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70年代以前,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初期,用信息加工过程,大量刺激信息在通道中竞争性通过的瓶颈现象( Bottleneck)类比注意过程,将这种注意理论称之为瓶颈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采用滤波实验方案(Filtering paradigm)或双刺激方案(Double stimu-lation paradigm),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感觉通道对被试呈现大量字、词,在记忆负荷下,测定反应的正确率。这类实验积累的事实表明,选择性注意妨碍或降低对未注意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据此,把注意看成大量的刺激信息在单一通道竞争过程中,发挥选择作用的心理过程。这种选择作用发生在知觉信息加工的早期,故又称之为注意的早期选择模型(Early-selective model)。与这种模型相对应的是晚期选择模型(Late-selective model),认为注意的选择作用发生在对刺激进行反应的决策过程,即在产生知觉以后和给出反应之前,注意发生重要作用。克尔(B. Kerr,1973)把这两种注意模型融合为一体,提出了单一有限容量的中枢处理器模型(A

single limited-capacity central processor,LCCP),认为在同一瞬间,只能很好地进行一种心理活动,其他心理活动或次级作业任务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LCCP可以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传递刺激、反应决策或形成假设,但在某一瞬间只能完成一项,多项任务只能分时地串行进行。所以,这是一类有容量限制的有意注意(Con-scious artention)。波斯纳和斯奈德(1975)提出:除了这种有意识的注意过程之外,还存在一种无意识的自动激活过程。

卡纳曼(D.Kahneman)和持雷斯曼(1984)将这类过程按自动性程度分为3类:

(1) 强自动性知觉过程,既不为分散注意所妨碍,也不力集中注意所增强;

(2) 部分自动性过程,虽然它能在分散注意时完成,但集中注意力可使作业成绩更好;

(3) 偶然的自动性过程,一般需要注意参与,但有意不注意时也能正常进行下去。

70年代中期以来,在注意研究中更多采用选择集实验方案(Selective-set paradigm)。

在被试记忆负荷较小的背景下,测定被试对少数刺激物或刺激物某一特征进行选择反应的反应时。这类研究积累的事实表明,选择性注意能显著加速时期望目标的反应。这类研究还发现了3个基本事实:非注意材料的语义加工、分类效应和阐下知觉。这3类事实对注意、知觉和记忆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线索。就注意理论而言,这些事实证明非注意通道中阈下刺激的加工,对注意通道的知觉没有干扰作用.,但在知觉形成中非注意通道的加工,往往补助注意通道的知觉加工,使客体的某些特征不致漏掉。利用Stroop效应的实验有力地证明

了这一点。

总之,选择注意的控制过程和非注意的自动过程,是并行互补的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加工的通道是多重并行而互不干扰的,并没有容量限度。同样,容量有限的选择注意通道也可以进行多重并行加工,只不过根据加工深度要求的不同,对有限注意资源(Atten-tional resource)进行适当分配,形成了对多项任务的分配注意。由此可见,70年代中期以前,注意理论主要是单一通道滤波理论,或称瓶颈理论。而70年代中期,由于两种信息加工过程的概念,使注意理论变迁为多通道理论,即包括有限注意资源分配的选择注意通道,又包括不耗费资源的自动加工通道。两类通道相互补充和转化的动态过程,就是注意变换的动力过程。

第二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二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在每一教学阶段发生的事情,即教学事件,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见图7-2)。 图7-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一)信息流 从图7-2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从一个假设的结构流到另一个假设的结构中去的过程。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储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有些部分登记了,其余部分很快就消逝了,这涉及注意或选择性知觉的问题。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秒。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一旦超过了这个数目,新的信息进来,就会把部分原有信息赶走。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复述的策略。但复述只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并不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储存库。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发生器作出反应。 (二)控制结构 除信息流程之外,在图7-2所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即学习的动机。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有某种期望,教师给予的反馈才会具有强化作用。换言之,反馈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反馈能肯定学生的期望。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由此可见,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加涅之所以没有把这两者与学习模式中其他结构联系起来,主要是由于这两者可能影响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所有阶段,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太清楚。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见图7-3)。图7-3左边是学习阶段,其中方框上面是该阶段的名称,里面是该阶段内部的主要学习过程;右边则是教学事件。这样,学生内部的学习过程一环接一环,与此相应的学习阶段把这些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联系起来了。 (一)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动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教育教学情境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即学生力图达到某种目的的动机。它是借助于学生内部产生的心理期望过程而建立起来的。期望就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后将会得到满意结果的一种预期,它可以为随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变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2)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中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包含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重点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例子(如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成绩处理)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因为这些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甚至使用信息加工的知识,他们对信息加工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 利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加密知识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信息的获取,知道从网上下载的信息资料,有一些是不需要加工可以直接使用的,而有一些是必须得进行加工后才能使用的。为什么呢 生:(思考)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1)原始信息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初始的、零散的、无序的、彼此独立的状态,既不能传递、分析,又不便于利用,加工可以使其变换成便于观察、传递、分析、利用的形式。 (2)原始信息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准确与不准确的成分都有,加工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有分析的筛选、过滤和分类,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加工后的信息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3)加工可以发现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为今后的信息收集积累经验。 (4)加工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数据模式和文字说明等产生更有价值的新信息。 因此,加工在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师:通过分析,大家对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均有所了解了,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信息加工” 经过学生讨论后回答。 最后引出信息加工概念: 信息加工是指通过判别、筛选、排序、分析和研究等一系列过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为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信息。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

