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与科研院所对接的方法

与科研院所对接的方法

与科研院所对接的方法
与科研院所对接的方法

与科研院所的对接方案

报件主题:高科技产业引进、科研院所、对接方案

领导:

按照您的指示,我对科研院所的对接思路进行了梳理。下文的对接方法是以1个项目为主线展开的。为了确保能有项目及时落地,会陆续有3-4个项目,进入论证序列。由于科技成果的配套技术情况不尽相同,附件中的时间安排会做微幅调整,以确保项目论证的严谨、切实。

一、对接目的

为了卓达集团高科技产业科学高效的引进,我部把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列为重要的科技成果源,目的在于:

1、科技成果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性。一流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国内交流频繁,科研资金充沛,科研设备先进,人才密集,更容易产出技术领先的科技成果,占据国内科技成果高地。

2、合作成本低。一流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尚未经历融资途径,也没有承担大额经营成本,因此在与其合作时,少量股份或定额报酬即可获得核心技术成果。

3、技术升级改造可获得持续智力支持。创新源动力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委托开发无疑是低成本、便捷的途径。

对接中,一流的科研院所锁定为中科院、工程院、国家重点高校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二、对接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搜集一流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信息。海选择优后,从科研院所的成果管理办公室为起点,依次对接科技成果所有者,技术负责人,技术实施者,技术开发协作单位,层层深入,获取科技成果的全面信息。

三、方法和途径

对接的人员身份以项目论证的内容依次深入。为保证逻辑的严谨和行文的易读性,以项目论证内容为主线展开,说明对接方案的方法和途径。

1、项目信息收集。对接一流科研院所的成果管理办公室,获取科技成果信息。途径:面谈。

2、市场预评估。对大量科技成果信息进行海选,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卓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求标准,进行市场预评估,择优后,成文《XX项目摘要》报审。途径:面谈、电话、电邮。

3、技术可行性查实。对接科技成果的所有者,技术负责人,获得科技成果项目书,依次查实以上人员背景情况、技术原理、技术领先指标、潜在技术短板、生产工艺、知识产权归属、协作单位背景情况、以及组织和经营状况等问题。视进展程度,择要成文《技术可行性报告》报审。途径:多次面谈、电邮。

4、市场调研。对目标产品的市场进行走访调研,搜集客户群的需求和既有产品的短板、收集潜在竞争者的市场规模和营销策略。择要成文《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报审。途径:以消费者和批发代理商的身份,电邮电话、走访收集潜在竞争者和市场的相关信息。

5、专业评估。视项目性质,由第三方具备资质的单位,对项目进行《能源评估》、《安全卫生评估》或《环境保护评估》,即“三评”报告。途径:采购招标。

6、风险评估。根据项目领域,请外部专家对项目的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进行评审,形成《技术评估意见》。组织公司内部专家对项目评审,界定项目产业的目标市场和风险规避策略,形成目标产品的《市场评估意见》。途径:专家附议、论证会。

7、决策。项目决策。

8、合作方式。组织起草《合作协议草案》,界定项目的股份、知识产权买断或人才招聘方式,确定目标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实施者。报审通过后,与科研院所成果所有者签订《合作协议》及附属协议。途径:法务、财务、人力多部协作。

9、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报审目标项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方案》建议书。途径:企划、人力、品管多部协作。

10、资金筹措及营销方案建议。报审《XX项目实施方案》建议书。途径:财务、融资、市场部多部协作。

11、项目落地。

在以上11个环节中,1~6和8环节需要与科研院所对接。其中,耗时较多的是环节3和环节4,详实可靠的各项数据,才能避免以后环节的决策失误。各环节的节点安排见附件1:科研院所对接的工作计划表。

