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

(修订版)

目录

第一章建设内容 (1)

一、建设背景 (1)

二、建设内容 (1)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3)

一、宏观市场环境 (3)

二、发展规划 (9)

三、**乡概况 (12)

四、国民经济发展 (14)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第三章技术设计方案 (17)

一、工程概况 (17)

二、灌溉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 (17)

三、工程设计 (17)

四、水源工程管理 (20)

五、输水管道的管理 (20)

六、设计依据 (21)

第四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22)

一、工程概况 (22)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22)

三、投资概算 (23)

四、资金筹措 (24)

第五章综合效益分析 (25)

一、经济增产效益 (25)

二、社会效益 (25)

三、环境效益 (25)

四、综合评价 (26)

第六章示范区建设组织与管理 (27)

一、示范区建设组织 (27)

二、示范区运营管理 (31)

第一章建设内容

一、建设背景

***乡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地点选址位于***,幅员面积227.8平方千米,人口10824人,耕地面积22710亩,人均耕地2.2亩。该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土层深厚,近些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是全县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所生产蔬菜具有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等特点,是“十二五”重点规划的万亩高山蔬菜基地。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按照“倾斜基地、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加快完善以水、电、路、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利建设要向主要产业基地倾斜。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的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大幅度提高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建成万亩高山蔬菜基地水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的需要。根据示范区水源、地形、作物分布及种植结构等情况,选用节水效益好、灌水质量高的灌溉技术类型,确定实施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

二、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内容汇总表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宏观市场环境

(一)区情概况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最低月平均气温6.6℃,最高月平均气温27.5℃,空气湿度78%。无霜期大于296天。全县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187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试点县和三峡库区淹没县。境内海拔最高2033米,最低160米。

(二)经济发展

1、综合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41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7328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6951万元,增长21.1%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9876万元,增长18.4%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6.0︰34.2︰49.9调整为14.8︰36.9︰4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2.3%、50.7%,拉动经济增长分别为1.2、7.3、8.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年全县从业人员24.83万人,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66万人,增长5.3%。一产业从业人员11.98万人,增长0.5%,二产业5.36万人,下降8.1%,三产业7.49万人,增长2.8%。

2、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农业商品产值77998万元,商品化率为45.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结构由2009年的53.2︰3.5︰41︰2︰0.3转变为56.7︰3.8︰37.3︰1.9︰0.4。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7328万元,可比价增长6.7%,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4.8%;其中,种植业68167万元,增长8.5%,畜牧业31498万元,增长5.1%,林业4799万元,增长1.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8086公顷,比上年增长1%,粮食平均亩产238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056公顷,增长14.8%;烤烟播种面积4093公顷,比上年下降14.7%;中药材种植面积2630公顷,增长33.9%;蔬菜播种面积18676公顷,增长19.6%,再次被市政府确定为全市重点建设的四个蔬菜基地县之一。

年末生猪存栏35.17万头,下降2.7%,牛存栏4.46万头,增长8.8%,羊存栏12.15万只,增长34.5%;家禽出栏70.2万只、存栏79.1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2.3%。

表2-1 2010年全县主要农牧渔产品产量表

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21万亩,其中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4.81万亩。新建烟水池46口,累计达到3656口。农村饮水达标人口25.13万人,其中当年新增3.2万人。推广各类农业机械7700余台套,农业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28%,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91万千瓦,增长12.7%,机耕面积38000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7427吨,比上年下降0.2%。借助国家投资,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22000亩,新建沼气池2756口、大中型沼气工程4座,年末累计达到33220口。登记注册的各类农业合作社375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户,其中市级9户。土地确权颁证稳步推进,土地流转面积10.89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5.5%。

3、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4687万元,较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投资814295万元,增长47.4%;跨区投资90392万元,下降61.6%。从计划管理渠道看,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735580万元,增长9.7%;房地产投资133812万元,增长62%;其它投资35295万元,增长1.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49899万元,集体控股投资119163万元,私人控股225207万元,港澳台商投资

3500万元,外商投资351万元,其它投资106567万元。从产业看,一产业投资108223万元,增长59.3%;二产业投资310934万元,增长34.3%,其中工业投资309744万元,增长33.8%;三产业投资485530元,下降0.6%。

4、商贸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578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0.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1331万元,增长3.1%,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7%。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19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0165万元,增长22.3%;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33万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7295万元,增长68.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3263万元,增长7.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1935万元,增长47.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704万元,增长39.4%。

5、财政与金融

全年实现辖区内财政收入100967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005万元,比上年增加22138万元,增长45.3%。一般预算收入46839元,增长48.5%,其中税收30992万元,增长39.3%;基金收入23930万元,增长77.4%。地方财政支出227268万元,较上年增加63364万元,增长38.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005万元,增长36.6%;文教卫生科技事业支出35522万元,增长3.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938万元,增长19.3%;农林水事务支

出37870万元,增长40.8%。

年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57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807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8.6%。

6、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县年末户籍总户数为136432户,总人口412727人,男女性别比为110.96︰100。其中,非农业人口102769人,农业人口309958人。出生人口7491人,死亡人口37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3.89︰100。全县迁入人口4707人,迁出人口6583人,净迁出人口为1876人,人口机械变化率为-4.56‰。

按居住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89.02%,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计划生育率72.25%,比上年下降4.58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城镇新增就业2767人,完成就业再就业培训99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10657人,其中新增转移12785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各类政策培训9232人。

初步统计全县城镇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9199人,比上年增长1.5%;平均劳动报酬30104元,增长11.1%。其中,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7173人,下降2.2%;平均工资31939元,增长12.8%。

据抽样调查结果: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6024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3元,增长11.7%。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713元,增长9.5%;人均经营净收入2594元,增长

