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黔东南各县历史文化资料

黔东南各县历史文化资料

黔东南各县历史文化资料
黔东南各县历史文化资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首府市。全州辖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办事处,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截止2012年,黔东南州户籍人口459.2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7.27万人,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

黔东南总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别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橄榄球"的抢花炮等。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别称。苗族的"飞歌"和"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侗族的歌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

民族舞蹈主要有被称为"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踩鼓舞,有芦笙舞,侗族的"多耶舞"。

一、概况

市位于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东抵台江县,西抵福泉市,西南抵麻江县,南抵丹寨县,东南抵雷山县,北抵黄平县。市原为炉山县,是一个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美称。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我国主要的民族风情旅游城市、东线旅游中心、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带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科技、教育、物流、信息流的中心。""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二、民俗文化

1、祭鼓节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2、苗族爬山节

又称“爬坡节”,居住在地区的苗族人每年此时欢聚在香炉山上,对歌联欢,男女青年唱着歌沿着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最先达到山顶的被称为“爬山英雄”。

3、苗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年节是苗族祭祀祖宗和庆祝丰收的最隆重的节日。苗族以十月为“岁首”,“苗年”也是“辞旧迎新”的节日。“苗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或第二个卯日过,分三次,第一次称“小年”,第二次称“大年”,第三次称“尾巴年”。大年是苗年最热闹的节日,集会也集中在“大年”进行。“大年”持续三至五天,有的地区持续十来天。过苗年的前几天,苗民就杀猪烤酒,着手准备过年。。“大年”这天,家家户户在祖先牌位、花树、岩妈等“神坛”面前摆上桌子,放上酒菜及糯米粑等物敬供,然后宾主举杯欢饮共度佳节。入夜,合家围在一起谈古论今,吟唱古歌、酒歌,谓之“守年”。第二天,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迎接新年。“苗年”里,有许多禁忌和礼仪,如杀年猪时已婚妇女不能在场;除夕日祭祖时用鱼肉、牛肉盛于木皮、牛皮、树叶上,祭师念古歌迎送祖先,曰“掐地下”;新年早上不扫地、不吹气、不煮生、不倒水出门,以求吉利;新年凌晨抢放鞭炮,示意开始准备饭菜;抢最早到井边挑水以示勤劳;同姓男女间不能唱情歌等。除夕日凌晨便开始杀鸡、杀鸭、杀鱼,准备年饭,一些苗寨在凌晨开始祭祖,而一些苗寨到下午才开始祭祖。年饭从天刚亮即开始。在家中畅饮之后,妇女们留在家中接待客人,而成年男子则开始到别家登门“踩年”(拜年),喝串寨酒。对寨外的客人,各户会主动邀请吃“串寨饭”。老人们轮流宴请宾朋,寨叔伯兄弟也吃“转转酒”,互叙亲情。宴中女主人及妯娌等唱歌敬酒,客人以歌作答,酒宴

一直持续到半夜甚至次日天亮。苗年期间,各村寨均举行芦笙会,开展吹笙跳鼓、斗牛等活动。

4、吃新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新节苗语称“努嘎西”,意为吃新米或“努莫”(意为吃卯),是苗族集祭祀和娱乐为一体的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有的在农历六月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卯日,谓“吃卯”;有的在农历七月、八月的“丑”“亥”日,谓“努嘎西”。“努莫”以孕穗的秧苞为祭品,“努嘎西”以新产香糯为祭品。过节之前,姑娘们加紧绣制衣裙,小伙们修整和添置芦笙,男女老少都在为过节而忙碌。过节这天,被邀请的客人们穿上盛装,肩挑糯米饭、肉、鱼、鸡、鸭等礼品,赶着斗牛来到主人村寨过节。过节当天,主人以公鸡、鱼肉祭供祖先,主客饮酒庆贺,次日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家家包粽粑,几户联合杀一头猪或全寨宰一头牛分食,鸡鸭鱼各户自备。进餐前要用的祭品是从稻田中扯来7至9个秧苞(孕穗),置于饭上祭祀“花树”“岩妈”及祖宗神灵。对歌、赛歌、赛马,纪念苗族始祖“引否飞”和“莫否飞”,感天公赐福,预祝是年丰收。挂丁、排乐、凯棠还在这时赶热闹场,节日连续两夜三天,彻夜吹笙对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三、旅游景点(特色村寨)

