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民族认同感 国家认同感调查报告

国家民族认同感 国家认同感调查报告

新疆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问卷调查报告

作者常晓菲

工作单位全称新疆大学法学院法律法硕班

所在省市邮政编码 830000--840000

(学号107551301172)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有分歧、有差异,经过千百年的碰撞融合,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由于我们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相对于国内其他大学的学生而言,其对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认识与感触,乃至具备程度基本可以说更深入一些。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疆大学生群体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状况,分析其民族认同意识与国家认同意思所呈现的特点与问题,完成老师布置的调查课题和分析报告,所以我们最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明确了解新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汉化;民族意识,国家意识

正文

一、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法律法硕班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敲定一份较为完善合理的问卷。本次调查每位同学负责10份,针对自己的问卷作出报告。此次调查报告的对象为新疆大学在校学生,方式为随机抽取,结果较为客观公正真实。

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请填写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按照真实情况填写即可。第二部分为正式问卷,每个问卷有若干个选项,选择最符合被调查者想法的选项。本问卷不用署名,并且所有回收问卷都会保密,不存在泄密的问题。

但我本人在做调查报告的时候,有意让被调查者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因为我希望在做报告的时候能够对被调查者有针对性的分析。

其中,2名少数民族男学生是一同上课的学生,对被调查者的背景相对了解。4名少数民族女学生在学校集体活动中随机发放,不过4人是一同参加集体活动

的朋友,对于选择的答案也有影响。另外4名是随机发放的汉族女学生。非常感谢这些同学们,热血无偿的帮助我们完成这些问卷。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问卷,发出10份收回10份。男女比例2:8;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比例4:6。由于问卷数量有限,基本上有多少份就是多少份的百分比。

(一)问卷分析:第一部分

Q1.性别:①男②女

男女

2 8

Q2.自己本身的民族

汉族维吾尔族

4 6

我在随机调查的时候虽然有刻意分给汉族和少数民族,其中5份就是在某次学校集体活动中,有意找到少数民族面孔的学生做调查,结果还是较为客观的。但收回问卷的时候发现我调查的少数民族都是维吾尔族,少数民族成分单一,我知道其他同学有调查到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等,想必我的分析结果会与其他同学有出入。但我认为这是我在新疆大学随机发放的问卷,这就是我的调查,与其他同学结果不同也是应该的。

Q3.出生年份:

1988 1990 1991 1994 1995

1 3

2

3 1

年龄段相对集中,大多为90后,但年龄阅历不同,对于后面题目的选择的确产生了影响。例如年龄较大的几位对于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有着更为深刻和正确的理解,少数民族也相对汉化;年龄较小的几位被调查者正是在学校集体活动中调查的几个维吾尔族姑娘,后面的题目选择相对保守且本民族意识更加甚于国家意思和集体民族意识,我认为这与经验、阅历还是有关系的。94年、95年都是本科生,在新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与疆外接触不多,思想开放程度就不高,汉化程度也相对较低。

Q4.Q5 父亲民族;母亲民族

汉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父亲 4 6 0

母亲 4 5 1

正如开题所说,出乎意料被调查者民族成分相对单一,除汉族外,少数民族只有维吾尔族,这是令我比较失望,也是比较担心的,可能会影响调查数据,进而影响调查结果。

大多数被调查者与父母是相同的民族,唯一不同的有一位父亲是维吾尔族,母亲是塔塔尔族,这个问题的确影响到了被调查者对异族通婚的看法。例如,父母都是维吾尔族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后面异族通婚问题,都选择“介意与其他民族的人结婚”,而这个父母不同民族的学生是唯一一个选择“无所谓”的少数民族。不过这仍然是少数民族之间的通婚,这次调查并不能使我了解他们队员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的态度。

