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王红梅 张文淮 谢树成 祁士华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4

S chool of E arth S cience,China Univ er sity o f Geosciences,W uhan430074,China

2000-04-26收稿,2000-09-20改回.

Wang Hongmei,Zhang Wenhuai,Xie Shucheng and Qi Shihua.2000.The organic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Jinya gold deposit,Guangxi.Acta Petrologica Sinica,16(4):602~608

Abstract In or der to g uide the miner al ex plo ra tion based o n the r elat ionship bet ween the or g anic matter and the miner alizat ion,t his paper deals w it h the pro per ties of or ga nic mat ter o ccurr ing a t Jiny a go ld deposit G ua ng x i thro ugh biom arker s,or g anic inclusion,the spectr um of t he no n-hydro carbo ns and the simulat ion ex periment.T he pr eliminar y study show s t hat bacter ia and alg ae play an im po rta nt r ole in minera lization.T he component a nd str uct ur e of or ganic matter tr apped in the fluid inclusions var ied with its maturity.Based o n t he co nt ent s o f o r ganic carbo n and g old a nd the simulation ex per iment,the author s deem that t he o rg anic matt er w as invo lv ed in m ineralization pr o cess thr ough ex tr actio n,r eductio n-precipita tio n and accumulatio n.

Key words O r ganic inclusio n,Bioma rker s,K aro gen,O r gano-metallo genesis,Gold deposit

摘 要 从矿石和围岩可溶有机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非烃的红外光谱学特征,以及有机包裹体的光学和谱学特征等方面论述了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有机流体的成矿作用,查明了参与成矿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等低等生物,流体有机质的成分、结构、成熟度等随成矿作用的进行而不断演化。在有机碳、金含量及藻类成矿作用模拟实验的分析基础上,认为流体有机质参与成矿的方式主要是活化萃取、还原沉淀,而干酪根则对金起富集作用。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生物标志化合物;干酪根;有机成矿作用;金矿床

中图法分类号 P618.51;P593

1 引言

广西金牙金矿床是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地区著名的微细浸染型矿床之一。该矿床位于桂西坳陷西林—百色断褶带北部,凌云隆起东侧边缘。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三叠统和中三叠统(图1)。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的浊积岩系中。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期和热液期(又分早、晚两期),热液晚期是主要的金成矿期,金主要形成于其中的黄铁矿—毒砂阶段(II1),其次为石英—碳酸盐阶段(II2)。

在金牙金矿的研究过程中,陈梅等(1990)注意到赋矿地层本身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矿石中存在大量沥青、载金矿物黄铁矿的裂隙中有沥青充填、用红外光谱仪在矿区地层还检测出了一系列有机官能团,这些迹象都表明有机质可能在成矿中起过作用。然而有关这些有机质的来源、参与成矿的具体证据、参与成矿的方式等问题尚需深入。

本文利用矿区可溶有机质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包裹体、非烃的红外光谱及有关的模拟实验对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上述有机成矿问题作了阐述。

1000-0569/2000/016(04)-0602-08A cta Petr 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

本文受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基金,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开放实验室基金(9515)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博士点基金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王红梅,女,1970年12月生,讲师,主要从事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生物成矿及生物找矿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图1 桂西北地区地质简图及金矿床和金矿点分布图 (据国家辉,1994,简化)

1.第三至第四系;

2.下-中三叠统;

3.上古生界;4寒武系; 5.海西期基性岩; 6.不整合界线;7.第三系盆地界线;8.断层;9.地质界线;

10.金矿床和金矿点

F ig.1 T he geo lo gical map o f no rt hw est

G uang x i,and the distr ibut ion o f go ld depo sits and go ld spo ts(a fter G uo Jiahui, 1994)

2 矿床岩石和矿石中的吸附有机质特征

2.1 沥青“A”及族组分特征

两件样品的抽提结果(表1)表明,矿床围岩与矿石的族组分特征有所不同。矿石氯仿沥青“A”的含量稍高,为45.73×10-6,族组分以饱和烃和非烃占优势,相对含量分别为41.86%和46.51%,芳烃只占11.63%,不含沥青质,(非烃+沥青质)/(烷烃+芳烃)为0.87。而围岩中,氯仿沥青“A”含量为13.49×10-6,只有矿石中的29.4%。族组分中以非烃占绝对优势,超过总量的一半,为52.63%;其次为饱和烃,占21.05%,较矿石中有所下降。与矿石相比,芳烃和沥青质含量均有所增加,芳烃由矿石中的11.63%增至15.79%,而沥青质增加幅度较大,由原来的0.00%增至11.53%。(非烃+沥青质)/(烷烃+芳烃)也有所升高,由矿石中的0.87升为1.71。

表1 金牙金矿床矿石与围岩的族组分分布特征

T able1 T he o r ganic fr action co mpo nent char acterist ics of o re and co untr y ro ck o f Jiny a g old depo sit

样号氯仿沥青A

族组分(%)

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

烷烃+芳烃

(%)

非烃+沥青质

(%)

(非烃+沥青质)/

(烷烃+芳烃)

J Y-X-6

(矿石)

45.7341.8611.6346.510.0053.4946.510.87

J Y-X-5

(围岩)

13.4921.0515.7952.6311.5336.8463.16 1.71

总的看来,围岩与矿石的可溶有机质均以非烃和饱和烃占主要地位。随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加,非烃和沥青质的总量减少,而芳烃和饱和烃的总量增加。因此,从金牙金矿床围岩与矿石的族组分特征来看,二者的有机质均来自菌藻生物,但围岩中高等植物的成分稍有增加。从二者非烃+沥青质与烷烃+芳烃的比值来看,矿石的成熟度可能较围岩高。

603

王红梅等: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2.2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本次研究从矿石和围岩中检测出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四大类,现分述如下:

(1)正构烷烃

饱和烃总离子流图表明,矿石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 14-C 29,主峰碳为C 17和C 18,C 20以前无奇偶优势,C 20以后有弱的奇偶有优势。围岩的正构烷烃分布范围为C 15-C 28,主峰碳为C 17和C 25,呈现弱双峰式,无显著奇偶优势。总体看来,围岩与矿石表现出以中等分子量碳数为主,主峰碳为C 17和C 18,不具明显的奇偶优势。这种分布特点表明矿石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海生低等的菌藻类生物。

矿石与围岩中,Pr /P h 分别为0.63和0.69,反映了一

种较还原的环境。P r /nC 17和Ph/nC 18分别为0.39,0.50和

0.61,0.70,均小于1,可能与本区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有关。

(2)类异戊二烯烃

矿石与围岩的m /z 183质量色谱图表明,矿石和围岩中有丰富的类异戊二烯烃,能明显辨认出规则的类异戊二烯烃中的姥姣烷Pr (iC 19)、植烷Ph(iC 20)、降姥姣烷(iC 18)及四甲基十七烷(iC 21)、十八烷(iC 22)、和十九烷(iC 23)。目前丰富的研究资料(Ho zler et al .,1979;Chappe et al .,1980;Br assel et al .,1983))表明无环类异戊二烯烃的成因不是单一的。一般认为C 20以下的类异戊二烯烃来源于叶绿素的植醇侧链,高等植物的叶绿素、藻菌中的藻菌素在微生物作用下均可分解形成植醇。而C 20以上的规则类异戊二烯烃可以来源于古细菌的细胞膜。因此,由矿石中的类异戊二烯烃判断有机质可能来源于古细菌、

藻类及部分高等植物。

图2 矿石和围岩m /z191质量色谱图(a.矿石; b.围岩)

F ig .2 T he m /z 191ma ss chro mato gr am of sat ur ated hydro car bon fr om o re and co unt ry ro ck (a .o re ;b .countr y r ock )

