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精神文化要素解读(讨论稿)

学校精神文化要素解读(讨论稿)

学校精神文化要素解读(讨论稿)
学校精神文化要素解读(讨论稿)

学校精神文化要素解读(讨论稿)

一、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

以发掘人的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以实施文化管理为保证,以教学科研为依托,坚持走内涵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走人文特色之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名校。

解读:“科学发展”的内涵是科学与发展,科学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发展是终极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教学科研和文化管理是学校发展的保障,人文特色是发展的追求目标,名校和产生一定影响是办学的社会效益。可简单概括为:以科学做保障,向管理要质量,向未来谋发展。

二、学校的办学目标:用六至九年的时间,实现办学思想的高境界、内部管理

的高效率、学校文化的高品味、师资队伍的高素质、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解读:办学思想的高境界便是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办让社会满意的学校,办让学生教师满意的学校,办学思想具有超前意识,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内部管理的高效率是指内部运行机制符合学校管理的自然规律,沟通顺畅及时,运转灵活,工作效率提高;文化的高品位是指学校的文化氛围浓,具体应体现在环境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管理特色几个方面;师资队伍的高素质体现在教育科研、学校管理中不仅指学历和职称,更体现在专业化水平、实施教育的能力和师德水平上;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教学效率上,还应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学校中的各种教育因素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师生一起自然快乐成长,让学校在师生成长中发展壮

大。

解读: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师生一起成长;二是师生一起自然快乐成长;三是学校在师生的成长中发展壮大。学校的发展壮大取决于师生的成长,而自然快乐是成长追求的目标。自然是没有压力,快乐可以理解为人与外物的和谐,体现了人本特色,师生一起自然快乐地成长了,学校便自然发展壮大了。

四、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责任、奉献、博爱、创新

解读:责任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教师身上,更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上。奉献可以理解为只讲付出,不图回报;博爱可以说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奉献

和博爱是道德追求。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是终极追求。

五、学校的发展战略是:人文、数字、名师、特色

解读:就我校而言,人文体现在学校的精神文化上,数字体现在学校的物质文化上,名师体现在课程文化上,特色体现在制度文化上。

六、团队建设策略:专业引领,学术滋养,科研促动,共同成长。

解读:专业引领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就形式而言有学术报告会、教学培训、指导课堂实践等;学术滋养就是通过学术研究提供专业成长的营养;科研促动是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七、学校的教学策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解读:以人为本是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

立德树人是重视德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以文化人是突出文化管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八、学校的校风:文明、高尚、敬业、乐群

解读:文明体现于言行举止,高尚体现于道德情操,敬业体现于教书育人,乐群体现于团队管理的建设。

九、学校的教风:德才并举,教学相长

解读:德才并举是人才培养的标准,教学相长是教师成长的方向。

十、学校的学风:勤学、善思、励志、展长

解读:勤学、善思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励志是要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展长是要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色。

十一、校训:励精图治,革故鼎新

解读:励精图治是要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学校治理好,革故鼎新泛指除去旧的,设立新的,是号召大家要自强不息。

十二、校歌:腾飞的箭桥

解读:是美好的祝愿。

十三、校旗:底色黄色、标帜绿色

解读:黄色寓意着广袤的大地,绿色的标帜象征扬帆远航的大船。

十四、校徽图案寓意: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含着观念、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其它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应具备的能力和习惯。而校园文化则是依附和从属于社会大文化的—种亚文化现象。它是教育者依据社会的要求,按照既定教育目的和学校目标创设出来的,在教育者自觉控制下优化的、形象的典型环境,是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学校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念。校园文化的形成,不是靠几个人,一朝一夕的艰苦奋斗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同心协力、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完成,需要有一个教长时间不断循环浓缩的积淀过程。具体说来,校园文化主要指全体学生与教职员工直接参与和创造的精神财富,主要指全体师生在教育、生活与劳动中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优良的学校文化不但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还能促进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 校园文化并非什么新名词,而各种文化说也颇为多见。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研究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无论你怎样理解,怎样看待或是否已意识到,校园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在外显与隐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办学成功的校长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成功地运用于学校管理之中,开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一流学校c 随着教育改革重点的转移,校园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校园文化能规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赋予学校以活力机制,进而促 进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c从文化学角度看,校园文化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既包括科学知 识,也包括审美、娱乐等文化知识;既包括课堂学习,也包括课余活动。 word. ... 从学校自身来说,教育不单纯是一种知识简单的传授,还有文化气质、道德风貌、人文环境、科学氛围等等。这是一个朴实、和谐、统一的有机体,仅靠知识的传授是很难达到的。所以要