这道题让我注意到了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曾经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维吾尔族人称自己为“维吾尔族”,像“维”这样的称呼会认为是不尊重。但我这里有一份问卷,是一位94年的维吾尔族女学生,她在填写自己和父母的民族,都是“维族”。这位被调查者在其他问题上,都可以显现出相对淡薄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与同行的3位被调查者的题目选择也没有多少差别(以至于我一度以为她们是互相商量答案之后作出的问卷,不过还是能够看出她们是自己认真回答的,非常感谢这些同学们)。但是她自己在填写民族的时候仍然填写了“维”,也许21世纪新时代的90后少数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称呼也与老一辈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其中更深层次的意思我无法以自己的知识和语言形成文字,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Q6.Q7父亲、母亲教育程度

初中以下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父亲 5 1 2 2

母亲 4 2 2 2

我了解这道题目的本意,但是我发现被调查者会受到外界影响,可能会因为自己父母教育程度低而不好意思,因此选择的答案有水分,数据作出统计,但不想做过多分析。

Q8.Q9汉族、其他民族朋友的数目

没有1-3 3-5 5个以上汉族0 0 0 10

其他民族0 3 2 5

汉族朋友多,不论什么民族,可见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度很高,少数民族B几位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是维吾尔族,而新疆最多的是维吾尔族,其他民族的学生客观上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许与宗教、文化、政治等其他因素有关,各少数民族的联谊也相对较少,而汉族大多没有宗教信仰。

Q10.你上中学在型什么类的学校就读:

民族学校汉族学校民汉合校

4 4 2

如预想,4位汉族学生大多上汉族学校,仅有一位新疆本地(伊犁)的学生上民汉合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多上民汉合校或者民族学校,仅有一位上汉族学校。

唯一一个中学上汉族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正是那位“父母异族,无所谓与其他民族结婚”的被调查者,汉化程度可见一斑,所以思想较为开放,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较高。

Q11.在家使用何种语言

本民族语言汉语二者皆有

5 4 1

如预想,汉族学生全部选择使用汉语,少数民族大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仅一位选择二者皆有,是那位填写“维”的少数民族姑娘。

(二)问卷分析:第二部分

Q1.对于自己的民族,您认为它是:

世界最优,独一无二56个中,处于

先进的

与其他一样,

很普通

生产力水平比

较滞后

7 2 1 0

这个问题大多数少数民族都选择了第一个,汉族学生第一个和第二个各半,此处的民族,也许被调查者都没有当作“中华民族”,而是汉族或者维吾尔族,这道题没有像后面一些明确提出“中华民族”的题目一样得到统一答案。大部分青年学生都对本民族有相当的自豪感,这是令人欣慰的,但仍有不少汉族大学生潜意识中过分看高自己的民族,轻视少数民族,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对本民族的优点和特点认识不够,这都说明,在我国当前,对青年学生进行民族平等教育和民族文化宣传的力度仍有待加强。

Q2.您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上标明“民族”身份

很好不好无所谓其他

5 3 1 1

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选择第一个的较多且平均,但觉得不好的也占有相当比例,本来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但却在证明身份的证件上标识各种民族,不知是否是自相矛盾。

Q3.您认为您的民族身份会对您未来的生活产生

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没有影响

4 1 5

这道题多数认为没有影响或者有积极影响,唯一选择消极影响的被调查者,就是那位汉化程度很高、“父母异族、无所谓与其他民族结婚、中学上汉族学校”的被调查者。

Q4.您对本民族语言的掌握情况:

极其熟练很熟练一般熟练不熟练

2 7 1 0

少数民族同学全部选择很熟练外,汉族同学答案不一,但第四个意料之中没有人选,所谓本民族是指“中华民族”吗,除此以外我不知道为什么选这道题目Q5.在您的社会交往中,对于能讲您民族语言的人,您感到更加亲切是的无所谓不是

8 1 1

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第一个,并不出乎意料,选择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这份调查问卷开始的一些题目更多是关于民族团结或其他方面的题目,实在不知道与民族意识的关系。

Q6.您喜欢参加本民族的传统活动吗

非常喜欢很喜欢无所谓不喜欢

3 6 1 0

选择无所谓的还是那位汉化程度高的同学,题目中“本民族”的用语与中华民族区分开。中华民族强调一家亲,这样区分“本民族”的题目不知用意何在,意图引导什么。

Q7.您喜欢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吗?

