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碳的发现简史

碳的发现简史

碳的发现简史

碳可以说是人类接触到的最早的元素之一,也是人类利用得最早的元素之一。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就和碳有了接触。由于闪电使木材燃烧后残留下来木炭,动物被烧死以后,便会剩下骨碳,人类在学会了怎样引火以后,碳就成为人类永久的“伙伴”了,所以碳是古代就已经知道的元素。发现碳的精确日期是不可能查清楚的,但从拉瓦锡(Lavoisier . ,1743-1794)1789年编制的《元素表》中可以看出,碳是作为元素出现的。碳在古代的燃素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这种理论,碳不是一种元素,而是一种纯粹的燃素。由于研究煤其它化学物质的燃烧,拉瓦锡首先指出碳是一种元素。

碳在自然界中存在有三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金刚石和石墨早已被人们所知,拉瓦锡做了燃烧金刚石和石墨的实验后,确定这两种物质燃烧都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得出结论,即金刚石和石墨中含有相同的“基础”,称为碳。正是拉瓦锡首先把碳列入元素周期表中。C60是1985年由美国休斯顿赖斯大学的化学家克劳特(Kroto H. W. )等人发现的。它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一种球状的稳定的碳分子,是继金刚石和石墨之后的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

碳元素的拉丁文名称Carbonium 来自Carbon一词,就是“煤”的意思,它首次出现在1787年与拉瓦锡等人编著的《化学命名法》一书中。碳的英文名称是Carbon,元素符号为C。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7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中考要求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用原子、分子观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3.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归纳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1.从微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 2.从宏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发生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物质的组成 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3.简单的计算 4.简答(解释化学反应中有关实验事实) 题型讲练 一.解释化学反应中有关实验事实 ★我会答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后的质量比原来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答: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质量大。 2.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化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 3.如图所示是测定蜡烛燃烧时的质量变化装置,天平是物理天平,左托盘上蜡烛的上方罩着吸收器。如果实验时,蜡烛正常燃烧,生成的气体顺利通过吸收器,吸收器的药品在3min内起吸收作用。试回答: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兀质量守恒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 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2?从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在反应2A + 5B = 2C + 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9:22,若2.6gA 与B 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C ?物质 W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 ?物质 W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7?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应符合客观事实 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条件 C.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用 标注 8?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 )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的是( ) A.4:9 B.8:1 C.10:11 D.31:44 4?关于化学方程式 点燃 4P+5O 2 2P 2O 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 其中错误 6g A 和8g B 2充分 反应,则生成 AB 的质量是( ) A ? 9g B ? 11g C 12g D ? 14g 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 物 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H . H 的是( 5. 在化学反应 2A+B 2=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探究实验设计之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化学反应原理: ⑴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此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⑵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实验仪器:天平、砝码、锥形瓶、小烧杯、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白磷、铁钉(或铁丝)、硫酸铜溶液等。 3.探究方案: ⑴取出天平,调平衡。待用。 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在水下用小刀切下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锥形瓶中。(为防止白磷燃烧时,灼裂锥形瓶,可以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细砂。)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如图13-1所示。

取出锥形瓶及导管,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可见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待锥形瓶冷却,白烟沉降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 ⑵在100 mL烧杯中加入约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记录。如图13-2。 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的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如果时间足够长,可看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浅绿色。 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将两次称量的结果加以比较,质量相等。 4.探究评价: 实验⑴生成烟状的五氧化二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象也很明显。但由于白磷燃烧时放热,致气体逸出,往往易导致实验的失败。 实验⑵操作简单,实验的成功率很高。但无气体或烟状物质生成,现象不是十分明显,代表性不强。 5.资源开发: ⑴该实验可以按排学生当堂实验,学生分组多,证据足,更能说明问题。学生实验可安排一些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以下推荐几例,仅供参考。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检测题及答案分析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检测题及答案分析 趣味导读已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能生成水。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氢气 + 氧气水 1 g 9 g 2 g 8 g 3 g 7 g 4 g 6 g 5 g 5 g …… 请问以上是否都生成10 g水? 答案:没有一个能生成10克水! 想知道为什么吗?向下学习吧! 智能点拨 例1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解答:(2)反应容器中敞开与密闭的差异(3)①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③天平指针向左偏移。(5)罗蒙诺索夫是在密闭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后质量的增加来自瓶内空气中氧气的减少,因此反应后质量不变;玻义尔是在敞口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消耗瓶内氧气后,瓶外的空气不断补充流入瓶内,因此反应后容器内物质质量增加了。 点评:波义尔用敞口容器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有外界的氧气参加反应,可回顾波义尔得出的结论不守恒。而罗蒙诺索夫因为是在密封玻璃瓶内加热金属,金属虽然也被氧化,但是至于玻璃瓶内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从而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例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 Y Z 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的质量如下: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A. 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了解了几种基本反应类型后,我们在分析本题所给的条件,反应前Z 物质有84克,而反应后Z物质为0克,相应Y 、Q都大大增加,可见这是一个Z作为反应物的分解反应。 例3: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个同学分别作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城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和锌粒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自测卷含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自测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D.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点燃 H2O B.2Mg+O2点燃 2MgO C.2KClO3催化剂 2KCl+3O2 D.4 Fe+3O2点燃 2Fe2O3 3.将一定量xFeSO4?y(NH4)2SO4?6H2O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 NH30.85g(假如生成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2O3固体2.0g.则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A.x:y=1:1 B.x:y=1:2 C.x:y=1:4 D.x:y=2:1 4.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5.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在不断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

