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经两首练习

诗经两首练习

诗经两首练习
诗经两首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好逑

..()()

..()()窈窕

寤寐

..()()坻.()荇.菜()..()()溯洄

2、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3《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4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5. 《关雎》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6. 《关雎》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7.《关雎》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8.《蒹葭》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9. 《蒹葭》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

10. 《蒹葭》以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13.《蒹葭》抒发了一种的思想感情。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5.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18、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19、《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0.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

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22. 《关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4.在《蒹葭》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25.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在本诗中的作用。

26.每小节开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

露未已”句子是什么描写?这些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7.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中

任选一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诗句所要表现的画面。

28.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9.“蒹葭萋萋”的“萋萋”也写作“凄凄”,下面诗句中与其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良友日零落,凄凄独无伴。B.春草凄凄绿,江枫湛湛清。

C.风雨凄凄,鸡鸣喈喈。D.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30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1.“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路怎样的特点? 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32.每小节结尾句中的“宛”是什么意思?在诗中反复使用,有什么作用?

33.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

34请写出《蒹葭》押韵的汉字。

35. 《蒹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6.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37、你如何理解《蒹葭》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8.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蒹葭》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9.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0、《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41、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诗经》305 风雅颂

3、赋比兴

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5.雎鸠荇菜 6.窈窕淑女

7.比兴、重章叠句。8、风9.《诗经·秦风》爱情 10.蒹葭1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2.重章叠句13、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14、C.. D17、B18、《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19、《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0.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意思对即可21.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22.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23、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24、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惆怅感情。25.①点明季节和时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26. 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27、略。能突出画面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给。28.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30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31、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32.宛是仿佛的意思,写出了“伊人”的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了主人公惆怅失望的感情。33、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失望、惆怅34苍、霜、方、长、央。35.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36、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37、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8.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39、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40、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41《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赏析和默写

《诗经》二首 一、关雎 诗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比兴】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统领全篇,奠定了全篇的基调。 【第一章内容】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隐喻】男子触景生情,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描写】通过对男子“求之不得”的情态的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了他对心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 “悠哉悠哉”一词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他的情意绵绵,思念不绝; “辗转反侧”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思念之深。 【第二章内容】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想象】“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钟鼓乐之”描绘婚礼的盛况,进一步表现了男子对姑娘的深切思慕。 【第三章内容】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 主旨 描写了一位男子对心上人思念与追求的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

诗句默写 ⒈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⑵ __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 ⒉统领全诗,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诗句是:⑵ 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 ⒊①用来表达主人公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 ②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⑷ _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__ 习题精练 ⒈选出对《关雎》赏析有误的一项: 第一组( A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起兴,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两句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第二组( D )('15荆州市)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第三组( A ) A.这首诗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最后求而得之的喜悦。 B.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C.“窈窕淑女”表现了对倾心人的想念,“君子好逑”表现了男子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 D.“悠哉悠哉”的两个“悠”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思念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24诗经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4.《诗经》两首学生姓序号教学时间年级学科班级课型名 语文第一课时九新授课 课题:24.《诗经》两首《关雎》和《蒹葭》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风格,课下诵读《诗经》其他经典篇目。 2.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自学检测】 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篇诗歌,所以又称“诗三百”。这些诗歌根据音乐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并采用、、的艺术手法,文学上合称为“六艺”。其诗歌大多具有的特点。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荇菜() 寤寐()()辗转()芼()溯洄()() 蒹葭()()溯洄()()晞()湄() 坻()跻()涘()沚()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 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整体感悟】 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 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1 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3.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读一读。3. 【合作探究】学法提示:小组内先两人一组探究,不懂的再在小组内探究完成。《关雎》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拓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试题及答案

12 《诗经》两首原文,译文,解析、练习、中考真题及答案 guān jū关雎 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líu zhī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ú zhī bù dé,wù mèi sī f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cǎi zhī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yǎo tiǎo shū nǚ,qín sè yǒu zhī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où mào zhī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yǎo tiǎo shū nǚ,zhōng gǔ yào zhī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 关关与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就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简析】: 这首诗原就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与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就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就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就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

诗经两首赏析题

诗经两首赏析题 《关雎》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4、 5 6 7.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9.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蒹葭》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诗经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学习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2.诗经“六义”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 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 ②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 ③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3.关于诵读节奏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二、赏析《氓》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字音。 氓.()蚩蚩 ..()愆.期()将.子无怒()垝垣 ..()尔筮.() 咎.言()犹可说.也()陨.()于嗟 ..()汤.汤() 自我徂.尔()罔.极()渐.车帷裳.()夙.兴夜寐()靡.室劳矣()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2.理顺思路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 1.分析人物形象 ①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诗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导读: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jū)(jiū)窈窕( yǎo )( tiáo )好逑(h ǎo )( qiú) 寤寐( wù)( mèi )溯洄( sù)( huí)坻( Ch í)荇菜( xìng ) 2.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 _篇,包括风、雅、颂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C )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 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 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创新能力运用】 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