604

A cta Petr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

2000,16(4)

(3)萜类化合物

围岩与矿石中均检测出了较完整的长链三萜烷系列化合物。从m/z 191质量色谱图上(图2)看,其分布范围为C 19-C 29,以C 21、C 23为主,C 22、C 27含量甚少,C 26、C 28、C 29各带两个光学异构体。研究表明(Bra ssel et al .,1983;A quino et al .,1983)该类化合物的先体可能是古细菌细胞壁类脂组分已戊二烯醇(C 30)在还原条件下环化而成的三环异戊二烯醇(C 30)。此外,在m /z 191质量色谱图上还检测出一类以藿烷为骨架

的五环三萜烷。有关资料(A quino et al .,1983;O urisso n et al .,1979)表明它们主要与细菌和蓝绿藻有关。

(4)甾类化合物

矿石与围岩中均检测出了丰富的甾族化合物(图3),它们是由生物体中的甾醇经成岩改造转化而成的。金牙金矿床中C 30 藿烷与 C 29甾烷比值为2.95,远小于10,反映了有机

质中细菌和蓝

绿藻原核生物的重要贡献。

图3 矿石和围岩m /z 217质量色谱图 a.矿石; b.围岩 其中1,5,9代表5 14 17 (20S)构型;2,6,10代表5 14 17 (20R)构型;

3,7,11代表5 14 17 (20S )构型;4,8,12代表5 14 17 (20R )构型;

F ig.3 T he m/z217ma ss chro mato gr am of sat ur ated hydro car bon fr om o re and the co unt ry ro ck a.or e; b.co untr y r

ock

图4 非烃的红外光谱

Fig .4 T he infrared spectrum of th e non -hydrocarbon s from ore and country rock (a .ore ;b .contry rock )

605

王红梅等: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综上所述,由围岩及矿石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

知,参与成矿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细菌、蓝绿藻和藻类等低等生物,也有部分高等植物的加入。这表明金牙金矿床与其它许多金属矿床一样,在成矿中起作用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的菌藻生物,证明了菌藻类低等生物在成矿中的重要性。

2.3 非烃的红外光谱特征

红外光谱吸收带反映了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的性质与分布。与有机质结构有关的吸收谱带可划分为三大类:即与烷链结构有关的;与苯环结构有关的及与含氧基团有关的官能团。对于金牙金矿床来讲,围岩与矿石中非烃的红外光谱特征如下(图4):

1、2两个峰对应的是2930cm-1和2860cm-1,它们是饱和键上CH

2、CH3的C-H伸缩振动。1730cm-1(图4之3)是脂肪族类羰基C=O的伸缩振动。1640、1610cm-1(4、5、6)是苯核的C=C双键。1600cm-1是芳香烃中芳核的-C=C-伸缩振动,反映多核结构的共轭双键。1535cm-1(8)是-N H-键的吸收峰。1460、1380cm-1(9、11)存在两个吸收峰,后者尖锐,而前者较强,表明有甲基酮或甲氧羰基的存在,图4a 在1470cm-1(7)和1385cm-1(10)也存在类似的峰。此外在它们中间靠近1410cm-1处还有一弱的吸收谱带,表明有-CH2-CO-,-CH2-N-和其他类似基团的存在。1290、1280、1130、1125、1080、1075cm-1(图4的12、1

3、1

4、15)等诸多吸收峰为C-O-C,A r-O-C,SO2等基团。矿石与围岩相比,围岩中非烃成分更复杂,它具有矿石所没有的153

5、1350cm-1等吸收峰。这种差异可能与二者有机质来源差异有关。总之,矿石与围岩的可溶有机质均是富含苯核、饱和键及氧、硫、氮等杂原子的有机质。

3 有机包裹体特征

3.1 光学特征

矿石有机包裹体的颜色主要为黑色,部分为浅褐色,有的为无色。相态上大都呈单一的气相或固相,个别呈两相、三相。有机包裹体大都具有较光滑的外形,并显示一定流动感。其形态有蝌蚪状、葫芦状、圆三角形、长椭圆形、圆菱形和不规则状等;其大小较同期无机包裹体大,可达无机包裹体的2~3倍。其相对含量在主要成矿阶段达到最大。

显微冷热台为观察有机包裹体随温度而发生的动态变化提供了直接手段。在测温过程中有机包裹体出现以下特殊现象:(1)有的有机包裹体加热后不能恢复,可能是加热过程中物质成分发生了改变;(2)有的在加热过程中,气泡渐小,但至一定的温度(206℃),气泡却又陡然增大,继续升温,包裹体均一,降温可恢复;(3)某些有机包裹体在加热过程中,原本较亮的液相开始变暗,但气泡与之界限仍保持清晰,继续升温,包裹体均一,再升温,则又变成与初始不同的两相。3.2 紫外荧光光谱特征

本文利用M PV-3显微镜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以365nm的紫外光为激发光,对金牙金矿床两个成矿阶段的有机包裹体作了研究。结果显示(表2),II1、II2阶段的荧光光谱特征很不相同。相对于II1而言,I I2阶段的有机包裹体的!max(荧光光谱最大强度值所对应的波长)则相对集中并向长波方向迁移,而II1阶段则相对分散,没有哪个波段占优势。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有机质的成熟度的增高,使得轻的脂肪烃从重的芳香馏分中分离出来,从而使得II2阶段的有机质更富芳香族化合物,因此荧光光谱便向长波方向移动(O urisso n et al.,1984)。

表2 各成矿阶段有机包裹体荧光光谱参数

T able2 T he fluo rescence par ameter s of or ganic inclusions of m ineralizing st ages

成矿

阶段

!max(nm)

范围均值

Q

范围均值

I max

范围均值

II1550~670613.8 1.126~4.278 2.553 5.6~4019.15

II2625~655637.5 2.995~5.05 3.737 2.7~4023.05

两阶段的不同还体现在由II1至I I2,I ma x(紫外荧光光谱最大强度值)增大,Q(红绿比,即I654/I500)增大。I ma x的增大可能是由于有机质的浓度变化引起的。因为浓度的减小,致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加强了荧光的发射,使I max增加(O urisso n et al.,1984)。

4 有机成矿作用

4.1 有机质、有机流体参与成矿的迹象

(1)在矿体及围岩中常有沥青充填于岩石裂隙及生物(如菊石)体腔内或呈薄膜状分布在原生孔隙壁上,尤其在塑性揉皱面两侧较为常见;

(2)镜下观察,在原生矿石中存在沥青充填黄铁矿裂隙的现象(陈梅等,1990);

(3)不同成矿阶段均出现了有机包裹体及在无机包裹体成分中检测出丰富的CH4;

(4)矿石有黄铁矿莓团、菌胶团产生。虽然目前关于草莓状黄铁矿的生物成因还有争议,但草莓结构反映了一种200℃以下的低温条件是肯定的。陈梅(1990)研究后认为金牙金矿石中的显微莓群、菌胶团的存在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富含有机质的地层密切相关。

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有机碳与金含量的关系分析及藻类的成矿模拟实验(如后所述),认为金牙金矿床的有机质以活化萃取、还原沉淀和对金起一定的聚集作用等方式参与成矿。

606A cta Petr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2000,16(4)

4.2 有机流体对金的萃取作用

林清(1993)对原油不同组分萃取能力作过实验,发现非烃对金的萃取率最高,沥青质次之,烷烃最低。由2.1的论述可知,矿石及围岩的可溶有机质中非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为金的活化萃取提供了良好条件。非烃的红外光谱特征业已证明,非烃中含有丰富的氮、氧、硫等杂原子,正是这些杂原子的存在,使得金易于被非烃萃取出来。而且萃取出来的金大部分是存在于有机相中。所以在金牙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很可能有一部分金是以与可溶有机质中的非烃形成有机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的。