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8.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25m188 反应后物质质量/g9待测384 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 9.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N、Q、R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M N Q R 反应前质量(g)2155111 反应后质量(g)11待测850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待测物质N的质量为22g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召陵区邓襄一中周耀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题承前启后,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③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推理、建立假说并论证的科学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来验证假说,使学生感受一次真正科学探究之旅,体会科学探究的含义、过程,学习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验证假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大胆

推理建立假说、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不怕困难挫折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带来的快乐。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建立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法分析 1、教法依据 以辨证唯物主义认知规律为指导,在教师创设的一定问题情景中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已学知识推理、假说、论证。从个别到一般,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结合。 2、教学方法 在质量守恒定律发现过程中,我采用归纳推理、实验的办法,按科学认知的一般程序即“提出假说——设计求证——得出结论——实际应用”来引导学生,首先复习知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领悟到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得出质量守恒这一推理假说。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学生经历初次验证自己的推理正确的喜悦后,再演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和铜与氧气的反应,使之感受矛盾,受到打击。同老师一道认真分析原因,优化方案,再次演示,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确具有普遍性,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于生活。使学生享受发现“新大陆”的喜悦,愉快的接受并运用知识。 三、学法指导

专题十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十三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命题点分类集训 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 (嘉兴)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发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 B. 碳原子的数目 C. 氢元素的化合价 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2. (2015六盘水)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宏观: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B. 微观: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 C. X +3H 2O=== 2H 3PO 4中的X 为P 2O 5 D. 煤燃烧后灰渣质量小于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命题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考向1 化学式或化学计量数的推断 3. (河北)“气体烙铁”是一种以气体X 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1 3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 +13O 2=====点燃 8CO 2+10H 2O 。燃料X 的化学式为( ) A. C 3H 8 B. C 4H 10 C. CH 3OH D. C 2H 5OH 4. (铜仁)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 +______O 2=====点燃 2CO 2+3H 2O ,在“______”中填上的数字是( ) A. 1 B. 2 C. 3 D. 4 5. (襄阳)AgNO 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 3见光分解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SO 2 B. NH 3 C. N 2 D. NO 2 6. (河南)偏二甲肼(C 2H 8N 2)与N 2O 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 2H 8N 2+2N 2O 4=== 2X ↑+3N 2↑+4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生成N 2和H 2O 的质量比为14∶9 7. (绵阳)程浩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 与稀硫酸不反应,但Cu 可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 +2H 2SO 4(浓) =====△ CuSO 4+SO 2↑+2R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涉及了3种类型的化合物 B. R 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C. 反应前后,H 2SO 4中硫的化合价全部发生了改变 D. 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考向2 物质元素组成的推断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A卷)及解析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A卷)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3.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 4.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H2B.NaCl C.HCl D.HClO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2215 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 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6.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7.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8.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72 B.108 C.70 D.27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789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拉瓦锡的历史名著——《化学概论》也出版了。在《化学概论》中,拉瓦锡第一次用清晰的语言把质量守恒定律表达出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并说明了它在化学中的应用。拉瓦锡的发现很快被各国科学家所接受,在科学界广为传播,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化学概论》中他写到:“无论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物质在每一化学反应前的数量等于反应后的数量,这可以算是一个公理。”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拉瓦锡第一次写出了糖变酒精发酵过程的表达式: 显然,这是现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雏形。拉瓦锡已深深意识到这种表述方式的重要性,所以又写道:“我们可以设想,把参加发酵的物质和发酵后的生成物列成一个代数式,再逐个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项是未知数,通过求解方程,就可算出某项的值来。这样一来,既可以用计算来检验我们的实验,也可以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计算。我经常卓有成效地用这种方法修正实验的初步结果,使我能通过正确的途径重新进行实验,直至获得成功。”在拉瓦锡眼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如同账目的收支一样,应当是平衡的。通过化学方程的建立,使化学定量化、计量化,成为象数学、物理一样的精密科学。也为唯物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不灭的原理第一次公开地提出了科学的证明,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但是,人们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在18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并不清楚,主要是由于自然界中的化学变化很复杂,人们的观察能力和方法很有限,特别是对于生成气体的物质和与气体结合的物质往往觉察不到,心中存有许多疑团,无法得到回答。例如:木柴燃烧后,除了少部分灰烬外,大部分都“消失”了。蜡烛点到尾“一点也不剩”,好象它们都无影无踪地“消失”了。又如,一颗小小的种子,在花盆里会长成很大的花卉,而花盆里的泥土重量并没有变,花卉却“无”中生出来了。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中含有16个质子 B.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1:2 C.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2.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 17.4 1.68.0 29.6 3.2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 A.4:1 B.3:1 C.2:1 D.37:8 3.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70%B.50%C.30%D.10% 4.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六氯苯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 5.