四、近期工作安排

1、见科研院所的成果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了解该院所的院企合作模式。

2、见科技成果的所有者,了解科技成果核心技术的优缺点、配套技术的合作企业情况。

3、见技术负责人,了解技术原理、生产工艺概况、下属人员构成。

4、参观实验室,了解生产过程、设备及检测水平。

5、视项目需要,争取参观具有配套技术的合作企业。

6、争取多见1-2个成果所有者,尽快展开其他项目的论证工作。

工作思路可否,请领导指示。

报件人

2013年3月29日

附表1:与科研院所对接的工作计划

注:为避免项目论证中断造成项目引进工作滞后,应多项目并行论证以确保有项目落地,有鉴于此,以上时间周期和人力数量以0.5倍为基数,依次累加。

分子对接

AutoDock和AutoDock Tools 使用教程 一、分子对接简介及软件介绍 1.分子对接理论基础 所谓分子对接就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分子对接在酶学研究以及药物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酶激活剂、酶抑制剂与酶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分子产生药理反应的过程中,小分子(通常意义上的Ligand)与靶酶(通常意义上的Receptor)相互互结合,首先就需要两个分子充分接近,采取合适的取向,使两者在必要的部位相互契合,发生相互作用,继而通过适当的构象调整,得到一个稳定的复合物构象。通过分子对接确定复合物中两个分子正确的相对位置和取向,研究两个分子的构象,特别是底物构象在形成复合物过程中的变化,是确定酶激活剂、抑制剂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作用机制,设计新药的基础。 分子对接计算是把配体分子放在受体活性位点的位置,然后按照几何互补、能量互补化学环境互补的原则来实时评价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好坏,并找到两个分子之间最佳的结合模式。分子对接最初思想起源于Fisher E.的“锁和钥匙模型”(图),认为“锁”和“钥匙”的相识别的首要条件是他们在空间形状上要互相匹配。然而,配体和受体分子之间的识别要比“锁和钥匙”模型复杂的多。首先,配体和受体分子的构象是变化的,而不是刚性的,配体和受体在对接过程中互相适应对方,从而达到更完美的匹配。其次,分子对接不但要满足空间形状的匹配,还要满足能量的匹配。配体和受体之间的通过底物分子与靶酶分子能否结合以及结合的强度最终是由形成此复合物过程的结合自由能变化ΔG bind所决定的。 互补性(complementarity)和预组坦织(pre-organization)是决定分子对接过程的两个重要原则,前者决定识别过程的选择性,而后者决定识别过理的结合能力。互补性包括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和电学性质的互补性。1958年Koshland提出了分子识别过程中的诱导契合(induced fit)概念,指出配体与受体相互结合时,受体将采取一个能同底物达到最佳结合的构象(图1)。而受体与配体分子在识别之前将受体中容纳配体的环境组织的越好,其溶剂化能力越低,则它们的识别效果越佳,形成的复合物也就越稳定。

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1、检验目的: 规范操作程序,保证受血者用血安全。 2、实验原理: 聚凝胺(ploybreene),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能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如果是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聚凝胺凝集,则凝集不可逆。在检测抗体活性的聚凝胺试验中,红细胞与血清首先在低离子介质中孵育,来促进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然后加入聚凝胺来凝集细胞。离心后,凝集的细胞不再悬浮,加入重新悬浮液,聚凝胺的凝集作用可通过加入椽酸钠而中和,使正常红细胞的凝集解散,而抗体引起的凝集仍存在。 3、样本要求: 输血前3天内抽取的抗凝静脉血,禁止使用溶血或已污染的血样,标签不全者拒收。 4、材料: 试剂(聚凝胺测定配套试剂盒) (1)低离子介质溶液 (2)聚凝胺试剂 (3)重新悬浮液 (4)阳性对照溶液 5、仪器:

5.1 白洋80C自动平衡离心机 5.2 电热恒温水箱 5.3 光学显微镜 6、操作步骤: 6.1. 取玻璃试管,标记主次侧及对照管,以生理盐水洗涤受者红细胞三次,配成3-5%红细胞悬液。主侧加受血者血清(浆)2滴,加献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清(浆)2滴,加受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对照管加入阳性对照血清2滴,再加入供 (献)者5%红细胞悬液1滴。 6.2.每管各加低离子介质溶液2滴,混合均匀,室温浮育一分钟。 6.3.每管各加2滴0.05%聚凝胺溶液,混合后静置15秒。 6.4.3000rpm离心30-60秒,检查上清有无溶血反应,若无,倾去上清液。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做。 6.5.加入2滴重新悬浮液,并轻轻混合,肉眼或显微镜观察结果。 6.6.结果判断:如凝集散开,则为聚凝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为配血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为配血不相合,结果须在3分钟内判读。 7、影响因素和药物干扰: 7.1在室温较低时,某些病人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而导致交叉配血假阳性。遇此现象可用37℃-40℃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并置37℃水溶中轻轻摇动,观察结果。 7.2若病人血清(血浆)含有肝素,如洗肾患者能影响配血,须多

各种不同导线的连接方法及电工接线标准,非常值得收藏

各种不同导线的连接方法及电工接线标准,非常值得收藏 1、下面是第一种接法。注意:在家装中是不应有接头的,特别是在线管内更不能有接头,如果有接头也应该是在电线盒内。通常的电线接头都是这样的接法,才能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 下面是第二种接法(防火胶布隔离法),多用于吊项内,或比较高能的工程中,主线不能能弄断,符线绕主线6--8周,

吊顶内的射灯,一路上要有很多灯就是这样接法,用防火胶布缠在里面,它的作用就是防止电打火烧坏东西,这是在吊顶内很重要。外面再用绝缘胶布缠绕。

下面是第三种接法,就是压线冒接线法,这种方法是最规范和最实用的,但是它需要专用工具来做,压线冒的压线钳来压线,把压电线用的专用钳子,套在压线冒上,用力压紧就行了。另外还要说一下,压线冒的大小根据所压线经的大小与根数有关我们常用的是T4型的,就是直径毫米的,能压四根四平方毫米的电线。

