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字地质剖面与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数字地质剖面与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数字地质剖面与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数字地质剖面与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五号字空,空二行,单倍行距)

(五号字空,单倍行距)

新疆1∶5万×等×幅区调(左对齐,黑体,小三,单倍行距)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省×县×地×系(或×岩体等,居中)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二号楷体,1.5倍行距)

(空一行,小二字号,段前后为“0”,1.25行距)剖面编号(宋体三号,加粗,1.25行距):101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工作地区

图幅编号

单位

院长总工

项目负责

技术负责

记录

日期

用表格化表示。

表内左对齐,单倍行距,仿宋小三。

表格居中,在表格属性栏中选“居中”、“无文字环绕”,在行编辑指定高度中输入“0.84”,边框选“无”。

在首页中做如下页面编辑:

纸张为“A4”,

页边距上2.54,下2.54 ,

页码范围选“多页”,并在其编辑下栏条中选“对称页边距”

之后在页边距栏中选左2.5 ,右2.5 ,装订线1 。(注意:等同于左3.5,但无法实现“对称页边距”)。

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不选首页显示页码(封面无页码标记),在页码格式中选起始页码为“1”,确保装订线在本页的左侧。

×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101记录(仿床三小,居中,段前

后均选1行,1.25倍行距)

剖面编号:101(左列全为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全部数字用)剖面名称:×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右列为宋体五号)

目的任务:(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行距设为1.25

倍,悬挂缩进5字符)。

剖面方位:××°()

起点坐标:×××××××(7位);××××××××(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

终点坐标:×××××××(7位);××××××××(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

测制日期:20××年×月×日到×月×号

图编编号:L45E012005

剖面长度:14.509

分层:张一(姓名2字时,间空一字)

记录:×××

掌图:×××

前测:×××

后测:×××

照相:×××

表格:×××

制图:×××

采样:×××、×××(两个人名间用“、”)

比例尺:1︰5000

其他说明:本剖面中主要样品代号说明如下:B—标本;b—薄片;

—基岩化探;—化学分析;—电子探针;G—光片;—

包体测温;-照片;-素描图,(可据本剖面加和减少

说明内容)

(以下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

点分页符)

在正式剖面记录第一页再次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选“√”首页显示页码,在页码格式中再次选起始页码为“1”,这样剖面记录仍从第一页开始。

因本页再次从第一页开始,所以前页可能有空页是正常情况。

导线号:0-1导;方位=151° ;坡角3°;斜距=155m(段前“1”

行,行距1.25倍)

层号:1(左列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数字全用,段前“1”

行)

分层位置:0-1导0m(右列为宋体五号)

层岩性:×××××(只有每一导线和每一层号的段前“1”

行,余段前和段后均为“0”)

层描述:××××××。

层号:2

分层位置:0-1导××m

层岩性:×××××××××××

层描述:(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悬挂缩进5字符)。样品:101B2-1,101b2-1,1012-1,(××××岩,0-1导10m).

101B2-2,同一点处的样品同一段列之。同一层另一采

样点另行列之。多于2行时,在格式→段落中设左缩

进设为“5”,右缩进设为“0”,在格式→段落→特

殊格式中选“无”(即首行不缩进,悬挂不缩进)

样品批注:101b2-1,野外名称:××岩;鉴定名称:××岩;采用名称:××岩。样品批注中注意三个名称均要注释

(查各样的相关资料,如剖面薄片鉴定采用名、路线

薄片鉴定采用名或是薄片鉴定报告等)。有些重要采用

名称与鉴定名称不一致时,可稍详细注明,如下一样

品的“因玻屑达25%”

101b2-2,野外名称:硅质粉砂岩;鉴定名称:中酸性

岩屑凝灰岩;采用名称:中酸性玻屑凝灰岩(因玻屑

达25%)。

野外名称、鉴定名称、采用名称三者一致时,可简注

为野外名称、鉴定名称、采用名称:×××岩。

产状:148°∠40°(0-1导61m);

照片:2-1(0201)钙质粉砂岩中层理,镜头方位148°,61m;

2-2(0202)宏观露头,上两组节理,镜头方位168°,

65m;

2-3(0203)硅质粉砂岩中走向为158°的石英脉,镜

头方位172°,70m;