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N、Q、R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待测物质N的质量为22g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中M、N、Q、R四种物质质量比为9:37:80:111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为64B.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18g C.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6g D.丙物质一定作催化剂 8.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0H2Y+Cu(OH)2↓,则() A.X一定是Cu(N03)2 B.X的式量比Y大 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9.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O B.He C.O2D.NaCl 10.闽西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 C l9H 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1.工业制钛反应为:TiF4+2H2SO4Δ4HF+2X+TiO2,X 的化学式为 A.H2S B.P4C.SO2D.SO3 12.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五)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五) 教案:第五章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3.在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4.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问题及推理能力,初步领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5.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的学习品质。 6.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实,学习科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体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历程,初步构建科学探究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学习对宏观的化学反应事实进行微观的解释。 三、教学设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展示台、升降台 【仪器及用品】托盘天平(砝码)、小烧杯(带刻度)、微型烧杯、锥形瓶、小试管、单孔橡胶塞、导气管、小气球、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镊子、 药匙、滤纸、火柴、砂纸、棉线 【药品】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镁条、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等 四、主要教学方式实验探究式 五、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展示多彩的化学变化组图。 化学变化的特征和本质,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等反应现象,能量有改变。[观看] [认同] 化学变化的特征。 化学变化中能量可能会有变化! 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知识引入新 问题。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思考] 化学变化中质量可能会有 变化吗? 明确研究课题。 [作出假设]引导学生经过思考作出假设。 [PPT]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著名的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时,可能的一些思想火花。[大胆猜想]改变或不变,简单阐述 依据。 [思考]假如我是化学家,我想…… 我要……我做…… 初步体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 史实。 感受科学家科学严密的思维方 式。 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思路和方 法。 [指导探究] [PPT]1.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白磷的燃烧的反应特点。 [指导探究] [PPT]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实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特点。 [指导探究]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操作的要求 [指导实验] 巡视并指导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重点关注正常和异常实验结果。[思考回答] 1.白磷燃烧的反应物有固体和气 体,生成物是白色固体(白烟)。 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有发光、放 热等现象。 气球起缓冲气压和密封管口的作 用;加热的导管在瓶内引燃白磷, 保证反应在密闭体系内进行。 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物是 固体和液体,生成物也是固体和液 体。 [分组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 [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实验装置细节设计,增长解 决问题的经验。 在实验探究中,初步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 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逐步树立 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点归纳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2.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 1.从微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2.从宏观上看不发生改变的是、、;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 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2.下列变化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 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 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D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3.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且能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理的是下列①-⑥中的( C ) ①物质种类;②分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 A.① B.②③ C.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4.有下列事实:①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减少;②铁制品生锈后,其质量增加;③水加热沸腾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④石灰水放在敞口的容器内,其质量增加。其中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三.推断物质的组成 例1: 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有机物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观察图片,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反应后的粒子一定是水分子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3.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 反应后的质量(g)18m611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m=1 D.反应后容器中Z与Y的质量比为1:6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8.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9.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专题十三--探究题(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 沭阳银河学校 1 专题十三—探究之质量守恒 1、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_____(“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 3N 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 3N 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 2的含量计远大于O 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 却远多于Mg 3N 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又做了镁条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均能产生H 2,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与镁条反应的溶液 NH 4Cl NaCl Na 2SO 4l H 2O 实验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产生 气泡极少 加热后,实验现象 气泡明显增多可 闻到氨味 气泡增多 气泡增多 气泡增多 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三条结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不分析原因,不得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专题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关键词:“参加”、化学反应”、“质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00克干冰升华变成100克二氧化碳气体符合质量 守恒定律。 (2)燃烧的镁带和生成的白色粉末质量相等。 (3)3gC在10g()2中充分燃烧,生成13gC02O (4)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变成燃油(主要含C、H)。

