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陕西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陕西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陕西省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5.1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5.1生物进化理论

教法

学法

多媒体,通过学生课本自学的方式

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批注(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

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

题困扰了人类几千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是神

学家们作出了“解释”:先有鸡,因为上帝创造

了鸡,然后让鸡下蛋!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我

们都知道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地球上现存的有记

载的生物种类大约有200多万种,这么多的生物

是怎样进化而来的呢?

多媒体展示达尔文的进化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引出现代

进化理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现代达尔文主义

阅读课本P94-P99相关内容,结合图例,思考并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和根本对象是否相

同?

【讲述】不同。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变异

的性状,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问2〗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的因素是什么?

【讲述】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过程中变异在前,

1、通过图片导

入新课可以吸

引学生的注意

力。

2、图片展示、

学生带着问题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2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分成10个小组,搜集有关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图片或文本资料。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恐龙灭绝”,“各品种鸡的形成”和“生物进化树”三组图片,并板书: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三个问题的提出,给学生以思维的冲击和震动,要求学生用1分钟时间思考问题,让他们就自己已有的知识贮量在脑海里形成雏形的解释,但并不要求即时做出回答,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势导入新课。 学生先看资料:(资料内容)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讨论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⑵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⑶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⑷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⑸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⑵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方法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录像片段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第4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四讲 一、选择题 1.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 答案 B 解析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一定都是朝着适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这正是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故本题选B。 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的出现,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B.某种群中BB、Bb和bb基因型个体分别占20%、60%、20%,该种群中B基因频率是50%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答案 D 3.(2015·安徽名校联考)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 答案 A 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 4.(2014·河北广平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马王堆中学姚文霞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三、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整个教学过程以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进化的原因》优秀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二、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三、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整个教学过程以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分成10个小组,搜集有关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图片或文本资料。

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优秀教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归纳——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会不断产生?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同学们知道几种有关这方面的学说?你又赞同哪种观点?请交流讨论。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实例: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体色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雷鸟的的体色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对它的生存有何意义? 3.请举出几种生活中常见到的具有保护色的动物。试解释这些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4.何为自然选择?谁提出的?对于他,同学们有什么了解吗? 5.为什么长颈鹿祖先的颈有的长有的短? 6.你认为环境变化(食物和生存空间)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7.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长颈鹿形成的原因。 8.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谁在进行选择? 9.你能总结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吗?有哪些?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共同归纳: 1.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过度繁殖) 2.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即要保证生物必需的食物和生存的空间。生物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之间为了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的斗争,称为生存斗争。(生存斗争) 3.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遗传和变异、变异的长期积累、变异是不定向的)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各种生物大多是适应环境的。自然界的环境有各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环境对生物的差异进行选择,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同时,也产生了生物的多样性。(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小结: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内在原因;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都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他们对环境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饲养动物一旦脱离人工饲养的环境就难以生存,家养动物的不同品种是怎样形成的呢?达尔文认为,家养生物的不同品种,是经过人工选择而产生的。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实验目的: (1)通过活动理解什么是保护色以及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通过活动同时理解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了解动物与环境的相对适应性。 2.原理: 颜色本身没有保护作用,当置于不同的背景下,颜色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生物的体色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2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山东淄博一模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合的是( ) A.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自然选择下的各种生物,各有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才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但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C 2.2011·东北师大附中三次摸底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解析: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其他三个选项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是共同进化。 答案:A 3.一项用于寻找两种飞蛾:浅色斑点蛾和黑蛾(有黑色翅膀的飞蛾)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的科学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年,结果如下: 地区 郊区工业区 数量 浅色蛾95% 5% 黑色蛾5% 95% A.自然选择发生:在郊区选择了浅色飞蛾,在工业区选择了黑色飞蛾 B.生活在工业区的孩子们喜欢抓浅色飞蛾玩,解释了那里浅色飞蛾减少的原因 C.浅色飞蛾更喜欢生活在郊区 D.悬浮于高度污染的空气中的烟灰染黑了飞蛾 解析:郊区几乎没有工业,周围颜色浅,有利于浅色蛾的生存;工业区被污染,周围颜色深,有利于黑蛾的生存,这是一种自然选择。 答案: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优质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教学设计熊英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课程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3)运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提供讨论的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学习达尔文的执着精神,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设计理念: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图片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并利用图片交替和录像展现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过程。 五、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很好的视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但是看视频前,我们先玩个“猜一猜”的游戏,看哪一位同学可以猜出屏幕上的问题。 通过问题的回答,我们已经知道生物是进化的,而不是女娲造人,也不是上帝造物。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讨论生物进化的一些学说。 (点评:利用课件,展示由单细胞生物到人的生物进化过程的录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构建思维导图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描述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 2、说出生物数量虽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概述自然选择学生 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原鸡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有关桦尺蛾的数据图表。 情感目标 1、想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通过环境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数量变化的事实,提高环保意识 3、领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课前小测 1、始祖鸟是进化到的过渡类型。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重要方法是。 4、科学家通过对的纵向比较和的横向比较来推断的大致过程。 导入: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探究主题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你能解释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吗? 。

