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美育总结

音乐美育总结

音乐美育总结
音乐美育总结

音乐美育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美的教化的独特功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实际上就是教学方法),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当然这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

美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是其他德育课、智育课、体育课、劳技课所不能代替的。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游戏或娱乐的方式来施教及受教。有一句名言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美育的受教方式:“当赏心悦目之际,正是潜移默化地起美育感化作用之时。”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结构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在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

作为当今的一名音乐教师,怎样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怎样建立健全学生完美的心理结构,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此我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学习和注重

运用音乐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把音乐教学分为欣赏性教学、背景性教学、技能性教学、综合性教学、创造性教学五个方面,力求通过音乐教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建立完美的心理结构,达到其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生活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引出更多的“玉”来,同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触动他们的心弦,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愉快地放声歌唱,唱自己,唱未来,唱美好的人生!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

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法详解

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法 在我国,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人们认识的不同,律动教学更多的则是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而在中学音乐课上却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律动是活跃中学音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律动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情感日趋稳定,个性逐步形成。在音乐方面,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比小学阶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注意力已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上。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再加上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不连贯性,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踊跃,变得怕羞起来,唱歌、表演觉得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显得较沉闷,但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有多成熟,都掩盖不了他们好动的天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范围,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健康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律动正符合了中学生这种心理上的需要。 二、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师生情绪饱满,教学任务完成较好。相比较而言,中学音乐课则显得较呆板,情绪调动不够,究其原因应是 多方面的,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音乐课上缺少律动。

让律动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把听到的音乐反映出来。比如,欣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这首曲子由复三部曲式结构写成,三段乐曲的情绪对比比较明显。在给学生初听和分段欣赏时,让学生仔细体验每段乐曲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并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在加以鼓励之后,把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适当引导,并加上教师自己创编的动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构思讨论、编排,能力较弱或放不开的同学可让他们打拍或指挥,一少部分同学给自配打击乐,当完整欣赏乐曲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组同学都较好地表现了三段乐曲的情绪,特 别是律动的一组,男女同学很好地配合,更让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这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且创造了一个极为和谐的音乐氛围。 三、律动能增强节奏感 奥尔夫早就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如走路、呼吸、拍手、跳跃等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比如,教唱《闪闪的红星》时,通过队列行进使学生认识行进的节奏,进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教唱勃拉姆斯的《摇兰曲》时,让学生通过划船或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使学生感受摇摆的节奏,进而体验摇兰曲所表现的意境;通过教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讲课稿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 容

√绪论 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 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 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 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 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 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 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 2 心理学法 3 社会学法 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 √第一章 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一种艺术媒介] 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 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 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 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

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 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 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 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 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 琴对答 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 调变化表达 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 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 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音乐感性材料的模仿性:模仿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或现象学着做,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指用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如,唢呐曲《百鸟朝凤》模仿鸟叫 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他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相同或相近的现象,音乐的声音可以通过象征性的手段去表现某种客观现象或物质对象。 如,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象征大海的平静。 3)音乐感性材料的暗示性:即不去指明它而是靠人自己去理解,音乐声音的暗示主要是语义性的,往往从对现实对象的概括中而来的,通过声音造成的特定气氛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如,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引子通过声音所造成的惨淡的气氛暗示乐曲悲剧性内容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教学模式不断改革,音乐学科的教学也迎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丰富和多样,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了教育热点问题,现根据学科的特点谈一谈音乐学科基本类型课教学模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类型 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形式,可分为单一课型和综合课型。 单一课型指在一节课中,只进行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完成一个主要任务,其内容集中、单纯、突出中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如唱歌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节奏训练课等。 综合课型是指在一节课中,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完成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内容丰富,有讲、有唱、有听,有艺术实际,有层次变化,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唱歌与欣赏的综合课;乐理与唱歌的综合课等。 二、以歌曲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本教学模式充满快乐、全员参与、给学生创设空间、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增进友谊;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情感态度。基本模式如下: 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游戏、音乐故事、律动、肢体表演、媒体播放或谈话等方式导入新课。 第二步:感悟体验,提升思想(展示歌曲背景,激发学生高尚的思想) 本环节根据歌曲表现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不同季节风情,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向学生展示该地域该民族的民俗习惯、风光或民族歌舞,同时播放本课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感知歌曲旋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等思想感情。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二)“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美育总结