1、香炉山

香炉山位于省市西15公里,四面石崖绝壁,形如香炉,故名。仅一线小道盘旋而上,海拔1233.8米,方圆15公里,众山环列,若剑戟刺天,明清两代,苗族人民多次起义均以此为根据地。香炉山因其山形酷似香炉而得名,位于市西北15公里处,是农历六月间苗汉各族举办“爬坡节”的地方。节日期间,香炉山镇边的大小山坡上,经常举办各种跳芦笙、对歌、斗牛等活动。香炉山一座苗民的风水山,一块一层不染的净土,自古以来苗族人民就把她作为苗家的圣山,山上的生物仍其自然循环,也没有人敢上山砍柴割草,山上有天赐千吨巨大神香炉、七仙池、石海螺,还有仙女违犯天条受惩台,满山的巨石、怪石,怪石中长满了成林的百年古树,奇怪的是百岁老人也不知何年长出的树,自从有树那时起,年年岁岁如此,不见高、不见大,不见矮,而且整座山形也象一个插满香火的神香炉,确是一奇。

2、舟溪甘囊香芦笙堂

“甘囊香”是苗语的音译,意思是河流下游神往之地。甘囊香芦笙堂就位于舟溪苗寨的河滩坝子上,距离城约18公里,芦笙堂建于明代,长500余米,宽100余米,是苗族每年举办芦笙节的地方,也是是黔东南最大的芦笙堂之—,这里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六到正月二十,民间都会举行一个盛大芦笙会,就叫“甘囊香”

芦笙会。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甘囊香”芦笙会现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3、季刀苗寨

位于巴拉河畔的季刀苗寨,村寨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树参天,风景宜人,民族风俗淳朴、动人、浓郁。主要景点有百年粮仓、神仙洞、埋坛山、牛马腌脚印、鼓藏场、风水树等。

(1)百年粮仓

季刀苗寨的百年粮仓,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当时,寨子人口少,住房分散,粮仓也随各户修建,由于社会治安差,盗贼抢劫和火灾时有发生,粮食遭受严重损失,人们为之惶恐不安。因山谷溪水从这里顺流而下,这里又是寨子的心脏地带,在村寨长老的建议下,人们都把粮仓搬到此

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民俗风情艺术考察报告 (2)

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民俗风情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0年2月10—18日 考察地点:贵州省锦屏县河口乡,唐东村、瑶光村(仰阿沙湖上游周围自然村)。指导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李炅老师。 考察者:姜崇桂 报告人:姜崇桂 报告撰写:姜崇桂 一、考察内容与预期目标 此次考察是回到自己的家乡,那是我生养我的地方。从小学到中学,都没有离开那里半步。以前放假在家都没有像这一次放假在家收获那么大!这次寒假放假回家,我带着李炅老师安排的课题,再加上对民间美术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故对家乡的民间美术做一次理性的认识。那里是我我成长的摇篮,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人文风情感触都很深。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了一下五项考察内容。希望此次的考察对家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一)、考察地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由于我出生在大山里,大山阻挡了我的视野,我只好用心去才外面的世界。于是我努力读书,走出大山。这是我的梦想,今天我的梦想基本实现了。我的家乡是我梦看开始的地方,于是此次考查的地方,我选择了我的家乡:贵州省黔东南周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河口乡。锦屏县河口乡概况 河口乡位于锦屏县西南部,清水江畔,东邻平略镇,南抵启蒙镇、

固本乡,西与剑河县南加镇毗邻,北与彦洞乡接壤。距黎平机场70多公里,距隆里古城50多公里,距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三板溪水电站大坝坝址40公里。三板溪电站蓄水后,河口乡是仰阿莎湖库区第一个民族生态旅游乡镇。水陆交通发达,是锦、剑、黎三县的交通枢纽。全乡辖19个行政村,53个自然寨,1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18人,主要由苗、侗、汉三个民族构成。全乡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25亩,森林覆盖率达65%。 河口乡抢抓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本板溪水电站建设机遇,“三个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32万元,较上年增长11.32%;全乡农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1062.43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1105.05万元,增长4.2%;财政总收入完成63.8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2.95%。 河口乡是一个以绿色为特征、良好多样生态环境系统为优势的民族风情、好山好水、历史文化三位一体组成的绿色生态旅游乡。民族环保第一村——文斗、人间仙境——青山界的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是河口乡旅游休闲的一个亮点。置身于河口乡生态旅游园,旖旎的水色山光、浓郁古朴的苗族风情、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的结合,和谐而统一,妙不可言,使人留连忘返。 河口乡境内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物和闻名全国的十八杉等,有风味独特的土特产——裕和腌鱼。“青山界”山泉水己打入省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金、银、铜、砷等地下矿产储量丰富。(二)、民俗活动(过年的一些活动) 此次考察正逢春节前后,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赶年厂,杀年猪,打