社会学概论主要理论十分以上喔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 (1)孔德(社会学之父)将社会学居于科学最高层次;“秩序”和“进步”是他的两个核心概念。 (2)卡尔·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代表 (1)涂尔干: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②社会团结理论;③失范理论;④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⑤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 (2)韦伯:①理解社会学--韦伯认为,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 ②社会行动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3.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 4.结构功能论 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系统》。其AGIL功能分析图式是理解其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出显功能与潜功能。 5.冲突理论 (1)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最早、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 (2)辩证冲突论:德国达伦多夫--《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6.交换理论:霍曼斯提出,布劳修正--《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7.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米德,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默和戈夫曼。 8.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9.艾尔弗雷德·舒茨--奥地利--创立现象学社会学。 11.“五脏六腑”--费孝通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1.实证主义方法论 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以孔德《实证哲学教程》为代表。 2.人文主义方法论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对社会行动过程及结果予以主观意义理论的方法。 基本观点: (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2)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 (3)立足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现象。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基本观点 (1)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 (2)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3)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 4.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 (1)后实证主义--20世纪后期,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革命论”和“范式理论”占主导地位。 (2)新人文主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洲兴起的新人文主义,又称新韦伯主义。 (3)批判诠释理论--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被称为“用历史诠释学观点考察真理”的里程碑。 (4)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文化、文学领域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对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 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通之处,以下就是我有关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 首先,是皮亚杰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即“相互作用论”,他指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地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同化和顺应。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可以分为平面到同化到顺应再到组织。 皮亚杰主要研究儿童如何解决问题,他把儿童的认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在阶段末期出现心理表征,此阶段特点是守恒性和可逆性;第二个阶段是前运算阶段(2-6岁),此时儿童有心理表征,例如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但他们缺乏重要的逻辑认识形势,此阶段特点是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结构,儿童自我中心性,刻板性,从三座山实验可以看出;第三个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思维可逆,能够去中心化,也能够使用逻辑原则。此阶段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获得了守恒性;二,群集结构的形成;第四个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突出,表现为想象观众和个人神话,还能实现与可能之间的逆转,进行演绎假设,对具体现实有心理表征。 通过上述的材料,我从中总结了皮亚杰理论的一些优缺点。 优点:①他用新的发展观取代了传统的发展观;②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③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识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皮亚杰创造性的临床法是对儿童心理学的更深理解。 但是,同样的皮亚杰理论有他自身的不足之处。 缺点:①皮亚杰受机能主义的影响,存在生物倾向,贬低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贬低了语言的作用;②由于皮亚杰在思维发展研究中引进了引用了生物学、数理逻辑的语言,整个理论体系庞大,文字又较晦涩难懂,常常造成对这个理论的误解;③皮亚杰在研究方法上,把许多变量混肴起来影响结果的真实性;④皮亚杰最后把形式运算思维认为是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有一定的局限性。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进行功能模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的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观点把认知功能看做是不同的知识单元工作的过程,利用这些知识单元来表征事物或信息。这样的知识单元有四类:图式,映像,概念或范畴,判断。 信息加工理论中,信息加工的阶段从开始接受刺激从而开始了信息加工的第一步——感觉登录,接着就会让人注意到这刺激,进而开始对感觉刺激的识别和