14.3%;人均财产性收入262元,增长31.3%;人均转移性收入3455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406元,增长11.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182元,增长3.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86平方米,增长0.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4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87元,增长12%;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534元,增长21.6%;人均财产性纯收入61元,增长59.9%;人均转移性纯收入522元,增长26.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88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39元,增长37.6%;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705元,增长20.8%;恩格尔系数为43.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37.59平方米,增长2.1%。

7、资源与环境

全县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64081公顷。拥有大中小型水库30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2座、小型27座,总容量62520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1943平方公里,累计治理743.7平方公里,其中本年治理5.9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104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3%,活立木蓄积729.4万立方米。

全县全年用电量3428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291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6.6%;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格)能耗0.5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8.9%;工业企业取水总量493.4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8%。

全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0天,优良比例90.4%。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8分贝,县城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3分贝,达标路长比例为87%。功能区噪声平均值为55.6分贝,达标率为100%。各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境内无劣五类水体。

二、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是实施“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融入“一小时经济圈”目标相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有利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5%;建成全市特色经济强县、全国生态县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建成全市特色经济强县。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清洁能源三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工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一园多组团”的格局基本形成,机械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加工、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显著提升,达到50%左右;农业基础能力增强,建成知名高山蔬菜基地,形成区域性产地交易市场和30万吨冷链体系,实现经济全面加速发展。以人均衡量的GDP、地方财政收入进入全

市21县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

——建成全国生态县。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县标准。清洁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左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地表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Ⅲ类标准。

——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旅游环境、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管理均达到国际水准,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显著提升,旅客和旅游商品集散功能显著增强,“入境游”发展成效凸显,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社会民生显著改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逐步缩小,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就业持续增加,教育质量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趋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6年,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城镇登记失

业率控制在4%以内,收入分配格局和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社会保障实现广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分别达到90%和93%;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以及移民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表2-2 “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规划表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是现价,未考虑价格因素。【】表示五年累计数。

三、**乡概况

**乡位于。境内平均海拔1330米,最低处是石坝董家湾为90米,最高处是石坝村磨槽湾为2033.3米,幅员面积为227.8平方公里。全乡辖新春、坨田、团兴、木根、石坝、荞子、铁炉、梅子8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和1个居民小组,有场镇木根、双河2个。全乡3097户,10824人。其中农业户2881户,农业人口10484人;非农业户216户,非农业人口337人。全乡有耕地面积22710亩,人均耕地2.2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立体变化明显。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年平均气温11.2℃,年降雨量为1200毫米,宜农宜林,宜牧宜渔。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森林覆盖率高,水

源清洁,无工业废气、废水污染,以产玉米、烤烟、蔬菜为主,薯类次之,是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是建设绿色农业生态园区的最佳热土。乡境内植被丰富,主要杉木、松木、漆木、红椿、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主要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野猪、香樟、锦鸡等;盛产天麻、党参、黄柏、杜仲、银花、黄连、云木香等中药材。

境内交通便利,国家二级垫道通路贯通全镜,武丰公路、双涪公路畅通,地处武陵山森林公园和仙女山森林公园腹心;全村街道公路村村通,80%以上的农业社实现了户户通公路。通讯设施设备齐全,全乡安装程控电话2000余门,建主移动、联通机站4个,覆盖面达95%。教育科技事业发展快,全乡有一所中心校、一所党校、三所村校,学生1100余人,有教职工60余人,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学前班5班。学校配置微机50余台。文化体育卫生保健事业蓬勃发展。宽网闭路电视在政府所在地区开通,且逐步向农村延伸,收视率达95%;医药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全乡有卫生院两所,有医疗点6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大,购买力增强,衣食住行显著改善,家用电器普及了普通农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不断开拓进取,以敢为人先和超常的胆略抓经济建设,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按党委、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优势,狠抓烤烟、蔬菜、生猪、中药材、养殖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招商引资,努力发展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是会在收到更加瞩目的实效,和谐、富裕的新即将

展示在世人面前。

四、国民经济发展

2010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700万元,增长25%;工农业增加值6479万元,增长23%;实现本级财政收入3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62元,增长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6万元,增长18%;完成固定投资3653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42%;转移农村劳动力1462人;出栏生猪1.2万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6189吨。蔬菜种植2.4万亩,产量10万吨。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所处的库区区位和市委、市政府对蔬菜发展承担任务的定位及长期以来全县农民种植蔬菜的习惯,通过实施节水项目,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蔬菜品种内部结构调整,增加移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改善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

以山地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好长保持看天吃饭的农业生产形式。通过节水农业项目建设,能有效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地处山区,增收渠道少,收入不高,生活贫困。通过设施节水农业的建设,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蔬菜等作物产量,促

进农户增收致富,促进社会和谐。

3.有利于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发展

蔬菜产业以高山蔬菜为主,受地势影响,全县蔬菜品种结构单一,市场抵御能力低,低山蔬菜上市时间固定不具优势。通过节水农业项目建设,能有效调节和控制蔬菜上市时间,促进蔬菜内部结构调整;同时,有效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辐射带动全县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全县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4.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项目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与保持水土,较少地表径流,实现科学用水,以及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间接保护三峡库区水体,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

5.区域地质条件特色

项目所在地为高中山地区,气温低,雨量丰富,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1.2℃,年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无霜期210天,年降雨量超过1200毫米,为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3.42%,有效氮含量186PPM,速效磷5.1PPM,速效钾92PPM,PH值5.0。表层疏松多孔,土体棕色,表土到底层由酸性到中性,底土层有岩土碎屑,具有粗骨性。土层深厚、耕性好,保肥力强,但较缺磷,适宜蔬菜种植。当地生态环境良好,是开发纯天然无污染高品位绿色蔬菜系列产品的理想生态环境。交通方面,木根村位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县城47公里,木(木根村)

大(涪陵区大木乡)路等道路与外界相连,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第三章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建设面积5000亩,由于地块比较分散、地形复杂,将此次节水灌溉建设面积分为四个片区,一片区水源为沟渠水,位于黄家大塘;二片区水源为高山龙洞水,位于蔡家湾;

