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蛋白质毒素

蛋白质毒素

蛋白质毒素
蛋白质毒素

蛋白质毒素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都能产生大分子的蛋白毒素。蛋白质毒素是指生物体所生产出来的毒物,这些物质通常是一些会干扰生物体中其他大分子作用的蛋白质,由生物体产生的、极少量即可引起动物中毒的物质。包括植物毒素、细菌毒素、动物毒素和真菌毒素四类微量毒素,侵入机体后即可引起生物机能破坏,致使人畜中毒或死亡。在生物进化的漫长旅程中,毒蛋白的存在赋予了这些生物品系的独特的选择优势:一方面毒蛋白可防御外界病原体对生物的侵害,同时又可抵御物种之间的同化。

一、蛋白毒素种类

毒素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毒素;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肽类和蛋白类毒素等;目前一般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进行分类,以缩小范围。天然蛋白类毒素主要包括植物蛋白毒素、细菌蛋白毒素和真菌蛋白毒素等家族。

1 植物蛋白毒素

包括植物毒素和植物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简称RIP)。典型的植物毒素有蓖麻毒素(ricin)、相思子毒素(abrin)、蒴莲毒素(volkensin)、欧寄生毒素(viscumin)和药莲毒素(modeccin)等。这些毒素均为糖蛋白,分子量在60~65kD之间,其分子由A、B两链组成,通过二硫键连接。典型的RIP家族成员包括丝瓜子蛋白(luffin)、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简称PAP)、皂草蛋白(saporin)、康乃馨蛋白(dianthin)和多花白树素(gelonin)等。

1.1 相思子毒素

相思子毒素是从豆科藤本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的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剧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其含量约占种子2.8%~3.0%。相对分子质量介于60000-65000之间,分子由A 、B两条多肽链通过1个二硫键连接而成。完整毒素在SDS- PAGE分析时呈一条蛋白带,经二巯基乙醇处理后,A、B两条链分离开,其中A链呈酸性,分子质量约为30000,与蓖麻毒素A 链存在102个相同的氨基酸残基;B链呈中性,分子质量约35000。有关试验表明,相思子毒素两条链经二巯基乙醇还原分离开后,其活性并不丧失。相思子毒素所含的糖基主要存在于B链上,糖的类型为甘露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毒素经糖基修饰后,可以增加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防止降解,增强对极端条件的适应性。

纯化后的相思子毒素为微黄白色无定形粉末,无味,易溶于水、氯化钠和甘油溶液,不耐热。60 ℃经30分钟部分失活,80 ℃经30分钟则大部分失活,100 ℃经30分钟毒性及抗肿瘤活性完全消失。印度安达曼岛上居民将相思子种子煮熟后作为食物食用。完整的相思子毒素经反复冰冻和融化对其毒性影响很小。在0.1 mol/L半乳糖溶液中,毒素可在冰箱中储存数月而不会失活。分离开的链要比完整毒素更不稳定。

1.2 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是一种具有两条肽链的高毒性的植物蛋白。它主要存在于蓖麻籽中。蓖麻毒素的一、二级结构已清楚,由A、B两条链组成。A链比B链稍短,两链之间以一个二硫键相连接。它含有共价键结合的糖分子,糖的主要组成是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分子量为66000。毒素为白色粉末状或结晶形固体,无味。不溶于乙醇、乙醚、三氯甲烷、甲苯等有机溶剂,溶于酸性稀释液或盐类水溶液,在饱和硫酸铁溶液中,能沉淀析出。在0.1克分子半乳糖溶液中,毒素可在冰箱中贮存数月而不失活性,但煮沸易失去活性。

蓖麻毒素是一种细胞毒。当毒素进入体内,A、B链分开。A链通过渗透经细胞膜进入细胞浆,主要使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抑制失活,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B链与细胞表面结合,

