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 分子的性质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2)练习 苏教版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 分子的性质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2)练习 苏教版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 分子的性质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2)练习 苏教版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 分子的性质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2)练习 苏教版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无机含氧酸的强弱规律表示成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这一规律高氯酸是很强的酸

B.H3PO4的酸性比盐酸强

C.碳酸和亚硫酸的酸性不好比较

D.硝酸与磷酸的强度一样

2.某非金属X的最低负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分子式为()

A.H2b-8+m XO b B.H2b-m+8XO b C.H2b-8-m XO b D.H2b+8+m XO 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F、HCl、HBr、HI的熔点沸点依次升高

B.H2O的熔点、沸点大干H2S的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只存在范德华力

D.氯的各种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为HClO>HClO2>HClO3>HClO4

4.已知含氧酸可用通式XO m(OH)n来表示,如X是S,则m=2,n=2,则这个式子就表示

H2SO4。一般而言,该式中m大的是强酸,m小的是弱酸。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A.HClO4 B.H2SeO3 C.H3BO3 D.H3PO4

5.下列各组酸中,酸性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A.H2CO3、H2SiO3 B.HCl、H2S C.HNO3、H3PO4 D.H2SO3、H2SO4

6. PH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PH3分子呈三角锥形

B.PH3分子是极性分子

C.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

D.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

7.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B2,A属ⅥA族元素,B属ⅦA族元素,A和B在同一周期,它们的电负性值分别为3.44和3.98,已知AB2分子的键角为103.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AB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型

B.A—B键为极性共价键,AB2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AB2与H2O相比,AB2的熔点、沸点比H2O的低

D.AB2分子中无氢原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而H2O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8.某有机物分子结构为H2C===C===CH—C≡N,其分子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是;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最多为。

9.氨和水都是常用的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2)NH3分子可结合一个H+形成铵根离子(NH)。

①NH3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②NH3分子中与H+结合的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a.微粒的空间构型

b.N原子的杂化类型

c.H—N—H的键角

(3)将氨气通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继续通过量氨气,沉淀溶解,得到蓝色透明溶液。该过程中微粒的变化是[Cu(H2O)6]2+―→Cu(OH)2―→

[Cu(NH3)4]2+。[Cu(H2O)6]2+和[Cu(NH3)4]2+中共同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4)在冰晶体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则冰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kJ·mol-1(已知冰的升华热是51 kJ·mol-1,水分子间范德华力的能量为11 kJ·mol-1);水变成冰晶体时,密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10.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的大的是()

A.与H2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

B.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D.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本题给出的信息为元素化合价越高,无机含氧酸酸性越强,因此氯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时含氧酸酸性最强,即高氯酸为酸性最强的酸。而题目中只是给出相同元素含氧酸的酸性比较,对于相同化合价的不同的含氧酸就无法比较。由我们原有的知识,可以判断C、D说法都不符合客观事实。碳酸小于亚硫酸的酸性,硝酸大于磷酸的酸性。

2.答案: A

解析:非金属X的最低负价为-m,则其最高正价为8-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在其最高价态含氧酸中含氢原子的数目为2b-(8-m)=2b-8+m。3.答案: B

解析:由于分子间存在氢键,HF的熔、沸点在HX中最高,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除存在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D项中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ClO3>HClO>HClO2。

4.答案: A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无机含氧酸的酸性的相关知识。5.答案: D

解析: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2CO3>H2SiO3、HNO3>H3PO4;HCl是强酸,H2S是弱酸;H2SO3和H2SO4都是S元素的含氧酸,S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就越强。

6.答案: C

解析: NH3分子呈三角锥形,故PH3分子呈三角锥形,选项A正确。PH3分子呈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结构,故PH3为极性分子,选项B正确。PH3的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有关,与化学键无关,选项C错误。键能越高,键越不容易断裂,分子越稳定,选项D正确。

7.答案: B

解析:根据A、B的电负性值及所处位置关系,可判断A元素为O,B元素为F,该分子为OF2。O—F键为极性共价键。因为OF2分子的键角为103.3°,OF2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所以为极性分子。

8.答案: sp2杂化、sp杂化 3

9.答案: (1)3∶4 (2)①sp3②b (3)共价键、配位键

(4)20 氢键具有方向性,水结冰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密度减小

10.答案: C

解析:

各类无机酸的性质特点

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 1.分子式:HF 2.相对分子质量:20.01 3.主要成分:含量高浓度55.0%;低浓 度40%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有刺激性臭味的液 体 5.理化性质: (1)熔点(℃):-83.1(纯) (2)沸点(℃):120(35.3%) (3)相对密度(水=1):1.26(75%)(4)相对密度(空气=1):1.27 (5)溶解性:与水混溶 (6)稳定性:稳定 (7)避免接触的条件(禁忌物):强碱、活性金属粉末、玻璃制品 6. 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 坏死,继而成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 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 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 剧烈。眼睛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 孔。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 炎等。 慢性影响: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 嗅觉减退。可有牙齿腐蚀症。骨骼X线异 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 7.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 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食入:误食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8. 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封闭 式)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 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2)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3)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硝酸(nitric acid) 1. 分子式:HNO3 2. 相对分子质量:6 3.01 3. 主要成分:65.0~68.0% HNO3 4. 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或淡黄色液体,有酸味 5. 理化性质: (1)熔点(℃):-42(无水) (2)沸点(℃):86(无水) (3)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GR 试剂为1.4g/ml。 (4)相对密度(空气=1):2.17 (5)溶解性:与水混溶 (6)稳定性:易分解 (7)避免接触的条件(禁忌物):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 6. 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 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 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引起胃 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 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出现黄 色,皮肤坏死。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7.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 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高中化学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比较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规律 含氧酸一般是指,除了成酸元素外,分子组成中还含有羟基,这样的一类物质。由于这种羟基上的氢原子能以氢离子的形式被电离出来,而使水溶液表现出酸性,所以它也被称之为“羟基酸”。 成酸元素不同、或其价态不同的含氧酸,在酸性强弱方面是有区别的。含氧酸的组成与其酸性强弱间的关联,在中学化学及无机化学教学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也是一些化学工作者的关注点之一。以至于在某些无机化学教材及文献中,也会出现相关讨论。 笔者在这里的工作,只是试图把这些不同层次教学中,有关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内容,归纳起来,并使其能有一些关联性及系统性而已。 含氧酸的酸性一般存在如下规律: (1)同一成酸元素若能形成几种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其酸性依氧化数递增而递增;如 〔原因:从HClO到HClO4非羟基氧原子逐渐增多,羟基-O-H键的极性增强,质子转移程度增强,故酸性增强〕 (2)在同一主族中,处于相同氧化态的成酸元素,其含氧酸的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上而下减弱。如 〔原因: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成酸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增大,吸引羟基氧原 子的能力依次减小,羟基-O-H键的极性依次减小,所以酸性依次减弱。〕

(3)在同一周期中,处于最高氧化态的成酸元素,其含氧酸的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左至右增强。如 〔原因: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成酸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吸引电子对的能力逐渐减小,电子偏向成酸元素R一方的程度增大,含氧酸分子中的氢原子的极化程度增大,所以酸性增强〕 ?无机含氧酸: ?可以的分子式为H m RO n,其通式可以写成(HO)m RO n,也可写成RO m-,其中R称为成酸元素,无机含氧酸在水溶液中的酸强度取决于酸n OH n 分子中羟基-O-H的电离程度,也可以用Pka值来衡量。酸分子羟基中的质子在电离过程中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中的孤对电子对上,其转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成酸元素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的能力。如果成酸无素R的电负性越大,R周围的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多,则其酸性越强。原因是成酸元素R的电负性越大,则其偏移O的电子越少,从而减小了O原子周围的电子密度增大的趋势,使得其对质子的吸引减弱,有利于质子的转移;非羟基氧原子越多,则分子周围越易形成离域π键,这种键将成酸R原子及O原子包裹在其中,一方面增强了羟基-O-H键的极性,有利于质子的转移,其次使得整个酸基团周围的空间减小,阻碍了质子与O原子上孤对电子的结合,从而使得酸性增强。 一、元素周期表与含氧酸酸性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有关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为进行元素间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特别提出了一个判据。那就是,如果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那