音乐美育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美的教化的独特功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实际上就是教学方法),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当然这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 美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是其他德育课、智育课、体育课、劳技课所不能代替的。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游戏或娱乐的方式来施教及受教。有一句名言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美育的受教方式:“当赏心悦目之际,正是潜移默化地起美育感化作用之时。”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结构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在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 作为当今的一名音乐教师,怎样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怎样建立健全学生完美的心理结构,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此我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学习和注重运用音乐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把音乐教学分为欣赏性教学、背景性教学、技能性教学、综合性教学、创造性教学五个方面,力求通过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案《感受音乐》课堂实录

《感受音乐》课堂实录 ●【实录】一、和着节奏来介绍(动感的迪斯科音乐响起)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心情!和张老师一起来扭一扭!(教师随着迪斯科音乐有节奏地边扭边喊口令,学生欢快地扭动起来)。师:今天我们痛痛快快地来玩一玩。先让台下所有的老师都来认识一下你,但是今天的自我介绍不一样,要和着节奏来介绍。(电子琴节奏响起,教师带着学生拍四二拍节奏,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师生有情感地拍打节奏)师:开小火车,从我开始,(合着电子琴节奏)我-叫-张-敏。(教师将话筒一一递到每个学生面前,学生和着节奏有表情地介绍,有的学生转着圈、有的做出吹笛子的样子,有的摆头……进行过程中,学生速度有所不稳,教师不断调整)师:下面张老师点到谁我们就一起喊他的名字。(师指某一同学)生(全体有节奏地喊):楼宇琪| 楼宇琪| 楼宇琪|……(师先后指向不同的同学,学生有节奏地喊他们的名字)师:下面我们不用电子琴的伴奏,看着张老师的指挥,一齐喊“陈新佳兰”的名字。(师关闭电子琴并指挥,学生喊:陈新佳兰| 陈新佳兰| 陈新佳兰|……教师一会儿猫腰,一会儿双手在空中挥舞,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强弱的变化。教师突然收住,学生没有反应过来,引得台下的教师一片笑声)师:嘿嘿!没有看懂。刚才张老师的指挥什么在变化?生1:强弱有变化。生2:音量有变化。师:音量,就是她说的强弱。我们继续。(师指挥,学生喊:楼宇琪| 楼宇琪| 楼宇琪|……教师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速度的变化。教师收住,学生也收住了,看懂了指挥)师:什么有变化?生1:强弱有变化。生2:速度有变化。师:很好,速度和强弱都有变化。再听,又有什么变化?(师指挥,学生喊:张斌| 张斌| 张斌| 张斌| ……教师一会儿左右大幅摇摆,作陶醉状,一会儿双手在胸前作短促跳跃状,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进行变化。)师:什么有变化?生1:感情有变化。生2:一个是有弹跳力的,一个是非常抒情的。师:非常好,一个是跳跃的,一个是连贯的。二、快乐扮演即兴舞蹈师:我们演唱的真好听,有一个小木偶也想来参加我们的合唱队,他来了。(播放舒缓的长笛协奏曲《阿莱城的姑娘》作为背景音乐,教师戴了一顶圆锥形的彩色小高帽,鼻子上粘了一个粉色的小圆球,化装成