4.3 有机流体的还原沉淀作用

(1)有机碳与金含量呈负相关

对金牙金矿10号矿体矿石及矿化围岩30件样品进行了有机碳(T O C )及金含量的测定。所有样品大体聚为两类(图5),但金与T OC 均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这种现象正是有机流体参与成矿的表现。因为在金的沉淀过程中,有机质因还原A u 3+或A u 2+而使本身氧化并被消耗掉,从而导致T O C 的降低。样品之所以分为两大类,可能与金的主要成矿

期有两个阶段相关。

图5 金与有机碳的关系

F ig.5 T he r elatio nship betw een the or ganic car bon and the g old co nt ent

(2)包裹体成分中CH 4/CO 2比值变化

有机流体的还原沉淀作用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还原

SO 2-4,产生S

2-,从而使金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FeS 2等晶格;另一种途径是直接还原Au 3+或A u 2+,形成A u 及CO

2。无论哪种途径,都会消耗有机质或CH 4,产生CO ,因此,有

机质的还原沉淀作用可以从包裹体成分中的CH 4和CO 2含

量上得到体现。通过对金牙金矿不同成矿阶段包裹体成分分析发现,随矿化作用的不断进行,CO 2/CH 4由3.17→14.59→56.8,可见二者的比值升高的相当快,表明成矿过程中,的确存在有机质还原SO 2-4

或金属离子的作用。4.4 干酪根的聚金作用

陈梅(1990)曾用中子活化的方法对金牙金矿矿石中的金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干酪根中的金含量很高,可达147×10-6,而矿石中金含量只有6.2×10-6,仅是干酪根中金含量的1/20.这种现象可以从笔者的模拟实验中得到解释。

由于矿区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细菌和藻类,因此实验中也用藻类进行成矿模拟。在实验室将未吸收金的软丝藻晾晒2天,放入50℃烘箱中烘干,研成粉,置于含金溶液,之后在不同的温、压条件进行成矿模拟(表3)。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藻类模拟实验中有机质的A /C 转化率与金转移率之间的关系

F ig.6 T 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co nv ersion rat ios o f o rg anic matter and g old

对比有机质的转化率(可溶有机质/总有机质)与金的转移率(可溶有机质中的金与总有机质中的金之比)可以发现,未吸收金的软丝藻粉与含金溶液反应后,金的转移率随有机质的转化率的升高反而降低(图6),说明在这种条件下(即藻生物生前未吸收金),随有机质向可溶有机质的转化(即形成石油或有机流体),从外引入的金不断向干酪根富集,可溶有机质中的金不断减少,也就是说含金的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遇到含有机质的地层时(相当于从外引入金),成矿流体中的金更易于被干酪根富集,而不是被有机流体带出迁移。

607

王红梅等:广西金牙金矿床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表3 不同实验条件下类干酪根及其他组分中的金含量及比例

T able3 T he co nt ent s and rat ios o f go ld in kero gen-like ma tter and ot her compositio n under different ex periment conditio ns

实验编号

实验条件

T P

类干酪根其它组分*金绝对含量

(ng/g藻)(×103)

比例

(%)

金绝对含量

(n g/g藻)(×103)

比例

(%)

A-150150℃0.1M Pa203.199.9261500.074

A-200200℃20M Pa284.499.9591160.041

A-250250℃20M Pa356.399.880 4.280.120

A-300300℃20M Pa599.499.9522870.048未吸收C-150150℃0.1M Pa1052.799.9366780.064金的藻C-200200℃20M Pa232.699.956960.041粉+金C-250250℃20M Pa581.199.9691780.031溶液 C-300300℃20M Pa889.899.9891010.011 *包括沥青质、非烃、芳烃、含有机质水溶液、含有机质碱性溶液

5 结论

有机包裹体的存在及其随成矿作用的演化而变化的特征证实了矿床中的分散有机质的确参与了金牙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则显示了这些参与成矿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细菌和藻类等低等生物,显示了这些低等生物在成矿中的重要性。矿床中分散有机质的特征(包括吸附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及其与成矿元素的关系记录了有机质主要以活化萃取、还原沉淀和聚金等方式参与成矿。因此,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生物演化成有机质、有机流体,生物成矿作用无疑也会动态地演化,从而构成一个生物-有机质-(有机)流体成矿系统,使生物、有机成矿的研究进入了动态角度,更贴近实际的成矿过程,提高了成矿预测的能力。工作还表明这一成矿系统的一些现象可以成为找矿标志,如有机包裹体的相对含量、包裹体成分中CO2/CH4等。

致谢 本文野外工作得到了广西地质二队、广西凤山金牙金盘金矿等单位的协助,王志军和赵向恒同志也参加了部分野外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References

Aquino Neto FR,Res tel A,Connan J,Albr ech t PA.1983.

Occu rrence and for mation of tricylic and teracyclic ter panes in sediments and petroleum.In:Adv.in Org.Geochem istry (Bjoroy M et al.E ds.).Ox ford,Perg amon,659~667

Bras sel S C,M axw ell J R,Edlinton G.1983.T he geochem istry of terpenoids and s teroids.Bioch em.Soc.T ran sact.603rd M eet.

Liver pool,11:575~586

Chappe B,M ichaelis W,Albech t P.1980.M olecular fos sils of Arch aebacteria as s elective degradation produ cts of kerogen.

Advs.in Or g.Geochemistry,Ox ford,Perg amon,265~274 Chen M ei,Chen Shangdi,Fan g Yaokui,Li Zeqin,Fu Hon g.1990.

Some organ ic chemis tr y pr operties of J inya gold depos it of Fengs han cou nty,Gu angx i province.the open lab an nals of CAS,Guiyang:S cience an d Tech nology Press of Guiyang,53~63(in Chinese)

Hozler G,Oro J,T ornabene TG.1979.Gas chrom atographic-m as s spectrometric an alys is of lipids from meth anogenic and ther moacidophilic b acteria.J.Ch rom atog,186:795~809

Lin Qing,Fu Jiamo,L iu Dehan,S hen g Guoying,Lu J ialan.1993.

T he relations hip betw een the evolvem ent of gas and oil an d the gen es is of s ome mineral deposits.Geoch imca,(3):216~253 (in Chinese w ith English abstract)

Ouriss on G,Albr encht P,Roh hmer M.1979.T he hopanoids-Palaeo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of a group of natural products.Pur e and Appl.Ch emis try,51:709~729

Ouriss on G,Alb rencht P,Roh hmer M.1984.T he microbial origin of fossil fuels.S ci.American,251:44~51

附中文参考文献

陈梅,陈尚迪,方耀奎,李泽琴,付红.1990.广西凤山县金牙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的某些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年报.贵阳:贵阳科技出版社,55~63