喜欢无所谓不喜欢

8 2 0

选择第一个的被调查者占多数,这是意料之中的。相信每个民族的儿女对自己的民族都是热爱的,服饰也是一种表现,只是不知这种进一步区分的题目,对于民族意识或是国家意识的强化有何帮助。

Q8.您对于本民族的历史及风俗习惯是否了解

非常了解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

3 6 1 0

如预想,没有被调查者选择第四个,了解占多数,非常了解其次,出乎意料真的有被调查者选择第三个,历史及风俗习惯和服饰一样,都属于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题意是通过被调查者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研究其对本民族的热爱。但看不出此题目对于民族意识亦或是国家意识的体现在哪里。

Q9.在远离本民族的地方,您是否会刻意保持本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

非常刻意保持不会刻意保持视情况而定

2 1 7

可以看出,选择第三个的被调查者较为客观,因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当然会保留,但是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即使非常刻意也未必能够有机会保持,与选择第二个的被调查者一样,是考虑到此调查问卷的意图,而刻意作出的选择,而非对风俗习惯的态度。

Q10.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本民族文化是否会逐渐淡化

当然会淡化一些东西会淡化不会淡化

0 10 0

10位调查者都选择了第二个,但并不出乎意料。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也要与社会相适应,被淘汰的未必就是对本民族不好的,例如女子不能露脸露头发等。

Q11.您通常喜欢和哪些同学交往(如,上课、上自习、逛街等)

只喜欢和本民族的交往只要来自同一地区即可部分民族和地区

4 2 4

少数民族同学都会考虑民族问题,选项中都包含民族因素,对于地区没有严格要求,而汉族学生的选择较为分散,没有严格标准。通过对被调查者选择交往对象的研究,可以分析出被调查者与其他民族的关系,从而看出其民族意识或国家意识。

Q12.您介意跟其他民族的人结婚吗

介意无所谓不介意

8 1 1

这道题目涉及少数民族“异族通婚”问题,因此做调查的时候非常重视,虽然不知道对于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引导在哪里。不论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把“民族”因素考虑在内,也许是因为地域原因,在新疆少数民族的数量还是很大,使人不得不考虑,然而在疆外未必会有这样的选择比例。选择第二个的同学就是那位高度汉化的被调查者,选择第三个的被调查者是汉族学生,情理之中。

Q13.您认为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怎样

亲如一家相处融洽稍有尴尬关系僵持

0 10 0 0

第三个和第四个选项没有被调查者选择时情理之中,10个被调查者都选择了第二个选择是意料之外,因为我以为第一个选项是会有人选的。可见被调查者对于民族关系都有一致的看法,谈不上亲如一家,毕竟是有问题客观存在,但被调查者对于民族关系改善还是很有信心的。

Q14.您认为和其他民族人员相处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思维方式不同交流困难生活习惯不同没有困难

0 2 8 0

生活习惯是造成民族差异的主要因素?语言不通是不是造成交流困难主要原因?也许分析和其他民族人员相处的最大困难,有助于减小民族差异,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意识国家意识。

Q15.您对“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赞同不赞同不一定

100 0 10位被调查者都选择了第一个选项,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明了这份问卷的意图,也深知这份问卷的导向。题目清楚,导向明确,百分之百的一致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不得不说,新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相对较高,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度高。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Q16.您感觉是什么最让您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语言国家政体血缘文化

2 3 1 4

国家政体似乎是促进国家意识的有效因素,文化却是更重要的因素,语言让

各组人民团结起来,血缘也是全国一家亲的证明。这道题目非常有助于促进国家意识,对于民族意识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文化因素更为重要,拥有统一文化的我们是一个国家的人民。

Q17.您愿意去了解、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吗?

