟程序。模拟程序只对PCB进行相应的调度模拟操作,不需要实际程序。 3、程序经visual c++ 6.0编译后运行,通过文件1.txt和2.txt读入进程名、进程状态、进程运行时间和进程优先级等数据。然后分别选择先进先出调度,静态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调度,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对进程进行调度,并输出进程的调度模拟操作排序结果。

操作系统实验四

学号:15406038 姓名:牛超 班级:2班 实验时间:2017,11,24 实验编号 OS0004 实验名称 进程通信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Linux 关于进程间通信的概念 2.掌握几种进程间通信的方法 3.巩固进程同步概念和实现进程同步的方法 实验内容 1. 利用管道实现两个进程间的消息互通; 2. 利用标准流管道实现文件的读取和单词统计; 3. 利用无名管道实现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 实验题目 一、读取文件/etc/profile 的内容,并且统计该文件中有多少个单词。 程序截图: 运行结果截图: 操作系统 实验(训)报告

二、编写一段程序,用管道实现父子进程之间的通信,子进程读父进程写入管道的内容,如父进程写“Hello”,子进程能读取该信息。 程序截图: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s[2]; pipe(fds); char buf[512]="hello"; if(fork()==0){ close(fds[1]); if(read(fds[0],buf,sizeof(buf))>0) puts(buf); exit(0);

}else{ close(fds[0]); write(fds[1],buf,6); close(fds[1]); exit(0); } return 0; } 运行结果截图: 思考题:编写一段程序,使其用管道实现父子进程之间的进程通信。子进程向父进程发送自己的进程标识符,以及字符串“is sending a message to parent!”。父进程则通过管道读出子进程发来的消息,将消息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终止。 程序截图: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s[2]={0}; pipe(fds); char buf[512]="is sending s message to parent!\n"; if(fork()==0){ printf("Child's PID=%d\n",getpid()); close(fds[0]); write(fds[1],buf,50); exit(0); }else{ close(fds[1]); read(fds[0],buf,50); puts(buf);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