由学生指出,第一幅图片中哪种桦尺蛾容易被发现?原因是为什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第一幅图片中白色的桦尺蛾不易被发现,黑色容易被发现,因为桦尺蛾所在的树干是白色的,黑色的桦尺蛾比较明显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较少。 第二幅图中黑色的桦尺蛾不易被发现,白色容易被发现,因为桦尺蛾所在的树干是黑色的,工厂较多空气污染,树干变黑,白色的桦尺蛾比较明显容易被天敌发现所以数量较少 根据桦尺蠖的工业黑化事例,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属于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对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2)黑色桦尺蠖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排出的煤烟烟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数量。 (3)请你试着分析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遗传给了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启发: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小结:生物进化的原因 1850年 1950年 英国工业革命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复习教学设计说明

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的容。本章容是学生对生物起源、进化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本章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免疫与病原体的抗性等密切相关。本章包括《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容》两节容,本节课主要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前半部分进行复习。 本章容有几组重要的概念: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等。应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容,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所认识,但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尚不了解。 3、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利用新材料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容的理解以及在实例中的分析、应用,和对基因频率变化的特点与相关计算。易与遗传变异及种群相联系综合考查。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新课程理念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课前自主复习(包括学生对课本的自主复习,梳理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自主复习效果检测(通过提问基础知识来完成),课堂问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课堂习题检测(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讨论,核对答案,解决疑问),课后提升巩固(学生课后自行完成名师一号相关题目)。本节课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 2、学法:对比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并作出相应的归纳,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中的两种学说,能用两种学说分别解释相关生物的形成 (2)解释相关概念。 (3)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能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对比、总结、归纳等活动,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复习,再次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的艰辛漫长。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四、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生物进化中的相关概念。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容 2、教学难点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华西中学徐丽君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二十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1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资料分析生物进化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以多媒体和展台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画思维导图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构建思维导图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描述人工选择的过程和条件, 2、说出生物数量虽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概述自然选择学生 技能目标 1、通过观察原鸡进化,初步形成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尝试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解释有关桦尺蛾的数据图表。 情感目标 1、想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通过环境变化可以导致生物数量变化的事实,提高环保意识 3、领悟达尔文的科学成就、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始祖鸟是进化到的过渡类型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二、展示图片,学生分析原鸡进化成各种新品种的过程。 学生分析原鸡进化成各种新品种的过程,(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家养原鸡,产生不同变异 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进行选育 逐代定向选择,培育出不同新品种 人工选择结果: 原鸡-----新鸡品种(进化) 三、学生讲解新品种产生过程: 原鸡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后代,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将产蛋多的鸡保留下来,其他被淘汰,接下来这些产蛋较多的后代长大后经过人们的新一轮的选择,长时间的选择结果就是产蛋的鸡下蛋数量越来越多。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训练卷【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附答案详析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随堂训练卷 2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 1.英国椒花蛾身体和翅有浅灰色斑点。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使该虫栖息的树干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 C.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 解析:选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是否适合当前的环境;题干中叙述的现象不能说明自发突变频率很低;变异是不定向的。 2.如图表示某物种进化的基本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X指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新性状产生 B.Y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 C.Z指地理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选C新物种产生的标志为生殖隔离。 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解析:选A由题干信息可知,为避免F区豹种群消亡,从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后,F区豹种群数量增加,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也会增加;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于F区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后代雌雄比例不会发生明显改变;F区引入雌豹后,十年内豹种群增加,说明豹的数量未超过环境容纳量,物种丰(富)度不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十年间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随物种的进化,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4.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B.50% C.42%D.21%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生物的进化》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生物的进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方面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4.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5.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6.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导入】:原始生命是简单的。原始生命又是怎样发展为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通过生物进化 与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材料,通过化石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二》、化石的概念贺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知道学生看书并提问 (1)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化石的形成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三》、化石记录的生物进化趋势 【学生活动】:观察化石图片并讨论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始祖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概述 【学生总结】:始祖鸟的特征既像古代的爬行动物,又像现代的鸟类,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后作业必修2(生物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辽宁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自然选择对个体表现型的间接作用,导致不同物种的形成 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C.若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都发生了改变 D.若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来的,则两个物种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 A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就是个体表现型,A错误;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指的是同一种生物,但可以生活在不同生活区域,形成不同种群,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必须是同一物种,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中生殖隔离更是确认新物种与原物种的标志,D正确。 2.(2018·安徽宿州褚兰中学一模)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 C 解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c表示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例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3.(2019·四川雅安中学月考)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机交配使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备考资料】2020届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作业.doc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 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2. (2018·苏锡常镇二模)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作用有利于提高种群内各种基因的频率 B.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 发挥自然选择作用的因素是天敌的种类和数量 D. 自然选择使同种生物向同一方向进化 3. (2018·姜堰中学)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是一对非常相近的姐妹种,大约1千万年前起源于亚洲的一个共同“祖先”,但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进化的基本单位 B.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遗传信息和基因库完全相同 C. 染色体变异可为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进化提供原材料 D. 人工选择能使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 (2018·通泰扬徐淮宿二模)“超级细菌”是对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均具耐药性的病菌,抗生素滥用是产生“超级细菌”的重要原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超级细菌”具有细胞壁,能抵御任何一种抗生素的作用 B.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根本原因 C. 长期滥用抗生素对突变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加速细菌的进化 D. “超级细菌”的产生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典型实例 5. (2018·扬州模拟)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其中白眼雄果蝇(X a Y)占5%,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2.5% B. 若以上条件不变,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该班学生具有较强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源信息的能力,能熟练操作与教学有关的电脑平台,能够根据教学思路和要求,准确找到所需资源的位置。 2、学生学完生物的生殖发育以及遗传和变异后,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问题很感兴趣,如“究竟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呢?”等相关问题,学生对这类有关“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原因”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已具有了一定的零散的、感性的认识,但还欠缺整体、科学、理性的认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是以“跨越式”教学理念作指导,“跨越式”生物教学旨在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为基础,以创新性教学设计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抓住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关健期,使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本节课教学过程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学生自主阅读英国曼彻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真实事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二是学生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另外,在分析完曼彻斯特殊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变化的事例后,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几个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强化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以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 (7)doc

