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情感的发展周期

情感的发展周期

情感的发展周期
情感的发展周期

情感的发展周期

郭国旗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童话中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美满的婚姻,幸福的爱情,我们每个人都想一生拥有。然而,如果我们不了解情感的发展变化规律,恐怕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很难从幸福婚姻道路上的沼泽地挣脱出来。心理学研究发现,包括爱情在内的所有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都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浪漫期

任何关系中最刺激的时刻就是浪漫期。在去餐厅的路上,一个长发的女孩子不经意间飘然而过,你的心跳突然加快……你对她一见钟情!爱情真是让人意乱情迷。对一个你特别熟悉的女孩很难产生这样的感觉。

浪漫的本质是基于不了解。因为不了解,你会把错觉、梦想、希望、神秘、兴奋等等投

注于对方身上。

有人说初恋是自己内心的一幅照片,而不是眼前的那个真实的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听到很多关于“理想对象应该是怎样”的概念,这包括外貌、语言、行为、态度、个性、兴趣、习惯,以及对人生的期望等。积累下来,我们在心里便有了一幅照片,那是我的“白雪公主”或者是“白马王子”。

有一天,你突然看到了一个他,“啊,那不就是我要找的人吗!”于是你就疯狂地迷恋上了他,因为那是你的梦想。岂不知,那只是他身上的某一个点与你心中的照片对上了而已。

内心照片是不会改变的,只是时间长了颜色会褪去一些,或发黄了。可是人总是在不断地改变,每分钟都会有所不同,与那照片比较,变化越来越多、差距越来越大,怨言也就越来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初恋成功率低的原因吧。

权力争夺期

在所有的关系中,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经验,就会开始看到对方的本质。“他不是我想象的那个人!”于是失望,不甘心。“我要改变他!”,“我是为了你好!”,进入权力争夺期。权力争夺的真正动机是为了寻找安全感,是出于过去的经验而想控制住现在,但这种错觉常常会制造麻烦。买多少钱的钱包,看哪一个频道,晚上吃米饭还是吃馒头……温和的开端,强硬的态度,激烈的冲突,导致纠缠、冷漠、一片混乱,甚至会出现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这个阶段的主题包括支配、顺从、控制、期望、责备、隔漠、义务、强迫、怨恨、报复、规则、内疚、兴奋、信任、怀疑等等接踵而至。权力争夺可能产生以下几种结果:

●冷漠期:看似臣服,放弃权力争夺,实则是认命或认为不值得争吵,没

意思了。于是关闭自己,丧失活力。常常表现为冷淡、厌烦、放弃、理

性。

●分离期:选择放弃对方,走出权力争夺,去寻求新的浪漫,常常会怨恨

和抱复。

●超越期:除了冷漠和忍受对方之外,也可以完全脱离现实,把兴趣转移

到精神生活,让另一方常常会有一种挫败感,觉得超越一方有着自以为

优越、高傲、“比你神圣”的态度。

权力争夺是必然的,我们必须接受它,智慧地处理它,没有哪种关系可以跨越它,它是新秩序建立之前的混乱。刚生了小孩子的父母,充满了兴奋与期待,

没过几年就开始有了亲子矛盾;当找工作的人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干!”没过多久就发现同事不热情,领导不公平等等,当找到男朋友时觉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过不了多久,于是就成了“如同左手摸右手!”等等都是我们熟悉的现象,这些现象就提示到了权利争夺期了。

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中没有足够的能力渡过权力争夺期,而不得不选择分离或冷漠。在银幕上为我们留下了永世经典的世界著明影星伊丽沙白?泰勒,在自己的情感生活中充满了心酸苦涩,她一生结了七次婚,每次都很快坠入爱河,但又因无法渡过权力争夺的危机而离婚。

权力争夺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而不是被自己情绪或过去所控制。权力争夺是打破旧有的习惯模式,建立新的相处行为方式的必经阶段。有破才有立,在冲突中,我们有机会可以认识自己和对方,会看见以前没有看到的部分,双方因此会得到许多学习的机会,这里充满了考验历炼,是双方人生智慧的体现。

整合期

婚姻中权力争夺的混乱一般要经过5—7年,家庭中新的秩序渐渐建立。当权力争夺的尘埃落定之后,夫妻会进入一段平静期,生活变得按既定的轨道运行的同时也显得索然无味。许多人因此而困扰,因为不再争吵,反而失去了原来的兴奋和激情,生活会变得没有意思,爱情剩下的只有亲情。保持对对方的好奇是从权力争夺期进入整合期的催化剂。

接纳自己,也接纳伴侣,接受彼此的差异,对于整合期的伴侣最为重要。整合期的夫妻并不是和睦相处,而是共享和谐的差异。可以各唱各的调,也不必配合,但要容纳自己也要容纳对方,这是个重要的能力,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部分。“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出现一些问题,婚姻当然也不例外。当权力争夺平静下来之后,婚姻也似乎变得死气沉沉。其实并非如此。此时的夫妻双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不必证明谁对谁错,维持现状的夫妻常常会发现其实有非常温暖、亲近的感觉。虽然兴奋度降低,但却可以开始真正的亲密。

承诺期

对自我和他人有更切合实际的期望、有安全感、有归属感、有信心地生活。

“你答应过要永远爱我,为什么你现在做不到?”很多人之所以陷入情感的旋涡,是因为有类似的悲愤和理直气壮的兴师问罪。他们把承诺当成了对自己的保证。这是对承诺的误解,因为没有人能为我们提供安全保证,何况是一生的幸福,包括我们自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哈丽雅特〃勒纳在《愤怒的艺术》一书中写到:“承诺,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你和我最有可能产生一种亲密的关系。”她把承诺称为一种可能性。承诺是针对我们自己的,它是一种对自我选择的自律。是针对自己的生活,愿意献身于选定的活动和目标。我们针对自己的承诺能否实现还不能确定,何况是向对方承诺。