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学校文化构成要素及建设 摘要: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优质与现代化的需求,使得学校文化的重建成为必然,学校文化成为课程改革研究领域里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提出挑战,为学校文化重建提供契机,甚至可以说课程改革本身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甚至可以说,学校文化重建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建设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新型学校、是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学校文化,构成方法,构成要素,作用 学校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对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所学校都应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雄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内涵内化于学生,促使学生成材。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成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者要着力创造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时机,让学生潜心在学校的这种氛围中去思考,去体验感悟,从而完善自己。 一、学校文化概念界定 荷兰当代哲学家皮尔森认为:“‘文化’这个术语与其说是名词,不如说是动词。它主要不是意指包括诸如工具、图画、艺术作品,更不消说博物馆、大学楼、税务所等在内的客体或产物,而是首先意指人制造工具和武器的活动;舞蹈或念咒的礼仪;以及性爱、打猎、准备食物相关联时的各种行为模式。”〔1〕阎德明主编的《现代学校管理学》一书中有如下的表述:“所谓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2〕

新思考网《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一文提出:“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成员(师生员工)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二、学校文化的构建方法 (一)秉承传统,开拓创新 学校优良的精神传统是学校教育意识与学校办学特色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每个知名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优良精神传统。学校的传统在学校文化重建中既表现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升旗、校服、各种节日活动等),也表现出观念精神的形态(如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它是学校的历史及影响学校的各种精神因素的积淀,它渗透在学校的一切传统活动中,培养着学校成员的发展,它和学校环境融合成为学校文化构建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因此构建学校文化,需要关注学校的文化传统。老学校要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构建学校文化;新学校要在特色办学的实践中构建学校文化。不管是旧有的学校,还是新建立的学校,学校文化的构建应和学校的生命一起跳动,同时呼吸。 学校文化是学校“本土”特色的体现,在处理学校传统与特色办学的关系时,应当认识到,学校特色不仅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建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基本源点。不同的学校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学校的精神、价值观、行为等文化特征也会有所不同,并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缺乏独立精神,没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无异于没有学校文化,没有传统的学校文化便会成为水中浮萍。学校应该尊重其发展沿革史,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环境和办学传统,进行具体的文化设计定位。因此,学校在构建“本土”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重视提炼和汲取学校办学传统中的优秀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构建既保持学校优秀传统,又适合当代社会特质的学校文化体系。 (二)营建环境,打造气质 学校是学校文化生存的基本环境。学校环境,既是学校文化重建的结果,又是一种教育力量,从而对学校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解读 ◎文/戴银法 一、校园文化: 以兰山文化为基础的兰文化。 二、文化渊源: 我国江浙一带,地理环境独特,适宜兰花生长。江浙兰蕙,是我国兰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宜兴兰,是江浙兰蕙的组成部分。 清陈贞慧《秋园杂佩·兰》:“兰,龙池铜官间,芊眠峭蒨,离离如积,山人采摘,入衣香欲满园,杖挑藤束,筐筥登。每岁正二月之交,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一干数花,生于夏月者则名蕙。” “宜兴,府南。元宜兴州。太祖戊戌年十月曰建宁州,寻复曰宜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南有荆南山,又有国山,又有龙池山。又东南有香兰山,临太湖。又有唐贡山,产茶。”(《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 荆溪,府南百二十一里。雍正二年置。南:荆溪,县以此名。白云、茗岭、君山、啄木岭。西:芙蓉山、国山。三国吴天玺元年封禅为中岳,有摩崖,右群峰相缪不一名。东:铜官山。西南:章山。东南:茶山、兰山,濒太湖。东西二氿,与宜兴错。杨巷河、文定港水分流入之。其南沙河自溧阳戴埠流并诸焉。东南:蜀山河,合川埠水,东歧为施荡,并注之。又东至大浦口,其南莲花荡,自湖滏汇诸山水,至乌溪口,并入太湖。(《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 兰山又名兰右山,石兰山,是太湖西畔的一座小山,在宜兴东南五十里的今洑东境内,属楚山山脉的余脉伸入太湖的部分,因入湖的部分多为石,称其为石渚,麓周一十五里。多称其石兰渚。《舆地志》:“石兰山斗入太湖五里,南曰大兰山,北曰小兰山,旧多产兰,故名”。 唐代施肩吾《兰渚泊》:“家在洞水西,身作兰渚客。天昼无纤云,独坐空江碧。” 唐代王徽《石兰渚》:“风暖烟消野岸边,石兰花发满晴川。花开流水潺 潺去,飘得残春上钓船。”(《荆溪外纪》卷六)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理念文化概述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 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是学校文化建设个性化解决方案。SIS 即School Identity System的英文简称。它包括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学校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个分支系统。 一、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 概要: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核心工程,它对内可以激励全体师生,对外可以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理念文化识别系统要依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具体的教育政策,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历史沿革、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多种可预期因素进行综合规划。 具体规划内容: 1.核心理念; 2.基本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使命、学校形象定位、学校发展愿景等; 3.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德育理念、办学目标等; 4.治校理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等; 5.口号誓词:校长寄语、教师誓词、学生誓词等。(注:根据学校性质、学校地域文化、学校所在省市教育政策的不同,研究所会确定符合学校的理念文化元素。) 二、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最为直观的组成部分。它兼顾学校内部不同的功能需要,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涉及教学、办公、指示、公关等100多种应用元素,通过个性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规范呈现,从而塑造学校良好的视觉形象。 (2)具体规划内容: 1.基本元素系统:校徽、标准字、标准色; 2.应用要素系统:办公、服饰、公关、运输、指示、环境系统等100余个设计元素。 三、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 (1)概要:学校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是学校文化识别系统(SIS)的基础工程。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以“六化”为指导原则,做到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 (2)具体规划内容: 1.教学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教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2.办公区的环境规划与设计:包括楼宇命名、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接待室等各种功能室)及走廊等的文化设计;