关于音乐教育中如何开展律动教学

关于音乐教育中如何开展律动教学 正文:任何一所学校的音乐教育并不只是培养音乐家,还是在培养人,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要使学生不止喜欢音乐还要懂得音乐和欣赏、表现音乐,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这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宗旨。音乐教育重点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而不是老师,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展新型的律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身音乐除了唱,还需要动作、表演等来配合,律动教学正好符合这一特性。任何一所学校的音乐教育并不只是培养音乐家,还是在培养人,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要使学生不止喜欢音乐还要懂得音乐和欣赏、表现音乐,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这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宗旨。音乐教育重点是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而不是老师,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开展新型的律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身音乐除了唱,还需要动作、表演等来配合,律动教学正好符合这一特性。 一、律动教学的内涵、特点 “律动”是由希腊语发展来的,英文称为“Rhythmic”,也就是“节奏”的意思。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即有韵律、有节奏的身体摆动,由此衍生“体态律动”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首创的,主要是指把音乐的学习与身体的律动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各种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能力的目的。而律动教学指的是通过人体根据音乐节拍,通过有韵律、有感情、有节奏的舞蹈,表现出有规律地各种不同的高低、速度、力度等的音乐内容。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所以说,律动教学是通过学生们的听觉来锻炼他们的触觉、振动觉,从而培养他们对韵律的初步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最终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性质上来区分,律动教学可以分“固定与即兴”两种。固定律动指的是课堂中指定的一段时间里教胜于学生进行日常的律动;即兴律动则是按照音乐的含义或者节奏进行即兴创作形式的律动,主体参与者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 二、律动教学对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 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艺术的自然魅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感觉到美进而欣赏美,主动地接受音乐美的熏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将音乐与律动充分结合,才用综合化的艺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 (一)固定律动缓解课堂疲劳状态,营造活跃气氛。 学生在音乐课堂的相关学习任务相对而言是比较辛苦的,尤其是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长时间的听讲活动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疲倦现象。而这时采取一些固定律动,并且将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与之相关联,例如这堂课所要讲解的贝多芬的生平贡献,可以让学生听着贝多芬的音乐做有节奏的律动,拍手、晃头等,以此调整学生的大脑活动,缓解他们的疲劳状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并且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音乐美育范本

从美育的本义出发探索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 音乐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学生唱会几支歌么?是给学生以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的“乐理”么?是教会学生能在某件乐器上得到一些初级练习技能么? 在前些年,音乐教师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算是不错了,如果他能数年如一日,或者还能在课外活动中再多灌输一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或在文艺演出中,有几位突出的人才崭露头角,那可能还会算得上先进音乐教师,或者极受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因为在那些年来对音乐教师称职与否多是以上述这些条件来衡量的。 “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9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的独特功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实际上就是教学方法),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当然这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的)。因此,美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是其他德育课、智育课、体育课、劳技课所不能代替的。

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游戏或娱乐的方式来施教及受教。有一句名言一针见血地说出了美育的受教方式:“当赏心悦目(耳)之际,正是潜移默化地起美育感化作用之时”。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结构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在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 而目前大量的心理卫生调查结果,则告诉我们,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人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疏远,社会的治安问题也使家长告诫孩子不要管闲事,助人为乐、助困扶危的行为越来越少。并且在青少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如冲动、嫉妒、焦虑、忧郁的情绪,自卑、娇弱、攻击、任性等性格。这种感情世界、精神世界的贫乏不仅会给国民素质带来严重的缺陷,使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滋生,还将对教育的效果起着十分明显的滞后作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将对未来的社会产生严重的负作用。正如容恩在《人格的完整》一书中所说:“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威胁它的不再是野兽、巨石和洪水,而是某种心理上的暴力。心理生活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能量,它超过了地球上其它的一切能量。” 作为当今的一名音乐教师,怎样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怎样建立健全学生完美的心理结构,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是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管理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管理 一、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杨映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 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 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 着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 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 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 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段儿 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一.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 劳状态,创造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 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使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 象。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