共同创造期

是指自我和他人能够在心灵上合一,彼此启发、共同创造,发现新的不了解对方的地方,进入新的浪漫期。

情感发展的五个周期并不是线性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周期。每一次的螺旋、

发展的过程,都会有更多的经验和更大的自由;每一次的冲突,都会让我们更加了解对方、认识自己,每一次的矛盾化解,都让我们更加地智慧从容,在亲密关

系中我们彼此接纳、彼此尊重,彼此欣赏;在平静的生活中又会发现对方不曾发现的一面,于是产生了新的浪漫,新的激情,在这个循环往复中我们越来越了解,越来越亲密。成熟和自我成长是关系规律推进循环的动力。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

第四章-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教育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四章中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教育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 个正确答案) 1 、当看到他人的某种情绪时,通过推人至己的想象,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和心理感受的一种能力,称之为()。 A. 道德 B. 品德 C. 移情 D. 情感 2 、具体的、直接的或冲突性的(),是道德情感出现的条件。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境 C. 道德信念 D. 道德观念 3 、()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A. 中学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大学阶段 D. 幼儿期 4 、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其转折期在()岁之间。 A. 8 ~9

B. 10 ~13 C. 12 ~14 D. 15 ~17 5 、伦理性道德情感逐渐占据优势,而由道德形象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也不断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自觉调控,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则逐渐减少。这是指的()。 A. 初中生 B. 高中生 C. 大学生 D. 小学生 6 、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目标包括对象目标、功能目标和()。 A. 政治目标 B. 教育目标 C. 成效目标 D. 阶段目标 7 、依恋感、安全感、自我认同感、归属感、秩序感等情感属于()。 A. 自然情感 B. 高级情感 C. 低级情感 D. 集体主义情感 8 、受教育者对他人的“良言、忠告,显示温存或者责备的目光这类极精细而纯人性的教育手段”保持着一种高度快速反应的心理状态,这称为()。 A. 定势 B. 道德敏感性

C. 心灵敏感度 D. 移情 二、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 个—5 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功能的是()。 A. 移情功能 B. 评价反应功能 C. 调控,维系功能 D. 动力导向功能 E. 人格塑造功能 2 、道德情感的特征有() A. 群体功利性与个人奉献性的统一 B. 社会普遍性与个人独特性的统一 C. 依附性与自觉性的统一 D. 内蕴性与外显性的统一 E. 道德理性与心灵感性的统一 3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研究,少年期道德情感的形式有如下特点:()。 A. 动力导向性 B. 冲动性 C. 社会性 D. 理智性 E. 偏激性 4 、中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原则有()。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另一方面情 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区别:(1)从发生的过程看,情绪发生较早; (2)情绪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特点,情感有稳定性和深刻 性的特点; (3)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⑴动机作用; ⑵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⑷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3、人类表情的种类: ⑴面部表情; ⑵体势表情; ⑶言语表情。 4、婴儿啼哭的模式: ⑴饥饿的啼哭; ⑵发怒的啼哭; ⑶疼痛的啼哭; ⑷恐惧和惊吓的啼哭; ⑸不称心的啼哭; ⑹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

5、如何正确对待婴儿的哭: 善于观察,分辨啼哭原因,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处理。 6、笑的发展: ⑴第三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⑵两三个月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⑶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7、恐惧的发展: ⑴最初的恐惧由巨大的响声或身体失重状态引起; ⑵4个月左右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⑶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 ⑷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8、焦虑: ⑴陌生人焦虑:六七个月开始,8-10个月最为严重,一周岁后逐渐减弱。 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适应价值。 ⑵分离焦虑:六七个月开始,通常经历反抗、失望、超脱三阶段。 原因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9、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⑴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⑵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⑶情绪和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

人与人工智能的情感 王慧东 【摘要】 剖析人类情感的生物结构表达方式,为人工智能进行验证提供参考理论依据。 【关键字】 人工智能、情感、神经网络 【引言】 有人说机器没有情感,做事冷血不会变通,人有七情六欲,懂得人情世故,所以机器是机器,人是人。似乎他们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情感,但是真的是不可逾越吗? 【正文】 情是在欲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抽象认知。解读‘情’就必定要从‘欲’开始。古人总结出的七情六欲,在儒家、佛教以及中医著作中都有叙述,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了兼顾彼此,从中分别提取出与情有关的喜、怒、忧、爱、思、厌、悲、恐、惊,和与欲有关的耳、目、口、鼻、舌、身所关联的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以及它们组合抽象产物,如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情、欲的剖析,来论证人工智能

产物获得这些能力的可能性。 首先‘欲’有想要,想得到,想达到,希望,愿望,需要的意思,都有着时间属性,目标指向的是那些将在未来发生的事物。本质上讲,欲是对预期的向往。预期是指掌握事物的演变规律后,通过运用这些规律对相似事物进行推演处理后所形成的结果。其中掌握和运用规律的处理过程(也就是逻辑)在高等生物中是由神经网络来承载的,而在低等生物中则是一些生物化学的应激反应。 以草履虫的趋光性为例,它的正趋光性就是一种欲的表达,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身体向有利的方向移动,这是生物趋利避害的自然反应。其中控制身体移动的信息处理逻辑是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它或来源于先天遗传,或来源于后天学习,我们将这套处理逻辑所能产生的结果认定为草履虫对光的欲望。 在这个认定的过程中,我们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草履虫的这种处理逻辑进行了认知,通过自身构建特定的神经网络结构来将这种处理逻辑所产生的结果的因果关系保存在了我们的大脑当中。所以我们用因果逻辑来判定草履虫有‘光欲’。也就是说草履虫自己是否知道有‘光欲’在此并不重要,它只是提供了一套处理逻辑而已,此外还需要有另一套处理逻辑来对这个处理逻辑进行判定。两套处理逻辑可以集中在一体,也可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个体。 在高等生物范畴,由于对于信息的加工处理已经进化出了更

2岁孩子生理智力社会及情感发展特点.