各种不同导线的连接方法1.剖削导线绝缘层

可用剥线钳或钢丝钳剥削导线的绝缘层,也可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的绝缘层。 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时,电工刀刀口在需要剖削的导线上与导线成450夹角,斜切入绝缘层,然后以250度角倾斜推削。最后将剖开的绝缘层折叠,齐根剖削。剖削绝缘时不要削伤线芯。 2.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和T形分支连接 (1) 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先将两线头剖削出一定长度的线芯,清除线芯表面氧化层,将两线芯作X形交叉,并相互绞绕2~3圈,再扳直线头。将扳直的两线头向两边各紧密绕6圈,切除余下线头并钳平线头末端。 (2) 单股铜芯导线的T 形分支连接将剖削好的线芯与干线线芯十字相交,支路线芯根部留出约3~5mm,然后顺时针方向在干线线芯上密绕6~8圈,用钢丝钳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芯末端。

AutoDock分子对接_中文

分子对接 ——使用AutoDock和AutoDock Tools 一、分子对接简介及软件介绍 二、对接准备及对接操作 三、结果分析 一、分子对接简介及软件介绍 1.分子对接理论基础 所谓分子对接就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分子对接在酶学研究以及药物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酶激活剂、酶抑制剂与酶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分子产生药理反应的过程中,小分子(通常意义上的Ligand)与靶酶(通常意义上的Receptor)相互 分子正确的相对位置和取向,研究两个分子的构象,特别是底物构象在形成复合物过程中的变化,是确定酶激活剂、抑制剂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作用机制,设计新药的基础。 互补的原则来实时评价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好坏,并找到两个分子之间最佳的结合模式。分子对接最初思想起源于Fisher E.的“锁和钥匙模型”(图),认为“锁”和“钥匙”的相识别的首要条件是他们在空间形状上要互相匹配。然而,配体和受体分子之间的识别要比“锁和钥匙”模型复杂的多。首先,配体和受体分子的构象是变化的,而不是刚性的,配体和受体在对接过程中互相适应 程的结合自由能变化ΔG bind所决定的。 互补性(complementarity)和预组坦织(pre-organization)是决定分子对接过程的两个重要原则,前者决定识别过程的选择性,而后者决定识别过理的结合能力。互补性包括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和电学性质的互补性。1958年Koshland提出了分子识别过程中的诱导契合(induced fit)概念,指出配体与受体相互结合时,受体将采取一个能同底物达到最佳结合的构象(图1)。而受体与配体分子在识别之前将受体中容纳配体的环境组织的越好,其溶剂化能力越低,则它们的识别效果越佳,形成的复合物也就越稳定。

导线的分类、导线的连接汇总

一、导线的分类常用导线型号 常用导线的型号

1、国产导线的规格:(单位:平方毫米) 0.3、0.5、0.75、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 2、常用绝缘电线的载流量选择: 口诀:“10下五,100上二,25、35四、三界; 70、95两倍半,穿管、温度八、九折; 铜线升级算,裸线加一半。” 意思是:当铝导线截面积小于等于10平方毫米以下时,每平方毫米的许用电流约为5A; 当铝导线截面积大于等于100平方毫米时,每平方毫米的许用电流约为2A; 当铝导线截面积大于10平方毫米且小于等于25平方毫米时,每平方毫米的许用电流约为4A; 当铝导线截面积大于等于35平方毫米小于70平方毫米时,每平方毫米的许用电流约为3A; 当铝导线截面积为70平方毫米或95平方毫米时,每平方毫米的许用电流约为2.5A; 如果穿管敷设,应打8折; 如果环境温度超过35摄氏度时,应打九折; 铜导线的许用电流大约与较大的一级的铝导线的许用电流相等; 裸导线的许用电流可提高50%。 3、常用负载电流的计算机估算:

(1)白炽灯和荧光灯电流的计算: 白炽灯:4.5A/KW 荧光灯:9A/KW (2)电动机电流的计算: 单相电动机:8A/KW 三相电动机:2A/KW (3)电焊机电流的计算: 接入220V时:4.5A/KVA 接入380V时:2.7A/KVA 二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一、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 ● 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 A ● 4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 A ● 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 A ●10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 A ●16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 A ●25 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 A 二、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这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三、下面是铜线在不同温度下的线径和所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表格: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4.1 抗A、抗B、抗D血清 4.2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4.3 聚凝胺试剂 4.4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5.1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5.2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