学习化社会理论

什么是学习型社会? 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有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断学习,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学习型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人们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等等。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 王伟杰常波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和人们对终身教育观念的日益认同,人类走向学习化社会已成为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趋势。因此,对学习化社会的构建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已是十分必要。 一、学习化社会的提出 最早论述学习化社会的是美国教育家哈钦斯,他在1968年提出;“所有全体成年男女,仅仅经常地为他们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应该以学习者的成长及人格的构建为目的,并根据此目的制定制度,以及更以此制度来促使目的的实现,而由此建立一个朝向价值的转换及成功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未来社会应该是“学习化社会”,在任何情况下,每—位公民都可以自由的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义务,而成为公民对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责任。美国的卡内基高等

教育委员会也提出了《走向学习化社会》(Toward a Learning Society)的报告书,使学习化社会这个术语愈益广泛的普及起来。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 习会议”再—次提出了建立以终身教育为指导的学习化社会的构想,认为学习化社会“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与其说它是一种教育概念,不如说它是—种生活方式”。 什么是学习化社会?日本教育学者指出:“所谓学习社会,即是求得自我实现的学习被贯穿于每一个人终身的社会,它跟终身教育所倡导的社会是统一的内涵。”我国的《成人教育词典》把学习化社会阐释为: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论者为未来教育发展勾画的理想境界,即教育与政治经济(包括家庭和个人生活)密切交织,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工作,共同分担教育责任。 二、学习化社会的特征 欧洲终身教育促进学会在1996年的年会上提出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是走向学习化社会,并提出了学习化让会的五项特征:学习被当作是终身的一种连续不断的活动;学习者把自己的进步当作个人的责任;学习的评价是肯定成绩;个人能力和共同的价值观,团组活动与学习知识一样重要,学习是一种合作关系;学习是学生、家长、老师、雇主和社会之间共同的合作改进过程。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概述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概述 [摘要]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将学习分成八类,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并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八阶段理论,本文通过对其理论的分析,发现这一理论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理论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教学实践意义重大。 [关键词]信息加工理论加涅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作是信息加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认为学习是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该理论往往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以及工作模式来解释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信息加工和记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这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让一度被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排除在主流心理学研究之外的记忆、信息加工等课题重新被人们所接受,并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帮助下得到发展。目前,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包括三大类: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侧重于计算机模拟的信息加工理论;侧重于实际应用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而研究者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记忆系统中知识表征和贮存的方式。 一、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加涅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与认知主义心理学派的折中主义者,他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吸取、融合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人本主义、格式塔学派的相关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理论主要倾向于用信息加工的模式来解释学习活动,他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受和使用过程,学习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理论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实际应用,很好地将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1.学习层次理论 加涅将学习由简单到复杂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加涅的这一学习层次理论认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已习得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累积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各种知识能力累积的过程。 2.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结果归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由于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加涅对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即教学目标的分类,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是其教学设计观的重要部分,是教学设计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70年代以前,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初期,用信息加工过程,大量刺激信息在通道中竞争性通过的瓶颈现象( Bottleneck)类比注意过程,将这种注意理论称之为瓶颈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采用滤波实验方案(Filtering paradigm)或双刺激方案(Double stimu-lation paradigm),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感觉通道对被试呈现大量字、词,在记忆负荷下,测定反应的正确率。这类实验积累的事实表明,选择性注意妨碍或降低对未注意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据此,把注意看成大量的刺激信息在单一通道竞争过程中,发挥选择作用的心理过程。这种选择作用发生在知觉信息加工的早期,故又称之为注意的早期选择模型(Early-selective model)。与这种模型相对应的是晚期选择模型(Late-selective model),认为注意的选择作用发生在对刺激进行反应的决策过程,即在产生知觉以后和给出反应之前,注意发生重要作用。克尔(B. Kerr,1973)把这两种注意模型融合为一体,提出了单一有限容量的中枢处理器模型(A single limited-capacity central processor,LCCP),认为在同一瞬间,只能很好地进行一种心理活动,其他心理活动或次级作业任务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LCCP可以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传递刺激、反应决策或形成假设,但在某一瞬间只能完成一项,多项任务只能分时地串行进行。所以,这是一类有容量限制的有意注意(Con-scious artention)。波斯纳和斯奈德(1975)提出:除了这种有意识的注意过程之外,还存在一种无意识的自动激活过程。 卡纳曼(D.Kahneman)和持雷斯曼(1984)将这类过程按自动性程度分为3类: (1) 强自动性知觉过程,既不为分散注意所妨碍,也不力集中注意所增强; (2) 部分自动性过程,虽然它能在分散注意时完成,但集中注意力可使作业成绩更好; (3) 偶然的自动性过程,一般需要注意参与,但有意不注意时也能正常进行下去。 70年代中期以来,在注意研究中更多采用选择集实验方案(Selective-set paradigm)。 在被试记忆负荷较小的背景下,测定被试对少数刺激物或刺激物某一特征进行选择反应的反应时。这类研究积累的事实表明,选择性注意能显著加速时期望目标的反应。这类研究还发现了3个基本事实:非注意材料的语义加工、分类效应和阐下知觉。这3类事实对注意、知觉和记忆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线索。就注意理论而言,这些事实证明非注意通道中阈下刺激的加工,对注意通道的知觉没有干扰作用.,但在知觉形成中非注意通道的加工,往往补助注意通道的知觉加工,使客体的某些特征不致漏掉。利用Stroop效应的实验有力地证明