2-4(0204)石英细脉,镜头方位210°,100m;

2-5(0205)硅质粉砂岩中层理,镜头方位150°,140m

照片注释中一号一注,另一照片编排时另起行。

部分照片可用等软件裁剪选用局部重要的信息。

如另一照片是前一照片的局部时,可在注释中注明,

如“2-3是2-2的局部”。

部分照片可在等软件中进行详细编辑,便于更好说明

问题。

原则上同一行编排2张照片。有时为了编排需要可将

前后两张照片就近放在一行。

0201 0202

尽可能不借用表格编排照片(除非只有一张照片且大小<1/2版心并要文字环绕时,如下例)。

层岩性:灰色薄层状硅质粉砂

岩夹灰黑色薄层硅

质岩。

层描述:从0-155m岩性稳定,

仍为灰色薄层状硅

质粉砂岩夹黑色薄

层状硅质粉砂岩。

0801

样品:1018-4(26m),1018-5

(126m);

照片:8-1(0801)沿70°节理破碎的岩石,镜头方位162°,133m;

尽可能不借用表格编排照片(除非只有一张照片且大小<1/2版心并要文字环绕时,如下例)。

部分照片示需要拉大图片,以更清晰显示内容。此时可占满行(不

能文字环绕)

终点坐标:5102886 15354710

×省×县×地×系实测地质剖面101剖面小结(小三仿宋居中,

段前后设为0.5)

剖面小结与前文间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

正文部分全为宋体五号,1.25倍行距,首行空2字符。主要总结内容如下:

概述

××剖面主要是为了查明…(或(控制)…,… ),始于××地于终×× ,概述剖面主要目的任务等,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

一、主要工作量及人员配置(宋体五号加粗)

① 剖面长度×× , ② 导线数,③分层×层,④素描×幅、地质照片×幅,主要样品:标本薄片×,…全岩稀土微量×,…。

二、主要在成果与认识

(一)剖面主要地质构造格架

剖面主要控制地质体为×× , 自××向××,主体为一(单斜、背斜、向斜、复式单斜、复式背斜、复式向斜…),建议用剖面缩略图示出

(二)主要地质填图单位及可填图性介绍

剖面所控制和可划分的主要填图单位有① …、② …。

① …:简要介绍本填图单位在剖面上见于×-×层,主要填图标志、主要代表性岩石学特征、地层学及沉积学等特征,与相邻填图单位的区别标志,接触关系,主要依据。最好选用部分照片和素描,或注明在剖面记录中的照片和素描编号等。

② …。同① …介绍。

(三)构造特征

① 断裂、② 褶皱、③节理。④ … 。

××断裂,是分割×层与×层的断裂或是见于或层内,控制×地质体的分布,造成×地质体的重复或是缺失…,断裂要素、对地质体的作用、或矿化蚀变

(四)沉积环境分析或岩体的就位机制及脉岩或的分布特征、意义…

(五)矿化蚀变

(六)新发现(如无可不写)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1. 因…,××填图单位与××填图单位接触关系(或××构造产状)不清,或新发现××岩类、××构造、××脉岩…因…控制不够,预计在本路线之西(或其他方向)可能延伸通过,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

其他…

地质剖面建议在小结后附剖面薄片批注表,便于查对。地化剖面附主要矿产样品数据。

表内宋体小五,行距固定13磅。左对齐,上下居中。批注一栏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或是对鉴定名称有异义时增加的薄片鉴定报告或是野外证据充分但薄片未切到的重要信息。或是花岗岩类经重新投图等提供的修改鉴定名称的重要证据。注意表内末尾不能有“。”

表格另起一页时要新加表名。

表内宋体小五,所有数字用。元素较少时可做两列或是多列。

表格另起一页时要新加表名。

L××E××××××幅地质填图L××路线记录(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均选1行,1.25倍行距)

路线编号:仅在每条路线开始填写。(由项目统一定)左列加粗路线描述:(按路线起止点地名,或高程点等)。

目的任务:(多于一行时,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行距设

为1.25倍,悬挂缩进5字符)。

图幅名称:

图幅编号:

记录者:

同行者:

日期:

地质点号:D×××(以下每个新点号与前点至少空一行,视排版需要可空多行,但不宜多于5行)

