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题汇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题汇总

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易错题汇总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政治和经济发生大变动

②私学兴盛

③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

④各学派相互诘难、批驳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这说明先秦儒家学派( )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

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

3、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

4、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5、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出土有大量食品,包括肉食品、鸡蛋、鱼类、农产品、蔬菜、水果等。食品的烹制相当讲究,使用了调味品和香料。食物有当地出产的,也有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南北经济水平差别不大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国家陆路交通十分发达

D.实施黄老政治成效显现

6、“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

A.大一统思想

B. “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 “君权神授”理论

7、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8、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科举制度的形成

9、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C.道教主张“贵儒”又“尊道”

D.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10、“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 )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了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哲学化解释

11、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

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

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

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

12、某思想家认为:“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下列哪一思想主张与此一致( )

A.“格物致知”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人伦者,天理也”

D.“存天理,灭人欲”

13、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思想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欧美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③封建专制统治极端腐败

④社会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明朝思想家李贽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李贽对“道学先生”格外厌恶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学先生“小国寡民”的理想难以实现

B.道学先生不学无术.误人子弟

C.道学先生“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D.道学先生提倡“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

15、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认为,“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主张“生存一日当为民办事一日”“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这与下列哪一思想相吻合( )

A.押击君主专制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经世致用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6、关于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状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步思想都没有跳出传统旧儒学的樊篱

B.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思想的地位

C.进步思想在同反动思想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

D.进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

国若其国,谁攻?

——《墨子》

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洚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其原因。

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其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

材料二: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朱熹的哪一观点?根据材料信息, 对此作简要解释。

(2)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与朱熹相比,心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亦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 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材料四: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 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去分析。

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养心”,而没有强调仁礼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形成“养心、养气”意在强调人的自觉性,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人的自主性,并不是突出教化的功能性,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识论,不属于先秦儒家学派,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韩非子的主张是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基础的,故君权高于法律。所以D项的理解不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题中要求选出反映思想融合的选项,只有荀子的礼法并用体现了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符合题意,故选B项;A项和C项只体现了儒家思想,D项只体现了墨家思想,故应排除。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南方经济还没有得到开发,南北经济水平差距较大。故A项错误。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的墓葬,而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是汉武帝之后,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陆路交通主要以畜力为主,并不发达。故C项错误。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为恢复发展经济,西汉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措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食品丰富,且烹制讲究,可知当时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说明汉初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了天与人有相通之处.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B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采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题干中“士人政府”是指中国古代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官僚集团.联系所学可知.这种局面的出现应是儒学上升为正统思想之后的结果.所以本题

选C项;A项是秦朝的;B项黄老之学被推崇是在汉初;D项科举制度的形成是在隋唐,故排除A、B、D三项。

9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道教和佛教的挑战是在唐代。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的疑难之处是不能正确理解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突破。早在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就开始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故A项错误;宋明时期的新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故B项错误;C项重在明理方法,与设问不符;宋明理学认为天理就是忠孝节义.因而把理学和封建道德规范、等级秩序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孟子由性善论提出仁政,荀子由性恶论提出礼法并施,朱熹由本善习远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都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由材料无法推断出B、C两项,故B、C两项错误;宋明理学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陆王心学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根据材料“心即理”可知是心学观点。

A、C、D是程朱理学观点。故B正确。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据所学可知.明清之际.欧美民主、自由思想还没有传入中国,当时外国传教士传人中国的仅仅是一些自然科学和音乐等艺术类的知识,还有天主教思想.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选B项。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道学先生”就是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强烈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故C正确。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的疑难之处是不能正确理解“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从材料看,三位思想家都反对空谈义理.主张做实事,关注国家命运,这与“经世致用”的思想是相符的。A、B与题意不符,D是顾炎武的爱国思想.只有C符合题意。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明清之际的大多数思想都与传统儒家思想不同,可排除A项。而在明清时期,虽然进步思想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陆王心学,并且在政治上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可排除C、D两项。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1.“兼爱”“非攻”思想。2.儒家; 3.相同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不同点: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重视“刑”的作用.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实行霸道统治。