常用材料特性

下面是本人总结的一些常用材料: *AL6061:(以镁、硅为主要合金元素)55-65/KG,中等强度<270Mpa,抗腐蚀性和机加工性好, 1.镀镍; 2.阳极氧化HRC42-55(a:阳极本色氧化,厚度8-15u;b:阳极黑色氧化,厚度20-30u;c:硬质阳极氧化,厚度12-20u;d:硬质阳极氧化黑,厚度20-30u)。 *6063:(以镁、硅为主要合金元素)60/kg,强度<200Mpa。 *7075:(以锌为主要合金元素)65/kg,高强度,是6061的2倍,可淬火但脆性抵其余性能和表面处理和6061同。 *2A12:(以铜为主要合金元素)35/kg,老标准LY12,强度470Mpa,耐热,制作高负荷零件,是硬铝合金中最常用。 *5A02:(以镁为主要合金元素)35/kg,老标准LF2,日本A5052,典型防锈合金,耐腐蚀性高、焊接性好、塑性高,强度245Mpa,制作中等负荷和焊接构件。 *Q235A:老标准A3钢,碳素结构钢,7/kg,易生锈, 一般钣金件做烤漆处理,步骤:a:如果生锈,先除锈;b:作漆前经过“脱脂-磷化-钝化”处理;c:喷底漆晾干,喷表面漆;d:对喷涂的工件进行烘烤,形成漆膜保护工件。处理喷漆,还可以“喷粉”“喷塑”喷粉和烤漆差不多;但喷塑比烤漆厚,里硬外软,但金属表面的附着力小均匀性差。 脱脂:除油脂; 磷化:使金属与磷酸或磷酸盐化学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磷酸盐膜的处理方法,防腐蚀;钝化:化学清洗,为了材料的防腐蚀。 *SUS304:52/KG,做钝化处理、表面拉丝;不建议做机加件,因为切削性不好、粘刀;钝化处理:对不锈钢全面酸洗钝化处理,清除污垢,处理后表面变成均匀银白色,大大提高不锈钢抗腐蚀性能 *SUS303:45/kg,切削性好,耐腐蚀性好,强度为6061的2倍。 *SUS440C:160/kg,含碳量高,淬火HRC >55,加工后做退磁处理,耐磨、耐腐蚀。退磁:SUS440C冷加工后带有磁性,用大功率的退磁器退磁。 *S136(H):35/kg,(瑞典)淬火硬度HRC45-55,表面可加工成镜面,加工后做退磁,耐腐蚀性和硬度比440C低;S136H是预加硬了的,硬度HRC30-35)。 * SUS316:不锈钢塑性、韧性、冷变性、焊接工艺性能良好,316高温强度好,316L高温性能稍差,但耐蚀性好于316,由于含碳量低且含有2%-3%的钼,提高了对还原性盐和各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碱、盐类的耐腐蚀性能,同时高温性强度。 *45钢:碳素结构钢中的中碳钢,8-12/kg,强度:600Mpa,为防锈,做氧化处理,俗称:发蓝、发黑。轴类零件用,如要求淬硬更高可用50钢。 *SKD11:46/kg,模具钢,淬火硬度>58,高硬度、高耐磨。 *ASP-23:520/kg,高硬度、高耐磨性、高韧性粉末高速钢,硬度高达HRC60-66,用于精密冲模的冲头。 *POM:俗称“赛钢”,白色45元/kg,黑65/kg,棒55/kg,防静电338/kg,耐磨性好。*UR:30/kg,俗称“优力胶”。*有机玻璃:(PMMA)28/kg,有一定强度和耐温变性,质较脆,表面硬度不够易擦毛。 *电木:(环氧树脂层压板)32/kg,电气绝缘性良好,作电器地板; *也可采用镀锌钢板做电器地板。

新人教版学高中化学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教案选修

目标与素养:1.了解影响分子溶解性的因素。(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简单手性分子的判断方法。(微观探析与模型认知)3.掌握常见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宏观辨识与模型认知) 一、分子的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萘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等。 (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填“好”或“差”)。 (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大,如乙醇与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减小。 (4)溶质是否与水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大,如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 可溶于水,故SO2的溶解度增大。 3 NH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NH3与水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2NH3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3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 二、手性 1.手性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 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如乳酸()分子。 三、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酸性:HClO<

HClO2<HClO3<HClO4(填“>”或“<”)。 2.同主族相同化合价的不同种元素,中心原子R的原子半径越小,酸性越强,如原子半径:Cl<Br <I,故酸性:HClO3>HBrO3>HIO3。 3.同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如H3PO4<H2SO4<HClO4。 4.酸分子中不与氢原子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越多,酸性越强。含氧酸通式[(HO)m RO n]中,n为非羟基氧原子(即不与氢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n值越大,酸性越强,如酸性:H3BO3<H2SO3<H SO4<HClO4。 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以得出CH4难溶于水,NH3易溶于水() (2)HOCH2CH2OH比CH3OH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3)有手性异构体() (4)HMnO4为强酸() [答案] (1)√(2)×(3)×(4)√ 2.下列各组酸中,酸性依次增强的是() A.H2CO3、H2SiO3、H3PO4 B.HNO3、H3PO4、H2SO4 C.HI、HCl、H2S D.HClO、HClO3、HClO4 [答案] D 3.将几种物质在水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况填入下表:

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 (1)氢元素 a.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没有中子的原子; 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f.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h.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k.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l.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碳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f.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h.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i.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4)氮元素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e.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f.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5)硫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e.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 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 g.形成的单质密度大约是水的密度的2倍; h.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及氧化性的比较