2 岁孩子生理、智力、社会及情感发展特点 两岁的幼儿喜欢独立!他们喜欢说“我的” 、“不”、“我来做!”等。他们的情绪就象浪尖的小船,会在短短几分钟内由激动到生气再到高兴。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探索、推拉、装满、倾倒和触摸各种物体。 两岁的孩子对自己和他们所能做的事表现得更有自信。他们的个头在长高,他们的食欲减弱,可能还会挑食。但他们仍然长得很快。 这一阶段的幼儿非常依恋他们的照料人,你会发现,他们虽然去尝试新的想法并探究周围的环境,但在他们需要支持和信任时,仍会呆在你的身旁。两岁的幼儿通常会对别的孩子产生兴趣。但是当拥抱变成轻拍、轻拍变成重击的时候,社交的兴趣和生理能力就会发生冲突了。因此你必须教会孩子如何恰当地表达亲热。 ★ 生理发展 体重:10-17.2 公斤 身高:81.3-101.6 厘米 乳牙基本上出全了 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 会用勺子吃东西 通过触摸、闻和品尝来体验事物 喜欢推、拉、装满和倾倒物品 会翻书页 能摞起4-6 件物品 很多孩子(但不是全部)将学会自己上厕所 不需要帮助就能行走 会倒着走

能掷或滚较大的皮球 能俯身和下蹲 能打开柜橱,拉开抽屉 能弯腰捡起玩具而不跌倒 ★ 智力发展 喜欢简单的故事、节奏和歌曲 会用2-3 个词的句子 能说出玩具的名称 哼唱或尝试着唱 喜欢看着书 被问到时,能指出眼睛、耳朵、鼻子等部位重复一个字词 喜欢学习如何使用常用的习语 ★ 社会及情感发展 常常一个人玩,而不是和别人一起玩 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很害羞 喜欢模仿父母 容易受到挫折 会亲热地拥抱和亲吻 坚持独立去做几件事,不要别人的帮助

喜欢简单的“假扮”游戏,比如对着电话听筒讲话,戴帽子”等 会很大方地把玩具给别的孩子玩,但要他们归还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改换另一项活动 会经常性地发脾气,通常是因为他有想法却无法表达出来 会表现出进攻性的行为并想要伤害别人 会极端专横和固执 当受挫或生气时会破坏周围的东西 对照料人的关心有占有欲,会表现出嫉妒 会害怕和做恶梦 有幽默感,会大笑 喜欢穿衣服、梳头和刷牙 不能坐着几分钟不动或只玩一件玩具 ★给照料人的几点建议 当心孩子的安全,再次检查家中的物品。孩子现在更高了,并且能更熟练地开门,也更加淘气了。 每天读东西给孩子听。鼓励他们看有大的图画和结实的纸张的书,最好有几行简单的文字。 尝试扩大两岁幼儿在字词和句子结构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听到正确的语言顺序,但不 要要求他们模仿你。比方说,如果她说“再来点儿果汁”,你就说“安妮想再来点儿果汁”。 鼓励他们辨认各种声音,如吸尘器声、水龙头流水声、狗叫声、打雷声、飞机和汽车的声音等等。 让孩子帮你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收拾玩具或者把衣服放进洗衣篮中。鼓励他们用你所用的名称称呼各种物品。 在孩子说的话中加入一些新的信息。如“是的,那是一条毯子,一条又温暖又软和的毯子。” 给孩子明确的简单的选择,如“想喝牛奶还是果汁?想穿绿色的还是蓝色的袜子?”

第九章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习目标 ?认识情绪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特点。 ?了解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和高级情感的发展,掌握幼儿依恋的特点。 基础知识 1、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行为反应(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只有(人类)才有。 (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 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 情感是(内隐的、稳定的)。 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 二、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 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推动幼儿的认知活动。 ?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 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猴子。 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孟昭兰,1984,1985): ?1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2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愉快情绪有 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 ?3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 达到最优。 ? 4 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 作效果越差. ? 5 强烈的激情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活动,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 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意识产生的作用----情绪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复杂组织的形成。 ?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 ?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 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 ?婴幼儿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然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

教师的情感和智慧读后感

教师的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如果有智慧作引导,那才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智慧,如果以情感作依托,那必然会是一种美丽的智慧。读了《教师博览》编辑部编写的《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一书后,给了我这样的感受。 母爱是世界上最圣洁最伟大的爱,古往今来,无数的人赞美母爱,讴歌母爱。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应该有一个慈爱的心,对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然而,母爱是一种天性,常常会充斥盲目的色彩,有时会跨越合适的尺度,变成宠爱、溺爱。这时候的母爱,“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样的母爱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有利。韩非子有句话∶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只有爱,不见得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与母爱相比照,师爱因为有了智慧的引导,也因此比母爱更理性,也就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走进《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一书,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为救护生病的学生,“我”度过了《特殊的新婚之夜》;罗《老师替我去相亲》,步行70多里山路,帮助“我”——一个十六七岁少年,解决了人生之初的一个难题,使“我”得以安心的学习、升学,并最终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同时也给另一个花季少女以激励以鼓舞,避免了早婚带来的缺陷,使她走出大山,走进繁华的大上海,拥有了一个职业和美好的生活。读到此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