(完整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

解读校园文化

解读校园文化 ---xxx小学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师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我们的解读是: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 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 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 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 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 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 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 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 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 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 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 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二、怎样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呢?

企业文化的构成

一、企业文化的构成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等四个层次的文化。学习型组织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标,从而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物质层文化 物质层文化是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行为层文化 行为层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指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行为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1)、企业行为的规范是指围绕企业自身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行为规范。企业行为的规范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和员工行为等。 (2)、企业人际关系分为对内关系与对外关系两部分。对外关系主要指企业经营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环境、国家机关、文化传播机构、主管部门、消费者、经销者、股东、金融机构、同行竞争者等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3)、企业公关策划及其规范。 (4)、服务行为规范:是指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服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制度层文化 制度层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与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企业的制度文化是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

学校精神校训等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解读校训——励志、厚德、攻术、笃行: “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八字校训,汲取先贤雅言,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人文追求的高度概况,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群体自我教育和共同奋斗的旗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 “励志”语出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是指奋发志气,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或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励志”强调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志气,要奋斗、要磨砺、要拼搏,励志又远志,可成大器,行大义,举大事,创大业。 “厚德”语出《易经》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强调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行。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寓意学校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注重引导师生完善人格,修己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攻术”语出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其中“术业有专攻”改变为专攻术业而成。 “攻术”要求志学、专学、厚学,尚能、强技、精业。强调学校师生员工力戒浮躁虚荣,专心致志、深入研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笃行”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另有《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当然更离不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内在统一和相联互动。 “笃行”要求学以致用,当重于行,实于行,立于行,知行合一。“笃行”强调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汲取新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知行统一。 学校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胸怀世界的开放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精诚合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胸怀世界”:(十个“是”)是我校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我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是我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等具体载体的外化体现;是我校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是我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我校师生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的标志;是以我校为主体的思想、情感和作风相统一;是我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精神境界;是我校历史上一代代校长承传下