无机含氧酸得酸性及氧化性得比较 1无机含氧酸得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以得分子式为HmROn,其通式可以写成Hl-Rm-—〔O-H〕n,〔其中l,m可以为0,n≥0〕,也可写成ROm-nOHn,其中R称为成酸元素,。无机含氧酸在水溶液中得酸强度取决于酸分子中羟基-O-H得电离程度,也可以用Pka值来衡量。酸分子羟基中得质子在电离过程中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中得孤对电子对上,其转移得难易程度取决于成酸元素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得能力、如果成酸无素R得电负性越大,R周围得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多,则其酸性越强。原因就是成酸元素R得电负性越大,则其偏移O得电子越少,从而减小了O原子周围得电子密度增大得趋势,使得其对质子得吸引减弱,有利于质子得转移;非羟基氧原子越多,则分子周围越易形成离域π键,这种键将成酸R原子及O原子包裹在其中,一方面增强了羟基—O-H键得极性,有利于质子得转移,其次使得整个酸基团周围得空间减小,阻碍了质子与O原子上孤对电子得结合,从而使得酸性增强。含氧酸得酸性一般存在如下规律[1]: (1) 同一成酸元素若能形成几种不同氧化态得含氧酸,其酸性依氧化数递增而递增;如HClO4>HClO3>HClO2>HClO 〔原因:从HClO到HClO4非羟基氧原子逐渐增多,羟基—O—H键得极性增强,质子转移程度增强,故酸性增强〕 (2) 在同一主族中,处于相同氧化态得成酸元素,其含氧酸得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上而下减弱。如H ClO〉HBrO>HIO,HClO2〉HBrO2〉HIO2、HClO3>HBrO3〉键HIO3、HClO4>HBrO4>HIO4 〔原因: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成酸元素得电负性逐渐减小,原子半径增大,吸引羟基氧原子得能力依次减小,羟基-O—H键得极性依次减小,所以酸性依次减弱。〕 (3)在同一周期中,处于最高氧化态得成酸元素,其含氧酸得酸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自左至右 增强。如HClO4>H2SO4>H3PO4 (4)〔原因: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元素得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成酸元素得电负性逐渐增大, 吸引电子对得能力逐渐减小,电子偏向成酸元素R一方得程度增大,含氧酸分子中得氢原子得极化程度增大,所以酸性增强。〕 (5)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此类酸得酸性强弱可以有鲍林规则来初步判断,具体规则如下: 鲍 林规则[2]: (6)规则Ⅰ: (7)多元酸得逐级电离常数Ka1、Ka2、Ka3…其数值之比为1∶1×10-5∶1×10 -10… (8)如:H3PO4 Ka1=7.6×10-3 Ka2=6、3×10-8 Ka3= 4。4×10-13 (9)在P区元素中,其它含氧酸如H2SO3,H2CO3,H3AsO4等均符合规则Ⅰ,其它如 H5I O6、H6TeO6、H2SiO3不符合规则Ⅰ、规则Ⅱ: (10)具有ROm—n(OH)n形式得酸,其Ka值与n得关系就是Ka1=105(m-n)-7, m-n 为非羟基氧原子得数目。 (11)第一类:当m-n=0,就是很弱得酸,Ka1〈10-7; (12)第二类:当m-n=1,就是弱酸,Ka1=10-2~10-3; (13)第三类:当m-n=2,就是强酸,Ka1=102~103; (14)第四类:当m-n=3,就是极强得酸, Ka1>108。 (15)m-n与酸得强度关系见下表: (16)①表中例外得就是H3PO3与H3PO2,对亚磷酸来说,若取P(OH)3得形式,则m—n =0估算其Ka1≈10-7,这就是因为亚磷酸就是二元酸,其结构简式为HPO(OH)2,它

各类面料特点·优选.

第一类、天然纤维 棉(cotton) 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 特性: 1、手感柔软,透气性、吸湿性好,穿着卫生舒适 2、湿态强度大于干态强度,但整体上坚牢耐用 3、染色性能好,光泽柔和,有自然美感 4、耐碱,高温碱处理可制成丝光棉 5、缩水率大,抗皱性差,易变形起皱 6、易老化发黄起毛,耐磨性差 洗涤方法: 1、耐碱耐热性能好,可用各种洗涤剂,可手洗机洗,但不宜氯漂 2、白色衣物可用碱性较强的洗涤剂高温洗涤,起漂白作用 3、不要浸泡,及时洗涤 4、宜阴干,避免曝晒,以免深色衣物褪色,在日光下晾晒时,将里面朝外 5、与其它衣物分开洗涤 6、浸泡时间不能太长,避免褪色 7、不可拧干 保养方法: 1、忌长时间曝晒,以免降低坚牢度及引起褪色泛黄 2、洗净凉干,深、浅色分置 3、注意通风,避免潮湿,以免发霉 4、贴身内衣不可用热水浸泡,以免出现黄色汗斑 丝(silk) 俗称“真丝”,是以蚕丝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各种丝织物的统称 特性: 1.蛋白质纤维 2.富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手感滑爽,穿着舒适,高雅华贵 3.强度比毛高,但抗皱性差 4.比棉、毛耐热,但耐光性差 5.对无机酸较稳定,对碱反映敏感 洗涤方法: 1.忌碱性洗涤剂,应选用中性或丝绸专用洗涤剂 2.冷水或温水洗涤,不宜长时间浸泡 3.轻柔洗涤,忌拧绞,忌硬板刷刷洗