母不爱他们吗但他们的爱,对比罗老师的爱,是那么的盲目,那么的狭隘,是出于家长一相情愿的一己私利。而罗老师的爱,那么理智、理性,也因此更伟大。 薛瑛老师用《师情母爱》,收养了“我”——一个7岁的孤儿,一直把“我”送入了大学;而她却因此一生未婚,年仅44岁就英年早逝。作者说:“我从薛妈妈那里得到的又岂止是一种亲情、母爱这种情爱是博大的,更是无法言喻的。”是的,这种爱她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母爱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对此有着更清楚的总结:爱学生,要爱在他们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的时候,爱在他们感到沮丧、伤心的时候,爱在他们取得进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一句话,爱在他们需要爱的时候。这就是师爱,接近母爱而又超越母爱,一种智慧的情感。 教育是一门科学,离不开智慧的指引。而这种智慧,同样要有情感做依托,只有在情感的土壤培育出的智慧之花,才更美丽,更芬芳。 《语文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让孩子们明白了“凝聚力原则”,明白了“一个班级只有凝聚在良好的班风、学风中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优势”;《老师“忘记”了一件事》,巧妙的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难言的纸条》中,教师用自己的智慧,避免了学生的恶作剧的捉弄,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有智慧的情感更伟大,有情感的智慧更美丽。《教师的情感和智慧》,就是通过教师的眼和手,真实地记录了一线教师原生态的生活场景,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记录了他们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植物学中的人类情感

植物中凝结的人类情感 自人类诞生以前的几千万年,植物便已经存在,他们静静的看着人类诞生,发展以及后来队伍不断壮大,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而人们也在逐渐地对这些自上古就已经存在的生物们投入了感情。 自古以来,每一种植物,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种草,似乎都已经被人们赋予了人的情愫于其中,以至于到今日,植物基本上都具有了某种品性,或崇高,或低劣,让人们在欣赏养殖时有了可选择之标准,在写作表意时也有了可用之材。 古人往往通过植物的某种习性或者某些外貌特征来对他们加以一些特定的品性,古代的诗人词人们通过作诗,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也会选择植物作为依托,将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以及其追求都寄寓于所写的植物身上,长此以往,今日的我们看到一些植物便会想起他们的那些品性,因为它们的身上都已凝结进了人们的情感;或有古人将一些故事加诸于一些植物上,使得这些植物也有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或者另一个优美的名字;也有人将自己的信仰凝结于植物之中,每每看到特定的植物,心中就会升起对自己所信仰事物的崇敬之情···无论如何,植物之中之所以有了如今的种种品性,是因为人们将自己的某种向往寄寓于那些植物,借以传递、表达、追求或者记恨某些事物或者某种感情。 所以,在中国,植物中就有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中国十大名花···之说法,都是在植物中凝结入了人的情愫,使得那些植物显得与众不同的同时,也表达着人们对那些精神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许多植物名字的由来背后都会有些小故事,那些小故事总是寄托着人们的一些情感,或是对某人的纪念,或是对某事的颂扬。总之,必定是象征着人们心中的某一追求——善良、圆满、爱情亦或是和平。 就如世界活化石中的珙桐,因其花形似鸽子展翅,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似鸽子的嘴喙,盛花时犹如满树的鸽群栖息,被世界上誉为“中国鸽子树”,具有和平的象征。而它的这个名字,还有几个优美的传说——据说,汉代王昭君出塞后,日夜想念故乡,写下了一封家书,托白鸽为她送去,白鸽越过了千山万水,终于在一个寒夜飞到了王昭君故里附近的万朝山下,但已经疲惫不堪,便停在了一棵大珙桐树上,却被冻僵在枝头,化成了美丽洁白的花朵。也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古代一个帝王有一女儿,名唤白鸽公主,这个公主与一个名叫珙桐的农家小伙相爱了,她把一根玉簪掰为两截,一截赠与珙桐以表终生,但父皇不同意他们两个在一起,于是派人在深山里杀死了珙桐,公主知道后,整天以泪洗面,终于在一个夜晚,她换上一身洁白的衣裙,逃出宫殿,到了珙桐遇害的地方,放声大哭,一直哭的泪珠成血,染红了素装,这时,突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恰似竖立着的半截玉簪,转瞬间,变成了参天大树,公主展开双臂扑向大树,顷刻间,雨停了,雷电亦停了,只见数不尽的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小白鸽,清香美丽,让人们想起公主和珙桐间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树叫做珙桐,以此纪念这对恋人。与此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就如忍冬为何又叫金银花,当归的名称由来···尽管传说的内容迥然不同,但其中所传达的人们期盼却是分外明晰的,珙桐寄托着人们的美好追求,哪怕是对家乡的思念,或者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古代的中外诗人词人们也常常将植物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以该植物的品性来衬托自己的品格或是内心的向往。就比如说莲花,往往用来形容女子,南朝乐府《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既写实也写虚,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思念与及爱情的纯洁;周敦颐《爱莲说》中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莲花,近墨却不黑,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于其中,后人每每写到女子气质非凡时,但凡一写其“如一朵洁白的莲”,便可让人眼前一亮,即便是不曾见过的女子,也可立马在脑海中勾出

