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DCA风险管理

PDCA风险管理

PDCA风险管理
PDCA风险管理

PDCA风险管理

学生:赖健维学号:120642009154 班级:软件工程3班指导老师:黄洵

摘要:

PDCA,其实就是一种总结思想:确定要解决的问题→计划应采取的措施→正确地实施这些措施→检查措施实施的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再改进。众所周知,软件开发过程可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安装及维护等几个过程(在RUP方法中:业务建模、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测试、部署),实际上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前后还有其它过程,在这里列出的只是和软件开发相关的核心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每个过程都存在着风险,我们就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现在,我们来谈谈风险管理中的PDCA。

关键词:

PDCA 风险管理

第一章绪论

1.1 PDCA

软件过程是为获得软件产品,在软件工具支持下由软件工程师完成的一系列软件工程活动。PDCA不仅仅能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它同样可以有效控制风险管理。

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ment)的首字母组合,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

(1)P(PLAN)--计划,第一阶段是计划,它包括分析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其中主要原因;拟订措施计划,预计效果五个步骤;

(2)D(Do)--执行,第二阶段是实施。执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

(3)C(CHECK)--检查,第三阶段是检查。把执行的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 循环里。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PCDA循环

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因此有人称其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PDCA的循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这样四个阶段。

PDCA在软件研发的四个阶段并非变得模糊,而是显得更加细致。初始阶段应是对软件研发进行策划的阶段,系统分析师通过用例分析、架构设计、初始模型的建立,实现对软件研发过程的计划。而细化阶段可以既有初始阶段PDCA小循环的具体实施,也有作为构造阶段PDCA小循环的计划,其实现的过程包括对所进行的户级用例的细化与分解、架构实现方案的进一步确立、类及关系模型的建立,在构造阶段,则包含了D阶段的编码实现,也包含了C阶段的测试。而在交付阶段,实施计划、实施执行、实施过程检查及实施总结则直接表现为PDCA循环中的应用。如果理解了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交付是作为活动而不是阶段我们对PDCA在软件研发中的应用就不难理解了。

我相信,在软件研发过程中,我们通过细致的PDCA循环,一定会使软件质量得到持不断的提高。

1.2 风险管理

对任何一个软件项目,可以有最佳的期望值,更应该有最坏的准备,“最坏的准备”在项目管理中就是进行项目的风险管理。风险是伴随着软件项目过程而产生的,在软件项目中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如果忽略了风险,风险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根据Rothfeder1988:对600家成功的公司调查,35%的有项目失控的经历。

当在软件工程领域考虑风险时,我们要关注以下的问题:什么样的风险会导致软件项目的彻底失败;用户需求、开发技术、目标计算机以及所有其他与项目有关的因素的改变将会对按时交付和总体成功产生什么影响;对于采用何种方法和工具,需要多少人员参与工作的问题,我们如何选择和决策;软件质量要达到什么程度才是“足够的”。当没有办法消除风险,甚至连试图降低该风险也存在疑问时,这些风险就是真正的风险了。在我们能够标识出软件项目中的真正风险之前,识别出所有对管理者和开发者而言均为明显的风险是很重要的。

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其次,风险管理可以增加团队的健壮性。与团队成员一起进行风险分析可以让大家对困难有充分估计,对各种意外有心理准备,大大提高组员的信心,从而稳定队伍。第三,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帮助项目经理抓住工作重点,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重大风险,将工作方式从被动救火转变为主动防范。

很多项目领导者在风险存在面前,有些人采取危机管理-救火模式,即在风险已经造成麻烦后才着手处理他们。又有些人采取风险缓解,让存在的问题事先已有补救措施,但无任何防范措施。在项目风险管理中,我们应该着力预防,将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作为软件项目的一部分加以规划和执行。消灭根源,识别和消灭可能产生风险的根源。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的成本、进度、产品需求可以阻止意外的发生,增加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可以防止问题的出现,即使出现,也可以降低程度。

风险管理相当于一份项目保险,是一个保险投资。

第二章理论研究

2.1 P阶段:对项目存在的问题行系统的准备、计划及系统设计

(1)按照组织方针,项目计划、历史与经验信息、外部风险、项目内部的不确定性为依据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在风险识别过程,我们进行风险评估,系统地识别风险,并对风险定义及分类,最后将风险编写为文档。们用文档记录着