通过内陷作用转入细胞内,它能促使A链进入胞浆。蓖麻毒素对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LD12白血病、B16黑痣瘤和列文斯肺癌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来杀伤癌细胞。另外发现它与其他药物有增效作用如蓖麻毒素与亚德里亚霉素(adriamycin)伍用对杀伤白血病细胞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蓖麻毒素是一种毒性非常大的毒素,其毒性是氰化物的6000倍,70微克就足以致命。人在通过消化、呼吸或注射等方式接触蓖麻毒素36到72小时之后就会死亡。即使未经提炼,8粒蓖麻子就可以杀死一个成年人。由于其毒性强烈,诊断、治疗困难,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将其作为候选化学战剂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曾生产了1700公斤的蓖麻毒素粗品。

2 动物蛋白毒素

由动物体产生的、极少量即可引起中毒的物质。动物毒素大多是有毒动物毒腺制造的并以毒液形式注入其他动物体内的蛋白类化合物,如蛇毒、蜂毒、蝎毒、蜘蛛毒、蜈蚣毒、蚁毒、河豚毒、章鱼毒、沙蚕毒等以及由海洋动物产生的扇贝毒素、石房蛤毒素、海兔毒素等。毒液中还会有多种酶。根据毒素的生物效应,动物毒素可分为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出血毒素、溶血毒素、肌肉毒素或坏死毒素等。

2.1 蛇毒

蛇毒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依据它们的毒性作用特点,常被分为神经毒素、血液及循环系统毒素、心脏毒素、细胞毒素和酶。

1) 神经毒素这类毒素是蛇毒毒液中最毒的成分。按神经毒素的生理特性可分为突触前与突触后毒素,能使运动神经末端的突触前膜乙酰胆碱囊的消失,导致神经肌肉接头生理传导阻断,使骨骼肌细胞对递质乙酰胆碱的正常去极化反应消失,从而阻断了神经肌肉接头的生理传导功能。

2) 心脏毒素已分离提纯近10种心脏毒素,均属细胞膜活性多肽,能使心肌细胞发生持久性去极化,使心肌肿胀、变性、出血、坏死、引起心力衰竭、房性或室性过早搏动、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抖,甚至心跳骤停等。

3) 细胞毒素(坏死毒素)目前已分离提纯20余种细胞毒素,能使细胞组织坏死或溶解,对血管内皮细胞、横纹肌细胞或肾小管细胞有不同的选择性损伤作用。

4) 凝血毒素和抗凝血毒素蛇毒的促凝血作用是由于它具有凝血激酶样活性,蛇毒的抗凝血作用是由于它含有溶解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活性,能促使纤维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从而阻抑凝血酶的形成。

5) 酶有的蛇毒蛋白具有一定的生化酶活性,如蛋白水解酶、磷脂酶A、磷酸二酯酶、精氨酸水解酶、乙酰胆碱酯酶等。

2.2 蜂毒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它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若干种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组织胺、酸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在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约占干蜂毒的50%,蜂毒神经肽占干蜂毒的3%。蜂毒中的酶类多达55种以上,磷脂酶A占12%,透明质酸酶含量约占干蜂毒的2%-3%。

蜂毒对哺乳类动物的作用最强,健康人同时接受10次蜂蜇可引起局部反应;接受200-300只蜂蜇会引起中毒;短时间内蜇500次,可致人死亡。临床使用蜂毒的治疗剂量很少,因此,说蜂毒应用是安全的,但是每个人对蜂毒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有个别人对蜂毒过敏,表现蜂蜇部位局部红肿反应强烈,或出现严重的致命性反应,因此,临床上使用蜂毒时和青霉素一样,对过敏者采用纯净蜂毒涂作诊断性皮试和

脱敏治疗。

3 细菌与真菌蛋白毒素

典型的细菌毒素有白喉毒素(简称DT)、绿脓杆菌外毒素(简称PE)、霍乱毒素(简称CT)、大肠杆菌热不稳定性毒素、志贺氏毒素、百日咳毒素等。细菌毒素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DT 和PE都是单一的肽链,其分子中含有细胞受体结合区(相当于植物毒素的B链)和酶活性区(相当于植物毒素的A链),其中PE分子中还含有帮助其转位进入细胞浆的转位区。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热不稳定性毒素的分子构造是相同的,都由1条A链和5条B链构成,A链的分子量大,约30kD,B链约11.5kD,其通过微弱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连接成五聚体。志贺氏毒素则由1条A链(分子量30kD)和6或7条相似的B链(分子量5kD)构成。百日咳毒素是已知毒素中结构最复杂的分子之一,由1条A链(分子量28kD)和5条B链复合连接,5条B链的大小不同,其中2条分子量为11.7kD,其余3条分别为9.3kD、22kD和23kD。