点位:15347256.60;5113699.50(公里网坐标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位于方位米处(地理位置)(首行悬空5字符)

露头信息:

点性: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构造点等

微地貌:

风化程度:

地质点:点南:××××。(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

悬挂缩进5字符)。

点北:××××××××××××。多于2行时,在

格式→段落中设左缩进设为“5”,右缩进设为

“0”,在格式→段落→特殊格式中选“无”(即首行

不缩进,悬挂不缩进)

点间路线:

样品:××b×(××××岩,采自×××位置)

批注:××b×,野外定名:××岩;镜下定名:××岩;采用名称××岩(参照剖面要求)

产状:××°∠××°(一定要注明位置,是地层?断层带?

或是断层某一盘的状,是导层理?片理?等产状)

××°∠××°(不同位置和不同地质体不同性质的

产状另起一行记录)

照片:编排同剖面记录格式和要求,编号按规定。

素描:

点间界线:

点间路线:

样品:××b×(××××岩,采自×××位置)

批注:××b×,野外定名:××岩;镜下定名:××岩;采用名称××岩(参照剖面要求)

产状:××°∠××°(一定要注明位置,是地层?断层带?

或是断层某一盘的状,是导层理?片理?等产状)

××°∠××°(不同位置和不同地质体不同性质的产状另起一行记录)

照片:编排同剖面记录格式和要求,编号按规定。

点间界线:

地质点号:D×××(以下每个新点号与前点至少空一行,视排版需要可空多行,但不宜多于5行)

点位:;(公里网坐标)

露头信息:

点性: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构造点等

微地貌:

风化程度:

地质点:点南:××××。(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

悬挂缩进5字符)。

点北:××××××××××××。多于2行时,在

格式→段落中设左缩进设为“5”,右缩进设为

“0”,在格式→段落→特殊格式中选“无”(即首行

不缩进,悬挂不缩进)

依次列述。注意,所有的产状、照片、样品等均在相

应的点间路线之后描述。

点间路线和点间界线的描述要以相应的编号开始,如:

点间路线描述:(2)2:208.55+94.70米,方位322.87

度:303.25米……

点间界线描述:(1)点北(C1b)硅质粉砂岩

点南(C1b)灰色中薄层状细砂岩

点位仅路线起点有“位于方位米处

(地理位置)”其余地质点没有该项,仅填写相应的X、

Y值。

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选“√”

首页显示页码,在页码格式中选起始页码为“1”,这样剖面记录仍从第一页开始。

××幅地质填图L××路线小结(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均选1

行,1.25倍行距)

路线小结与前文间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

正文部分全为宋体五号,1.25倍行距,首行空2字符。主要总结内容如下:

本路线主要是为了查明…(或(控制)…,追索…,圈闭… ),始于D ××于终D ×× 。

一、主要工作量(一级标题加粗)

① 路线长度×× , ② 定地质点×个,③照片×张,素描×幅,④主要样品:标本薄片×,…全岩稀土微量×,…。

二、主要在成果与认识(一级标题加粗)

(一)主要地质填图单元

路线所控制的主要填图单位有① …、② …。

① …:简要介绍本填图单位的主要特征,与其他填图单位的区别标志,接触关系,主要依据。

② …。同① …介绍。

(二)构造特征

① 断裂、② 褶皱、③节理。④ … 。

(三)沉积环境或矿化蚀变或脉岩或…

(四)新发现(如无可不写)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一级标题加粗)

1. 因…,××填图单位与××填图单位接触关系(或××构造产状)不清,或新发现××岩类、××构造、××脉岩…因…控制不够,预计在本路线之西(或其他方向)可能延伸通过,建议相邻路线予以重视…

其他…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水文地质图图例格式 1松散孔隙水 (1) 浅层淡水或潜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深层淡水或承压水顶界面埋深——采用绿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5 000 m 3/d 1 000~5 000 m 3/d <1 000 m 3/d (1) 裸露型(水位埋深小于50 m )——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 m 3/d (2) 覆盖型或埋藏型灰岩顶板埋藏深度——蓝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单井涌水量>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5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 000 m 3/d 3 (1) 基岩裂隙潜水——水位埋深小于50 m 采用普染底色表示富水性(用单井涌水量表示)。 单井涌水量 >1 000 m 3/d