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排出优先级别,识别利益相关人对风险评估,鼓励反馈意见。通过评审识别项目计划、工作产品与需求间的不一致,找出项目存在的风险,并制定出对存在的问题的应对计划。

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根据项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然后用类似于撰写电影剧本的手法,对系统发展态势做出自始至终的情景和画面的描述。

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这种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识别,就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会议法

—定期的项目组会议,如项目转折点或重要变更时举行的会议,项目月、季度总结会,项目专家会议都适宜于谈论风险信息,将风险讨论列为会议议题。

(2)在查明项目活动在哪些方面、哪些地方、什么时候可能存在风险的基础上,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尽可能量化,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风险后果的大小,确定各风险因素的大小以及轻重缓急顺序;并对风险出现的时间和影响范围进行确认。设计系统循环各个细节,并作到程序化、表格化的系统硬件环境,确定循环周期。

(3)统一认识,获得项目干系人的承诺,对所有工作组织细致的评审,使大多数人能够按计划进度完成自己的工作,项目人力资源得到保证,并进行了相关的培训,项目对每个关键性的技术人员,要培养其工作的后备人员。

2.2 D阶段:系统实施

(1)风险管理负责人:实施和跟踪风险管理计划,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评估削减风险的有效性。针对一个预测的风险事实上是否发生了,确保针对某个风险而制定的风险消除步骤正在合理使用、监视剩余的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收集可用于将来的风险分析信息。

(2)部门督导主要工作:根据风险的不同类型,以及风险存在的轻重缓急,对计划进行管理;根据具体实施情况,保持持续沟通,掌握进度、纠正偏差、解决一切困难、并保持必要的强化手段,鼓舞士气;另外作为管理者日常工作的是收集质量、成本、客户投诉、员工能力及工作态度、生产流程及公司制度与目标完成关系、制约目标达成的原因、员工意见反馈等数据,并就完成情况。做好会出现人员流动的准备,采取一些技术以确保人员的一旦离开后,项目仍然能继续。建立良好的项目组织和通信渠道,以使大家能够了解每个有关的开发活动的信息。指定文档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保证文档能够及时建立。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同样以“pdca”循环方式检讨。

p:部门督导领导与员工一道分析讨论问题,制定方案、解决方法、解决的时间期限及标准;

d:被管理者执行方案,解决问题;

c:部门督导在具体时间就执行中问题解决程度验证,确定状况;

a:双方总结解决问题情况,提取经验,未解决的问题进入新一期循环解决。具体方法坚持正式与非正式结合的沟通,可采用:定期会谈、闲聊、聚会庆祝、晨会、周会、月总结会、定期书面报告等

(3)员工工作:每项风险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实施中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纠正计划并建立相应的文档。

2.3 C阶段:诊断、纠正风险管理的目标与计划偏差

运用风险监控核对表对原定风险管理的目标达成情况逐项对照评价(主管与员工双方评价),待完成后,主管与员工双方共同找出影响计划达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形成书面材料为A阶段提供依据。

(1)按照风险计划监督项目风险参数的实际数值,将风险计划参数的严重偏差形成文件;

(2)监督计划中的承诺,执行验证和确认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满足委托/承诺(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识别尚未实现或有重大风险无法实现的承诺。

(3)监督风险计划,在项目当前的状况和情形下,定期地整理风险计划文件。一旦有新增信息,修订风险文件以反应变更。,并与相关干系人沟通风险的状况。我们再进行对风险计划优先级别的排列,形成文档。

(4)监督数据管理,风险状态的严重变化、数据访问、收集、保密性和安全性问题、相关人员表示和参与问题、需求的不一致性问题。

在进行风险管理计划诊断时,应作到:使用“头脑风暴法”穷尽所有问题之后,再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一个为什么,然后找出可能原因,再对每一个可能原因问为什么,如此反复最终找到问题主要原因。

该阶段的流程为:

人手中的资料,文档,记录,进行分析,把风险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汇总分析。

(1)清单上的风险,包括所有软件项目共有的核心风险与该项目独有的风险,这些风险应该是恶果的诱因,而非恶果本身。我们对这份清单进行汇总,看看这些风险是否已经被解决。同时还存在着什么样的风险,进行下一轮的PDCA 管理。

(2)每项风险都有相应的应急计划和缓解计划。(应急措施应该是工作细分结构中的一部分,而缓解措施应该是最早可能需要应急措施的时间之前执行)对于每项风险,我们是采取了什么样的计划,是否是为最佳方案。

(3)在风险监控过程中,我们形成的文档,进行分析,核对,找出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我们很多项目采取了CRM模型。

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ion)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旨在改善软件工程管理实践的组织,也对风险管理投入了大量的热情。SEI提出了持续风险管理管理模型CRM(Continuous Risk Management)。SEI的风险管理原则是:不断地评估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因素;决定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风险;实现控制风险的策略;评测并确保风险策略实施的有效性。CRM模型要求在项目生命期的所有阶段都关注风险识别和管理,它将风险管理划分为5个步骤:风险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框架显示了应用CRM的基础活动及其之间的交互关系,强调了这是一个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反复持续进行的活动序列。每个风险因素一般都需要按顺序经过这些活动,但是对不同风险因素开展的不同活动可以是并发的或者交替的。

2.4 A阶段:汇总整理及综合评估,提高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负责人利用各部门汇总资料,洞悉项目计划中隐藏的深层问题,D 阶段未解决问题作出分析,制定下一轮的风险计划,通过调查汇总情况及时的进行D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风险应对方法,作出书面及图表分析报告,呈报公司高层,建立下一轮的风险体系管理。

如果风险管理得以贯彻,并且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风险的规划和对项目全过程的控制,保证风险管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风险控制是项目实施

过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其目的是核对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实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相同,同时获取反馈信息,改善风险计划和管理。风险管理描述的是整个项目生存期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规划和风险控制是如何架构和执行的。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风险控制。

在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实施后,可以让所有项目参与者参加对风险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审查,让风险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由于项目的多目标特征(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合同变更和索赔、生产成本、利税等目标);因此,要全面彻底的降低乃至消除风险因素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原则,动员各方力量,科学分配风险责任,建立风险利益的共同体和项目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在经济上,对于合同方案设计(风险分配方案、合同结构设计、合同条款设计);保险方案设计(引入保险机制、保险清单分析、保险合同谈判);管理成本核算,我们再次进行管理,看看在风险管理计划中,我们是否对已存在的风险消灭。如果还存在风险,我们该采取怎么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在技术上,应体现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主要有预测技术措施(模型选择、误差分析、可靠性评估);决策技术措施(模型比选、决策程序和决策准则制定、决策可靠性预评估和效果后评估);技术可靠性分析(建设技术、生产工艺方案、维护保障技术),在这么多的关于技术方面的风险,我们是否遵从了我们当时计划,现在是否已经消除了这些风险。是否还需要继续改进呢!

在组织管理性措施上,风险管理负责人是否贯彻彻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和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包括管理流程设计、确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标准制定、人员选配、岗位职责分工,落实风险管理的责任等。还应提倡推广使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信息流畅、方式简捷的先进手段才能显示出高超的风险管理水平,适用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当然,不确定性图随处可见。使用不确定性图来量化、描述风险。企业文化应该认识到:在作出承诺时,不明确指出不确定性是不专业的做法。在任何时候,任何承诺的可靠程度都应该由不确定性图来描绘。就像,项目既有目标值又有估算值,且两者从不会相同。目标可能接近极小概率点,而估算则要保守的多。假设一个项目的目标是12个月交付,则估算值至少是18个月以上。

在项目中的每项风险都有明确的转换指标,并且有不间断的转化监控机制随时留意风险的具现情况。所以我们在面对每项风险都有相应的应急计划和缓解计划。应急措施应该是工作细分结构中的一部分,而缓解措施应该是最早可能需要应急措施的时间之前执行,且每项风险的暴露值都得以计算。

至此,完成了一轮循环周期,可以看到项目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进入下一轮新的循环周期。