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求职.doc

职业生涯规划格言: 我们最大的错误是,忽略了培育一个人的内在美德,而去试图从每个人身上强索他并不具备的美德。哈德里安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是较新的心理学理论,随着它的日益受重视,也就进入职业生涯规划领域。这一理论关注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如何使用信息进行生涯决策,解决生涯问题;它对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知识领域完善、生涯决策改进、元认知技能改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提出 1991年,盖瑞彼得森(GaryPeterson)、詹姆斯桑普森(JamesSampson)和罗伯特里尔登(RobertReardon)三人,合著了一本书《职业生涯开发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CareerdevelopmentandServices:ACognitiveApproach)。在书中,他们提出一种新的思考职业生涯发展的新方法,并进行详细阐述。这种新方法就是认知信息加工(CognitiveInformationProcessing简称CIP)方法,为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领域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职业生涯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这一理论认为,职业生涯选择基于我们如何去想,如何去感受;

作出生涯选择是一项解决问题的活动;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是基于我们知道什么和我们如何思考;生涯决策需要一个好的记忆;生涯决策需要动机;生涯开发的延续是我们终生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涯绝大部分有赖于我们想什么,如何想;我们生涯的质量有赖于我们是否很好地学习和掌握了作出生涯决策所需的技能。你可以通过改进你的认知信息加工技能,来提高生涯管理的能力。 按照我们进行信息加工的特点,该理论构建了一个模型(如图)。模型如金字塔,分三层。最高层是称为元认知的执行领域,是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及结果的知识、体验、调节、控制;它包括自我言语、自我觉察、控制与监督。中间层是决策技能领域,即通用信息加工技能的五个步骤,包含进行良好决策的沟通(Commun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估(Valuing)和执行(Execution),缩写为CASVE,构成了决策的循环。最底层是知识领域包含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自我知识包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技能,职业知识包括理解特定的职业、学校专业及其组织方式。 执行领域相当于电脑的工作控制功能,操纵电脑按指令执行程序,对其下的两个领域进行监控和调节。决策领域相当于电脑的应用软件,对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知识领域相当于电脑的数据文件。从这个模型可以,任何一个层次出问题,都会影响