单井涌水量100~1 0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2) 基岩裂隙潜水及承压水顶板埋深——红色线划表示。 含水层顶板埋深 >1000 m3/d 100~1000 m3/d <100 m3/d (1) 冻结层上水——采用普染底色表示。 单井涌水量≥100 m3/d 单井涌水量<100 m3/d 为了反映地下水的形成,平面图上必须反映出含水地层断裂及褶皱构造,表示出基岩产状及断层的走向延长方向和性质;沿储水构造界线,加绘蓝色小圆点表示储水构造形成的富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1.填图路线 本设计填图路线分为踏勘路线、填图路线(穿越和追索路线)和补充修正路线三种。具体方法和要求简单介绍如下: 1.1踏勘路线 踏勘路线一般是在本设计编制之前进行,是为了解矿权区主要地质、矿化、地理及已有资料的可信程度等,为本设计的编制提供依据而布置的地质路线。踏勘路线主要采用穿越法,穿越矿权区主要矿化层和矿权区主要地质单元。 1.2填图路线 已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穿越路线布置应根据矿权区的实际通行条件、已知矿化位置、地质复杂程度、已有研究程度、基岩出露连续程度等不同情况来进行。并考虑布置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种。追索路线,是为弥补穿越路线的不足或已期解决地表矿化在走向上的变化及一些可疑地质问题而布设;在复杂褶皱区的矿权区、相变区尤为必要,通常是在补充修正阶段中使用。根据通行条件与劳动强度,追索路线可分为:(1)顺矿化层和标志性岩层的追索路线,简单的说,就是顺着矿层及地质界线追索。(2)短剖面追索路线,就是沿着露头和通行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一系列短距离的穿越路线,穿越矿化及地质界面或地质体的路线。(3)蛇行追索路线,既顺着矿化、地质界

面或地质体按一定间距来回反复地穿越路线。 1.3补充修正路线 一般在矿区填图告一段落、一般性地质问题都已经解决。尚留下矿化、少数重要和疑而未决问题时专门布置的地质观测路线。这种路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最省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效果出发,该穿越就穿越,该追索就追索。 2.填图地质点的布置 2.1地质点布置原则 一般以能有效发现和控制矿化及各种地质界线、地质要素为原则。通常布置在发现矿化的界线、矿区填图单位的分界、标志层、重要地质现象、重要的原生构造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岩体接触界线等的地方。 绝对要避免机械等距离布设地质点。 2.2地质点的分类和要求 (1)地质点分一般地质控制点和主要地质描述点。地质控制点,这是一般性的正常地质界线在观测路线上的点,其观测内容比较一般,相对来说描述可以从简,甚至只记述详细的岩石名称、产状与各种构造特征,而不必对岩石的矿物组分、结构、粒度等进行千篇一律式的记录。省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发现和对主要地质描述点进行重点描述。(2)地质描述点,就是记述野外矿化和地质现象的精华,对发现的矿化、重要地质现象,如地质分界、填图单位分界、角度不整和、平行不整和、侵入接触界线,关键的示顶(底)构造等的出露处,典型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 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 (川冶勘函[2003]160号) 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 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 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 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 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 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 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 1 求》; 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 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 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 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

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2 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 ?293? 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 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 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 5 地质剖面测量 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 2006年11月20日稿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5)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6)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9) 2.5 地层代号 (9) 2.6 勘察工作图例 (10) 2.7 地质图例 (12)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5)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6)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图例图示 (20) 3.3 平面图图示 (20)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3) 3.5、柱状图图示 (26)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8)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9)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30)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30)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30)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调查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1.1.1.1.2 对火成岩,必须注意调查其成因类型、产状、规模及围岩的接触关系。以侵入体,应注意研究其与围岩间的穿插和接触关系,接触带特征(包括自变质现象、围岩