第三章结束语

总之,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当对软件的期望很高时,一般都会进行项目风险分析、预测、评估、管理及监控等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使项目进程更加平稳,可以获得很高的跟踪和控制项目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强项目组成员对项目如期完成的信心。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中很重要的管理活动,有效的实施软件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开发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

PDCA在项目管理体系的各个领域和过程组之间建立起了微妙而密切的关联,一如新陈代谢将生命个体营造为和谐统一的整体一样,PDCA为项目管理体系提供输送养分的通道和防疫的战壕,PDCA可谓项目管理体系养生、保健之根本!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规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本着及时性、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原则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第四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综合利用现有监测机构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的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实施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各市(地)、县(区),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第二章监测计划的制定

第五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修订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制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提出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建议。建议的内容应包括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名称、相关食品类别及检测方法、经费预算等。 第六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需要,提出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建议,于每年6月底前报送卫生部。 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于每年9月底以前制定并印发下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在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时,应征求行业协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第七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遵循优先选择原则,兼顾常规监测范围和年度重点,将以下情况作为优先监测的内容:(一)健康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以及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的; (二)易于对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病人造成健康影响的; (三)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 (四)以往在国内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受到消费者关注的; (五)已在国外导致健康危害并有证据表明可能在国内存在的。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新版)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目的 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含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出厂产品所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程序 3.1在超出关键限值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由关键控制点监视人员直接识别潜在不安全产品,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 3.2不符合操作前提方案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现场生产人员先行将其标识和隔离。通知质检人员评价不符合的原因和对由此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满足如下情况的取消标识和隔离,否则应更改标识为潜在不安全产品。 a)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已降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b)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食品安全危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3.3对潜在不安全产品由质检员从如下方面获得证据可作为安全产品放行,否则应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 a)除监视系统外的其他证据证实控制措施有效; b)证据显示,特定产品的控制措施的整体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即达到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充分抽样、分析和(或)充分的验证结果证实受影响的批次产品符合被怀疑失控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3.4当认定为不安全产品时 a)出现的批量不合格品或异常不合格产品,由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上报总经理,处置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实施;处置方案有报废、移作他用、返工、让步放行等;返工产品应重新进行检验;让步放行产品应详细记录,并应单独存放和标识; b)当发现个别不合格品,由生产部确认后作出处置,处置方案有:报废、移作他用、返工,并应在相应的检验记录上作详细记录;返工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 规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规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本着及时性、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原则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第四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综合利用现有监测机构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的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实施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各市(地)、县(区),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第二章监测计划的制定

第五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应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修订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制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提出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建议。建议的内容应包括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名称、相关食品类别及检测方法、经费预算等。 第六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需要,提出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建议,于每年6月底前报送卫生部。 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于每年9月底以前制定并印发下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在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时,应征求行业协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第七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遵循优先选择原则,兼顾常规监测范围和年度重点,将以下情况作为优先监测的内容:(一)健康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以及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的; (二)易于对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病人造成健康影响的; (三)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 (四)以往在国内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受到消费者关注的;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食品贸易的国际化,食品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食品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当前,如何保证食品的安全,维护消费者权利,促进食品贸易健康发展,是各国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所以,对食品安全进 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适当的管理措施,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食品风险,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价、执行风险管理决定、监控和回顾。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伦特罗)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防范方式,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刚刚起步。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现状 2003;2006 2009年 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4步骤: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 (1)危害识别指食品中或食品本身对健康有不良作用的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 (2 (3 (4 100倍的安全系数来调整种间和种内可能存在的易感性差异,在特定的情况下允许偏差的存在;(ⅴ)对发现属于遗传毒性致癌物的食品添加剂、兽药和农药,不制定ADI 值。对这些物质,不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对具有遗传毒性的食品添加剂、兽药和农药残留还没有认可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ⅵ)允许污染物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ⅶ)在等待提交要求的资料期间,对食品添加剂和兽药残留可制定暂定的ADI值。但需要指出的是,JMPR并没有将这一政策用于农药残留ADI值的制定。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正式版)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主要内容)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和结果处理等工作。 第三条(职责职能)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下达风险评估任务, 并根据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结果, 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监测、检测、通报和监督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 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条(原则)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监测信息和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 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本规定和章程进行风险评估, 可以委托有关技术机构具体承担相关科学数据、技术信息、检验结果的收集、处理、分析等任务。 风险评估经费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858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正式样本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目的 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含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出厂产品所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程序 3.1 在超出关键限值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由关键控制点监视人员直接识别潜在不安全产品,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 3.2 不符合操作前提方案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现