国家辉.1994.桂西北超微粒浸染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

广西地质,7(2):37~49

林清,傅家谟.刘德汉,盛国英,卢家烂.1993.油气演化与一些金矿床成因的关系.地球化学,(3):245~253

608A cta Petrologica Sinica 岩石学报2000,16(4)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赞比亚16151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简介 文章通过对赞比亚16151金矿床区域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通过已有资料对该矿床进行简单成矿分析。预测该矿床具有一定成矿潜力。 标签: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潜力 1 矿区地理位置 赞比亚16151矿床位于赞比亚中不卢萨卡省Kafue地区与南方省Mazabuka 地区,矿权区交通发达,西侧及南侧分别有赞比亚国家干线公路T1,T2相连,坦赞铁路贯穿矿区腹地,矿权区内各类可通汽车行驶道路纵横交错。距首都卢萨卡仅40公里。 2 工作区矿产地质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不同地层的岩石类型及特征描述如下:(1)砂岩。砂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北侧、西南侧、西侧及北侧,露头连续。主要分为粉红色及红褐色砂岩。风化面呈灰白色,褐色;新鲜面呈暗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2)砾岩。砾岩主要出露于探矿权区西南部。露头出露连续。风化面灰黑色,灰褐色,新鲜面杂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成分复杂,砾石的成分主要有石英、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花岗细晶岩、绿片岩、硅质岩及各种蚀变岩石。砾石大小从1-2cm到30cm不等,个别可达50cm。主要为硅质胶结,少量铁质胶结。(3)白云岩。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矿权区北侧向中部延伸,呈北西向、进南北向延展。露头不连续。一种沉积型碳酸盐岩,滴酸起泡。风化面呈灰褐色,有刀砍痕,新鲜面呈灰白色。细粒-中粒结构,块状-砾状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白云石、方解石及粘土矿。 2.1.2 区域构造 根据不同区域构造组合特征及相关资料分析,赞比亚全境大致可划分成三个断块区和五个断褶带,即班戈韦卢断块区、津巴布韦断块区、巴鲁特斯断块区和赞比西断褶带、伊鲁米德断褶带、克巴伦断褶带、卢班底安断褶带、卢弗里安断褶带。 上述断块区、断褶带相互嵌合,共同构成赞比亚现今的总体构造格局。从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构造组合以及不同时期岩浆岩的分布、岩性组合特征分析,大致可区分出赞比亚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三次规模较大构造岩浆活动,依次为基巴尔安、加丹加及之后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运动。

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金矿参考资料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勘探类型 一、岩金矿床工业类型 根据现行《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的岩金矿床分类资料,综合整理为七个类型,详见表1。 矿床工业类型成矿 作用 产出位置近矿围岩 矿体形态 产状 矿物共生组合 矿化特征及伴生 组分 蚀变作用 矿床规 模 矿床实 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含金石 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型变 质 地台边 缘、古隆 起边缘、 拗陷区或 沉降带 各类变质 岩,主要为变 质砂岩、板 岩、千枚岩、 片岩、角闪斜 长片麻岩、斜 长角闪岩、变 粒岩等 呈脉状、复脉、网 脉带产出。沿走向 及倾向具分枝、复 合膨胀、侧现、再 现等现象。以陡倾 斜为主。矿体呈脉 状、透镜状、扁豆 状、囊状产于脉体 中 (1)金-黄铁矿建造 自然金、黄铁矿、毒砂、黄 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 石。 (2)金-多金属建造 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 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绢 云母、方解石。 (3)金-砷建造 自然金、毒砂、磁黄铁矿、 辉钼矿、电气石、萤石、磷 灰石、石贡、钾长石。 (4)金-钨锑建造 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 黄铁矿、石英、绢云母 金常分段富集, 矿化很不均匀,主 要为富矿、。伴生 硫、砷、钼、铅、 锌、钨、锑等 硅化、黄 铁矿化、绢 云母化、绿 泥石化、高 岭土化、碳 酸盐化 小型大 型特大 型 夹皮 沟、金厂 峪、小营 盘、秦 岭、沃 溪、古 袍、桃花 等金矿 含铁硅质岩型热 液 地台隆 起边缘拗 陷带 镁铁闪石 类、含钨质沉 积岩、砂质泥 质板岩类 矿体常与铁矿层 伴生产出。多产于 铁矿层下部或底 板,其产状基本与 地层一致或稍有交 角。 矿体呈层状,似层 状、透镜状、扁豆 状 致密磁铁矿、磁黄铁矿、 毒砂、黄铁矿、辉钴矿、红 砷镍矿、自然金、铁闪石、 透辉石、柘榴石、绿泥石、 石英等 金分布很不均 匀,一般品位较 低。 常伴生钴、砷、 硫、镍等 硅化、黄 铁矿化、闪 石化、绿泥 石化、绢云 母化、钠长 石化 中型大 型特大 型 东风 山金矿 碳酸盐地层中 的石英方解石脉网脉型热 液 地槽基 底隆起边 缘拗陷区 或准地台 区碳酸盐 分布地区 层状灰岩、 白云岩、含碳 质板岩、大理 岩 硅化蚀变带、角砾 岩带,受岩层不同 层面、层间构造、 岩层裂隙构造控 制。产状多变,矿 体呈似层、透镜状、 扁豆状、网脉状 自然金、雄黄、黄铁矿、 辉锑矿、雌黄、毒砂、方铅 矿、闪锌矿、石英、重晶石、 方解石、白云石等 金的分布很不 均匀,常伴生砷、 汞、银、硫、钼、 铅、锌等 强硅化、 黄铁矿化、 碳酸盐化 小型大 型 坦头 山、金 厂、李家 沟、叫漫 等金矿 含金砾岩型热 液 地台边 缘或古陆 隆起拗陷 区内 变质砾岩、 砂砾岩、石英 岩 层状、富矿体常呈 条带状。 产状陡倾斜至中 等 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 晶质铀矿、沥青铀矿、铬铁 矿、锇铱矿、锆英石、独居 石、柘榴石、绿泥石、石英、 绢云母 金主要赋存在 砾岩的胶结物中。 金组分分布较均 匀,品位中等,伴 生组分主要有铀、 沿裂隙有 绢云母化、 绿泥石化、 黄铁矿化 大型特 大型

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根据云南的残坡堆积、洪积、冲积等砂金矿床类型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的环境基础来分析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且结合云南的地理特征环境分析了砂金矿床遭受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控制,为云南金矿床的类型以及找矿的前景进行综合分析。 标签:砂金矿床类型找矿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该地储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其中包含着许多金矿资源。但是在金矿资源的发现过程中,其中包含着诸多类型和组成的成因,这就需要结合该地地形以及金矿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1砂金矿床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云南省,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砂金矿床的类型比较齐全,其中主要半含着残坡积、洪积、冲积以及冰碛等,其中具体的成矿类型具体内容是:在残坡积中,其成矿具有风化的作用,成矿的特征是:由原生金矿原地风化残积形成,该矿床可以在缓坡地带、洼地或者是石牙缝中,具体的案例是:墨江的金厂、广南亮山以及老金山等;洪积:成矿的作用是由于季节性洪水在搬运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成矿的特征是:沉积物分选比较差,其厚度变化大,具体的形态比较复杂,其含金的品位变化大,该矿石在间歇河床的洪积扇中形成的,具体的案例是:大马固、干冲沟等;河流河床冲积:成矿的作用是在河流冲积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成矿的作用是该金矿主要在河流内弯的前端储存,在现代河床或者是河床的底部中,根据二元结构来垂向上金,具体的案例是龙潭坝;冰碛:其成矿的作用是在冰川下形成的,该矿的成分比较简单,无分选,其厚度以及金品位的变化比较大。该矿主要在冰川、洼地或者是冰川台地中形成,具体的案例是剑川金坪。 这四种金矿的基本特征是:残坡积砂金:其矿床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气候比较炎热或者是潮湿的地方,砂金储存于平缓谷地带的残积物当中,在基性和含金地质体风化的红土地带,其规模不等,含金量不同,这种砂金主要呈现的是自下伏基岩和含金石英脉,能够顺其找到原生金矿;冲积砂金:它主要分布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或者是红河等河谷地带,主要是根据砂金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貌特征来分布,其中河床—河漫滩砂金:分布于现代河床砂砾屑中,具体储存于以支流和干流的交汇处,在河床的开阔地带的河心滩上部和下部比较丰富,该砂金的砾石含量多,砾径比较大,磨圆度比较好、含泥量比较少,砾石的成分比较复杂,并且存在于砾层当中,但是该砾金品位的变化比较大,有可能在局部中存在着丰富的矿金;而阶地砂金中,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两岸阶地中,其中沉积物多具有层状构造,其磨圆度以及选性比较好,而层位也相对比较稳定,在第一级中附近存在着比较丰富的金,含金的厚度也比较丰富;在洪积砂金中,主要分布于高山河谷地带或者是地势比较突出的地方,但是由于季节性洪水的搬运作用,就形成了洪积扇或者是洪积堆,在这些洪积扇中存在着不同含量的砂金,而洪积物中主要是泥砂,碎石或者是砂金,常常在洪积扇的前缘部位储藏;最后在冰碛砂金中,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剖析