真菌蛋白毒素为数不多,从不同霉菌中分离到的蛋白毒素α-Sarcin、restrictocin(简称Res)和mitogillin(简称Mit)等,仅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分子量16~17kD,属于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

二、临床应用

随着天然蛋白质毒素的结构和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毒素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首先,毒素的强大杀伤作用被用于肿瘤的治疗。用抗体携带毒素A链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所谓免疫毒素的设想已得到了实现。目前,国际上已有许多实验室正在从事抗多种肿瘤和AIDS 病的免疫毒素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其次,利用蛋白毒素分子在细胞内的逆向转运和转位能力,将蛋白质和小肽分子定向运送至ER并转位进入胞浆,提高其抗原提呈效率,这在抗病毒和抗肿瘤疫苗研究中可能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詹金彪,郑树. 天然蛋白毒素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2005,34(3)

[2] 李小兵,谢光洪,周昌芳. 相思子毒素-a的纯化及鉴定[J] .中国兽医学报,2008,3

[3] 孙捷,高莉,单保恩.动物毒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6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热休克蛋白70减轻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α 突触核蛋白毒性的作用

热休克蛋白70减轻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 a突触核蛋白毒性的作用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HSP70在因a-突触核蛋白过表达或突变所致的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野生型和PD相关突变型(A53T)a-突触核蛋白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后得PD细胞模型;然后在细胞模型中转染表达HSP70的质粒。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转染HSP70细胞模型中a- 突触核蛋白表达量的改变;采用MTT法检测转染HSP70后细胞模型活力的变化。结果转染HSP70后,细胞模型a-突触核蛋白表达减少,细胞活性增加。结论HSP70通过降低a-突触核蛋白表达水平对PD 细胞模型发挥保护作用。 【关键词】a-突触核蛋白;热休克蛋白70;过表达 a-突触核蛋白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表达的可溶性蛋白,具有调节膜稳定性和神经可塑性等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a -突触核蛋白基因过表达或突变可引起a -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有毒蛋白寡聚体和多聚体的形成,使其结构和功能障碍,从而启动一系列级联