解析:(1)“视人之宝若其宝”“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反映出的是一种没有等级差别的普遍的爱,是墨家的“兼爱”思想。“谁攻”反映的是“非攻”思想。(2)《孟子》是反映孟子思想的著作,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3)孟

子和韩非子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孟子主张实施仁政,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是法家的典型代表,强调法治,主张实行霸道。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这一主张被采纳。

3.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明, 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解析:材料一阐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要求禁绝其它学说,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主张。前者,不能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后者,为当时统治者所急需。分析历史事物的影响,一般都要注意到两个方面。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回答问题时两个方面都不要忽视。

19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格物致知。通过接触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感悟。

(2)“穷理”,朱熹把认识“理”作为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

(3)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突出特点是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心学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解析:(1)依据材料“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可知材料所述为朱熹的格物致知;依据材料和所学,其主张要加强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在学习和实践中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通过学习和观察来达到明理的目的,所以有他主张通过接触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感悟。

(2)依据材料“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通过学习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以达到明理,所以朱熹认识事物的终极目的为“穷理”,朱熹把认识“理”作为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

(3)依据材料“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可知王阳明的观点为致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心学的特点为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心学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20答案及解析:

答案:

(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应当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

(2)方法:分天子之权,实行“众治”;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非人君所能独治。

(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

(4)共同之处:抨击君主专制;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 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评价:积极方面.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消极方面.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1)根据材料“然则·····自利也”可以概括出答案。职责结合“天下为主,君为客”分析。

(2)针对君主专制的弊端,材料“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信息能体顾炎武主张分君权的主张。

(3)根据材料“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可以概括出答案。

(4)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又起反作用,依据此原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即可。

新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检测题含答案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 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 3.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B.寒潮C.旱灾D.暴雨 4.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①酸雨危害生物体②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③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④2015年10月4日罕见龙卷风袭击广东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某台风逐渐靠近上海的过程中,上海的天气变化是() A.气压升高,风力增大B.气压降低,风力增大 C.气压升高,风力减小D.气压降低,风力减小 读某区域森林覆盖率在人为影响下的长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2 6.①②③④四个阶段,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关于各阶段人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阶段森林覆盖率最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较高,不存在生态环境问题 B .②阶段人口增长快,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C .③阶段人地矛盾尖锐,环境人口容量最小 D .④阶段森林覆盖率上升,人地关系走向和谐 8.下列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与其主要防护功能匹配正确的是( ) A .沿海防护林——防止土壤沙化 B .华北防护林——防止风暴潮肆虐 C .东北防护林——抵挡台风侵袭 D .西北防护林——防御风沙危害 9.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这种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台风 B .暴雨 C .冻害 D .沙尘 2018年3月,潍坊地区的峡山区出现大规模的蝗虫泛滥情况。一时间蝗虫“遮天蔽日”,放眼望去天空黑压压的全是蝗虫。蝗虫灾害除与人类活动有关外, 还与气象灾害有密切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高三地理精选易错题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86题综合题含答案和解析)