4.应阴干,忌日晒,不宜烘干 5.部分丝织物应干洗 6.深色丝织物应清水漂洗,以免褪色 7.与其它衣物分开洗涤 8.切忌拧绞 保养方法: 1.暴晒,以免降低坚牢度及引起褪色泛黄,色泽变劣 2.忌与粗糙或酸、碱物质接触 3.收藏前应洗净、熨烫、凉干,最好叠放,用布包好 4.不宜放置樟脑丸,否则白色衣物会泛黄 5.熨烫时垫布 第二类、再生纤维 粘纤(viscose) 全称粘胶纤维,又叫人造丝、冰丝。是以棉或其它天然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纤维素纤维。粘纤有棉的本质,丝的品质,是地道的生态纤维,源于天然而优于天然。在12种主要纺织纤维中,粘纤的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粘纤耐日光、抗虫蛀、耐热、耐化学药品、耐融剂、耐霉菌。天热时透气、吸汗;天冷时能保湿,不产生静电,柔软舒适。缺点是抗皱性较差。 莫代尔(modal) 莫代尔是一种全新的天然纤维,是21世纪的绿色纤维,由奥地利的兰精公司研发,modal纤维是由山毛榉木浆粕制成,浆粕的生产和纤维的生产是在对环境无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的,具有优秀绿色环保性能。 1、它具有极好的吸湿性,比棉的吸水性还高出50% 2、它是一种高档的纤维素纤维,柔软、顺滑并具有丝质感 3、它具有较高的上染率,织物颜色明亮而饱满,有真丝般的光泽 4、它经多次洗水后仍能保持最初的吸湿性和柔顺性 第三类、合成纤维 涤纶(terylene) 聚酯纤维维,俗称的涤纶,具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稳定性、绝缘性能好. 聚酯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坚牢耐用、抗皱免烫。

盐酸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盐酸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第一部分标识 中文名: 盐酸;氢氯酸 英文名: Hydrochloric acid; chlorohydric acid 危险性类别: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无机酸 分子式: HCL 相对分子质量: 36.46 CAS号: 7647-01-0 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HCL

含量:工业级≥36%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 主要用途: 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广泛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皮革、冶金等行业。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的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急性中毒: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 不燃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下限(%): 无意义 爆炸上限(%):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 无意义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穿全身防护服。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应与碱类、金属粉末、卤素(氟、氯、溴)、易燃或可燃物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

无机物性质判断题

无机物性质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 B.水玻璃能与酸反应,可用作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NaNO2具有碱性,可用于使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 D.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 答案 D 解析A项,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错误;B项,水玻璃可用作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与能否与酸反应无关,错误;C项,NaN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使铁零件表面生成Fe3O4,错误;D项,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作铜制线路板的蚀刻剂,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炭有还原性,可用作制糖业脱色剂 B.二氧化氯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C.氯化铁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蚀刻铜电路板 D.晶体硅的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答案 B 解析A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制糖业脱色剂,错误;B项,二氧化氯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消毒,正确;C项,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蚀刻铜电路板,错误;D项,晶体硅能导电,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错误。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液氨汽化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明矾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C.盐酸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D.浓硝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钝化铁、铝 答案 A 解析A项,因NH3易液化,汽化时吸热而快速致冷,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正确;B项,KAl(SO4)2===K++Al3++2SO2-4,Al3+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Al3++3H2O??Al(OH)3(胶

无机化学[第二十二章无机物性质规律讨论]课程预习

第二十二章无机物性质规律讨论 一、物质的颜色 1.d-d跃迁与荷移吸收 (1)d-d跃迁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常常有颜色,这是过渡金属的主要特征之一。 过渡金属离子一般具有d1~9的价电子结构。在配体场的作用下,五重简并的d轨道发生分裂。当吸收一定能量时,电子可以从低能量的d轨道跃迁到高能量的d轨道,这种跃迁叫“d-d跃迁”。d-d跃迁所吸收的能量主要决定于晶体场分裂能,其大小一般为10000~30000cm-1,位于可见光范围内,这正是一般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带有的原因。对于d的轨道全空(d2)的过渡金属离子,由于不能产生d-d跃迁,因而是无色的,如Sc3+,Zn2+,Ag+均无色。 (2)荷移吸收过渡金属最高氧化态(d0)的含氧酸根常常带有很重的颜色,一些主族金属的卤化物、氧化物和硫化物往往也有颜色,这由于电子吸收能量从一个原子的轨道跃迁到了另一个原子的轨道,这种能量吸收过程就是电荷转移吸收,这种跃迁称荷移跃迁。 2.固体化合物的颜色与能带理论 能带理论认为,当固体中原子间十分靠近时,原子轨道可以线性组合成许多能级相近的分子轨道,即组成能带。全充满的原子轨道组成的能带叫满带;部分填充的原子轨道组成的能带叫导带;满带与导带之间有一段空隙,不允许电子填充,称为禁带。 二、物质的酸性与碱性 酸性一般是指物质释放质子H+的能力,而碱性一般是指物质释放OH-的能力,或者是指物质与水解离出的OH-或H+相结合的能力。