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

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 夏官营高级中学 这本书的名字是《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手捧散发墨香的洁白书页,仔细品读一篇篇朴实无华的散文,一些柔软而湿润的感觉慢慢从心底扩散出来。什么时候,纸上的字已模糊成黑黑的小点?该是灯火初上时分。而我,却仍沉浸在一个个朴实而感人的故事里,潮湿的心情不能自拔。 曾经踌躇满志,满怀豪情地以校为家,设想多年之后,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也曾在多次挫折之后,心力俱乏,幻想某年,某天,某日,教师的职业可以简单到只需机械的传授文字,数字。多年之后蓦然发现,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平衡点。缺乏这个平衡点,要绕过很多弯路。而这个平衡点,就是朱永新先生所讲的“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这本书,以一个个平凡无奇的故事,一段段真切感人的经历,充分显示出教师的睿智与情感魅力。 “每个人都有两个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世界的满足情况。教师也如此。”如果我们真正把爱心倾注给学生,真正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就一定会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在智慧的世界里,他一定会找到“把发现留给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教师的情感与智慧如和风细雨,悄悄洒进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善良、感恩的种子扎根,萌发。 在“智慧篇”里,教师一改刻板说教的师者形象,于教育教学中处处显示诙谐、幽默。不温不火,恰倒好处。在《谢谢的魅力》一文中,作者说“一束鲜花,让松松得到了别人真诚的谢谢,一声谢谢,又让松松得已改变了自己。谢谢的魅力如此之大,我又怎能不对它也说声谢谢呢?”教师善于运用合理的手段相机启发、引导,也不失一教育的大智慧!《春天在雪花后面》,让我看到一个机智灵敏、幽默诙谐的优秀教师形象。雪花飞舞的冬日,一个老师第一次给一个班级的学生们上课。他讲的课文是,朱子青先生的散文《春》。可是,刚读完课文,一个调皮的学生故意刁难,轻轻唱了一句:“春天在哪里?”老师却笑眯眯地回答:“现在虽然不是春天,却孕育着春的生机。诗人雪莱有一句名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位唱歌的同学,你还记得吗?”这样的机智,让学生无不折服。 纵观这部书,我发现了一个新奇美丽的世界:教师,是平凡的,教师的魅力却熠熠生辉。教师的生活,平静得无波无澜,教师的精神世界却色彩斑斓,璀璨明丽。 读完书,信手写下一句话“魅力教师,成就美丽人生。”这,就是教师的伟大之处。于无声处,于细枝末节,总有一双神奇的手,总有一双智慧的眸,让神圣的光芒穿行于平凡的工作之中。

情感与社会

情感和社会性 一、良好情绪情感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特 1.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表现 情绪、情感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媒介的心理活动, 是人对事物的客观反映。情绪是这种反应比较短暂的状态,情感则是比较稳定和持续的状态。婴幼儿先天具有情绪反应能力,其基本情绪大约为8~10种。婴幼儿主要情绪包括快乐、痛苦、惧怕、愤怒等。其中.安乐和兴趣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痛苦和惧怕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各不相同。 (1)婴幼儿情绪发展特点:有人用“婴幼儿的脸是六月的天”来形容婴幼儿的情绪变来得快、去得快,刚才还殴泪汪汪,转眼就破涕为笑了。 1)易变化。这时期哭笑无常是常见的现象,情感极易变化。 2)易感性。情绪极易受周围人们的感染。 3)冲动性。非常外露,毫不掩饰,更不知控制。 (2)婴幼儿的基本情绪及其表现。 1)快乐。快乐对婴幼儿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快乐的笑容是最有效、‘最普遍的社会性刺激,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婴幼儿经常体验到快乐,有助于身体健康和乐观个性的形成。, 婴幼儿快乐时出现笑的面容,最易于被人识别。 笑有一个发展过程:0--5周自发性的笑,通常可发生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5周~3.5个月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人的声音和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幼儿的微笑;3.5个月以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这才是真正意兴上的社会性微 2)痛苦。痛苦是持续的、超水平刺激的结果。可引起痛苦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

如疼痛、噪声、寒冷、饥饿或身体不适以及与亲人分离等。 哭是婴幼儿表达痛苦的基本方式。婴幼儿一出生就会哭,初生的婴幼儿通过哭来反应饮食、睡眠等生理需求,l--2个月时常因大人离开或拿走玩具等引起啼哭。 痛苦虽然是一种消极情绪,但具有适应价值。它表明婴幼儿正处于不良状态,能引起人的同情和帮助,还能激起婴幼儿为减轻痛苦而改善自己处境的愿望。然而这并不意味就让婴幼儿长时间忍受因痛苦而哭泣的折磨。 3)兴趣。兴趣是一种先天性情绪,是婴幼儿好奇心、求知欲的内在来源。兴趣在婴儿认知和智力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兴趣的主要表现是扬起额眉,睁大或微眯双眼,常常嘴巴微张,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观看或倾听。 其早期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1-~3个月),表现为婴幼儿接触外界事物后,由视觉、听觉和运动刺激所吸引持续维持着反应性;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适宜的声、光刺激的重复出现能引起婴幼儿的兴趣,婴幼儿有意作出活动使有趣的情境得以保持并伴有快乐感;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开始对新异事感兴趣。 已有的研究表明,兴趣表现强度与后天的环境经验,尤其是父母的态度密切相关。 4)恐惧。恐惧是一种最有压抑作用的情绪,它可引起逃避和退缩,也可由于肌肉紧张而僵化不动。其面部表情多表现为额眉平直,有时额头有平行皱纹,眼睛张大,眼睑肌肉紧张,口微张,唇紧张并向后拉。 一婴幼儿的恐惧发展经历如下阶段,即本能的恐惧:出生就有的本能的、反射性的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约从4个月开始):以往曾引起不愉快经验的刺激都会引起恐惧情绪;怕生(6~8个月起):当陌生人接近时特别警

