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举措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个别人,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减少社会矛盾。当前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是发展成果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认真解决好这些民生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减少社会矛盾。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应

该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使发展成效真正体现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课后测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课后测试 单选题 ?1、2018年我国实现()种抗癌药大幅度的降价,并且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6.67 分) A 17 B 19 C 22 D 25 正确答案:A ?2、李克强总理指出,稳增长首要是为了()。(6.67 分) A 保就业 B 促发展 C 招商引资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3、2017年我们新增新出生人口虽然只有1723万人,但其中的()都是二孩。 (6.67 分) A 五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二分之一 正确答案:D

?4、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的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6.67 分) A 55% B 60% C 65% D 70% 正确答案:B ?5、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亿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这项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6.67 分) A 9 B 8 C 7 D 6 正确答案:A ?6、我国的八项社会救助中,最重要的是()制度。(6.67 分) A 最低生活保障 B 特困人员供养 C 教育救助制度 D 医疗救助制度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应该说我们的()建设等,都和我们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发展问题是密切相关的。(6.67 分)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社会 正确答案:A B C D ?2、基本的生存问题包括()等层次。(6.67 分) A 基本民生 B 发展性民生 C 享受性民生 D 幸福性民生 正确答案:A B C ?3、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举措包括()。(6.67 分) A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 B 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C 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D 落实税法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4、政府应鼓励()利用闲置场地举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基于托育服务领域,对托育服务提供后备补贴和政策支持。(6.67 分) A 企业 B 机关事业单位 C 社区 D 医院

2019届中考思想品德 时政热点专题十三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2019届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十三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 平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2年8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目的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 材料二:2012年10月12日,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材料三:2012年5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玲通过了《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6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全文发布这一纲要。纲要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基本保障,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四:2012年10月8日,财政部网站报道,为支持各地做好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央财政近日追加下达2012年中央补助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50亿元。截止目前,中央财政已索计下达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补助资金987亿元。 【设问角度提示】 1.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少于三个角度) 答: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才能引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等等。 2.近年来。党和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出台许多有效的政策措施。做出许多实事、好事。请列举事例加以说明。(不少于三件事) 答: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老少边穷地区实施扶贫帮困和“阳光行动”;②实施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颁布《义务教育法》、颁布《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校车工程等,给青少年带来温暖:③建立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城乡老年居民补助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给人民带来幸福;④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⑤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重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等等。 3.你认为当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有哪些?(至少三个问题) 答:①食品药品安全问题;②房屋拆迁补助问题:③农民工子女异地中考、高考问题; ④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问题;⑤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等等。 【热点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新丰村关于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XX村关于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个专项检查工作的自查报告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根据XX党政办〔2011〕15号《关于认真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个专项检查的通知》的精神,为有效梳理、化解社会矛盾,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本村结合自身实际,根据《XX街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意见》和《XX党政办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二、在加大新农村长效管理环境整治自查力度的前提下,我们对涉及社会稳定风险的事项进行了评估,主要发现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如下: 1、老虎灶的出现,一方面方便了村民群众的生活,解决了外来人员与村民用热水的问题,另一方面节约、节省了村民群众用水的成本、时间。但老虎灶烧水的木柴等杂物大部分都是由其本人购买得来,并且占用了公共用地,甚至堆放在路边和绿化草坪中,对全村的道路出行、环境、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考虑到若清除老虎灶的木柴等杂物,一方面可能引起其本人的阻止反抗,带来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外来租住户和村民就