贵州苗族文化

贵州苗族文化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一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古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又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苗族喜欢聚族而居,仅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就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为全省苗族的39。5%,且多数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以村办单位聚族而居,与其官民族合村共寨的极少。 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有湘西、黔东。川黔慎三大方言区),台江苗族属黔东方言,主要的服饰类型,重要的工艺美术,基本的风俗习惯,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等,无不具备,可说是全国苗族文化的代表。中外许多民族学者,都把贵州作为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而台江又是这块理想园地中一颗最亮丽的明珠。下面主要对台江苗族历史和习俗作简要介绍。 苗族的源流及迁移 (一)源流 苗族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有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即历史所称的“琢鹿大战”。在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余部退入长江中下

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风情--西江千户苗寨、

直航贵州黄果树瀑布、荔波大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少数民族风情五天游 第一天:揭阳—贵阳–荔波中晚餐自理宿:荔波集中后乘Cz3857(07:45/09:40)揭阳飞贵阳,抵达后乘车前往乘车前往游览以险、奇、壮著称的【大七孔景区】(游约2H)。它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的景区,景观峻险神奇、气势雄劲磅礴,景区地下有湖,洞中有瀑、湖上有天窗,尤以地俄宫,恐怖峡、风神洞为代表,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晚赴荔波县城入住酒店休息 第二天:小七孔—西江早中晚宿:西江早餐后早餐后前往贵州第一个世界级自然遗产保护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喀斯特奇观的精华、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色宝石——荔波游览喀斯特精华幽、静、奇、古特色的【小七孔景区】(游3H)——涵碧潭小七孔古桥、秀美的拉雅瀑布、人间美景68级响水河瀑布群、奇特的龟背山原始森林、极具吸引力的水上森林(拖鞋、短裤自备),浪漫神奇的鸳鸯湖、有着小九寨沟之称的卧龙潭。中餐后乘车前往世界最大最美的苗族村寨【西江千户苗寨】(车程3.5H左右),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又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晚餐品尝苗家长桌宴风味餐(听苗家敬酒歌,品苗家自酿米酒)。 第三天:西江—贵阳早中晚宿:贵阳早上睡到自然醒,或者清晨前往观景台欣赏炊烟袅袅的西江晨景,薄雾笼罩着苗寨,第一缕阳光将木头房子渡成金色,炊烟袅袅升起,俯视苗寨群山、欣赏苗寨旖旎风光,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也可跟随导游步入西江博物馆了解苗族的迁徙、发展历史和节庆习俗等。11:30欣赏原生态的苗族歌舞表演(表演费用包含在门票中,如因恶劣天气或政府行为取消表演,不退补任何费用),中餐后乘车赴贵阳 (晚可前往贵阳陕西路、二七路、青云路夜市小吃街,品尝贵阳特色夜市小吃,贵阳的士起步价8元,晚22时以后起步价10元。住宿酒店前往夜市的士车价一般在10到15元。) 第四天:贵阳——黄果树——贵阳早中晚宿:贵阳早餐后前往【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游览亚州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可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之后游览瀑顶最宽的【陡坡塘瀑布】(游0.5H),它也是《西游记》片尾曲瀑布的拍摄点。中餐后游览【天星桥景区】(游2H),天星桥以瘦骨嶙峋奇形怪状的水上石林为主要看点。加上石头上盘根错节的古藤老树,俨然一个巨大的天然盘景园。后乘车前往贵阳,晚餐后入住酒店。 第五天:贵阳—揭阳早中 早餐后游览【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有浮玉桥衔接两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乘车贵阳机场乘CZ3857(14: 10/16:00)返揭阳机场,结束贵州愉快之旅! 服务标准: 行:揭阳/贵阳/揭阳、含机票及机建税、空调旅游车 住:三星酒店或同级(补350、退230) 食:4早8正,餐标25/餐 游:行程所列门票(费用不含:黄果树野外观光大扶梯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 购:全程无购物 贵州旅游注意事项: 1.请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证件。 2.贵州属云贵高原地区,海拔1100米左右,紫外线幅射较强,请自备防晒霜,以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晒黑晒伤皮肤。 3.贵阳春季,早晚温差较大,请注意增加保暖衣物。 4.贵阳小吃众多,黔菜口味以辣为主,如:丝娃娃,花江狗肉,乌江鱼,酸汤鱼,肠旺面,恋爱豆腐果、黔式烘烤等 等,小吃一条街位于陕西路,合群路,青云路、以夜市大排档为主,通宵营业。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教育的起源、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1-2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与阶段 1、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1)非独立性(2)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3)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特征:(1)阶级性(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特征:等级性、专制型和保守性,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1)古代中国 ①学校萌芽 五帝时期已有“成均”和“痒”的教育场所,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商代已有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 ②西周的教育 “六艺”是西周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稷下学官,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④两汉时期的教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为标准的选拔官吏。 ⑤隋唐时期的教育 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六学二馆 ⑥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1905年科举被废。 (2)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3)古代希腊 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家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4)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教育内容是七艺,即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其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两种教育均脱离生产劳动。 近代社会的教育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主要表现在:(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的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通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社会的教育 1.现代教育的特点 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特点:(1)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