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6.1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6.2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7.1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7.2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7.3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7.4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7.5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7.6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9.1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9.2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完整版)10分钟教你掌握分子对接模拟软件(医药向)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吧,本人毕业于南方某知名211大学药学系,目前于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从本科开始自己就在接触CADD(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面的软件知识,在此将分享一些自己的纯干货!下面将以一个实例操作带大家迅速认识和掌握分子模拟对接,希望给各位从事医药行业和药物化学合成的同学带来帮助。 话不多说,下面进入正题。 首先我们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分子模拟对接。分子模拟对接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电脑软件将受体蛋白与配体分子进行模拟对接,计算它们的结合能(KJ/MOL)大小来判断结合是否紧密,若结合效果比较理想,那么该蛋白受体或配体则是我们理想的分子,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操作,避免盲目实验带来的人力经济损失。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本篇文章的主角,也是我们所要用到的软件PyRx、Chemdraw、AutodockTools以及PyMol。为了便于理解,简要概括之:Chemdraw为化合物分子绘图软件;PyRx为Autodock Vina算法搭载软件,能够调用其算法直接进行模拟对接;AutodockTools是PyMol为对接结果成像软件,可以进一步分析其结构。 下面正式进入正题,我将大致分为三个板块来进行推进:受体配体的准备;分子对接;结果分析。研究类型为:已知若干配体分子结构,通过受体蛋白测试配体分子活性。 本次筛选意在以COMT酶为受体,从20种与常见氨基酸形成环二肽的目标化合物中筛选出与COMT酶受体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环二肽结构,大大减少了随机筛选的盲目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分子的生物学活性与改造成抗帕金森疾病前药的可能。图1展示了20种不同环二肽结构物质的统一结构,随着R基团的不同,所对应的氨基酸也不同。而表1则展示了20种不同环二肽的分子式。 图1 Cycol[DOPA(6-NO2)-AA]

(完整版)图解导线连接方法

导 线 的 连 接 方 法 2012年8月

一、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二、线头与接线桩的连接 一、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1、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2、单股铜芯导线的T字形连接 3、双股线的对接 4、多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5、多股铜芯导线的T字形连接 6、不等径铜导线的对接

7、单股线与多股线的T字分支连接 8、软线与单股硬导线的连接 9、铝芯导线用压接管压接 10、铝芯导线用沟线夹螺栓压接 1、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①先将两导线芯线线头成X形相交。 ②互相绞合2~3圈后扳直两线头。 ③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并绕6圈,用钢丝钳切去余下的芯线,并钳平芯线末端。

2、单股铜芯导线的T字形连接 ①将支路芯线的线头与干线芯线十字相交,在支路芯线根部留出 5mm,然后顺时针方向缠绕6~8圈后,用钢丝钳切去余下的芯线,并钳平芯线末端。 ②小截面的芯线可以不打结。

3、双股线的对接 将两根双芯线线头剖削成图示中的形式。连接时,将两根待连接的线头中颜色一致的芯线按小截面直线连接方式连接。用相同的方法将另一颜色的芯线连接在一起。 4、多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以7股铜芯线为例说明多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方法 ①先将剥去绝缘层的芯线头散开并拉直,再把靠近绝缘层1/3线段的芯线绞紧,然后把余下的2/3芯线头按图示分散成伞状,并将每根芯线拉直。

②把两伞骨状线端隔根对叉,必须相对插到底。 ③捏平叉入后的两侧所有芯线,并应理直每股芯线和使每股芯线的间隔均匀;同时用钢丝钳钳紧叉口处消除空隙。 ④先在一端把邻近两股芯线在距叉口中线约3根单股芯线直径宽度处折起,并形成90°。