《诗经两首》赏析题

《诗经两首》理解性内容要点 一、《关雎》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6.诗中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7.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8.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9.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运用的艺术手法是比兴手法 1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11.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诗经》--《关雎》《蒹葭》两首学案

《诗经》--《关雎》《蒹葭》两首学案 教师寄语: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关雎》 一、基础知识 1、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2.关于《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 蒹葭()伊人()溯洄()湄()跻() 坻()涘()参差()琴瑟()芼() 2.解释词语窈窕左右流之寤寐蒹葭参差 琴瑟采采未已苍苍思服 3、诵读指导。 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三、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四、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四、背诵并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蒹葭》 一、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伊人()溯洄()唏() 湄()跻()坻()浚() 3、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二、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三、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1.《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 导学案

《诗经》二首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第一节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节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节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中考语文诗经二首复习教案

诗经二首 教学目标: 这二首诗都是《诗经》中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飞定困难,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重点字词,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方法。注意理解要和读结合起来,以读带动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背诵全部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引入新课。《在水一方》是一首电视连续剧插曲,是根据《蒹葭》改写而成的。 二、介绍《诗经》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情况。 2.教师补充: 《诗经》最早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开始尊之为“经”,此后才称为《诗经》。《风》也称为《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陈等15个地区的民间歌谣,共106篇,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作品。《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等,共40篇,多是奴隶主贵族祭祀神明的乐歌。 《诗经》的内容丰富,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时代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很富有现实精神。它们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表达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和文学价值。《诗经》中的诗,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并大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很有艺术感染力。 三、朗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带。 2.解决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部分字词的读音。 (2)教师补充强调: 雎鸠窈窕参差伊人鸡栖于桀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分别朗读这三首诗歌。 四、学习第一首{关雎} 1.男生齐声朗读这首诗。 2.理解。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知其大意,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其中部分重点字词。 补充:(1)参差:长短不齐。 (2)悠哉;思念绵绵不断。 (3)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辗转,来回转动;反侧,翻覆。 此处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理解。 3.探究。 要求学生思考:(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2)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1)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

诗经两首赏析

诗经两首赏析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 》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了解古代诗歌 的特点:重章复唱。 3、体会两诗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章复唱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2 教时(第一教时《伐檀》,第二教时《硕鼠》)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 2、学习“兴”用法及重章复唱。 3、体味古代奴隶们对奴隶主的不满情绪。 教学重点:“兴”用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重章复唱作用。 教学步骤 : 一、激疑导入 :1、清赵翼《诗论》 2、“风骚”及《诗经》 3、现实主义源头代表及课题《伐檀》 二、范讲示例:1、正音范谦:①音变。 ②异读。 ③误读。 2、串讲第一章并口译。 3、研读第一章:①层次结构划分。 ②试拟目标题。 ③起兴句及“兴”。 ④朗读及重音、节奏。 ⑤试述现代文场面。 三、师生同讲:1、对应词理解。 2、重章复唱的理解。 3、复读及背诵指导。 4、再读全诗及中心概括。

四、作业 布置:1、与“不素餐兮”的“素”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A、安 之若素;B、素昧平生;C、尸位素餐;D、素不相能。 2、理解下列句子 的修辞。 (1)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穷鬼们还能闹成个大事情。 (2)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课外理解。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4)嘤其鸣矣,求其发声。 4、背诵全诗。 5、书后作业 第一题。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1、理解《诗经》常识——赋、比、兴。 2、归纳《诗经》诗歌特点。 3、了解现实主义方法在两首诗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比”手法理解及《诗经》诗歌特点。 教学难点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诗经》中的体现。 教学步骤 :(略)

《诗经两首》打印导学案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积累整合探究】 1.知识卡片 ⑴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才更名为“诗经”。(“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⑵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⑶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 “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正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歌中唱的“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诗经》中运用“兴”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情况:象征、联想、比喻。如:由雎鸟成双和鸣、相依相恋的情景,联想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美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来比喻女子年青的时候美丽的容貌。 后人习惯上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2.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犹可说.也()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靡.室劳矣()夙.兴夜寐.()()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3.通假字 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⑵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⑶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重点字词: ⑴将子无怒将⑵泣涕涟涟涕 ⑶于嗟鸠兮于⑷犹可说也说 ⑸女也不爽爽⑹言既遂矣言 ⑺隰则有泮泮⑻总角之宴总角 6.课堂研究 1、品味“约期相别”这一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想像两人的婚姻生活。 2、三、四两节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有何作用? 3、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7.延伸练习 《氓》练习案 一、积累运用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静女其姝(shū)修我矛戟(qǐ)