信息社会的理解

在韦伯斯特看来,现有的理论家们对信息社会的认识分为两派:信息社会理论家,他们支持信息社会是一个新型的社会,如丹尼尔·贝尔等;信息化思想家,他们认为信息社会不过是否从属于原来社会,是既有社会关系的信息化。对于两方的争论我们暂且不提,但从两面我们都可以汲取观点来完善对于信息社会的认识。 信息社会有三个主要的特点:1、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2、以知识和信息传播为基础,生产效率和经济大幅提高;3、专业人才运用专业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取代政治冲突的形式来做出政府的政策抉择。而在这三点中,知识是以信息传播和信息发展为轴心而得以发展和传播并得到实践运用的。 首先,按照信息社会理想的理论来说,卡斯特表示“全球化使组织‘去官僚化’。权力正在转移到那些真正的推动者和鼓动者手中,以及在网络中工作,操纵生意于四海之内,做有利可图的市场项目的信息劳动力手中”。而在《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与橄榄树》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也写到那些所谓的“电子族”,即控制着大量国际资本的,拥有专业知识的国际投资客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专业数据的分析能力,对于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对于国际环境的解读等等,这些需要通过长时间学习和实践来掌握的专业能力都是只有知识分子才具备的。而他们,按照一些理论观点来看,正在掌握着社会的权力,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发展经济、解决社会矛盾、解决环境生态问题等等。而资本家,作为部分资金的提供者,在大量信息流所构成的“网络空间”中,并不是真正的掌权者。国际资本越来越多来自于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源自无数民众的小资本构成的大资本,而被授权管理这些资本的公司,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则将资本交由“会计师、精算师、系统分析师、金融家等信息劳动力”来掌控。他们,而非资本家,成为了信息社会中金融体系的掌权者。而这仅仅还只是金融、经济领域的典型案例。在政治方面,知识分子同样也开始占有主导权。 由此,古尔德纳便提出,“知识分子和技术知识分子组成”的新雇员类型就是“新阶级”。这些“新阶级”精英,体现了卡斯特所说的“流动的空间”性质。这种“地理上的非连续性”,即他们虽分布于全球,却需要全球性的联系和共同的生活方式来保证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一致性,以此来与居住在附近的“危险的阶级”相区隔。 当然,这就引发了信息社会中一种新的问题与冲突的诞生。由此,在信息社会中,过去存在于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冲突有可能就会转化成知识分子构成的精英阶级和平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按照席勒的观点,会通过信息传播的不平等性得到加深。在这种崇尚知识的社会中,我们却往往可以发现普通人民接触的信息越多,他们所知道的却越少。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信息鸿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那些经济教育上有特权的人可以通过获取先进的信息资源而独占鳌头;而那些阶级系统底层的人则被八卦、娱乐等“垃圾信息”所淹没。另外,占有高端信息资源的知识分子开发出基于“知识与信息数据分析”的计算系统,而底层的平民却因为这种系统的存在取代了他们所需要做得分析工作。于是,他们所要做的工作又回到了原来工业化初期比较无脑的数据录入等简单而庞杂的工作,借此又加深了信息的鸿沟和知识的传播差距。 而由信息社会所产生的新媒介传播方式刺激了“消费者资本主义”的诞生。于是人们在享乐主义和自我膨胀中,以为通过购买就可以达到完全的自我实现,而“真正的自我崩溃了”。席勒谈到,“新媒介通过对受众电子化行为的‘数据挖掘’,借此来提升服务的质量,从而将受众牢牢锁定于消费者资本主义之中”。普通的大众,被区隔于知识分子精英阶层之外,受到新媒介的深刻规训,在信息资本主义与消费者资本主义所双重力量下所营造的享乐主义迷思中彻底迷失了。 其次,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理论知识”对于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作用。在此,丹尼尔·贝尔在他的书中说道“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着知识组织起来的。其目的在于社会控制和指导创新与变化。”

专题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专题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主要表现为内部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1动机阶段: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在这个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预期. 2领会阶段:也称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引导注意,使刺激情境的具体特点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 3获得阶段:这个阶段起着编码的作用,即对选择的信息进行加工,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持久状态. 4保持阶段:获得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之后,以一定的形式(表象或概念)在长时记忆中永久地保存下去。 5回忆阶段:这一阶段为检索过程,也就是寻找储存的知识,使其复活的过程。 6概括阶段: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涉及到学习的迁移问题。 7操作阶段:也叫作业阶段。在此阶段,教学的大部分是提供应用知识的时机,使学生显示出学习的效果,并且同时为下阶段的反馈做好准备。 8反馈阶段:学习者因完成了新的作业并意识到自己已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加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主宰着人类的学习,因为学习动机阶段所建立的预期,此刻在反馈阶段得到了证实。” 加涅强调指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研究学习过程的目的就是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使外部条件能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能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和正确的联系,从而给学习者以积极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①吸引学生的注意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②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重点,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用原有的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解释某种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第五章_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测试题