愿意不愿意对未来发展有帮助就学

70 3

如预想,没有学生选择第二项,选择第一项的被调查者居多,而选择第三个选项的也大有人在,这并不奇怪,这种功利性在我看来并不是坏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对其他民族语言并不排斥,甚至有些同学非常喜欢其他民族语言。第三个选择我认为恰恰体现了民族意识的发展,对于其他民族文化有了解、学习的意愿,代表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意识深入。对未来发展有帮助,意味着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民族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顺应历史的潮流,是正确的选择。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国家,无一不拥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如此多的民族汇聚在一起,必然会产生相互的排斥。纵观历史长河,无不如此。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歧视,有排斥,有争斗,有裂痕,但随着时代的改变,各民族之间有了充分的交流,有磨合,更有融合和认同。由本题的调查结果可以证明,至少在语言上,相互间的排斥的情况已经非常低,大多数人已经走出了原来的“本民族意识”,乐于去接受异族的语言。

Q18.您会为自已是华人感到自豪吗?

会不一定不会

10 0 0

这个问题非常明确的引导了国家意识,10位被调查者都选择了第一个选项,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明了这份问卷的意图,也深知这份问卷的导向。题目清楚,导向明确,百分之百的一致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不得不说,新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相对较高,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度高。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Q19.您了解中华民族的一些传说故事和象征吗(比如:龙)?

非常了解了解一些不了解

1 8 1

题意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调查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出乎意料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多少选择第一或者第二个选项,而汉族学生多选择第二个选项,更有选择第三个选项。可见不仅是少数民族,汉族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也了解甚

少,。我们了解到,主要是由于学术素养的缺陷,导致只有少部分人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十分深入的了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本民族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道题目旨在引导被调查者的民族意识,从中华民族意识进一步引导国家意识,因为我国是中华民族的国家。题目虽然调查了数据,但缺少了有力的引导。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精神支柱,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必须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加深对本民族的认识,对本民族发展历程的认识。

Q20.端午节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让韩国捷足先登了,您对此的感受是

民族自尊心受挫小事,不应提高没关注无所谓

4 0 4 2

题意是为了引导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被调查者的态度首先反映了民族意识,其次反映了国家意识。然而多数汉族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选项,仅一位同学选择了第四个选项。少数民族不是第三个就是第四个选项,其民族意识充分显现。之前一些题目因为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因此调查结果也与预想大体相同,这道题目巧妙的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融合在时事当中,没有直接引导被调查者,而是分析被调查者的潜在意识,于是得出了与之前大相径庭的结果。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节日,但对于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意义却不如汉族重大。可见民族意识并没有之前预想的那样强,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上升到国家文化的层面,国家意识也相对淡薄。

Q21.当您在观看国庆60周年庆典时怀着怎样的心情

非常自豪有点自豪没有感觉没有观看

6 1 0 3

多数被调查者选择第一个选项,无论少数民族或是汉族,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国家意识正在增强。汉族学生都有自豪感,程度略有不同;但仍有3位少数民族学生选择了没有观看,可见汉族学生的国家意识要强于少数民族的国家意识。不过从结果可以看出,即使这3位同学选择了第四个选项,还是排除了第三个选项,也就是说,也许没有观看国庆60周年庆典,但他们并不是没有感觉,相信心底里还是有一种自豪感,只是这种自豪感或许被某些因素所压抑或是相对汉族学生较为薄弱。但十分欣慰的是,我国人民都有着一定的国家意识,并且正在进一步增强。