数字地质剖面和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五号字空,空二行,单倍行距) (五号字空,单倍行距) 新疆1∶5万×等×幅区调(左对齐,黑体,小三,单倍行距)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省×县×地×系(或×岩体等,居中)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二号楷体,1.5倍行距)(空一行,小二字号,段前后为“0”,1.25行距)剖面编号(宋体三号,加粗,1.25行距):PM101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工作地区 图幅编号 单位 院长总工 工程负责 技术负责 记录 日期 用表格化表示。 表内左对齐,单倍行距,仿宋小三。 表格居中,在表格属性栏中选“居中”、“无文字环绕”,在行编辑指定高度中输入“0.84cm”,边框选“无”。在首页中做如下页面编辑: 纸张为“A4”, 页边距上2.54cm,下2.54 cm,

页码范围选“多页”,并在其编辑下栏条中选“对称页边距” 之后在页边距栏中选左2.5 cm,右2.5 cm,装订线1 cm。(注意:等同于左3.5cm,但无法实现“对称页边距”)。 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不选首页显示页码(封面无页码标记),在页码格式中选起始页码为“1”,确保装订线在本页的左侧。 2 / 9

×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PM101记录(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 均选1行,1.25倍行距) 剖面编号:PM101(左列全为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全部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剖面名称:×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右列为宋体五号) 目的任务:(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行距设为1.25倍,悬挂缩进5字符)。 剖面方位:××°() 起点坐标:X=×××××××(7位);Y=××××××××(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 终点坐标:X=×××××××(7位);Y=××××××××(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 测制日期:20××年×月×日到×月×号 图编编号:L45E012005 剖面长度:14.509km 分层:张一(姓名2字时,间空一字) 记录:××× 掌图:××× 前测:××× 后测:××× 照相:××× 表格:××× 制图:××× 采样:×××、×××(两个人名间用“、”) 比例尺:1︰5000 其他说明:本剖面中主要样品代号说明如下:B—标本;b—薄片;HT—基岩化探;HX—化学分析;DT—电子探针;G—光片;BT—包体测温;ZP-照片;SM-素描图,(可 据本剖面加和减少说明内容) (以下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 在正式剖面记录第一页再次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选“√”首页显示页码,在页码格式中再次选起始页码为“1”,这样剖面记录仍从第一页开始。 因本页再次从第一页开始,所以前页可能有空页是正常情况。 导线号:0-1导;方位=151°;坡角=-3°;斜距=155m(段前“1”行,行距1.25倍) 层号:1(左列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数字全用Time New Roman,段前“1”行) 分层位置:0-1导0m(右列为宋体五号) 层岩性:×××××(只有每一导线和每一层号的段前“1”行,余段前和段后均为“0”) 层描述:××××××。 层号:2 分层位置:0-1导××m 1 / 9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 1.1 资料收集 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 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误差校正。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具备正确的坐标数值。数字化的地形数据是根据扫描的地形图矢量化得到的,所以具备的坐标系是一种用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地质制图与识图

素描: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是用钢笔、铅笔或木炭等,以线条来画出物像明暗的单色画。 一、素描的步骤和方法 1.野外观察 2.勾画大体轮廓、控制比例和前后位置 3.画出整体的立体形状 4.加工细画、并初步成图 5.素描图应附的文字说明:①图中的山脉、河流、居民点、湖泊等名称和标高。 ②地质界线或地质符号、代号及相应说明。③素描图一端的方位及时间。④图书和素描内容的文字说明。⑤素描作者及其所在单位。 二、参照物的作用 ①显示地质体的规模和比例。 ②说明素描图的地点和方位。 ③增强立体感,加强透视效果。 ④反映地质体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 ⑤表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⑥衬托大自然的壮观,表现地质体的真实形象。 三、地图、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投影方法,将整个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综合取舍,用符号和注记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l) 平面图是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 平面图不考虑地球曲率影响,把小块地区的地球表面(水准面)当做水平面,采用正投影的方法,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只说明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不反映高低起伏。涵盖的实地范围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于1:5 000,在一幅图内比例尺处处相同。 (2) 地形图就是将地面上的一系列地物和地貌点的位置,通过综合取舍,把它们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再按比例尺缩小后绘制在图纸上的一种地图。 对较大制图区域,因考虑地球曲率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地图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测绘其地物和地貌,用图解图形或符号表示。有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表示方法,而形成独立的图种。比例尺一般为1 :500~1 :100万,其中小于1:5 000的地形图图上各处比例尺不完全相等。 四、地图的编制原则 (1)地图投影基准面。将地球上的物体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就是海水高潮与低潮的平均高程面,它是穿过大陆和岛屿的一个闭合曲面。为了计算方便,选择一个接近大地水准面的椭圆体面,代替大地水准面。 (2)经线和纬线。经纬线构成了地理坐标网,通过它可以确定某点的地理位置。在小比例尺地图上,采用这种地理坐标网。但在大比例尺图上,都采用直角坐标网,又称公里网。(3)方位。在地图上是以方位角来判断地形、地物的方向的。方位角有三种: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4)比例尺。图上线段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水平长度之比,称比例尺。比例尺有数字比例尺、图式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三种表现形式。 (5)图式、图例。地球上的物体在地图上是用符号表示的,各种符号的形式、尺寸及文字格式等,都有专门的收录,供绘图阅图者使用。 五、地图编制的方法 1.实地测图和摄影测量制图 2.野外调查制图 3.数据资料制图 4.地图资料制图 5.文字资料制图5.遥感资料制图7.计算机制图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地质图图例花纹