三、四片区的灌溉用水通过引水堰将水引入16、17、18号水池。设计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二片区为典型设计地块,水桩安装间距为20mx20m,其余非典型设计地块水桩安装间距为25mx25m。一片区的灌溉用水由水泵将水提升至15号水池后利用地形高差,采取重力流供水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灌溉。二、三、四片区的灌溉用水也均采用重力流供水方式。

二、灌溉系统设计参数的选择

1、设计土壤湿润比: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设计湿润比取60%。

2、设计灌水均匀度为85%以上。

3、灌溉水利用系数: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滴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90。

三、工程设计

1、管材选择:管材选用PE管,分别为DN125(1.25Mpa)、DN110(1.25Mpa)、DN90(1.25Mpa)、DN75(1.25Mpa)、DN63(1.25Mpa)、DN40(1.25Mpa)、DN32(1.25Mpa)、DN20(1.0Mpa)等几种不同直径的

降本增效实施方案

XXX型降本增效实施方案 ------管理篇 一、目的 明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工、料、费的消耗水平,为了让公司进行量、本、利的财务核算有据可依,同时为制定产品销售价格提供成本数据支撑,以便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范围 本次以XXX型产品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涉及此两款型产品的投入、产出的各个环节。 三、控制目标 消耗成本下降10%(在配备30名一线作业人员,每月产量12台的框架下进行成本测算) 四、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总督导: 组员: 五、各部门职责 (一)技术部: 1、负责确定配置信息及定额标准; 2、主导完善各工段的工艺改进; 3、对物料消耗定额和工时消耗定额进行跟踪确认。 (二)物流部: 1、供应链整合,合作模式及采购方式的优化; 2、库存盘点,统计原、主、辅材的费用占用情况; 3、按生产计划需求设置最低库存量,避免出现制程待料情况。 4、参与工艺改进并积极实施。 (三)制造部: 1、制造部负责各工段作业条件的优化、区域的划分;

2、对生产过程的各环节进行ECRS分析; 3、参与工艺改进并积极实施。 (四)质量部: 1、完善各工段的检验规范,进行培训并主导实施,使制程真正处于受控状态; 2、来料检测方法的优化,避免不良品进入制程; 3、对前期解决客诉所采取措施进行可行性验证,进行标准化。对现有客诉问题及时出具整改措施; 4、参与工艺改进并积极实施。 (五)财务部: 1、对物料消耗定额和工时消耗定额进行跟踪验证; 2、对供应物资费用占比较大的进行价格验证; 3、进行量本利分析,为明年的销售预测提供成本数据参考。 六、各部门工作要求

七、措施及推进计划 总步骤: 1、首要任务对目前的各成本数据进行统计; 2、按方案及时间要求各部门制定具体措施; 3、计划于9月底完成降本的各项目基础性工作; 4、通过三个月的运营,12月底对各成本数据进行再统计,以确定目标实现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目次 1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 3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4. 工程管理 5、施工组织设计 6、水土保持设计 7、环境保护设计 8、节能设计 9投资概算及筹资方案 10预期效益 11 附图 附加说明(包括总则)

1 综合说明 1.1 项目背景及依据 1.2 项目区现状 简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包括项目的位置等。 1.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简述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方案,总工期。 1.4 工程管理 简述项目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建后的管护机制。 1.5 建设费用及资金筹措方案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总投资,投资构成,筹资方案。 1.6 预期效益 简要说明高效节水工程建后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状况 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2.1.2 水文气象 重点介绍项目区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和日照等水文气象要素。 2.1.3 地形、地貌 2.1.4土壤及作物种植情况 重点介绍项目区的土壤土质、作物种类和种植间距。 2.1.5 水资源 重点介绍项目区现状水源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受益人口及劳动力状况 2.2.2 农业生产水平 2.2.3 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2.4 水利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2.3 项目区水利设施现状 2.3.1 水源工程现状 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湖泊)、堰坝、山塘、河流等。 2.3.2 灌溉工程设施现状 说明项目区灌溉工程设施现状,应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等。 2.3.3 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说明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2.4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现状自然灾害、农业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目实施的必要性。 3 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和布局 3.1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 (1)规划的文本及相关的审批依据; (2)中央及省针对现行农田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有关文件; (3)相关的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根据项目类型选用相应规范); ①《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②《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③《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2007;④《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2010;⑤《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等 3.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标准 (1)灌溉设计保证率 喷灌、微灌各类作物采用85~95%,低压管道灌溉采用75%。 (2)灌溉水利用系数 低压管道区、喷灌区不应低于0.80;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编号:

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工程编号:HZ2009N043 目录 一、综合说明 (1)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概况 (2) (三)项目投入总和资金和效益情况 (4) (四)组织领导和管理 (5)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 (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6)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 三、项目区概况 (12) (一)自然概况 (12) (二)社会经济状况 (14) (三)基础设施 (15) 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7) (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7) (二)项目区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17)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19)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标准 (19) (二)项目建设内容 (19) (三)配套农技措施 (21) (四)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22)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1) (一)投资估算依据 (31) (二)投资估算 (31) (三)资金筹措方案 (34) 七、项目效益估算及经济评价 (35) (一)灌溉节水效益 (35) (二)经济效益分析 (35) (三)社会效益 (40) (四)生态效益 (41) 八、项目组织和管理维护 (42) (一)组织机构 (42) (二)工程建设管理 (42) (三)建设资金管理 (43) (四)施工组织和进度安排 (43) (五)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与维护 (45)

九、项目招投标 (47) (一)法律依据 (47) (二)工程招标范围 (47) (三)招、投标管理 (47) 十、结论及建议 (48) (一)结论 (48) (二)建议 (48) 附件: 1、**村电灌站修复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2、**村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协会名单 3、节水灌溉规划布局图 4、项目区水利现状图 5、工程典型设计图 6、**区交通位置图