卡林型金矿床的特征和成因综述 卡林型金矿床指产于未经区域性变质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中的微细浸染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又称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渗透热(卤) 水型金矿床、沉积岩型金矿床以及“化学上有利于成矿的沉积岩层中的浸染状矿床”。该类型金矿床的贱金属含量低,具有一套中低温热液硫化物和蚀变矿物组合,形成环境以中温为主,不是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热泉型金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美国和中国,在东南亚以及南美洲的秘鲁可能也有分布。自60年代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先发现卡林金矿床以来,在该地区又陆续发现了30多个金矿床,内华达卡林金矿带的探明储量超过2000吨。美国卡林型金矿床的总储量达到3075吨,随着勘探工作的进行,储量还在增加。卡林型金矿床的规模大,形成许多大型和超大型金矿床,卡林金矿带中4个矿床的金储量超过100吨,其中,Goldstike金矿床的储量达到627吨。该类型金矿床在我国发现于80年代,已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滇黔桂和川陕甘“金三角”区。在滇黔桂地区已发现200多处矿化点、矿点和矿床,探明了一批大型和中小型矿床,少数矿床的储量接近超大型矿床的规模。 一、宏观地质背景 1. 空间和时间分布 卡林型金矿床具有分布局限和集中的特点,如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和犹他州形成Getchell等9个金矿集中区;在中国贵州形成黔西南金矿集中区、西秦岭地区形成川西北的松潘-平武成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科迪勒拉造山带,少数分布于科罗拉多地台上;我国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板内古生代-中生代沉降带和西北缘古生代-中生代冒地槽。 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定年从侏罗纪到第三纪,矿床主要形成于中、晚第三纪。部分矿床形成作用持续较长,如Getchell 和TwinCreeks 金矿床早期含金矽卡岩型矿化的年龄为95Ma 和92Ma;第三期为典型卡林型矿化,形成年龄为83Ma;第四期低品位金矿化的形成年龄为75Ma;第五期为典型卡林型金矿化,可以分为3 个阶段,形成年龄42Ma。卡林型金矿床由第五期金矿化叠加

浅谈金矿床中共生矿物的组合特征

浅谈金矿床中共生矿物的组合特征 范长福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作者经过相关资料收集和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多年工作总结出热液金矿床中共生矿物的组合特征。根据其矿物组合特征从中提取出含矿与非矿矿物特征来判定矿化程度,对寻找金矿体具有指示作用。 关键词: 热液;矿床;共生;金矿物; 目前自然界中的金矿物有约有60种,多数金矿物产于热液金矿床中,与金矿物共生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其中:黄铁矿在金矿物最为密切,而辉钼矿、白钨矿、黑钨矿、辉锑矿、辰砂、雄黄、雌黄、磁铁矿、白铁矿、晶质铀矿、硫砷铜矿等金属矿物则以主要矿物出现;与金矿物共生的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碳酸盐、绢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冰长石、玉髓、绿泥石等,而石英、绢云母矿物在金矿床中最常见,石英与金密切共生,同时也反映出无硅不成金的现象。 1 金矿床中常见的金矿物物理特征 在自然界中众多的金矿物中具有工业意义的矿物为数有限,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碲金矿、铜金矿、金铜矿及金的锑化物,其中以自然金和银金矿最为普遍和重要。金矿物的结晶习性为八面体晶型,而立方体和菱形十二面体较少,其它晶型少见,而完整晶型也少见。 自然金和银金矿:等轴晶系,形态六八面体类,完好晶型少见,单形有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八面体以及四六面体、四角三八面体;金黄色,具有耀眼的光泽,自然金富含银者淡黄—乳黄色,随着含银量的增加,反射率增高,金硬度增大,密度减小。故可根据硬度来确定金的成色。矿物硬度2~3,比重15.6—18.3,具延展性。 碲金矿:晶体呈柱状、针状。颜色为草黄—银白色,硬度2.5—3,比重9.1—9.4.溶于硝酸,产于铁锈色的金沉淀。 锑金矿:粒状晶体,灰白色,具有是斑铜矿的青色、硬度3—4,比重9.98. 铂金矿:等轴晶系,不规则粒状,与自然金连生,比重19.53,具可展性,硬度略大于自然金,淡黄—土黄色。 铜金矿和金铜矿:四方晶系或等轴晶系,铜金矿硬度3,比重14.7;金铜矿硬度3.5—4,比重12.2。 2 金矿床中常见的金矿物产出环境 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矿物主要产于中—低温或低—中温热液成因的含金矿脉中,其产出环境说明其成因,在含金石英脉中呈树枝和纤维状的自然金矿物反映了浅成、低温的成矿条件,而小且规整以等轴晶体为主的金矿物反映的是深成、高温的成矿环境。 锑金矿主要产于白云质碳酸盐和低温含金石英脉中。而黑铋金矿产于高温石英脉中,铜金矿、金铜矿产于蛇纹岩中。 3金矿床中金矿物共生组合特征 金矿物在成矿过程中,往往在大多数共生矿物结晶以后,才由成矿母液中析出,由于经常受到早期结晶矿物的限制和影响。因此金矿物的形态反应其形成深度及时代的特征。随着金矿物形成深度的增加金的晶型有简单化的趋向,一般八面体的金矿物反应深成形成的环境,此环境中也可见到立方体,其它晶型发育微弱;中深层环境中除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的晶型也很发育;浅成或近地表形成的金矿物形态复杂,除上述晶体外,还可见到片状、条带状及树枝状晶体发育的情况,还可见到复杂的双晶。 在大小兴安岭地区金矿床中,矿物组合的特点是黄铁矿和石英在所有类型的金矿床中均以主要矿物矿物出现,与含金热液密切共生,此外共生矿物还伴有磁铁矿,磁黄鉄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白钨矿等。在不同温度的成矿阶段矿物的共生组合也不同;在热液金矿床中黄铁矿与金矿物密切共生;当黄铁矿呈细小蜂窝状集合体出现并伴有大量石英出现时,显示出金矿化比较强烈,伴生的黄铁矿晶体较粗大,而共生的黄铁矿晶体较细小,随着金矿化的强烈,金矿石也有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 经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深成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与火山成因金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破碎带