分子对接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分子对接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PPT里弄一些分子对接的照片,照片素材文件里有) 分子对接 是将已知三维结构数据库中的分子逐一放在靶标分子的活性位点处。通过不断优化受体化合物的位置、构象、分子内部可旋转键的二面角和受体的氨基酸残基侧链和骨架,寻找受体小分子化合物与靶标大分子作用的最佳构象,并预测其结合模式、亲和力和通过打分函数挑选出接近天然构象的与受体亲和力最佳的配体的一种理论模拟分子间作用的方法。 通过研究配体小分子和受体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预测其亲和力,实现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 原理: 按照受体与配体的形状互补,性质互补原则,对于相关的受体按其三维结构在小分子数据库直接搜索可能的配体,并将它放置在受体的活性位点处,寻找其合理的放置取向和构象,使得配体与受体形状互补,性质互补为最佳匹配 (配体与受体结合时,彼此存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配体与受体结合必须满足互相匹配原则,即配体与受体几何形状互补匹配,静电相互作用互补匹配,氢键相互作用互补匹配,疏水相互作用互补匹配) 目的: 找到底物分子和受体分子的最佳结合位置 问题: 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位置以及如何评价对接分子之间的结合强度 方法: 1、首先建立大量化合物的三维结构数据库 2、将库中的分子逐一与靶分子进行“对接” 3、通过不断优化小分子化合物的位置以及分子内部柔性键的二面角,寻找小分子化合物与靶标大分子作用的最佳构象,计算其相互作用及结合能 4、在库中所有分子均完成了对接计算之后,即可从中找出与靶标分子结合的最佳分子 应用: 1)直接揭示药物分子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2)预测小分子与靶点蛋白结合时的构象 3)基于分子对接方法对化合物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用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S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落石出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一、目的 为保证临床输血的相容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等血液成分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二、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 三、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只是检查不配合性,使受、供者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常称立即离心配血试验,将人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在盐水介质中进行,只有在任何步骤中不产生溶液血或凝集时方可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给受血者输注。试验通常包括: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对供血者红细胞,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是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自身对照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受血者血清,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自身红细胞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红细胞缗钱状假阳性的存在。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五、仪器设备 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 六、试剂 1、试剂名称:0.9%氯化钠注射液 2、试剂生产厂家: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06143020455; 4、包装规格:500ml/瓶; 5、贮藏条件;18-25℃避光保存。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二年; 七、检测样本要求 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 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 2、分别配制受血者与献血者红细胞配成2%盐水悬液; 3、取洁净小试管(10mmx60mm)2支,1支标明主侧: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次侧: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 4、按标记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1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1.原理 凝聚胺(polymatching)法首先利用低离子介质降低溶液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促进血清(浆)中的抗体与红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再加入带亚电荷的高价阳离子多聚物-凝聚胺溶液,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缩短细胞间距,形成可逆的非特异性聚集,并使IgG型抗体直接凝集红细胞。加入中和液后,仅由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会因电荷中和而分散,而由抗体介导的特异性凝集则不会分散。 2.标本采集: 2.1标本种类:抽取静脉血3-4ml待凝固后分离血清,将细胞配成5%盐水悬液将供血者血样以同样方法分离血清(浆)和红细胞悬液。 2.2标本要求:抗凝和干燥管均可,如用抗凝血主张用EDTAK2(mg/dz)抗凝标本应无溶血,切标签齐全。 3.标本储存:急诊标本30分钟内完成操作,标本应至4℃冰箱保存7天。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溶血标本,标签不齐全不能作测定。 6.试剂: 6.1试剂名称:凝聚胺试剂(polymatching) 6.2试剂生产厂家:(台资)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3试剂组成: 试剂1.低离子介质(LowLonicMedium,LIM).试剂打开使用后,可置室温贮存,未开封者2-25度贮存,有效期为2年。 试剂2.凝聚胺溶液(PolybreneSolution).贮存及有效期同上。 试剂3.重悬液(ResuspendingSolution).贮存及有效期同上。 试剂4.8.5%生理盐水。 7.仪器:

7.1血型血清离心机:80-2型离心机江苏金坛市大地自动仪器厂 7.2离心机:江苏金坛市大地自动仪器厂 7.3电热恒温水箱:江苏金坛市医疗器械厂 7.4显微镜:XSZ-H3(中国) 8.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 8.1供受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3-5%的细胞悬液。加样量均为:血清2滴,红细胞悬液1滴。主管:受血者血清+供者红细胞悬液;次管:受者红细胞悬液+供者血清;(阴阳对照管另设)。 8.2各管分别加低离子介质0.65ml混匀置室温1分钟。加凝聚胺溶液2滴,混匀,置室温15秒。 8.31000g(3400rpm),离心10秒,弃上清液,管底保留约0.1ml液体。轻 摇 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重做前面试验。 8.4加入2滴重悬液,轻轻混合,肉眼或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8.5凝块在1分钟内分散,试验结果为阴性,供受者血液配合;反之,如依照为不同强度的凝块,试验结果判为阳性,供受者血液不配合。实验结果必须在3分钟内判读。 9.操作性能: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重复性好。 10.超出范围结果处理: 10.1细胞自凝:在冬天气温较低时,某些病人血清中含有冷凝集素而导致交叉配血假阳性;遇此现象可用37℃-40℃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并置37℃水溶中轻轻摇动,观察结果。 10.2若病人血清(血浆)含有肝素,如洗肾患者能影响配血,须多加4-6滴polybrene溶液以中和肝素。 10.3红细胞悬液为5%为宜,过浓或过淡可使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当,反应不明显易误判。 10.4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分子对接简要介绍

分子对接简介 分子对接(molecular docking)是通过研究小分子配体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预测其结合模式和亲和力进而实现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其本质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的识别过程,其过程涉及分子之间的空间匹配和能量匹配。 分子对接的基本原理 分子对接的最初思想起源于Fisher E提出的“锁和钥匙模型”,即受体与配体的相互识别首要条件是空间结构的匹配。 分子对接锁和钥匙模型 分子对接方法的两大课题是分子之间的空间识别和能量识别。空间匹配是分子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基础,能量匹配是分子间保持稳定结合的基础。对于空间匹配的计算,通常采用格点计算、片断生长等方法,能量计算则使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方法。各种分子对接方法对体系均有一定的简化,根据简化的程度和方式,可以将分子对接方法分为三类: 刚性对接:刚性对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参与对接的分子构像不发生变化,仅改变分子的空间位置与姿态,刚性对接方法的简化程度最高,计算量相对较小,适合于处理大分子之间的对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Wodak和Janin研发的分子对接算法和Jiang等发展的软对接(soft dock)方法。 半柔性对接:半柔性对接方法允许对接过程中小分子构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通常会固定大分子的构像,另外小分子构像的调整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如固定某些非关键部位的键长、键角等,半柔性对接方法兼顾计算量与模型的预测能力,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对接方法之一。由于小分子相对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考察柔性的基础上,仍可以保持很高的计算效率,在药物设计中,特别是在基于分子对接的数据库搜索中,多采用半柔性分子方