贵州黔东南苗侗建筑

贵州黔东南苗侗建筑

————————————————————————————————作者:————————————————————————————————日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保护和发展—---以贵州省黔东南苗,侗村寨建筑为例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黔东南苗侗特色建筑保护和发展 摘要: 黔东南的古建筑古朴典雅,富于地方民族特色。苗族吊脚楼和侗族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从江增冲的侗族鼓楼、黎平地坪侗族花桥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记载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发展的历史,底蕴丰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苗族侗族在与汉文化的不断交汇融合中,吸收了大量汉族的建筑艺术精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璀璨夺目的苗侗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并屹立于中国民族建筑艺术之林。侗族传统建筑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在当前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趋同与民族特色消失,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被压抑,文化的多样性被破坏,在建筑方面表现出建筑风格与形式单一、雷同,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消失,因此,有选择、有意识地传承与保护民族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尤为重要。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侗族建筑 一、黔东南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全州辖16个县市和1个省级凯里经济开发区、1个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5 个街道办事处,89个居民委员会,68个社区居委会,3226个村民委员会。州府凯里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黔桂铁路,湘黔铁路、公路320、321国道从境内经过,凯里与贵阳市高速路连接,至贵阳龙洞堡机场不到2小时行程。全州总人口441.72万人,现在有苗族,侗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 二、苗侗族村寨传统建筑风格 苗,侗村寨多坐落在群山环保之中,依山傍水与地形相结合,村落连地成片,村寨毗邻相依,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以台江苗族文化为例 施洞镇中心小学潘年贵 摘要:黔东南州是一个民族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其热情好客的人民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台江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悠久岁月传承至今,在与其他民族频繁交流中,不断吸收,不断兼容,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传统文化尤如一幅渔网,每一方格都具有苗族自身的民族特点。我们相信台江这些保存完好的,淳朴自然的地区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培育旅游过程中最为基础、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让当地人民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 一、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 1、 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族的分布,在村寨或乡的范围内,大多为小聚居区,在各县、市范围内,大多为苗汉或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又因不断迁徙,现在的苗语方言土语的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 台江的苗语属于东部方言中的北部土语,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黔东方言北部土语主要通行在贵州省内的凯里、黄平、台江、雷山和施秉等县市。 2、 文字 党和ZF于1956年给苗族创制的湘西、黔东、川黔滇和滇东北四种苗文,都是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它们都是经过原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的。这四种苗文的文字方案曾于1959年进行过修订,并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备案。黔东苗文以凯里市养蒿的语音为标准音。 由于在汉族文化及其他文化“入侵”等原因,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已有些被汉化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但面对这样的事实,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现在台江县中、小学都已把“苗族文化进课堂”当作是必修课程,还专门配有苗语教师,使得其语言文字又得以继承。 二、台江苗族的文学艺术 苗族古歌是反映苗族远古社会先民披荆斩棘、创功立业的传奇神话,并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押调口头传承文学,艺人、歌手多在苗年节、祭祖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在酒席场合中演唱和咏诵。 《苗族古歌》流传于台江、剑河、凯利、丹寨、麻江和雷山一带,这古歌记载着苗族的历程。这些大多为口头文学,没有实际的书面文学,很容易丢失,此外还有祭祀词、叙事诗等,如《张秀眉之歌》反映咸同年间,张秀眉、杨大六等率苗众起义斗争的悲壮事迹:……有个张秀眉/天下好儿郎/手持百斤刀/吼声如雷响/杀我张秀眉杀不完/苗家繁殖如鱼崽/以后我还要回转/苗家又要站起来…… 台江,这里有丰富而独特的口头文化遗产,尤以苗族古歌著称。古歌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诗,它叙述了苗族祖先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和苗族祖先繁衍生存、生产生活的发展史,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教科书”,是人类罕见的珍贵遗产。 三、台江苗族的风俗习惯 1、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三角学的发展历史 摘要:三角学是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作为未来的中学教育工作者,了解三角学的发展史,是中学数学教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本文从三角学的兴起,希腊学者由于天文学研究的需要确定三角形边与角的精确关系;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过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阿拉伯地区三角学的发展与改进;文艺复兴以后三角学更加完善并且深化。这几部分所涉及的三角学内容与当今中学课程标相关,本文探讨中学的三角学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三角学发展史教育 1.三角学的兴起 1.1古希腊天文学中的三角学 古希腊天文学家们为了做出一份天体运行位置以及日月食的详细记录,需要对天体的距离和角度十分熟悉。他们采用日晷仪指针。一种通过垂直杆的影长显示时间的简单装置,实质上是一种类似计算余切函数的装置。如图1,表示杆的高度,表示它影子的长度, 当太阳与地平线成角时,, 然而发明该指针的古人对余切函数没有研究,只是将其作为时间计时器。但是这种“投影计算”被古代学者得到良好的应用,这可称作三角学比例的先驱。后来,这种简单的方