三、无机含氧酸的氧化性 1.氧化性的规律 2.影响氧化能力的因素 (1)中心原子结合电子的能力含氧酸被还原,是中心原子获得电子的过程。原子结合电子的能力可用电负性大小来表示。因此,成酸元素的电负性越大,中心原子越容易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因而氧化性越强。如卤素含氧酸及其盐,硝酸及其盐等;而非金属性较弱的含氧酸及其盐则氧化性极微弱,如硼酸、碳酸、硅酸及其盐等。 (2)中心原子和氧原子之间R—O键的强度含氧酸还原为低氧化态或单质的过程涉及R—O键的断裂。因此,含氧酸R—O键越强,数目越多,则酸越稳定,氧化性越弱。 中心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着配位键和d—pπ配键,因此R—O键相当于一个双键,形成的d-pπ配键的强度顺序是3d<4d<5d。因此,同族过渡元素从上到下,其含氧酸的R—O键增强,酸的稳定性增大,氧化性减弱。 (3)中心原子抵抗H+的极化作用的能力以分子状态存在的弱酸承受H+的极化作用,致使R—O键被削弱,所以弱酸的氧化性强。稀的强酸以酸根离子的状态存在,不承受H+的极化作用,R—O键较强,氧化性较弱。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含氧酸,通常是较高价态含氧酸的氧化能力较弱,这与高价态含氧酸的中心

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无机物的分类 表 1 无机物的分类表一 氢化物(由氢和非金属 氢化物 液态:水中性 气碱性:NH3

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态酸性:HCl、HBr、HF、HI、 H2S 中性:CH4、C2H4等 金属氢 化物 类盐固体氢化物,如NaH、 CaH2等 氧化物(由氧元 素和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为-2价) 一 般 氧 化 物 按是 否成 盐分 不成盐 氧化物 如NO、CO 成盐氧 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 SO2、P2O5 CrO3、Mn2O7等 两性氧化物:如 Al2O3、ZnO 碱性氧化物:如 Na2O、CaO等 按另 一元 素分 金属氧化物:如K2O、Al2O3、 Mn2O7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NO2、CO2 等。 (注: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 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碱性 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注:过氧化物含有过氧链(O—O),氧为-2价,如H2O2、Na2O2等。 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含氧与否 无氧酸:如盐酸、氢硫酸等。 含氧酸:如硝酸、硫酸等。电离程度 强酸:如盐酸、硫酸等。 弱酸:如碳酸、次氯酸等。成酸元素 有无氧化 性 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等。 非氧化性酸:如磷酸、醋酸等。 可电离氢 的多少 一元酸:如盐酸、醋酸等。 二元酸:如硫酸、碳酸等。 三元酸:如磷酸。 有否挥发 性 挥发性酸:如硝酸、盐酸等。 难挥发性酸:如硫酸、磷酸等。 碱 (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 溶解性 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 化钾等。 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 化铁等。 电离程度 强碱:如氢氧化钡、氢氧化钠 等。 弱碱:如氨水、氢氧化亚铁等。

各类有机酸和无机的酸性性强弱

酸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含氧酸的酸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含氧酸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是H—O—R,(有的含氧酸有配位键H—O —R→O)。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结构中的两个因素: 1.比较中心原子跟氧的化学键的极性和氢氧键的极性,如果R—O键的极性越小,对于氢氧键来说极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发生H—O键的断裂,酸性就越强。我们知道,同周期元素中,随R的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变得越小,R—O键的极性就越小,R—O间的引力加大,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因此,Si、P、S、Cl的电荷数从4到7,而原子半径减小,所以H4SiO4、H3PO4、H2SO4、HClO4的酸性依次增强。 2.含氧酸分子中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因为,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因氧的电负性大,中心原子电向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转移,中心原子从O—H键中吸引的电子也就越多,更易离解出H+。所以,酸性HClO4> HClO3> HClO,因为HClO4分子中有三个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而次氯酸分子中没有未被氢化的氧原子。 二、无氧酸的酸性强度 无氧酸的酸性强度是指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度。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自上而下增强。如酸性HF

????321ΔH Y ΔH I D ΔH H +++++=? 从以上分解可知,HX 的电离程度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离解能D ;②电子亲合能Y ;③阴离子水合能? 3ΔH 。 在HF 、HCl 、HBr 、HI 分子中,HF 分子的化学键极性最强,因此,离解能D 特别大,说明吸热多,虽然F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Y 和F 离子水合能? 3ΔH 也稍大, 但总的热效应仍以离解能D 为主,因此,HF 更难电离,酸性也在同类中最弱。 在H2O 与HF 、H2S 与HCl 的比较中,由于X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和离子水合能的影响大于离解能的影响,HF 的离解能虽然比H2O 大,HCl 的离解能也比H2S 大,但因电子亲合能和离子水合能的关系,总的效应还是放热多,因此HF 比H2O 容易电离,HCl 比H2S 容易电离,所以酸性HF 比H2O 强、HCl 比H2S 强。