浅谈“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律动”是指音乐进行中的游戏、歌舞表演等内容,律动艺术性较强,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音乐课中,将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 运动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充分地动起来,从传统的、被动的听课座位 上“解放”出来,是还原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使音乐真正渗透到孩子们的心 里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课堂律动应用 体态律动教学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它有利于学生体验以及 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提高个人修养。律动活动中可 以让学生更为直接、形象地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时值、强弱和音色等要素,使学生在普通教育中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的音乐能力。 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使我意识到,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律动在组织教学中的作用 上课铃声刚刚响过,学生从下课的欢娱、打闹、嬉戏中回到班级坐好,注意 力不能立刻集中,仍然意犹未尽。此时,如果教师把嗓门提高大声喊:“安静!”或 是用教鞭敲黑板,收效都是比较甚微的。所以说,课前组织是一个难题,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播放一些律动音乐,带领学生做些简单的律动,可以迅速拉近师生 关系,还能起到回顾旧知识的作用,这样的课前律动活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从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律动在节奏练习方面的促进作用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音乐的生命。律动正是强调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游戏等方式训练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 己的身体动作去理解、表现音乐。因此,教学过程中,律动与节奏教学是相互辉映,也是互为影响的,低年级学生对于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为三拍的知识点 是不太容易掌握的,这时,可以让学生做脚步律动,踮脚尖快速横向走动表现八 分音符,或一脚大步向前迈一步,后脚跟上,表现三拍子的音乐,从而加强学生 的节奏感。尤其是四三拍的节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极难掌握,是很难的 难点,又无法拍手演唱。如歌曲《布谷》和《洋娃娃弹琴》,很多学生学唱时很 费力,我加入了律动练习,用优美的律动来表现四三拍节奏,再让学生演唱歌词,边做律动边演唱,学生顿时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许多好的创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三、律动对于低年级学习歌词的辅助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上课时,注意力还不能够坚持长期 集中,尤其是很难做到拿着书本,眼睛一直看着歌词演唱。他们常常是盯着老师,老师走到哪里,他们的眼睛就会看向哪里,在连续教了几届一年级新生后,我摸 索出了一个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用律动来表现歌词。 歌曲《小毛驴爬山坡》则可以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唱边做。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记忆很深刻,老师演唱其中一句,学生就可以载歌载舞地 表演起来。体态律动是通过“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在因素,很适合低年级学生。 四、律动对于高年级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之美的重要作用 高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课本歌曲风格的特点,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的律动 来表现歌曲的歌词了。到了三年级以上,歌曲逐渐有难度,歌词也更有深度了, 更多的是让学生体会歌曲创作背景以及歌曲含义,这种体会,通过教师的单纯讲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5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一: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点滴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音乐对美育的影响分析(一)

音乐对美育的影响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音乐欣赏美育 论文摘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各种音响来塑造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它是诸多艺术种类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其本身也具有高效的美育价值。欣赏音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具有让人们认识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功能。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美育教育影响深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教育和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接班人的作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价值,利用艺术作品特有的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等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美育在育,它以美的形象培养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上理想的人,发挥教育的作用。不管音乐以何种形式呈现,它的内容归根到底是感情,音乐作为感情载体,也是美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在音乐的世界中,体会美的多姿多彩的。 1音乐及其价值 广义的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但是目前音乐的概念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而《词典》上的定义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虽然大多数音乐是依靠听觉,但是音乐实质是依靠感官,甚至耳聋的人也能够通过感觉自己身体的震动来体验音乐,最著名聋音乐家的例子便是贝多芬,其绝大部分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后创作的。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是一群聋哑人的最美丽的杰作,他们依靠感官,体会音乐的韵律。音乐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之一。音乐创造是有目的的,有其丰富的内涵,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音乐在鼓舞人们认识时代精神和内心世界的各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帮助人们认识某些具体的生活现象方面是能够发挥它应有作用的。人们通过音乐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相应的联想,从而可以从中看到完美真实的生活画面,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阶段生活的某些方面。此外,因为它体现了创作者的正确观点,具有教育作用。这种教育作用是通过音乐激起人们的感情而达到的,音乐艺术最容易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2美育及其价值 什么是美育,它有什么特点,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它起什么作用,通过什么途径来进行的,这些问题,都在我们心中缠绕,想进一步的了解。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借助于人们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范畴,如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来培养人类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并激发其丰富多彩的审美创造力。它虽也以艺术为主要手段来反映审美理想,但它更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特殊的作用和强烈的效果。它是通过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而实现的。所以,它不同于艺术教育。它也不是美学,因为美学除了研究人对客观世界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规律以外,还研究客观现实中美好的事物。但是美育却遵循美学原理,根据教育学的客面规律,研究怎样培养人们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怎样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所以美育包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层次。美育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在智能,道德和体格上的全面发展,也使得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美育强调的是育,要通过日常生活,社会自然和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电视等各种教育手段来提高。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一、现状与思路: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课堂教学。我对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逐步认识到“审美”在音乐教育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注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贯彻三维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逐步注重音乐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学生传统单一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正在被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替代。教学活动中逐步转变教师的角色,逐步做到师生同学、同乐、同创。教师逐步向着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合作者和欣赏者等多种角色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正逐步成为我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二、改进措施的实施: (一)、定义基础音乐教学目的,给学生一个放松的环境“声音太轻了”“跑调了”这是以往音乐课上学生单独演唱时,老师的评价,而这些有些是受学生本身素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分阶段进行,在初始阶段,教师必须明确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目的,所以在初一新生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我就说明“本学期评价标准中,首先是能自然大方的歌唱、表演,能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其次才是音准、音量、回答的对、错。文艺委员及时记录这些情况,作为学期成绩之一”。除了文艺委员的记录,我自己也准备了记录本,及时记录学生每次的表现。这样减轻了很多学生的心理负担,只要能放松表现,老师的评价就是高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自然大方地歌唱,轻松地表演,积极回答问题。并且,每次课堂组织演唱、表演时,学生会很愿意表现,就算有点跑调,声音不好听,依然能自然的表现。 (二)、创设民主的形式,给学生开放的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 1) 在新课标下不妨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的作用,尝试降低“师”的架子,和学生共同讨论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你会发现,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内容在不断得到补充,学生的参与兴趣会更浓。