广西方解石脉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收稿日期〕2001-12-03;〔收稿日期〕2002-02-05 〔作者简介〕张振贤(1934-),男,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 ①李祖才,广西地质与矿产资源,1950。 广西方解石脉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张振贤 (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南宁 530023) 〔摘 要〕在二叠纪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和生物礁的复合部位,含金方解石脉受右江断裂作用影响,具有挤压、扭 动、碎裂构造特征,矿体产状以脉状为主,次为不规则状。矿石结构构造为透镜状、条带状、扁豆状、浸染状、细脉状 和角砾状。金属矿物除自然金、银外,还有黄铁矿、辉锑矿、辰砂、白钨矿、毒砂、磁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 为主,次为石英、高岭石,局部有萤石、水云母。围岩蚀变自内向外具有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重晶石化。矿石品位变化极大,一般为(1.5~19.06)×10-6,最高440.66×10-6,方解石脉晶洞中产 皇冠状狗头金,重47kg ,揭示了金矿资源的前景。 〔关键词〕金矿床;碳酸盐岩;方解石脉 〔中图分类号〕P 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61(2002)02-0047-04 据史料记载,广西田阳、田东、德保和大新一带岩溶凹地中产金,计15处,曾产金513两(吴燕生、周光, 1937~1949)①。其中田阳县叫曼金矿被认为属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床(褚有龙,1957)〔1〕。70年代,区域 地质调查在上林县镇圩等地岩溶凹地发现砂金,产金>10kg 。90年代,凌云县下甲村当地群众在水晶砂矿两溶洞中,发现自然金粒和金丝,产金266.1kg ,提出碳酸盐岩方解石脉中的石英细脉与含金硫化物的关 图1 广西区域构造示意图 1-地体;2-断层系〔3、4〕。最近几年,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发 现大量金矿化异常,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找矿线索。根据笔者 调查,认为这类矿床受成岩后生作用所控制,属碳酸盐岩方 解石脉型金矿床。现以叫曼金矿为例探讨广西方解石脉型 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以飨读者。 1 区域地质 广西地处华南板块的南部,属特提斯构造和华夏构造的复合部位(图1)。目前在碳酸盐岩中发现金矿19处(图2)。其中田阳叫曼金矿和沿老窿附近的砂矿位于右江断裂的南 西侧;凌云下甲等地的砂矿位于右江断裂的北东侧。显然, 矿化作用的分布受右江断裂所控制。右江断裂二叠纪为转换断裂,西南侧生物礁向南迁移,东北侧生物礁向北迁移。在礁体迁移的前缘,普遍发育灰岩、方解石脉,为含金硫化物石英细脉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三 叠纪右江断裂具有自南而北推覆断裂特征。早期控制着微粒型金矿的分布〔4〕;晚期则控制着碳酸盐岩方解 石脉型金矿的分布。 2 矿床地质 田阳县那坡乡叫曼金矿位于五村背斜北翼,二叠系朝马新村生物礁向东变为碳酸盐台地边缘相厚—块第15卷第2期2002年6月 广 西 地 质Guangxi G eology Vol 115 No 12 J un 1 2002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研究

第30卷第6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Vol.30,No.6 2016年12月MINERAL RESOURCES AND GEOLOGY Dec.,2016???????????????????????????????????????????????????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研究 赵延朋,王晓曼,康铁锁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一541004) 摘一要:班康姆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铜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基性火山岩之中,其微量元 素特征二玄武岩类的Ti-Zr-Y二Ti-Zr判别图二花岗岩类在Nb-Y(A)二Rb-(Y+Ta)判别图均表明成 矿构造环境为岛弧环境,火山岩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三岩浆岩稀土总量较低,标准化模式曲线均为略富 集轻稀土的平坦型,Eu几乎不存在异常,说明火山岩二侵入岩为同源不同期的产物,岩浆热液来源于地 幔或下地壳,热液活动划分为火山喷发期二热液叠加期,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安山岩,矿(化)体受NNE断 裂构造二岩浆岩控制,矿床类型为与岩浆岩密切相关的复合型热液矿床三 关键词:铜金矿;成矿条件;成矿机理;班康姆;老挝 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51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文章编号:1001-5663(2016)06-0901-08 1一成矿地质背景 班康姆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矿床,位于老挝琅勃拉邦 泰国黎府铜-金-银-铅-锌-锑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南段,成矿带呈NNE向展布,南北长逾800km,北段与奠边府 哀牢山成矿带相接,东侧与马江成矿带二长山成矿带相临,属岛弧环境,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图1a)三成矿带矿床类型为与二叠世 三叠世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的复合型热液矿床,典型矿床有帕奔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型)二萨纳坎姆石英脉型金矿(大型)二Chatree斑岩型金银矿(超大型)[1-3]三 2一矿床地质特征 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 二叠系灰岩二泥岩二粉砂岩和二叠系 三叠系火山岩三灰岩二泥岩二粉砂岩呈层状二透镜体状,下伏于火山岩;构造主要表现一组NNE向断裂,具有同向性二等距性的特征,严格控制着矿体二岩浆岩的分布,是该区主要的控岩二控矿构造;岩浆岩为闪长玢岩二花岗闪长岩,另见有隐伏煌斑岩脉;矿体主要赋存于安山岩之中,成矿受断裂构造二岩浆岩控制;目前,区内共发现了12条矿(化)体,以Ⅰ二Ⅱ号矿体为主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二磁铁矿二镜铁矿二磁黄铁矿二黄铜矿二自然金,脉石矿物为石英二方解石二石榴石二透辉石二钾长石二阳起石二绿帘石二绿泥石二绢云母三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裂隙之中或包裹于黄铜矿二黄铁矿二石英之中[4-5]三其矿床规模已达大型规模,主矿体特征见表1二图1b二图2三 3一成矿地质条件 3.1一地层及岩性条件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二叠 三叠系火山岩,出露面积约占研究区的60%,岩性主要为安山岩二凝灰岩三火山岩中w(SiO2)为50.04%~66.47%,w (K2O+Na2O)为2.62%~6.01%,w(K2O)/w (Na2O)为0.2~0.32,其比值均小于1,分析样品的N(Al2O3>N(CaO+K2O+Na2O)>N(K2O+ Na2O)(分子数),属于铝质钙碱性岩类(表2二图3)三在TAS图解(图3A)上,火山岩均分布于亚碱性岩类区,属中基性岩类三在w(K2O)-w(SiO2)图上,大多数(71%)样品分布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区,只有2个闪长玢岩样品分布于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区(图3B),说明安山岩属于中钾钙碱性岩石三 收稿日期:2016-05-19;修回日期:2016-08-30 基金项目: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老挝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示范(合同编号:2016012401;特征码:7FF00BD10E26076F)三第一作者简介:赵延朋(198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于东南亚从事科研及找矿勘查工作三E-mail:575707720@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101529.html, 引文格式:赵延朋,王晓曼,康铁锁.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研究[J].矿产与地质.2016,30(6):901-908. 万方数据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教程文件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

概念题 绪论(1/6)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影响。 环境容量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在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背景值在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光、热等)的物质组成或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环境质量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一章岩石圈环境地球化学(0/0) 第二章土壤环境地球化学(1/9) 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表层。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 成土过程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土壤酸度土壤酸性表现的强弱程度,以pH表示。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性质恶化的现象。 土壤净化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挥发、扩散、吸附、分解等作用,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毒性减少的过程。 土壤质量评价单一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是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土壤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评估的工作。土壤中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需要量很少的必需元素。 第三章水圈环境地球化学(2/11) 水圈地球表面或接近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总称。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数字矿床模型构建及意义_张婷婷

2012年7月地球学报Jul. 2012 第33卷第4期: 654-662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Vol.33No.4: 654-66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101529.html, www.地球学报.com 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数字矿床模型构建及意义 张婷婷1), 黄勇2), 唐晓倩3), 刘飞4)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2)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81; 3)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610059; 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摘要: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发现较早, 勘探工作也开展较早的大型铜金矿床, 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 对该矿床的深入研究, 为在相似地质条件下寻找“雄 村式”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总结雄村铜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 以该矿床的 地质描述模型为依据, 以矿区勘探资料为数据基础, 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这一高新技术应用于该矿床, 建立了雄村铜金矿的数字矿床模型, 充分展示了立体模型对地质体空间特征的有效表达, 实现了该矿床的 数字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同时, 将数字矿床模型与矿区的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测数据结合, 开展多源信 息三维综合分析, 为矿区深部和外围三维定位定量预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地质描述模型; 数字矿床模型;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 P628.3; P618.4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75/cagsb.2012.04.25 The Digital Mineral Deposit Model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Xiongcun Cu-Au Deposit, Tibet ZHANG Ting-ting1), HUANG Yong2), TANG Xiao-qian3), LIU Fei4) 1) MLR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2) Chengdu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Sichuan 610081; 3)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4)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Tectonics and Dynamics,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Abstract:The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was found and explored earlier in the Gandise metallogenic belt, accumulating a wealth of data. It is a kind of typical island arc type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in this belt. A thorough study of this depo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racing the “Xiongcun type” deposits in similar geological setting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and used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its digital deposit model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data to show the deposit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to manage the deposit visually and dynamicall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igital deposit model withthe large-scale aeromagnetic data could provide strong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172077)、国家973项目(编号: 2011CB403103)和青藏专项(编号: 1212011085529)联合资助。 收稿日期: 2012-06-18; 改回日期: 2012-07-10。责任编辑: 张改侠。 第一作者简介: 张婷婷, 女, 1984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及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通讯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E-mail: yueztt@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101529.html,。

