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试卷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C.墨子 B.韩非子 D.荀子

2.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3.《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

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

4.“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5.“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

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增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

6.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学者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能够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

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7.“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有之物都有自己

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C.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 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8.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

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

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

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

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9.从图8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能够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

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

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

《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

理解准确的有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仅仅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体稍卑”能够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

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

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

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极大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鹅湖之会与陆九渊实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度

水岭有感》,诗日:“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

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12.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升,成为一种

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

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

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13.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图8

14.《世界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有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所以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治之经,礼与刑 B.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15.“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庄子的“齐物”观点

C.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

16.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17.“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8.“三纲五常”作为儒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人们的

社会行为。下列表述不属于“三纲”的是

A.“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C.“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D.“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19.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B.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C.唐诗的繁盛与当时唐朝开明的政治是分不开的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20.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1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

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1.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

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

这个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发展

2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汉字发展为自觉

的书法艺术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

北朝时期

2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24.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准确的是

A.“佛文化”的传入并未影响中国传统文化

B.道家的“无为”强调对社会和自然的无可奈何

C.儒学始终注重对社会和自然的探求

D.儒家思想吸收了法、道、佛的思想

25.某班学生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搜集秦朝的原始史料论证秦朝的

政治制度”时,四位学生分别搜集到了以下史料,其中最符合要求的

A.甲——商鞅的《商君书》

B.乙——新版电视剧《秦始皇》

C.丙——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资料

D.丁——某学者微博上的观点

26.董仲舒的思想中,不利于中国文化全面繁荣的是

A.“前德而后刑”

B.“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27.程朱理学提出“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要求人们①向善去恶②循道而行③修身养性④听从本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说:“因为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早已

经不适合业已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需求,后期宗法专制制度迫切需要

产生一种新的哲学政治理论,作为社会纲常秩序以及王朝官僚体系的

维系力量。”材料意在说明宋元时期

A.社会发展使儒学失去统治地位

B.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了生命力

C.理学的出现顺应时代发展

D.理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批判与发展

29.曹雪芹的《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

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

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作者的个人爱好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陆王心学的传播

30.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哪项不是经阿拉伯人西传到欧洲的

A.印刷术

B.火药

C.指南针

D.造纸术

31.如果让你设计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网页,在文学部分设置

分链接按钮。下列应该在其中的是

A.中国绘画的发展

B.经济与市民文学

B.C.人文主义的起源 D.碑刻艺术发展脉络

32.行书能够补充楷书书写速度慢和草书难于辨认的同时,它还具有的

特点是

A.笔画详备,形体严整

B.笔画简约,流畅随意

C.规范标准,书写楷模

D.工整与随意兼具

3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

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下列不属于“识趣闲文”的是

A.《窦娥冤》

B.《西游记》

C.《四书章句集注》

D.《三国演义》

34.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画有一把算盘,据此

能推断出

A.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出现在中国

B.算盘出现于北宋时期

C.算盘主要用于药店

D.算盘在北宋时期已经融入宋人生活

35. 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谁

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

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这四

种人,虽然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但他们以生命

为代价损害人本性的做法却是一致的。”这表明他

A.深受儒家道德哲学的影响

B.倡导功利主义的伦理价值观

C.反对超越自我,追求理想人格

D.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

36.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二首》中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

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

看数尺许便倦”在苏轼看来,文人画和工匠画的区别在于

A.画风是否工笔重彩 B.是否寄托画家情感

C.画面是否气势磅礴 D.实景描写是否突

37.有学者认为,法家对中国历史的负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这种在

秦统一中国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思想和制度,越往后负面作用越明显。以下各项,符合此观点的是

A.认为世道必进,推崇变革

B.主张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提倡法治,反对贵族特权

D.主张君主至上,以严刑治民

38.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

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

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39.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个意

境的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40.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

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

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仅仅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社会主流价值观点改变 B.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C.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

共40分。)

41.(20分)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格虏:强悍不驯的奴仆)故明主

之治国也,明赏,

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材料二: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

贼无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

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四: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

而贱之,以为徒役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

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思想流派并概括每段材料的核心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段材料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引发该问

题的政治背景是什么?(4分)

材料五: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

世界都产生过长远的影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成为器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都出自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名句。《论语》

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能够如此。”

对冉有却说:“能够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

知有所退缩。” 材料六:中国的多数历史学家一致认为,科举制的产

生和发展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以儒家思想与文学考试为观点、形式

的科举制,对中国文人及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学者罗兹曼曾说

科举制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构成了中

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3)指出材料五所体现的孔子教育思想;孔子对教育有怎样的贡献?(4分)

(4)结合材料六及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儒家思想的关系。(4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

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仅仅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

“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

蒙蔽。理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

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

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

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

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点通过这个

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

叛精神,富有战斗性。——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

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四: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

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

不丧其所有,能够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

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

出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6分)

(3)概括材料三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4分)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

料四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历史参考答案

DBBCA CBBCD BACCC DCDAA DDCDC DBCAA BDCDD BDBCB

41.【答案】

(1)材料一:法家,主张赏罚分明,严刑峻法(2分)

材料二:道家,主张无为(2分)

材料三:儒家,主张德、礼(或为政以德、以德治国)(2分)

材料四: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2分)

(2)中心: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

(3)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持续(2分)

(4)提倡求实、求真、勤奋的求学精神,要求教育要培养真正的人才,主张因材施教。(2分)打破了由官方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其教育思想与理念值得学习。(2分)

(4)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科举制度使儒学地位得以提升,儒学因为科举而荣耀,成为服务专制政治的奴仆,使儒家思想逐渐成

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4分)

42.【答案】

(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注重国家政治;崇尚道德,

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

性;

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4分,任意2点4分)

(2)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

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

局面的出现。(6分)

(3)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

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4分,任意2点4分.)

(4)变化:由肯定人性及合理的财富要求,到否定人性,否定财富的

作用,追求纯粹的义理道德。(2分)

影响:①积极:重视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

性格起到积极作用。②消极: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产生

了消极影响。(4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