3.1.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1)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性质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以及污染物存在形态 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二、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 2、天然水的化学特征 3、天然水的性质 (1)碳酸盐系统 (2)酸度和碱度 (3)天然水的缓冲能力 ● 缓冲溶液能够抵御外界的影响,使其组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pH 缓冲溶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pH 不变化。 ● 天然水体的pH 值一般在6-9之间,而且对于某一水体,其pH 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 ● 一般认为各种碳酸盐化合物是控制水体pH 值的主要因素,并使水体具有缓冲作用。但最近研究表明,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发生的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对水体的pH 值也有着重要作用。 ● 但无论如何,碳酸化合物仍是水体缓冲作用的重要因素。因而,人们时常根据它的存在情况来估算水体的缓冲能力。 对于碳酸水体系,当pH<8.3时,可以只考虑一级碳酸平衡,故其pH 值可由下式确定: ][] [lg 3*321--=HCO CO H pK pH 如果向水体投入△B 量的碱性废水时,相应由△B 量H 2CO 3*转化为HCO 3-,水体pH 升 高为pH ',则: B HCO B CO H pK pH ?+?--=-][][lg 3*321' 水体中pH 变化为△pH=pH '-pH ,即:

][][lg ][][lg 3*323*32--+?+?--=?HCO CO H B HCO B CO H pH 由于通常情况下,在天然水体中,pH=7左右,对碱度贡献的主要物质就是[HCO 3-],因此经常情况下,可以把[HCO 3-]作为碱度。若把[HCO 3-]作为水的碱度,[H 2CO 3*]作为水中游离碳酸[CO 2],就可推出: △B=[碱度][10△pH -1]/(1+K 1×10pH+△pH ) △pH 即为相应改变的pH 值。 ● 在投入酸量△A 时,只要把△pH 作为负值,△A=-△B,也可以进行类似计算。 举例: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用NaOH 进行碱化,需多少碱能使pH 上升至8.0? 解:△pH=8-6.5=1.5, pH=6.5, 碱度=1.6mmol/L 所以△B=[碱度][10△pH -1]/(1+K 1×10pH+△pH ) =1.6×(101.5-1)/(1+10-6.35×106.5+1.5) =1.6×(101.5-1)/45.668 =1.08 mmol/L (4)天然水的酸碱平衡 ● 许多化学和生物反应都属于酸碱化学的范畴,以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环 境化 ● 学也自然要经常需要应用酸碱化学的理论。 ● 酸碱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食醋、苏打以及小苏打等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酸和碱,一些学者认为弱碱性的水更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 酸碱反应一般能在瞬间完成,pH 值是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参数,决定着体系内各组 分的 ● 相对浓度。在与沉积物的生成、转化及溶解等过程有关的化学反应中,pH 值往往 能决定转化过程的方向。 ● 天然水体pH 值一般在6~9的范围内,所以在水和废水处理过程中,水体酸碱度的 观测是一个首先必须考虑的指标之一。 ● 在天然水环境中重要的一元酸碱体系有HCN-CN —、NH 4+—NH 3等,二元酸碱体系 有H 2S-HS —S 2—、H 2SO 3—HSO 3——SO 32—、H 2CO 3—HCO 3——CO 32—等,三元酸碱体系有:H 3PO 4—H 2PO 4——HPO 42——PO 43—等。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资料

专题七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一)碱金属 1、碱金属性质递变规律 结构决定性质,由于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所以其化学性质也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①相似性: a、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b、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c、均为强还原剂。 ②递变规律(锂→铯) a、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结构越来越复杂 b、与水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c、还原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 2.钠及其化合物 (1)、钠 1.Na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 ↑;离子方程式:2Na+2H 2 O=2Na++2OH-+H 2 ↑。 现象及解释: ①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②熔(说明钠的熔点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③游(说明有气体产生);④响(说明反应剧烈);⑤红(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说明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 Na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最终生成物是什么? 析:Na―→Na 2O―→NaOH―→Na 2 CO 3 (溶液)―→Na 2 CO 3 ·10H 2 O(晶体)→Na 2 CO 3 (风化,粉末)。【Na 2O更易溶于水,因此并没有直接和CO 2 反应】 4.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5.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颜色反应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现象】 6.制取Na: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 NaCl(氯碱工业) (2)、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 3.与CO 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 2 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 2、MgCl 2