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

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 什么是文化呢?就是习俗、生活习惯。改造学校文化就是把学校里的人长久养成的习俗、习惯改过来。 一个好的校长,会在学校里建立一系列只有他的学校才有的风俗。例如:大家都在做升旗仪式,但是他的升旗仪式和别人不一样;每个学校都有建筑物,但是他的建筑物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所有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工作、学习,但是这个学校的老师的工作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跟别人就是不一样,这就是学校文化。 一般来说,学校文化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个是器物文化,主要指学校的教室、走廊、操场、厕所、食堂、课桌、墙壁、黑板等;第二个是制度文化,指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第三个是精神文化,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三种文化相比,谁更重要呢?我认为学校的制度和精神文化,比器物文化更重要。那么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相比,哪一个最重要呢?回答是:精神文化。今天我们就谈谈学校的精神文化。 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什么样的习惯才算是好习惯呢?回答是:自然的就是最好的。所谓自然就是从人性出发,顺应人性、保护人性、发挥人性。所以好的生活习惯,是符合人性的。 我所要谈的人性,从哪里出发呢?可以从食欲出发。为了有好吃的,人类必须劳动。在原始社会,男人捕猎,女人采野果子,逐渐

演变成农业和畜牧业。后来发现,靠天吃饭不稳定,农业和畜牧业还是不可靠,于是又发展了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可是,我们发现化学工业依然不可靠,石油、煤炭,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于是,我们又开始制造一种新兴产业,叫“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 其实,学校教育也是循着这样的路径发展的。农耕时代教育主要的内容是怎么养殖动物、怎么种田,再后来是怎么操作工业技术,而信息时代里我们的学生开始学纯知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育活动生发出不同的精神文化内容,也自然而然孕育出与之相合的行为习惯。 在当下的信息社会里,我们怎么让孩子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养成一个顺应自然的好习惯呢?我的建议如下: 在学习文科知识的过程中,我建议让孩子们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主题学习,而不是死板地依赖课本学习。比如学语文时,教材本身很难帮助孩子学好语文。而且目前的语文课本很可怕:它是由一篇一篇互不相干的课文拼合成的,不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的。 假设一个学生对余秋雨的散文感兴趣,他在一段时间内都只学余秋雨的散文,这就是主题学习;而如果一个孩子一篇一篇地按课本的顺序学习语文,就是课文学习。 怎么把课文的学习变成主题学习呢?我再举一个历史的例子。一个学生能够把历史学好,或者真正对历史这个学科有激情,绝不是看课本看出来的。相反,历史课本很可能让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但是如果让学生主题式地研究毛泽东这个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把中国近代史融会贯通了,这就是主题学习的方式。

学校核心理念

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创建品牌 办学特色:书法教育 办学理念:传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 理念的解读:我们认为,汉字在今天已不单纯是承载信息的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为一种厚重的文化,而这种凝结着民族智慧、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文化,我们称之为“翰墨文化”。这种独特的学校文化成为东里小学立校的根基和灵魂,发展的力量和源泉。 “传承翰墨文化”是书法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确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博大精神的文化影响人,培育人。我们重视让小学生从小写好汉字,修习书法,既是让孩子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又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奠定做人基石”,是实施“书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它要求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舍本逐末,不追求功利,始终把这个任务放在首位。所谓“做人基石”是指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和人生智慧。我们强调“基石”概念,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学校的整体发展的方向,有效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办学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书法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努力营造“翰墨校园”,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打造教育品牌的理想平台。 育人目标:字品人品俱佳 包含着两层意思: 字品,即东里师生应人人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人品,教师追求“仁爱、豁达、知性、儒雅”;学生追求“诚信、正直、聪慧、优雅”。教师文化:翰墨飘香育桃李,书道立德润童心 学生文化:书中华汉字,做龙之骄子 环境文化:构建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墨香溢、茶香远、琴声扬、书声朗、诗情韵、画 意浓);

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综述

中国近5年企业文化研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综述与索引 姓名:邓超 学号:0802010231 专业:08经济学1类1班