高三地理精选易错题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86题综合题含答案和解析)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吉布提的阿萨勒湖面低于海平面157米未,是非洲最低点。周边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地下裂隙发育。被荒漠包围,几乎全年无雨.没有一条河流注入。湖区气候炎热干燥,旺盛的蒸发量使每升湖水含盐高达348克,与死海相当.但湖泊面积一直保持稳定。 (1)分析阿萨勒湖地区地下裂隙发育的原因。 (2)有人认为阿萨勒湖受海水补给,请推测其判断依据。 2.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分布特征。 (2)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其形成原因。 (3)图中甲城市位于________(填一种地质构造)中,简述甲城市附近地区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3.下图为福建省厚度等值线(单位:km)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地壳与地幔的不连续界面为____,福建永泰市该界面大致位于地下____km处。 (2)2013年10月30日,仙游县、永泰县交界处发生4.3级地震,附近陆地居民和台湾海峡渔船上进行捕鱼作业的渔民感觉有什么不同?请解释原因。 4.读地貌地质综合示意图,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地貌形态是________,在我国分布的地区是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 (3)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D处为石灰岩,E处的岩石由其变质而成,则E处的岩石可能是____,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地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的建立: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 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秦朝统一的背景: ①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②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改变了大国的均势。③人民经受长期的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力量 3、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 ①内容: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必修一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 ◆课程目标: 1、简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对比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2、学习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列举各个时期重要的政治变革,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3、总结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史上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依据各国的国情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和解释; 4、关注现今中外的政治制度,思考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发展大势,探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内容与标准: 【课时1】开学教育: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本学科的

学习方法。 第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2】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习要点:描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习要点:说出“始皇帝”的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查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课时4】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要点: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时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要点:概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时6】本单元知识回顾与习题讲评。 第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时7】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学习要点:利用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8】罗马法的起与发展。学习要点:记住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指出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高考复习方法:高中9科错题集整理制作方法大合集

高考复习方法:高中9科错题集整理制作方法大合集 语文 1.知识性的东西,比如语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等知识点,尽量在自习课大声朗读,边读边抄,抄写时故意留出空白供以后填写,填写时尽量在草稿本上进行,凡是有错的用铅笔圈起来,第二天进行其他内容前先集中精力解决圈出来的部分,如果解决了就把圈画小一点,连续几天都对了就把圈去掉,如果还是错的就把圈画大点,第三天继续解决。然后保证一周、一月、半学期、一学期再进行清理。 2.技能性的东西,比如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语言运用等等,则在老师评讲时,用红色笔随着老师的讲解,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己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分析,最后按老师讲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①为什么错了?分析原因;②应该怎样做?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及依据原理;③有无其它答题角度?哪种角度更好?对比归纳,思维求异;④能否变通一下?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如果还是不懂,则要在相应的答案旁边画上圈。 3.作文,则在原文上做文章,改句式、变说法、用手法、借结构、添例子等等。对做得不好的方面,则要有意识的收集范文对应解决。

数学 参考格式 日期:(可选) 错题:(必选) 错因:(必选)(重点) 所属知识点:(必选)(重点) 解析:(必选) 错误答案:(必选) 正确答案:(必选) 改错举措:(必选)(重点) 心得:(可选) 重做日期:(可选) 1.首先,在建立一本错题集之前,我认为大家需要一个内页可以灵活取用的活页夹本。为什么呢?因为高中段题目练习量大,涉及内容广泛且综合性强(数学尤甚),如果使用这样的本子,相较于传统的笔记本来说,它会更加便于我们随时添加、分类整理相关的错题;

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7水圈的组成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含解析鲁教版必修一