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应把握的三要素

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应把握的三要素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教学中,律动教学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律动教学对组织教学、歌曲教学、欣赏教学、音乐知识、技能落实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在小学低段音乐课中有效地展开律动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点策略。 一、律动教学要充分体现音乐性 律动教学应围绕音乐教学而展开,突出音乐教学为主线。 (一)律动动作的设计要符合音乐性 律动动作的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进行。轻快活泼的舞曲,其动作的设计必然要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该突出舒展&&民族音乐则应根据不同民族的习俗和风格来设计,借助民间的舞蹈语言来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因此,律动动作的设计要围绕音乐展开,各个身体的动作要根据音乐的特性展开。在学唱歌曲《哈里罗》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走步和拍手的律动形式,这就很符合这首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学生在律动中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且能在歌唱中把歌曲表演得很出色;在学唱歌曲《柳树姑娘》这一课中教师采用的是跟着节奏摇身体,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柔和优美的情绪,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二)明晰律动与舞蹈的区别 达尔克罗兹在谈到体态律动与健美操、舞蹈的区别时强调指出: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是模仿动作,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要将再现音乐所必须的要素融化于我们的身心,要发展音响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要达到能用我们的官能反映我们的情感。也就是说,舞蹈强调的是肢体动作与线条的美感,是以动作为主,音乐只是辅助作用。而律动是以音乐为主线的,是为感受音乐服务的,律动强调的是音乐,律动是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学生通过用走路的快慢来表现音乐速度的快慢变化,用身体或者手位的高低变化来表现音乐高低的不同,也可以用跺脚捻指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音乐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律动。总之,在律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要求学生动作的精准、柔美,更应关注的是律动的形式是否符合本堂课所学的歌(乐)曲,是否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起到一定作用。 总之,律动教学是为音乐教学所服务的,应充分体现音乐性,同时律动教学又有别于舞蹈教学。 二、律动教学要充分感受音乐各要素 音乐教学有别于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之处就是:音乐要在动中学。在视唱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重视身体动作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律动教学要求我们体验先于理性,通过律动的方式落实学生对音乐各要素的感受。 (一)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速度 一般而言,活泼、奔放、热烈的乐曲速度比较快。如《跳绳》,我们可以通过快速摇晃手表现跳绳;抒情、优美的乐曲速度一般为中速,如《小步舞曲》,我们可以通过正常行走的速度表现乐曲。在低段音乐课中慢速的主要是以摇篮曲的体裁形式为主,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妈妈轻柔地哼着摇篮曲,摇着摇篮哄宝宝睡觉的动作来表现乐曲。《木偶步态舞》是一首有快有慢、快慢相间的乐曲,如果只是让学生坐在位置上欣赏,大部分学生都会走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音乐走一走,让学生学习木偶的样子,跟着音乐的速度走一走,可以创编木偶的不同动作,但是一定要能跟上音乐的速度,学生在初步适应后,很快就能感受到乐曲速度变换了。在律动时,速度越快,身体幅度越小,速度越慢,身体幅度越大。 (二)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用划拍来感受音乐的节拍,但是这样的方法很机械,学生划着拍子很容易走神,唱出来的歌曲很僵化,音乐没有流畅感,没有生命力。为了避免机械地表