会用自制的开水炉烧水,这样产生的烟、炭灰随便可见,严重破坏环境卫生,因此清理难度比较大。所以我们建议保留老虎灶,并加强对老虎灶的管理,对老虎灶提出整改意见:搬离堆放在道路两边和绿化场地上的木柴和杂物,一时无法搬离的,在不影响村容村貌的前提下,要集中放置一处;加强自身教育,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代替。 2、由于邻村拆迁后大量的外来人员租住到我村,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但由于我村经济实力有限,无法做到污水进管网,因此这些生活污水在未处理的情况下都流入至河道内,同时外来人员又经常向河道内抛弃垃圾。受今年入春以来,降水量特别少、河道内无船只来往,造成河水流动性差、至上次清淤至今已有6、7年,河道内淤泥明显增多等方面的影响,村民群众经常前来反映河道污染严重、河水发臭、蚊蝇增多,严重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环境,村民对此事反响比较强烈,有此可能带来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对此事,鉴于我村目前现有条件,一方面只能加强河道保洁管理,对河道上漂浮物进行打捞清理;另一方面向村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要求全体村民群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尽量减少污水排放。希望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对河道进行清淤,改变水质。 3、新农村建设后,我村在每个自然村建造了专用停车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租住人口的增多,车辆不断增加,原有的停车场无法满足现有车辆的停放,经常出现车辆占用道路,

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二、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30分)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在发展中实现团结和谐、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只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有许多涉及经济结构、发展质量、社会效益、节能减排、人均享有、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如何改善民生的问题。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 总之,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税贷醌 构建和谐社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坚持和谐发展,是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扎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治本之策。然而,由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人们接受教育的不均衡、分配制度的不完整、社会公德中存在的不诚信等因素,使构建和谐社会工程进展缓慢,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么,我们将如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呢?笔者根据对耳闻目睹的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现象分析,提出以下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和建议。 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当今的中国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地区之间的发展的不和谐、城乡之间的发展的不和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和谐等等。诸多的不和谐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中国的发展。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实现中国社会

快速、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动员全党全社会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时候,就曾明确指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逐步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到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运动的基础上的,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而不可能为历史的具体演进提供先验的模式、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的细

浅谈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查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系 年级2013级1班 学号134040411024 姓名杨敏 教师朱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制 二零一五年五月

结合两会热点谈谈对如何改善民生问题的看法 摘要:通过对2015年两会热点的解读后“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工作。改善民生,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经济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切实把发展成果更好地用到改善民生问题上。 关键词:十二五改善民生两会热点 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民生问题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之一,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同时,大量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仍然存在。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基本社会保障水平需要尽快提高, 从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和政策上看,我得出以下总结。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让孩子们能够上得起学、尤其要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要努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公平,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

揭批“三股势力”反动本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言稿

揭批“三股势力”反动本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喀什“7〃30”系列恐怖案件,是一小撮敌人在当前特殊形势下组织策划的一起严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其险恶用心,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挑起民族仇视、制造民族矛盾,妄图把喀什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把各族人民推向灾难的深渊。这起案件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我们与境内外敌对势力之间进行的一场捍卫国家统一、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境内外各种分裂势力都在不断加紧联合,他们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时而实施暴力,时而蛰伏欺骗鼓惑,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反动本质和罪恶目的就是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长期以来,“三股势力”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的罪恶活动就一直有着复杂国际背景。历史与现实的事实一再证明:“三股势力”自滋生、纠合成势以来,分裂新疆的企图就深深地根植于其思想之中。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幌子,煽动民族仇视,制造宗教狂热,鼓吹对“异教徒”进行“圣战”,大搞暴力恐怖活动,残杀无辜,挑起暴乱骚乱。但,历史与现实的事实也一再证明:“三股势力”分裂国家的图谋永远都是极其不得人心的。“三股势力”一切罪恶图谋从分裂的目的开始,也必将以可耻的失败告终。 当前,“7〃30”系列恐怖案件虽然已经得到平息,但是,

高压态势下的稳定是脆弱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暴力犯罪分子决不会就此罢休,他们仍在寻找时机进行暴力恐怖活动,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齐心协力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永远是新疆和喀什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永远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认识不含混、态度不暖昧、行动不动摇,坚决做到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彻底认清境内外敌对势力互相勾结、实施分裂破坏的罪恶本质和险恶用心,坚定不移地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旗帜,彻底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同时,应发挥党校作为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宣传阵地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站稳立场,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盲从、不冲动、不参与,自觉与一切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工作内容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机制,认真做好本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从源头上预防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实现“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2、信访维稳工作 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以“无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为工作目标,正确引导群众采取合法、合理的正确途径解决问题,对重大信访问题及时上报镇综治办,并由各村书记、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建立稳控小组,积极协调解决、消除不良影响。 3、“严打”、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面准确掌握本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坚决打击“种、吸、贩、制”毒情况,以及邪教组织捣乱破坏活动,对本辖区的治安、稳定形势每月进行一次排查,对排查出的治安、影响稳定隐患及时上报镇综治办,对本辖区的治安、稳定形势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制定解决对策。 4、平安建设工作 认真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示范点和示范户。平安村、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扎实有效。