生物进化的原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他的进化思想。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达尔文的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1.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2.通过对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教学方法 分析法、谈话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有关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探究活动,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哪位同学试着分析一下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生:导致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遗传与变异,动力是环境的改变,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教师:我们所了解的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他的进化思想是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因此,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也就被广大的科学家及人们所接受。那么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接下来大家先阅读64页“科学家的故事”,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讲授新课] 注:学生阅读,教师板书,同时打开幻灯机。 板书:二、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 投影片: 1.达尔文花费毕生的精力著成了一部巨著是什么?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什么样的进化观点? 2.通过对达尔文小故事的学习,你受到哪些启发? 注:学生阅读完讨论后回答。 学生1:达尔文的巨著是《物种起源》;在此书中他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并认为生物是逐渐进化的。 学生2:我们应学习达尔文认真观察、不怕吃苦、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精神以及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赞赏性评价。通过第2小题的回答引起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了解了达尔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历经千难万苦,呕心沥血完成巨著《物种起源》,你们想了解他在这本书中提到的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这个观点的主要内容就在咱们书上62页。好,大家抓紧时间将它迅速阅读,然后看投影片上的问题。 注:教师板书,并打开投影片。 板书:三、自然选择 投影片: 1.你是如何理解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的? 2.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是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3.引起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有的变异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 4.试着概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5.对于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原因,请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 6.课后练习2题。 7.练习3题。 8.练习4题。 9.练习5题。 注:学生讨论完毕,进行回答。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 李虹春 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学 概述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社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本节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节章的重点内容,主要是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该班学生具有较强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源信息的能力,能熟练操作与教学有关的电脑平台,能够根据教学思路和要求,准确找到所需资源的位置。 2、学生学完生物的生殖发育以及遗传和变异后,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问题很感兴趣,如“究竟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呢?”等相关问题,学生对这类有关“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原因”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已具有了一定的零散的、感性的认识,但还欠缺整体、科学、理性的认识。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是以“跨越式”教学理念作指导,“跨越式”生物教学旨在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为基础,以创新性教学设计为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抓住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关健期,使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跨越式的发展。本节课教学过程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学生自主阅读英国曼彻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真实事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二是学生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另外,在分析完曼彻斯特殊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变化的事例后,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几个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强化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生物进化的事实,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以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教师恰到好和处地把握住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技能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②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 ①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的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