“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专项活动方案 (定稿)

“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专项 活动方案 8月27日,集团公司召开了《开展“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专项活动》动员会,要在集团公司全系统内开展一次“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专项活动(以下检查“专项活动”)。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对本次专项活动的有关要求,切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确保活动开展的效果和质量,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根据集团公司通知要求,结合公司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专项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集团公司管理提升活动总体方案为指导,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化运行为重点,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生产运营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打赢“一保一降”攻坚战奠定基础。 二、活动主题及范围 (一)活动主题 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 (二)活动范围 各分(子)公司、专业机构、本部有关部门。 三、组织机构 (一)公司本部 公司成立“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孟令宾 成员:赵宗林孙利群邢德海吴立东 崔健杨艳成敖亚新谭元章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全面领导公司专项活动的开展。 2.确定公司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3.审定重大技术改造、综合升级改造项目,落实资金保障。 4.建立健全对标抓落实长效机制,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参与工作格局。 5.健全和完善协作、交流与推广的工作机制。 6.建立活动质量检查评价标准,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公司安全生产部,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部门有关同志组成。 (二)基层企业 各基层企业要成立相应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牵头部门,落实责任人,细化管理目标和职责。 四、活动目标 (一)确保安全稳定 1.2011年底投产的企业,实现企业、设备、人员依法取证率100%。 2.确保5家发电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5家发电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 3.力争使2011年底投产的企业全部实现本质安全型企

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附件: ××省(区、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十二五”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本方案中高效节水灌溉是指符合规范要求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三种灌溉形式。 一、概况(数据以2010年统计年鉴为依据) 1、简述全省(区、市)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2、简述全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主要灌溉水源工程类型、灌溉供水能力现状及未来5年增减情况等。 3、简述本省(区、市)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优势作物种植现状及今后5年发展预测(根据农业相关规划),主要作物单产及总产量等。 4、简述本省(区、市)灌溉发展现状。 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简述全省(区、市)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三、发展总体思路、原则及目标任务 1、需求分析 分析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有利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潜力和需求。 2、总体思路

简述全省(区、市)“十二五”期间灌溉及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总体思路。 3、发展目标 在分析平衡各县上报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的基础上,根据本省(区、市)农业灌溉可用水量、土地资源以及国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投入能力,拟定本省(区、市)“十二五”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目标。主要指标包括灌溉面积(新增、达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新增、达到)、节水能力(新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增)等(高效节水灌溉要求细化到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 4、发展布局及重点 从全省(区、市)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论述本省(区、市)灌溉、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布局及发展重点(要求落实到县)。 四、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发展布局和发展任务,结合附表简述主要建设内容。 五、工程建设管理及运行管护 提出本省(区、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管理、建后管护、运行机制以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模式。 六、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依据国家、部委、地方现行相关取费标准、定额,以2010年末

节水灌溉现状与前景

节水灌溉的内涵。节水灌溉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多种措施的总称。主要是对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灌溉而言。由于灌溉是补充天然降水的不足,从而促使作物高产高效,节省灌溉用水,当然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因此,把“节水灌溉”仅仅理解为节约灌溉用水是不全面的,应当在考虑灌溉的同时,还要把各种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天然降水、灌溉回归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废水”以及土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历史儿乎与我国农业 灌溉的历史一样长,因为只要灌溉就应当考虑节水。 秦汉以前的期思娄灌区以及芍坡灌区工程的修建及 运用标志着我国摆脱靠天祈雨的灌溉方式。早期的 郑国渠、泾惠渠、渭惠渠和洛惠渠等老灌区就在优化 地面灌溉技术要素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 了一些宝贵的经验。20世纪60-70 年代,江浙一带 就开始推广三合土和混凝土地下渠道。50年代就有 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喷灌的研究和试点,到70年代喷 灌技术受到普遍的重视并广泛应用,在1997 年全国 喷灌面积已达19.33 万hm?。滴灌技术是1974 年从 墨西哥引进3套滴灌设备开始的,至今我国地面滴 灌技术应用和设备开发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在吸收 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时,研制出了一整套适合我国 使用的滴灌和微喷灌设备,现在全国滴灌面积已达 到几万公顷。同时,由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到80年代 地下输水技术又得到了新生发展成为低压管道输水 灌溉技术,主要采用低压塑料管道输水,也有用索混 凝土浇筑的管道等其他形式低压管道输水。 以色列 2.2 以色列在水资源利用和农业高科技化方面成绩 斐然,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以色列建国初期,水就被 确立为国有化资源,归政府所有和控制,并于1959 年颁布实施了《水法》。1964 年建成全国输水系统 (NATIONAL WATER CARRIER),通过这个输水系 统,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要将水从一个地 方输往另一个地方。1972 年制定了“国家污水再利 用工程”计划,开展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的试验研究,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至1997 年约有60%的城市

节水灌溉实施计划方案

*********村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案

1、综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的实施背景 本项目为**********地村节水工程实施案。 ******地村位于****************。总土地面积14000亩,种植面积7000亩。人均纯收入5000元/人。 本次设计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工程建设形式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由于该区处于半干旱地带,降雨量少,干旱成为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东地村基础设施薄弱,井的出水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水资源浪费重,对当地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改善灌溉条件,建设适宜当地生产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是当务之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东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有利条件。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村现有井因建设年限较长,井深不足,不同程度的存在出水量重不足。机泵露天放置无任防护措施,风吹雨淋致使机泵老化重,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灌水式粗放,灌水定额大,成本费用高,据调查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只有0.6,水资源浪费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生产生活用水也将加大,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进一步尖锐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现实。 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高效连片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环境友好,才能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项目区农业生产现状及水资源现状,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可以改善当地灌溉条件,减少地下水开采,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是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落后的灌溉技术与当今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式极不相称。发展节水灌溉,使先进科学的灌水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就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而言,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浪费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发展节水灌溉是党和政府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和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是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效连片节水灌溉工程的兴建是非常必要的。 1.2 项目概述 1.2.1 建设容及规模 ********村节水工程实施案,设计在东地村新建节水灌溉面积1000

