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胡同现状的调查报告》

北京胡同现状

一.前言

“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 这是一位老北京人对胡同的描述,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胡同这种文化产物却在逐渐消失殆尽。胡同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必不可少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胡同,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然而现实中我们所要面对的状况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的多。通过调查走访我发现不只是市区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急于利用旧城大片的土地来获取经济利益,让不少人想不到的一点是,其实居住在旧城区的市民因为日益感到老式房屋不堪使用,生活不便,所以早就盼着胡同的拆迁改造了。面对来自底层和上层的双重压力,我们的胡同将何去何从?

二、胡同的现状

北京东城区的胡同已多数被改造,如:南锣鼓巷成为了年轻人北京游玩必去的美食胜地,烟袋斜街发挥历史展示作用成为游览景区,有些四合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不论其改造成功与否,现今东城区的大多胡同都有城市定位与改造规划,因此我们将调研对象定位为西城区仍在居住的胡同,并从民居角度解读。时至今日,当我们走进胡同,除较为明确的主通路外,还有很多引导人们去附近胡同的曲折小甬道,穿梭于胡同中时,有很好的发现和休闲感受,然而现代的空调,电十分突兀的出现,与其缺乏有机联系,与青砖灰瓦不相符。

三.改造意见

第一,小规模微循环的方式保护与修缮胡同四合院。小规模的修缮从来没有停止过,在东四、西四文保区、什刹海地区、南锣鼓巷等地区都有不少四合院的修缮工程。当前多种方式的个体修缮四合院的市场早已打开,需要跟踪该市场发展,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房屋产权是调动社会积极修缮四合院的关键。要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修缮房屋,主要是产权问题。产权是自己的,在明确了胡同四合院保护不再大拆大改的今天,自然房屋产权者会考虑自己住房的修缮。

小规模微循环的前提

是要逐渐疏散人口。目前老

城区人口密度过高,造成房

屋难以彻底修缮,即使修缮

了,院落拥挤,居住环境仍

较差。为此对愿意迁走的居

民可采用货币补偿或是移

地搬迁等政策及早安排疏

散人口,若一个院的户数适

当搬迁,改善居住环境,修

缮工作就好办多了。为了落

实小规模微循环修缮工程,

还重点研究和落实了有关技术问题。

第二,研究不同居住条件和多功能利用四合院。经调研,目前四合院的功能已从过去以纯居住为主的功能,转向多功能发展,有居住、旅馆、餐饮、办公、文教等多功能的规划设计。通过实地调查,发掘出目前四合院的实际应用模式,为今后保护性修缮及多功能使用提出设计方面的意见。

关于传统住宅通过改变功能而新生的做法,我们可以从上海“新天地”的改造成功得到启示。“新天地”地区原来是上海市中心一片破旧、拥挤的石库门式居住区,鉴于其重要的区位和特殊的街区风貌,上海市有关部门采取了保留其街巷格局与建筑特色、转变其使用功能的改造方式。改造后的这一地区,功能从居住为主转变为以休闲、购物、旅游为主。不仅为当地居民解决了困难,改变了市中心区的面貌,也为辖区政府和开发单位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对于那些质量较差的北京传统四合院,可以通过转变功能来避免其被拆的命运。参考上海的经验,是否也可以在北京的一些平房区(如什刹海、前门外、东直门内等地),有选择地改变部分四合院的功能,使之成为适合当地环境与传统特色的餐饮、购物、旅游设施呢?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舒畅刹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境和御花园。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改造利用方式也值得考虑,如将部分四合院改造整修后作为自助式的青年旅馆、前店后厂式的传统商品商店、独院式的小型办公设施等。

第三,对胡同的交通问题提出规划改善设想。胡同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宽取直;为了消防安全,死胡同要打通;整治胡同的各种障碍物;不设便道但要用不同材料或地面画出步行线;划出沿胡同停车位,居民近期夜间以胡同停车为主,结合单位大院停车为辅,逐步向地下停车库和外围停车场过渡。

第四,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方案。课题组、市规划院、市政管理处、市自来水公司、市供电局等有关市政设施部门进行了座谈研究,讨论了胡同市政设施的现状和更新改造方案。在保护胡同肌理前提下,对不同宽度的胡同规划设计了管线埋设断面图。对四合院燃料结构、改善居民卫生条件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问题,都提出适合胡同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改建方案。

四、思考

曾经是北京城市重要象征的胡同、四合院,狭窄、拥挤,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交通不便,街区各种生活设施落后,公用服务跟不上,成为胡同和四合院难以根治的顽症;而扩宽街道,危房拆迁改造,莫不涉及胡同和四合院。胡同之没落,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虽然许多人留恋胡同,留恋曾有的岁月,怀念邻里情谊、大家庭般的温暖,但是这些温情都阻挡不了胡同的没落。

胡同是没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将没落,不过文化的没落不等于物质的消失。胡同文化会转移、分解、传承到新的载体上。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创造新的文化,也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胡同文化的内涵,哪些该继承,哪些该扬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汪曾祺曾在《胡同文化》有如下概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等等。可以说胡同文化也是良莠不齐,应该有弘扬,也应该有抛弃。

胡同文化,并不是仅局限于住在胡同内四合院里的人。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很多胡同、四合院消失了,许多人搬进高楼大厦,住上宽敞的公寓,甚至拥有私家别墅,但是胡同文化的传承仍表现在他们的身上。富裕的现代生活,并没有隔绝他们和胡同文化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如楼里一个小伙子打了开电梯的姑娘一个耳光,而同楼住的两个老北京却说“忍着吧!”胡同文化的根性,仍然深植在这些人的心中。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俗文化。王皮的胡同,狗尾巴胡同,胡同名等不了大雅之堂;杀棋,聚酒,会鸟,胡同的事算不得惊天动地;窝头,萝卜,熬白菜,胡同人这般的易于满足。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妙手点化更能突显出北京文化的精义。

我们希望现状得到改变,但任何的改变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与现实的历练,有些事我们觉得已经离自己远去,但相反地,也许它早已扎根我们的心中。就让我们静候变化的发生,那些真正的精髓一定会在辈辈人的努力下沉淀下来并得到永久的传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