场生产人员先行将其标识和隔离。通知质检人员评价不符合的原因和对由此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满足如下情况的取消标识和隔离,否则应更改标识为潜在不安全产品。 a)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已降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b)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食品安全危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3.3 对潜在不安全产品由质检员从如下方面获得证据可作为安全产品放行,否则应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 a)除监视系统外的其他证据证实控制措施有效;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一)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描述,(ⅲ)暴露评估,以及(ⅳ)风险描述。 危害识别(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特别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危害描述(hazardcharacterization):对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对化学因素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生物或物理因素,如数据可得到时,应

进行剂量-反应评估。 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assessment):确定某种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的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的健康不良效果的严重程度和/或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 暴露评估(exposureassessment):对于通过食品的可能摄入和其他有关途径暴露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 风险描述(riskcharacterization):根据危害识别、危害描述和暴露评估,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备选政策进行权衡,并且在需要时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控制选择、包括规章管理措施的过程。 风险情况交流(riskcommunication):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2.基本内容 (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以及风险描述。危害识别采用的是定性方法,其余三步可以采用定性方法,但最好采用定量方法。相对于微生物危害而言,这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 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在市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牢牢抓住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这条主线,着力强化生产监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整顿,严厉查处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证了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科认真研究分析,全面深入排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当前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风险,提出了下步工作重点,现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隐患 主要从我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我们的监管工作、外部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1、获证企业数较多的产品 截至2012年5月,我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70家,有效证书数559张。其中肉制品、小麦粉、饮料、糕点四类产品的发证数量较多,共计263张,占获证总数的47 %。这些都是获证企业多,消费量大,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掌握好此类产品的问题,控制住产品的风险,就可以较大程度地监管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根据我们以往开展的专项整治、监督检验工作,以及外地发现的情况,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和

隐患:

对乳制品企业的要求也高于其它食品企业,所以乳制品作为高风险产品,是监管重点。 4、区域性重点食品 肉制品:主要集中在辛县,辛县共有肉制品获证企业43家(全市共96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对原材料把关不严,致使

原料中带入不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二是标识标注不正确;三是企业生产条件、卫生条件比较差。 阿胶系列产品:主要集中在同仁县,共有阿胶系列产品26家(全市28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获得的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却以保健品销售;二是超范围使用“QS”标志。如在一些不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阿胶颗粒等产品上加贴“QS”标志;三是所用阿胶原料是否证件齐全,质量合格。 小麦粉:主要集中在凤凰区,凤凰区小麦粉获证企业共15家(全市共70家),明显的成效是自国家禁止使用增白剂以来,今年抽查均未检出增白剂,但要注意下一步是否有替代品。现在存在的风险是水分容易超标,原因是企业认为水分不是影响安全的指标,控制不严,有的企业则是故意增加水分以提高利润。 蔬菜制品:主要集中在乐平,乐平共有蔬菜制品获证企业11家,主要产品为金针菇罐头。风险主要是生产条件差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超标原因是原料中带入或对添加量控制不准确导致超量。 5、食品相关产品 我市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有:食品塑料包装获证企业21家,食品添加剂获证企业9家。塑料包装生产风险关键在于对原材料的把关,食品塑料包装主要原材料是必须用食品级的复合膜和聚乙烯颗粒,如企业为节约成本使用非食品级的,则最终产品质量就没有保障。 6、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8635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制度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规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

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本着及时性、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原则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第四条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综合利用现有监测机构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的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实施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建立覆盖各市(地)、县(区),并逐步延伸到农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第二章监测计划的制定 第五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应根据食品