人力资源降本增效方案

时代广场2014年人力资源降本增效方案 一、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与工作业绩挂钩,提高优秀员工绩效工资的发放比例,形成良性的激励制度,避免大锅饭现象,最大程度的促进工作效率和积极性的提高。 二、开展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员工技能,争取一人多岗 1、是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针对其岗位的工作性质及内容,通过专业培训,使其更快进入新的工作角色,这样,可以避免新员工试用期期间因工作生疏造成的生产成本。? 2、是工作态度的培训。工作态度是前提,业务技能是根本,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再高再强的技能水平也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对企业而言,工作态度的培训、敬业精神的培养是最应该重视的培训课题。 3、是技能培训。通过有组织的在岗培训,使员工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才能实现一人多能,一专多能,一人多岗。充分运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减少临时用工增加的人工成本。 三、强化劳动风险的管控。 在发生劳动关系之初,必须明确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期限之内,要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劳动者与企业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始终以人本管理为主线。企业只有合法、合规用工,才能为企业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否则,带来的是企业更多的用工成本支出。只有加强劳动风险的管控,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

理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并通过公司战略目标的完成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合理使用人才。 因岗定员,根据岗位要求寻找相匹配的人才。一是防止人才超高使用。如果企业不分岗位对聘用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势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力成本的无谓增加。二是防止人才凑合使用。在需要高素质、高能力才完成的工作岗位从社会随意招聘或员工一人多职,这必然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并且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 五、适时适当调整组织结构。 明确规定每一个部门的职能,规定实现这些职能必须设立的岗位,规定每一个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责任,并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必须衔接,从而形成整个组织合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每一个职位都要有明确的职位说明书做到各个岗位职责清晰、权责到位、分工明确和考核有据能够进行有效和科学的考核,从而加强培养人才观岗位的设置,要为员工施展才干并为培养人才提供足够的空间,使企业成为个人发展的平台。通过机构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之间的能量内耗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降本增效活动实施解决方案.doc

注水大队 关于开展降本增效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局、厂成本控制会议的有关要求,在保障注水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为确保完成厂下达的生产成本控制目标,进一步加大成本控制力度,现结合我大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熊国良姜旭 成员:姚博张鉴群何荣张国郭燕房世杰、高萍 领导小组每周分析各路的降本增效项目执行情况,并对下周成本运行情况进行安排,严格执行厂《经营管理程序及运行规范》和《注水大队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做到先预算、再审批、后干活,以达到生产成本的控制目标。 二、任务分工 大队“降本增效管理”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下设3个专项目标小组: 1、生产管理协调小组: 组长:张鉴群 成员:房世杰、陈志强、罗彬、彭华平、丁建立 小组主要负责值班车调配及前线各生产点工作的协调,小组成员每日下午5点必须召开生产运行碰头会,由各单位行政正职列出次日工作量,小组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尽量压缩成本开支,安排好生产,做到生产不失误。

2、材料费、修理费管理小组: 组长:赵荣喜 成员:姚博、何荣、张国、郭燕、罗彬、彭华平、丁建立 小组主要职责严格控制材料费、修理费用的发生,对生产急需用料须向小组提出申请,经小组讨论审议通过后,方可报请厂主管领导审批,做到先预算,后花钱。 3、电费管理小组: 组长:张鉴群 成员:张家宝、高有举、张宏 小组主要职责负责电力日常管理,加大非法窃电打击力度,采取一切措施,将电费控制在目标之内。 三、降本增效具体措施: 1、油料费控制目标:比1-9月平均数降低20% (1)生产协调小组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对非重点工作不予安排,同时对前线维修工作集中安排,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尽量减少出车台数。 (2)为使工作正常运转,生产不断线,各单位基层管理干部分人定站,每日跟随送班车上站,遇突发事件时要采取合并坐车的方式以控制车用油料的消耗。 (3)严格控制总部地区及长途用车,无特殊情况严禁外出,杜绝公车私用现象。 (4)润滑油消耗要从提高职工素质入手,加强当班工人的巡回检查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前言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尤其是北方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粮食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干旱频繁,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 多年来,各地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东北三省和某区(以下简称四省区),近年来根据当地实际,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节水增产的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四省区党委、政府相继做出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决定,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计划。黑龙江、吉林省委、省政府专门致函国务院领导,表达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粮食

稳定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为支持四省区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四省区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四省区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以雨养农业为主,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尤其是春旱严重,制约了当地粮食生产,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为此,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更大规模的灌溉面积,是充分发挥该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财政部经商水利部、农业部,向国务院递交了《关于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建议结合四省区的规划目标和实际,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更好地指导四省区实施