Q22.如果给您一次选择的机会,您希望取得哪国国籍

本国美国瑞士其他

6 2 1 1

虽然被调查者多数选择了第一个选项,然而其他选项的比重足以证明国家意识之薄弱。但这道题目客观上有着干扰因素,或者说,国家意识客观上有着干扰因素,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使得国民对于本国的希望正在下降。热爱祖国,但祖国却不能充分使人民感觉到爱。题意在于增强国家意识,却并不意外的调查出国民对本国的期望值。尽管体现了国民的国家意识淡薄,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家的综合能力较弱。

Q23.作为中国人,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您同意吗同意不同意不好说

10 0 0

10位被调查者都选择了第一个选项,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明了这份问卷的意图,也深知这份问卷的导向。题目清楚,导向明确,百分之百的一致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不得不说,新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相对较高,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度高。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Q24.国庆期间,全国各地街道都插满了五星红旗,打出了爱国的宣传标语。对于此次活动的展开,您认为

增强爱国意识,唤起国家认同感只有暂时的影响铺张浪费,不应提

没有注意到

10 0 0 0

这个问题非常明确的引导了国家意识,10位被调查者都选择了第一个选项,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明了这份问卷的意图,也深知这份问卷的导向。题目清楚,导向明确,百分之百的一致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但不得不说,新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相对较高,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度高。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Q25.当您听到国歌或看到国旗升起时,会为之激动吗

非常激动有点激动不激动

6 4 0

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选项的比重几乎各半。多数被调查者选择第一个选项,无论少数民族或是汉族,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国家意识正在增强。可见被调查者的国家意识,虽然同理心的程度有不同,但都有相同的感情,都有对祖国同样的热爱之情。没有明确引导国家意识,但收到了非常好的

效果,被调查者的国家意识蕴育在国旗国歌之中,这种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是无法改变的。

Q26.您认为在新疆地区的学校推行双语教学

很好,有利国家发展不好,限制少数民

族发展

不清楚比较认可,但须完

4 0 0 6

从数据上来看,似乎比较均衡;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呈现两边倒的极端。汉族学生一致选第一项,少数民族学生一致选第四项。我想这与被调查者个人的阅历与经验有关,被调查的汉族学生多是不了解双语教学的,新疆是个特殊地方,汉族学生可能多少了解双语教学推广,但并没有亲身经历。而新疆大学的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是从双语教学成长起来了,对于双语教学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我认为少数民族同学的答案更有公信力。可见双语教学比较认可,但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汉族学生的答案对于调查结果也有帮助,可见双方对于双语教学都持支持态度,说明民族团结,关系融洽,都希望能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民族意识。

Q.27您最认可身份判定的哪种说法

某国人某地方人某族人某教派人

9 0 1 0

题意是想了解被调查者潜在的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绝大多数顺应题目的引导,选择第一项,唯一选择第三项的也是一位汉族学生。从这道题目来看,有较强的国家意识。

Q.28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您认为在现代社会是否有必要

很有必要有一定必要不是很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

6 4 0 0

本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有必要保持,不论少数民族学生或是汉族学生,很重视民族文化传统。虽然程度略有不同,但民族认同感大体一致。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逐渐走向消亡,需要进行抢救性的继承;当然,事实也表明,包括汉族在内的国内各民族正在消除彼此的畛域,正在彼此同化、融合,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中。

Q.29您对于什么节日最有热情

中国传统节日本民族节日洋节

4 6 0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从对节日的态度可以看出其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从数据上来看,似乎比较均衡;然而进一步分析,发现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呈现两边倒的极端。汉族学生一致选第一项,少数民族学生一致选第二项。可见少数民族还是潜在地将本民族与中国分离,究其原因,也许与节日的背景有关。

Q.30您将来会优先选择在自己民族聚居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吗?