《诗经两首》教案(详案)

《诗经》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重章叠句”形式特点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三、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并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自读感悟,体会情感。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重点是“六义”。 2、背诵诗歌,由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掌握背诵的方法。 3、体味景物描写在诗中所起的作用,用一段文字描绘诗歌的意境(画面)。 4、将《关雎》与《蒹葭》结合起来诵读,结合诗歌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编一则爱情故事。 5、给诗歌《关雎》或《蒹葭》的作者写一段颁奖词。(颁奖词的写法: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参考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贾平凹《秦腔》颁奖词: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解读。 麦家长篇小说《暗算》颁奖词: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的展现。) 6、对诗歌的多义性谈谈你的认识,作为爱情诗来解读,你从中领悟怎样的爱情观。

二、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令人遐想,美不胜收) 三、品读背诵,感知手法。(重章叠句及赋比兴) 1、学生背诵,谈谈你是怎样利用《诗经》“起兴”及“重章叠句”的手法快速背诵的。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起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2、学生填空:将红颜色的字空出来,让学生填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叠音词的运用,七个四字句,二二拍的节奏,最后一句五字句,使诗句抑扬顿挫。(这里让学生拍手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歌谣的特点) 四、品味语言。 1、学生描绘画面教师描绘画面,感受意境之美。 深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

诗经两首复习题

《诗经》两首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溯洄()()坻()荇菜() 2、填空题: 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6、对全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7、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

诗经二首赏析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305首诗歌,所以也称《诗三百》。传说是由孔子编写的。后来被奉为儒家经典,才被称为《诗经》。诗经中的诗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三类,“风”、“雅”、“颂”。“风”又称为“十五国风”,指的是15个国家的民歌;“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贵族们在宴会上作的诗;“颂”是周王朝祭祀宗庙时用的诗,也是贵族们创作的。国风的数量最大,共160篇,“雅”总共是105篇,“颂”最少,40篇。《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直陈其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就是比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兴这种表现手法,一是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周南?关睢》。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三是起协调音律的作用,如《秦风?黄鸟》。《诗经》中常常是比兴结合运用的,因此,比兴连称。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关雎内容介绍:描写了一个男子思慕一个女子时的心情,反映出他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内容: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诗歌层次:第一层(1小节)河边邂逅,一见钟情。第二层(2—3小节)朝思暮想,辗转反侧。第三层(4—5小节)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三、深入理解课文 1、诗歌开头用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2、用“窈窕”“淑”来形容这个女子,直接赞扬了女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这交代了男子追求她的根本原因。 3、“君子好逑”显示了这个男子的坦率自然,毫无顾忌,也显示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 4、“差荇菜,左右流之。”既进一步刻画了姑娘窈窕之色,又突出赞美了她的勤劳。“流”字用得极妙,使满篇生辉,极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5、第三小节:写思念情人的心理活动,极其生动、逼真、形象。 6、“悠哉”叠用,深刻地表达了这个男子长夜不寐、绵绵不断的忧思。连用两个“悠”字,把他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一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把这种炽热的渴望之情入木三分地揭示出来。 7、四、五小节写求之既得的喜悦。(这并非事实,而是男子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而生出的幻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写出了君子和淑女结为伉俪之好时那种载歌载舞、尽兴狂欢的场面、又把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处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感情深刻的表现出来。这一结婚热闹场面的描写,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8、A:诗的表现手法:兴(使全诗产生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B:采用的形式:一咏三叹、重章叠句(使内容递进,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加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C:流传不衰、优秀民歌的原因:真切地表达了率真、淳朴、健康的情感,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中心思想:诗歌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一见钟情”到“日夜

《诗经二首》学案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一课时) 姓名 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的生字词。 雎鸠( ) 窈窕( ) 逑( ) 荇( ) 寤寐( ) 芼( ) 2.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①关关: ②洲: ③窈窕: ④逑: ⑤寤寐:。 ⑥思服: ⑦悠哉悠哉: ⑧芼: (2)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 ) ②钟鼓乐.之( ) (3)古今异义。 左右流. 之 古义: 今义: 3.《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来只称《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 的诗歌305篇,也称“ ”。 《诗经》分为 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 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 为主;“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 为主,共40篇。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达,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 ”。 “赋”: 的意思。 【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3.全诗共三个小节,每小节讲的内容是什么?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作业布置】 预习第二课时学案;背诵课文及重点字词。 课题:12《诗经二首》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本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检查预习】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蒹葭( ) 溯洄( ) 晞( ) 湄( )跻( ) 坻( ) 涘( ) 沚( ) 2.解释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词语。 ①蒹葭:②苍苍: ③溯洄:④溯游: ⑤晞:⑥阻: ⑦跻:⑧采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