以色列节水

以色列位于撒哈拉沙漠北缘。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下,甚至为0降雨,属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而且降雨分布与耕地分布相反,东部和南部土地资源最好的地方降雨量却最少。为了解决生存危机,国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管理上,从北到南,从地上到地下,从淡水到咸水,从咸水到污水,进行立体综合开发,把淡水资源利用最大化,成为世界节水的典范。 二、以色列节水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以色列政府从五六十年开始,对水权、水量、水质、水效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59年颁布的《水资源法》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法,规定全国的水资源一律归国家所有,人人享有用水权利,但不能使水资源盐化、污染或耗尽。1962年出台了《地方政府污水管理法》,规定了地方政府在污水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强调政府必须保证水资源的清洁健康和有效持续利用。1981年颁布了《公共健康法典》,对饮用水保护和废水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还就污水坑和化粪池、蒸发塘和蓄水池、工业水软化盐的排放、工业废水、船舶废水等的排放分别制定了法律法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 充分挖掘利用淡水资源 以色列淡水资源十分匮乏。全国淡水资源总量仅20亿m3,人均不到300 m3,属极度缺水国家。为了解决淡水资源匮乏,他们采取三条措施:一是雨水积蓄利用。全国建立库塘池等蓄水设施100多万个,二是北水南调。三是开采地下淡水资源。并通过雨季输水、污水净化等办法,补充地下淡水资源,达到供需平衡。 (二)咸水利用 以色列咸水淡化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采取多层薄膜加压反渗透方法,过滤高浓度的盐分,净化淡水资源。2007年以色列海水和咸水淡化占农业用水的40%左右。同时通过科研攻关,研究适宜于微咸水灌溉的农作物,如西红柿、甜瓜、棉花等,在沙漠的充足光照下,种植的棉花产量高,品质好;种植的水果产量高、味道甜、易保存,远销欧美市场。 (三)污水处理。以色列政府在1972年制定了“国家污水再利用工程”计划,开展试验研究,把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就近处理,取得了很大成功。至1997年约有60%的城市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于灌溉。目前已达到污水处理率达到70%,其中1/3用于农业灌溉,其余就近排入地下,补充地下淡水资源。 (四)节水灌溉 包括喷灌和滴灌,喷灌主要用于效益相对较低的棉花、土豆等作物的大田灌溉。滴灌主要效益较好的花卉、水果、蔬菜的灌溉。滴灌技术是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或其它化学剂等的一种灌溉系统。以色列节水灌溉起步早,技术领先,形成产业,效益明显。 (三)建立良好的科研机制和投融资机制 以色列的节水技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得益于科研和投融资机制。它的科研载体是水务公司,水务公司根据市场需求,专门组建课题攻关小组,逐一破解技术难题,并开发有市场前景的节水产品。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自筹、政府投资、国际融资、国民基金等四个渠道。2006-2009年,仅以色列政府给水务公司投入的科研经费达5000多万美元 四)制定规章,培育公民的节水意识。为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制定了《家庭节约用水十条规定》和《花园用水十条规定》,环保部还发布了《节约用水的建议》,

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省 **区 2014年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 项目建设背景 项目区位于**区,该地干旱缺水,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全赖于灌溉,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各行业用水增加,供需水矛盾日益尖锐,形势迫使农业必须走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的道路。鉴于农业干旱缺水问题愈来愈严重,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服务水平,适当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生产条件,而农业用水的外部条件局限于“零增长”,因此要求所有农业用水需求只能在现有水资源内做文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为此,**市政府、水利部门经过多方面、全方位分析论证,确定在**区建立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工程,以彻底改善水利基础条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之目的。 1.2 项目编制的依据 “2007年**区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由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所列。根据**省水利厅关于2007年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安排意见、**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有关文件以及《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的要求,并参照有关技术规范,由**区水利局提供有关资料,**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项目建设内容 按规划,2007年在**省**区建成总面积2000亩的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建设详细内容见附表1。

1.4 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实施意见 1.4.1投资估算 根据以上编制原则,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点,经分析计算工程总投资199.05万元。 1.4.2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99.05万元(亩均投资995.25元)。资金筹措方式采取“235”的比例筹集办法,即:受益农户自筹20%,投入资金39.05万元(亩均195元),地方自筹30%,投入资金60万元(亩均300元),申请国家投资50%,投入资金100万元(亩均500元)。 1.4.3实施意见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须切实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为了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实施,组织成立“**区节水灌溉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区人民政府、区计划局、区农委、区财政、区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资金的拨付、劳动力调配等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项目部”,项目法人由**区水利局主管,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项目部下设技术、施工、质检、财务材料和安全生产等五个专业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 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坚决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会计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单独建帐,单独核算,按工程的进度拨付资金,保证工程正常进行。 1.5 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及整个项目综合评价的结论 1.5.1经济评价 本项目总投资199.05万元,直接经济效益共计54.4万元。

降本增效实施方案

降本增效实施方案 选厂“节支降耗、降本增效”实施方案 依据集团公司指示精神,按照公司9月28日下发的《关于选厂“节支降耗,降本增效” * 》以及集团公司9月召开的xx年下半年“节支降耗,降本增效”工作布置会精神,按集团公司关于“节支降耗,降本增效”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联系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我矿成立xx年“节支降耗,降本增效”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苏无畏 副组长:刘天成何宏伟刘远方 成员:王培迎武伟锋封波李冬梅封永基王瑞燚王伟杰黄雅莉 黄娟王晓杰 领导小组在综合办下设“节支降耗,降本增效”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李冬梅担任,赵伟负责统计和汇总,小组成员负责检查、督促各单位的落实,协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职责划分 按照“领导小组监管,生产技术科牵头,部门第一责任人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节支降耗,降本增效”各项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组长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苏无畏,负责选厂总体“节支降耗,降本增效”工作的安排部署。副组长:刘天成,主要负责选厂生产成本管理工作;何宏伟,主要负责选厂设备、备品备件成本管理工作;刘远方,主要负责节约用电工作。 成员:王培迎,主要负责落实破碎车间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武伟锋,主要负责落实磨选车间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封波,主要负责落实干排车间全面 成本管理工作;李冬梅,主要负责督办各职能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封永基主要负责落实如何控制设备、备品备件损耗及技改工作;王瑞燚,主要负责选厂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王伟杰,主要负责选厂机电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黄雅莉,主要负责办公用品损耗和伙房就餐成本控制工作;黄娟,主要负责厂部全面的材料消耗控制工作;王晓杰,主要负责选厂铲车和后八轮车辆维修和保养工作。 三、“节支降耗,降本增效”的目标任务 清醒认识当前矿山企业钢铁行业市场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高度重视,提高产能,降低损耗,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节支降耗,降本增效”的具体措施 1、严格控制各项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牢牢抓住各项成本要素,逐步实施成本考核,实施过程节约、源头控制,双管齐下降低各项费用支出。由材料员牵头每周不定时的到车间检查材料使用情况,有无浪费现象。每月结合各车间、各部门单位自身的实际生产情况合