法被成功的运用于测量地球的大小,以及行星之间的距离。后来希腊人创立了一门知识来预报天体的运行路线和位置以帮助报时,计算日历、航海和研究地理。 1.1.1希帕霍斯和三角学的兴起 三角学的兴起的标志性人物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希帕霍斯。他在爱琴海的罗德岛建造了一座天文台,应用自己发明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由于天文研究的需要,希帕霍斯对球面上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计算,制作了一个和现今三角函数表相仿的“弦表”,即在固定的圆内,不同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弦长(相当于现在圆心角一半的正弦线的两倍的表)。为了定出数值,他采用了巴比伦人的60进制。对于一定度数的圆弧,可以得到相应弦的长度数。 在希帕霍斯的三角学中,一个基本元素为单位圆中已知弧(或中心角)所对的弦,这里表示弧长,表示对应的弧长,如图2 因为角度和弧度的度量单位是“度”或“分”,为了统一单位希帕霍斯将圆半径的度量单位也转换成“度”或“分”。已知单位圆的周长为,取的六十进制近似值为3;8,30,他 算得近似到最接近整数的半径R的度数为:,则在该圆中任意角的度数(其对应的圆弧长除以圆的半径等于它对应的弧长的度数。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 如何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在原始发展时期,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尤其就是到了近代,人类开始直观地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不就是依赖自然的给予,而就是依赖自己对自然的改造。为了有效地“改造自然”,人们不惜把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瞧得轻而易举,并加以夸大与绝对化。随着对自然控制与支配能力的急剧增强,以及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人类开始一味地对自然强取豪夺,从而激 化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也不得不面对人口剧增、能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的种种现实。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把促进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未来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积极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自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力求正确认识与运用自然规律,通过相互依赖、互惠互补,与自然界与谐相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目标,以便全面长远地为人 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立一个完全新式的人类文明,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的新理念,对我们推进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与现实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要达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与谐“双赢”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与生态环境双重保障,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而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确立一大战略。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树立一个观念。即在全社会树立起新的生态观。反思人类干预自然的限度及其合理性基础,扎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们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愿望; 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环境问题,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与监督环保工作;对环境资源成本与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进行核算,用绿色GDP真正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形成三种思想。一就是天人一体的思想。认识到人类生存资料的有限性与地球的唯一性,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加强民族文化村寨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民族文化村寨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行政区域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村寨,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命名为民族文化村寨: (一)历史悠久,布局协调,建筑典型,具有显著民族特色或者地方特点的; (二)传统习俗保存完整、民族风情浓郁、具有民族特色或者地方特点的; (三)与历史名人或者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的; (四)具有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态自然景观的; (五)民间传统艺术或者工艺独具特色的; (六)有纪念意义或者独特文化内涵的。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民族文化村寨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民族文化村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应当安排民族文化村寨的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专项资金。 鼓励单位和个人赞助、捐赠、投资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建设和利用。 第六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村寨的普查,制定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的总体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民族事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负责对民族文化村寨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管理,建立民族文化村寨相关资料、数据、影像档案。 第七条自治州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族文化村寨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苗族、土家族文化介绍