课时分层作业(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1.读水圈构成图,回答下题。 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A.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陆地咸水、陆地淡水 D.陆地淡水、陆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 B [陆地水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以陆地淡水为主,故甲为陆地咸水,乙为陆地淡水;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淡水,以冰川为主,故丙为冰川,丁为地下淡水。] 2.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B.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都相同 C.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D.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A [同一海区夏季太阳辐射强,所以水温高于冬季;同一暖流流经的海区由于纬度不同,其水温不尽相同;不同纬度由于表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不同,表层水温不同,所以相同深度不同纬度的海区水温不同;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由于受暖寒流不同影响,水温可能不同。] 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②沿岸河流少,淡水补给难③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④大雾天气多,白昼时间短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4.有人预测北冰洋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②图示北冰洋航线为公共海域,各国可自由穿行③核动力破冰船的广泛使用④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A 4.D [第3题,图中航线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海水水温低、冰封期长,①正确;因气候严寒,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③正确;沿岸有多条大河入海,②错误;北半球夏季,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白昼时间长,④错误。第4题,北冰洋航线因纬度高,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航运价值会提高,①正确;图示北冰洋航线多为俄罗斯领海,②错;核动力破水船技术水平高、耗资巨大,③错;北冰洋航线可缩短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运费,④正确。] 5.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沿180°经线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 A B C D C [解答此题可结合教材“大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特别应注意:沿180°经线60°N附近海区海水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海区低,据此判断C图最符合。] 读下图,完成6~7题。 甲乙丙丁 6.2月份时,图中a、b、c、d四海域水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 A.c>d>a>b B.a>d>c>b C.c>b>a>d D.a>c>d>b 7.图中各海域盐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个野外考查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野外考查小组不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 ) A.望远镜B.罗盘仪 C.照相机D.汽车 2.野外考查小组需准备的装备有( ) ①防晒霜②羽绒服③雨衣④救生衣⑤救生圈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1.D 2.A [第1题,汽车属于交通工具,不属于仪器设备。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多变,因此需要准备防晒霜、羽绒服和雨衣等装备。] 3.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②太阳③树木的年轮④北极星⑤手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⑤D.①③④ D [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利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无法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手表定向也不能用。] 4.依据房屋朝向可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点房屋门窗朝南,南极点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情况 ④城市中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充分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南部天空,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北部天空,房屋多坐南朝北。与城市相比,乡村对自然的依赖性更强,房屋朝向更能反映光照情况;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主要是为了获得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B.山谷 C.河流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5.A 6.B [第5题,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第6题,河口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7~8题。 7.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B.西方 C.南方D.北方 8.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4:00 B.9:30 C.16:30 D.19:00 7.B 8.B [第7题,读图可知,光照好的一侧是阳面,生长较好。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阳面是南面,所以拍摄者位于树的西方。第8题,由上题可知,图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属于上午,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9:30。]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西 周 分 封 制 背景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控制地区辽阔 目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拱卫王室 2、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 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实施 者 武王开始,周公旦大规模分封。分封的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内容 1、分封诸侯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3、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士以下不再分 封。卿大夫和士也要承担义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积极 性 前期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发展了交通,促进了边疆开发,使 周成为强国 局限 性 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根源 破坏 瓦解 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春秋时 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 西 周 宗 法 制 目的 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 内容 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周王嫡长 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权,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诸侯和大夫以此类推。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小宗须服从大宗 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特点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也是实质) 瓦解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战国时宗法制完全瓦解 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深远 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 有较大的影响 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 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秦朝中央背景公元前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原因、影响)措施 中 央 确立皇帝 制度 由来“三皇五帝” 目的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家天下)

必修一地理错题集 答案

○…………线………_ ○…………线………《必修一:自然地理》 一、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表形态 1.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 年降水量的差异 B 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 植被覆盖率不同 D 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2)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抵制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干热岩是新型的环保能源,它是地壳深处或地慢的岩浆上涌与顶部岩石接触产生的热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我国干热岩资源十分丰富。 2018 年我国在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打出了温度达 260°的 干热岩。 下图为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 读图,完成2—4题。 2.干热岩发电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是(A ) A.水资源 B.岩浆 C.岩石 D.地热 3.从环保角度看干热岩发电可部分替代(A ) A.化石能源 B.生物能源 C.风能资源 D.核能资源 4.柴达木盆地打出干热岩说明当地( B ) A.地壳厚度薄 B.岩浆埋藏浅 C.岩性松散 D.岩层深厚