音乐是传达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音乐是传达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能触动人的心灵,陶冶人的高尚的情感,教师如何选择最佳方法进行授课,激发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4091727.html,]学习音乐的兴 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把多样化、兴趣化的形式引进课堂,进行直观教学,融音乐与教学为一体,不仅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无私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爱”,是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的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你”“我”之间的关系,将置换成“我们”,这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有用爱心来滋润,用诚心来感化,用恒心去引导,才能获得爱的回报。 例如,某班有个学生非常调皮,上课爱讲话,喜欢打闹,经常影响课堂纪律。经了解,他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是个无人管的孩子,他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成绩又差,老师拿他没办法。但是通过我对他的观察,发现他身上虽然有很多毛病,但却不是品德不好的学生,而且他的嗓音条件不错,只是在同学都不愿理睬他时,他才会恶作剧,并以此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显示自己。针对他的情况,我单独找他谈话,在肯定他优点的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找出身上不足之处;同时也告诉他,你的歌声很好听,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改掉身上的坏毛病,你一定会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在老师的关心教育下,他进步 很快。音乐课上,他能认真学唱,大胆发言。对于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我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的确只要有老师的善解人意,加之无私的爱,辛勤的汗水,就一定能换来学生的进步,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认真备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就是说,善于思考,才能有可能对各种情况有所准备:有所准 备,才能作好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我在备课时,从钻研教材入手,认真细致地备课,根据不同年段教材对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抓住重点、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步骤,有层次的进行备课。作为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条理清晰,教学环节 安排得当,这都是无可非议的。可是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得“备学生”,如何在备课时,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能考虑在其中,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备视唱《快乐的小木匠》时,难点:“5316│”连续三度跳进,不易唱准。在教唱这首曲前,单独把这段旋律拎出来进行练唱。 1=D 2/4 53 16│53 2 │53 2 │5316│531│531‖

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学校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理想教育的目的条件和保证 学校德育的目标:总目标与分目标现实目标与潜在目标三个层次的德育目标三个阶段的德育目标 学校德育的原则:价值导向性原则正面性教育原则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合力最大化原则知性统一原则 学校德育的基本模式: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两难问题法公正团体法}道德体谅模式{学校德育的基本职责是满足学生与个人友好相处的需要学校德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会关心和体谅他人教师的表率和环境的陶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价值澄清模式} 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道德{说服法示范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班级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学生亚文化是维系班级组织存在于发展的物质要素班级组织是以教学中心色共同活动体系共同学习活动是构筑这一组织的一块基石班级组织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系统 班级管理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纪律学习班干部卫生心里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管理 班级建设的原则:抓大局系统性主导性学生为本民主性》原则 班级建设方法:班级组织建设方法班级制度建设方法班风建设方法 班级活动的策划:力求班会内容与形式多样化选好班会的主体精心设计班会的进程有条不紊的召开班会 班级活动组织:充分准备重视动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尊重班集体意愿为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展现提供舞台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倾听学生的意见提高班集体的质量 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班级是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德育管理班级管理是落实学校德育目标和任务的主要经验 班集体的建设方法的具体应用:班级组织建设的方法:慎选班干部组建好班委会加强班干部教育工作班级制度建设的方法:按照民主的程序制定班规不断强化班规权威化通过树立典型使班规管理生动化班风建设方法:率先垂范提供示范鼓励正面行为引导班级舆论走向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描述了事物的特征及其关系是关于既定事实定义及事物之间的规则和原理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有关,涉及某一情景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性步骤 概念同化:上位下位组合学习 尝试错误学习—桑代课: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接一定联接需要通过试误建立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以观念为媒介的。 认知学习理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形成S-R联接而是生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而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预期引荐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前运算阶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 形式运算阶段11 最近发展区:是为维果斯基用来解释儿童怎样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概念:他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的完成任务,但在承认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艾利克森的人格发展:信任对不信任向主动羞怯与怀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

(完整版)第三章学前儿童情感的发展

知识目标: 1、把握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以及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2、了解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发展状况。 技能目标: 1、能够辨别并分析学前儿童情绪、情感。 2、能初步设计促进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发展的活动方案。

一、基本情绪的发展 ?1、哭 哭代表着不愉快的情绪。人出生时,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新生儿的哭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有了需要性的哭。饿了会哭,尿布湿了会哭,冷了会哭)。 生理性的啼哭: 心理性啼哭: ?2、笑 笑是愉快情绪的表现,儿童的笑比哭发生的晚。笑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自发性的笑,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是一种生理表现,不是社交的表情手段。这种自发性的笑会在3个月以后逐渐消失。二是诱发性的笑,它与自发性笑不同,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比如温柔地碰碰幼儿的脸颊,就会出现诱发性的笑,也是反射性的笑。三是社会性的微笑,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婴儿只对亲近的人笑,或者对熟悉的人脸比对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这是最初的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笑发展阶段: 自发的微笑(0-5周)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3、恐惧 幼儿的恐惧分化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1)本能的恐惧。恐惧是婴儿天生就有的情绪反应,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反应。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听觉、肤觉、机体觉等刺激引起的,如刺耳的声音,从高处摔下等。 (2)与直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婴儿从4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与直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激起恐惧情绪。也是从这时开始,视觉对恐惧的产生渐渐起主要作用。