是的不会无所谓

8 0 2

不论少数民族学生或是汉族学生,多数会选择第一选项。有意思的是,第三个选项是两位少数民族学生选择的。这两位少数民族学生都是汉化程度较高(其中一位就是那位汉化程度相当高的,另一位大学时在北京读本科),且年龄较长,与性别都是男或许也有一定关系。思想层面较为开放,并且因为个人阅历,疆外生活的体验,都对他们的选择产生影响。他们充分认识到,民族、地方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Q.31您认为中华民族就是指汉族吗?

不是是主要是指汉族

5 0 5

出乎意料的,汉族学生一致选择第三项,而少数民族学生仅有一位选择第三项,其他少数民族学生都选择了第一项。预想中这道题目引导明确,答案可能非常集中于某一选项,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华民族的定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对于基础的民族概念没有理解,还处于低水平的民族意识阶段。

Q.32您觉得什么可以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可多选)

文化经济政治道德其他

9 8 8 7 0

文化中很大程度上包括宗教因素,因此文化和谐对于民族团结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或许是由于新疆地域的特殊性,汉族学生考虑最多的是文化因素,有多位被调查者认为文化是唯一促进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的因素。然而政治、经济对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条件十分诱人,才使得国人纷纷趋之若鹜,有一被调查者认为经济是唯一可以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因素。少数民族学生的考虑因素较为均衡,文化、经济、政治、

道德的比重是1:1:1:1,可见少数民族学生认为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空间很大。

Q.33我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一道学习和工作吗?

愿意不愿意无所谓

5 5 0

这道题比重各半,从人数上来各半,从民族成分上来分析也各半,选择第一项的被调查者与选择第二项的被调查者人数一样多。可见不论少数民族或是汉族在选择学习和工作伙伴的问题上,没有多少偏见,接受、不接受都有50%的概率。原本这道题目就有客观缺陷,因此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也是应该的。

Q.34在评价一个人时,他具体属于哪个民族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吗?

是不是视情况而定

1 7 2

少数民族一致选择第二个选项,没有其他选择。似乎对于民族成分特殊的群体,在评价一个人时,民族反而不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或许少数民族也认为少数民族暴力事件并不光彩,不想将暴行与民族成分搀和在一起,希望能够给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汉族学生的选择各有分布,不集中统一,多数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而不是一概而论。这道题目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引导性,意图引导被调查者选择第二个选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第二个的被调查者居多。通过这道题目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事件对少数民族和汉族都用影响。

三、基本结论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感较高。

通过对于此次调查与研究,我们对现阶段大学生的民族意识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对大学生民族意识现状的初步调查,我们认为现阶段大学生民族意识总体上民族认同感较高,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是非常坚定和强烈的,对中国这个概念有很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尤其体现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方面。但是从一些统计数据中我们也还可以发现也有一部分同学的本民族意识也是非常强烈的,具有非常强烈的内敛型性。但这也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同学的本民族意识变得淡薄,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也不是很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意识到了民族意识对民族的存在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充分意识到了民族意识的影响与作用。部分大学生更关注自我,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不足。

国内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融合,不少少数民族逐渐汉化,民族界限逐渐淡薄。汉化政策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统一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不会因为“民族问题”出现内乱。汉化后全国上下在文化上、思想上趋于统一,人们会认识到大家是“中华民族”一家人,这有利于国家的大一统。

民族国家观念弱化,例如希望拥有其他国籍的被调查者居多,但当有不利于中国的国际事件和重大灾难等发生时,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最为强烈。

当今社会,越来越明显地突出了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经济作为基础,是上层建筑存在的依托,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此原则的坚持,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告诉我们,大力强调经济的发展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了上层建筑的相应发展,则无疑会对国家整体的进步产生不好的影响。而在此,我们要谈的大学生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问题,就是众多影响之一。

只有在和谐中才能促发展,发展才能促和谐。我们每个人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应该本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既要好好保护和发展以及尊重各民族自己特有的文化习俗,又要统一于祖国和谐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中去。深切意识到了中华民族团结才是整个民族复兴的伟大保障,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求同存异就能够为本民族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