食品安全与风险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焦点,各国都在下大力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逐步趋向于统一管理、协调、高效运作的架构,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控,形成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共同参与的监管模式;在管理手段上,逐步采用“风险分析”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模式。欧美食品安全监管集中体现出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统一管理原则 职能整合、统一管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显着特征。不少国家纷纷将食品安全的监管集中到一个或几个部门,并加大部门间的协调力度,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鉴于疯牛病、口蹄疫等动物性疾病在欧盟各成员国的蔓延,为统一监控食品安全,恢复消费者对欧洲食品的信心,欧盟委员会于2002年初正式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FSA),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由管理委员会、咨询论坛、八个专门科学小组和科学委员会等部门组成,该局对欧盟内部所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事务进行统一管理,负责与消费者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直接对话,建立成员国食品卫生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网络,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决策性意见等。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不具备制定规章制度的权限,只负责监督整个食物链,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做出风险评估,为制定法规、标准以及其他的管理政策提供信息依据。 在FSA督导下,一些欧盟成员国也对原有的监管体制进行了调整,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德国于2001年将原食品、农业和林业部改组为消费者保护、食品和农业部,接管了卫生部的消费者保护和经济技术部的消费者政策制定职能,对全国的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并于2002年设立了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两个机构;丹麦通过持续改革,将原来担负食品安全管理职能的农业部、渔业部、食品部合并为食品和农业渔业部,形成了全国范围内食品安全的统一管理机构;法国设立了食品安全评价中心,荷兰成立了国家食品局。 1998年,美国政府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来协调美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该委员会的成员由农业部、商业部、卫生部、管理与预算办公室、环境保护局、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等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委员会主席由农业部部长、卫生部部长、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共同担任,形成监督食品安全的三驾马车。美国政府食品安全的管理特点是职能互不交叉,一个部门负责一个或数个产品的全部安全工作,在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实现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切实加强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的对策与建议

切实加强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的对策与建议 防范质量风险要有新思维 近年来,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也使部分群众对质监部门在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能力方面提出质疑。今年以来,我们广西南宁市质监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特别是如何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的监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的问题 第一,《食品安全法》相关配套的法规不完善,造成监管空白。虽然《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但《食品安全法》实施两年以来,全国仅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少数地方正式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办法。此外,对于“现做现卖食品”等比较特殊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具体由哪个部门负责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明确,全国各地做法均不统一,也造成了监管部门间的推诿。 第二,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资源不足。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目前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抽检经费的投入也不足。 第三,在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首先在食品检测机构方面,具备较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检测的能力不足,且大部分检测机构的日常检测均按照产品标准进行检测,对一些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且就质监系统来说,目前在风险监测方面的工作主要还是在质检总局这一层面开展,地方局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较少。其次,监管部门在协同和信息共享方面还需加强。 第四,食品生产企业在质量风险防范方面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食品企业还是维持在低水平的价格竞争,食品生产从业者文化素质不高。食品行业规模以上的生产企业少,“夫妻厂”、“家庭厂”等小规模生产企业较多,这些小企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安全隐患多。 第五,与媒体在质量安全风险报道方面沟通有待加强。与媒体主动沟通不够,使媒体方面对监管部门作出的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方面的情况报道不够,造成群众对监管部门时有误解。 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快《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的制定。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管规定(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组织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并及时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风险所在的环节协助国务院有关部门收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第四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章程组建。 卫生部确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负责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科学数据、技术信息、检验结果的收集、

处理、分析等任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开展与风险评估相关工作接受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的委托和指导。 第五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经管信息、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本规定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章程独立进行风险评估,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任何部门不得干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承担的风险评估相关工作。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部审核同意后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一)为制订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规范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 (二)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三)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要求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按规定提出《风险评估工程建议书》(见附表1);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机制 作者:陈娟赵宇佳《光明日报》( 2016年08月28日06版)今年年初,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组发布报告:通过对我国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和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事件等进行监测,发现近年来检测数据呈现向好趋势。“具体而言,2009年至2013年我国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分别在96%、95%、99%和94%以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至2014年项目组在对我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约1.2万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和水果平均合格率分别超过了96%和98%。” 这份由20余家单位、300多位专家历时近4年调研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完成的报告应该很能说明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进步。然而,报告也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频发,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感知与官方数据存在较大差距。因缺乏有效的科学传播,食品安全风险领域的沟通交流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短板,容易造成公众(媒体)对食品的信任危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围绕食品安全的风险沟通有以下两种模式:技术导向的专家决定模型(Technocratic Model)与风险知识落差模式 (Risk knowledge deficit model)。这两种模式最明显的差别是:专家眼中的风险是以统计、风险概率与死亡率等数据所估算出来的,而民众眼中的风险是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其评估标准包括对风险的熟悉程度、恐惧、是否自愿、个人的可控制性、公平、道德等。对此,美国学者沙德曼(Peter Sandman)提