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加工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90分) 2、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可以对下述______文件进行简单处理。 A、图像 B、声音 C、视频 D、Flash动画 5、你把若干幅你小时候的老照片扫描到电脑里,需要对其进行旋转、裁切、色彩调校、滤镜调整等加工,比较合适的工具是______。 A、Windows自带的画图程序 B、Photoshop C、Word D、记事本 7、小豪在同学的QQ空间里看到一片文章写的很好,想把它储存起来以便以后查看,一般情况下小豪会将这篇文章储存为以下哪种格式() A、.jpg B、.avi C、.doc D、.exl 8、在学校的100年校庆上,小明要给来的校友做一个学校发展历史报告,制作这个报告使用()软件是最好的。 A、flash B、photoshop C、excel D、powerpoint 9、如果想要把记录在纸上的文章导入到电脑,变成电子档的文件,需要用到的设备是() A、麦克风 B、照相机 C、录音机 D、扫描仪 10、我们一般使用()来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 A、Excel B、Powerpoint C、Word D、Photoshop 11、下列文件中,属于音频文件的是()。 A、风中的遗憾.html B、蓝眼泪.doc C、笨蛋.wav D、学习心得.bmp 13、小华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幅很漂亮的图片,他想把这图片保存为数字图像,下列那一种方法最不可取? A、用数码相机拍摄 B、手动绘制 C、用可拍照手机拍摄 D、用扫描仪扫描 14、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和工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明用电脑在网络上查询英语单词 B、小东用Photoshop处理自己的照片 C、小李利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在网上购买书籍 D、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购买物品都是安全可靠的 15、某同学要给留学国外的朋友发邮件,当他将邮件用中文写好后才想起,对方电脑中没有中文字库,解决此问题有效、快捷的方法是() A、将其译成英文,发送邮件 B、将汉字文稿打印,并扫描为jpg格式发送 C、用PhotoShop等软件把邮件制作为jpg图片并发送 D、直接发过去,要求对方安装中文字库 16、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以下哪个文件可以作为网页的背景音乐? A、春天.xls B、春天.mdb C、春天.wav D、春天.swf 17、想要把一个视频文件中的一段截取下来,可以使用下面的()软件。 A、powerpoint B、超级解霸 C、word D、frontpage 18、小华想将某一部影片其中的介绍片段截取下来,它应该进行的操作顺序是() ①用选定的播放软件打开影片②选择一个有影片片段截取功能的播放软件 ③选择要截取的开始点和结束点④将截取的片段另存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22、计算机自带的以下软件中,可以将声音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是()。