低压线路常用导线连接方法

一、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导线连接是电工作业的一项基本工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导线连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线路能否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对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电气绝缘性能好。 二、常用连接方法 需连接的导线种类和连接形式不同,其连接的方法也不同。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绞合连接、紧压连接、焊接等。连接前应小心地剥除导线连接部位的绝缘层,注意不可损伤其芯线。 绞合连接是指将需连接导线的芯线直接紧密绞合在一起。铜导线常用绞合连接。 (1)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先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 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1 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直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1.5mm2的裸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线头分别折回,再将两端的缠绕裸铜线继续缠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3所示,先将细导线的芯线在粗导线的芯线上紧密缠绕 5~6圈,然后将粗导线芯线的线头折回紧压在缠绕层上,再用细导线芯线在其上继续缠绕3~4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2)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单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如图4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单股铜导线的十字分支连接如图5所示,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可以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向一个方向缠绕[见图5(a)],也可以向左右两个方向缠绕[见图 5(b)]。 (3)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如图6所示,首先将剥去绝缘层的多股芯线拉直,将其靠近绝缘层的约1/3芯线绞合拧紧,而将其余2/3芯线成伞状散开,另一根需连接的导线芯线也如此处理。接着将两伞状芯线相对着互相插入后捏平芯线,然后将每一边的芯线线头分作3

导线连接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导线连接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一、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导线连接是电工作业的一项基本工序,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导线连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线路能否安全可靠地长期运行。对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是:连接牢固可靠、接头电阻小、机械强度高、耐腐蚀耐氧化、电气绝缘性能好。 二、常用连接方法 需连接的导线种类和连接形式不同,其连接的方法也不同。常用的连接方法有绞合连接、紧压连接、焊接等。连接前应小心地剥除导线连接部位的绝缘层,注意不可损伤其芯线。 1.绞合连接 绞合连接是指将需连接导线的芯线直接紧密绞合在一起。铜导线常用绞合连接。 (1)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先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1 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2所示,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直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1.5mm2的裸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线头分别折回,再将两端的缠绕裸铜线继续缠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2

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3所示,先将细导线的芯线在粗导线的芯线上紧密缠绕5~6圈,然后将粗导线芯线的线头折回紧压在缠绕层上,再用细导线芯线在其上继续缠绕3~4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2)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单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如图4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图3 图4 单股铜导线的十字分支连接如图5所示,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可以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向一个方向缠绕[见图5(a)],也可以向左右两个方向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方法)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方法) 一、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二、样本要求 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 三、检验方法 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 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1 滴,次侧管反之。 2、各加 LIM0.7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 Polybrene2 滴,并混合均匀。 3、用血库离心机 3400 转/分离心 10 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 液体。 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 5、最后加入 Resuspending2 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 30 秒-1 分钟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 Polybrene 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四、注意事项 1、可以用含EDTA之血浆代替血清使用。 2、若病人血清(血浆)含肝素,如洗肾患者,须多加4-6滴Polybrene溶液以中和肝素。 3、本试剂盒的操作方法也适用于抗体鉴定。 4、若试剂使用前为低温贮存,请恢复室温再行操作。 5、加做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目的是增加检测抗-K的敏感性,对检测其他红细胞抗体无帮助。 6、在冬天室温极低的情况下,操作交叉配血试验,某些病人血清中可能含有寒冷凝集素等因素,面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若有此怀疑,建议在最后滴入Resuspending时,将试管立即置入37摄氏度水浴中,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在60秒内观察结果。 7、红细胞抗原检测步骤同抗体筛检试验,其检测标准血清用已知标准血清。 8、可使用IgG抗D抗体(效价≥64)与RhD阳性红细胞反应做阳性对照试验,测试本试剂的有效性。

分子对接步骤(详细)