出了“风险=危害+愤怒”(Risk=harzard+outrage)这一重要命题,强调风险沟通应以共情(empathy)的态度,更加关注公众的心理感知,加强情绪管理。在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沟通中,这种模式因将对民众造成的心理伤害纳入管理而广受好评。在我国,虽然加强风险沟通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基本认知,但由于信息公开的缺失,常常出现越沟通问题越多、民众越不满意的局面。一般而言,食品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危害”不难定论,但不同的风险沟通机制和事件处理方式可以让民众的反应差异明显。 在农业社会,社会分工尚未精细化,多数情况下双方所掌握的食品安全信息基本对等,食品安全由消费者自行监管,通常通过乡邻的“闲言碎语”来完成,消费者会以自己的购买行为对食品提供者做出反应,从而敦促食品提供者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进入现代社会,食品供应逐渐成为一个专门行业,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已很难掌握全面的食品信息,必须由一个专门部门来帮助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搜集、判断,并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出警示。 在现代社会的食品信息流动模式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作为食品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媒介,负责平衡专业的食品提供者与普通消费者之间所存在的专业知识落差,为缺乏专业判断的普通消费者提供可参考的食品购买依据,从而迫使食品提供者无法以食品知识形成专业门槛,阻碍消费者追求食品安全的权利。然而,目前我们相关部门搜集食品安全信息的能力比较薄弱,或者说,食品安全信息搜集一定程度上还处于无意识状态(即没有将信息的搜集、处理作为自身监管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身搜集到的食品信息不会分析使用,更不会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55945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目的 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含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出厂产品所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程序 3.1 在超出关键限值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由关键控制点监视人员直接识别潜在不安全产品,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 3.2 不符合操作前提方案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现

场生产人员先行将其标识和隔离。通知质检人员评价不符合的原因和对由此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满足如下情况的取消标识和隔离,否则应更改标识为潜在不安全产品。 a)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已降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b)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食品安全危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3.3 对潜在不安全产品由质检员从如下方面获得证据可作为安全产品放行,否则应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 a)除监视系统外的其他证据证实控制措施有效;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作业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作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自古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就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关注食品安全,是人们维护健康生活的权利,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众多食品安全事件的陆续曝光,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检讨。就总结我国2005年至2015年这十年的食品市场情况而言,不难看出,尽管我国社会经济已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却愈发严重。举实例来看:2005年,海鲜产品体内“孔雀石绿”事件;2006年,苏丹红鸭蛋事件;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地沟油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2013年,硫磺熏制“毒生姜”和湖南“镉大米”事件;2014年,上海福喜公司过期肉事件;2005年至2011年,皮革奶事件……每一事件的爆发都让人触目惊心。有句古话说得很好:“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除此之外,当今社会已然已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在全球经济互通的今天,食品安全还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甚至还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回顾过往,反思今日,这些食品问题为何会出现?又为何如此猖獗? 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我了解到,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2.源头污染越来越严重;3.新原料、

新工艺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4.食品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5.食品安全监管的资源不足等。如果把食品安全的含义引申一下的话,食品安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可持续安全。那么,要保障这三点安全,就必须做到:1.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性,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2.用全局的眼光,监管整个食品链,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扩大监管范围;3.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将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4.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期化;5.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标准体系;6.完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预警系统。 关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近几年的国际食品市场中并不陌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说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食品安全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基于食品安全而产生的,没有食品安全问题,也就不存在食品风险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食品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饮食的地域界限被打破,导致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就是针对国际食品安全性应运而生的一种宏观管理模式,它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食源性危害,确定食品安全性的保护水平,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保障食品安全,消减公众对饮食的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 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174-97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主要内容)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和结果处理等工作。 第三条(职责职能)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达风险评估任务,并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监测、检测、通报和监督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