二、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 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固体)和氧气。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氯酸钾的质量要小。 ■解题一般步骤: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说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XX”物质质量总和等于“XX”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课本96页2、3、4题 ?答案: ? 2、不对。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燃烧生 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到空气中去了O ? 3、(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大。 ?(2)纸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逸走,故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高猛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猛酸钾、二氧化锚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由于氧气逸出后所剩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高猛酸钾的质量

要小。

三、确定反应中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普例:将“神舟 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 号” 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 C2H8N2 + 2R = 3N2 + 4H2O + 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 A. N2O4 B. NO2 C. N2O D. CH4 解题关键:化学反应中“原子三不变”;注意化学 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中考专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带答案

.... .. ... .. 中考专题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三) 1.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 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⑦ D .③④⑥⑦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 理为 Cl 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 X 的化学式为 ( )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3.溶洞中存在的反应:CaCO 3+CO 2+H 2O →Ca(HCO 3)2 此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4.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3NO 2+H 2O=2HNO 3+NO B.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C.C+H 2O 高温 CO+H 2 D.CO+Cu ? CO+H 2( 5.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制氯化铁:2Fe + 3CuCl 2 = 2FeCl 3 + 3Cu B .用稀硫酸除去炭粉中的少量氧化铜: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C .用硝酸钡溶液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K 2SO 4 + Ba(NO 3)2 = BaSO 4↓+ 2KNO 3 D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 + 3HCl = AlCl 3 + 3H 2O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 A + y B = m C + n D (x 、y 、m 、n 为化学计量数)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 是 ( ) A. x + y = m + n B.若生成物中有水,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C.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 C 和 D 的质量比 D.若 A 和 B 的质量都为 a g ,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或等于 2a g 7.下列化学方程式的表达一定不正确的是 ( ) A.2Fe + 6HCl = 2FeCl 3 + 3H 2↑ B. BaCl 2+ CuSO 4 = BaSO 4↓+ CuCl 2 C.SO 3 + 2NaOH = Na 2SO 4 + H 2O D. Ca(OH)2 + Na 2CO 3 = CaCO 3↓+ 2NaOH 8.下列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2H 2S + SO 2 = 3S↓ + 2H 2O (复分解反应) B.CO 2 + C 高温 2CO (化合反应) C.2AgBr 光照2Ag + Br 2↑ (分解反应) D.2Mg + CO 2 点燃 2MgO + C (置换反应) 9.下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2H 2O 2 MnO 2 2H 2O+O 2↑ B .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C .C 2H 5OH+3O 2 点燃 2CO 2+3H 2O D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单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A.H2O B.He C.O2D.NaCl 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1 B.d一定是催化剂 C.上表中X=3.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O2点燃 H2O B.2Mg+O2点燃 2MgO C.2KClO3催化剂 2KCl+3O2 D.4 Fe+3O2点燃 2Fe2O3 4.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22 C.生成A和B的质量比为22:9D.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5.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 3.211.2000 /g 反应后质量 007.2 4.4待测 /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g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6.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A.12g B.11g C.9g D.14g 7.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 D.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8.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 17.4 1.68.0

相关知识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问题

精品资源 相关知识·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问题 (1)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 k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自从爱因斯坦(Einstein)提出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E=mc2)以后,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000g硝化甘油爆炸之后,放出的能量为8.0×106J。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0.89×10-7g,与原来1000g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现在实验技术所能测定。从实用观点来看,可以说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最剧烈的化学反应。1000g235U裂变的结果,放出的能量为8.23×1016J,产生这些辐射能相等的质量为0.914 g,和原来1000 g相比,质量变化已达到千分之一的程度。于是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就有了新的认识。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承认两个独立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现时科学家则将这两个定律合二为一,称它为质能守恒定律。 欢迎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 与牛人 罗蒙诺索夫