软件安装: 将D软件中pymol-1.5.0.3.win32-py2.7文件夹中的文件按序号安装,安装3_mgltools_win32_1.5.6_Setup.exe文件时如出错,则直接点开U盘中的mgltools_win32_1.5.6_Setup.exe安装,一直安装到5. 安装后将pymol27 解压后复制到C盘将原有的pymol27文件替换 新建一个文件夹存储要做分子对接的“E盘科研,实验方法,分子对接饶燊强,P2X4 and 青藤碱”这个不行,因为文件名要在英文输入状态,不能有空格,不能有中文,而且要区分大小写E/dock/P2X4_s inomenine 在C盘打开Program files (x86),打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文件夹,打开Autodock,打开4.2.6 将autogrid4.exe,autodock4.exe和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文件夹中Vina中的vina.exe这三个文件同时复制到新建的存储文件夹中“E盘科研,实验方法,分子对接饶燊强,P2X4 and 青藤碱” 1 用pymol打开E/dock/P2X4_sinomenine中的P2X4.pdb文件 Display sequence 找到ATP和其他天然配体分子(绿色的)

去水加氢后直接将4DW1.pdb命名为P2X4.pdb 保存为P2X4.pdb 2打开软件autodock tools ,打开受体文件处理过的文件P2X4.pdb 受体

计算吉布斯能:菜单栏Edit ——Charges ——Compute Gasteiger 转换文件格式:ADT4.2 菜单Grid——Macromolecule——Choose——P2X4 选择p2x4 后,弹出一个提醒框 点击确认,跳出一个文件保存框,把文件保存到工作文件夹(注意:在这里在命名后加上”.pdbqt”)就是P2X4.pdbqt 配体

导线的连接方式

导线的连接方式 一、导线连接的要求 连接导线是电路安装和 修理中的基本操作,导线连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路的工况和使用安全。一般来说,导线连接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连接点接触良好,电阻小。 2、连接牢固,具有必要的机械强度。 3、电气绝缘性能,耐腐蚀、氧化以及防尘防水等级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导线连接的方法 汽车电路中最常用的是绞接法,就是直接将需要连接的导线紧密的绞合连接在一起。 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 方法如图所示,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形交叉,再将它们相互缠绕2~3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个线头在另一芯

线上紧贴密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将线头处理平整。 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所示,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直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1.5mm的裸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的10倍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线头分别折

回,再将两端的缠绕裸铜线继续缠绕5~6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不同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所示,先将细导线的芯线在粗导线的芯线上紧密缠绕5~6圈,然后将粗导线芯线的线头折回紧压在缠绕层上,再用细导线芯线在其上继续缠绕3~4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单股铜导线的分支连接。单股铜导线的T字分支连接如图所示,将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单股铜导线的十字分支连接如图所示,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8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可以将上下支路芯线的线头向一个方向缠绕,也可以向左右两个方向缠绕。

交叉配血4种方法的比较

交叉配血4种方法的比较 【摘要】对四种交叉配血方法包括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交叉配血;方法;比较 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避免因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不完全抗体配血法已逐步应用于临床配血实验中,目前不完全抗体测定方法和试剂较多,为寻找快捷、安全、灵敏的配血方法,我科对100名患者的血液用盐水法、木瓜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及凝聚胺法这四种交叉配血方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随机抽取本站交叉配血标本100份。 1.2 试剂抗人球蛋白试剂、抗D血清、聚凝胺试剂(由合肥晨光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1%木瓜酶、2%D阳性红细胞悬液、无不规则抗体的AB型血清自制。 1.3 方法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木瓜酶法3种交叉配血方法按1997年第2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聚凝胺交叉配血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Rh阳性的2%O型红细胞悬液加抗D试剂作为阳性对照;Rh阳性的2%O型红细胞悬液加无不规则抗体的AB型血清为阴性对照。 2 结果 用此4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阴性对照全无凝集,阳性对照只有盐水法无凝集,其余3种方法都出现凝集,说明结果可靠。 100例交叉配血试验中,有97例4种方法都无凝集,有2例木瓜酶法出现凝集,其余3种方法无凝集,有1例盐水法和木瓜酶法无凝集,抗人球蛋白和凝集胺法出现凝集。 3 讨论 ①盐水法交叉配血简单、方便、快速、但不能检出不完全抗体。②抗球蛋白法配血法:又称Coombs试验。是最可靠的确定不完全抗体的方法,但操作繁琐。抗球蛋白法配血法是最早用于检查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直接抗球蛋白法可检查受检者红细胞是否已被不完全抗体致敏;间接抗球蛋白法可用于鉴定Rh血型及血清中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本法虽较灵敏,但也有一定限度,且操作复杂,不利于急诊检查和血库的大批量工作。③木瓜酶法易有假阴假阳结果而且出现比较费时。④聚凝胺法配血法:可以检出IgM与IgG两种性质的抗体,能发现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几乎所有规则与不规则抗体。配血原理:聚凝胶分子是带有高价阳离子多聚季铵盐,溶解后带有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有利于红细胞凝集,低离子强度溶液也能减低红细胞的Zeta电位,可进一步增加抗原抗体间的吸引力。当血清中存在IgM或IgG类血型抗体时,与红细胞发生紧