帕森斯社会理论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摘要: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美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他对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批评、扬弃、吸纳与充实,从而形成一个综合体系。本文主要对其有关社会理论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帕森斯社会行动结构功能 在帕森斯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其思想学说发生一些变化。他早期的主要理论倾向是建构关于社会价值如何引导个人行动的志愿行动论,一种唯意识的行动论,后期逐渐关注个人、社会与文化三个系统的整合问题,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论。他还对社会进化做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一、社会行动理论 帕森斯在《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中,以社会学家帕雷托、迪尔凯姆、M.韦伯和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学术思想为经验材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分析。帕森斯认为,他们对一般社会理论的探讨虽然方法论起点不同,但都趋向意志自主的行动理论。在此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帕森斯提出了自己的意志论行动理论。 他认为,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是单元行动。在分析的意义上,单元行动具有如下性质:①有一个行动者,即在各种不同的目标与用以达成目标的手段之间作出选择和决定的主体;②有某种行动目的,也就是引导行动过程所要达到的某一种事情的未来状况;③有一定的行动情境,这样的情境包含两个要素,即行动者能加以控制的手段要素和不能控制的条件要素;④有一定的行动规范取向。单元行动就是由目的、手段、条件、规范这样一些要素构成的。每一种行动都涉及主观目的,并构成行动中的意志自主因素。这种意志自主的努力,使行动情境得以区分为手段与条件。而规范作为一种主观要素,对行动者的这种努力起着调节作用。帕森斯认为,单元行动中相互关联的这些性质,构成了各种行动科学的共同参照系。 帕森斯在强调行动者主观选择行动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外在的各种因素对行动者的影响。行动的情景是以“社会客体”,即追求自身一定目的的其他的个别行动者与集体行动者为其组成要素的。他分析了规范对行动的影响。规范是为行动者内化的社会公认准则,用以指导其行动。行动者在行动中存在着努力朝规范化实现行动意义的倾向。他充分吸收和批判了韦伯有关理论、价值和权益方面的观念和理论,强调社会共同价值的重要意义,认为价值关乎人们对“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信念,它们具有决定人类行动的作用,是构成社会秩序的绝对必要的条件。 二、社会系统论和结构―功能分析学说 帕森斯从4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建立其结构―功能分析理论。他在《社会系统》一书中以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说明了行动系统的结构和过程。其系统理论基于如下几个基本假设:(1)系统化的理论本身对任何科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2)作为社会学基础的理论体系必须比社会学自身的体系更具一般性,它必须是社会系统的理论;(3)这个系统化的理论必须符合“结构--功能”分析模式,这一模式已体现在生物学理论,特别是生理学理论中;(4)这一理论的形成必须限于所谓的“行动”参考框架之内;(5)理论体系的建构必须尽可能的借助于专有的操作性概念。 “系统”概念首先是作为单位行动者之间的互动结构,即行动体系的概念提出的。通过地位、角色把个人与他人(社会)结合起来,把个别行动单位整合到一个社会行动的体系中。其系统概念强调社会秩序的自我维持与均衡,突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 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由4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组成。行为有机体系统与行动者的生物学方面有关。人格系统组织着个人行动者的各种习得性需要、要求和行动抉择。社会系统组织着中的个人或群体,使之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形式之中。文化系统由规范、信仰及其他一些与行动相联系的观念构成,是一个具有符号性质的意义模式系统。这4种系统都有自己的维持和生存边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形成控制论意义上的层次控制系统。为了说明行动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帕森斯从信息和控制两个方面说明它们之间的控制关系。其中,信息控制等级是指地位较高的子系统为地位较低的子系统提供信息、指导和行动调节。文化系统规定限制社会系统的形成,社会系统调整人格系统,人格系统又调整了有机体系统。能量控制等级是指地位较低的子系统为地位较高的子系统提供行动力量和表现手段,有机体系统为人格系统提供能量,人格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能量条件。 根据对行动系统的“四分法”,帕森斯建立起著名的AGIL功能模式。其内容是:①适应(Adaptation):能够确保从环境获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②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能够制定该系统的目标和确立各种目标间的主次关系,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③整合(Integration):能够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加工的重要性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变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2)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中能选择适当的信息加工方法及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教科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包含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方式。重点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身边的例子(如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成绩处理)总结出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因为这些是对本章第二、三节和第四、五章的概括,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甚至使用信息加工的知识,他们对信息加工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 利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加密知识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信息加工及其重要性 教师活动:前面我们学习了信息的获取,知道从网上下载的信息资料,有一些是不需要加工可以直接使用的,而有一些是必须得进行加工后才能使用的。为什么呢? 生:(思考) 师生共同探讨总结 (1)原始信息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初始的、零散的、无序的、彼此独立的状态,既不能传递、分析,又不便于利用,加工可以使其变换成便于观察、传递、分析、利用的形式。 (2)原始信息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准确与不准确的成分都有,加工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有分析的筛选、过滤和分类,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加工后的信息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3)加工可以发现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为今后的信息收集积累经验。 (4)加工可以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数据模式和文字说明等产生更有价值的新信息。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展示了学习过程的信息流程。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比较抽象,但是在考试当中重难点很明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加涅认为学习过程相当于信息加工的一个过程,并且是有开头有结尾的一个过程,这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划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学习事件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教学事件可以理解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所以在考试当中给出相应的教学事件和学习事件之后,我们能够去选择出相应的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能够把学习者的期望与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这一阶段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教师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形成学习期望。 第二阶段:了解阶段 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这一阶段的学习事件主要是,学习者能够在知觉过程中,依据他的动机和预期对信息进行选择,把注意放在那些和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事件为,教师能够采用各种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改变讲话的声调,声音起伏富有动感。 第三阶段:获得阶段 当学生注意和知觉到外部情境之后,学习过程才真正开始。这一阶段的学习事件主要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教师要帮助学习者采用较好的编码策略,以利于信息的获得。 第四阶段:保持阶段

经过获得阶段,学生能够将编码的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储存器,这种储存可能是永久的,这是本阶段的学习事件。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教师能够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学习内容,增强记忆。 第五阶段:回忆阶段 也就是信息的检索阶段,这时所学的东西能够作为一种活动表现出来。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事件主要是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这一阶段中线索很重要,提供回忆的线索将会帮助人回忆起那些难以回忆的信息。因此,教师就要提供一些有利于记忆和回忆的线索,教会学生检索、回忆信息的方法和策略。 第六阶段:概括阶段 学生提取信息的过程并不总是在与最初学习信息时相同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事件要求学习者能够把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迁移,教师要能够让学生练习在各种情况下运用信息,使用信息,使其得以迁移。 第七阶段:操作阶段 这一阶段也叫做反应的发生阶段,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含作业,因为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学会所学的内容。因此,作业的好坏是学习效果的反映。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事件是教师在这阶段要提供各种形式的作业,使学习者有机会表现他们的操作活动。 第八阶段:反馈阶段 通过操作活动,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给学生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祝愿大家都能学有所获,我们下期再见!