南非的金矿床

南非主要的金矿床 1.兰德盆地及其砾岩型金矿床 南非维特瓦特斯兰德盆地( 以下简称兰德盆地) 的砾岩型金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 约一百年来, 其黄金产量居世界各种类型金矿之首。兰德盆地位于南非共和国约翰内斯堡以南至韦科姆(Welkom) 之间, 呈北东向狭长展布, 盆地面积约25000 km2。沿盆地北、西、南三面分布有7 个金矿田: 即艾怀恩德( Evander) 、东部兰德( East Rand) 、中部兰德( Cent ralRand) 、西部兰德(West Rand) 、卡勒顿维累( Carlrtonville) 、克勒克多普( Klerkdorp) 和韦尔科姆金矿田, 总计有100 多个金矿床, 其中已生产出黄金900 t 以上的10 个最大的金矿床分别是:West Drie fountain( 属卡勒顿维累金矿田) 、Crow n Mine( 中部兰德金矿田) 、ERPM( 中部兰德金矿田) 、Vaal Reefs( 克勒克多普金矿田) 、Eastern Holdings( 韦尔科姆金矿田) 、Western Deeplevels( 卡勒顿维累金矿田) 、Blyvooruit zicht ( 卡勒顿维累金矿田)FreeStateGeduld( 韦尔科姆金矿田) 和Government GM Areas( 东部兰德) 。 德克拉尔金矿是兰德盆地中的砾岩型金矿, 位于卡勒顿维累金矿田。金矿勘探开始于本世纪30 年代。根据东兰德金矿田在含金砾岩层下部一定距离有一层磁性页岩的特点, 首先通过磁法确定隐伏和半隐伏的磁性页岩层, 然后通过钻探控制金矿床。德克拉尔金矿公司建于1974 年, 1985 年以前, 共处理矿石7016000 t , 矿石含金4. 6 g/ t , 共产金32481. 1 kg 。1985 年起, 月处理矿石125000 t , 目前年产黄金约7 t。 矿床的地质特征与兰德盆地内的砾岩型金矿基本相似, 矿化严格受砾岩层的控制,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 控制了2 层矿。上层金矿为威恩特斯多普接触带矿脉( Ventersdorp ContactReef) , 不整合地位于上太古宙的维特瓦特斯兰德超群( Supergroup) 、中兰德群( Group) 、特方廷亚群( Turfontein Subgroup) 的蒙代尔( Mondeor) 砾岩建造轻微不平石英岩底板上(表1) 。蒙代尔沉积建造基本由玻璃质的石英岩和位于建造上部的4 层较厚的砾岩层组成。从上到下,砾岩层为德尔克拉尔矿脉带、铀条带矿脉带、中间玻璃质石英岩和矿脉带及伊兰兹兰德( Elandsrand)矿脉带组成。威恩特斯多普接触带矿脉是最有经济意义的矿带, 从中开采大部分金矿石; 其次是德尔克拉尔矿脉带, 从中也开采了有一定价值的金矿石。 我们主要观察了地下2900 m 深处采场的金矿体和围岩, 金矿体为威恩特斯多普接触带矿脉, 为目前矿山开采的矿体。含金砾岩的厚度约1 m 左右, 具有变余层理, 砾石主要为白色的脉石英和石英岩。其次为燧石、碧玉、石英斑岩, 局部有少量的电气石岩、浅绿色板岩、片岩及黄铁矿等。砾石呈球状、椭球状, 分选性差, 砾石大小不等, 最大者直径为40mm, 小的直径仅几毫米。基质主要为石英和绢云母, 其次为黄铁矿、叶腊石、绿泥石、电气石和碳质。基质与砾石一样, 明显受到变质作用。其中的黄铁矿主要呈粒状基质和细脉状产出, 其粒度一般小于1mm, 呈小球状和不完整的立方体。金与黄铁矿关系密切, 主要为自然金, 有独立金( Freeg old) 、裂隙金等形态, 金的粒度一般小于8 Lm。矿石金的平均品位为4. 6 g/ t。矿石中还广泛存在磁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白铁矿、辉砷钴矿、磁钴矿和沥青铀矿, 但含量不高。 维茨大学的Robb 教授认为金矿床的形成为四个阶段:①2848~2720 Ma,

某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火山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摘要]××金矿床是我省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型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典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综合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作用及成矿机理。 [关键词] ××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机理 1 区域地质背景 ××地区位于××褶皱系××优地槽褶皱带××复向斜西北仰起段。区内基底为早古生代长德变质岩系,呈零星残片状分布。盖层有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自晚侏罗世以来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使板块边缘接触带处于活化阶段,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构造和火山~岩浆作用,形成了以东西向断裂带为主体构造格架的中~新生代盖层构造体系,这个阶段的构造运动以差异性断块远动为主要特点。盖层褶皱发育微弱或局部在断裂中,尤其在燕山期火山~岩浆作用强烈,形成了大量的金.多金属矿产是该区主要成矿时期(图1)。 2 ××金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床近矿围岩特征 2.1.1 成岩特征 ××矿区火山~次火山岩的岩石组合、矿物特征、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产生的陆源活动带,岩浆形成温度及深度分别为火山岩:1094~1230℃和94Km;次火山岩:1101~1223℃和85Km。根据锶同位素和岩浆形成深度及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推断,本区火山~次火山侵入杂岩的源岩区应为石榴二辉橄榄

岩或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即经过壳幔运动改造或地幔交代作用后的强大应力作用下,发生了沿壳断裂带的喷溢或浅成、超浅成相侵入活动。 2.1.2 成岩与成矿关系 成岩与成矿作用都是在地壳地幔运动控制下的漫长地质作用过程。全球性广泛发育的热液脉状金矿床都与一定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而且都直接或间接的与幔源岩浆体系和穿透性深断裂有关。××金矿床研究表明,矿体产在次火山岩脉密布的破碎蚀变带中,矿石石英包体块中子活化K~Ar年龄为127.8±0.2Ma,次火山岩脉Rb~Sr 等时线年龄为130Ma,说明矿体与次火山岩脉具有极密切的时间、空间关系。××金矿床的岩石微量元素和同位素(Sr、S、Pb)组成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其含矿热液与火山~次火山岩来源于地幔岩,同属地幔源。含矿热液是在幔岩部分熔融产生,初始玄武岩浆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地幔气~液流体和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由于[Si —O]体系和[H—O]体系分离而产生的气~液流体的综合。因此可以认为成岩作用控制了矿液的形成和运移。矿液的沉淀和矿体定位主要和成岩后的断裂构造及一定物理化学条件制约的蚀变作用有关。 2.2 控矿构造特征 ××金矿床位于东西向××断裂带的中段南侧。受××北西向断裂与南北向的××断裂交汇控制。矿床控矿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按与成矿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为成矿前断裂构造、成矿期断裂构造、成矿后断裂构造。 2.2.1 成矿前断裂构造