(3)怕生。怕生是对陌生刺激物得恐惧反应,怕生与依恋同时产生,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现,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越强,怕生情绪也越强烈。 ?4、依恋 依恋是幼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绪。有研究认为幼儿依恋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幼儿园以与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感到愉快;在幼儿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其他人都更能抚慰幼儿;依恋对象使幼儿具有安全感,当依恋对象在身边时,幼儿较少害怕,当幼儿害怕时,总要寻找依恋对象。 二、情绪的社会化 (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醉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学前儿童交往中的微笑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儿童自己玩的高兴时的微笑; 第二类,儿童对教师微笑; 第三类。儿童对小朋友微笑。 这三类中,第一类不是社会性情感的表现,后两类则是。从1岁到3岁儿童对自己微笑的比例下降,对小朋友和教师微笑的比例增长,即儿童非社会性交往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会性微笑的比例则不断增长。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 引起情绪反应的原因,成为情绪动因。 1~3岁的儿童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食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如,婴儿喜欢被人抱。抱,使其身体舒适,满足了他的生理需要,又使婴儿直接与成人接触,又能满足他的社会性需要。因此,当婴儿饥饿时,成人把他抱起来,也能使他安静一会儿,这是因为满足了他的社会性需要。但总的来说,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主要动因。 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例如,刚入园的幼儿喜欢老师牵他的手,愿意让老师摸一摸、亲

中国民俗蕴涵的情感与智慧

中国民俗蕴涵的情感与智慧 中国民俗,是我国或一地族群或民众群体日常生活中反复进行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现实中,它展现为一种程式化的和一种风行的生活样式、生活惯制,表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存方式、生产技艺、人际交往、行为范式等。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当下的、鲜活的、流动的……在日常生活层面表现为不经意的生活方式与习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 民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和应用,人们习以为常,在不经意间实践,却并未意识到它的智慧与光辉。 如人类维系生命最基本的民俗生存方式:食。为何自古以来中国江南民众以稻米为主食,而不以牛羊肉或麦粟类为主食? 中国江南民众食用稻谷的民俗,似乎是平常事,然而,这一饮食民俗的发生发展,充满了中华先民稻作族群的生存智慧。 江南稻谷的食用和生产,追根溯源,是当地先民在特定的地域生态环境中,为谋取自身生存发展,对鸟类生态之模仿。先民仿效鸟类觅食当地野生稻的生物习性,吃鸟食、使鸟田。并在鸟田稻作的稻米生产方式中逐步形成对鸟类的依赖、崇敬和神化,把引领他们食用稻谷的鸟类视为送谷神、送子神,以致自己的生活也发生鸟化:拜鸟灵、穿鸟衣、住鸟居、说鸟语、佩鸟饰、制鸟器、用鸟历。其间又与日崇拜发生粘连,衍生出种种鸟、日神话崇信的习俗活动,以及凤鸟信仰、神仙思想,如神仙道家葛洪羽化成仙的传说。 外国朋友在中国工作、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不得其解的问题。例如中国人对“圆”有种特殊的情感,如圆月,千百年来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意。传统的中国节日中,大多数节日食品,元宵汤圆、清明青团、中秋月饼、春节松糕都是圆形的。传统的中国婚礼,江南古越地女方陪嫁的家具器皿,俗称“圆木”,结婚生子的礼仪都要送染色的鸡蛋,等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这是表达团圆情感的一种民俗。可是,不同习惯和思维的外国朋友恐怕就不能完全认同。有一年除夕,一批法国研究生在我家过年,我便教他们做圆子。过了十几分钟,我回到他们做圆子的房间,惊讶地发现,十多名学生没有一个把圆子做成圆形,而是做成了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甚至还有做成一匹马和凯旋门的。他们没有圆形即团圆的中国情感,更认为圆形的东西,一碰就滚动,不稳定,达不到团圆的效果,倒是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显得更为稳定。于是,我就给他们讲解了江南稻作对鸟的崇拜的形成发展,到鸟灵送谷、送子——卵生神话——现实中崇圆观念的衍化和流行。中国人吃饭时的工具——筷子,也是模仿鸟类觅食谷类的方式。中华先民就是通过观察与其生活在一起的鸟类,萌发了食用稻谷的智慧和一些独特的精神思想火焰。 1

(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拟题2及答案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考前练习题三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 确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品德测评区分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 A导向作用 B 激励作用 C改进作用 D选拔作用 2、道德情感从()发展起来。 A 1岁以后 B 2岁以后 C 3岁以后 D 4岁以后 3、科尔伯格采用()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进行研究。 A 对偶故事法 B 临床法 C 道德两难故事法 D 观察法 4、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5、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 A.学校环境 B.经济状况 C.教学水平 D.同伴群体 6、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 A.道德信念 B.道德行为 C.自律道德 D.道德情感 7、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小学儿童的道德情感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趋势,其转折期在()岁之间。 A.8~9 B.10~13 C.12~14 D.15~17 8、()是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 A.中学阶段 B.小学阶段 C.大学阶段 D.幼儿期 9、年龄较大的儿童(6-7岁)则更多使用()的攻击行为。 A.肢体冲突型 B.言语型 C.工具型 D.敌意型 10、促使个体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最终成为道德行为产生的情感动力的要素是()。