第四章加工表达信息试卷

第四章加工表达信息 1、信息加工的方式 ●计算机信息加工的方式过程: 156. 在信息加工的下列四步环节中,首先应该做的是 A. 对资料进行判别、筛选 B. 分析分类排序后的资料 C. 确立信息加工目标 D. 根据 目标修改再加工 157. 在数字音频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中,下述顺序哪个是正确的? A.A/D变换、采样、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B.采样、压缩、A/D变换、存储、解压缩、D/A变换 C.采样、A/D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D.采样、D/A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A/D变换 158. 为了提高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效率,一般要对数字化了的多媒体信息进行什么处理? A. 采样 B. 量化 C. 压缩 D. 解压缩 159. 北京奥运会比赛成绩都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这说明: A.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能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B.在信息时代,依靠人工方式进行信息加工已不需要了 C.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不仅提高了效率,且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D.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就不再需要自编程序了 160. 以下不属于信息加工的工作是: A. 文本编辑、数据管理和图像处理 B. 用录音笔记录会议发言 C. 对会议的录音进行整理和编辑 D. 制作网页 161. 信息加工的基本方式有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加工信息主要优点的是: A.提高信息加工精度 B.缩短信息加工时间 C.提高信息加工效率 D.信息加工的结果更 有利于保密 162.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有:选择软件、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存储、还包括 A. 信息加密 B. 信息删除 C. 信息输出 D. 信息获取 163. 有关信息加工方式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用人工方式加工信息又慢又容易出错,因此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方式来取代 B.人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C.人工方式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精度高 D. 计算机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机动灵活、使用方便 164. 对信息进行加工,采用下列哪种做法比较合理? A. 用计算机加工信息效率高,信息加工应全部使用计算机 B. 信息加工应优先考虑用计算机,再考虑用其他方法 C. 为节省成本,信息加工应优先考虑用其他方法,再考虑用计算机 D. 选用计算机还是用其他方法来加工信息,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165. 对人工加工信息与计算机加工信息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工加工方式的特点是所需工具较少,方法灵活,使用方便 B.计算机加工方式能大大缩短信息加工时间,提高加工精度 C. 对于任何信息,利用计算机加工总是比人工加工更优越 D. 对于不同的信息加工需求,应合理选择加工方式 166. 下列选项中,属于智能化信息加工的是 A. 制作电子报刊 B. 在线翻译科技文章 C. 设计班级网页图标 D. 用Excel统计运动会成绩 167. 校运会上,铅球组的王老师要把各小组预赛的成绩取前6名,最后再进行决赛,这属于信息的 A. 获取 B. 发布 C. 加工 D. 收集 168.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用Excel软件计算全班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这种信息加工方式属于 A. 人工方式 B. 程序设计的自动化方式 C. 工具软件方式 D. 智能化方式 169. 关于计算机加工信息过程的顺序,可行的是 A. 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录入→信息输出→信息加工 B. 信息录入→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C. 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录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 D. 信息录入→选择软件或自编程序→信息输出→信息加工 170.不适合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是 A. 获得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 B. 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 C. 在物理实验室验证"马德堡半球实验" D. 准备期末考试复习,进行资料整理 171. 多媒体作品界面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原则和方法中要遵循的有 A. 注意突出主题信息 B. 界面布局要简明清晰 C. 界面布局应该有整体上的一致性 D. 注意文字显示的效果 172. 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的小组研究了城市交通工具20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在以下的各项活动中属于信息加工范畴的有 A. 向市民发调查问卷并及时回收 B. 将调查信息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 C. 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D. 设计调查问卷 ●常用的信息加工软件 ?文本信息加工:WORD、记事本 173. Word制作电子报刊时需将图片作为一段文字背景其过程为插入图片后设置图片格式将版式设置为 A. B. C. D. 174. 为了取消Word文档中如下图所示的灰色底纹。在选定需要取消灰色底纹的文本内容后,接着的正 确操作是:A.单击菜单“格式”→“段落” B.单击菜 单“编辑”→“清除” C.单击菜单“工具”→“选项” D.单击菜单“格式”→“边框和底纹” 175. 在Word文档中单击选定一个对象后,与之相关的工具栏如图所示由此判断,该对象可能是 A.文本框 B. 艺术字 C. 图片 D.自选图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