“降本增效”活动实施方案

降本增效实施方案 按照集团公司管理提升工作和“质量效益年”的总体部署,我公司将开展全员参与、全过程、全覆盖的降本增效活动,为确保该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此方案。 、开展降本增效活动的必要性、目的和目标 集团公司适时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意义极为重大。公司将通过树立成本意识、分析成本要素、优化工艺过程、加强现场管理、节约成本费用、合理制定最佳定额等途径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公司总体目标:利润在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5%。其中,吨矿加工成本在年预算的基础上下降5%,管理费用可控部分在年预算基础上 下降5%。 二、开展降本增效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质量效益年”的工作部署,坚持责任划分、落实到位的工作理念,突出“成本效益”原则,着重解决影响公司效益的根本问题。 二)总体要求 是完善组织体系;二是完善责任体系,上至公司高管,下至普 通员工,层层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划分,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三是加强成本要素分析,发现问题,发掘潜力;四是制定降本增效目标,明确重点攻关课题。即要明确总体的降本增效目标,还要细化开源增效和降本增效目标,重点放在金、银、铜、硫等元素的提取率、回收率、设备运转率、劳动效率、作业成本和变动费用的控制上,并明确各分项目标;五是建立成本费用定额体系,细化到最小核算单元;六是规范各类业务,健全各类业务操作规范和流程;七是完善奖惩体系,将降本增效目标纳入考核范畴,重奖重罚,奖罚分明,保证效果。 三、降本增效活动的步骤

根据集团公司的安排,我公司降本增效活动分阶段、分专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从2013年2 月至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具体安排如下: 一)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月2日至3月15日) 二)第二阶段:分析排查阶段(3月16日至4月30日) 是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要素成本分析。根据成本分析,深挖企业 增收节支方面的潜力,查找出公司在工艺管理、技术指标、科技进步、劳动效率、传统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潜力,依据分析中查找出的节点性问题,成立专题组,定目标、定人员、定期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排查问题提出降本增效的具体目标,确定各专业组重点将完成的降本增效目标,降本增效的具体措施、目标和责任人。 三)第三阶段:目标落实阶段(5月5日至9月30日) 各专业组根据已定目标认真落实降本增效工作,将目标具体量化到班组、个人,使降本增效到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触及企业日 常工作的每个方面。 四)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10月7日至12月30日) 依据成本要素分析及方案落实情况,不断规范管理,完善公司定额标准。 是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开展活动,初步形成公司降本增效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制定标准。对照方案目标,总结分析落实降本增效措施的总体情况,规范行为,制定标准,建立公司切合实际的成本费用定额体系。 三是总结各专业组的经验与成绩,对取得突出成效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考核奖励,并与公司的评先选优相结合。 五、成本管理活动的工作要求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doc 83页)

康县碾坝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陇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0一三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1.1自然条件 (1) 1.2社会经济状况 (1) 1.3自然灾害情况 (1) 1.4农业生产现状 (2) 1.5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立项背景 (2) 1.6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3) 第二章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4)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 (4) 2.2水源工程运行情况 (4) 2.3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 2.4水资源状况 (4) 2.5工程建设必要性 (5) 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7) 3.1工程建设范围及布局 (7) 3.2工程建设标准 (7) 3.3工程数量、规模 (7) 3.4工程类型选择 (7) 3.5主要建设内容 (8) 第四章工程管理 (32) 4.1工程建设管理 (32) 4.2工程运行管理 (33) 4.3服务体系建设 (34) 第五章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 (36) 5.1工程概况 (36) 5.2编制依据 (36) 5.3编制办法 (36)

5.4工程投资概算 (37) 5.5资金筹措方案 (37) 第六章预期效益 (39) 6.1经济效益 (39) 6.2社会效益 (39) 6.3生态效益 (40)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项目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全乡14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2794户,10618人,有耕地面积16475亩,人均耕地1.5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7元,属燕子河流域。项目覆盖碾坝乡袁家坝、寺底下、崔家湾、安家坝四个行政村,24个社,1201户,4263人,项目受益761户3059人。项目区海拔1180~1250米,属燕子河流域。项目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与光热条件较好,是县城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2 社会经济状况 康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民族有汉、回、满、藏等。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初步核算,2011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35万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680万元,增长14.7%:工业增加值完成10795万元,增长16.0% 。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6596万元,增长81.6%:实现社会消费品消费零售总额19957万元,增长14.6%。 近年来康县县委、政府加大了农业经济作物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区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项目区位于康县的燕子河流域,土壤肥沃,光照适宜,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此成为康县的蔬菜基地,被列入康县高效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3 自然灾害情况 康县境内的项目区虽然土地肥沃,但受天气与气候制约的因素比较多。旱灾频