花纹图案 ①沉积岩花纹 砂岩HW001 石英砂岩HW002 硬砂岩HW003 铁质砂岩HW004 长石砂岩HW005 粉砂质泥岩HW006 泥质粉砂岩HW007 凝灰质粉砂岩HW008钙质砂岩HW009 砾岩HW010 角砾岩HW011 砂砾岩HW012 砂质砾岩HW013 钙质砾岩HW014 硅质砾岩HW015 页岩HW016 炭质页岩HW017 铝土页岩HW018 油页岩HW019 硅质页岩HW020 凝灰质页岩HW021 砂质页岩HW022 粘土岩HW023 泥页岩HW024 砂质粘土岩HW025 硅质粘土岩HW026 灰岩HW027 泥灰岩HW028 石灰岩HW029 含泥质灰岩HW030 砂质灰岩HW031 硅质灰岩HW032 结晶灰岩HW033 沥青质灰岩HW034 生物灰岩HW035 炭质灰岩HW036 含圆藻硅质灰岩HW037 硅质结核灰岩HW038 含燧石结核灰岩HW039 硅质条带灰岩HW040竹叶状灰岩HW041 瘤状灰岩HW042 鲕状灰岩HW043 碎屑状灰岩HW044角砾状灰岩HW045 砾状灰岩HW046 页状灰岩HW047 豹皮状灰岩HW048薄层灰岩HW049 白云质灰岩HW050 砂质泥灰岩HW051 硅质泥灰岩HW052白云岩HW053 泥质白云岩HW054 石灰华HW055 磷块岩HW056 铝土层HW057 锰矿层HW058 黄铁矿HW059 铁矿层HW060 煤层HW061 石膏层HW062 岩盐HW063 泥岩HW064 硅质条带泥灰岩HW065 中厚层灰岩HW066 含砾砂岩HW067 含砾石英砂岩HW068含角砾砂岩HW069 石英岩状砂岩HW070 泥质条带灰岩HW071 含砾泥质板岩HW072硅质泥质板岩HW073 含砾凝灰岩HW074 安山凝灰岩HW075 砂砾层HW076

1:2000 地质填图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俄罗斯]L.P. Novoselova 本文分析了目前针对不同水文地质过程和现象进行制图的方法,并就如何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图进行了讨论。 目前,制图学是一门利用曲线或符号模型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利用从其它图件获得的信息编制的新图件,可以被数学模型所用,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空间联系和动态变化,并且有助于对某些地理要素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图件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原始资料,对于描述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制图学还是一种传达、存贮和转化不同信息的方法。制图方法的基础是描述环境要素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可利用的制图资料,图件的内容是研究不同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制图方法涉及到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方法,例如描述性分析、图形分析工具、数学和统计计算、自动控制和GIS分析等。 制图方法有实践和理论两大分支。实践制图为理论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资料,理论研究的成果则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制图是一种评价和研究自然资源,产品开发,人口变化,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制图学产生了分化,而专题地图成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最近30年来,专题地图发展非常迅速,制图技术得以提高和广泛地应用。因此带来了针对不同尺度的一系列的基础制图工作,特别是编制了一些复杂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地图集、地图系列和活页地图。其中一些是已构成国际合作框架结构的图件,如世界自然地理图集、世界地势图、中欧和东欧地下水文图、世界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流量图。 借助于航空和地面手段的发展,可以获得编制专题地图所需的各种资料,利用应用数学和计算自动化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和系统扩大了专题地图的应用范围,增加了对专题地图的需求量。因此,许多地