反应致多巴胺能系统损伤,最终导致帕金森病(PD)。研究认为神经保护剂可能是治疗PD的一个新的有效途径,而热休克蛋白70(HSP70) 就是其中之一。HSP70是分子伴侣家族中的一员,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激蛋白,能与错误折叠的蛋白相互作用,阻止聚集物的形成;除此之 外,HSP70还有助于错误折叠蛋白的降解〔1, 2〕。在果蝇及酵母的PD模型中发现,HSP70能减轻a-突触核蛋白的毒性及其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3,4〕,而HSP70抑制a-突触核蛋白毒性可能与其能够与a-突触核蛋白相互作用,阻止a -突触核蛋白纤维样聚集,降低a -突触核蛋白表达量有关〔5, 6〕。为进一步证实HSP70在a-突触核蛋白所致PD的作用,本实验首次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PD模型中检测了HSP70的作用及机制,发现HSP70可以通过降低a -突触核蛋白水平发挥对P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SH-SY5Y细胞购自ATCC公司;限制性内切酶购 自Takara 公司;QIAprep TIP100 Kit 购自QIAGEN 公司;人胎脑cDNA 文库、胎牛血清(FBS)、Lipofectamine2000 购自Invitrogen 公司;蛋白酶抑制剂cocktail 购自Sigma 公司;anti- a-synuclein 204 抗体、anti-beta-actin抗体购自Santa cruz公司;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购自Millipore 公司。 1.2方法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近二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RC)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Hp感染Hp进入胃后,借助菌体一侧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研究表明,Hp在粘稠的环境下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强动力性是Hp致病的重要因素。Hp到达上皮表面后,通过粘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连接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并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作用。Hp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 ◆Hp与胃炎正常情况下,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胃酸、蛋白酶的分泌功能,不溶性与可溶性粘液层的保护作用,有规律的运动等),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千百种微生物的侵袭。自从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发现了hp以后,才认识到hp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元凶。goodwin把Hp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目前对hp感染的研究能归入这一学说的资料最多。主要包括:①使hp穿透粘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②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③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④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hp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最重要关注的是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质caga,和尿素酶等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Hp与消化性溃疡hp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危险性。大约1/6 hp 感染者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病。治疗hp感染可加速溃疡的愈合和大大降低溃疡的复发率。不用抑酸剂,单用抗hp药物治疗,表明也能有效地治愈胃和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已经与一些引起溃疡病的原因找到了联系。例如:胃酸增加、十二指肠胃化生、粘膜屏障性质的改变、胃窦粘膜产生炎症代谢产物等。这些患者中的发现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初步证明。实际上消化性溃疡涉及几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如细菌的毒力因素(vaca和caga等),宿主的反应性(例:如易感性的遗传、十二指肠上皮的胃化生、粘膜屏障和炎症的相互作用、泌酸反应、神经调节作用)和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获得感染的年龄)的综合作用导致溃疡的最后结果。过去临床上对溃疡的发生有一句谚语,叫"no acid,no ulcer"。现在,从现代理论来看,"no hp,no ulcer"应得到更多地强调。 ◆Hp与胃癌从近年来对Hp感染的大量研究中提出了许多Hp致胃癌的可能机制:①细菌的代谢产物直接转化粘膜;②类同于病毒的致病机制,hp dna的某些片段转移入宿主细胞,引起转化;③hp引起炎症反应,其本身具有基因毒性作用。在这些机制中,后者似乎与最广泛的资料是一致的。