定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条(原则)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监测信息和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本规定和章程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委托有关技术机构具体承担相关科学数据、技术信息、检验结果的收集、处理、分析等任务。 风险评估经费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六条(独立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以及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应独立开展风险评估,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第七条(评估范围)以下情形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下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一)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的; (二)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需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通用版) 1目的 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含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出厂产品所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程序 3.1在超出关键限值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由关键控制点监视人员直接识别潜在不安全产品,对其进行标识和隔离。 3.2不符合操作前提方案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现场生产人员先行将其标识和隔离。通知质检人员评价不符合的原因和对由此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后果,满足如下情况的取消标识和隔离,否则应更改标识为潜在不安全产品。

a)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已降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b)相关的食品安全危害在产品进入食品链前将降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尽管不符合,但产品仍能满足相关食品安全危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 3.3对潜在不安全产品由质检员从如下方面获得证据可作为安全产品放行,否则应作为不合格产品处理: a)除监视系统外的其他证据证实控制措施有效; b)证据显示,特定产品的控制措施的整体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即达到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c)充分抽样、分析和(或)充分的验证结果证实受影响的批次产品符合被怀疑失控的食品安全危害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3.4当认定为不安全产品时 a)出现的批量不合格品或异常不合格产品,由质检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记录》,上报总经理,处置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实施;处置方案有报废、移作他用、返工、让步放行等;返工产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本单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食品存储、运输经营活动,符合法定要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一、货主资质验证 1.1.凡进入本单位的食品原辅料及食品相关产品都应当实行审验货主方的 资质,验明食品原辅料及食品相关产品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及检验合格报告和相关票证。 二、员工卫生要求 2.1.员工应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文明安全生产,不得将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用 品和饰物带入车间。严禁一切人员在车间内吃喝、抽烟、喧嚣、佩戴饰品、随地涕吐、乱扔废弃物等。 2.2.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不留 长指甲,不涂指甲油及其它化妆品。 2.3.凡本单位员工均应身体健康,定期体检身体,具有健康证明方可上岗, 本厂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2.4.凡患有下列病症之一者不得从事本单位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病毒 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如发现职工患有上述病症,应立即将该职工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岗位并对食品安全进行评估,确保食品未受到污染。 2.5.员工使用卫生间、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从事与食品生产无关 的其他活动后,再次从事接触货物、、设备等与食品安全生产相关的活动前应洗手消毒。 2.6.员工自感健康状况下降时,应主动申请体检或申请调离。 2.7.清洁使用的洗手液、厕所除洗净、除味用品应按卫生部门规定妥善实 施,不得污染产品、设备、工器具。 2.8.非本公司人员不得进入货物存储区域,特殊情况下进入时应遵守和 食品加工人员同样的卫生要求。 三、产品储存与运输过程防护制度 为在食品的运输过程中,规范搬运、保护和交付等活动,以防止影响食品的安全。 3.1.搬运要求 3.1.1.使用与产品特性相适应的容器和搬运工具,防止产品损坏和变质。 3.1.2.对搬运工具进行适当的维护保养。 3.1.3.防止超高搬运,以免物品坠落砸伤员工搬运中,注意保护产品标识, 防止丢掉或被擦掉。 3.1. 4.对搬运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熟悉搬运要求。机动叉车、吊车操 作者,需持证上岗。 3.2.运输要求 3.2.1.本公司送货时,应做到合理堆放,规格正确,不遗漏数量,不搞野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编号:SY-AQ-0364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management regulations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第一条(目的)为规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主要内容)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和结果处理等工作。 第三条(职责职能)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下达风险评估任务,并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监测、检测、通报和监督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条(原则)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监测信息和科学数据以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据本规定和章程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委托有关技术机构具体承担相关科学数据、技术信息、检验结果的收集、处理、分析等任务。 风险评估经费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六条(独立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以及承担风险评估任务的机构应独立开展风险评估,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第七条(评估范围)以下情形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下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任务。 (一)为制定或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的; (二)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三)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