以色列和埃及节水农业对我们的启示

为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进一步促进我省节水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9月10日至18日,我跟随甘肃省节水农业考察团赴以色列、埃及进行学习考察。 一、两国节水农业发展情况 考察期间,我们考察团一行6人分别走访了以色列著名的耐特菲姆(NETFIM)公司,参观了他们的滴灌设备生产车间,实地踏看了油橄榄滴灌农田,与他们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和讨论,体验了基布兹生活。在埃及,我们考察了迪纳(DINA)农场,参观了大型移动式喷灌设施和奶牛场,与技术人员座谈,详细了解了他们如何在沙漠上发展现代农业。 以色列和埃及都属于地中海沿国家,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干旱少雨,是其共同的特点。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人口711万人,面积约大于我省天水市的行政区面积,人口约为天水市的两倍。200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1403亿美元,人均GDP1.97万美元,我国GDP总量是以色列的近20倍,但人均水平以色列是我国的近10倍。根据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数字,以色列的竞争力居全球第15位,是中东地区开展商务活动的首选之地。以色列2003年农业总产值为35.87亿美元,从事农业人口为7.17万人,农业总出口额为6.3亿美元,农业总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6%。农业组织结构以莫沙夫(家庭承包,分户合作经营)和基布兹(财产共有,集体劳动生活)为主,全国莫沙夫有458个,人口22.2万人,基布兹290个,人口11.6万人。 以色列60%土地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300毫米,近一半地区在150毫米以下,南部热带沙漠地区年均降雨量仅有25毫米~40毫米,全国水资源总量只有20亿立方米,人均每年可用水资源280立方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30,约为我国平均水平的1/8,为我省的1/5。 自建国以来60年间,节水农业就成为以色列在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下艰难生存的重要支柱。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色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集资源、管理、技术三位一体的节水农业体系,是世界上农业节水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资源方面,一是兴建“北水南调”工程。从1952年起,以色列耗资1.5亿美元,用11年时间建成了145公里长的“北水南调”输水主管道,把北部加利利湖的水提高到海拔365米的最高点,然后用直径2.74米的管道通过地下向南部输送,年调水6.4亿立方米,使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得到灌溉。二是加大使用循环水的力度。以色列人把工业与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同时淡化海水作为工业和生活用水。现在以色列每年约有2.3亿立方米的净化水用于农业生产,占农业用水量12亿立方米的19%。三是收集和利用天然降水,占以色列耕地面积50%的旱地,普遍采用了集雨设施、深松耕和秸秆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 在管理方面,以色列议会早在1955年就制定了《水法》,法律规定,全国境内的所有水资源都属国家所有,国家设立水利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水资源,输水管理由麦克洛(MEKOROT)国家水公司负责,全国实行用水配额和分级水价制度。 在技术方面,以色列建国初期也是长期使用漫灌,后来随着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全国的灌溉土地都使用了喷灌和滴灌两种方式的有压灌溉。同时,以色列80%的水地使用“水肥灌溉法”,即将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一次完成,这一技术也有效地降低了后期的生产和管理成本。 目前,以色列耕地总面积34.7万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8.7万公顷,灌溉率为52%,每公顷灌溉水量3900立方米,人均灌水量168立方米,以色列正是依靠这一整套节水制度与措施,在山地上有了发达的农业,在沙漠中建立了片片绿洲,使以色列的农业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享有“欧洲的菜蓝子”美名。 埃及国土面积100.15万平方公里,人口7367万人,2005年~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1084亿美元,人均GDP1470美元,低于我国水平,埃及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埃及人多地少,沙漠面积占其国土总面积的94%,耕地面积只有407万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之一。为解决人多地少矛盾,埃及政府一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埃及种植棉花的技术相当先进,超长绒棉和长绒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二是大力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埃及全境降雨极少,农业完全依赖尼罗河水的灌溉。埃及是世界上开展农业灌溉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农业灌溉上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三是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为农业服务。四是对农业实行一系列补贴和扶持政策。为解决粮食问题,政府鼓励开垦荒地,新开土地10年内免交土地税。五是支持农村合作事业并重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可以说,以色列、埃及的基本国情与我省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甘肃省节水农业发展概况 我们为什么要搞节水农业?这要从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的变化说起。 21世纪初,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一 以色列和埃及节水农业对我们的启示 郭春旺

水库灌区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吉安县银湾桥水库灌区节水增效示范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银湾桥水库位于吉安县固江镇,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鱼等具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水库总库容2750万m3。其灌区为以银湾桥水库为龙头,联接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和2座小(二)型水陂的长藤结瓜灌溉系统。灌区设置了总干渠及东干渠、南干渠、西干渠,共计长度57.05km,其中总干渠长2.8km,东干渠长13.5km,南干渠长27.75km,西干渠长13km。 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灌溉吉安县固江、桐坪和吉州区兴桥等三镇的27个村委会,涉及农户5200户,人口2.9万人。益区内现有耕地面积6.77万亩,其中水田6.52万亩,旱地0.25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该区土地肥沃,是我县和吉州区的一大产粮区。 二、工程存在的问题 银湾桥水库的干渠大部分是蜿蜒于丘陵山坡之中,多属半挖半填渠道,工程是大跃进年代通过搞群众运动突击建成的,因此工程施工质量差,渠底宽、堤顶宽、渠道边坡和渠底纵坡降大部分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加上工程已经运行40多年,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损坏严重,至今渠道渗漏是整个干渠的通病,造成渠首水漫顶,渠末底朝天,渠道通水长度逐年缩短,灌溉效益连年下降,

使整个灌区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93万亩,远远没有达到设计效益。由于渠道防渗率低,渠道渗水严重,干渠下各农田地下水位高,成为冷水田。在田间,灌排水渠不明确,灌排水均上丘滚下丘,造成水量和农肥大量浪费,新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措施无法实施,增产率无法有效提高。 三、项目计划 吉安县水利水电设计室根据工程存在的问题,在2001年5月完成《江西省吉安县银湾桥灌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研报告》的编写工作,2001年7月省发计委以赣计农字[2001]230号文对其进行了批复,批准工程总投资497万元。2002年1月吉安市计划委员会、吉安市水电局根据省计委、省水利厅975号文,以吉计农字[2002]3号文《关于下达2001年灌区节水增效示范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的计划通知》下达银湾桥灌区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第一期工程总投资2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根据资金安排,吉安县水利水电设计室在2002年4月完成了第一期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写工作。2002年6月省水利厅以赣水建字[2002]76号文批复了该实施方案。批准工程总投资248.3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0万元,地方配套148.31万元。批准的建设内容有:(1)总干渠整治2.8km,险段处理250m,防渗砼板维修1.8km;(2)东干渠整治长13.5km,防渗处理2049m;(3)改造泄洪闸6座,分水闸放水涵6座;(4)园田化建设面积915亩,鱼池建设120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