各种织物纤维的特性

天然纤维目前有棉麻丝毛竹纤维等 棉 吸湿性棉纤维是多孔性物质,且其纤维素大分子上存在许多亲水性基团(—OH),所以其吸湿性较好,一般大气条件下,棉纤维的回潮率可达8.5%左右。 耐酸碱性棉纤维耐无机酸能力弱。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大,但会引起横向膨化。可利用稀碱溶液对棉布进行“丝光”。 化学稳定性由于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所以它较耐碱而不耐酸。烧碱可使棉纤维剧烈膨化,直径变大,长度缩短,以致引起棉制品的强烈收缩。此时,若施加张力,限制其收缩,棉制品表面会变得平整光亮且大大改善染色性能,此加工称为丝光;若不加张力任其收缩,称为碱缩。针织物经碱缩后会变得紧密而富有弹性,而且保形性好。酸能使棉纤维强度变差,尤其是强酸浓酸应忌用,它可溶于70%以上浓硫酸中,浓盐酸、浓硝酸对其强度也有严重影响。 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它具有以下特点: ⒈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10% ⒉耐碱不耐酸。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定,即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棉布较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布不发生作用,但强碱作用下,棉布强度会下降。常利用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 ⒊耐光性、耐热性一般。在阳光与大气中棉布会缓慢的被氧化,使强力下降。长期高温作用会使棉布遭受破坏,但其耐受125~150℃短暂高温处理。 ⒋微生物对棉织物有破坏作用,表现在不耐霉菌。 ⒌卫生性: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和含氮物与果胶质。纯棉织物经多方面查验和实践,织品与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无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莫代尔 莫代尔 (Modal),是一种高湿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该纤维的原料采用欧洲的榉木,先将其制成木浆,再通过专门的纺丝工艺加工成纤维。它的干强接近于涤纶,湿强要比普通粘胶提高了许多、光泽、柔软性、吸湿性、染色性、染色牢度均优于纯棉产品。与棉一样同属纤维素纤维。 莫代尔(Modal)纤维可用传统的纤维素纤维的预处理,漂白和染色工艺加工。传统的纤维素纤维染色用的染料,如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和偶氮染料都可用于莫代尔(Modal)织物的染色,且相同的上染率,莫代尔(Modal)织物的色泽更好,鲜艳明亮,与棉混纺可进行丝光处理,且染色均匀、浓密,色泽保持持久。 羊毛 羊毛(wool)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它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但由于价格高,对非织造布的生产来说,使用不多。羊毛纺织品以其华贵高雅、穿着舒适的天然风格而著称,特别是羊绒有着“软黄金”之美名。 羊毛较强的吸湿能力与侧链上的一些基团有关。羊毛较耐酸而不耐碱,是由于碱容易分解羊毛胱氨酸中的二硫基,使毛质受损。氧化剂也可破坏二硫基而损害羊毛。 粘胶(吸湿易染)即我们所说的人棉(viscose) 是人造纤维素纤维,由溶液法纺丝制得,由于纤维芯层与外层的凝固速率不一致,形成皮芯结构(从横截面切片可明显看出)。粘胶是普通化纤中吸湿最强的,染色性很好,穿着舒适感好,粘胶弹性差,湿态下的强度,耐磨性很差,所以粘胶不耐水洗,尺寸稳定性差。比重大,织物重,耐碱不耐酸。 粘胶纤维用途广泛而且环保,几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都会用到它,如长丝作衬里、美丽绸、旗帜、飘带、轮胎帘子线等;短纤维作仿棉、仿毛、混纺、交织等 涤纶(挺括不皱) (terylene,以前常叫的确良)

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无机物的分类 表1 无机物的分类表一

表2 无机物的分类表二

2、纯净物和混合物——分子 区别在于:分子是否相同,组成是否固定,性质是否一定。 混合物分子不同,组成不一,各成分保持原有化学性质。混合时无能量变化,一般可用机械法分离,是不纯物。如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 纯净物是相对纯的物质。 表3 纯净物和混合物 焦炉煤气(H2、CH4及少量的CO、CO2、C2H4、N2等)、裂解气(C2H4、C3H6、C4H6及CH4、C2H6、H2、H2S等)、高炉煤气(CO、N2、CO2)。 注意:(1) 不能认为混合物必定含有多种分子式。其实,一种分子式(即相同组成)也能形成混合物,如同分异构体。 (2) 不能认为混合物必定是含有多种元素。其实,一种元素也能形成混合物,如同素异形体。如O2+O3,金刚石粉和石墨的混合物。 (3)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4)空气是混合物,但组成基本一定。 (5)溶液的组成不固定,性质一样,组成均匀,但两种液体混合时常伴有体积、能量、颜色等的变化(物理化学变化),因而溶液是特殊的混合物。 (6) 高分子化合物是链节相同、聚合度不同,即组成相同,而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的混合物。 (7) 由于NO2与N2O4的平衡存在,故常说NO2的实际上是二者的混合物。因此,要看题意来决定是否将它看成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8) 二甲苯有三种: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其中对二甲苯是固体,其它二者是液体,由于很难将其分开,因此,平时所说的二甲苯实际上是三者的混合物。 题型:具体物质的判断;抽象问题;溶解问题,计算问题。 例1: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D ) A. CH2Cl2 B. C C. C2H4O2 D. CsCl 解析:B是同素异形体,C是同分异构体。 例2:一瓶气体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那么这瓶气体( CD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