中国近5年企业文化研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综述 前言: 21世纪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是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始于21世纪七八十年代,时至今日企业文化己成为21世纪管理的热点。中国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企业文化的涵义一般来说是指在企业特定的组织环境里,全体成员在工作和生活的长期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表现,也即从广义的文化角度来理解企业文化。概括目前关于企业文化定义和内涵的研究,基本上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念、价值体系、经营活动和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者与生产者的地位、作用、素质和要求; 第二,企业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和核心,制度文化是中坚和保证; 第三,企业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低层次是组织风气和传统;中层次是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高层次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第四,企业文化是多种层次的整合,即著名的企业文化的层次整合观点。 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效益。企业文化成了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和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动力。因此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性。本文研究的范围为中国近5年企业文化研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观点一: 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一)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现代企业文化中的本质要素,是现代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它反映了现代企业员工集体志向的决心和追求。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中的决定性要素,它决定现代企业其他文化要素的性质。例如它可以使价值观、信念、经营哲学等是上进、乐观、积极、开拓的;也可以使它们是退缩、悲观、消极、封闭的。因此,现代企业精神具有两重性:要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要么悲观丧气;要么有胆有识、敢想敢干,要么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要么勇于开拓进取,要么保守落后、故步自封。 (二)现代企业价值观 现代企业价值观是指以现代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现代企业人格化的产物,主要是指现代企业精神和部分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哲学。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了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现代企业的主导信念。 现代企业价值观在现代企业文化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现代企业文化的所有内容,都是在现代企业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或具体化,现代企业价值观是现代企业文化的基石。现代企业价值观对现代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对企业的兴衰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企业目标 企业目标是以企业经营目标形式表达的一种企业观念形态文化。

学校办学精神解读

学校办学精神解读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培育人才、传承文明的特殊使命。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优秀学生,其关键在于学校精神。一所学校要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名牌学校,最终靠的还是学校逐年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会形成长久的持续释放的强大发展动力。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的学校精神早已写在其众多教师和学子的灵魂上,成为这些学校发展的力量。我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实践、完善这个重要的办学思想——办学就是要培育一种精神力量。 在名校林立、万帆竞发的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我充分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时时保持清醒头脑,拓视野,闯路子,办特色,创名牌,总希望有一种精神力量能不断净化教师的心灵,养育教师的精神追求,升华教师的精神境界,使每个教师的整个生活都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 培育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首先要从培育教师的精神素养和专业素养开始。只有教师的精神和专业素质发展了,学校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我始终坚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高尚的师德、顽强的作风,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又是队伍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开拓创新,凭着自己的“锐气、正气、大气”,靠着自己的“理想、智慧、汗水”,去铸就一所学校的精神内核。 一所名校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名称,它代表一种丰厚的文化积淀,代表一种崇高的精神作风,它是“奉献、敬业、负责、自律、创新”的精神的化身。 一所名校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靠的是优异而持久的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而持久的教育教学成绩从严明的纪律中来,从严格的管理中来,从勤奋刻苦的精神中来。 2010年12月,我在上海学习了十多天,与一大批校友相见,他们都谈到当年在枝江一中学习时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勤奋、刻苦。几十年来,我们一中人一直保持着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精神作风,并为社会各界公认和称道。这种精神作风是枝江一中虽历经风雨,仍屡创辉煌的精神基石和力量根本。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中小学校园文化理念集锦 导语:学校是学生读书、成长的地方,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无声、道法自然、水到渠成……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讲,学校的文化形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制度文化。不仅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原则,学校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等。 二是精神文化。指学习的品牌价值、文化精神、办学思想、教育理想、团队精神及共同价值观等。 三是行为文化。指学校组织的运作方式、发展战略、工作行为,组织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等。 四是物质文化。学校的硬件建设形式、学校环境建设理念、学校物质资源配置方式等。 常言道:一流学校文化管 二流学校制度管 三流学校校长管 一流学校用环境教育学生 二流学校用制度约束学生 三流学校用武力压制学生 可见,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管理是办学的至高境界,是办学者的永恒追求。