质量守恒定律与牛人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水彩画肖像 2011年11月19日是罗蒙诺索夫[1]诞辰200周年,今天(2011年11月19日),Google推出了纪念他的图标。 图 但是,罗蒙诺索夫到底是谁?为什么可以称之为“牛人”呢?他到底做了什么“牛事”呢? 不要紧,且听我娓娓道来。 一.戏剧般的一生 1711年11月19日,在俄国的阿尔汉格尔斯克省(Архангельская губерния)霍尔莫果尔附近,一个名为杰尼索夫卡的小村庄里,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家人都为之兴奋,但是,这个还不会思考的婴儿不知道,他日后足以改变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的科学史。他的人生,就像是一部电影,充满了戏剧性。 没错,这个渔夫的儿子,就是小罗蒙诺索夫,直到今天,他都是俄国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没有之一。 阿尔汉格尔斯克省在当时是俄国最大的海港城市,西欧各国的商船经常来往于此,父亲虽然是个渔夫,可也靠打渔成了家,立了室,家境也不算太差。既然是渔夫的儿子,小罗蒙诺索夫对海洋自然也不害怕,从10岁起,就随着父亲在船上干活。与狂风恶浪搏斗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美妙幻化的自然景色开阔了他的视野。 和每个没上过学的孩子一样,小罗蒙诺索夫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他的父亲是个彻头彻尾的文盲,没能帮上小罗蒙诺索夫的忙。幸好母亲阿莲娜知书达礼,温柔贤淑,她清楚地知道,儿子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小就对他进行系统的教育,还把他送到教堂里念书[2]。 但是,电影里面的主人公的成长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小罗蒙诺索夫也一样。当他还沉浸在母爱中之时,阿莲娜不幸地去世了。临终前的阿莲娜告诉小罗蒙诺索夫:“读书是有用

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如何也不能终止学习。”而继母的到来对悲痛欲绝的小罗蒙诺索夫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继母经常呵斥小罗蒙诺索夫,动不动就打他,叫他洗衣服,拖地等家务是家常便饭,就好像小罗蒙诺索夫是一个佣人。 终于,在罗蒙诺索夫19岁那年(现在已经不能加个“小”作为前缀了),他只身前往莫斯科,只留了一张纸条给他的父亲。 在莫斯科,他来到了莫斯科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无奈按照规定,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一个渔夫的儿子可不是什么贵族子弟.幸好当时的检查也不太严格,罗蒙诺索夫随便对校长说了句:“我从霍尔莫果尔来,父亲是贵族。”表情平静得叫奥斯卡奖得主为之佩服。 罗蒙诺索夫是块好料,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是只消几年,他就熟练地掌握了数学、拉丁文和俄文,学习成绩把班里面的其他贵族子弟远远抛在后面,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贵族子弟”。 但电影的剧情是一波三折的。此时,正如大多数电影里的剧情:罗蒙诺索夫被告发了。他不是贵族子弟身份的事情,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整座学校。这无疑是引发了一场大地震,所有人都被震惊了,当然也包括罗蒙诺索夫本人。按照校规,罗蒙诺索夫不得再留校上学。 别急,我们的主人公没那么快结束,大家一致公认罗蒙诺索夫努力学习,是全校学生的模范,为此全校教师通过决议,力挺罗蒙诺索夫继续学习,直到毕业。 看来主人公不仅没有完蛋,接下来还混得不错:1735年罗蒙诺索夫顺利毕业后被校长亲自推荐去彼得堡科学院深造,几个月后,他又被科学院选派前往德国进修。分别在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和化学,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成绩之优异,堪称“大学生中的战斗机”。 1741年,学成回国的罗蒙诺索夫回到彼得堡科学院,担任物理学副教授。从此,这个“海归”人士开始了伟大的科学实验活动。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为俄国科学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俄罗斯大地能够 诞生自己的柏拉图 和智力灵敏的牛顿。” 二.伟大的成就——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翻开九年级上册的化学课本[3],你很快就会找到那道光辉四射的质量守恒定律。是的,毫无疑问,它是光辉四射的,但你能在书中找到它背后那光辉四射的发现者吗? 不能。你充其量只能找到拉瓦锡的名字。虽然拉瓦锡作为“科学的殉道者”[4],他对质量守恒定律以至对近代化学作出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但罗蒙诺索夫,这位质量守恒定律的奠基者,近代化学的开创者的名字却被无情地划去了。 那么,这个定律是的前世怎样的呢?一切要从一个实验开始讲起: “罗蒙诺索夫准备了专用的玻璃容器,分别放入铅屑、铜屑和铁屑,将容器口封死,而后加热,最后铅屑溶化了,光闪闪的银白色容器镀上了一层灰黄色;红色的铜屑变成了暗褐色粉末;铁屑变黑了。” 乍眼一看,这是个很普通的实验,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罗蒙诺索夫是有据可寻的使用天平来测量化学反应的第一人(虽然没有确切的年份,但它的这个实验比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拉瓦锡的天平实验要早18年左右)。天平,只是一件小小的仪器,相信每个人都用过,但在罗蒙诺索夫之前,没有人想到用它来测测“燃素”的质量。 罗蒙诺索夫这样做了,并且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结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