5、社会治安防空体系建设 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强对街道、楼院小区巡逻,建立责任区发案登记制度。 6、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工作措施。 7、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协助学校做好对本辖区在校学生、不良行为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本辖区留守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救助和管理;加强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和矫正工作。 8、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登记、帮教、管控工作,落实就业安置各项政策,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9、安全工作 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狠抓消防安全、生产安全、道路安全、食药品安全以及群众生活安全等,加强巡逻检查,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10、宣传工作 大力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根据镇“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发展为了人民”复习课学案 一、时政热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阶段的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强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6.改善民生的七个方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7.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得到更多好处; 10.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1.“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小组合作探究:

论改善民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论改善民生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摘要: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单列成章,表明解决好民生问题将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而改善民生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改善和保障民生,就成为化解诸种社会矛盾、问题避免冲突与对抗的核心,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民生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说明改善民生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密切关系,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一、关注民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自治化、生态环境优化的持续性过程,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综合平衡。 (一)关注民生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够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关注民生必须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使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二)关注民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基本权利和义务平等的权利关系,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满足,关注民生是现阶段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途径。(三)关注民生是发挥社会活力的必然要求 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显著标志,要使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广泛深入地动员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关注民生是完善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努力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不断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抉择 构建和谐社会是从“大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关注民生则是从“小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小社会”是“大社会”的基础,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把民生问题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一)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取向 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从执政的角度来讲就是以民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二)关注民生传承了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的党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的党要高度关注民生,这不仅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影响着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三)关注民生体现了政府“人民本位”的政治取向 “人民本位”是要政府的一切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感受到政府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从而认同和拥护我们的政府。 三、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原则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把握关注民生的战略任务,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要遵循一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 正确√ 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 正确√ 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 正确√ 是教育公平。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正确√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 正确√ 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 正确√ 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 正确√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 正确√ 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 A. 职业教育 B. 初中阶段教育 C. 高中阶段教育 D. 高等教育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

尖字沽乡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的 实施方案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普得实惠的根本所在。为了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使民生工程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我乡人民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定在2011年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谋利、解民难题”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倾斜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解决我乡就学难、就业难、出行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深入推进改善民生工作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扶贫济弱解困行动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使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1、提高助学水平。对我乡困难家庭上学子女进行救助。救助覆盖率100%。 2、加大助残力度。资助病残儿童实施康复手术,对残疾人免费提供医药或医疗救助,落实免费扶助用具。为有就业需要的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3、推进困有所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财产、人身保障,提高农民的保障能力,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民的生产投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保障人数,提高农村低保补助和城镇低保补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扩大患有重特大疾病的特殊困难户住院救助的范围及标准。 4、维护农民工权益。 (1)进一步规范农民用工制度,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保障制度,保障工人基本权益。 (2)扩大乡村就业。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加强政策引导和就业培训,积极促进乡村村民多领域、多渠道就业,重点帮助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鼓励就业困难村民自主创业。 三、调研形式 1.召开动员会议。10月20日组织调研组成员召开动员会,动员和部署调研工作,为调研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主要立足于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然成为我党矢志不渝奋斗的目标。 而如何引领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主要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满足人民需求,使群众真正得到实际利益。 何为民生”?从字面意思讲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 而从广义上说,民生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及,涵盖经济社会政治化等各领域。 因此,关注民生问题,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解决人民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问题,使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和更优美的生活环境等。

解决民生问题做好民生建设不仅要让人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要建设好精神民生,让人民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化生活,实现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相结合。 其中,化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化工作者去努力实践和完成,是我们重要的任务与使命。 化建设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化教育的权利。 人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与力量,形成自己独有的化品味和化情趣。 其次,要保障人民群众化选择的权利。 不同的年龄教育背景职业使得人们对于化产品化活动的选择是 不同的。 因此,只要不选择违法违纪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化活动,我们都要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选择。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化选择权利,提供多样化的化选择空间。