常用地质图例及符号

地質圖元符號常有助於鑽探資料的記錄與解讀,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主要是用在鑽孔柱狀圖上,以「目視判別」的結果為主。目前國內各相關單位現 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並不一致,為建立一致之共識,並爭取廣泛的 支持,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乃依據我國中央標準局所制訂之國家標準 「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編訂之。本次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之修 訂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製圖手冊加以整合(如對照表備註所列),而使「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更能得到 政府機關及工程實務界之支持與使用。 本規範將地質圖元分為「土壤或沉積物」、「沉積岩」、「變質岩」及「火成岩」 等四大類,再將每一類圖元區分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與變異型」兩個類別, 並將其分別表列。對於某些業務,如果「基本型」之地質圖元符號即已夠用,那 麼「混合衍生與變異型」之圖元符號,即可將其視為「備而不用」,如此將可有 助於相關作業的簡化。 為了方便使用者選用圖元符號,我們也配合設計了分類代碼表。「0」代表粗分類,如果相關資料只需記錄其為岩石或土壤,則可採用此粗分類記錄方式。「奇數字首」的代碼,代表「基本型圖元」,「偶數字首」的代碼為「混合衍生及變異 型圖元」。因此,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共可分為以下九大類: 0、粗分類(基本型)

1、土壤或沉積物類(基本型) 2、土壤或沉積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3、沉積岩類(基本型) 4、沉積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5、變質岩類(基本型) 6、變質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7、火成岩類(基本型) 8、火成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 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 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 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 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 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 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 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 (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详细描述矿产 f、新的见解

(3)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质量 1、记录 (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 (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 (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 (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 (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 (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 (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 (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 3、实地控制程度 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 4、采样 (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 (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 (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 5、室内资料整理 (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 (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 (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 二、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 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 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 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字地质填图是一种以数字填图系统(RGMAP)为基础对地质展开调查的新方法,并向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针对现如今数字地质填图在对其研究的现状方面也已在地质数据调查中逐步实现了组织、描述、管理与综合以及资源的一体化、统一化进行描述、集成和再现,建立起呈现个性化以及社会化的多目标、多用户的服务系统,是从今以后地质数据调查主要过程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同时通过在掌上Windows CE系统上,使数字化地质填图需要的GIS其基础性的功效得以实现,从而使数字填图体系与遥感系统整合成一体得以实现。 标签: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因为当今空间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和普遍使用,同时社会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使近些年以来区域性的地质调查由理论基础所需技术上的支持,至填图图件与内容的展现方式,均产生了重大改变。在地学领域中建起新知识系统的过程之中,整个世界的地质研究均加快了基础地质分析调查的脚步,且将基础性地质的调查作为立足点,以使社会始终在增长与改变的要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国家昌盛与发展的持续性得到可靠的支撑。 1数字地质填图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近些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使得使用数字地质填图不但在国土资源相关任务的任何领域内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以及输出结果等整个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深化至处理跨领域与跨学科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等相应问题之中。纵观整个世界主要的野外收集相应数据的软件,以及野外所收集数据的数据库其建立得重要途径是回至室内对野外数据进行处理,接着输进数据库内,也或者把格式预先定义的绘制于纸上的表格其大量相关的数据直接输进数据库内。该输入形式,首先效率是很低的,其次未能较好的对获得野外地质的调查数据相应技术根本性问题进行解决。野外数据记录本其所输数字太过结构化,这就需要地学相关工作人员更改他们记录与观测野外地质信息数据的方法,记下空间的定点方位并分离属性数据信息实施管理。 2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与硬件设备的发展趋势 2.1数字填图技术的硬软件支撑基础 随身可带入野外掌上机可以对复杂信息进行较好的管理和描述,有许多优点,包括存储容量充足,有较小的体积,且重量较轻、功耗较低,且连续工作的时间较长等优点。符合这些需求的设备是数据野外采集最终实现信息化重要的硬件设施基础。不然,数据—次性录入这一问题无法得以解决,致使实现数字填图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