苗族,(越南文:Mèo;泰语:???? / ???;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 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在逃避战争和躲避朝廷的追杀中,为了隐秘行踪,担心苗族文字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掉烧掉,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 (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 和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 苗族自治州:恩施州、湘西州、文山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 苗族自治县: 苗族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 外国: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 蚩尤的读法:蚩尤chī yóu,。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蚩尤率八十一 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 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 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 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传说中蚩尤性情豪爽、刚直不阿、打仗勇往直前,充满武将帝 王阳刚之美,不愧为一代盖世豪杰。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把他论为妖魔、邪 神形象。 蚩尤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 苗族文明始祖、中国工业鼻祖-----------蚩尤 苗族歌后----阿幼朵苗族、籍贯:贵州省黄平县谷陇镇爱好:唱歌、跳舞、服装设计文化:现在就读北师大单位:中央民族歌舞团 宋祖英—苗族1966.08.13降临湘西古丈县岩头寨乡老寨村 刘媛媛苗族红旗歌手————<五星红旗> 土家族文化

会计的历史演变过程

平时进行零星计算,期终办理决赛,把日常的核算与定期的总括核算两方面的含义都包括在一起。虽然这种简单的字面解释无法概括现代会计的丰富内容,但基本上能表达会计在核算部分的基本特征。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活动的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无论在中国货在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了,但是,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具有一套科学的计量、确认和记录的方法,则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就有价值的耗费和形成、价值的实现和收回,价值的分配与积累等经济活动,对于这些经济活动从价值上进行核算和管理,离开会计工作就无法实现。会计以其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和分析检查为手段,目的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管理一个单位占用财产物资和发生的劳动耗费,确保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会计监督,并为宏观经济管理和有关个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一次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做为一种那个管理形式并具有特定的技术方法,在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自奴隶社会周

朝开始,会计就有了发展。周朝廷和各地的奴隶主已经利用会计来管理一切贡、赋、徭、役等的征收和分配,并设有“司会”的专门官职,掌握钱粮,赋税收支,进行“月计岁会”,从秦朝到汉朝,都设有掌握钱粮、赋税和官廷财务收支的官吏。在古代,会计实际上市经济工作的主管。在会计技术方法方面,秦汉建立了一“入”、“出”为记账符号的定式会计记录方法,从西汉开始,会计与统计就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中加以处理,会计账册成为簿,而统计账册成为籍。唐宋之际产生并完善了相当科学的会计结算方法,即“四柱结算法(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公式为“旧管(初期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的影响下,民间出现了可以核算盈亏的“龙门账”,清代又产生了“四脚账”。这些中式会计的记账方法形成了中式会计的一个特色。 在国外,会计也有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的古印度小公社里,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专门登记农业账目。古巴比伦商人已有所谓的“现金记录”,