再次,在群众进行精神化活动时,需要基本化设施的完善 因此,要加大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化产品和化设施。 通过化设施的建设,实现常态化多样性的化活动的开展,给予群众充分活动的场所和享受化的红利,使大家时时刻刻处于化氛围当中,享受化的同时又能创造积极健康的化作品。 最后,要切实了解群众对于化的实际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化服务。 随着收入的稳步提升医疗服务的完善生活环境的优化,人们对于精神化的需求,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要拓宽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渠道,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的心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品质,让人民充分享受共化服务。 当然,化建设绝不仅仅是满足精神领域的需求,同样还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具有巨大的价值潜力,为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大力建设化旅游项目,形成独有的化品牌,将化实体化,满足群众

着力改善民生问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改善民生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摘要】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突显的位置,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努力探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早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事业;和谐社会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民生是和谐之本,民生关乎民心,而民心决定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出发,将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主题与根本目标所向,真正化解现实中的各项矛盾与利益冲突,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早就真正和谐与文明的社会。 一、充分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一)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其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党执政兴国的理念立足于民生,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着眼于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

的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三)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 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目标实现得如何,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管陶中心校郑增贵) 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惠民生方能顺民心。保证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坚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时增进人民福祉,才干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耐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今年的两会”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也就是说,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分享改革发展效果上来。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证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 进入新世纪,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GDP翻两番,连续逾越意、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而与此同时,一些和睦谐问题也摆在面前: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等。可以说,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社会事业还存在不少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与亿万人民不时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需下更大气力予以保证和改善。2017年,国GDP达397983亿元,人均GDP达29748元,同期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既为保证和改善民生打下了物质基础,也让满足人民合理的民生诉求、实现社会公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黄金发展期往往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凸显期、高发期相生相伴。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一方面。意味着改革正逐步进入“啃硬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心得体会贾先莉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心得体会 贾先莉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只有稳定才能有和谐,才能有经济的腾飞,才能有人民的安宁幸福、安居乐业,才能建设平等的)、团结的、互助的、和谐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不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认识,增强免疫力。反分裂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进一步认清反分裂斗争形势,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坚定的阵地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当前我们面临着与西方敌对势力渗透与反渗透、遏制与反遏制、分裂与反分裂、颠覆与反颠覆的激烈斗争。我们每一位公民,作为国家工作人员,都应从国际、大局、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自觉地、主动地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反分裂斗争的重任。纵观当前形势,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面向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十五”计划、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需求,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需要。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是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将党的基本理论学深、学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筑起反分裂的钢铁长城。 通过学习,深化了我对反分裂斗争的认识,提高了政治水平。我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密联系反分裂斗争的现实,始终牢记和实践党的宗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讲民族团结的话,做民族团结的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增强新优势,赢得新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意识到发展和稳定始终是我们邻水政治工作的主题。意识形态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邻水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做到政治上合格。我们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政治坚定性和政治敏锐性。邻水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即使在腐朽的清王朝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邻水也没有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今天的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已被举世公认。我们正告那些妄图制造谣言、搞分裂破坏活动、进行各种恐怖活动的人:今天的中国是强大的中国,团结进步是当代的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闹独立、搞分裂只能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并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一个团结、稳定的邻水,一定会不断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

浅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

————————————————————————————————作者:————————————————————————————————日期: 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民族地区来讲,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奋斗目标,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工作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 以贯彻落实,以创新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①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中,加快每一个民族的自身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从我们新疆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现阶段的新疆民族工作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一)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题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在扩大。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大省,有着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畜牧业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等。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转换开发,未能形成独特的特色产业体系和经济优势,造成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形成一种“富饶的贫困”状况。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亦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其他一切无从谈起。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根本地解决民族问题,更好地搞好民族工作。新疆目前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自身地域辽阔、区情差异大、资源种类不同的特殊区情出发,积极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特色产业群的崛起,快速提升新疆特色经济的整体水平,切实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能从中得到巨大实惠。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同一国家的多民族内,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在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