方案-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人的和谐发展

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人的和谐发展 '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人的和谐 音乐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 。音乐是通过有 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创造艺术形象,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 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卢梭把音乐定义为:“将声音组合成悦耳的东西的艺术”。音乐的美,是现实生活的美的反映,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声音体现。音乐的美,不仅在于能为人们的感官提供现实生活中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优美生动的音乐音响,而且对于建立审美结构、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等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音乐 就更应该被重视。音乐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理审美教育涉及的是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问题,它关系到内在人心、心灵的陶冶,人格的塑造。音乐具有审美价值,它才具有一定的音乐美育功能。 1音乐美育能有效地构建审美心理结构 1.1音乐美育能积极地培养人敏锐的感知力 敏锐的感知能力是培养和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生动的想象和审美理解力的重要基础。这因为,人的内在情感体验、想象和理解认识能力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和各种艺术形式的感知而完成的。在一定的距离内,声音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比视觉刺激更积极,在时间过程中灵敏地感受起伏运动的音响。音乐 比造型艺术的语言更容易影响人的情感,声音没有文字那样的符号障碍,能直接引起人的感官反应。倾听音乐,不是对个别的音响要素进行感知,而是对音乐及其结构形式,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乐感以及乐曲结构的整体感受。经常进行音乐审美活动,可以训练出“音乐的耳朵”,还能在优秀的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运动——节奏、韵律、变化;感受到理性社会的和谐——对称、均衡、错综统一;感受到情感的丰富性——热烈、缠绵、喜悦、忧伤。 1.2音乐美育能启发人的想象力 音乐不能表现具体的视觉形象,也没有语言的逻辑力量,它将丰富的情感内容凝结在抽象的形式中,它所表达的情感是朦胧的、深邃的,为人们留下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正好启发人的想象力,使欣赏者能够暂时超越自我和现实,使心灵得到净化。 1.3音乐美育能提高审美的直观理解 音乐美育不仅培养人们对音乐表现技巧的理解,对音乐符号象征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各民族深层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理解,这是音乐形式暗含的最深刻的意味。音乐的抽象形式本身就积淀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思考。音乐审美是一种“品味”的审美,需要有较高的直观理解力。经常进行音乐审美活动,能提高直观理解力,从音乐中“品”出它的深层蕴涵,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 2音乐美育能培养丰富而高尚的感情 2.1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认识现实的能力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对客观事物、显示生活的认识和体验的音响反映。对作品内容的反映,必然或明或暗地反映了作者的 信仰,道德观念。因此音乐作品总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道德内容,使听众逐步悟得人生,对历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制度变革等的认识。 2.2音乐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激发责任感 当丰富的情感内容以特有的音乐音响作用与人的听觉时,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

小学音乐课堂更有吸引力

小学音乐课堂更有吸引力 一、巧引妙导,让童心荡起音乐的涟漪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新课导入妙趣横生。 一堂音乐课是否能吸引学生,是否能牵动学生的心,新课导入是关键。那么怎样设计新课导入?我认为设计导入应力求新颖、有趣。如:(1)故事导入。这是新歌教学前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因为听故事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有趣的童话,一段神奇的传说,会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氛围。(2)图画导入。音乐课本里有许多精美的插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用挂图、投影等形式将这些优美、逼真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形象感、趣味感,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课堂教学巧结合。 把音乐与各个艺术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让音乐课更富有文化内涵。因此在课堂中不拘泥于教材,把音乐巧妙地与舞蹈、影视、美术、游戏等相结合,能释放出更灿烂的光彩。如:我在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尝试用颜色表达自己内心的音乐感受,学生非常喜欢,他们认真倾听,发挥想象,有的选择用黄色表达欢快,用黑色和灰色表达悲伤,用红色表达热情,用蓝色表达宁静……我惊叹孩子的感受力是那么敏锐而细腻。又如:教学《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我把动画片《小猫钓鱼》的片断引入课堂,并让学生创编舞蹈,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可见,在课堂中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更好地体现以学习兴趣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教学理念。 3.延伸生活激兴趣。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美,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敏感的耳朵,让他们能感受到大自然、生活中的韵律,去创造更多的音乐。如教学《音的高低》一课,我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高、低音;教学《音乐家贝多芬》时,我让学生去收集有关这位音乐伟人的生平资料,向学钢琴的孩子推荐弹奏他的作品等。这样既是课堂所教知识的延伸,又让学生懂得了“知识就在身边”的道理。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让学生观看影视、欣赏音像作品、听音乐会、参加社区音乐活动等形式拓宽视野,激发对音乐的喜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