………外…………○…………………○…………线学校:________号:___________ ………内…………○…………………○…………线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图4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5.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B ) A .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B .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C .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D .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6.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A ) A .减轻海水入侵强度 B .增加陆地面积 C .缩短南北航运距离 D .稳定入海江道 7.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C ) ①东移 ②西移 ③潮差增大 ④潮差减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分别为 “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①地形区为( C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东南丘陵 9.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 B. 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 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古 书中称“封”或“封建”) 1、目的:为了有效巩固西周统治(“封邦建国, 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2、地区:王畿以外的地区,包括土地和人民。 3、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有为周天子镇 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不是赋税)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5、诸侯权力:获得土地和人民,封疆内再分封, 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 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 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7、影响: (1)积极: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于严密。 (2)消极: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内容): 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相对的大宗小宗。 ③家国一体、家国同构。 3、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权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与分封制关系: ①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分封制通过宗法制得以维系,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③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四、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西周制订。不同等级贵族有不同的礼仪“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家国 同构、家国一体)。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制度 (一)皇帝制度的特征: 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最突出)(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1、内容 (1)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2)太尉: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 (3)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 二、地方官制:郡县制 1、特点: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守和县令、县 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 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3、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评价 1、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巩固了国家统一。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推恩令 (1)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地方设节度使 (1)实质: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影响:唐中期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

文综复习方法及错题本整理

文综复习 一、基本要求 文综政史地,整体上来讲是三门不同学科,实际上其中很多方面都是有联系的。所以才能放到一张试卷上。 通用的学习方法,无外乎背诵,默写,做题。 背诵 背诵是文科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任何一个文科老师都会强调这一点。背诵要掌握技巧,不能每天毫无规律,要分章节,分梯度,每月、周都要有计划,每天要给自己定下目标,直到完成每周/月计划。开始的时候会很难受,因为有些东西背很多遍仍然会混乱,但是坚持二十天就会形成习惯,慢慢就会形成质变。 默写 默写只是我个人做的,其他同学没有这样,我每天中午放学在校不回家,就在班里小睡一会,然后就默写文综各个片段。一开始是当做练字,后来发现一举两得。中午热的时候刚到班里很烦躁,写题有时候没有思绪,就写写字。 做题 做题是高三的主修课,很多名校(无为,合肥168,铜陵一中等),每天都有大量的题目。我班经常发他们做的试卷。但是,做题不应该太在乎数量,老师说,没有质量,数量只是水分。所以,错题一定不要放过。既然是错题,包含着自己的不足。

二、错题集的整理 我看了,很多同学都是把所有的错题混乱的弄在一起,但是学习非常好的同学,错题集做的就像一本买来的资料书。基本上错题集要有几个要求: (1)错题本要买厚本子,大本子。要多准备两个本子,不能三科挤在一个笔记本上。因为会有太多太多的题目要记录。 (2)每页要左右7、3对折,右边要留出空白,记下做这一题的教训。也可以补上和这一题比较相近的经典题。不要怕笔记本有空白。 (3)错题有条件就剪下来,省时间,重要的是纠错这部分。 (4)各个科目错题尽量分章节,分大类分小类,以后碰到相近的题想查就查了。 (5)温故而知新,我和同学去食堂吃饭,学习好的同学有的就带着错题本。 (6)别怕脏,只要不混乱,各种笔都没问题,两行字中间夹缝也可以记东西。 三、答题要求 (1)分序号 (2)字迹清晰 (3)教材语言,简明得体。

高中地理必修一错题集

高中地理必修一错题练习(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1、绝大部分陨石在到达地面之前会在大气中燃烧掉,这一过程的地理意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C、减少了陨石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讲述地球人类试图在遥远的“潘多拉”星球开采矿产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与“纳美人”(“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人)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据此回答2~3题 2、假如影片中的“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是存在的,那么它不可能属于下述中的() 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与地球大气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与体积适中 B、地球公转周期适中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地球自转周期适中