滴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

滴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抗体 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侯 瑜1,张 菊2,李质馨1,田洪艳1,刘晓冬1,徐 冶1 (1.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吉林 132013;2.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33)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Hp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 )抗体的胶体金免疫渗滤法(DIGFA )。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葡萄球菌A 蛋白(SPA ),将重组的CagA 抗原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制成免疫渗滤试剂盒。血清中抗CagA 抗体与试剂盒上金标记物及硝酸纤维素膜上的固相抗原结合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斑点。结果 用DIGFA 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 )试剂盒对比检测了326份血清标本中抗CagA 抗体,本方法的特异性为95.8%,敏感性为97.3%,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6.6%。结论 DIGFA 检测血清中的抗CagA 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泛应用价值。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胶体金;渗滤法;抗体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128259(2003)0520520202收稿日期:2002210216 修回日期:2003201202 作者简介:侯瑜(19642),女(汉族),学士,实验师.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的发现是20世纪 80年代医学史的重大事件,它为认识某些胃肠疾病的病因及 发病机制带来了新的概念。现已确认HP 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1,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一类致癌因子。目前,根据HP 菌株是否产生细胞空泡毒素(vaculating cytotoxinA ,VacA ),将HP 分为毒性株与非毒性株两大类。产毒株HP 除产生VacA 外,还往往含有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A (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 ,CagA ), CagA 可能与VacA 的转录、折叠、运转及功能有关2,3。Ca 2gA +HP 菌株占HP 的50%以上,它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密 切相关,与胃癌的关系也很密切。目前国内尚缺乏CagA 阳性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HP 感染的治疗方案复杂,早期诊断治疗效果好。因此,早期诊断CagA +HP 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而建立CagA +HP 阳性感染的准确检测方法更显得十分必要。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氯金酸(HAuCl ?Cl 3?4H 2O ,成都化学试剂厂产 品);葡萄球菌A 蛋白(SPA ,上海申索生物制品公司);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 ,本所制备的基因工程产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CagA 2IgG 试剂盒(上海晶莹生物制品公司);血清标本(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科门诊及西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提供);低温高速离心机(德国Z323K );点膜器(美国bio 2Dot 公司)。 1.2 方法 1.2.1 15nm 胶体金的制备 参照文献4\〗进行。步骤 为:去离子水溶解氯金酸,使其终浓度为0.2g ?L -1,煮沸后每 100mL 加入10g ?L -1柠檬酸三钠水溶液4mL ,继续煮沸7min ,待冷却后电镜观察胶体金的颗粒直径和形状。1.2.2 免疫胶体金的制备 取粒直径为15nm 的胶体金溶液100mL ,用0.1m ol ?L -1K 2CO 3调至pH6.2,在搅拌状态下加入SPA (1g ?L -1)0.6mL ,继续搅拌10min ;加入50g ?L -1BSA 10mL ,继续搅拌5min 。4℃下3000r ?min -1离心5min ,弃沉淀, 上清液以12000r ?min -1离心15min ,小心吸弃上清液,沉淀即为制备的胶体金。用20mL 悬浮液悬浮沉淀,4℃保存待用。 1.2.3 免疫渗滤试剂盒的制备 试剂盒由吸水材料、硝酸纤 维膜和渗滤装置三部分组成。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相CagA 抗原,待干后用50g ?L -1BSA 封闭2h ,用0.01mol ?L -1PBS 洗涤3次,干燥后依次(吸水材料、滤纸、硝酸纤维素膜)装入自制的渗滤装置,加干燥剂封闭,4℃保存。 1.2.4 抗HP 2CagA IgG 的检测 以新鲜血清最好,用0.01mol ?L -1PBS 先将硝酸纤维素膜活化,再将0.015~0.03mL 血清滴加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待完全渗入后,用0.01m ol ?L -1PBS 洗涤三滴,将已标记好的胶体金滴加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待完全渗入,再用0.01mol ?L -1PBS 洗涤三滴即可。结果判定:以试剂盒硝酸纤维素膜上出现红色致密斑块且边缘清晰者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结果确定时间为3~5min 。 2 结 果 2.1 胶体金直径的电镜观察 用预先处理好的覆盖有For 2mvar 膜的镍网浸入胶体金溶液中,取出放置空气干燥,然后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胶体金颗粒大小均匀一致,颗粒直径为15nm 。 2.2 试剂盒的特异性及敏感度 采用本实验所建立的DIG 2FA 与EL ISA 试剂盒对比检测西京医院及市中心医院326例 患者血清中的抗HP 2CagA IgG ,结果见表1。 第24卷第5期2003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J our nal of Xi πan J iaot ong U 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V ol.24N o.5Oct.2003

Hp致病因子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学号: 051014 毕业生高级选修、回归基础实习论文题目:Hp致病因子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廖静贤(2005)届(10 )班 指导教师:弋丽 实习单位:朝阳市中心医院 起止时间:2010年5月17日至2010年6月 25日

论文(综述)诚信声明书 本人声明:本人所提交的论文(综述)《Hp致病因子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2010年 6 月12 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2010年 6 月12 日 论文(综述)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Hp致病因子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中国医科大学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中国医科大学本科生毕业高级选修论文集》(非正式出版)。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2010年6 月12 日 指导教师:(签字)时间:2010年 6 月12 日

目录中文摘要 (4) 英文摘要 (4) 综述正文 (6)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谢辞 (11) 个人简介 (12)

Hp致病因子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摘要 Hp(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植于人体胃黏膜,并引起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革兰阴性细菌。Hp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研究结果表明,Hp(+)患者胃窦部炎症活动性显著重于Hp(-)患者。业已证实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也是两种疑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病因和促进因素。众多回顾性与前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p感染与胃癌发生相关。Hp于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不同疾病是由Hp和宿主之间复杂的致病机制导致. 近年来, 学者们对Hp毒力致病因子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为揭开Hp感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就Hp毒力致病因子CagA、VacA、BabA、OipA等以及Hp所致的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Hp,毒力因子,致病,相关疾病 Abstract Helicobacter pylori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s a kind of colonization in human gastric mucosa, and various gastroduodenal diseases caused by gram-negative bacteria.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can cause chronic gastritis, gastric ulc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Hp (+)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ntral inflammation was focused on the Hp (-) patient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has bee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