A.内疚感 B.移情 C.亲社会行为 D.责任感 11、有各种共同兴趣的团体,如课外兴趣小组,称为()。 A.非社会团体 B.亲社会团体 C.有组织的团体 D.玩伴团体 12、同伴的角色功能包括:(1)作为强化者的同伴;(2)作为榜样的同伴;(3)作为()的同伴。 A.社会反馈 B. 社会参照 C.目标参照 D.自我教育 13、从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A现实自我 B社会自我 C理想自我 D自然自我 14、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期是指()。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5、()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A理想 B道德信念 C价值观 D世界观 16、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发展呈现出()。 A协调性 B不同步性 C不平衡性 D均衡性 17、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情绪激动,常对抗、报复、迁怒身边的人,且带有公开的、爆发的特点。其后果往往对他人或集体造成某些不良影响,这类问题行为属于()。 A不良人格型 B攻击型 C压抑型 D不良品德型 18、学生对校规校纪有错误的认识或明知故犯,缺乏道德感和抗拒诱惑的能力,常进行偷窃、欺骗、斗殴、破坏公物等,这类问题行为属于()。 A不良人格型 B攻击型 C压抑型 D不良品德型 19、学生常常出现“犯错不自觉”说明内部存在()的矛盾。 A、法制观念 B、认识性质 C、能力性质 D、思想性质 20、学生常常出现“有错不知错”说明内部存在()的矛盾。 A、心理素质 B、认识性质 C、能力性质 D、思想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请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5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中。错选、漏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道德情感形式的层次包括()。 A 直觉的情绪体验 B 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C 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作业题)

第三章作业题 一、选择题: 1.情绪体验的分类是()【多选】 A.积极 B.愉快 C.消极 D.悲伤 2.人类的表情主要有()【多选】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动作表情 D.言语表情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多选】A.社会化 B.丰富化和深刻化 C.情景化 D.自我调节化 4.幼儿的高级情感包括( ) 【多选】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5.新生儿有三种基本情绪,它们是() A.怕怒爱 B.痛苦厌恶微笑 C.怕怒喜 D.痛苦悲伤兴趣 6. 幼儿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 A.哭恐惧 B.哭焦虑 C.焦虑恐惧 D.焦虑害怕

7. 婴儿产生陌生人焦虑的时间是() 、7个月后个月后C.一岁左右个月后 8. 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的时间是()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 9.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除了回避策略和破坏策略,还包括 () A.建构性策略 B.求助策略 C.行为策略 D.破坏策略 二、判断题: 10.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 11.情绪直接驱动儿童、促使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 某种行为。() 12.幼儿情绪情感的深刻化首先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关。()13.家庭是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 14.情绪比情感发生得晚。() 15.情感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绪比较内隐。()16. 幼儿的情绪诱因开始以生理性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社会性为主。( )

17 . 幼儿的分离焦虑与依恋有关。( ) 18. 幼儿运用表情的能力比理解情绪的能力强。() 三、概念解释 19.情绪(情感) 20.表情 21.情绪动因 22.情绪调控 23.情绪掩蔽 四、问答题 1. 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2.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3.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文学与人的情感

文学与人的情感 没有文学的世界是枯燥的,没有文学的人生是乏味的。有如拜伦诗歌的绚烂!有如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有如郁达夫散文的深沉!文学 是一个充满丰富情感的伊甸园!文学就是一座情感垒造的城堡!她一直说着作者心中的追求和人类感情的美好。 一、文学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闪耀光芒的文学巨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著作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情感资源,对丰富我们的情感有极大的帮助。其中所蕴含的大多是反映人类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如《背影》、《荷花淀》、《陈情表》等所表现的亲情;《藤野先生》、《我的老师》等所表现的师生情;《唐雎不辱使命》、《梅花岭》等所表现的正义之情;《劝学》、《丑石》等所表现的理智之情;《春》、《济南的冬天》等所表现的审美之情;《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诚;《岳阳楼记》中的忧国忧民之情等。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情感素材,来构建我们的情感世界。因为文艺表现情感思想,同时也就滋养情感思想使它发展。它既可以唤醒、引发我们作为人性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情感,比如爱、同情、感激、怜悯、慈悲、甚至怨、恨、伤、悲等等,并引导人感受之、体验之,又可以使人的情感体验与他人、自然、社会、生活、

人类相联系,加强对自我和他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关心和理解,从而使其情感世界日益丰富和完善,充满了立体感。这对于改变目前年轻一代情感贫乏、冷漠、虚伪的状况是极其有益的。 对此我们从微观上试举一例来作说明,比如“爱”的情感。爱的情感是一种应予以高度重视的肯定性的情感。她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如果没有爱的维系,我们很难想象人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而且爱还是做人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爱的天性往往部分地泯灭,爱的内涵逐渐萎缩,创造爱的能力也变得极其有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可是我们似乎对日常生活中的母爱早已习以为常,对这种爱变得麻木,有些孩子不仅不会感受到母爱,而且对母爱求全责备。这是因为我们阅读的文学著作过少的缘故。文学著作中经过艺术的加工,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会使你重新认识母爱。汶川地震中有许多伟大的父母为了挽救子女的性命,毅然决然的付出自己,这种爱何其伟大啊。这些感人事迹转变为文字后的广泛传播,使所有人心灵震颤,增强了对母爱的认识。这些文学著作引导人去感受爱,丰富爱的情感,扩大爱的范围,从爱亲人到、爱家庭、爱祖国,从爱自然到爱美、爱真理,形成对人对事对己的社会态度与人性特征,在个体丰富多样的爱的活动中建构起爱的品质。 其实,我们的内心本来就是一片从来不曾平静过的澎湃的大海,是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的。经常阅读文学著作可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