水星与太阳的距离:0.387 水星轨道倾角(与地球):7° 水星偏心率:0.206 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30.13 海王星轨道倾角(与地球):1.8° 海王星偏心率:0.006 4、根据有关数据,可以看出行星的运动特征包括() ①同向性②共面性③近圆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 B、1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 6、地球表面很少有类似“月坑”这类地貌,不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 B、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地球表面外力作用强烈 D、地球表面被人类改造得强烈

历史必修一易错题精选

2009年南京市高考历史200道选择题错题集 (注:答案是对应题号,不对应顺序,如1\20,答案为20题) 必修一错题集 1\20.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继承和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 ②③④ 2\28.“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火烧圆明园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D.提出“二十一条” 3\30.下图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3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 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 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 5\39.右面图片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运动 5\42.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 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 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6\44.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7\49.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8\52.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确定要探寻80年前(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应选择的地点是 ①南昌②瑞金③井冈山④延安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9\58.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凋查时,在江两和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的大字,斑驳模糊,第一、二个字笔画

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必修一知识点.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 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新民主主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 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1. 已知集合M={y |y =x 2+1,x∈R },N={y|y =x +1,x∈R },则M∩N=( ) 解:M={y |y =x 2+1,x∈R }={y |y ≥1}, N={y|y=x +1,x∈R }={y|y∈R }. ∴M∩N={y |y ≥1}∩{y|(y∈R)}={y |y ≥1},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 |y =x 2+1}、{y |y =x 2+1,x ∈R }、{(x ,y )|y =x 2+1,x ∈R },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2 .已知A={x |x 2-3x +2=0},B={x |ax -2=0}且A∪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解:∵A∪B=A ∴B A 又A={x |x 2-3x +2=0}={1,2}∴B=或{}{}21或∴C={0,1,2} 3 。已知m ∈A,n ∈B, 且集合A={}Z a a x x ∈=,2|,B={}Z a a x x ∈+=,12|,又C={}Z a a x x ∈+=,14|,则有:m +n ∈ (填A,B,C 中的一个) 解:∵m ∈A, ∴设m =2a 1,a 1∈Z , 又∵n B ∈,∴n =2a 2+1,a 2∈ Z , ∴m +n =2(a 1+a 2)+1,而a 1+a 2∈ Z , ∴m +n ∈B 。 4 已知集合A={x|x 2-3x -10≤0},集合B={x|p +1≤x≤2p-1}.若B 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B≠时,即p +1≤2p-1p≥2.由B A 得:-2≤p+1且2p -1≤5. 由-3≤p≤3.∴ 2≤p≤3 ②当B=时,即p +1>2p -1p <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5 已知集合A={a,a +b,a +2b},B={a,ac,ac 2}.若A=B ,求c 的值. 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 +b=ac 且a +2b=ac 2,消去b 得:a +ac 2-2ac=0, 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 2-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2)若a +b=ac 2且a +2b=ac ,消去b 得:2ac 2-ac -a=0, ∵a≠0,∴2c 2-c -1=0, 即(c -1)(2c +1)=0,又c≠1,故c=-21 .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 -11 ∈A ,1≠a 且1?A. ⑴若2∈A,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⑶若a∈A,证明:1-a 1 ∈A.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高分必背】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生命历程

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点 高分必背 必修一知识点→细胞的生命历程模块 →细胞增殖 1.多细胞生物的生长既要靠细胞体积的增大,又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细 胞核的控制范围有限。 3.【实验】模型法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 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注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相同时间内NaOH 扩散进去的深度相等,也就是扩散速率相等。 4.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细胞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增殖。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 6.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7.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为一 个细胞周期。注意:连续 ..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受精卵、干细胞等。 8.先经过一个漫长的分裂间期再到短暂的分裂期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9.【实验】因为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时,看到分裂间期的细胞多,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 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

11.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12.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染色体散乱 13.中期:形稳数晰赤道齐: 14.后期:点裂数倍均两级: 15.末期:两消两现重新起: 1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1)间期:动物细胞特有中心粒的复制 (2)前期: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末期: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 分为二;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口 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