金矿床类型

(一)岩浆热液金矿床 系指与重熔的中酸性侵入体或与混合岩化花岗岩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可分三个亚类。 1.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硫化物—金建造河北峪耳崖 2.混合岩化—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硫化物—金建造山东玲珑、焦家 3.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 铅—锌—金建造湖南水口山 铜—金建造辽宁华铜,山东沂南 (二)火山及次火山-热液金矿床 系指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与火山及次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可分两个亚类。 1.火山热液金矿床银—金建造台湾金瓜石,吉林刺猬沟 2.次火山—热液金矿床硫化物—金建造黑龙江团结沟 (三)沉积-变质金矿床 系指在沉积层中的成矿物质,在区域变质中进一步富集而形成的金矿床,其热液作用特征不显著。 钴—金建造黑龙江东风山 (四)变质-热液金矿床 系指(富)含金的沉积层或火山—沉积岩石组合,在区域变质形成的热液作用下,形成与沉积变质岩系在成因和时,空分布上有关的热液型金矿床,可分两个亚类。 1.古老绿色岩中的金矿床硫化物—金建造吉林夹皮沟,河北金厂峪,河南小秦岭 2.含炭质(火山)碎屑岩系中的金矿床 硫化物—金建造辽宁四道沟 铝—锌—银—金建造河南银洞坡 钨—锑—金建造湖南沃溪 砷—金建造吉林二道甸子 (五)地下(卤)水溶滤金矿床 系指主要在沉积岩地区。由地下热(卤)水溶滤作用而形成的金矿床,可分两个亚类。 1.碳酸盐系中的金矿床 石英—铁白云石—金建造陕西二台子 方解石—金建造广西叫曼 菱铁矿—金建造四川西昌 2.碎屑岩系中的金矿床砷—锑—汞—金建造贵州板其、丫他 (六)风化壳金矿床 系指在地台和近地表含金地质体,经风化淋滤形成,并主要在风化壳带产出的金矿床,可分三个亚类。 1.残余(铁帽)金矿床褐铁矿—金建造四川木里耳泽 2.淋积金矿床铜—银—金建造甘肃白银厂 3.残(坡)积金矿床碎, 屑—金建造内蒙古金盆 (七)沉积金矿床 系指含金地质体的风化产物,经表生流水等介质搬运沉积而形成的砂金矿床,并包括部分已固结的古砂(砾)金矿床,可分五个亚类。 1.冲积砂金矿床 河床—河谷—河漫滩砂金建造黑龙江兴隆沟 阶地砂金建造黑龙江桦南

阿希金矿氰化尾矿金的回收及尾矿综合利用的思路

阿希金矿氰化尾矿金的回收 及最终尾矿综合利用的思路 李新春 (新疆阿希金矿伊宁835000)摘要:对新疆阿希金矿氰化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提出以下设想:氰化尾矿经浮选后的精矿通过氧化焙烧——再氰化二次回收金,最终尾矿经压滤(或过滤)后制成建筑材料,达到最低排放至零排放。 关键词:阿希金矿氰化尾矿二次回收尾矿综合利用 前言 阿希金矿系1000吨/天的采、选、冶回收金银的大型黄金矿山,选矿采用全泥氰化树酯提金工艺。1999年建成尾矿压滤系统,达到尾矿干式堆存。目前由于矿石性质发生变化,氰化浸出率逐年降低,尾矿中金含量较高,从而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鉴于尾矿库的库容有限、尾矿中含金量较高及环保方面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矿山需要新建一套独立的尾矿回收系统。整个系统由氰化尾矿浮选、浮选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最终尾矿过滤后制建筑材料等组成。 1、尾矿资源的组成及性质 阿希金矿的矿石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角砾岩型。压滤后的尾矿的平均品位为2.07克/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究的氰化尾矿是取自压滤后的新鲜尾矿,金品位偏高,代表性略差,但其研究成果中各矿物组成的比例基本和现场多批次结果吻合,分析结果见表1: 矿样中硫、砷、铁、铜、铅、锌等元素均以独立矿物存在,主在有黄铁矿、白铁矿、毒砂、褐铁矿、赤铁矿,少量的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微量的磁黄铁矿,含20%左右的高岭土类矿物。金的独立矿物极难发现,无论是人工重砂富集、选矿富集、选择性溶解、高倍显微镜逐线观察,在金品位富集到25克/吨以上的样品中也未发现黄铁矿中有包体自然金存在,只发现有两粒极微细(0.001~0.002mm)的银金矿存在,它们是和脉石矿物共生在一起以包体的形式产出。 对试样进行筛析,对各粒级产品进行金、银、硫分析,结果表明金、银、硫的70%以上的含量在小于400目的粒级中。 结果表明,氰化尾矿中裸露金很少,仅占矿样总金的14.49%,大部分赋存在黄铁矿、白铁矿(包括少量毒砂)中,其次赋存在脉石及褐铁矿中,在浮选作业中应加强对裸露金、硫化物中的金的回收,尾矿品位控制在1克/吨以下。 经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可以认为氰化尾矿中的金大部分呈超微细粒分散在黄铁矿、白铁矿中,且分布均匀。直接氰化浸出率低,必须经过富集,才能达到有效回收尾矿中的金的目的。 2.氰化尾矿的浮选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按照阿希金矿提供的浮选闭路试验流程和条件对氰化尾矿进行了验证试验,验证流程见图1 图1 验证流程图药剂用量单位g/t 浮选搅拌时间mm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第9卷第3期贵 金 属 地 质V o l19 N o13 2000年9月JOU RNAL O F PR EC I OU S M ETALL I C GEOLO GY Sep1,2000 文章编号:100224182(2000)0320166204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邵晓东,李景春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32) 摘 要: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 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间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 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 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 型、蚀变碎裂岩型、石英脉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一喜马拉雅期1砂砾层型在各矿化集中区均有不同程 度分布,主要为现代地质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金矿床;工业类型;时空分布;中国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18151;P617 在对我国金矿床工业类型初步划分的基础上[1], 进一步分析各类型金矿床的重要程度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指导金矿勘查、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1 金矿床主要类型 金矿床类型繁多是我国金矿床的一大特点,这是由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和特殊地质环境所决定的1尽管在生产实践中对各种类型金矿床都有所强调,但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其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别.从目前蝗勘查及开发情况来看,各类型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我国黄金产量主要来自岩金矿床,其次是砂砾层型矿床,此外尚有大量有色金属矿床中的伴生金. 最近20多年来,岩金矿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无论是矿床数量还是储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新类型矿床的发现和新成矿区的确认更为引人注目.从总体上看,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微细浸染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是当前我国岩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其中石英脉型和蚀变碎裂岩型无论在矿床数量上(表1)还是在储量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含金石英脉一直是人们最为主要的开采对象.在许多地区,人们把石英脉和蚀变破碎岩带作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糜棱岩型金矿床目前虽然为数不多,但已发现的矿床多以其大储量和较为稳定的品位所决定的巨大经济价值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红土型金矿床在我国尚属新发现的类型,这类金矿床与铁帽型金矿床一样,都具有埋藏浅、易采、易选的特点,对其开 收稿日期:2000-04-28.张哲编缉.发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也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矿砾层型金矿床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黄金业的重要开采对象.据不完全统计[2],全国已发现该类金矿床(点)4000余处,广布于全国727个县(市). 2 空间分布 任何矿床的产出都与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金矿床也不例外,它的分布受大地构造环境、含金建造、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因素所制约.中国大陆是现今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太古宙—早元古代的原始地壳克拉通化阶段,中、晚元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