得课堂者得质量,得教师者得发展。 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学习力。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能走得更远。 教育是慢的艺术、等待的艺术,教育既少不了,也快不了。 每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是相似的,而每一个“差生”背后,却有着各不相同的“问题”。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阅读是教师的生命方式。 学校核心竞争力有四大特征:一是买不了,二是偷不走,三是拆不开,四是带不走。 心中有朝阳,脚下有力量。 校长领导力须修炼“五气”: 勤奋好学厚底气、内外开放铸大气、理性思辨凝精气、实践研究炼真气、品格高尚重正气。 高效课堂十六字箴言: 相信学生解放思想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高效课堂理念: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学校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 一、学校行为文化的概念 (一)学校行为文化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校行为文化作出了不同的定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范国睿在《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中提出学校组织文化由精神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其中,学校规范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该书对学校行为文化的定义如下“所谓行为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其内容:一是师生员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班风、学风等学校气氛;二是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学校行为文化是观念文化的外化。”该书从学校组织气氛的视角探讨学校行为文化,着重研究在师生员工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校气氛,把校风、班风、学风当做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把学校气氛尤其是校风、班风、学风当作学校行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似乎扩大了行为文化的内涵,也容易导致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界限不清。 赵中建主编的《学校文化》提出了学校领导所倡导的精神文化与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形成的行为方式脱节的问题,将导致学校文化的二重性,即实际行为和学校文化的脱节。为

避免这种情况,学校在谨慎地确立核心价值观之后还必须关注师生员工的实际行为,使其行为模式符合学校所倡导的文化,以形成和谐的行为文化。该书对行为文化的界定,简单、清晰,值得借鉴:“学校行为文化就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 除此之外,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开始关注行为文化,其中不乏精彩、深刻的论述。邓党雄编著的《校园文化建设论》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四部分。“校园活动文化”指的是学校在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它并不包括师生员工的一切行为模式,仅仅指向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与我们探讨的行为文化有一定的交叉。在校园文化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还包括师生员工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校园活动文化是学校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著作对校园活动文化特点的概述发人深省:“如果说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那么,活动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外壳,是传达这种核心与灵魂的载体,没有这种载体,校园精神则无法显现……活动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效载体,相对于精神文化的虚,它又有实的特点,相对于物质文化的静,它又有动的特点。”

学校文化的特点与功能

(1)选择性 学校担负着培养人的历史重任,学校文化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等,因此,学校文化必须对社会文化进行严格的整合和选择。 (2)熏陶性 学校文化往往以有形或者无形的方式,对置身其中的人施予影响,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润物无声”的熏陶。学校文化正是通过这种渗透性,锚株积累,慢慢地滋润着人的心灵。 (3)传承性 学校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各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学校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工具,人类文化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代代相传的过程。 (4)正统性 学校文化传播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层的文化,因此,学校文化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手段和方法,深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学校文化的正统性,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生的发展方向。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孤立的文化,都反映一定社会阶层或团体的利益。为此,学校文化的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5)自主性 学校文化虽然是社会文化的影子,对社会的依存度较大,社会对学校文化的决定性较强,但学校文化也有相对的自身规律。学校文化可以按照规律发展其自主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学校文化不像茶楼酒店等社会俗文化那样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是学校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和规格,经过精心设计、严密组织而形成的系统文化。

(1)选择功能 从总体上说,人类文化来自于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相似的积累过程,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为保持自身文化的纯洁性,每个文化圈子都有一个过滤网,对自身既有文化进行净化,对外来文化进行筛选和同化。没有哪一种文化愿意毫无保留地接受异质文化。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个人认识的有限性与人类文化发展的无限性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为此,有必要在文化传递过程中进行整理和选择。 (2)浸润功能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文化所烘托的氛围,所创造的环境,往往使置身其中的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成人的品格、素养,仍折射出儿童时代的影子,散发出学生时代的气息。所以,人们在界定素质定义的时候,认为素质就是当人们把在学校里学过的东西都忘记了以后,所剩下的就是素质。素质的形成,恰恰是学校文化长期熏染的结果。 (3)凝聚功能 学校文化能加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团结师生,凝聚师生,好好的工作、学习、发展,还可以把学校、家庭、社会凝为一体,形成办学的合力。 (4)导向功能 学校文化体现一种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追求一种人生目标和社会理想,诉求一种教育责任和价值取向。这些教育准则和道德规范,起到约束、规范思想和行为的作用,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生的发展方向,推动学校和人的发展。 (4)融合与传播功能 学校文化汇聚了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取长补短、吐故纳新。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与此同时,各种文化在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形成新的地域文化。如同深圳市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相互碰撞和相互融的合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特区文化。学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