药物分子与生物相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药物分子与生物相关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在药 物分析中的应用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2014级生科(1)班 姓名:胡瑞瑞 学号:2014506066

药物分子与生物相关物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在药物分 析中的应用 药物分子与生物相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者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分析仪器的不断更新和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的增多和更新。本论文主要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体系分类,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的方法及特点,药物分子与生物相关物质间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意义: 分子一旦形成后就处于其间相互作用的力场之中,而这种力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物质的性质和功能。在生物学中,分子间相互作用[1]是形成高度专一性识别、反应、调控、运输等过程的基础。诸如底物与受体蛋白的结合识别、酶反应,分子信息的读出、免疫学的抗体一抗原结合、DNA结合蛋白的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编码的翻译和转录、病毒进入细胞及细胞识别等。当然这些过程在化学体系、环境体系中也广泛存在,涉及金属离子一配体、酸一碱、细菌一药物、污染物等诸多方面,只要研究的内容涉及两个或多个化学物种通过分子或局部间的弱相互作用力选择性结合或位点识别,均可看成此领域研究的范畴。故主客体相互作用研究的领域已经渗透到包括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分子生物学、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等前沿领域。 相互作用的一方通常被称为受体(主体),另一方被称为配体(客体)。相互作用研究则是获得受体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前后生物学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分子生物学等性质的变化信息,从而对受体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表征与测量。受体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包括结合的配比、结合常数、结合位点、作用方式、自由能变等参数,其中表征相互作用强弱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要算结合常数。从广义上说,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当于各层次的物质间各种力的相互关系,包括小分子之间、大分子之间、小分子与大分子及分子组装体之间的结合。其相互作用方式包括共价作用和非共价作用,其中非共价键力的弱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亲水一疏水相互作用、静电力和氢键等。 在药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测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弱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由此可对药物药效进行预测和对污染物毒性进行评价。因此,分

常用导线的连接方式

【附件二】常用导线的连接方式 1、绞合连接 绞合连接是指将需连接导线的芯线直接紧密绞合在一起。铜导线常用绞合连接。 (1)单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 ①小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所示,先 将两导线的芯线线头作X 形交叉,再将它们 相互缠绕2 一3 圈后扳直两线头,然后将每 个线头在另一芯线上紧贴密绕 5 ~6 圈后剪 去多余线头即可。 ②大截面单股铜导线连接方法如图所示, 先在两导线的芯线重叠处填入一根相同直 径的芯线,再用一根截面约 1.5mm2 的裸 铜线在其上紧密缠绕,缠绕长度为导线直径 的1 〔暗左右,然后将被连接导线的芯线 线头分别折回,再将两端的缠绕裸铜线继续 缠绕5 一6 圈后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单股铜导线的丁字分支连接如图所示,将支路芯线的 线头紧密缠绕在干路芯线上5 ~8 圈后剪去多余线头 即可。对于较小截面的芯线,可先将支路芯线的线头 在干路芯线上打一个环绕结,再紧密缠绕5 ~8 圈后 剪去多余线头即可。 (3)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 多股铜导线的直接连接如图所示,首 先将剥去绝缘层的多股芯线拉直,将 其靠近绝缘层的约 1 / 3 芯线绞合拧 紧,而将其余2 / 3 芯线成伞状散开, 另一根需连接的导线芯线也如此处 理。接着将两伞状芯线相对着互相插 入后捏平芯线,然后将每一边的芯线 线头分作3 组,先将某一边的第1 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再将第2 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最后将第3 组线头翘起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以同样方法缠绕另一边的线头。

将支路芯线90度折弯后与干路芯线并行 ( a ) ,然后将线头折回并紧密缠绕在芯线上 即可(b) 2. 绝缘包扎带 绝缘包扎带主要用作包缠电线和电缆的接头。常用的有黑胶布带、聚路乙烯带两种:1)一般导线接头的绝缘处理 一字形连接的导线接头可按图所示进行绝 缘处理,先包缠一层黄蜡带,再包缠一层 黑胶布带。将黄蜡带从接头左边绝缘完好 的绝缘层上开始包缠,包缠两圈后进入剥 除了绝缘层的芯线部分( a )。包缠时黄 蜡带应与导线成55 。左右倾斜角,每圈 压叠带宽的1 / 2 ( b ) ,直至包缠到接头右 边两圈距离的完好绝缘层处。然后将黑胶 布带接在黄蜡带的尾端,按另一斜叠方向 从右向左包缠( c )、( d ) ,仍每圈压叠带宽的1 / 2 ,直至将黄蜡带完全包缠住。包缠处理中应用力拉紧胶带,注意不可稀疏,更不能露出芯线,以确保绝缘质量和用电安全。对于220V 线路,也可不用黄蜡带,只用黑胶布带或塑料胶带包缠两层。在潮湿场所应使用聚氯乙烯绝缘胶带或涤纶绝缘胶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