黔东南民族文化中考考点

黔东南民族文化中考考点专题 龙安先 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07度17分20秒至109度35分24秒,北纬25度19分20秒至27度31分40秒。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市、铜仁地区。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办事处,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总人口 81.6% 30 十分丰富,被誉为“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黔东南属于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天然大氧吧,被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全球“反朴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胜地之一、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全球十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扩圈之一的旅游胜境。有保存完整的雷公山(黔东南海拔最高的山、是苗岭山脉主峰,海拔2178 .8米)、月亮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是全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62.78%。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全州空气质量整体处于优良水平,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 1200-2000个,雷公山监测点监测数据为每立方厘米5600个,是贵州省七个监测点中最高的一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有大小河流2900多条,以清水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14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16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1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陕西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陕西精神”,下列不属于“陕西精神”的是 A。爱国守信 B。弃农兴商 C。宽厚包容 D。勤劳质朴 2下列关于陕藉作家与其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A.杜鹏程:《创业史》 B.路遥:《平凡的世界》 C.原平凹:《浮躁》 D.陈忠实:《白鹿原》 关于?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之路?东起古长安(今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把古代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的国际陆路通道 B。丝绸之路?起初为丝绸贸易而开通,17世纪,意大利人皮罗德首次将之称为?丝绸之路?,即被广泛接受 C。?丝绸之路?是指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D。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途径17个国家,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22转眼之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大量涌现并且蓬勃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手机、楼宇电梯间电视、公交移动电视……这些20年前的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媒体正大行其道,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上刮起一阵阵旋风。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新媒体之势的汹涌 B.新媒体种类的众多 C.新媒体影响范围之广 D.新媒体与广告的关系 31.改革高考制度一个关键方面就是要改革我们的招生思路,或者说改革这种 “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如果把“一考定终身”的制度逐步改革成从几个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的新制度,从一个只看高考成绩,改为用五六个指标来衡量的话,就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大的改变,以高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方式就会有逆转,学生高考负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及创新型思维都会有很大的发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高考不能用来决定个人一生 B.学生的考试负担亟待减轻 C.高考制度不利于学生发展 D.衡量学生应从多角度进行

高铁时代背景下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高铁时代背景下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旅游管理 高铁时代背景下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作者简介:万兆彬,出生年月:1965年7月12日,性别:男,籍贯:贵州省凯里市,学历:硕士,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旅游。 万兆彬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基本形成了东部沿海经济实力最强,中部经济实力偏弱,西部经济实力严重落后的阶梯形结构。中西部经济发展明显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地理因素导致交通问题突出,大量资本无法进入,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为解决该问题,我国开始大力建设覆盖全国的快速交通网络,从村村通到青藏铁路,从高速公路网到高铁网。快速交通网的构建将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带入了“高铁时代”,中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由于没有得到过度开发而保留了比较原始的自然环境与淳朴的民风民俗。因此,在高铁时代到来的情况下,如何抓住这一机遇,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中西部省市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前言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里程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在技术的支持下,高速铁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广州到北京的高速动车组实现了“朝发夕至”的设想。旅游地点多元化选择,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市场的严格规范管理为全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地区在不断的增长。如何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丰富旅游的内容,

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将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介绍该地区在贵广高铁及沪昆高铁开通后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如何融合发展。 二、高铁时代对民族旅游业的影响 高铁时代的到来为实现“快行漫游”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地区享受到了开通高铁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样,高铁的开通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旅游业进入了春天。 (一)高铁在速度上的优势。在吸收了国外高速铁路技术的基础上,我国研发出更加快速的高速铁路技术,实现了时速300km/h以上的运行速度。贵广高铁及沪昆高铁的开通使得原来偏僻落后黔东南地区变成了贵州通往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东大门,使该地区的旅游业获得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往因路途遥远而放弃黔东南地区的游客现在可以乘坐高铁前往旅游,使得旅行变得更加快捷。(二)高铁实现地区资源集聚优势。对于黔东南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未遭破坏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都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主要原因。因早期交通发展滞后,想要完成黔东南的地区的游览非常困难。然而,高速铁路实现了将整个黔东南地区路程时间大大缩短,形成了所谓的“资源聚集”性,能够为发展地区旅游业提供保障。 (三)高铁为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结合创造了契机,形成新的产业模式。在以往交通困难时期,尤其是处于山区地形的黔东南地区,旅游业难以开展,形成不了规模,外界新鲜文化无法进入,本地特色民族文化无法输出,即使能够得到输出,由于交通不便,也无法实现与外地的交流。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黔东南地区的旅游业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高铁网络形成后,以苗族侗族为代表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