学校理念文化设计 (修改稿) 矾山镇砖桥小学 2012年9月

前言 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它无时不在,润物无声,能使学校的品质卓然,绽放个性神采。 砖桥小学始建于1937年9月,校址位于砖桥街道王氏祠堂,占地500平方米,初名“庐江县砖桥小学”,是一所公立学校,开设一 ---- 三年级3个班,有五、六十名学生,后逐渐发展至一 ----- 六年级6个班,200多名学生。1950年迁至隔壁的柳氏祠堂。其时教学正规,学风浓郁,声名鹤起,方圆一、二十里的学生都来此就读。历任校长为朱子端(1937-----?)、曾普伦(1950----1953)、李觉民(1954----1955)、柳卜如(1956)、王家爱(1957)、徐龙璋(1958----1959)。 1959年春季因兴修砖桥大水库,学校迁址至刘屯刘氏祠堂,与刘屯小学合并,校名仍为砖桥小学,同时在砖桥村的吕洼组设立教学点。此时,在校学生仍有200多人,校长分别是蔡继民(1960----1961)、邢周培(1962)。 1963年,砖桥小学与刘屯小学分离,迁址罗氏祠堂,设一 ----三年级3个班,隶属于巴滩小学,时任校长为张永寿。1967年因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校长夏所柱担任。 1969年,由人民公社安排,砖桥大队决定在万冲大树根兴建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全体村民群策群力,挖土制砖,挑石垒墙,拆运罗氏祠堂木料,1971年一所四合院式崭新学校迎来了(一----- 五年级)200多名学生,1976 ---- 1978年又增设了初中班,在历任校长刘德宇(1968 ---- 1970,1975 ---- 1978)、徐詠霞(1971 ---- 1972)、黄奇(1973 ----- 1974)、刘世民(1979)、徐光应(1980)等的艰苦努力下,教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教风纯正,学风浓厚,教学秩序井然有条,各项活动丰富多彩,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材,全体师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级政府及社会的广泛赞誉。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生数的增长(1989 ----- 2004年均在300人左右),原有校舍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时任校长杨定国(1990)积极与村、乡联系,在原校舍的东面兴建了一幢十间平房,1993年在校长王锦程(1991 ---- 1994)的主持下,又翻建了一幢11间的教室,同

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2012年第0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1,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77期) Total No .277 收稿日期:2011—09—25 作者简介:高志华(1987—),男,山东临沂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高志华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以往对学校文化的研究,都是从宏观的视野进行探讨,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甚至是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作为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的学校文化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根据绝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学校文化的结构主要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每一个结构方面都有其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学校文化的结构及其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以期能对学校文化的研究作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结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1—0046—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校文化的研究 方兴未艾,在概念界定、原则、结构以及策略上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是从宏观上谈学校文化建设,总给人一种难以捉摸甚至是无从下手的感觉, 而作为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的学校文化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因此,本文主要以学校文化的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学校文化结构的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些许启迪。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笔者认为,按照由外到内、从表层到深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的结构应该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为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其中, 学校物质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一、学校物质文化的影响因素 学校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学校物质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分为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 和情绪。校外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我国 古代就有“远市而不喧,林深而宽敞”的说法,形成了一种重视学校外部环境美的传统。现代学校是一 个开放系统,除了要重视环境美之外,还要充分考虑交通、 信息、社会联系等因素,要选在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以及社会联系密切的临近省城的地区;校内环境主要包括校内自然环境和学校建筑两个方面,从自然环境看,校园建设应“有山有水,中西结合”,营造一种能够对师生员工的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形成 起促进和提升作用的“花园式”校园。校内建筑也有很大的教育使命,所以校园里的建筑要选择多种造型艺术形式,象征各种精神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身心,涵养性格。此外,学校建筑要根据人们存 在的活动模式, 将相关的人群安排在适当的地方,从而达成不同学科之间和人员之间的交流。 (二)学校文化设施。学校文化设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主要结构层面,是学校教育、科研和生活的载体,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作的保障。学校文化设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图书馆建设。要重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及时更新图书资料, 注重图书资料的丰富性和使用率。第二是校园网络的建设。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日益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有条件的 6 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